《歸園田居·種豆南山下》的思想感情
《歸園田居·種豆南山下》中口語的平淡和詩意的醇美和諧地統一起來,形成陶詩平淡醇美的藝術特色。以下是《歸園田居·種豆南山下》的思想感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交代了勞作的地點:南山;勞作的成果:草盛豆苗稀;把“盛”與“稀”形成對比,寫出了作者不善勞作的特點,同時也寫出了勞作的艱辛。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交代了勞作的時間:一整天;寫出了勞作的艱辛,"帶月荷鋤歸”寫出了勞動歸來的詩人雖獨自一人,卻有一輪明月相伴。月下,詩人扛著鋤頭,穿行在齊腰深的草叢中,的一幅美麗的“月下歸耕圖”暗示了這種艱辛在作者眼裡是快樂的。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寫出了勞作的艱辛,為後文寫“衣沾不足惜”做鋪墊。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點明主旨:寫出了勞作的艱辛,但這種艱辛在作者看來是快樂的,因為嚮往田園生活,不為五斗米折腰,不願與世同流合汙的意願沒有被違背,暗含了作者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對官場黑暗社會汙濁的批判,反映了作者高潔傲岸,安貧樂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質。
這首詩用語十分平淡自然。“種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樸素如隨口而出,不見絲毫修飾。這自然平淡的詩句融入全詩醇美的意境之中,則使口語上升為詩句,使口語的平淡和詩意的醇美和諧地統一起來,形成陶詩平淡醇美的藝術特色。陶詩於平淡中又富於情趣。陶詩的情趣來自於寫意。“帶月荷鋤歸”,勞動歸來的詩人雖然獨自一身,卻有一輪明月陪伴。月下的詩人,肩扛一副鋤頭,穿行在齊腰深的草叢裡,這是一幅多麼美好的月夜歸耕圖啊!其中洋溢著詩人心情的'愉快和歸隱的自豪。“種豆南山下”平淡之語,“帶月荷鋤歸”幽美之句;前句實,後句虛。全詩在平淡與幽美、實景與虛景的相互補襯下相映生輝,柔和完美。
拓展閱讀:課文練習題
歸園田居(其一)
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一、選擇。
1、下面對這首詩的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
A.這首五言律詩,語言樸素,意境恬淡,體現了作者悠然的心境。
B.頷聯描寫的是作者自己的躬耕生活,這種生活雖然辛苦,但卻充實愉快。
C.帶月荷鋤、夕露沾衣的農耕生活,實情實景,生動感人,表現了作者對理想生活的追求。
D.作者沉溺於美好的田園生活中,樂於做一個隱士而忘卻一切的世俗的煩惱。詩的最後兩句表現了作者無慾無願的心境。
二、按要求默寫。
1、表明隱居之地和勞動結果的詩句是:
2、本詩點睛之筆的詩句是:
反映勞作艱辛,但躬耕田園的志向不改,表達作者厭惡官場,熱愛田園生活的詩句是:
表達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思想沒有改變的詩句是:
《歸園田居》中能體現詩人要按自己願望生活的詩句是:
3、詩人對和平寧靜生活不懈追求的句子是:
陶淵明的《歸園田居》最能突現詩人摒棄塵俗,躬耕自食,歸返自然志願的詩句是:
三、賞析。
1、“草盛豆苗稀”中的“盛”和“稀”的對比說明了什麼?
2、“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這兩句詩描寫的是一種 生活。這種生活在陶淵明的其他詩中也有表現,例如:
3、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 生活的喜愛之情。
4、詩人躬耕田畝,將田間勞動寫得富有詩意,其中你最欣賞哪一句,為什麼?
5、從這首詩的內容和主題來看,你認為“但使願無違”中的“願”是什麼?
6、這首詩寫了什麼內容?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
一、選擇。
1、D
二、按要求默寫。
1、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2、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3、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三、賞析。
1、作者辭官歸田,雖耕作不佳卻樂在其中,可見其本意在享受田園生活的寧靜和安適。
2、辛苦而美好的田園。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飲酒》)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歸園田居》其一)。
3、田園
4、“種豆南山下”,語言親切樸素,明白如話,以平淡的口吻寫出對田園生活的喜愛之情及自己閒適寡慾的心境。“帶月荷鋤歸”,描寫勞動歸來的詩人,在皎潔的月光下,肩扛一把鋤頭,構成了一幅月夜歸耕圖。
5、從詩的內容看,可理解為辛勤耕種期待收穫——多收些豆子。從詩的主題看,是指希望能隱居田園,遠離官場的汙濁,在自然美好的生活中保持自己的節操,不與世俗同流合汙。
6、這首詩描寫詩人歸隱後的日常勞動生活;表達了詩人對歸隱耕種生活的熱愛,對官場黑暗生活的厭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