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1000字(通用5篇)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可以透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1000字(通用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1
書是知識的海洋,讀書對每個人來說都十分重要,它甚至能夠影響人的一生。讀書能改變一個人的品德,提升一個人的思想,鑄造一個人的靈魂。經過讀書,讓我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堅持讀書是教師最起碼的職業底線,尤其是處在這樣一個學習社會化的時代,僅有讀書,才能不斷完善自我,提升人生品位,促進專業發展,超出“匠”的侷限。
讀書,能夠促進教師的精神生長。
人,最可怕的是靈魂空虛和精神萎縮。由於生存的壓力和物質利益的誘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關注自我的內心世界。其結果是靈魂日益萎縮和空虛,只剩下了一個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軀體。對於一個人來說,沒有比這更可悲的事情了。避免陷入這種“更可悲”狀況的最可行的辦法唯有讀書。
書籍會使教師不再自甘平庸、俗不可耐。
書籍中,那些大師充滿生命活力和智慧的言語,超脫的情懷,會使我們變得異常開闊、靈動、開放、樂觀、曠達。一個對書籍敬而遠之的人,不管他怎樣刻意包裝,總是難以瀟灑起來的,惟有經過書卷的浸潤,才有可能超越自我、發展自我。
當我們獨處的時候,享受讀書的樂趣;當我們交往的時候享受讀書帶來的文雅和氣度;當我們創造教學生活和生命的時候享受讀書而獲得的魅力。這時候,就會產生一種奇異的感覺:書中那金子般的思想和奇妙的靈智是支援生活和生命的一部分。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無限相信書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諦之一。”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教育家的成長曆史,就是他的讀書的歷史。教師作為傳承文化的使者,必須伴隨著讀書而發展而超越自我。
讀書,能夠使教師不斷增長職業智慧。讀書是課改的需要。
新課程的實施,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尖銳而有力的挑戰。新課程不再像傳統課程那樣統一機械、墨守成規,很少變通,而是具有許多不確定性。不讀書,就不明白當今教育觀念變化之大,教育形勢發展之快,也不明白自我的教學觀念落後到什麼地步,自我過去的教學是多麼可悲、可笑。只要一讀,就會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心裡就會敞亮多了。要讀教育改革的理論,讀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總結,讀哲學,讀文學,讀歷史,讀科學。在與大師、優秀教師的對話中反思自我的理念,反思自我的教育教學實踐,將讀與思,讀與教,讀與研等結合起來。
書讀多了,認識提高了,實踐也就有了方向,有了信心,有了力量,就能使自我的教學閃耀著睿智的光彩,充滿著創造的神奇。教育需要知識淵博的教師,教育要培養出智慧的人材,而僅有知識淵博的教師才能培養出智慧的學生。
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2
記得在我上學的時候,爸爸帶回家一本書給我看,也是這本書讓我確定了我人生的方向,那就是《幼兒教育》,很感謝爸爸,也很感謝這本書。
至今想想有很多朦朧的感悟,可惜一時無法拙筆盡情的表達出來。讀過此書,激發我去思考,體驗自己工作的價值和意義,用自己真摯的情感形成個性化的教育。仔細品位此書,裡面有許多的文章都和我們息息相關,所描寫的老師工作態度似曾相識,我們平時也是這麼工作的吧!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我喜歡我的職業,並且在瞭解和觀察孩子的過程中我獲得了極大的幸福。本書記載了許多充滿感性色彩的幼兒教師的心得,給我印象較深的一篇文章記錄了一個普通幼兒教師在與孩子、家長交流中的喜怒哀樂,自己專業成長的足跡,對生活、工作以及生命的感悟。書中濃厚的生活氣息,教師良好的反思和學習精神,讓我覺得從事幼兒教育事業是一種意志的磨練,更是一種享受。
教育是一種充滿智慧的生活,是教師和孩子的生活。在書中看到了老師的困惑和苦惱,看到了老師和孩子間的互動和磨合,也看到了教師和家長之間的協作和溝通。對幼兒教師而言,人人都在實踐,但並不意味著人人都在反思,這本書讓我可以深刻的感受到教師的反思精神,在反思中不斷調整自己的行為。反思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反思意味著對自己有一種審視和批判的精神。因此我覺得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應該經常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多學習、多看書、多反思、多動筆。反思是個總結教訓、積累經驗、改進方法的過程。
面對孩子幼小的心靈、秩嫩的思想、脆弱的情感,老師需要細膩再細膩,拋棄舊的教育觀念,應該如春風化雨般滋潤孩子的成長過程。
我們很少探究孩子那小而敏感的腦袋裡究竟有什麼奇妙又豐富的想法?如何引導他們想的更深?一天的工作結束了教師反思過今天的活動了嗎?孩子和自己都收穫了什麼?享受到了什麼?翻開一日的記錄表,寫的更多的可能是有關孩子的情況,以及一日教學活動計劃,很少寫到自己一天的心情,其實,教師應該記下自己的情緒體驗,孩子的激情需要老師來點燃,老師應該要用心靈去享受工作。
日復一日堅持做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是需要有偉大靈魂的,用積極的心態對待孩子,給予孩子細膩而恰當的關愛,更要用尊重和平等的態度面對孩子。哲學家詹姆士曾說過:人類本質最殷切要求的就是被肯定,而學生更是如此。為了更加了解幼兒,在我以後的生活中我會多讀一些幼兒教育方面的書,我會好好愛我的孩子們,好好愛我的幼教事業。
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3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科課堂的主人。學生是班級的主人,他也應該是班級管理的主人。班主任管理班級時,他在班級管理中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就像學科教學一樣,班主任不應該成為管理的主力,而應該是班級管理的引導者,監督者。從班級管理的實踐來看,一個幾十人的小學班級,僅靠一個或幾個教師管理是不行的,關鍵是要教育和指導學生學會自我管理,使每個學生做到既是被管理的物件,又是實施管理的主體,達到“管是為了不管”的目的。
這學期,我就是把班級的工作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方面。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首先就是從培養學生管自己能力開始的。《班主任大全》一書中就指出:現在的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對成人的依賴性很強。
由於家長的溺愛,這些“小太陽”們在家庭中失去了培養獨立性的機會,他們更多的依賴成人的幫助和照料。對於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主要從三個方面著手:
第一方面,利用晨會、班會、隊會等,向學生正面宣傳“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讓學生從認識上加深對獨立性的理解。
第二方面,在班級中安排“人人崗位責任制”,使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崗位,對自己的崗位負責。
第三方面,聯絡學生的家長,取得家長的配合,培養學生在家的自我管理。
其次就是培養一支班幹部隊伍。利用管理班級的機會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班級小幹部是班主任的左右手。要認真選拔小幹部,同時要精心培養小幹部。
第一,幫助小幹部樹立威信。對於學生自己選出來的班幹部,要尊重他們的權利。每天的值日先由衛生委員負責評比,然後,由我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供他們參考。
第二,鼓勵小幹部大膽工作,指點他們工作方法。
第三,嚴格要求小幹部在知識、能力上取得更大進步,在紀律以身作則,力求從各方面給全班起到模範帶頭作用,亦即“以點帶面”。
第四,培養幹部團結協作的精神,要能夠透過幹部這個小集體建立正確、健全的輿論,帶動整個班級體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形成集體的組織性、紀律性和進取心,以即“以面帶面”。
同時也要注意及時召開班幹部會議,針對他們在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教給他們工作方法,使他們明確自己的職責,指出他們的優缺點和今後努力工作的方向。同時,還要求他們注意班幹部成員之間的合作,齊心協力,擰成一股繩,盡力在同學之間樹立他們的威信,創造機會,鍛鍊和培養他們的能力。這樣培養的方法,所有采取的措施,其目的不在於人人都能管人,而在於人人都能管自己,培養學生對自己、班級、家庭的責任意識。
確實,《班主任大全》一書,在班級管理這個方面給了我很大的啟發,讓我對班級管理有了新的心得體會。
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4
本書是由艾米·勞拉·多伯羅、勞拉。J。柯克和黛安·翠斯特·道治等撰寫,在我們這樣的一個在幼兒園中題“課程”都遮遮掩掩、躲躲閃閃的背景裡,《托幼班創造性課程》無疑給我們一種新的觀念震盪。這一課程以幼兒生理和心理發展的理論為依據,充分關注了家庭、社群和托幼機構之間的關係,關注了保教人員、家長和社群成員的關係,以優質教育的思想,系統構建了托幼機構的創造性課程。
《托幼班創造性課程》是夢想的,更是現實的。所謂夢想的,就是有追求,有目標。有些追求和目標基於對幼兒和幼兒家庭等因素的合理評估。與其他年齡段的課程一樣,設定幼兒發展的目標,是落實課程夢想的主要步驟,也是保教人員確定自我的工作目標的基礎。在此基礎上,再擬定各類工作計劃。本書所展示的計劃較為具體、直觀,又有示例,清晰明瞭,有操作性。《托幼班創造性課程》給我印象最深的一點,是將一般的幼兒發展目標落實到異常的幼兒身上,為設定個別化目標,真正研究“為孩子及其家庭定做課程”。這個過程,是以評估特定幼兒的發展需要為前提的。該書詳細地說明了評估幼兒需要和行為並確定目標和行為的程序,示例生動、趣味。尤其是對幼兒觀察和對觀察資料整理的一些方法和策略具有很大的借鑑意義。此外,該書提出給幼兒規劃一個能滿足他們需要且是傳遞正向資訊的環境,主張“將幼兒的家長和文化帶入托幼機構”,這些觀點,一方面體現了教育機構環境的特點,另一方面體現了以幼兒為本、以幼兒發展為重的原則。該書還在保護幼兒的安全及給予幼兒行為明白等方面提出了許多可操作的策略。
《托幼班創造性課程》是現實的。當規劃。環境等轉化為幼兒和成人的行動時,幼兒的發展就成為可能。《托幼班創造性課程》詳細地說明了在一日生活中如何瞭解幼兒的需要,如何滿足幼兒的需要,如何明白幼兒具體的行為,如何調整幼兒特定的'情緒。涉及幼兒的交往、睡眠、飲食、玩耍、製作、欣賞、模仿、扮演、閱讀、律動、郊遊等等日復一日的具體行為。涉及特定活動的準備,涉及幼兒在活動中需要的基本技能,涉及幼兒在活動中可能出現的心理現象,涉及幼兒在活動中可能產生的困惑,涉及可能產生的同伴交往或成人的交往,當然,也必定涉及成人對幼兒行為的鼓勵、引導策略。該書在這些方面的表述是很清晰的,也是具體生動的。
看完《托幼班創造性課程》,我深切感受到,一個優秀的幼兒教育課程方案,是紮根於幼兒生活的,是能真實反映幼兒的需要和本事的,並且有強有力的理論指導,有堅實的實踐基礎。我能夠在其系統的指導策略中感受到理論的力量,也能在這些策略中感受到作者們長期的實踐和思考。
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5
假期裡閱讀《小學語文教師》這本雜誌,認識了一個新的名詞“比較閱讀”。所謂比較閱讀是將兩個或多個材料對照閱讀,比較、辨別其中相同點和不同點,進而分析、綜合、概括、重組,形成新認識的過程。
閱讀教學需要根據文字特點和具體學情來精準確立教學目標。透過比較閱讀教學策略能夠遷移運用,有助於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幫助他們從“會讀一篇”走向“會讀一類”。
比較閱讀帶來的創新和改變,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在教學內容上實現聚焦。單篇文字的教學,教學內容往往過於龐雜,教師什麼都想教,結果什麼都沒有教好。比較閱讀透過兩或多個文字或語段的異同比較,能集中、聚焦教學內容。
第二,在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上凸顯自主,倡導發現。比較閱讀的重要目的是發現規律。
在比較閱讀的課堂上,學生最主要的學習活動就是獨立閱讀、比較閱讀,教師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同學們,透過比較,你又有什麼新的發現?”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自主閱讀,主動探究,有所發現,讓學生享受閱讀的快樂、發現的快樂、獲得閱讀、表達、思維等多方面能力的發展,這是比較閱讀的重要特徵。
比較閱讀有三大價值。
第一,有利於學生髮現讀寫規律。要從單一語段或單篇文字中發現讀寫規律比較困難,學生髮現不了,怎麼辦?教師只能講給學生聽。但是,如果把兩個語段或兩篇文字放在一起,學生就容易發現,就能自己去發現。這是傳統教學不具備的優勢。
第二,有利於促進學生思考。語文課不僅要教給學生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給學生智慧。我們學校倡導智慧教育,智慧的核心是什麼?就是思維。讓學生在兩個甚至多個相同或不同的觀點中比較、思考,形成自己的觀點,肯定有利於發展他們的思維。
第三,能引發學生自主學習,從“教的課堂”轉向“學的課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比較閱讀正好可以透過變革閱讀內容,促進閱讀方式的變革。比較閱讀的教學過程可以概括為:比較閱讀—發現規律—遷移運用。教學過程活動的主體都是學生,教師的職責是什麼?是設計比較閱讀的具體任務,在學生探究規律遇到困難的時候搭設支架,點撥啟發,並巧妙創設交際語境,引導學生遷移運用規律。這樣的教學過程,體現了師生關係的變革,使閱讀教學真正成為學生自主閱讀、主動探究發現的過程。閱讀發現通常不能一撮而就,一步到位,而是逐步深入、循序漸進的。一次比較,兩次比較,三次、四次比較,在反覆比較的過程中引領學生不斷髮現,享受閱讀發現的樂趣。
比較閱讀不僅僅是一種閱讀方式,它還能深刻地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乃至人生態度。從這個意義上說,比較閱讀具有重要的人生價值,能讓學生受益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