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幼兒園教師心得體會

幼兒園教師心得體會

★幼兒園教師心得體會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教師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教師心得體會1

  不管您信不信,幼兒教師的工作用“忙、累、雜”三個字才足以形容。每天從早到晚,耳邊裝滿了孩子的說話聲,想安靜一會兒都做不到;整天繃緊了全身的神經,唯恐孩子有一丁點閃失;夜深人靜的時候,不知為什麼,即使閉上眼睛,腦海裡仍裝滿孩子們的影子……這就是許許多多平凡的幼兒教師平凡的一天,不管多忙、多累、多煩,只要看到孩子快樂、健康地度過每一天,她們就悄悄地把辛苦留給自己,把愛心留給孩子,把笑臉留給家長。當聽到一句句“老師,謝謝您!”“老師,您辛苦了!”時,湧上心頭的第一感覺就是——當一個幼兒教師真不容易呀!

  如果說,每個孩子都是一座美麗的花園,幼兒園老師就是那忙碌的園丁,

  天天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換來花朵燦爛的笑容;孩子是富有愛心的童話世界,老師就會變成美麗的白雪公主,為他們捧出悅耳動聽的童話。

  我們不奢望在孩子的記憶裡有我們永遠的影子,但我們付出的愛心是最美麗的,歲月會記住我們的,歲月抹不去這份永久的美麗!

  幼兒教師的困惑

  長期以來,幼兒教師的職業被人們忽略了太多的東西,有人說她們“婆婆媽媽”,只會哄哄孩子;也有人說她們輕鬆,還有長長的假期。

  其實,只要您們更多地關注幼兒教師這一個純女性的群體,真正瞭解她們的一天,相信您會情不自禁地為她們喝彩!

  工作一年比一年繁雜,工作的壓力一天比一天多,而我們隊伍中有的人已青春不再,她們的雙手不再纖巧,她們的舞姿不再優美。但她們留下了對孩子循循善誘的耐心,留下了對工作的一絲不苟,留下了一份幾十年如一日的執著的愛心……

  外界的誘惑引開了一些人,工作的繁雜嚇跑了一些人,家庭的需要送走了一些人,留下越來越少的人,依然堅守著“幼兒教育”這片貧瘠的土地。

  我深深理解那些走開的人,也默默祝福她們能夠更加快樂、幸福;我佩服留下的這些人,暗暗祈禱她們天天平安、健康。我們的幼兒教育為什麼留不住幼兒教師呢?沒有優秀的幼兒教師,哪來先進的幼兒教育?

  幼兒教師的期待

  美麗、活潑、善良等無數美好的字眼作為幼兒教師的代名詞都是如此的合情合理。隨著社會、家長對幼兒教育的重視,幼兒教師的重要性逐漸凸顯出來。

  我們也都是一個個普通的人,誰不渴望擁有一份輕鬆、自由的工作?誰不

  喜歡有更多的時間陪陪自己的家人?既然選擇了當一個幼兒教育工作者,我們就必須在純女性的工作單位中執著地詮釋平凡中的偉大,因為我們別無選擇。我想,既然選擇了幼兒教育,那就要學會當個快樂的幼兒教師!

  值得慶幸的是,我漸漸地感覺到幼兒教育不再孤獨無助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把關注的目光投向這座擁有無價之寶的神秘宮殿。我多麼希望幼兒教育的明天更加絢爛多彩!相信這也是所有的幼兒教師的共同心願。

幼兒園教師心得體會2

  短短一天培訓學習,在轉眼之間飛逝而過,很榮幸自己能有參加這次的培訓學習的機會,這次的培訓充實而意義非凡,使我受益匪淺,讓我明白:教育的核心是育人,關注孩子的精神成長,學習是孩子主動構建的過程的教育理念。二教育的重心是改變孩子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此次培訓理論與實踐結合,給了我深深的感染與理論引領,

  在孫建婷老師的講座中,我瞭解到孩子的學習是主動構建的過程,正驗證了“授人與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孫老師的講座內容非常詳細,對教材的核心理念等方面做了細緻的講解,還指導老師們如何組織教育活動以及教育活動應注意的問題和遵循的原則,點出:房子是讓孩子自己構造,老師搭“腳手架”。指出幼兒園給孩子的應是主動構建的經驗,美國幼兒園給孩子創造的環境是:寬鬆的、自主的、積極主動地,這也提示我們在幼兒園環境創設中根據我們幼兒園的現狀,和孩子們的實際情況,要為孩子們創設一個什麼樣的環境,這是值得我們去思考與探索的,透過這次培訓,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幼兒園教育工作應該基於孩子的終身發展,重點是激起孩子們的學習的興趣與慾望,培養孩子們的探究精神。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注重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引導幼兒個性健康發展。幼兒教育要面向全體幼兒,熱愛幼兒,堅持積極鼓勵,啟發誘導。合理地綜合組織各方面的教育內容,並滲透於幼兒一日生活的各項活動中,充分發揮各種教育手段的互動作用。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與條件。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於各項活動中。

  建構課程將以建構為核心,使幼兒成為課程的主體,使學前教育課程真正成為兒童的課程。作為幼教工作者,確實應承擔起這樣的責任,努力學習理論,反思多種幼兒園課程的長處和不足,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進行“幼兒園建構式課程”的嘗試和設計,使兒童真正成為課程的主體。

  第一,我們應把環境創設、家園共育、活動區域活動常活動都視為課程的組成部分,使教育教學活動顯示出幼兒園課程自身的特點。在目標方面,根據幼兒自身發展的特點,在多種教育活動中,透過幼兒自我建構來實現。

  第二,在內容而言應選擇對兒童發展有利,適合幼兒學習的有意義的主題內容,充分讓幼兒主動建構。

  建構式課程注重學習過程,注重生成、互動、合作,讓過程和結果、生成和預設、互動與主動、獨立和合作辨證地統一起來,使幼兒和教師共同成長,成為課程的建構者和創造者。我們在今後的教學活動中會繼續努力,不斷研究、摸索,使得課程變得更好,更適合於幼兒的發展。

  在聽了由杭州市餘杭區塘棲鎮第一幼兒園餘清海老師講授的兩節唱歌活動課《小鬧鐘》《快樂的牧羊人》使我深刻的認識到自己原有的不足,以前在設計一片唱歌活動課時,目標確定好之後,就想只要達到了我自己預設的目標,就開始圍繞著目標展開自己的教學活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卻忽略了幼兒“學”的這個過程,以往教學總是老師在教,實際上是在灌輸,往往忽略幼兒學的過程,在餘清海老師講的這兩節唱歌課中,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整個教學過程中孩子在老師的引領中在慢慢的構建自己的知識,從易到難,一層一層的朝著老師設計的目標前進,最終實現一節課的目標。在這兩節課的教授上,老師透過設計音樂圖譜引領幼兒自己感知音樂的節拍,讓孩子們透過觀察,思考,主動構建知識,孩子們學習的興趣高,思維活躍,老師注重孩子對音樂的表現與興趣,注重孩子對音樂的理解能力、聽得能力,注重孩子自主學習音樂的能力,整節音樂課下來,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孩子們學的熱情高漲,老師教的輕鬆自在!

  總之,要做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是要有愛心、有思想,勇於實踐、敢於創新,善於思考的智慧型教師。我們要不斷學習,反思自己的教學,虛心學習各們老師的授課藝術和教學方法,取人所長,補已所短。認真鑽研,努力搞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業務水平。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孩子們喜歡的老師。聽到了各位同行前輩的經驗之談,我倍感榮幸,在後的工作中,我會努力學習,加強自己的專業素養,豐富自己的實踐經驗。

幼兒園教師心得體會3

  作為幼兒園教師並且是小班的教師,我覺得自己最需要的是調整好心態,對待孩子要有足夠的耐心。小班的孩子還小,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時刻都需要教師的幫助,這些瑣碎的事,作為老師是絕對不能視而不見的,這並且需要老師耐心的引導。這階段小班孩子的理解能力較差,好奇心又特別強,什麼東西都想看一看,摸一摸,有時候孩子之間為了搶玩具要動手打人、鬧矛盾,遇上這種情況的時候,老師要熱心的幫助他們,並妥善的解決好問題,不能冷落了某個孩子,要把溫暖送給每一位孩子。對於剛入園愛哭愛鬧的孩子,老師沒有耐心是不行的,新生對陌生環境需要適應,老師要耐心安慰他,多和他們交流,多帶他們熟悉環境和周圍的小朋友。還要很快了解孩子的性格、愛好,先和他們交上朋友,讓孩子喜歡和老師一起玩,讓自己在孩子心中有地位,而且能玩得開心,這樣,他們會很快適應的。哭鬧孩子的情緒很快就會安定下來,再慢慢地引導孩子培養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

  作為幼兒園教師應該多以鼓勵和表揚去激勵每一個孩子,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無論孩子取得了什麼樣的進步,老師都要及時給予表揚,還要及時的擁抱,親吻孩子,或送給孩子小禮物,要讓孩子從老師的身上感受到媽媽的溫暖與和藹可親。同時還要細心觀察每一位孩子的表現,如:孩子的飯量,挑食情況;孩子的大小便習慣;睡覺規律等等。小班老師不但要多和孩子溝通,還要常常與家長交流,將孩子一天在幼兒園學習和生活表現情況等及時反饋給家長,讓家長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透過交流,讓家長知道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老師是值得信任的。透過交流,教師也可以獲取更多的意見和建議,讓家長更好的'理解、支援並配合教師進行孩子的教育工作。

  我想,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必須要從自己的點滴做起,謙虛謹慎,耐心細緻,努力學習,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把每件事情,每項工作做的更好,讓每個孩子得到更周到、更細心地照顧,讓每位孩子更聰明、更可愛、更健康的成長。

幼兒園教師心得體會4

  我是個剛剛踏上幼兒園教育工作崗位的教師,但我深深地認識到對幼兒充滿愛是做好教師工作的關鍵。記得有位老教師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大作家高爾基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可見,愛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橋樑,也是一條基本準則。

  一、純真的愛心是“施愛”的基礎

  有人說:"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藝術,都產生於教育對幼兒無比熱愛的熾熱心靈中。"因此作為一名教師,首先應該做到愛孩子。

  剛接觸幼兒,他們純真的笑容感染了我,因此對於一些童趣十足、無傷大雅的舉動我總是寬容對待,欣賞他們的可愛之處,保護他們珍貴的自尊心。幼兒在師愛的沐浴下輕鬆快樂地學習、生活。即使他們違反了紀律,嚴厲批評時,我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更要讓他明白:老師是關心你、愛護你的,是為你著想才如此嚴格要求……這樣,在"嚴師"面前他就不會產生逆反心理或歧視情緒,而理解了老師的苦心。正是老師的愛才使得這“良藥”不苦口,“忠言”不逆耳。

  二、真摯的情感是“施愛”的前提

  教師真摯、深厚的情感可以發出強大的愛流,有利於傳導,教師把心裡的情感用語言、行為表達出來,師生間透過精神的交流,達到思想感情上的聯絡和信賴,教師真摯的情感在幼兒的情緒上就會產生共鳴。開啟幼兒的心扉,引導他們走上一條充滿自信,充滿歡樂的人生大道,這比什麼都重要。

  三、尊重幼兒是“施愛”的關鍵

  優秀的教師給幼兒以長輩式的關懷和愛護,從不以家長式的態度對待幼兒。在“施愛”的過程中始終堅持對幼兒持尊重的態度。即:尊重幼兒的人格,尊重幼兒的感情,有禮貌地對待幼兒。嚴厲的責備和不適當的批評都會招來失敗,甚至導致師生的對立。因為他們的自尊心強,對他們的最好的教育方法是:避開嚴厲的直接批評,儘量和風細雨,說服教育。

  四、瞭解幼兒是“施愛”的途徑

  教師對幼兒的情況要深入瞭解,對幼兒的心理變化要細緻觀察,只有這樣,教師才能以更好地接觸到幼兒情感的"點子"上,這種接觸點就好像是"心竅",是個突破口,它往往是教師傳授愛的門路。

  老師用心去多方面地瞭解自己的幼兒,然後適時地進行鼓勵,這可能改變幼兒的一生,畢竟,一個人人品好,誠實,最可貴。

  五、面向大多數,是“施愛”的良法

  教師生活在幼兒中間,深知幼兒需要教師的關懷與愛護。而喜歡得到這種師愛的並非是一個或幾個幼兒,而是所教的全部幼兒。但教師只有一個,時間和精力都有限,這就必須調動集體的力量,透過集體的關心使幼兒感到溫暖,相互影響、幫助、擴大和深化師愛的作用。

  教師的愛不是偏愛,要無選擇地、公正地、無例外地愛每一個幼兒。教師要善於控制自己的情感,不能對優秀幼兒偏愛,對後進生另眼相待。教師對優秀生要嚴格要求,對後進生要給予更多的關懷。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相信幼兒、理解幼兒、尊重幼兒,微笑著面對幼兒,幼兒會把全部的愛心和敬意奉獻給我們,我們的工作也一定會開展得生動活潑,卓有成效。愛,是啟動教師自身內部力量和智慧的能源;愛,是通向幼兒心靈深處的道路;愛,是創設最佳化的教育環境和心理環境的瑰寶。對幼兒熱愛、理解、尊重、關注他們豐富而複雜的內心世界,只有這樣才能將教師的愛通向幼兒的心靈。

  最後,讓我用魏書生老師的一段話作為總結吧:世界也許很小很小,心的領域卻很大很大。教師是在廣闊的心靈世界中播種耕耘的事業,這一職業應該是神聖的。願我們以神聖的態度,在這神聖的崗位上,把屬於我們的那片園地,管理得天清日朗,以使我們無愧於自己的幼兒,以使我們的幼兒無愧於生命長河中的那段青春年華。

幼兒園教師心得體會5

  教師必須有高尚的品德。教師職業的最大特點是培養、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質將直接影響下一代的成長。在教育活動過程中,教師既要把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傳授給幼兒,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響幼兒、感化幼兒,使幼兒的身心健康地成長髮展。因而教師必須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純潔美好的心靈。在工作中,教師要安貧樂教,甘於奉獻。

  我感覺要成為師德高尚的老師,有以下心得體會:

  一、教師要經常自省:

  我認為教師這項工作,體現師德的意識是很強的。為人師,不僅要對幼兒負責,也要對社會負責、對科學負責。如果馬馬虎虎教學,也可以應付過去,這只是敷衍塞責履行教學工作。如果我們養成了自省精神,就可以在一日工作完了之後,自檢一下自己是否盡職盡責。反省自己可以激勵自己,這是積極進取的表現。一個人,貴在自知之明,這需要有自省作為手段。不“省”,自己就不知道自己長在哪裡,缺在何處,一個人缺乏自知之明,容易驕傲自滿,時間一長,就會脫離群眾,就會退步,就會降低自己威信。當然,只有自己努力才是唯一的方法。

  二、要正確對待幼兒的意見:

  師幼之間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我認為要建立一種和諧的師幼關係,教師與幼兒之間的教與學的關係實際上是一對矛盾,處理得好,會教學相長,形成一種師徒般的師幼關係,但處理不好,會產生對立情緒,造成教師不願教,幼兒不願學的局面。老師應去研究幼兒的心理,研究人的個性,因為每個幼兒都有不同的個性,然後根據不同個性的幼兒去因材施教,去處理一些問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師要多瞭解幼兒的要求,不管是在思想工作還是教與學工作中,只要多瞭解幼兒的要求,我們的辦法才會更多,處理問題會更慎重,師幼間只要形成了一種和諧關係,教學工作、思想工作就會比較順利。

  三、必須樹立平等對待觀:

  我覺得每個幼兒都有自身的閃光點,只是我們老師沒有把他發掘出來。每一位幼兒都是祖國的花朵。我提倡平等對待,教師應服務於全體,不厚此薄彼,想到手心手背都是肉,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讓所有幼兒同乘一輛前行的車;教師應服務於全面,對每一個幼兒的思想品質,學習成績以及身體素質都要悉心關照,服務周到,促使其全面發展。

  四、建立良好的師幼關係,促進幼兒的智力,潛能開發。

  作為教師深感責任重大,對幼兒嚴格要求固然是必要的,但不能認為師幼間就是一種教育與被教育的簡單關係,因為這種不平等的師幼關係會阻礙師幼間的平等交流,觀點具有“權威性”,久之則會壓抑幼兒的潛能,不利創新人才的培養。我時常會注意到了幼兒的一些想法,儘量讓其講完其看法,然後我再講講我的看法,不同之處我們探討,這樣可激發幼兒的一些有見解的想法和看法。同時對我們教師的思維也有啟發意義。可以說教學應以“人”為本,鼓勵幼兒積極思考、創新。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是幼兒對老師的尊敬之言。好的師德師風的一個具體表現,就是師幼之間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學習、相互尊重。既然做“父親”,就要關心愛護幼兒,對幼兒負責。教師切勿將此言理解為可以用“家長”的身份來干涉幼兒、指使幼兒甚至利用幼兒。有句古話說,“人有德於爾,爾不可忘。爾有德於人,爾不可不忘也”。透過學習,我深知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對幼兒要有慈母般的愛心,且不斷更新、充實自己的知識,做到與時代同步,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這付教書育人的重擔。

幼兒園教師心得體會6

  在我園領導的安排下。十一月份一齊聽了幾節示範課、在這次聽課中,我又看到了許多值得學習的地方。

  聽的第一節示範課是大班張老師的科學《熱水變冷水》在整個活動中,教師除了帶給超多材料以外,更多的是鼓勵幼兒按照自己的設想大膽嘗試,用實驗來證明自己的想法;更多的是關注、引導幼兒在與同伴的交流中發現“不同的方法都能使熱水冷得快些”,從而獲得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嘗試解決問題的潛力和更多的科學知識。雖然活動中用到了溫度計,但教師又沒有將目標落實到知識點上,而是突出“做中學”的精神,讓幼兒透過活動需要來了解、使用溫度計,與此同時引導幼兒進行實驗記錄,充分表達自己的實驗經驗事實。還值得一提的是教師帶給了多種材料,使幼兒能夠按自己的意願選取過程、方法,從中獲得相關科學知識,構建屬於自己的經驗。

  接下來是繆老師的《好玩的紙》此活動繆老師選材新穎,貼近生活,幼兒的參與性很高,認幼兒認識的纖維走向,這堂課不僅僅是讓幼兒還有老師都感到我們身邊的面巾紙居然這麼好玩。

  最後我聽了周老師的《搞笑的三角架》和楊老師的語言《我喜歡》周潔老師在活動中教態自然大方,引導性強,組織潛力、都比較好,從匯入到資料、試驗到最後,整個過程簡單自如,從容不迫。能讓孩子們充分進行探索活動,活動組織的各個環節清楚,有序。此活動的目標達成度很好。楊老師的語言課一開始出示圖書讓幼兒猜測是誰的大嘴巴時,一下子調動了幼兒的興趣,利用教師自制的圖書,根據畫面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完整講述“我喜歡……”在最近一環節中幼兒對製作圖書的興趣很深厚,教師帶給的貼紙材料可多一些,色彩也可鮮豔一點。在活動中體現了教師的嫻熟的駕馭課堂的潛力,十分沉穩和從容。

  在聽了幾位教師的課後,我感到她們真正做到了讓孩子們學中玩,玩中學,調動了孩子們的學習熱情,讓孩子們大膽的發言,探索,教師語言流暢、教師思路清晰,小結到位。整個教學活動步驟清楚,每個段落,層次結束後,教師都清晰的語言進行歸納小結。總之,我聽完這幾節課後觸動很大,我想在今後教學工作中學習他們的優點,改善自己的不足,盡心竭力把科學教學工作做的更好一些。

  一、以遊戲為主,讓幼兒在玩的過程中簡單愉快的獲得知識

  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也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應以遊戲為基本活動,但是在我們一些農村幼兒園中卻往往忽略這一點。在本次聽課過程中,幾位教師均比較重視遊戲教學法,其中青島市膠州教工幼兒園的劉衍霞老師在音樂活動《唱唱我的名字》中,最後一環節採用了我們平時最熟悉但是的“找朋友”的遊戲,把所學新歌透過找朋友加以鞏固,氣氛活躍,幼兒用心性高,效果十分好。又如日照市的李春雷老師《動一動真搞笑》這節活動,自始至終以遊戲為主,活動最後的放鬆活動,小朋友齊聲把毛毛蟲慢慢喊出來,慢慢由一老師扮演,該教師身穿毛毛蟲衣服,頭戴一發卡,中間伸出兩個觸鬚,活像一真的毛毛蟲,一伸一縮做著運動出場。慢慢學小朋友做著各種運動,運動中慢慢脫去外衣,摘掉髮卡,變成了一隻翩翩飛舞的蝴蝶,(教師穿著蝴蝶衣服,可見道具準備十分充足且十分精緻)與小朋友一齊做放鬆運動。全場教師及評委為之震撼,並送出陣陣掌聲。

  二、教學設計創意新穎,多媒體課件豐富多彩

  九名教師課堂道具準備充足,尤其是多媒體課件的製作豐富多樣,像放電影一樣深深把幼兒吸引,高度調動了幼兒的用心性。如青島南京路幼兒園劉敏老師講的故事《藍盒子》,她根據故事情節進行了創造性調整:把主人公考拉改為幼兒熟悉的小熊;故事中的爬山坡改為過小河;另外還增加了怕黑的情節,從而讓幼兒瞭解黑夜並不可怕。整個活動利用多媒體教學、多維互動的形式,幼兒便於掌握故事資料,並進行復述。又如日照市範鳳霞老師的《動物媽媽的愛》這節活動,以各種影像資料為主,穿於整個活動中,並配以優美的音樂、極富感染力的語言吸引幼兒。教師富有啟發性的提問、教師的每一個眼神、每一個手勢、每一個動作,都讓孩子們深受感染。從動物媽媽不同方式的愛很自然的讓幼兒體會到自己媽媽對自己不同方式的愛。

  總的來說,這次外出聽課,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很多,我就不一一列舉了,我想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也就應像這幾位教師學習,學習課件製作,要勤於動手動腦,多為幼兒準備充足的道具;並儘量將這次學到的東西,運用於自己以後的教學時間工作中,使自己在工作上不斷進步!

幼兒園教師心得體會7

  每一次學習陳鶴琴老先生的著作,都會帶給我新的思考。最近又一次重溫了《陳鶴琴文集》,陳老的“活教育”思想體系讓我對自己從事的幼兒園教育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認識。

  陳鶴琴先生的課程論明確指出:“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活教育的課程是把大自然、大社會做出發點,讓學生直接對它們去學習”。我園地處全國的農業示範區——楊凌,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如何開發和利用好這一資源,踐行“活教育”?如何更好的讓“活教育”思想來引領我們,讓我們的幼兒教育更加生活化、自然化?怎樣挖掘教育資源,創設“活”的教育環境,更好的支援孩子的發展?隨著對《陳鶴琴文集》不斷的深入研讀,結合工作實際和自己的思考,有了以下幾點啟示:

  一、“活”教育思想指導下的幼兒教育課程觀

  陳鶴琴先生認為“所有的課程都要從人生實際生活與經驗裡選出來”切合人生的課程內容就是“兒童的一飲一食,一草一木的接觸,燦爛的玩具用品。”因此,在陳鶴琴先生參與起草的1929年的中國幼稚園課程暫行標準中,自始至終地貫徹了生活課程的思想,連幼兒一日生活中的“餐點”和“靜息”都納入了幼兒園的課程內容。陳鶴琴先生的源於生活的幼兒園課程觀尊重兒童的興趣、特點,體現了學習活動中兒童的主體地位。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生活”一詞也頻頻出現,教育內容要生活化成為了幼兒園課程的重要特點之一。基於以上教育思想,我們應堅定“一日生活皆課程”的教育理念以及“生活課程化、課程生活化”這一課程觀。“生活課程化”重在認識到幼兒在園的一日生活中蘊藏著取之不盡的教育資源,要樹立教育的整體觀,讓生活課程化。“課程生活化”重在我們要把課程內容滲透到幼兒在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樹立教育的整合觀,讓課程生活化。

  二、“活教育”思想指導下的幼兒園教育內容

  陳鶴琴先生的課程論指出:選擇幼稚園課程內容應該遵循三條標準:1.凡是兒童可以學的東西,都可能作為幼稚園教材;2.教材必須以兒童的經驗為依據;3.凡能使兒童適應社會的就可取為教材。基於以上依據,我們應該聯絡幼兒生活實際,結合幼兒興趣,充分利用本土教育資源生成園本教育內容。

  課程內容是實現教育目標的支柱。陳鶴琴曾說過:所有的課程都要從人生實際生活與經驗裡選出來,書本上的知識是間接的、形式化的,只有大自然、大社會才是知識的真正來源,是兒童學習的活教材。由於幼兒身心發展水平的制約,他們對周圍世界的認知,不可能依靠抽象的符號和邏輯的推理,而是依賴於他們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當選擇的課程內容為幼兒所熟悉時,他們才能以極大的興趣和熱情投身於他喜歡的工作中。他主張幼兒園的課程要以大自然、大社會為活教材,根據自然和社會的發展變化科學地組織和選擇教材,引導幼兒從廣闊的自然界,紛繁的社會生活中學習各種實際的、活生生的知識。

  “整個教學法”是陳鶴琴先生針對分科教學的弊端提出的。他認為:“我們不能把幼兒稚園裡的課程像大學的課程那樣獨立,什麼音樂是音樂、故事是故事的,相互間不發生影響。我們應當把幼兒園的課程打成一片成為有系統的組織。”因為生活是整個的、互相聯接的,不能是四分五裂的。生活化的幼兒園課程,其組織形式必然是綜合的。綜合化,是當前世界範圍內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個基本趨勢,強調幼兒園課程的綜合也是《綱要》的基本理念之一。在這一思想的引領下,我們可以根據孩子生活實際又結合本土教育資源生成這樣三個園本主題活動課程——六一主題、體操比賽主題、農高會主題。這三個主題,內容均與幼兒的生活息息相關;時間上根據既定時間適時開展。活動的形式上,從活動前的準備、到活動的進行和開展、再到活動的小結、反思與評價,整個過程都應該按照主題活動以課程形式來開展;這樣透過引導每一位幼兒完全的參與園本主題活動的開展,來促進幼兒多方面的發展。

  生活中的節日教育,也可以作為一項重要的教育資源。尤其在傳統節日方面,例如:端午節、清明節、中秋節、重陽節、春節等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節日,我們都可以開展相應的班級教育活動,在遊戲中、活動中引導孩子學習社會知識,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

  三、“活教育”思想指導下的幼兒園教育環境

  環境作為幼兒園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教育資源,其創設的恰當與否直接關係到幼兒的身心發展。陳鶴琴先生“活教育”中的環境觀至今對幼兒園環境創設有著深遠影響。陳鶴琴先生“活教育”中的環境觀旨在創設更適宜幼兒成長的環境,促進幼兒和諧發展。“活教育”的教學論和方法論,體現了“共同學習模式的建構”和“以兒童為學習主體”等理念。這就要求我們在幼兒園環境創設中,要讓幼兒真正的參與進去,要讓環境材料與幼兒的主觀經驗相符,能讓幼兒產生共鳴,與幼兒產生互動,能激起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因此,我們在音樂特色課程建設實踐過程中,要注重選擇適合幼兒的材料,儘可能選用幼兒專用的裝置設施,活動材料的大小、高度、功能等都應是適合幼兒發展需要的。在教育環境創設過程中,應做到以科學的正確的教育觀和兒童觀為前提,以“活教育”思想為指導,集藝術性、教育性和互動性為一體,創設溫馨、舒適、安全、愉悅的豐富教育環境,促進幼兒全面、和諧、健康的發展。

  終身學習、深入思考、勇於創新、大膽實踐,陳鶴琴老先生的教育思想激勵著我不斷進步,相信不斷地學習和實踐定能幫助我不斷成長、不斷收穫。

幼兒園教師心得體會8

  XX年3月,我在佳語幼兒園進行了為期半個月的實習,在這次實習中我第一次懂得了理解、喜歡孩子,要有很多很多的耐心、細心和愛心,這正是我們學習和努力的方向。我在實習中增長了見識,我才知道,做老師難,做幼兒教師更難;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我們要回到學校來充實知識,彌補缺口。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內心世界,他們好比一把把鎖,老師就是開啟那把鎖的主人。真正走進孩子的世界,去發現他們,改變他們,教育他們,這個世界就是天才的世界。

  跟孩子們在一起挺有意思的,還真想他們。咱也當了一回張老師呢!經過實習,我才發現,要想當一名真正合格的幼兒教師還真不容易,光靠現在學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

  和孩子們在一起的喜怒哀樂,現在回想起來就象一串串冰糖葫蘆,緊緊的串在一起,甜甜的。

  我願用我的熱心,換取孩子們的安心;我願用我的真心,換取孩子們的開心;我願用我的實心,換取所有人的認同。

  初為人師,欣喜中有困惑,歡樂中有感悟。幼兒的教育和成長,都掌握在幼兒教師的手中,我真正感受到這份職業的神聖!

  只有不好的老師,沒有不好的孩子。幼教本來就是一門需要具有愛心的專業。面對一個個天真的孩子,我們更應該用母親般的心去呵護他們。短暫的實習,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選擇。

幼兒園教師心得體會9

  升入中班以後,幼兒要學習許多新的生活技能,進餐時引導幼兒主動嘗試使用筷子就是其中的一項。接了新班後,我們發現陸瀚做事動作較慢,動手能力不太強,每次總是最後一個吃完飯,而且飯粒、菜葉掉得滿桌子都是。於是,我們沒有急於讓全班幼兒同步學習使用筷子,而是給包括陸瀚在內的幾名能力較弱的幼兒提供了勺子。起初,陸瀚確實比以前吃飯快了,桌上的飯粒和菜葉也掉得少了。當老師鼓勵他吃得又好又快又幹淨時,孩子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興奮地說:“老師,我每天吃飯都要得第一名!”陸瀚終於體驗到了吃飯比別人快、比別人好、比別人乾淨帶來的自豪和快樂。當時,我欣慰地認為是由於老師細心觀察並承認了幼兒間的能力差異,為幼兒提供了不同層次的支援和幫助,致使孩子的心理需要得到了極大的滿足,我們為自己教育措施的成功感到高興。

  但是不久我發現,陸瀚吃飯又像以前一樣吃到最後,磨磨蹭蹭了。老師怎麼鼓勵、督促也不管用。一次,我激勵他說:“你瞧,別人用筷子吃飯你用勺子吃飯,你一定比他們吃得又快又好,咱們爭取得第一名,加油好嗎?”誰想陸瀚卻說出了一句讓我意想不到的話:“老師,我早就會用筷子了,我在家吃飯就是用筷子的,我也想在幼兒園用筷子吃飯,我不想用勺!”聽了孩子的話我十分吃驚,原以為他用不了筷子才為他提供了勺子,可是孩子的心裡卻不喜歡再用勺子,而是想和其他小朋友一樣使用筷子。我半信半疑地將一雙筷子拿給他使用,沒想到陸瀚用筷子吃飯一點問題也沒有。

  我與家長溝通了解到,陸瀚在家吃飯確實使用筷子,而且已有很長時間了。接下來的幾天觀察中,我發現陸瀚吃飯時使用筷子的技能同其他孩子一樣好,只要老師多在他身邊鼓勵他、督促他,他就能很快、很好地將飯吃完。但是,老師一離開他身邊他就會東張西望,一邊玩一邊吃,結果飯菜撒了一桌子,別人都吃完了他才吃了一半。這時,我恍然大悟:原來他吃飯的問題是精神不集中、邊吃邊玩,沒有形成良好的進餐習慣,至於孩子的生活技能――使用筷子的能力一點兒也不差。原以為讓孩子使用勺於吃飯是尊重孩子的能力差異,可實際上,我卻沒有真正瞭解到孩子到底需要什麼,真實水平是什麼。老師用自己的判斷善意地為孩子創造著認為適合他們發展的環境與條件,片面地認為自己已理解和尊重了孩子之間的個別差異。但恰恰相反,就是因為這個老師主觀認為的“差異”,致使孩子沒能自己主動地選擇使用筷子還是勺,老師的片面與武斷使孩子的合理意願沒有得到滿足。

  這件事讓我體會到,教師要善於觀察幼兒,對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個體差異以及家庭成長環境都要有充分的瞭解。老師要細心照料幼兒的生活,但更要尊重他們的獨立要求,辨別幼兒真實的心理需求到底是什麼,鼓勵幼兒自理、自立的嘗試,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使幼兒生活習慣培養更具有科學性和實效性。

幼兒園教師心得體會10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教師是否具有對話意識和對話精神,是否與兒童持續一種對話的關係狀態,都能夠在教師與兒童的共同活動中,在教師對兒童的態度中表現出來,在教師對兒童的有意和無意的行為中表現出來。我們不得不承認,在兒童面前,教師是會處於一種優勢地位,兒童處於弱勢地位。從對話的角度看,我往往會構成不利於對話的局面,為什麼會這樣呢?

  一、“穿新鞋走老路”

  在新《綱要》頒佈以來,有些教師理解的不夠深度,停留在皮毛上,如:我們一再強調要“蹲下來”看幼兒,實際上就是指尊重幼兒,真誠的對待幼兒的精神情感世界。而有些教師的做法是:從動作上真的蹲下來了,但卻做著訓斥孩子的事,類似這樣,即使老師的高度降的再低,幼兒也不會感到絲毫的平等,從而影響到教育的實施。

  二、家長的言行,對幼兒是暗示

  如今社會,獨生子女成了家中的掌上明珠,大多數父母忙於事業,部分是老人帶,還有的是請保姆帶,這對幼兒的教育也有必須影響,如我們經常聽到爺爺奶奶這樣說:“你鬧,我就給你送幼兒園,讓老師好好管管你”。有的會當著孩子的面說:“老師,您的話就是聖旨,您好好說說他,他就聽您的”等等。孩子在這種語言的暗示作用下,在心理上會產生一種對老師的恐懼心理,這也是不利於建立良好師生關係的,從而影響到教育。

  三、教師缺乏對話意識

  過去,在教育活動中,教師把幼兒看作是知識的理解者,而幼兒把教師看作是知識的傳授者,雖然其中存在著必須的人際交往,但作為精神整體的人的自覺的理解和溝通不存在,師生關係因而失去了“教育好處”。例如:在教育活動中,經常出現兒童“跟隨”教師提出的“……是不是?”;“……對不對?;”……好不好?等問題隨聲附和――“是!”、“對!”、“好”這樣一來,兒童的回答成了他們不假思索的“齊聲合唱”兒童成了教師的“應聲蟲”,這說明教師所期望的只是兒童能夠跟隨自已的思路;並透過回答問題“是”、“好”、“對”來決定他們是不在跟隨自已的思路,教育活動成了“告知性”的活動,長此下去,兒童很可能構成一種惰性或對教師的依靠性,這種損害是任何此刻知識都無法彌補的。

  此刻,多種形式、自由式的教育觀盛行,多種教育模式共存,如今的教育活動是一種對話過程,它表現於教師與兒童在活動中的對話關係,而師幼間的對話關係本身就是一種教育的體現。這就要求教師要從和幼兒者說接觸的每一句話入手,提高自身素質,把與幼兒交往的一句一字都看成是教育。

  那麼,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如何在實際的工作中與幼兒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呢?我在實際工作中有幾點體會:

  一、師與兒童的對話關係,是對“以教師為中心”“以兒童為中心”的一種批判

  教師與幼兒在活動中應是共同參與、相互合作、彼此投入,就像一家人平平常常的過日子一樣,從而把所有的教育融入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師幼間的對話不僅僅僅是指二者之間的狹隘的語言的談話,而是指雙方的“敞開”和“接納”是對“對方”的傾聽,是指雙方共同在場,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參與的關係,這種對話更多地是指相互接納和共同分享,指雙方的互動性和精神的互相承領。

  二、真誠的應對幼兒,是師幼實現對話的基礎

  真誠就是認真、誠懇、關切、不欺騙、不虛假――真誠地對待孩子的提問,真誠地對待孩子的“告狀”,真誠的對待孩子的表達,甚至是孩子的每一個眼神;每一個表情;每一點變化,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應毫不吝嗇的給予每個幼兒肯定的態度,關注的目光,鼓勵的話語,盧梭認為兒童具有不一樣於成人的精神生活“兒童具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們的看法,想法感情去代替他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簡直是最愚蠢的事情……

  三、重視一日生活中每一次與幼兒對話的機會

  從早上的第一縷曙光到晚上的最後一抹夕陽,這之間的每一分每一秒都為師幼帶給了對話的平臺,這就要求教師有敏銳的目光,有對話的意識。

  (一)日常生活中的對話

  幼兒園的教育是“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教育,尤其是在幼兒園這個特殊階段,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就顯得更為重要。例如在培養小班幼兒洗手常規時,我並沒有專門的去說教洗手的好處,應怎樣洗手等。而是該洗手時候我和孩子們一齊洗,開始孩子們會看著老師洗,之後我們會像家裡人一樣一邊洗一邊聊天。一天,小杜說:“徐老師,你一會又不吃飯,為什麼也洗手呀?”我說:“因為我要幫你們盛飯,如果小手髒了碰到你們的碗你們會生病的。”“噢!”他的樣貌似乎明白了什麼,一會兒站在旁邊的朵兒說:“老師你也是手心、手背、手指縫、小手腕都洗呀?我媽媽就不像你這麼洗?”“那一會兒你看看我這樣洗的乾淨還是你媽洗的乾淨好嗎?”“好”。“徐老師,我們倆比賽吧,看誰洗的又幹淨又快!”“好!……”如此生活式的“聊天對話”形式使幼兒更易於理解,也能夠引導幼兒思考與嘗試,更能引發出許多新的問題。

  (二)教育活動中的對話

  在教育活動中,如果師幼之間的“對話”激發出新的矛盾,產生出新的問題,則更加體現了“對話”的重要好處,這些新出現的矛盾和問題為進一步“對話”留下了空間和餘地。我們應儘量避免一般性的心不在焉的指導方式和話語,使教師對孩子的指導能夠切實引起孩子產生必須的感受。例如在主題活動《小手真能幹》中,請幼兒用小手蘸上顏料,印手印,班上的幼兒感到即新奇,又高興都大膽的印著。這時張雨恬“哇”的一聲哭了起來,說:“老師,我不敢”,這時坐在她旁邊的陳澳說:“別怕,我來教你,印手印可好玩啦!”我一邊向張雨恬投向鼓勵的目光,一邊說:“好啊,陳澳哥哥可勇敢了,你來當小老師吧!”過了一會當他們的作品完成的時候,我又用鼓勵的話說:“恬恬的小手印真漂亮,象一片片小落葉”。陳澳的小手印還穿上了漂亮的衣服。我的話剛說完,他們倆抬頭看著我笑了。我的話讓孩子們感受到了我對他們的尊重和重視,我們的關係更近了。

  師幼對話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關鍵是教師首先要樹立師幼對話的觀念。就像瑞吉歐幼兒教師們說的那樣“接住孩子拋過來的球”,使每個幼兒在活動中都能夠獲得體驗和切身感受。

幼兒園教師心得體會11

  幼兒園教師教育心得:老師,我不想玩了

  到了戶外體育活動的時間,我像往常一樣,讓幼兒練習跳繩,因為班上有十幾個女孩子已經學會了跳繩,還有一大部分孩子不會。一聽說跳繩,他們異口同聲地說:“又要跳繩啦!”語氣中透露著不情願的味道。我說:“你們看,那麼多女孩子都會了,有些人還不會呢!快向別人學學吧!”

  在我的鼓勵下,幾個會跳繩的女孩子站在我的面前跳了起來,旁邊的孩子還一個一個幫她們數。剛才不情願去跳繩的男孩子們也圍著過來,投來了羨慕的目光。孩子們有的在找自己的繩子,有的在看別的會跳繩的孩子。跳了幾次失敗後的陸文靜對我說:“老師,我不想玩了!”

  我一怔:為什麼不想玩了?比照《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健康部分的內容與要求,我嘗試了以下做法:1.老師示範跳繩的方法,讓孩子跳著學;2.將會跳繩孩子的跳繩數寫在黑板上,進行表揚;3.鼓勵一繩多玩;4.可以自由選擇體育活動的內容,如跳繩、玩沙袋、踩高蹺等。接連幾天,孩子們的表現大不一樣:一些幾次嘗試跳繩而失敗的和不想學的孩子,在我的示範、鼓勵下,認真學了,願意跳了;會跳繩的孩子一看見自己跳繩的數字寫在黑板上,更加樂意跳繩了;不會跳繩的孩子在一旁想出了多種繩子的玩法。還有一些孩子則玩起了走高蹺、頂沙袋、扔沙袋的遊戲。真是豐富多彩,其樂融融。

  這件事紿了我很大的啟迪:在孩子不願參與老師組織的活動時,是堅持活動呢,還是反思自己的行為,來調整教育活動?從以上的活動中可以明顯地看出,我在調整了教育活動後,孩子的表現大不一樣。

  世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人與人之間的差異當然也是無處不在的。可是我們卻總是喜歡用同一個標準來要求不同的孩子。於是,就造成了有許多孩子不願跳繩的那一幕。其實,我們應該多觀察孩子,問問孩子,瞭解他們的興趣愛好,來組織活動。蒙臺梭利說過:老師要眼隨孩子。就是說讓老師的要求合上孩子的節奏,讓老師跟著孩子的想法和行動,並且快速搜尋到孩子的那個最近發展的領域,使孩子得到真正的發展。

幼兒園教師心得體會12

  新的學期,學校統一組織我們認真學習了《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透過深刻的學習,首先我瞭解到新規範中明確提出“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六大要點,並首次將“教師要保護學生安全”、“教師要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等內容寫入新師德規範,還新增了“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等內容。此次修訂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充分體現了社會進步對教師要求的變化。其次結合新課程背景我認為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新型教師我們應該努力將自己打造成充滿正氣、富有才氣、彰顯魅力、引領時代的創新型教師,現將自己的一些感觸與大家交流如下:

  一、 充滿正氣

  教師在人們的心目中的定位是真、善、美的傳播者,人類靈魂的塑造者,莘莘學子人生的導師和引路人。人們常用“學高為師,身正為範”要求教師,其中的“身正”即意味著具有高尚的德行,一身正氣,這是為師的首要素質。面對各種利益的誘惑、多元思想的碰撞,教師尤其具有浩然之氣,這樣教師才能在知行統一中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陶行知先生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要實現教育的“真”披著偽對、庸俗、狹隘的外衣去教育學生,這種教育就顯得蒼白、虛偽,無疑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從育人的角度講,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身教重於言傳。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我們做教師的,一定要守住自己的魂,扎牢自己的根,恪守《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樹正氣,壓邪氣,淳師風,揚師德,依法執教,真正擔負起人類文化的傳播者、學生靈魂的塑造者的重任。

  二、 富有才氣

  新規範中明確規定:“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馬卡連柯說:“學生可以原諒老師的嚴厲、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諒老師的不學無術。”可見,擁有紮實的專業功底對老師站穩講臺是多麼重要!過去我們常說:“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如今,時代又發展了,社會進步了,“一桶水”已遠遠不能激起飽受資訊浪潮衝擊的學生的興趣。一個良師,足以讓學生回味一生;一個庸師,足以讓學生批判一生。每一個學生都希望結交德藝雙馨的老師,他對老師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甚至挑剔的。你的才氣將直接決定你在學生心目中的信任度、影響力以及信仰度。況且,隨著新課標的實施,學生擇師而學的狀況將無情地擺在每個教師的面前,教師優勝劣汰、競爭上崗將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

  不錯的教師的“才”最重要的展現在課堂上。教無定法,同樣的課題、同樣的課堂,不同的教師,其精彩度、影響力絕對不一樣。如果你業務能力強,善於駕馭課堂,你可以像央視《實話實說》節目那樣,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溝通心靈。如果你專業知識淵博,幽默風趣、嬉笑斥罵皆成妙語,你也可以像《百家講壇》欄目裡的大師一樣,瀟灑自如,妙趣橫生,讓學生被你的才智、才氣折服。

  做一名良師,做一名讓學生終身難忘的教師,應成為每個教師的自覺追求。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知識的“源頭活水”。正如新規範中指出的:要活到老,學到老,更新知識,創新理念,超越自我,厚實為師的底氣。只有這樣,講起課來才能才氣橫溢,充滿魅力;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自覺自願地接受你的教育,才能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三、 多些書卷氣

  朱永新先生指出:“一個理想的教師,一個要成為大家的教師,一個想成為教育家的教師,他必須從基礎抓起,紮紮實實多讀一些書。”新規範中也明確規定:“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理念。”也就是說教師身上應該多些書卷氣、文氣,少些老氣、俗氣,這正是教師這一特殊職業的需要。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這裡的“氣”就是“書卷氣”。這是一種文化底蘊、智慧力量的自然流露。新課程的開放性、研究性、選擇性、多元性、尊重學生個性差異等諸多特性使教師面臨著更為嚴峻的挑戰。作為教師要敢於承認自己在某些知識和經歷方面的欠缺,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縮短知識更新的週期。一次性學習的時代已經過去,教師必須持久地學習,並且在讀書學習的同時不斷進行理論研究、實踐反思和感悟積澱,才能學得真知,悟得真理,進而厚積薄發,才能成為博學多才、富有書卷氣的教師。

  最後我用一位教育家的話結束今天的交流:“教育是事業,事業的意義在於獻身;教育是科學,科學的價值在於求真;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我想就是讓我們教師獻身於正氣,求真於才氣、書卷氣,有了才氣,多了書卷氣你就有了創新的銳氣。

幼兒園教師心得體會13

  這個星期一的小標兵我們班選的是芮翔,他也算是班裡比較調皮的孩子,但是上個星期表現很好,早上來了能主動和老師問好,還能和來送孩子的叔叔阿姨問好,看到班裡的小鏡子髒了,自己主動拿毛巾擦擦。看到他的表現我很高興,高興的同時我又想他是為什麼改變的呢?於是趁著中午休息的時間我把他拉到我的身邊跟他聊天,我問他今天為什麼會拿毛巾擦鏡子,他很不好意思的笑笑說:“沒什麼,就是看到它髒了,小朋友照鏡子臉都照的髒髒的。”看到他很不好意思,我也就沒繼續問,我在班裡當著全班小朋友的面表揚了他。星期一升完國旗就輪到園長媽媽給小標兵帶綬帶,當點到芮翔的名字的時候就只見他很快的跑上去,站在那裡直直的,堪比軍姿了。回來的時候小朋友都用非常羨慕的眼光看著他,他都笑成一朵花了,回到班級的這一個星期表現都很好。

  其實有些時候孩子是需要一些物質或精神刺激的,這樣會促使他來約束自己,這些方法還是比較管用的,有些時候只是用口頭表揚孩子他們也是會麻痺的,他們喜歡新鮮物,作為老師就要經常變換出新花招來刺激他們。

幼兒園教師心得體會14

  通讀全書後我有一些粗淺的收穫:

  一、關於如何幫助孩子克服消極情緒對幼兒入園情緒問題的啟示:

  在小班,早上入園經常會出現幼兒哭鬧著不肯來園的情況。一般情況,當幼兒情緒不好,我們總試圖用成人的觀念去安慰、用自己的道理去說服他。孩子其實更多的時候是想把自己的情感說出來並得到認同,找到一種歸屬感。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將需求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認知需要、審美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人人都有歸屬與愛的需要。也許理解、贊同才是最好的安慰良藥。當孩子感受到被接納,他們才會鼓起勇氣面對自己的問題。認可孩子的感受,並用適合的話說出來你的理解,不要急著給孩子解決問題的辦法,讓孩子自己說出自己的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以傾聽者的角色幫助幼兒走出自己的困境。

  那麼該如何讓幼兒面對他們的感受呢?書中給了我們可操作性的建議:1、全神貫注的聆聽。2、認同孩子的感受。3、把孩子的感受表達出來。4、借住想象滿足孩子的願望。

  二、關於如何誇獎孩子對美術活動作品評價的啟示:

  我在評價幼兒的作品或行為時不經意間往往用"你做的很棒","這幅畫很漂亮"。有時甚至不知道從哪裡評價。評價語言通常存在著用詞單一、內容空洞貧乏。這樣一來評價語言成了純粹的形式語言,對幼兒語言表達、情感提升的幫助幾乎為零。書中對於如何誇獎孩子提出以下方法:描述你所見的事物,描述你的感受,用一個詞來概括孩子值得表揚的行為。在評價時,可以先描述一下眼睛中看到的事物,說出自己的感受,也引導孩子來說說自己的感受。

  在嘗試利用這樣的方式來評價幼兒的作品後,我聽到兩個幼兒的對話。A:你的畫很好,我喜歡。B:為什麼啊?A:因為很漂亮。B:A:因為你的畫上面有兩個蝸牛,一個大的一個小的,我很喜歡那個小的蝸牛。A小朋友美美的笑了。A在B的評價中得到認同,增強了自信。並且知道的自己的作品的優點,今後可以繼續發揚。B也從中學到了A的優點,從而在以後學習、提升。

  三、關於如何用其他方法替代懲罰對處理孩子不當行為的啟示:

  我們都一直不認同懲罰行為,懲罰會有很多的副作用。如:懲罰給孩子帶來的感受:敵意、仇恨、抗拒、罪惡感、沒有價值感、自憐;孩子在懲罰中會把精力分散,錯失了對自己不當行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錯誤的機會;不利於孩子發自內心地認識錯誤,改正錯誤;懲罰作為一種行為是會被孩子效仿的,"以強欺弱"會成為他面對問題的處理方式;孩子受到的懲罰,會減輕他們對錯誤行為的內疚感,他們認為"懲罰"可以抵消他們的"罪行",可以心安理得地重複自己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