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心得體會範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心得體會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心得體會範文

  在平日裡,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心得體會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心得體會1

  在科學技術飛速進步,知識爆炸的今天,人類也隨之進入了情緒負重的年代。大學生作為現代社會的組成部分,對社會心理這塊時代的“晴雨表”自然就十分敏感。但是,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本身存在著許多特殊的問題,如對新的學習環境與任務的適應問題,對專業的選擇與學習的適應問題,理想與現實的衝突問題,人際關係的處理與學習、戀愛中的矛盾問題以及對未來職業的選擇問題等等。

  種種心理壓力積壓在一起,久而久之,會造成心理上的障礙。作為天子嬌子,心理健康更是學業成就、事業成功、生活快樂的基礎。因此,在大學校園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迫在眉急的事,具有預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發生,及時為學生疏通心裡,排解壓力,指引方向的作用。

  那麼作為一個非專業人員,我們如何來判斷自己或者是周圍人的心理是否正常呢,以下有三項基本原則:

  其一,心理與社會環境是否趨於一致。

  其二,心理與行為行動是否趨於一致。

  其三、人的情緒在一個階段內是否穩定。

  如果一個人出現了與以上違背較大的情緒,那麼他就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礙。那麼什麼叫心理障礙呢?它是指心理疾病或輕微的心理失調,出現在當代大學生身上大多數是因心身疲乏、緊張不安、心理矛盾衝突、遇到突如其來的問題或面臨難以協調的矛盾等出現,時間短、程度較輕微,隨情境的改變而消失或減緩;個別則時間長、程度較重,最後不得不休學甚至退學。它的表現形式也多種多樣,主要表現在心理活動和行為方面。心理活動方面如感覺過敏或減退、體感異常、錯覺、幻覺、遺忘、疑病妄想、語詞新作、意識模糊、紊亂的心理特點和難以相處等等。行為方面如焦慮、冷漠、固執、攻擊、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以上的情緒狀態,顯然不利於大學生的發展,因此大學生有必要學會自我心理調節,做到心理健康。我們可以從一下幾個方面入手:

  1、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

  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裡邀遊,拼命地吸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2、保持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

  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喜不狂、憂不絕。

  3、主動與學校的心理諮詢師溝通。

  學校心理諮詢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最佳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間的推移,心理諮詢被越來越多的人承認和接受,越來越多的大專院校,甚至中學開始設定心理諮詢機構。心理諮詢可以指導學生減輕內心矛盾和衝突,排解心中憂難,開發身心潛能。還能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適應外界環境。所以當我們心中感到壓抑時,就應該及時主動的與心理諮詢師進行溝通。

  優良的心理素質在青年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全面提高自己的身心素質,才能迎合二十一世紀這個競爭激烈的世界,才能在其中搏擊翱翔,走向成熟,迎接挑戰。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心得體會2

  著名作家劉心武曾說過這樣一段話:“一個人的心態,猶如一條線,而人身上的優點,就像一顆顆珍珠。良好的心態會將珍珠穿成一串美麗的項鍊;而一條脆弱的線,會使珍珠散落在地,失去價值,”的確,優秀的心理素質是一個人所有素質的基礎。目前高校大學生心理障礙患病率呈上升的趨勢,在大學生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維護和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已是學校教育所面臨的無法迴避的現實課題,應勢在必行。

  一、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時期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選擇。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戰略目標的關鍵時期,如何指導大學生在觀念、知識、能力、心理素質等方面儘快適應新的要求,是高等學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和解決的新課題。

  (2)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心理健康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條件,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有利於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有利於培養他們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和自知、自尊、自愛、自律、自強的優良品格,更好地適應我國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中複雜的社會形勢,成長為具有較強的心理適應和心理調節能力的全面發展的優質人才。

  (3)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心理健康教育對於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具有直接的作用,是整個素質教育的心理基礎,同時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是高校德育理論教育和高校德育實踐教育得以整合與實現的基礎與橋樑,只有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確保了高校德育內容的完整性,才能進一步實現高校德育方法的科學性和效果的有效性。

  二、當代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

  大學生是特殊的一個群體,心理健康問題是他們成長過程中影響最大的問題之一,當前大學生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心理問題:

  (1)大學生生活適應性差。我們強調大學生生活要“自覺、自律和自省”,“自己事情自己做”等,往往不少學生在進入大學後,不能較快適應大學學習生活等,在學習方面,存在被動學習現象,無法較快的拜託中學“逼學”、“填鴨式”學習思維,形成主動學習習慣;在生活方面,衣服褲子、床單被罩請人洗。且現在多學學生都是獨身子女,父母怕孩子受苦事事包辦,學校老師“寵著”,一旦在學習、生活和感情上遇到一點波瀾,往往顯得無所適從,甚至懷疑自己。

  (2)追求怪異,講求獨特。“90後”大學生很多都是獨生子女,並沒有能夠供其進行參考和一起成長的夥伴,所以通常喜歡跟著時代潮流,現在的'“哈韓”,“哈日”現象使“90後”盲目跟風及模擬的問題越來越嚴重。90後大學生有著很強的獨立意識,因為這一代的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大多是父母來包辦他們的一切事情,自己洗衣服和做家務的次數很少,經濟以及日常事務方面都過分的依賴父母。

  (3)社會交際能力薄弱。當前進入大學的都是90後學生,面對的是新的室友、同學和老師等,由此形成的同學、師生和異性關係讓很多學生極不適應,有的學生一直在父母呵護下長大,從未離開過,不懂得如何去關心別人,幫助人,生活在自我閉鎖的世界中,沒有傾心交流的知心朋友,遇到問題時無人可訴。

  (4)承受挫折能力弱。“90後”大學生成長的良好社會環境和家庭環境使他們成長的道路變得更加順利,他們的成長被讚揚和呵護不斷的圍繞著,優越感太強,在他們的世界裡充滿著陽光和笑臉。但是這樣的成長經歷使這些“90後”大學生們的心理太過脆弱,不夠堅強,一不小心就會喪失信心,嚴重的情況會導致他們形成厭世的情緒。筆者在本院校系對於“對待挫折態度”的調查,經過調查的100名“90後”新生,在遇到挫折後希望“總結經驗,重新來過”的人佔73%,大部分“90後”大學生心理素質過差,沒有足夠強的抗挫折能力。

  三、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途徑

  開展新時期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1)正確對待“90後”大學生的心理特點。每個時代的青年都具備自己獨有的特點,社會、家庭、個人以及學校的共同作用促使著這些特點的形成。在對待“90後”大學生表現出來的特點時,應該持有一顆平常心,對他們的特點進行適當的利用,針對他們的特點設計出適合他們的教育形式。首先應該對他們身上存在的共同特點予以承認,然後站在他們的角度去看待和思考問題,對他們的行為和態度加以理解,因為只有瞭解了他們才能採取正確的方法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加強課程建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按照貼近當代90後大學生的心理、貼近大學生的生活、貼近大學生的實際的原則,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必修課程和多元化的相關選修課程。課程設定和內容要有針對性和實踐性,心理健康教育要貫穿大學階段教育的全過程,分年級和專業有所側重。例如,一年級主要是適應、自我和學習心理輔導,二年級是交往、情感和戀愛心理輔導,四年級側重於就業和成才心理輔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內容不能再是一般的心理學理論傳授,要有活動性、互動性和體驗性,還要有針對性、趣味性和藝術性。

  (3)開展心理輔導和健康諮詢工作。高校要重視開展大學生心理輔導和健康諮詢工作,要積極創造條件面向全校學生,透過個別面詢、團體輔導、心理行為訓練、書信諮詢、電話諮詢、網路諮詢等多種形式,有針對性地向大學生提供經常、及時、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導與服務。

  (4)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性。按照相關編制規定合理確定高校心理輔導教師人數,建立一支由專職人員、兼職人員、教師和學生心理輔導員多方面聯合組成的工作隊伍。在班主任、輔導員和學生工作隊伍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常識與技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化水平。爭取校內外心理健康教育專家的支援與指導,建設一支以少量精幹專職教師為骨幹、專兼職相結合、專業發展背景互補、多學科人才融合、專業綜合素質較高、人員相對穩定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諮詢工作隊伍。加強專業學習培訓,把心理健康師資培訓工作納入學校總體培訓計劃,鼓勵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採取自學、函授等多種方式,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和專業資質,同時儘快解決從事此項工作教師的工作量與職稱評定等實際問題。

  (5)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學校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外部條件,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它可以使大學生感到輕鬆、民主、和諧,保持良好的心態,還可以使他們有一種歸屬感,心理上有所依靠。良好校園文化環境的營造還要動靜結合,並輔之以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以便形成一種和諧、奮進的群體心理氛圍,使大學生處於一種積極的影響之中,促使他們的精神世界更豐富、更健康,最大限度地減少心理應激和危機感。

  (6)大力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應將高校的心理素質教育同社會實踐相結合,幫助他們認識社會,瞭解國情,增強建設祖國,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在社會實踐中,對一些不良現象給予正確的引導,幫助學生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辨別是非的綜合判斷能力、承受挫折的適應環境能力。

  總之,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時代和社會全面進步對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的必然要求。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也是一項艱苦而長期的任務,要透過多種途徑和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專業技能,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全面提高和個性的和諧發展。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心得體會3

  透過上了這麼多節的大學生心理健康課,我深深的體會到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大學

  生健康成長、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的重要途徑,也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作為一名大學生更要了解心理健康的含義與標準,研究大學生的心理發展的特點與影響因素,明確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理論與原則,把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與方法。而心理健康的人應該具備比較正確的認知、良好的情緒情感、堅強的意志品質與健康的個性心理。 以下是我的學習心得:

  一、新的學習環境與任務的適應問題

  我們都是從高中升到大學,面對新的環境都會有各種各樣的情緒,例如煩躁、壓抑、苦悶等,當面對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千萬不要獨自一人承受,更不要鑽牛角尖,要積極主動除錯自己的心理,知道適應環境;要正確對待生活中的挫折、困苦;要學會改變學習方式,使學習輕鬆愉快,然後確定一個切乎實際的目標;要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知而求止,知而行之。要學會從心裡去接受現實中的一切,既來之,則安之,使自己具備較強的適應能力。

  二、人際關係的處理

  良好的人際關係使人獲得安全感與歸屬感,給人以精神上的愉悅和滿足,促進身心健康;不良的人際關係使人感到壓抑和緊張,承受孤獨與寂寞,身心健康受到傷害。因此,我們大學生更要培養良好的交際能力。要保持和諧的人際關係,樂於與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寬容、友誼、信任和尊重的態度與人和睦相處。透過人際交往,認識到大學生的社會責任,培養遵守紀律和社會道德規範的習慣。增強心理適應能力,能與他人同心協力、合作共事,與集體保持協調的關係,保證大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三、戀愛中的矛盾問題

  在現代大學生中戀愛已經成為普遍現象,大學生一定要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在戀愛中應遵循:以愛為基礎,以高尚情趣為戀愛發展的動力,在戀愛中相互尊重各自的選擇、自由與權利以及人格,同時信守責任,忠貞專一,以誠相待。要以理解為前提,以奉獻為內容,以被愛為結果。大學生要避免戀愛的消極影響,學會運用愛的技巧要學會澄清愛情價值觀,做出愛的決定,注重愛的交流,並履行愛的責任。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掌握文化科學知識的重要保證,有了良好的心態,不僅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而且有益於終身的發展。大學生要做到心理健康,爭取身心健康,可以閱讀相關的心理輔導書籍,有需要的可以進行心理諮詢,定期進行體育鍛煉,好自己的時間,增強自己的心理素質,以良好的心理素質去迎接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