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讀《有一天,媽媽老了》心得感悟(精選20篇)

讀《有一天,媽媽老了》心得感悟

讀《有一天,媽媽老了》心得感悟(精選20篇)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有一天,媽媽老了》心得感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有一天,媽媽老了》心得感悟 篇1

  其實,總有一種感覺,覺得母親是不會老去的,彷彿時光一直都停留在她三四十歲的年紀,那時的我還是個小孩子,有著一顆叛逆與執拗的心,而她總是一副兇巴巴的樣子,彷彿母親一直都會那麼強悍著在我們的生活裡存在著,結婚生孩子後,與母親相處的日子越來越少,也便很少有機會仔細地看看她,日子像流水一樣地過,總覺得母親一直就停留在原地,從來都沒有老去。

  可是有一天,看她下樓慢吞吞地樣子,才彷彿突然驚覺,她的手那麼幹枯,她的皺紋那麼多,她的白髮那麼多,原來,自己的媽媽也會老下去,但是我們彷彿一直不肯相信似的。

  讀這本《有一天,媽媽老了》裡母親與女兒的每一篇文字時,滿眼晃動的卻都是母親的身影,原來,我們一直以為堅強的母親,內心會充滿了那麼多的悽惶,能夠獨自撐過那麼多艱難歲月的女人,卻原來是這麼害怕孤獨,在我們的心中,母親有時是比父親還強大的角色,我們也總以為,一個女人做了母親,就再也無所畏懼。可是有一天,媽媽老了,媽媽就再也不是當年的她,她渴望兒女們的看望,她擔憂為兒女們添的麻煩,她害怕哪一件事惹得兒女們不高興,她喜歡收舊東西,她喜歡吃剩飯,她的一生,都彷彿沒有盡頭般地煎熬著。而這些,我們有時是真的不知道,有時,卻是刻意在忽略著。因為她是母親,我們覺得她什麼都不怕,因為她是母親,我們覺得她不會脆弱。

  《有一天,媽媽老了》裡有母親七十歲後寫下的日記,有女兒在母親離世後寫下的思念,這本書,感人至深。母親的文字源自內心,一個從小沒有上過學的女人,七十歲才開始認字寫字,每天只是寫些簡單的想法,可就是這些真實的記錄,才是最打動天下兒女的關鍵。這位母親的一生是坎坷的,是艱難的,然而她卻堅強地撫育著六個子女長大成人。當兒孫滿堂時,她卻又堅決地要獨自在鄉下居住,生怕給兒女們增添一點兒麻煩。在母親的文字裡,我們可以看見,有時母親會因為一點兒小事惹得兒女們不高興了而惴惴不安,可以想見,老人有時是嘮叨的,當兒女們不高興時,她就會很擔憂。一直以來,我們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想事情,而讀這位老母親的文字時,我們會發現,有時老人比我們更像小孩子,她越老,便越是要討好兒女們,這般辛苦,幾個子女真的關懷?

  有一天媽媽老了,我們真的應該多去看看媽媽,因為她每天都在老下去,而留給我們的對她說:媽媽,我還會再來看你的,這樣的機會,已經不是很多。

  這本書,是一位媽媽的心,是每一個子女都應該感悟的母愛。

  讀《有一天,媽媽老了》心得感悟 篇2

  還記得我們年幼時,是誰牽引著我們的小手,一步步往前走,又是誰為我們遮風擋雨,呵護我們成長?從青春年少到耄耋之年,為我們付出,從不索取回報。如果有一天,當她們站都站不穩,走也走不動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會像當年她們牽著我們一樣,陪著她們慢慢地走,就像《有一天,媽媽老了》封面所言: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機會說:媽媽,我還會再來看你的。

  或許是巧合,母親節當天,我讀到了96歲媽媽和72歲女兒合寫的《有一天,媽媽老了》,這本感動韓國億萬讀者的動人家書,她是一位普通的韓國母親,七十多歲時透過自學學會了識字寫字,開始每天記錄家庭日記,十年之後,被子女們意外發現。她在所剩無多的人生時日中,帶著一種對世事和生活的淡然和眷戀,寫家中的瑣事、自己的子女、父母兄弟、日常勞作,以日記的方式記錄下對家人的愛,“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兒行千里母擔憂”,那種濃濃的親情在這裡蔓延……

  對照自身,我既是母親,又是女兒,這些年總認為孩子較小,需要照顧,自己對孩子的關注點多於父母,每當家裡有事,我總是打電話給媽媽,讓她來我家,幫忙照顧孩子,靜心想想,自己確實有點自私,總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是否為父母考慮過?媽媽來我家裡,爸爸一人在家怎麼辦?又是不做飯,簡單湊活吃點,身體行嗎?捫心自問,我平時陪父母的時間有多少?電影《桃姐》中講述的一個個老人,他們需要的不僅僅是金錢,而是子女的陪伴,一個電話,一個問候足以。在凡事追求效率的時代,我們失去了很多,我們不會再像以前,用煤爐子做飯,需要幾個小時;我們不會再像以前,在家裡一坐幾個小時,陪父母拉拉家常,現在動不動在飯店吃飯,有什麼話飯桌上說完,也就算回家了,追求速度的同時,我們失去了什麼?越來越多年輕人渴望居者有其屋,誰來照顧空巢老人?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父母不再年輕,他們年事已高,趁著他們還在我們身邊,我們應該有事沒事常回家看看……

  讀《有一天,媽媽老了》心得感悟 篇3

  年輪畫上了三十多圈,經過歲月流逝,她在漸漸的老去。

  這是一本96歲的母親和72歲的女兒合寫的動人親情書。這本書,結合著媽媽和女兒的日記。翻開書………………

  “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媽媽已經靜靜地去了”;“媽媽,當我自己感受到心裡的空蕩蕩時。才體會到當初您的感受”;“”媽媽,我還會再來看你的。“——媽媽這輩子,就是因為這句話,一直等待著。”;很多時光,在媽媽等電話響起的時候,靜靜溜走了。“;”我們真正讀懂媽媽的時候,已經太遲了。“;”我們那麼傻,總以為還有很多時間,可以一直陪媽媽走下去。“;”其實某天,媽媽已經老了,她需要你的肩膀靠一下。“;”在我來不及反應的時候,歲月已匆匆走過。在變故和死亡面前,我們還是一如既往地驚慌失措。“;”媽媽你做的飯我還沒吃夠……“

  1995年女兒黃安娜翻出了母親的8本日記本,當時的母親已經病患十年了,她從來沒有學習過,但是卻發現了母親的8本日記本,對她來說,那是一個令她震驚的數字。黃安娜偷偷帶走了媽媽的8本日記本,想看看媽媽寫些什麼,雖然它是用拼音組成的,甚至有些字還寫錯了,但是她看懂了,日記的內容讓我流下了感動的淚,黃安娜和兄弟姐妹們決定把它編成一本書,作為回憶。後來得知母親,近70歲的時候開始和自己的孫子仁城學習,每次都會讀字讀到很晚。

  庭院的桃花正盛開,母親卻已離開了她們,母親的房間卻只掛著她的照片,母親所留下的東西,我都輕輕撫摸,心裡說不出的難過。母親的離世,醬缸臺上佈滿了灰塵,失去了母親的呵護,它似乎也失落了。黃安娜和三個妹妹每三週都要去掃墓一次,而每次都會給媽媽帶上她最愛吃的東西當她說”媽,我來看看你,高興吧?你要是高興就慌慌那朵金達萊花花瓣我就知道了“媽媽好像真的聽到了,輕輕吹動金達萊花,對於失去親人的我來說,那是莫大的安慰。

  曾經的那一句”媽媽,我還會再回來的!“是她從孃家走的時候總會說的一句話,而這次卻成了我來墳墓走的時候會說的話。媽媽這輩子,靠的就是”還會來的這句話等待著孩子們。她曾經說過“從你來得前一天開始,我就看這表,想,後天的這個時候,你該離開了”原來,在孩子們來得前一天,媽媽就想到了幾天後的離別,獨自一人憂傷。遲來得悔意,刺痛了我的心。為什麼媽媽不在了,“我”才知道還有好多事情沒為她做,要是早點做,她該有多高興。

  文中的母親洪榮女總是想著自己的兒女。冰箱裡塞滿了她自己的手藝,她喜歡節儉,她說這樣她們來就有吃的了。洪榮女總是覺得自己在為孩子們添亂,總想做些什麼,08年的一個公益廣告找到了她,而那時候她年事已高,本以為她會拒絕,原來她是想用廣告費給孩子們做點事,那時候女兒黃安娜的心麻木了。母親總是不喜歡把舊東西扔掉,因為那些都是自己孩子們給他的東西。

  “擦乾淨了膠鞋,放在陽光下。可是又沒地方可去。放著放著,還沒來得及穿就又要擦了”這是一篇日記,母親老了,不經常出去,後來女兒意識到,自己好像都沒有帶母親出去玩過,深感愧疚。記得另外一篇日記“給六個孩子的信”。在她的所有日記中,從來不會有一篇寫得是她的好,出現頻率最高的就是“對不起”。她好像一直都虧欠她兒女,但是那只是她自己認為的,她的兒女並沒有那樣的認為。洪榮女是一個幸運的媽媽,她擁有孩子們的百般呵護。

  其實我們也一樣,父母期待的一直都是你沒有想過的,他們需要的可能就是你的一點關心,而我們卻沒有做到,比起黃安娜,我們差太多。

  讀《有一天,媽媽老了》心得感悟 篇4

  周未,我在家把《有一天,媽媽老了》看完了。文中,媽媽的話語、一舉一動都在我腦海裡久久不能離去,因為這一切都讓我想起了一個人我的外婆,一個從小就在山裡長大,地地道道的農夫老太太。

  聽媽媽說,她剛滿10歲的時候,她爸爸,也就是我的外公,被突如其來的一場大病奪去了生命。當時,外公家中的頂樑柱,每月75元的微薄薪水能勉強養育我媽媽和她的三個姐妹。外公的去世無疑對這個家庭,對外婆是一個致命的打擊。但外婆沒有向命運低頭,哽是咬緊牙,挺起背,撐起這個家。雖然媽媽很少講起那段歲月,但我可以想象,那肯定是一段很苦很苦的日子。

  如今,媽媽他們四姐妹都走出了大山,成了家,立了業,組建了一個個幸福的家庭,而外婆仍舊留在大山,一如既往地種著地。"睡不著覺,身體也很不舒服。家裡一個人也沒有,冷冷清清的。”"吃飯的時候只有自己一個人,覺得很淒涼。”這是《有一天,媽媽老了》裡面媽媽寫的日記,我覺得這彷彿是我外婆的心聲。平時,我們很少回去,印象中一年最多回去三次。每次回去,外婆都笑得合不攏嘴,她總是一個人準備好一大桌子菜,把家裡收拾得乾乾淨淨來迎接我們。可是,我們卻沒想過我們不在的那些日子裡,我的外婆會是什麼樣子呢外婆會不會也像文中的媽媽一樣,對著狗說話,對著蟲子說話,鋤地鋤著鋤著,累了就在地裡睡著了作者黃安娜在書中說:“遲來的侮意刺痛了她的心。”

  在媽媽去世後,她後侮沒有在媽媽多住一個晚上;沒有經常跟她媽媽一起去市場買菜;沒有給她媽媽買粉撲兒,把她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黃安娜的媽媽永遠地離開了她,但我的外婆還健在,我以後一定要媽媽帶著我回家看看,多看看辛苦一輩子的外婆。

  讀《有一天,媽媽老了》心得感悟 篇5

  《有一天,媽媽老了》這本書主要寫了一個女兒和一個年邁的老母親之間的故事。女兒一開始很不孝順母親,常常對她發脾氣。後來女兒終於認識到自己錯了,經常給母親買這買那,認為這樣就是孝順母親。但她還沒懂得母親最需要的是什麼,其實母親最需要的不是各種各樣的禮物,而是她的陪伴,哪怕是電話裡的一句問候也好呀!等女兒覺醒後,老母親卻撒手而去了。

  讀了這本書,我受益匪淺,特別是作者(書中的女兒)的日記中“才剛覺悟,您就厭倦我了,您就想去過無憂無慮的生活了,您走的這麼早,是因為我太不孝了嗎?”這句話。讓我懂得要趁父母在的時候,要多多陪伴他們孝順他們,要不然等父母走了,自己就後悔莫及了。

  讀了這本書,還讓我懂得:不要一味向父母索取,不要對父母的需要視而不見。我們的要求,父母總會一一滿足我們,所以我們也應該想千方百計去滿足父母的需求,做個孝順的孩子。

  讀《有一天,媽媽老了》心得感悟 篇6

  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機會說:媽媽,我還會再來看你的。這印在書本封面的短短一句話,深深刻在我的心中。

  某日和媽媽一起逛書店,那復古陳舊的書面深深吸引了我,茫茫書海中一下子就找到了它的身影。回到家,我更是一口氣看完了這本書,書中母親洪榮女與女兒黃安娜的感人故事深深觸動了我的心靈。

  書中,一個七十多歲的母親透過自學學會了認字寫字,透過文字來寫下生活中的一點一滴。母親時常會在電話旁等候著子女們的來電,或許自己都沒察覺到,那麼多的時光已經悄悄溜走了。

  母親獨自生活是十分孤獨的,在首爾家的屋頂上,母親種了一些青菜和野菜,閒來無事,總會給它們澆澆水。母親想念子女時,只有翻看那相片,沉浸在回憶中。每當子女來探望她時,她總會十分欣喜,燒好飯菜,靜靜等候著子女的到來。

  “媽媽,我還會再來看你的。”母親的這一生,都是因為這句話,在無數日出日落,四季更替中等候,心中有了期盼,所以死撐硬撐也要好好活著。

  看完了這本書,輕輕合上書本,心中惆悵萬千。從未有過一本書如此打動我,腦海中自己母親的身影久久揮不去,不知何時,那一條條魚尾紋已經爬上了她的眼角,雙眼不復以前一般明亮清澈,更多了幾分滄桑。也不知何時,她開始嘮叨起來了,我十分不耐煩,但一想到,或許也是應了書中的那句話:人老了,得多說說話,才能戰勝孤獨。

  讀《有一天,媽媽老了》心得感悟 篇7

  今天,媽媽給我讀了一首散文,叫《孩子,有一天媽媽老了》,我聽了以後,感覺自己在哭與不哭的邊緣,想起媽媽以前對我的好:每次我生病的時候,媽媽總是第一個趕到,最後一個離去,總是細心的照顧我,有時竟然通夜未眠,累的筋疲力盡;還在家裡給我做好吃的,我喜歡吃那些就給我做哪些,比如說:可樂雞翅,每次做給我吃,都覺得心裡好幸福啊!我每次都在心裡感謝媽媽;有時媽媽也會給我買許多酷的衣服,讓我打扮得帥帥的出去,引來路人的眼光,才能滿足媽媽的“虛榮心”。我每天晚上睡覺都愛踢被子,媽媽看見我在踢被子,她就起來給我蓋被子,害的媽媽一夜未眠,直到現在我還很愧疚;媽媽是您撐起了一片晴空,讓我像小鳥一樣在天空中自由翱翔;是您提供了無限的能量,讓我這顆小樹苗在您的照顧下茁壯成長。

  “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現在我要努力學習,守好紀律,不讓媽媽操心,等媽媽老了就給她買保時捷請司機,象媽媽現在對待我一樣讓她安度晚年。

  母親節到了,祝媽媽身體健康!

  讀《有一天,媽媽老了》心得感悟 篇8

  放假時,領導佈置學習任務,要假期每人讀一本書,並寫出讀書筆記發到部落格上。我帶著任務到圖書館買了四本書,利用間隙讀完了一本書。

  這是一本韓國的96歲的媽媽洪榮女和72歲的女兒黃安娜合寫的一本書。這兩個年齡段我都沒有達到,對韓劇的痴迷以及韓國女人的秀美,讓我對這本書產生了很大的閱讀興趣。

  媽媽,作為這本書的主人公,在人生的晚年七十多歲時開始學習認字寫字,並透過寫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了生活的點點滴滴。女兒一次偶然的機會在媽媽的衣櫃的抽屜裡發現了她的日記本—足足有八本。在媽媽的日記中,有對於家人深深的思念和感謝,有她熱愛的美麗大自然和悠閒生活,有相逢的歡喜和離別的痛苦,有每個人都具有的天生的孤獨,還有她剖析、反省自己內心世界的智慧。

  讀這本書,恍若穿行鄉村,沐浴到了最乾淨最暖和的陽光。媽媽洪榮女七十多歲為了不給子女添麻煩,離開首爾獨自一人到離家一個多小時車程的鄉下種菜,這一做就是二十多年。文中雖然寫的是異國他鄉,讓人感覺到就像自己小時候生活的場景:小小的庭院裡老母雞帶著一群小雞悠閒地覓食、炎熱的夏天人們在樹蔭下乘涼談天說地、庭院的後面長著綠油油的菜苗。一幅田園般的生活場景浮現在眼前,一位老人不辭辛苦地在田間勞作,為的是讓子女能吃上自己做的泡菜和醬引子。她難道不想念子女和兒孫,文中的字裡行間充滿了對家人的思念和期盼,她把這種大愛深深地埋藏在心裡。獨自享受那份孤獨。孤獨的人只要具有愛心,他仍會有孤獨中的幸福,如雪萊所說,當他的愛心在不理解他的人群中無可寄託時,便會投向花朵、小草、河流和天空,並因此而感受到心靈的愉悅。每天早晨和晚上,媽媽會到菜園裡看看蔬菜,澆澆水,除除草,那種感覺,跟當初養孩子的時候一模一樣,心裡滿滿的全是幸福和滿足。

  讀了這本書,我覺得書中的媽媽是一位堅強的媽媽,人老心未老,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無論什麼年齡段的人,都要讓自己的生活詩意一點,忙中享受其中的樂趣,閒時分享其中的愜意,富時享受物質的多彩,貧時不忘現時的擁有。只要我們擁有一顆愛的心,我們都會領略生活中不同的景象,領略旅途中不同的風景!

  讀《有一天,媽媽老了》心得感悟 篇9

  《老人與海》、《霧都孤兒》、《牛虻》,這三本書是我認為最打動我的。聖地亞哥,奧利弗,牛虻,他們的精神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但是,偶然看到了一本《有一天,媽媽老了》,心中微微一驚,立刻買了下來。這本書十分打動人,我雖然並沒有讀幾遍,沒有理解得透徹,但是我卻特別想立刻寫一篇讀後感。

  “樹葉不會常綠,青春不會永駐。人生,如一滴露珠,又如一片凋零的落葉。”這是一位七十歲開始學字,以寫日記陪伴自己餘生的老人寫的一句話。人生如白駒過隙,有時不禁感嘆,時光轉瞬而逝,不知覺中,便迎來了衰老。這時,不知什麼時候,可能是現在,可能是幾分鐘後,靈魂就通往另一個世界了。悄悄地走了,似乎,並未留下什麼痕跡;留下的,是長嘆中的遺憾。時間都去哪兒了,懷念從前也好,夢想將來也好,可時間總是趁機偷偷溜走,無法挽留。活在當下吧,等到漫漫人生路迷茫地走完,回首往事,才發現,留下了太多遺憾,卻後悔莫及。

  “媽媽”,不能說是本書主人公,但她是作者,大多以第一人稱自述。也有些是“大女兒”介紹媽媽的。“媽媽”是一位年輕時勤勞辛苦,好不容易帶大了幾個孩子,而女兒孩子也有了家庭,總算可以休息了。而現在,她察覺,她已經老了,歲月劃過她的面頰,留下了飽經滄桑的面孔,留下了可以獨立的兒女,其餘的,似乎沒留下什麼了。不,還有記憶,悲傷地回憶。“媽媽”一生並沒有怎麼享福過,常常操勞著。而在七十歲學習了文字,相見恨晚,於是有了寫日記的習慣。“女兒”有些脾氣,但也很體貼媽媽,想盡孝。但因工作繁忙,不常看望媽媽,到了古稀之年,才知道,媽媽是多麼愛兒女。而兒女們,卻沒有特別的盡孝。“大女兒”也深感愧疚。老人,要多陪陪,說不定哪天,就不在了。

  “媽媽,我還會再來的。”這句話,就連我這個中學生也聽過很多遍了。天底下的媽媽都一樣,總是希望兒女多來看望她。但兒女被職場工作的“俗事”纏身,時間並不多。所以,老人的日曆上,總是希望著放假。無論怎麼安慰自己:孩子有自己的事,孩子忙。其實自己是理解的,但深深的愛總是讓她感到難過,每日都帶著淡淡的憂傷。孩子們回來時,媽媽是最高興的,喜出望外的感受是無法形容的。目光關切地看著,有一些黑了瘦了胖了都看得一清二楚——因為媽媽日日思念,早已將兒女離去時的身影牢牢記住了。媽媽總是在孩子回來的前幾天就買好了豐盛的飯菜,心裡便期盼著,分分秒秒似乎延長了許多,卻掩蓋不住老人的喜悅。孩子回來了,這是有多高興啊。可是,考慮完孩子的變化後,立即會想到,孩子待幾天,每當孩子要走的時候,老人的心似乎也涼了半載,雖然早早就擔憂起來,但是每當孩子說出要走的話時,老人總是情不自禁,或者是下意識的傷心。就這麼走了。老人知道無法勸阻,便做得萬事俱備,一句句地叮囑,一袋袋的食品,一次次深情地注視,其中包含了的,是濃濃的愛,是對兒女的擔憂和牽掛啊!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現在,人人為學業拼搏,為愛情努力,為事業奮鬥。旅行的腳步再怎麼匆忙,也不能忽略了在背後注視你的目光。媽媽是你堅強的後盾,在任何時候,媽媽都會舍盡全力去保護你,幫助你。在為人生打拼的時候,人們總是傻傻的認為,陪媽媽的時候還很多,當真正讀懂媽媽的時候,已經太遲了。多陪媽媽吧,在變故和死亡面前,人們還是驚慌失措,然後痛哭這後悔怎麼沒有好好陪媽媽,接著回憶媽媽一生艱苦的生活,自己在媽媽的愛裡茁壯長大,長大後卻沒有好好報答她,如今,她這麼走了。才恍然大悟,孩兒不孝!

  長大了的孩子,總有一段時間,渴望回到媽媽的懷抱,這才發現,小時候,是多麼美好。媽媽的懷抱多麼溫暖,媽媽的聲音多麼溫柔,媽媽哄我們入睡,是多麼美好。當我們在叛逆中長大時,一次次傷了媽媽的心時,你會發現,再也不能躺在媽媽的手中,再也沒有媽媽溫柔細膩的聲音催我們進入夢鄉,媽媽再也不能,大手牽著小手,拉著你到學校裡,到公園裡,到超市裡。這一切,都不能了。

  當你悔悟這些時,又被功課的壓力所覆蓋,媽媽時常關心你的身體,但母子之間的交流,似乎越來越少了。當你成績優異考上好學校時,與同學們慶祝,卻沒有看見,媽媽在你身後微笑,微笑著流淚。當你拿著文憑到了一家好公司,每月帶著上萬工資回家時,媽媽只是悄悄看著你。媽媽已經老了,不復當年了,比你瘦小了,她抬頭看看自己懷抱中的孩子,已經成為了男子漢,不知是開心,還是傷心。而當你對愛人服服帖帖時,對孩子諄諄教導時,你是否已經忘了,媽媽,那個以前寵你愛你的媽媽,什麼好吃的都給你的媽媽,她在哪?你已經忘了。而老人在孤寂中,悄然離去。這時,後悔已經晚了。

  捫心自問,是否因為單位加班有更多工資,或者假期寥若晨星,還是去旅遊好,再或者媽媽那裡無聊,除了嘮叨,連電視都沒有……你是否這樣過?老人獨守空巢,日日盼夜夜盼,只盼著你回來,而你,居然覺得無聊而沒有去。後悔莫及的時候,你是否會想到這個呢?而你怎麼怪罪自己,也毫無意義。因為,媽媽,只有一個,她走了,你再怎麼悔悟,也來不及了。趁如今,多陪陪老人吧!歲月在流逝,時間無情不等人。過一天就少一天,對於老人來說,有兒女相陪的機會也少了一天。誰知道,在某個夜晚,老人回憶往事時獨自流淚哭泣,而你,正在溫暖舒適的臥室與妻子看電視,並樂呵呵地笑著,如若你看到這兩幕的對照,你還笑得出來嗎?

  總有一天,誰都會離開。事業固然重要,但是,怎麼會比把你拉扯大的媽媽重要呢?其實,媽媽都是容易滿足的,但似乎又不容易滿足。但是,哪怕僅僅是盡一點孝心,她還是會滿足的。這並不難,但意義重大。

  太陽落山了,還會升起;月亮殘缺了,還會變圓;樹葉凋零了,還會再長。可是,媽媽如果去世了呢?

  媽媽一個人的時候,甚至歡迎蒼蠅的到來,對於一個人的飯桌,總是不好過的。人老了,卻總是不能享受與全家團聚的歡樂,每日獨自思念兒女。這樣,連離去時,也帶著遺憾啊!媽媽把你帶到世界上,這是你活著的資本,是她讓你在這個多彩的世界上奔跑的,是她把你從懵懵懂懂的孩子帶到漸漸成熟的少年。其實,媽媽希望你快快長大;其實,媽媽更希望你不要長大。

  看望媽媽一次,媽媽的生命便增添了色彩。離開了媽媽,留下的又是新的等待。應該常回家看看,別讓老人的白頭更白。

  這本書我並不能特別明白其中的人物性格、情節構思、語言風格,但我覺得其實這本書本來也不是特別講究這些,它所要表達的,是一種真情實感,是對現代人的一種告誡,是母親們的呼喚。這本書並沒有寫的特別好,也不像海明威以一本書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但她帶給人們的,是深深的感動,是呼籲人們報答母親的警鐘。

  不要等到媽媽忽然走了,才坐在媽媽的大床上,看著樸素整潔的衣服,看著簡陋的小屋,看著窗外飄飄蕩蕩的落葉,涼風颼颼地吹進來,你才理解到,老人的痛。當你成為老人時,你才會明白,自己曾經,做了多麼愚蠢的事情。

  回家吧,看看媽媽。牽著她的手,佈滿皺紋的手,起滿繭子的手,握著它,一起散步,一起聊天,就像當年,媽媽柔軟順滑的手拉著你黏糊糊的小手一樣。

  媽媽,我愛您!媽媽,我愛您!

  讀《有一天,媽媽老了》心得感悟 篇10

  在三八節到來之際,我看了《有一天,媽媽老了》。這本書在韓國家喻戶曉,這裡記錄著感動億萬讀者的`親情故事。

  還記得我們年幼時,是誰牽引著我們的小手,一步步往前走,又是誰為我們遮風擋雨,呵護我們成長?如果有一天,當她們站都站不穩,走也走不動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會像當年她們牽著我們一樣,陪著她們慢慢地走,就像《有一天,媽媽老了》封面所言: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機會說:媽媽,我還會再來看你的。

  老媽媽—洪榮女,作為這本書的主人公,讓我印象深刻。她在人生的晚年開始認字寫字,並用寫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了她內心豐富多彩的世界。這些日記,是她的女兒在整理她的遺物時發現的。日記足足有八本,這位老媽媽患病已經有十年了,居然還能堅持寫日記!雖然有很多的拼音,但是還是讓人很震撼。

  老媽媽溫柔善良、勤勞堅強……要不是這些日記恐怕我們永遠體會不到老媽媽的真正情感!她寫的日記讓我感受到她對孩子們的愛,在每一頁中蔓延。

  “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機會說:媽媽,我還會再回來看的!”這句話是文章的中心句。平時我們只知道要求媽媽為我們做這事或那事,我們從來沒有想過媽媽需要什麼,平時放假還要求媽媽帶我們去旅遊玩耍,想吃什麼就要求媽媽給我們做,但我從沒有想過她想要什麼!我真的是太自私了。看了這本書以後,我想在平時代替媽媽去孝敬奶奶和外婆,陪她們聊聊天,說說話、讓她們度過一個愉快的晚年!正像公益廣告寫的那樣,給媽媽,媽媽的媽媽洗洗腳。每次有空就帶著全家回家,讓長輩們享受天倫之樂……我相信:無論你在外面受了多大的委屈,家永遠是你的避風港!

  讀《有一天,媽媽老了》心得感悟 篇11

  也許真的是偶然,我不經意讀了一本書《有一天,媽媽老了》,隨著時光的流逝,我們漸漸長大了,但是,有誰真的注意到,媽媽那日漸蒼老的面容上已刻上有多條深深的皺紋。

  這本書講了一位韓國母親,七十多歲時透過自學,學會了識字寫字,開始每天記錄家庭日記。十年之後被子女們意外發現。她在所剩無多的人生時日中,帶著一種對世事和生活的淡然和眷戀,寫家中的瑣事、自己的子女、父母兄弟、日常勞作,以日記的方式記錄下對家人的愛。七十歲的女兒,偶然發現了母親的日記本,被母親心底的秘密震撼。作為媽媽日記的忠實讀者,以自己細膩的筆觸,感受著母親的每一絲情感。寫著對母親的懷念與感恩,用文字陪伴媽媽度過人生中的最後時光,濃濃的親情在這裡蔓延……

  讀了這本書,我體會很深,就像這本書封面所寫的一樣,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機會會說:“媽媽,我愛你,我還會再來看您的。”媽媽為我撐起一片晴空,讓我像小鳥一樣在天空中自由地翱翔;媽媽給了我無限的能量,讓我像小樹苗一樣茁壯成長;媽媽抱著我,用身軀為我遮風擋雨。我有哪次生病了,不是媽媽第一個趕到,最後一個離去?有時甚至徹夜未眠,累得筋疲力盡,還是在擔心著我。小時候睡覺,不喜蓋被子,睡著以後踢被子,媽媽帶著濃濃的睡意起來為我蓋被子,我倒是沒著涼,但媽媽把自己弄感冒了。感冒了就應該休息,但媽媽還帶著不適的身子去上班。

  如果有一天,媽媽走了,生活會變成怎樣?生活乏味,再也聽不到媽媽的嘮叨,世界會變得灰暗,甚至會整天以淚洗面。媽媽為了子女,可以付出一切,可是,我們呢?我們把母愛當做理所當然,久而久之就習以為常,毫不在意。從青春之年到耄耋之年,我們有多少時候關心過媽媽?捫心自問,我們索取的多,回報的少。如果有一天,媽媽老了,我們長大了,有了自己的家庭,會不會遺忘媽媽?我們都在外面打拼,誰來照顧媽媽?想到媽媽那不靈活的手腳,我們是不是會心酸呢?媽媽需要的不是富裕的條件,而是親情。所以,我覺得,年輕人應該常回家看看,就像那首歌唱的:“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幫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七十多歲的母親,開始學認字寫字;二十多年的筆耕不輟,悄悄書寫家庭往事;九十多歲高齡離世,留下了十幾本沉重的日記本。多麼感人的筆觸,多麼動人的故事,媽媽,我想對你說,我愛你!

  讀《有一天,媽媽老了》心得感悟 篇12

  一口氣看完了韓國暢銷書《有一天,媽媽老了》,感慨萬千。一邊讀一邊對比自己。書中96歲的媽媽和72歲的女兒與我和媽媽又太多的相似,讓我又回味了我們一家幾十年的生活及情感經歷。

  書中的媽媽大字不識,活到七十多歲才開始自學寫字,用自己頑強的毅力寫下了八本日記,她用樸素的語言記述了她與六個子女的血脈親情,因為真切,所以動人。尤其是她老年生活的孤獨寂寞,盼望親情又不願去打攪孩子們的心裡描述,以至於她90多歲了還爬在地裡幹活。承受孤單才能享受自由,從老年人的角度看,我是認同這個觀點的。她的一生坎坷多磨,為了六個孩子的成長,她頑強的抗爭著,她是一位偉大的媽媽。當然,孩子們對她也孝順有加,儘量尊重她的意願,讓她自在的生活。

  我的媽媽同樣是一個頑強的女性,一生為了五個子女忍辱負重的生活著。媽媽在85歲那年因摔跤而臥床不起,十年來反反覆覆十餘次受傷,使勤勞堅強的她一步步失去自理能力。今年又一次摔倒,又一次顱內出血,經過兩個多月與死神的搏鬥,生命力超人的媽媽似乎又有可能起死回生。

  如果媽媽還能好好活一回,我們將會以千萬倍的小心去呵護她,再也不會讓她摔倒。我想象著讓辛勞一生的媽媽住進即將投入使用的寬大的新房子的模樣。哪怕只能坐在輪椅上,只要她活得不算太痛苦,我們還是想她多活幾年,到我72歲,媽媽正好100歲,有媽媽陪著我一同慢慢變老的感覺一定不錯。

  有媽的地方就是家,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這麼多年來,媽媽就是我們心中的太陽,她住在哪裡都會吸引著我們奔向她。每次離開,她都會淚眼婆娑,依依不捨。天下的媽媽大概都是如此,需要子女的陪伴又不忍心太苛求,就是這樣一代一代在矛盾中老去。

  應該多去陪陪媽媽,雖然她說不出話來,但從她的眼中我感覺到了她的需要,親情,是不能用金錢、物質、保姆來替代的。

  願天下的媽媽都健康長壽,願天下的兒女都孝心長存,不留遺憾。

  讀《有一天,媽媽老了》心得感悟 篇13

  讀完這本書,我一直在想:年幼時,是誰拉起我們稚嫩的小手,帶我們一步一步往前走;又是誰為我們遮風擋雨,無微不至的照顧我們?從小到大,她們為我們一味地付出,卻不圖任何的回報。我們成功時,她鼓勵我們不斷地努力;我們失敗時,她安慰我們不要沮喪……

  這是一本感動億萬讀者的動人家書,是九十六歲的母親與七十二歲的女兒合寫的。她只是一位普通的韓國母親,七十多歲的時候透過自學學會了寫字,每天記錄家裡的事,她記的這些足足有八本,是她的女兒整理她的遺物時發現的。如果不是這些日記恐怕我們永遠體會不到作者的真正情感!她寫的日記讓我感受到她對孩子們的愛。

  “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機會說:媽媽,我還會再回來看你的!”這句話是文章最主要的一句話。平時我們只知道要求媽媽為我們做事,我們從來沒有想過媽媽需要什麼,平時放假還要求媽媽帶我們去旅遊玩耍,想吃什麼就要求媽媽給我們做,但我從沒有想過她想要什麼,我覺得很愧疚。父母是容易孤獨的,當他們打電話給孩子的時候,就是在發出思念的訊號。他們也許怕打擾到我們的工作或學習,只會說“沒什麼事,只是很久沒通電話了”之類的話。但當他們開口說想念,讓我們回家看看的時候,他們是真的想摸摸我們的頭了。很多時候,我都無法理解,為什麼媽媽總捨不得丟掉殘舊的東西。對待物件的態度永遠是壞了就修,破了就補。現在才曉得,在那修修補補的背後,是她對生活的感恩,也是對往事的重拾和再現。

  書中,作者的媽媽在日記裡寫道“有那麼多女兒真幸福!要是當初我只生了一兩個女兒該怎麼辦啊?幸好生了那麼多孩子,現在才不會那麼孤單。要不然我肯定會覺得孤獨無助的。人老了,得多說說話,才能戰勝孤單。幾個女兒輪流來陪我說話,真幸福啊。”我越來越擔憂,如果,有那麼一天,我們已經長大,而長大後的我們陪在他們身邊的日子也越來越少了。會不會有一天,他們也會像作者的母親,感到孤獨,只能把動物植物當朋友,跟它們交流。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誰都會老,尊重老人是我們應該做到的事情。“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記住,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機會說:媽媽,我還會再回來看你的!作文

  讀《有一天,媽媽老了》心得感悟 篇14

  有這樣一份工作,需要一天24小時,一週從不間斷,一年到頭都沒有休息日。這份工作不但得任勞任怨,沒有報酬,還得十八般武藝樣樣傍身。這份工作不僅需要上得了講臺,能講故事、唱歌,還得下得了廚房。到底是什麼工作那麼辛苦?那就是———做母親。

  暑假,朋友借我一本書。這是一本由96歲的母親和72歲女兒合寫的——《有一天,媽媽老了》。我和媽媽一起閱讀完後,我又拜讀了N遍,每次都感到心裡酸酸的,眼眶裡總有淚水在打轉。這本書深深地震撼了我,讓我透徹的體會到了子女對母親的懷念之情。

  從小我就是個“多災多難”的孩子,總不讓父母省心。小時候,我常常感冒發燒,媽媽三天兩頭就帶我往醫院跑。我上一年級時,被查出體內有囊腫,媽媽非常著急,馬上帶我到杭州兒保化驗檢查,醫生說沒什麼大礙了,媽媽才鬆了一口氣……在姐姐上小學,我還在幼兒園時,爸爸就出門打工去了,家中只剩下媽媽一人照顧我們。因為我的體弱多病,媽媽常常忙得團團轉。記得一次學校舉行運動會,我在烈日下中暑暈倒了,老師給媽媽打電話時,媽媽正陪著姐姐在醫院掛吊瓶,匆忙趕到學校的媽媽,又抱著我趕去了醫院。那一整天,媽媽就為我們姐們倆跑上竄下,晚上也不敢閤眼,時不時起來照看我們,那一天就忽然感覺媽媽蒼老了,多出了一根銀髮,這根銀髮見證了媽媽對我們無私的奉獻和永不止境的愛。如果有一天,媽媽老了,我一定把她當成我的孩子那樣疼她,愛她。我一定讓她每天都被我暖暖的愛包圍著。

  媽媽,為了我和姐姐,付出了寶貴的青春年華。曾幾何時,她那光潔的額頭上爬上了幾縷細小的皺紋;曾幾何時,她那細嫩的雙手變得粗糙不堪……千言萬語匯成一句:“媽媽,我愛您!”

  讀《有一天,媽媽老了》心得感悟 篇15

  榮洪女在70多歲時開始學認字寫字;20多年的筆耕不輟,悄悄書寫家庭往事;96歲高齡離世,留下十幾本沉重的日記本。這些日記記載的,僅僅是生活?不,記載的更多的是愛。在她所剩無多的人生時日中,帶著一種對世事和生活的淡然和眷戀,寫家中的瑣事、自己的子女、父母兄弟、日常勞作,以日記的方式記錄下對家人的愛。

  當我們長大了,為人父母時,我們才能體會的出父母養育我們是多麼的不易;當我們擔心子女更勝擔心自己時,才能明白自己的父母當初有多擔心我們…

  當我們呵護自己子女的時候,請想一想我們是不是更應該呵護一下我們年老的父母;當我們牽著兒女的小手走路時,請想一想我們是不是更應該多攙扶一下我們年邁的父母;當我們利用休息時間陪伴子女的時候,請想一想我們是不是更應該陪陪自己的父母…別等到我們大了、他們老了、我們懂了、他們不在了的時候才知道感恩,別等到我們失去父母的時候,才知道父母在我們生命中有多麼的重要!就像《有一天,媽媽老了》封面所言:“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說:媽媽,我還會再來看你的。”

  看過《有一天、媽媽老了》之後,令我最難忘懷的是一篇記錄“媽媽”失去木男的那篇日記。講述了“媽媽”對木男的思念及歉疚之心,她愛木男,但當時是因為家中的喪事無暇照顧木男,以至於木男腹瀉不止,後又沒有及時醫治最終導致木男年幼夭折,木男的離去是“媽媽”這輩子心中的痛。每個孩子,他的喜怒哀樂無時無刻不牽動著父母的心。孩子病了、痛了、難受了,他們的父母勢必更加難受。這不得不讓我聯想到自己,我想起了女兒生病難受時賴在我懷裡的情景,想起醫生要給她抽血打針她哭著哀求的聲音,想起女兒輸完液體都會留下輕微的淤血的小手,我的淚水總是止不住的掉下。這就是愛,是我對我女兒的愛,就是因為這愛,更讓我想起了我的母親。我的媽媽對我的愛比我對我女兒的愛更甚,媽媽對我的付出從來不求任何回報,小時候媽媽擔心我的學習,畢業了媽媽擔心我的就業,就業了媽媽又開始操心我的婚事,而現在媽媽又辛苦的開始幫我帶女兒…媽媽總在操勞,而操勞的物件永遠是我,我愛我的女兒,更愛我的媽媽。回報父母的愛,最好的方式就是多陪陪父母,守護在父母身邊。

  鳥有反哺情,羊有跪乳恩,人要時刻有一顆感恩的心,當我們的父母老了,我們不要抱怨他們的無能,因為我們同樣也會老,也會像父母那樣漸漸的老去。在他們還在我們身邊的時候,多陪陪他們,常回家看看,不要到沒有這種機會的時候才來懺悔。

  希望有一天,當父母垂垂老矣,站也站不穩,走也走不動得時候,我們能用一顆感恩的心緊緊地握住他們的雙手,陪他們慢慢地走,就像當年他們牽著蹣跚學步的我們一樣。

  希望有一天,當父母體弱多病,躺在床上等人照顧的時候,我們能用一刻感恩的包容心,細心照料他們,直到他們康復,就像當年他們照顧那個只會在床上咿呀亂叫的我們一樣。

  希望有一天,當我們老了的時候,我們的子女也會像愛他們的子女一樣來愛我們。點滴感恩、溫暖親情,愛,勝過一切。

  讀《有一天,媽媽老了》心得感悟 篇16

  天之大,唯有你的愛是完美無暇,天之涯,記得你用心傳話。

  母親是什麼?母親就好似人生中的一首歌:低吟是責備,高歌是呵護,而那牽掛與思念是那跳動的音符。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我的母親可能只是那成千上萬中最普通的一個吧。但她對我的愛是恆古不變的,是無微不至的。我的母親雖然不怎麼漂亮,個子矮小,但那一頭烏黑的秀髮是那麼的迷人,她那種對我從心底湧出的愛,用任何語言和詞彙都無法形容,都顯得無能為力啊!

  歲月無情,工作繁多,讓母親的白髮日漸日增,臉上的皺紋也稠密起來,背已經微微下垂,時光的流逝,已經讓她變得憔悴了許多,這些不都鑑證了母親為我為這個家的付出嗎?

  曾多次跟著母親去醫院觀訪過很多親戚家剛出生的小寶寶,看著那些母親懷裡的孩子,小寶寶的眼神好像是在看著他的母親說悄悄話。那小寶寶很是可愛,一雙明亮的大眼睛,嘴唇好像沾上了奶水的花瓣一樣。小寶寶拉了,尿了,她的母親就幫孩子換好尿布挪到乾淨的一邊,自己躺在孩子弄髒的地方。母親把所有的愛都給了孩子。我的母親一定也不例外吧。把我從那麼小一點拉扯到這麼大,但是咿呀學語,蹣跚學步就不容易啊!母愛可真偉大!

  那年冬天,天氣酷為嚴寒,外面飄起了小雪,那晚,夜深,我起來解手,迷迷糊糊看見:從地板上透過的點點微光。我輕手輕腳地向母親房門走去。“撕拉——”地板低吟了一聲,我慌亂起來,“母親沒有被我驚到?母親在幹嘛呀?是睡著了忘關燈了?還是在幹嘛?聊天?不會,母親不喜歡上網的。”經不住好奇心的搗鬼,我輕輕地把房門打開了一條縫。我隱隱看見母親正在做棉鞋。母親做的棉鞋可比外面店裡的暖和多了。只見她弓著背,一手拿著針,一手握著鞋面與鞋底的交匯處,右手手指上貼著幾張創可貼,穿針引線,一上一下,那每一針都刺痛了我的心,她的臉上不時露出痛苦,猙獰的表情,豆大的汗珠從她的額頭上滲下來,她緊鎖著眉頭,一絲不苟地穿針引線。一雙鞋子的成品就快出來了,媽媽漸漸露出燦爛的笑臉。突然就在她放鬆的那一剎那,針線毫不留情以迅雷不及之勢刺破了母親的手指,一瞬間,鮮血從中滲出來,我差點喊了出來。母親依然堅持縫完了最後幾針。幾針後,她便哈了幾口氣,好像這樣就能減緩疼痛一樣,透過微光,我看到母親的零零碎碎的白髮是那樣的晶瑩,那樣的剔透,卻讓人心寒。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逝著。我不禁感慨,我跑回了房間,躲在被窩裡抽泣,母親我想對您說:“謝謝您為我為我付出了這麼多,為我操碎了心,我卻總是讓你痛心,難過,總有一天您也會變老,我也會成為母親,我會珍惜你為我所付出的一切,我愛你,母親!”發至女兒內心的一些話。

  母愛總是在不經意間被發現。母愛總是那麼的纏綿動人。母愛總是那麼的純潔,母愛總是那麼的高尚,母愛總是那麼的偉大,母愛總是那麼的無微不至!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唯有時間,它走了,就再也回不來了。

  那時,您已白髮蒼蒼,而我卻成了年輕活力的少女,感謝您,我的母親,是您對我的關愛與呵護,養育了我!鑄就了我!讓我變得自信,堅強!

  讀《有一天,媽媽老了》心得感悟 篇17

  “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機會說:媽媽,我還會再來看你的。”這句話出自韓國暢銷書《有一天,媽媽老了》的封面,看到這句話,不禁感慨萬千,心潮澎湧。於是,我一邊讀一邊對比自己,不覺間便一口氣讀完了整本書。

  這是一本感動韓國億萬讀者的動人家書,書裡的她是一位普通的韓國母親,在人生的晚年七十多歲時開始認字寫字,並用寫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了她內心豐富多彩的世界。在她所剩無多的人生時日中,帶著一種對世事和生活的淡然和眷戀,寫了家中的瑣事、自己的子女、父母兄弟、日常勞作,及對家人的愛。字字句句,戳人心絃,讓人淚目。

  這些日記,是她的女兒在整理她的遺物時發現的。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日記足足有八本,這位老媽媽患病已經有十年之久,居然還能堅持寫日記!儘管有很多的拼音,儘管有些句子是斷斷續續,但還是讓人很震撼。讓人不禁會想,這該是一位怎樣堅強、善良、溫柔、勤勞的母親。如果不是這些日記,恐怕我們永遠體會不到老母親的真正情感!日記裡寫盡了她對孩子們的愛,而這些愛在每一頁中蔓延……

  正如古詩中所說,“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兒行千里母擔憂”,那種濃濃的親情躍然紙上。對照自身,我既是母親,又是女兒,更是兒媳,這些年因為自己孩子較小,需要照顧的地方很多,很幸運,我有一個勤勞、善良、熱情、樂觀的婆婆,幫我照看家裡的寶貝。幾年來,需要感謝的婆婆的地方多如繁星。

  這些年來,由於自己一直忙於工作,忙於家庭,忙於孩子,而對父母的關愛似乎明顯減少,而他們對我們做兒女的,似乎也是在等待中度過。每次從父母那裡離開也總少不了這句話:我還會再來看你的。

  想想看,每當家裡有事,父母總是自己解決,從不打擾我們當兒女的。捫心自問一番,你是否真正問問父母是否過得開心快樂?你是否真的以為父母不期待我們的探望?你是否真的換位體會過父母內心最真實的感受?

  這樣的情景再次出現在了我的眼前:爸爸媽媽每次來家裡,都會提來很重很重的大包小包,媽媽都會很貼心地為我們精心準備各種自制的點心,儘管每次都是經典款式。我在想,我平時陪父母的時間有多少?每次也基本都是匆匆去,又匆匆回。而每次電話之後,媽媽也總會說上一句,你要是沒有時間就別來,我們在家裡都挺好,沒事兒就多打打電話就行。

  多少次之後,我也終於發現,原來媽媽所說的,不過是寬慰我們的話而已。老兩口因為都是高血壓,生病感冒似乎是家常便飯,但是基本每次都是自行解決。事後還總是會安慰我們說,你們都沒有時間,也都沒有大空,我們自己能解決的就自己做了,哪有那麼多的理兒挑啊。而父母得到的回應往往都是我們幾個兒女的一頓遲來的嘮叨,這嘮叨裡,卻是摻有各種的味道。仔細想想,父母也都是站在他們的角度,為我們考慮而已;而作為兒女的我們,又何曾處處以他們為首呢?

  電影《桃姐》中講述的老人,他們需要更多的是子女的陪伴,一個電話,一個問候,也足以讓老人高興好多天。他們需要的不是金錢,不是買了多少營養品,更加不是你一句我一句的嘮叨話。

  在這個追求效率的時代,我們似乎忘記了反思自己每天的行為。我們不會再像以前,用煤爐子做飯,需要幾小時;我們不會再像以前,在家裡一坐幾個小時,陪父母拉拉家常;我們更加不會再像小時候那樣,纏著父母給我們講專屬於他們的愛情故事。而更多的可能是當父母想要見我們一面時,才隨便打一個簡短的電話;當父母不經意間犯一個小小錯誤時,動不動就你一言我一語地嘮叨幾句;而在飯店吃飯時,有什麼話飯桌上說完,也就算回家了。

  在這個追求速度的時代,我們失去了什麼?殊不知,他們也如童年時代的我們,需要兒女的寵愛啊!我想“陪伴”應該就是最貼切的解釋。

  父母年事已高,不再年輕,趁著他們還在,我們應該有事沒事常回家看看。正如歌詞中寫的一樣:常回家看看,哪怕給媽媽

  刷刷筷子洗洗碗;常回家看看,哪怕給爸爸捶捶後背揉揉肩;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一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團團圓圓、平平安安。

  書的封面上說:請別讓母親在空等中老去,如果你還有機會,請常回家看看;如果你沒有機會,請相信她已經原諒你。

  於是,我不由自主地拿起了電話……

  讀《有一天,媽媽老了》心得感悟 篇18

  坦白的講,我並不是一個愛讀書的孩子,雖然我一直在父母面前小心翼翼的掩飾著自己。對我來說,更有吸引力的是精彩的遊戲、是美味的甜趣餅乾、是睡到自然醒的懶覺。可是,就在這個暑假裡,偶然讀到一本書讓我明白了,原來讀書也可以這樣快樂。現在這本書正安靜的躺在我的書桌上,我這個漫長而枯燥的暑假就是在它的陪伴下度過的。

  讀了它,我才知道生活的瑣碎只不過是成長的催化劑,無論是偉大的人還是平凡的人,母愛都會如影隨形,而此書給我帶來的收穫頗豐。

  父母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教育對孩子而言是至關重要的,每一個母親都想自己培養出來的孩子是優秀的、對祖國有貢獻的,我一邊讀,一邊回想著自己的成長過程,回想著從小到大母親對我的關心呵護、對我的嚴厲懲罰點點滴滴,感觸是很深的。當我們蹣跚學步時,是誰牽引著我們的小手,一步步地往前走?又是誰為我們遮風擋雨,伴隨著我們成長?從青春年少到耄耋之年,從不索取回報如果有一天,當她們站都站不穩,走也走不動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會像當年她們牽著我們一樣,陪著她們慢慢地走?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機會說:媽媽,我還會再來看你的。

  書中的主人公只是一位普通的母親。但是,在七十多歲時透過自學作文,可以投稿,識字寫字,開始每天記錄家庭日記。十年之後,被子女們意外發現。她在所剩無多的人生時日中,帶著一種對世事和生活的淡然和眷戀,寫家中的瑣事、自己的子女、父母兄弟、日常勞作,以日記的方式記錄下對家人的愛。70歲的女兒,偶然發現了母親的日記本,被母親心底的秘密震撼。作為媽媽日記的忠實讀者,以自己細膩的筆觸,感受著母親的每一絲情感,寫著對母親的懷念與感恩,用文字陪伴媽媽度過人生中的最後時光。看著看著,淚水竟不自覺的滴落:是啊,母親是天底下最偉大的人,她對我的關心和呵護如春風化雨,長久的滋潤著我們,讓我們倘佯在明媚的春光中,安享著生命的純真與美好。父母給予我們的生命就是上天對我們最大的恩賜,難道我們不應該珍惜嗎?如果等到失去後珍惜,一切就都晚了。

  原來,我一直以為媽媽特別堅強,家裡燈壞了她換、家裡馬桶堵了她疏、碰到打雷了我總是緊緊地摟著媽媽,平時我只知道要求媽媽為我做這事做那事,從來沒有想過媽媽需要什麼,平時放假還要求媽媽帶我去旅遊玩耍,想吃什麼又要求媽媽給我們做,但我從沒有想過她想要什麼!其實,現在再想想,也許媽媽的內心也會充滿悽惶,也會害怕孤獨。我真的是太自私了。我仔細地看著媽媽,發現在這張再熟悉不過的臉上又多了幾條皺紋,多了幾分滄桑。

  這是一本撫慰心靈的書,這是一本教會感恩的書,它讓我充實,更讓我快樂。這個平凡的暑假因為有了它的陪伴而變得不平凡,它讓我想到了偶然讀到的一句話——遇見你是最美麗的意外。

  假如有一天,媽媽老了,讓我們牽起她的手,走完這段充滿溫情的旅程!

  讀《有一天,媽媽老了》心得感悟 篇19

  當我讀完《有一天,媽媽老了》這本書的時候,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這本書給了我一種震撼的感覺,引起我強烈的共鳴。我忍不住跑到媽媽面前,對媽媽說:“媽媽,讓我牽著你的手,一直走!”

  媽媽吃了一驚,用莫名其妙的眼光看著我。我把這本書的大概內容告訴了媽媽,媽媽也很感動。媽媽把我拉進懷裡,用下巴抵著我的腦袋,沒有說話。

  當我們蹣跚學步的時候,是誰牽著我們的小手,一步步地往前走?又是誰為我們遮風擋雨伴隨著我們成長?從青春年少到耄耋之年從不索取回報。如果有一天,當我們的媽媽站都站不穩、走也走不動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會像她們牽著我們的手一樣,陪著她們慢慢地走?相信不是所有的人都敢理直氣壯地說一聲“是”!

  在我的眼裡心裡,媽媽一直都很堅強。媽媽什麼都不怕,媽媽什麼都會,家裡家外,大事小事,好像沒有什麼事情能難住媽媽。平時我只會要求媽媽為我做這做那,從來沒有問過媽媽需要什麼,媽媽累不累。放假了,就興奮地要求媽媽帶我去旅遊去玩耍去購物,甚至我看到媽媽再熟悉不過的臉上有了細細密密的皺紋,我也不以為然……我是不是太沒心沒肺了?

  在妹妹出生之前,我以為生養一個小孩子很簡單,不就是跟養一個小貓小狗差不多嗎?給她吃的喝的穿的不就行了?自從媽媽生了妹妹,我才知道養育一個孩子真是太不簡單了,其中的艱辛,其中的勞累,哎呀,真是一言難盡!我沒有看到我自己小時候是如何成長的,但是我親眼見證了妹妹從牙牙學語到蹣跚學步的過程,媽媽為此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度過了多少無眠的晝夜……

  我暗下決心,當有一天,我的媽媽老了,老得站都站不穩、走也走不動的時候,我會牽著媽媽的手,慢慢地走,往前走,陪伴媽媽走過人生這段充滿溫情的旅程。

  讀《有一天,媽媽老了》心得感悟 篇20

  最近開始讀《有一天,媽媽老了》,講述的是一位韓國的老媽媽,在70多歲才開始學習寫字,到90多歲一共寫了8本日記。剛剛讀了其中的一篇《我的木男》,講述的是這位媽媽在50年前夭折的7個月大的兒子。

  當讀到因為媽媽的疏忽導致了孩子的患病,最後不治,房東又不讓孩子死在屋子裡,年輕的媽媽只得每日起床後將孩子報到田間,等待死亡的到來,自己用舊衣給孩子做壽衣,眼睛哭腫了都無法給針穿線,最後衣服做好卻掩蓋不住骨瘦如柴的小身體。直到孩子斷氣,媽媽還在端詳孩子長長的睫毛,軟軟的小手。讀著讀著我眼淚就不聽話了。

  自從有了孩子,彷彿對小孩子的各種事故沒有辦法漠然了。只要新聞,微博等各種資訊一提到孩子出了什麼事,我的眼淚就飛快的速度噴湧出來,都沒有辦法控制住。若是以前,各種事件已經讓我看到麻木,頂多感嘆幾句。但是現在,真的是忍不住哭出來。尤其當孩子的死亡竟然還是因為母親的疏忽,我就更忍不住要設身處地的想那位母親該是怎樣的自責與後悔。

  就像書中寫到,孩子對於父母的離世可能只是青山上的一塊墓碑,但是父母對孩子的離世該是世間上最無比的痛心,而這種痛並不會隨著時間而痊癒,只會越久越想念。雖然對於父母的離世,我的看法不同,但是對於孩子,我曾想到過,若是有一天我的孩子離開我,也許我真的會忍不住隨他而去的。再堅強的人也受不了這樣的痛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