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作文培訓的心得體會

作文培訓的心得體會

作文培訓的心得體會

  作文培訓的心得體會怎麼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相關範文,歡迎閱讀。

  作文培訓的心得體會一

  一、從內容入手,指導學生“寫什麼”

  小學生作文最苦惱的是“無米之炊”,即沒有內容寫。究其原因,並不是生活中無“米”,主要是由於小學生觀察能力差,不善於透過觀察獲取或積累作文素材。王香蘭的“生活化作文”正是針對這一問題而研究的,她的“生活化作文”除了告訴我們學生生活中哪些可以作為素材外,還注意把寫作同他們的生活結合起來,把寫作訓練和集體活動統一起來,每次作文都有意創設情境,讓他們眼見為實,先看後寫。就像今天這一堂觀摩課,王老師先是帶領學生們在課堂上製作了豆漿,讓孩子們親身經歷製作豆漿的全過程,並在製作過程中,引導孩子們觀察交流,直到最後嚐嚐香甜可口的果蔬豆漿。然後才讓孩子們動手寫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嚐到的。這就很好的解決了孩子們“寫什麼”的問題。

  二、“賞評”是最好的教法

  諸城市枳溝小學的呂映紅老師做了題為《“賞評”是最好的教法,“學生”是最好的老師》的報告,在報告中,呂老師介紹了自己是如何利用“賞評”來幫助學生寫好作文的。她重點介紹了賞評的流程:互相賞讀(主要解決“哪裡好”的問題)、共同賞議(重點解決“為什麼好”的問題)、書寫賞語(從而提高孩子們的鑑賞能力、評判能力和表達能力)、交流賞語(互讀賞語,提出意見)、修改賞語(思考吸納,共同進步)。是啊,哪個孩子不願意得到老師的賞評呢?賞評更能提高孩子作文的積極性,不要總盯著孩子的那一點點兒毛病,我們更要看到孩子們的進步,一有進步就讚賞他,這樣,學生會越來越好。

  三、接力日記讓孩子們在習作的道路上快樂前行

  濰坊外國語學校的李秀紅老師總結了自己在班內舉行接力日記的經驗。的確,接力日記是一種好的寫日記的方式。這種方式既不增加孩子們的學習負擔,還利用孩子們的團體意識給他們造成一定的責任感,讓孩子們不得不認真對待,再加上老師採用一些評比手段,又激發了孩子們的積極性。李老師還交給孩子們觀察方法和一些寫作方法,這樣,孩子們的寫作水平想不提高都很難。另外,這也是一種簡單易做的方法,妙!

  四、“掰殼子”教學法讓孩子不再害怕作文

  青州市夏莊小學的王春愛老師做了“掰殼子”教學法的經驗介紹。她主要用三種方法掰掉了束縛孩子們寫作的殼子:一是喚醒感知,拓開思路,掰除困惑恐懼之殼。二是時時激勵,發展興趣,掰除懶惰懈怠之殼,掰除表達障礙之殼。從而讓孩子們喜歡寫作,這也是一種比較好的方法。

  那支筆的主人就是兩年前的我。

  讓小鳥多摔幾回的目的只是為了湊齊那短短的六百字,就為了多佔一百個格,就塑造出了歷史上最倒黴的一隻鳥,看圖作文是命題作文的基矗寫好看圖作文,同命題作文一樣,首先要學會審題,搞清楚題目的性質。是記事的,還是寫人的。是寫景的,還是狀物的。因為只有弄清文題的性質,才能確定採用什麼樣的表達方法。例如,《同桌》,主要寫人;《師生情》,主要記事……看清了文題,把握住題意,就不會跑題了。。

  寫作不正是這樣嗎?有許多人為了湊字而將作文培訓寫成老太太的裹腳布——又臭又長,讓讀者的好奇心大大降低,失去了文章本來的意義,這樣的作文就是徹徹底底失敗的文章。

  那麼,什麼樣的文章才算好文章呢?

  首先就是要有新意、有特點。正所謂“一枝紅杏出牆來”,從作文的寫作時限來分 從作文的寫作時限來分,作文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限時作文又可以分為課堂作文和考試作文兩類。,寫要寫那支紅杏,而不是一園的春色。要寫出自己的風格。

  光有新意是不行的, 對於複雜的作文題目,要學會從語法結構上進行分析。比如《我所經歷過的一段有意義的生活》,這個題目比較複雜,它包括四個方面的要求: ①文章內容應以“我”為主; ②要求寫“所經歷過的”一段生活,不能單純寫感想; ③要求寫“一段生活”,不能只寫一天或一件事; ④要求寫的這段生活應當是有意義的,而不是一般的、平淡的。,還要有真情實感。那樣才能吸引讀者的眼球。真實感人的文章永遠是最有吸引力的文章。

  第三是要有優美精練的文字。讓讀者陶醉於你的文字中,需要過渡的情況常見的有兩種:一是在內容轉換時,一是在表達方式改變時。照應是前有所呼、後有所應的結構手段。常見的照應情況有三種:開頭與結尾照應(又可分為點題照應與解題照應兩種),引文中互相照應(又可分為遠照應和近照應兩種)。照應是使結構嚴謹而又活潑的重要手段,可使章法靈活緻密,文脈貫通,強化關鍵內容。,進入自己的一片天空,與自己的感情發生共鳴,實現讀者的閱讀需求。寫作就像說話,少了,說不清楚;多了,又顯得?嗦,作文六要素歌 你拍一,我拍一,寫清時間記在心; 你拍二,我拍二,要寫地點莫忘記; 你拍三,我拍三,寫活人物是關鍵; 你拍四,我拍四,事情經過寫具體; 你拍五,我拍五,開頭原因要寫清; 你拍六,我拍六,結果一定不能丟;好詞好句多積累,寫作文時好運用; 記牢作文六要素。。文字是寫作中比較難把握的方面,要符合表現主題的需要。選材為表現主題服務,不可與主題相遊離、相悖謬。2、要真實、確鑿。材料的真實,一是指嚴格意義上的真實性,一是指本質上反映事物的真實。材料的確鑿指材料既準確無誤,又用得恰當貼切。3、要典型。典型材料是個性與共性統一、具體性與普遍性統一的材料。它是具體的、個別的、又能體現同類事物的本質特徵與普遍意義。4、要新穎、生動。材料力求具體形象,富有親切感與懸念性,是鮮為人知的新發現,並適應文體的特點(記敘文材料具體形象、感染力較強;議論文材料概括性強,具有邏輯說服力;說明文材料要揭示物件的特徵。,關鍵是學會用最簡潔的語言,順敘:按人物的經歷或事件發生、發展的先後順序進行的敘述。2、倒敘:把事件的結局或事件中的突出片斷提在前面,然後再按時間順度敘述事件的發展過程的敘述。3、插敘:在敘事過程中插進另一有關事件的敘述,然後再接上原來的主線寫下去的敘述。4、補敘:對前面事件作某些補充而不發展原來情節的敘述。5、平敘:對同時發生的兩件以上的事進行分列、平列的敘述。,把事情說清楚。

  時至今日,比如你想記一場精彩的足球賽,而文章的題目卻叫《小球迷×××》,以記事為主變成以寫人為主,這就叫“題不對文”,轉移了“中心”。,每當我拿起那篇學飛的小鳥的`文章時,還總是對它充滿歉意。

  作文培訓的心得體會二

  一直以來,我都怕教作文。常常教觀察,學生不善於觀察;教積累,學生厭煩積累;教修改,學生懼怕修改。在許多學生看來,寫作文無疑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因為不想寫,也因為沒東西可寫。為了應付老師的作業,便去抄襲,瞎編,於是許多作文就成了假話、空話、廢話的聚集地。

  所有的這一切只因為田玉老師而改變。他的作文感知訓練課讓我猶如醍醐灌頂。十幾年的教學經驗,不如聽幾節田玉老師的作文感知訓練課來得實用。我嘗試按田老師的教學方法指導學生的習作,只短短一個學期,學生的習作水平就有了明顯的提高。田老師的作文感知訓練課究竟妙在哪裡?

  經過仔細的比較分析,才發現田老師的作文感知訓練是由人而文,我的作文課是由文而文。在以往的作文教學中,我在引導學生如何寫作文顯得束手無策,更多的是關注學生都寫了些什麼?內容是否真實新穎,表達是否通順流暢,文字是否優美生動,至於學生是怎麼寫出來的,從來不去深究,只問結果,不問過程。以為教作文就是教文字表達,從語言文字入手指導學生的習作,忽視了學生的情感,與生活實踐脫節,作文課枯燥無味,我教得累,學生也學得怕。

  田老師的作文感知訓練課,從訓練人的感知開始,調動了眼、鼻、手、耳、口等感官,感知生活中的人、物、情、景。從人的感知出發,寫作文不再是“手”的事情,還是眼、鼻、耳、口的事情,各個感官分別承擔起的重任。從人的感知出發,就是關注如何引導學生寫作的過程,關注學生的每一次感知,積累每一次感知都是習作的一部分,感知過程就是習作的過程,感知多了,習作原材料也就多了。從人的感知出發,就是聯絡生活實際,教會學生觀察生活。我們常說“留心處處皆文章。”那麼如何留心呢?還是靠多感官全面細緻地感知生活中的事物。只要可以感知到的事物都可以成為寫作的物件。從人的感知出發,就是從人的真情實感出發。學生調動了眼、鼻、手、耳、口等感官感知事物的同時,也在用心感受,寫的作文就有了真情實感。從人的感知出發,寫作文不再只是坐在椅子上冥思苦想,透過感知把枯燥的作文形象化,作文成了可看,可聽,可聞,可觸,可嘗,可感的形象。

  自從對學生進行感知訓練,我在習作課上對學生引導也更有作為了,學生也一改往日無話可說,無事可寫的局面。我常常把一粒糖果,一個桔子,一個雞蛋……帶進課堂,引導學生全面細緻地感知物品的形狀、顏色、聲音、味道、結構、質地等。或是組織學生玩遊戲,舉行一場比賽,引導學生感知活動的過程。這樣一來,既調動了學生的習作興趣,又解決學生沒東西可寫的問題。

  作文感知能力訓練關注人的感覺,充分挖掘對人,物,情,景的感知,再把感知的內容加以整理,用文字表達出來,即是作文。經過反覆的感知訓練,學生對生活中事物的感知能力也逐漸敏銳起來,感知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也就是習作水平提高的過程。

  田玉老師的作文感知能力訓練和思維能力訓練博大精深,雖然只學了點皮毛,但已經很受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