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預防流行性疾病教案> 預防流行性疾病教案(精選10篇)

預防流行性疾病教案

預防流行性疾病教案

  預防流行性疾病首先要注意保持個人的衛生以及環境衛生,勤洗手,注意定期室內消毒,經常的開窗通風。充分休息,避免過的勞累,適當的進行體育鍛煉,有助於身體提高自身免疫力。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預防流行性疾病教案(精選10篇),僅供欣賞。

  預防流行性疾病教案1

  【授課時間】:20xx年3月24日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和了解了流行性疾病的病症狀況,懂得了一些常見的預防方法。

  2.增強了學生對疾病的防範意識,

  3.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教學重點】:使學生意識到身體健康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如何預防流行性疾病

  【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遊戲教學法

  【教學過程

】:

  一、 匯入:

  天氣轉冷,班上好多同學都生病了。

  學生討論:感冒給你帶來哪些不便?

  這段時間,冷暖空氣頻繁交匯,天氣多變忽冷忽熱。此時,同學們應該注意身體的保健、保暖,以免患上春季流行性疾病。

  二、流行性疾病基本常識:

  預防疾病應該從瞭解疾病開始。 疾病分傳染病和非傳染性疾病兩類。 傳染病是由病原體(如細菌、病毒、寄生蟲等)引起的,並能夠在人與人之間或人與動物之間傳染的疾病,具有傳染性和流行性等特點。主要的傳染病有結核病、乙肝、流行性感冒等,性病大多也是傳染病。對於傳染病,切斷其流行三個環節(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中的任何一個,都可終止傳染病的流行。

  非傳染性疾病是指那些因為身體細胞、組織、或器官損傷、功能缺失或非傳染性病變而發生的疾病,如癌症、損傷、心臟病等等。非傳染性疾病可能存在於任何組織或器官,具有複雜性和多樣性,需要就事論事進行預防、保健或治療。

  注意營養、作息、運動和衛生是預防疾病的主要做法。科學研究表明,人的心理狀態、特別是情緒對身體健康有著巨大的影響。傳統中醫很注意“七情”與疾病的關係。最近許多西方科學家的研究表明,正是“情緒因子”大大縮短人的壽命。

  在疾病發作的時候,合理治療是使身體恢復健康必不可少的。 合理治療包括藥物治療、改善飲食、合理運動、多休息等。在瞭解用藥的基本知識以後,小病可以自己服藥解決,但要看清藥品說明,避免用藥劑量過大、藥物中毒。從未用過的藥要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並做好過敏測試。

  三、作為學生應如何預防傳染性、流行性疾病呢?(學生討論,並請學生總結規納)

  1、做好傳染性、流行性疾病的預防和公共衛生工作,定期宣傳防治知識,防範突發事件的發生。

  2、在校園、教室內做好必要的消毒工作,對可能受到危害的該班學生和任課老師採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3、堅決杜絕染病學生帶病來校,必須由醫院出具診斷,證明已康復並不再存在傳染危害後方準來校上課。

  4、學校衛生室老師與班主任做好晨檢工作,認真填寫學生檢查統計表,保證預防疾病工作順利開展。

  5、學校學習場所、生活場所要經常通風換氣和定期消毒。

  6、學生如果發現有發熱、咳嗽、乏力、肌肉痠痛等症狀的,應及時就醫。

  四、小結:

  1、學生總結:透過本次班會的學習,同學們究竟對流行性疾病知識的瞭解了多少?

  2、班主任總結:

  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是每個人都想要的,健康很大部分上都是來自以個人平時的生活習慣,疾病隨時都有可能發生,所以預防工作絕不能輕視。現在是春季流行性疾病的發多季節,希望同學們透過這次班會課的學習,對流行性疾病的瞭解和預防都有了深刻的認識,更提高了學生對衛生認識的重要性。

  五、作業:

  流行性疾病有哪些?

  預防流行性疾病教案2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知道什麼是牙周疾病,以及牙周疾病與健康的關係。

  2、讓學生了解怎樣預防牙周疾病。

  教材重點難點

  1、引起牙齦炎的主要原因以及症狀。

  2、如何預防牙周疾病與牙齒的保健。

  教具和學具

  有關牙齒剖面的教學掛圖或牙齒的石膏模型。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師:關於牙齒的重要性哪位同學能大膽的說說自己想法?(學生回答)

  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新課,牙周疾病的預防。

  二、講授新課

  師:在我們口腔裡幫助消化食物的主要器官是什麼?

  生:是牙齒,它可以磨碎事物,幫助消化。

  師:對!食物進入口腔後,牙齒將食物嚼碎,唾液又與食物混合,形成最初步的消化,然後食物再進入胃裡,繼續消化。可見,牙齒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有些人由於不注意口腔的衛生,造成口腔內細菌大量繁殖,從而引起牙齒的許多疾病。我們班上的同學有誰患過牙齒疾病?能不能給大家談談感受?生:我牙齒上有兩個洞,很痛,吃東西的時候如果不小心嵌進細碎的食物,就更痛。

  師:你是怎樣得了這種牙齒疾病的呢?能說給大家聽聽嗎?

  生:我小時侯很愛吃糖,特別是晚上,喜歡一邊吃糖,一邊看電視,漸漸的就感到牙齒疼了,媽媽帶我到醫院檢查,才知道牙齒上有兩個洞了。

  師:該同學患的是牙周疾病中的一種,叫齲齒。齲齒與細菌的感染有關,又與飲食中糖分偏多及個人衛生習慣不好又關。我們的牙齒表面又一層堅硬的牙釉質,十分耐磨,但是怕酸。食物殘渣留在牙縫裡,有利於乳酸桿菌之類的產酸細菌繁殖,酸的腐蝕使釉質產生釉洞,進而腐蝕內層的牙本質,直到侵犯到最後面的牙髓,產生牙痛。患了齲齒的小朋友,應該儘早去找牙科醫生,這樣才能避免牙醫的進一步發展。還有哪位同學得過牙齒疾病?能不能也說給大家聽聽?

  生:過去我釉好長一段時間,每天早晚刷牙得時候,牙刷上都沾滿好多血。開始我嚇了一跳,後來經醫生檢查,才知道是患了牙齦炎。

  師:對!這是另一種牙周疾病,叫牙齦炎。患了牙齦炎,牙齦會紅腫,刷牙時容易出血,靠近牙齦得牙面上有黃色或褐色得牙垢、牙結石附著。牙齦炎進一步發展,會導致牙齦與牙根分離,形成牙周袋,袋內有膿液溢位。所以,患牙齦炎的患者多半有口臭。如不及時治療,牙周袋會逐步擴大。造成牙齒鬆動,不能咀嚼。當你身體抵抗力下降時,牙周袋還可以急性發作。牙周袋形成牙周膿腫,同時有紅腫、熱痛及全身發熱症狀的出現,那時情況就嚴重了。透過以上學習兩個同學的介紹,我們知道牙周疾病時常見的口腔疾病,發病時不能咀嚼食物,時十分痛苦的。所以,有人說:“牙痛不算病,痛以來要人命。”這是有道理的。牙周疾病給我們帶來痛苦,但這種疾病是可以預防的。哪位學生能說說如何預防牙周疾病?

  生:每天早晚要刷牙,不吃糖!

  師:每天早晚刷牙是對的,但不吃糖則不一定對。人的生長髮育師需要糖的,問題師不要過量地吃糖,並要注意吃糖以後的口腔衛生。

  生:不吃過硬的食物,這樣可以減輕牙齒的壓力,平時不用過硬的牙籤剔牙……師:同學們講得很多,都很有道理。現在我來歸納一下,牙周疾病師可以預防的,只要我們平時做到:

  (1)注意口腔衛生,堅持使用保健牙刷,勤刷牙,並採用豎刷法。保持睡前不吃東西的良好習慣。

  (2)不要用過硬的牙籤剔牙,也不要過於用力,以免損壞牙齦

  (3)堅持早晚按摩原因和做叩齒操,這樣可以促進原因部位的血液迴圈,增強原因組織的抗病能力,預防牙周疾病的發生。

  (4)牙周疾病的患者應多食用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新鮮的蔬菜等。只要堅持做到以上幾點,才能有效地預防牙周疾病,使我們的身體更加健康。

  預防流行性疾病教案3

  學情分析

  保證幼兒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始終是幼兒園工作的重中之重。孩子們年齡小,體質較弱,對於疾病的預防,僅靠家長和老師的看護有時顯得無奈而又蒼白無力。讓孩子形成自護的意識與能力才更有意義。為了預防和減少幼兒疾病,控制傳染病的發生,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與實際,結合近期的熱門話題——預防甲型HIN1流感、預防手足口病等,我開展了本次活動。旨在透過活動讓幼兒瞭解有關傳染病的傳播途徑、預防方法等知識,增強幼兒預防疾病的意識。

  活動目標

  1、能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說出預防疾病的方法。

  2、瞭解有關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和預防的知識。

  3、懂得注意個人衛生和飲食衛生,增強預防疾病的意識。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

  1、有關傳染病的資料及圖片;

  2、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預防甲型HINI流感的宣傳廣告片;

  3、每人一疊小紙片(用於記錄)、畫紙、彩色筆、剪刀、糨糊等。

  經驗準備:

  班級內幼兒有患感冒、水痘,看病、吃藥的經歷,對患病有初步的認知。

  活動過程

  1、師幼談話

  請幼兒選擇舒適的方式坐好,結合經驗說一說自己對“生病’’的看法。

  師:你生過病嗎?生了什麼病?為什麼會生病?誰能把自己生病的感受告訴大家?

  請幾位小朋友向大家講一講自己患病的經歷和感受,以及治療過程等。

  (如去醫院看病、請醫生診治,要定時服藥,多休息,多喝水,痊癒後才回幼兒園上課等)

  向幼兒介紹什麼是傳染病,及哪些屬於流行性傳染稿。

  (如麻疹、流感、腮腺炎、水痘、手足口病等重點介紹流行性感冒和手足口病的臨床表現。)

  2、尋找容易引起疾病的不良習慣

  (1)佈置任務,鼓勵幼兒積極探索。

  師:小朋友們能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真棒!那麼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不良習慣會引起生病?小朋友試試看,把原因找出來,再把找到的結果用你喜歡的方式記錄下來。

  (2)互動交流

  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尋找容易引起疾病的原因。

  引導幼兒在小朋友身上尋找容易引起疾病的原因。

  給幼兒充分自由的交流空間,教師在活動中進行觀察記錄,為遇到困難的幼兒提供引導。

  分析:孩子在討論中遇到難表徵的事物,可引導孩子以繪畫的方式記錄下來,或是引導孩子模仿。對孩子們尋找到的“容易引起生病的原因”進行討論和交流,然後彙總統計在一張大表格上。

  分析:在繪圖、記錄和統計中,師幼合作將總圖繪製好,然後讓孩子分組協商,找出代言人來發言並將結果記錄下來。

  3、怎樣保護好自己的身體

  師生交流討論:生病時很難受,那麼,應該怎樣保護好自己的身體呢?

  觀看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預防甲型HIN1流感的宣傳廣告片片斷,引導幼兒瞭解HINI流感的傳播途徑及怎樣預防流感。

  幼兒暢談後師幼共同小結。(預防接種,多喝開水,多吃蔬菜水果,不挑食,保證足夠的運動和休息,天氣轉變及時增減表服,疾病流行期間少到公共場所,開窗通風,勤洗手,勤剪指甲,不咬手指頭,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

  4、製作宣傳畫報

  師:小朋友想一想,我們可以用什麼辦法提醒別人要注意保護好自己的身體,不讓自己生病呢?今天老師準備了一些材料(各種紙、彩色筆、剪刀等),小朋友試試把我們討論的預防疫病的方法畫出來,並用簡單的文字寫出圖畫內容,製成宣傳畫報。

  幼兒操作,教師鼓勵幼兒跟同伴合作製作宣傳畫報。

  分析:孩子們有了初步的防病常識後,還希望為他人做些事情。啟發幼兒討論哪些因素最容易引起疾病,怎樣做才能更好地保護身體,為宣傳畫報的製作提供了材料。

  預防流行性疾病教案4

  活動目標:

  讓學生了解了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要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加強體育鍛煉,增強抵抗力等等,使學生們懂得了只有好的、健康的身體才能更好的學習。增長學生的衛生知識,增強學生的自我保健意識。

  活動過程:

  一、匯入:

  傳染病主要透過食物、口鼻飛沫及接觸傳播,因此預防上主要應做到:

  1、注意飲食衛生,避免病從口入;

  2、避免與患兒接觸,幼托機構發現病人,要採取隔離措施;

  3、平時應加強體質鍛鍊;

  4、調理脾胃,及早治療食積。

  5、流行時,做好環境、食品衛生和個人衛生;

  6、飯前便後要洗手,預防病從口入;

  7、家長儘量少讓孩子到擁擠公共場所,減少被感染機會;

  二、討論下列行為好不好:

  1、咳嗽沒用手捂住嘴;

  2、打疫苗害怕,就不打了;

  3、平時不注意鍛鍊;

  4、不洗手就吃飯(東西)。

  三、學生交流如何預防傳染病:

  1、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提高自我防病能力。

  2、 加強體育鍛煉,增強對傳染病的抵抗力。

  3、 按規定進行預防接種,提高免疫力。

  4、 搞好環境衛生,消滅傳播疾病的蚊、蠅、鼠、蟑螂等害蟲。

  5、 傳染病人要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防止交叉感染。

  6、 傳染病人接觸過的用品及居室均嚴格消毒。

  四、向全班同學提出要求:

  預防傳染病其實並不難,我們每個人只要做到以下要求,就會遠離傳染病:

  1、頭髮:頭髮整潔無異味;男生不留長髮。

  2、臉:潔淨無汙垢。

  3、頸:脖頸、耳根乾淨無汙垢。

  4、手:手乾淨無汙物;不留長指甲,指甲縫內無汙垢。

  5、紅領巾:整潔,勤換洗。

  6、衣服:衣服整潔,勤換洗;衣領、衣袖無汙垢;

  7、鞋襪:鞋子整潔,上學穿襪子,不拖鞋帶。

  8、書包:書包乾淨整潔,書本擺放整齊。

  9、桌兜:整潔無雜物。

  五、總結:

  同學們,透過今天的班隊會,我們不僅對傳染病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與瞭解,更重要的是我們知道了如何去做才能更好的預防傳染病,並且,透過剛才大家的交流又進一步加深了印象,那麼,希望我們同學能夠從今天做起,從我做起,人人都做講衛生的好孩子,遠離各種傳染病,願我們都能夠健康成長。

  預防流行性疾病教案5

  活動目標:

  1、瞭解有關幼兒容易傳染上疾病的情況,學會預防疾病的方法。

  2、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初步瞭解健康的小常識。

  4、瞭解主要症狀,懂得預防和治療的自我保護意識。

  5、知道檢查身體的重要性。

  活動過程:

  一、談話:

  1、討論春秋季為什麼是流行性的傳染病的多發季?(氣候變化無常、寒雨綿綿、潮溼多霧、氣候多變)

  2、教師告訴幼兒春季會有哪些流行性的傳染病出現。(如感冒、麻疹、咳嗽、腮腺炎、水痘、手足口病等)

  3、請幼兒講述自己生病時的經歷和感受。(如:請醫生治療,要按時服藥,多休息,多喝水,治癒後才能上幼兒園)

  二、講述疾病傳播的途徑:

  1、幼兒運用自己的已有經驗討論。

  2、請語言能力強的幼兒到前面來講一講自己的經驗。

  3、小結:咳嗽,打噴嚏,吐口水、毛巾及手摸過的用具都會有大細菌,都有可能會傳染疾病。

  三、討論:

  1、提問;我們應該怎樣預防疾病?

  2、幼兒自由回答、討論。

  四、小結:

  我們要多喝水、不挑食、多吃水果、勤洗手、勤剪指甲、不喝生水、要打預防針針,不接觸傳染病人群。

  預防流行性疾病教案6

  《預防齲齒》

  一、活動目標:

  1. 引導幼兒初步瞭解齲齒的原因及齲齒的危害。

  2. 教育幼兒牙齒是人體的一個重要器官,知道保護它。

  3. 幫助幼兒樹立保護身體健康的意識。

  二、活動準備:

  1. 電腦、錄音機、動畫軟體。

  2. 小牙刷、茶杯。

  3. 對牙齒的作用有了一定的認識。

  三、活動過程:

  猜迷,引出課題,複習牙齒的作用:(1) 猜謎語。(2) 出示牙齒模型,複習瞭解牙齒的作用。小結:方方的牙齒可以切斷食物,尖尖的牙齒可以撕拉食物,扁扁厚厚的牙齒把食物磨碎。它們各有各的作用,可以幫助我們把食物嚼碎,吸收有營養的食物,使我們的身體長的健康結實。

  2. 瞭解齲齒形成的原因及危害。(1) 看電腦動畫,提問:東東的牙齒為什麼會疼?(2) 邊看邊瞭解引起齲齒的原因。a) 吃了東西就去睡覺。b) 小細菌"小紅臉、小藍臉"在牙齒裡住下做壞事。c) 牙齒就會變成什麼樣子?(3)"小紅臉、小藍臉"有沒有找過你們?引導幼兒結合經驗談一談自己得齲齒的感受。(4)瞭解齲齒的危害。小結:愛吃甜食,吃過東西就去睡覺,不愛刷牙的小朋友,細菌就會在他的牙齒裡住下來,把牙齒弄黑、弄壞,弄成小洞。這樣就不能很好地咀嚼食物,而且還很疼,影響我們吃飯睡覺,說話也不清楚,牙齒也變得不好看了。

  3. 教育幼兒如何保護牙齒。(1) 怎樣將"小紅臉、小藍臉"趕走?(念刷牙歌、教東東正確的刷牙的方法)(2) 怎樣才能不讓它們再來?小結:牙齒對我們很重要,我們要保護牙齒。每天早上和睡覺前要刷牙,刷牙方法要正確,吃完飯要漱口,保持牙齒的清潔,還要少吃甜食,這樣才能趕走"小紅臉、小藍臉"這些小細菌。如果牙齒有了小洞,要及時補起來,不要讓小細菌再來。

  四、活動建議:

  1. 如果沒有動畫軟體"小紅臉、小藍臉",可以根據齲齒形成的原因和危害編成童話故事,將腐蝕牙齒的細菌起名為"小紅臉、小藍臉",並將創編內容繪製成圖片,讓幼兒邊聽邊看,從中得到教育。

  2. 在幼兒進餐以後,組織幼兒漱口,並教會幼兒漱口的正確方法。

  3. 建議家長提醒自己的孩子在每天睡覺前,起床後刷牙,並督促進孩子用正確的方法刷牙。

  4. 在日常生活中,提醒孩子少吃甜食。多用牙齒咀嚼食物,鍛鍊我們的牙齒,讓它們變得更堅硬。

  五、活動區活動:

  1. 在認識區中,放置一些和預防齲齒有關的正確與錯誤行為的圖片,讓幼兒辨別,並說說"為什麼",知道保護牙齒的正確方法。

  2. 在表演區中,組織幼兒觀看<神氣龜>中學習刷牙的課程.

  預防流行性疾病教案7

  最近一段時間,流感在學校大範圍傳播,影響較為嚴重。春天由於氣候變化異常,是各種常見病的'高發季節,它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望透過本次主題班會能使學生對春季傳染病預防知識作一瞭解,以便學生有效預防春季傳染病的發生,從而使學生能以健康的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

  一、傳染病的高發季節成因

  冬春交替之際,人體內部系統還來不及適應氣候變化,加之初春天氣忽冷忽熱,早晚溫差大,人體免疫系統來不及調節、適應外界變化,病毒、細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較冬季趨於活躍,就容易患病。

  二、春季常見傳染病: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其發病率佔傳染病之首位。潛伏期1—3日,主要症狀為發熱、頭痛、流涕、咽痛、乾咳,全身肌肉、關節痠痛不適等,發熱一般持續3—4天,也有表現為較重的肺炎或胃腸型流感。

  2、流腦(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簡稱流腦,它是由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性較強。流腦發病初期類似感冒,流鼻涕、咳嗽、頭痛、發熱等。病菌進入腦脊液後,頭痛加劇,嗜睡、頸部強直、有噴射樣嘔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狀。

  3、水痘

  水痘是傳染性很強的疾病,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臨床表現是中低等發熱,很快成批出現紅色斑丘疹,迅速發展為清亮的卵園形的小水皰,24小時後水皰變渾濁,易破潰,然後從中心幹縮,迅速結痂。臨床上往往丘疹、水皰疹、結痂同時存在,呈向心性分佈,即先軀幹,繼頭面、四肢,而手足較少,且瘙癢感重。

  4、流行性腮腺炎

  俗稱“乍腮”,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傳染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癒。典型的臨床症狀是發熱、耳下腮部、頜下漫腫疼痛,腮腺腫大的特點是以耳垂為中心向前、後、下方蔓延,可併發腦膜腦炎、急性胰腺炎等。傳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隱性感染者,病毒經過飛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多見於兒童及青少年,預後良好,病後有持久的免疫力。

  5、風疹

  風疹是一種由風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春季是風疹的高發季節。開始一般僅有低熱及很輕的感冒症狀。多在發病後1到2天出現皮疹,疹的形狀及分佈與麻疹相似,出疹迅速由面部開始發展到全身只需要1天的時間,發熱即出疹,熱退疹也退,這些是風疹的特點。

  三、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

  傳染病能夠在人群中流行,必須同時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這三個基本環節,缺少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傳染病就流行不起來。

  1、傳染源

  傳染源是指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病原體在傳染源的呼吸道、消化道、血液或其他組織中生存、繁殖,並且能夠透過傳染源的排洩物、分泌物或生物媒介(如蚊、蠅、蝨等),直接或間接地傳播給健康人。

  2、傳播途徑

  傳播途徑是指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病原體傳播主要途徑有:

  (1)飛沫傳播:當學生在講話、咳嗽、打噴嚏時,透過唾液飛沫、空氣飛沫將病菌傳播給他人。

  (2)灰塵傳播:患者的痰液、鼻涕裡都含有大量病菌,由於平時不注意衛生,隨地吐痰、擰鼻涕。

  這些髒物乾燥後,病菌就夾在灰塵中隨空氣到處飛揚,結果被健康人吸入就會感染。

  (3)直接接觸傳播:手是傳染病菌最直接的途徑。在傳染病流行期間,患者手上都沾有大量病菌。

  他們所接觸的物品表面都留下大量病菌。如果健康人不注意,直接接觸患者的物品,這是病菌就有可能從鼻腔進入呼吸道引起感染。

  3、易感人群:易感人群是指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

  下面以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為例,來說明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當流感患者講話、咳嗽、打噴嚏時,會從鼻咽部噴出大量的含有流感病毒的飛沫,懸浮於空氣中,周圍的人吸入了這種帶有病毒的空氣以後,病毒進入呼吸道,就有可能引起流行性感冒。可見,流行性感冒的傳染源主要是流感患者,傳播途徑是飛沫、空氣傳播,易感人群則可以包括大多數人。

  四、預防傳染病的注意點

  不同的傳染病有不同的治療方法,但基本的預防措施是相通的,我們只要注意以下幾點,就能有效地減少疾病的發生和傳播。

  1、合理膳食,增加營養,要多飲水,攝入足夠的維生素,宜多食些富含優質蛋白、糖類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棗、蜂蜜和新鮮蔬菜、水果等;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多到郊外、戶外呼吸新鮮空氣,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體氣血暢通,筋骨舒展,增強體質;

  2、不到人口密集、人員混雜、空氣汙染的場所去,如:農貿市場、個體飲食店、遊藝活動室等;

  3、勤洗手,並用流動水徹底清洗乾淨,包括不用汙濁的毛巾擦手;

  4、每天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尤其宿舍、電腦室、教室等;

  5、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規律;注意不要過度疲勞,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6、不食、不加工不清潔的食物,拒絕生吃各種海產品和肉食,及吃帶皮水果,不喝生水。不隨便倒垃圾,不隨便堆放垃圾,垃圾要分類並統一銷燬;

  7、注意個人衛生,不隨便吐痰,打噴嚏;

  8、學生應學會進行自我觀察,如有發熱、全身疼痛、頭痛、嘔吐、咳嗽等身體不適時,要及時告訴家長或教師,以確保早發現、早治療。

  預防流行性疾病教案8

  活動名稱:《我不亂吃藥》

  活動目標:1、瞭解隨便吃藥的危險性,懂得生病時要根據

  醫生的診斷服藥。

  2、樂意與同伴一起製作小藥箱

  活動重點: 懂得生病時要根據醫生的診斷服藥。

  活動難點:瞭解隨便吃藥的危險性。

  活動準備:1、收集社會上因吃錯藥而導致不良後果的例項。

  2、製作藥盒的紙、剪刀、固體膠。

  活動過程:

  一、匯入活動。

  師:小朋友,如果你生病了,該怎麼辦?(看醫生,吃藥,打針)

  二、教師例項分析,進行提問。

  1、師:有一個叫牛牛的小朋友,他一個人在家,突然覺得

  肚子很不舒服,他開啟家裡的小藥箱,裡面有很多藥,但是他不知道該吃那種藥,牛牛翻了一下藥箱,看到了一種媽媽曾經給他吃過的藥,牛牛想:上次感冒的時候媽媽給我吃了這種藥,病很快就好了,現在,我把這種藥吃下去,肚子就會舒服的,於是,牛牛拿起了藥就想吃。

  提問:牛牛能吃這種藥嗎?為什麼? 師:對了,這個藥牛牛是不能吃的,因為牛牛是肚子痛而不是感冒,吃錯了藥反而會導致病更加嚴重的。

  2、教師講述因吃錯藥而導致不良後果的例項。 師:現在,老師就給我們小朋友講講因為吃錯藥而差點導致失去生命的事件。

  第一個例子:一位老人在家看護4歲的孫子,孫子捂著肚子,大聲喊痛,老人便拿出兩片安乃近給孫子服下,孫子仍啼哭不止,老人以為藥力不夠,又給孫子服下3片,不一會兒,小孫子臉色蒼白,失去知覺。老人急忙把孫子送往診所,經過4個多小時的搶救,男孩才脫離了危險,據醫生說,安乃近這種止痛藥,副作用大,服用過量會危及生命。 第二個例子:據報紙報道,家住天津南開區的一位年輕媽媽發現兩歲的兒子腹瀉不止,就找出痢特靈,給兒子服下4片,不到半小時,兒子捂著腹部啼哭不止,並且直喊疼。媽媽急忙把兒子送往醫院搶救,醫生問明發病原因後,馬上確診為藥物中毒,立即採取了催吐,輸氧,輸液等一系列急救措施。經過三個多小時的搶救,才挽回了孩子的生命。據醫生介紹,痢特靈作為一種治療菌痢的藥物,因具有較大的毒性,臨床中嚴禁兒童服用。

  三、說說怎樣吃藥才安全。

  師:聽了這兩件事情,你覺得怎麼樣吃藥才是安全的?(看說明書,按照醫生說的吃)如果你生病了,爸爸媽媽又不在家,你應該怎樣吃藥(怎樣做)?那老師告訴你們,有些藥盒裡面裝的不是這種盒子上寫的藥,裝的可能是另外一種藥,所以,我們小朋友吃藥前都要看清楚。

  四、活動延伸。

  製作小藥盒:每位幼兒製作一個簡單的小藥盒,貼上標記,讓幼兒可以把自己的藥放在這個藥盒中,以確保吃藥的安全。

  活動反思: 一開始先讓幼兒聽了兩例發生在人們生活周圍的例項來提醒幼兒,首先讓幼兒意識到吃錯藥的危險性。然後發生這類事情的處理方法及如何有效避免。

  大班幼兒基本上了解生病要吃藥的常識。本節課的關鍵就是指導幼兒如何正確的吃藥,因為幼兒還不能看懂說明書之類的,所以教導他們一定要在醫生或者大人的監督下才能用藥。

  預防流行性疾病教案9

  活動目標:

  1.透過觀看圖片,學生會說出春季流行呼吸道感染病的種類。

  2.透過講解,學生會說出預防傳染病的方法。

  二、課前準備:

  製作課件,顯示有關內容及收集、查閱到的相關資料.

  三、教學過程

  (一).匯入

  同學們,春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發季節,什麼是呼吸道疾病,我們又該如何預防呢?

  呼吸道傳染病是指病原體從人體的鼻腔、咽喉、氣管和支氣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傳染性的疾病。其傳染源為病人和隱性感染者。呼吸道傳染病主要透過空氣飛沫傳播,也可透過直接密切接觸或間接接觸傳播,人群對多數呼吸道傳染病普遍易感,特別是大中小學生、兒童和體弱多病者。

  (二).春季常見傳染病

  (1)水痘

  (2)麻疹

  (3)風疹

  (4)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簡稱流腦)

  (5)流行性感冒(甲型H1N1流感)

  (6)肺炎/非典型肺炎

  (7)活動性肺結核

  (8)流行性腮腺炎

  (三).對各種疾病做一些簡單介紹,及它們的防控措施。

  (四).呼吸道疾病的預防:

  衣:

  1.春捂秋凍

  2.適時增減衣物

  3.多穿棉料的衣

  4.少穿羽絨衣

  5.勤洗勤換衣褲

  食:

  1.多飲水,有利於排尿和發汗,使體內的毒素和熱量儘快排出,幫助寶寶預防發熱。

  2.選擇容易消化的流質飲食如菜湯、稀粥、蛋湯等。

  3.多食含維生素C、E的水果,如西紅柿、獼猴桃、蘋果、棗等。

  4.避免容易過敏的食物接觸。

  住:

  1.房間擺設簡單

  2.多開窗通風

  3.避免被動吸菸和其他煙塵汙染

  4.常曬被褥

  5.合理使用空氣加溼器

  行:

  1.多接觸新鮮空氣和陽光

  2.接受適度的鍛鍊

  3.避免人多擁擠的環境

  4.避免花粉等過敏原的接觸

  5.遠離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

  特別提醒:

  1、保持良好的個人及環境衛生。

  2、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並用流動水洗手,不用汙濁的毛巾擦手。雙手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後(如打噴嚏後)應立即洗手。

  3、打噴嚏或咳嗽時應用手帕或紙巾掩住口鼻,避免飛沫汙染他人。患者在家或外出時佩戴口罩,以免傳染他人。

  4、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充足休息,避免過度疲勞。

  5、學校教室、宿舍等人員集中的場所每天應開窗通風數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6、在呼吸道傳染病高發期,儘量不到人多擁擠、空氣汙濁的場所;不得已必須去時,最好戴口罩。

  7、在流感流行季節前接種流感疫苗也可減少感染的機會或減輕流感症狀。

  8、防控呼吸道傳染病,關鍵要做到“四早”,即: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五)小結

  同學們,我們知道了怎麼預防這些疾病,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時常注意個人衛生,珍愛我們的身體

  預防流行性疾病教案10

  一、設計意圖:

  春天是各種傳染病流行的季節,有的孩子已有一些患傳染病的體驗,如水痘、腮腺炎等,所有的孩子都有大雨方針的經驗。此活動旨在結合季節和孩子的生活經驗,讓幼兒瞭解有關傳染病的預防方法,增強幼兒預防疾病的意識。

  二、活動目標:

  1、瞭解有關春天傳染病的情況,說出及畫出預防疾病的方法。

  2、培養幼兒的表達能力。

  3、增強幼兒預防疾病的意識。

  三、活動準備:

  1、收集有關傳染病的資料。

  2、張貼衛生部門有關傳染病的宣傳資料。

  3、準備材料:宣傳品、紙、筆。

  四、過程建議:

  1、討論:春天氣候乍暖還寒,春雨綿綿,潮溼多霧,哪些傳染病會出現?(如麻疹、咳嗽、腮腺炎、水痘等。)

  2、請幼兒講述自己患傳染病的經歷和感受、治療過程等。(如請醫生診治,要定時服藥,多休息,多喝水,痊癒後才回幼兒園上課等。)

  3、討論:疾病預防的方法。(如預防接種,多喝開水,多吃蔬菜水果,留一天起轉變增減衣服,要有足夠的運動和休息,保持個人的衛生清潔及進食不同營養的食物,以增強個人的抵抗能力;少到公共場所,如茶樓、電影院等。)

  4、將所述的預防方法用圖畫畫出,並用簡單文字寫畫出圖畫內容,製作成宣傳品。

  5、向中、小班的幼兒介紹和講述有關的預防方法,也可將宣傳品送給他們。

  五、延伸提示:

  1、在日常生活中提醒幼兒多喝開水,多吃蔬菜水果,留意天氣轉變增減衣服等。

  2、結合打預防針,教育幼兒要勇敢。

  3、繪畫:《打預防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