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潮> 小學古文《觀潮》教案設計

小學古文《觀潮》教案設計

小學古文《觀潮》教案設計

  導語:《觀潮》是人教版第七冊語文第一篇課文。《觀潮》記敘的是一次觀潮的盛況,寫的是作者耳聞目睹的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後的景象,描寫了大潮由遠而近、奔騰西去的全過程,下面是小編提供的一份《觀潮》的學案,歡迎大家參考!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的生字和新詞(其中5個會認的字,6個會寫的字,7個要掌握的詞語。)

  2.學習抓住重點句子,按課文的表達順序理解課文的內容。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欣賞錢塘江大潮的壯麗奇特的景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設計理念:

  語文學習目標是多維的,是立體的,不僅有知識與能力的目標,還有過程與方法的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引導。所以,本節課的教學旨在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句子、自己覺得美的句子,受到美的薰陶與感染。三維目標實現的最終途徑還是讀,各種形式的讀,默讀、朗讀、快速讀,邊讀邊想象等,並把自己讀的感受與同學交流、討論,遵循課標的這些精神、理念,本課教學設計的最大特點就是入情入景地讀,動心動情地讀。

  三、教學重難點:

  課文3、4自然段是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生理解的難點。

  四、教學時間:2課時

  五、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吟誦古詩,匯入新課:

  同學們,古代詩人王在晉曾經在《望江臺》中寫道:海闊天空浪若雷,錢塘潮水自天來。唐代大詩人劉禹錫也曾經寫道:八月濤聲吼地來,頭高數丈觸山回。今天就讓我們一起隨著作者的腳步去錢塘江觀潮。

  (設計意圖:古詩的引入,可以讓學生了解古人讚美錢塘江大潮的詩句,知道錢塘江大潮這一天下奇觀自古以來就被人們稱頌,同時,為學生營造出了一種濃郁的學習語文的氛圍,讓孩子們能夠在一點一滴中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薰陶。)

  二、自主讀文,探究識字:

  1.自由小聲讀課文,畫出生字和新詞,採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自學生字。

  2.同學之間互相交流自學生字的情況,爭取做到把字音讀準確。

  3.全班齊讀生字和新詞。

  4.全班共同交流生字中比較複雜的字形和容易讀錯的字音。教師重點強調“臥”字的第六筆是“豎折”。

  5.朗讀全文,力爭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設計意圖:要充分發揮學生識字的主動性,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來識字,重視對學生自主識字的引導和交流,激發學生自主識字的興趣。)

  三、指名讀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全班糾正讀錯的字音。

  四、默讀課文,在讀書的過程中遇到不懂的問題,請你用鉛筆做個標記。

  (設計意圖:學貴有疑,在閱讀教學中一定要給學生創造質疑問難的機會,要給足時間,讓學生能夠在讀中生疑,並最終達到在讀中釋疑。)

  五、變換身份,釋疑解惑

  1.同學們,你們在課前都蒐集了有關錢塘江大潮的資料,現在就請大家來做一名“小小地理勘探家”,結合你自己蒐集到的資料和老師下發的資料(見附文),看看剛才同學們提的問題你能解決哪一個,想想錢塘江大潮為什麼被稱作天下奇觀?

  2.學生結合資料,認真研讀,充分交流。

  (設計意圖:變換身份學習,讓學生感受到了一種樂趣和新奇,同時也有效地調動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的學習是主動的,充滿了探究,利用資料來解決課文當中的問題,也會讓學生感覺到適當地蒐集一些課外資料對於瞭解課文的內容的重要作用,從而激發他們主動蒐集資料的興趣。)

  3.同學們,你們真是一個個成功的地理勘探家,看來,學習課文的時候,適當地蒐集一些課外資料對於瞭解課文的內容很有幫助啊!

  六、佈置作業:

  1.抄寫本課的生字新詞。

  2.朗讀課文。

  3.繼續蒐集有關錢塘江大潮的資料。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深入理解

  1.播放潮來時的錄音。

  教師:聽!這是什麼聲音?你聽到了什麼?(學生自由說)

  (設計意圖:播放潮來時的錄音,將學生帶入到情景之中,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調動起了學生的閱讀期待。)

  2.深入學習課文3、4段,體會錢塘江大潮。

  (1)教師:潮來時的壯觀景象,課文中也有描寫,現在請你認真默讀課文3、4自然段,看看課文是怎樣把錢塘江大潮這一“天下奇觀”寫具體的?可以邊讀邊畫出你喜歡的、感受深的語句,還可以在旁邊做批註。

  (學生邊默讀,邊畫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