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實驗報告> 會計實驗報告

會計實驗報告

會計實驗報告

  在人們素養不斷提高的今天,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報告中涉及到專業性術語要解釋清楚。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寫報告很是頭疼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會計實驗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會計實驗報告 篇1

  一、實驗目的

  1.掌握會計資訊系統中系統管理的相關內容,理解系統管理在整個系統中的重要性,理解操作員許可權設定的重要意義。

  2.掌握會計資訊系統中基礎檔案設定的有關內容,理解基礎檔案設定在整個系統中的作用。

  3.掌握會計資訊系統中總賬子系統初始設定與日常業務處理的相關內容,理解初始設定的意義,熟悉具體內容和操作方法。

  4.掌握工資子系統的相關內容,熟悉工資子系統初始化,日常業務處理,工資分攤及月末處理操作。

  5.掌握固定資產管理子系統中的相關內容,熟悉固定資產管理子系統初始化,日常業務處理及月末處理操作。

  6.掌握總賬子系統月末處理的相關內容,熟悉月末處理的各種操作,掌握銀行對賬、自動轉賬設定與生成、對賬和月末結賬的操作方法。

  7.理解財務報表編制的原理及流程,掌握報表格式定義、公式定義的操作方法,掌握報表單元公式的設定方法,掌握報表資料處理、表頁管理及圖表功能等操作,掌握利用報表模板生成會計報表的方法。

  8.透過綜合實驗,鞏固單項實驗中掌握的各模組操作技能並綜合理解掌握,進一步提高會計資訊系統綜合實務操作能力。

  二、實驗內容

  1.建立賬套。

  2.操作員及許可權設定。 3.基礎資訊設定。

  4.總賬子系統、工資子系統、固定資產子系統初始化。

  5.根據業務資料填制記賬憑證(工資業務和固定資產業務分別在工資子系統和固定資產子系統處置後生成記賬憑證向總賬子系統傳遞)。

  6.對填制和生成的憑證進行稽核、記賬。

  7.賬簿查詢。

  8.月末結賬。

  9. 編制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

  三、實驗步驟

  (一)建立賬套及操作員許可權設定 (二)基礎資訊設定 (三)總賬系統基本設定 (四)總賬系統日常業務處理 (五)工資管理 (六)固定資產管理 (七)月末對賬與結賬 (八)編制報表

  編制資產負債表和編制利潤表

  四、實驗結果

  1. 餘額及發生額表

  2. 憑證清單

  會計實驗報告 篇2

  一、實驗目的及要求

  1、實驗目的

  (1)透過利用多媒體學習,加深對對會計實務的瞭解。透過計算機操作,熟悉會計各項業務的操作流程,在熟悉會計知識的同時提高了對計算機的操作能力。透過建賬,記賬,結賬,對賬及各項具體事務內容的的操作加強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為以後就業打下良好基礎。

  (2)理解資訊時代對會計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3)理解會計資訊系統與ERP系統的關係。

  (4)理解財務與業務的關係及網路環境下如何對二者進行協同管理。

  (5)對財務管理和供應鏈管理各系統的工作原理有較為深刻的把握。

  (6)熟悉財務管理和供應鏈管理各系統功能及其資料傳遞關係。

  (7)能夠運用會計資訊系統處理企業日常業務發生的各種型別的實際業務。

  (8)理解企業業務流程,認識會計在企業流程中的位置及作用。

  (9)根據企業實際需求設計財務業務一體化管理解決方案

  2、內容及要求

  實驗<一>

  1.增加操作員2.建立企業帳套3.進行財務分析4.備份/引入賬套資料 實驗<二>

  1系統啟用設定2.基礎檔案設定3.資料許可權設定

  實驗<三>

  1. 總賬系統選項設定2.期初餘額錄入

  實驗<四>

  1. 憑證管理2.賬簿管理3.現金管理4.往來管理5.專案管理

  實驗<五>

  1.銀行對賬2.自動轉賬3.對賬4.結賬

  實驗<六>

  1.自定義一張報表2.利用報表模板生成報表

  實驗<七>

  1.薪資管理系統初始設定2. 薪資管理系統日常業務處理3.工資分攤及月末處理4. 薪資管理系統資料查詢

  實驗<八>

  1.固定資產管理系統引數設定、錄入原始卡片2.日常業務處理:資產增減、資產變動、資產評估、生成憑證、賬表查詢3.在月末進行計提減值準備、計提折舊、對賬和月末結賬

  實驗<九>

  1.對應收款管理的初始設定2.日常業務處理:形成應收、收款結算、轉賬處理、壞賬處理、制單、查詢統計3.進行期末處理,月末結賬

  實驗<十>

  1. 啟用供應鏈管理系統2.供應鏈管理系統基礎資訊設定3.期初資料錄入 實驗<十一>

  1.進行普通採購業務處理2.請購比價採購業務處理3.採購退貨業務處理4.現結業務處理5.採購運費處理6.暫估處理7.月末結賬及取消

  實驗<十二>

  1.進行普通銷售業務處理2.商業折扣處理3.委託代銷業務4.分期收款銷售業務處理5.直運銷售業務處理6.賬表查詢

  實驗<十三>

  1.庫業務處理2、出庫業務處理3、其他業務處理4、庫存賬簿查詢5.月末結賬

  實驗<十四>

  1.處理入、出庫單據2.暫估業務處理3.生成相應的憑證4.存貨賬簿查詢5.月末處理

  二、儀器用具

  三、實驗方法與步驟

  方法:上機操作,按每一個實驗的要求,完成相應的內容。

  步驟:

  1.企業建賬,首先增加使用者,建立企業賬套,設定許可權

  2.對基礎檔案的設定,錄入基礎資訊,設定資料許可權

  3.總賬系統的初始設定,對總賬系統選項設定,以及對期初餘額的錄入,要求試算平衡

  4.總賬系統日常業務處理,錄入憑證,查詢各種賬簿、熟悉現金管理、往來管理、專案管理等操作

  5.進行總賬系統的期末處理,進行銀行對賬操作,以及自動轉賬和月末結賬

  6.利用UFO報表管理系統自定義一張報表,利用報表模版生成報表

  7.在薪資管理系統中,進行初始設定,對日常業務處理,在薪資管理系統中進行工資分攤及月末處理,以及資料查詢

  8.錄入固定資產管理系統引數設定、錄入原始卡片,進行日常業務處理:資產增減、資產變動、資產評估、生成憑證、賬表查詢,在月末進行計提減值準備、計提折舊、對賬和月末結賬

  9、對應收款管理的初始設定,日常業務處理:形成應收、收款結算、轉賬處理、壞賬處理、制單、查詢統計,進行期末處理,月末結賬

  10.啟用供應鏈管理系統,供應鏈管理系統基礎資訊設定,期初資料錄入

  11.進行普通採購業務處理和請購比價採購業務處理,以及採購退貨業務處理、現結業務處理、採購運費處理、暫估處理和月末結賬及取消

  12.進行普通銷售業務處理和商業折扣處理、委託代銷業務、分期收款銷售業務處理和直運銷售業務處理及賬表查詢

  13.在庫存管理系統中,進行入庫業務處理、出庫業務處理、其他業務處理、庫存賬簿查詢和月末結賬

  14.在存貨核算系統中處理入、出庫單據,暫估業務處理以及生成相應的憑證,還要進行存貨賬簿查詢和月末處理

  四、實驗結果與資料處理

  用友管理系統是一個面向財務管理的綜合性會計軟體。主要分為設定、業務等三部 分。其中設定即為初始化,包括部門、職員、期初金額等的錄入;業務主要包括錄入憑證、 稽核憑證、記賬、期末結轉、生成報表等內容。 透過本次學習,我更好的瞭解了用友軟體的工作流程,瞭解了從建立帳套、初始化、編 制記賬憑證,然後到記賬、對賬、結賬等一系列會計處理過程,使我掌握了會計軟體的基本 功能,以及往來、出納、固定資產等的管理。利用本次實驗,在實驗過程中我全面的瞭解和 熟悉了會計核算的基本程式和基本方法, 培養了我對企業資訊化的認識, 提高了我的動手實 踐能力和企業實戰本領。 在實驗過程中,我感覺用友軟體更嚴格一點,有 很多東西錯了就不能回去再改了, 同時我也發現了它還有很多不足, 比如報表生成時有很多 公式是錯的, 需要我們自己去改, 希望用友軟體能更完善一點, 更有助於學生的學習和使用。

  五、討論與結論

  當執行出納簽字是總賬業務中的一個要點,也是企業日常業務中必經的一步。在實驗我以出納身份進入系統執行簽字時,系統提示“沒有符合條件的憑證”,這讓我很訝異,因為我之前的操作都是照著書中一步步做下來的,且在查詢憑證中都存在,這就讓我很犯難了。後來,在老師的指點下我才發現,原來在最初設定會計科目時有一個步驟是將現金、銀行存款和其他貨幣資金科目分別設定為現金科目、銀行科目與現金流量科目,只有現金科目與銀行科目的憑證才能進行出納簽字。

  用友財務管理系統是一個面向財務管理的綜合性會計軟體。主要分為設定、業務等三部分。其中設定即為初始化,包括部門、職員、期初金額等的錄入;業務主要包括錄入憑證、稽核憑證、記賬、期末結轉、生成報表等內容。

  透過本次學習,我更好的瞭解了用友軟體的工作流程,瞭解了從建立帳套、初始化、編制記賬憑證,然後到記賬、對賬、結賬等一系列會計處理過程,使我掌握了會計軟體的基本功能,以及往來、出納、固定資產等的管理。利用本次實驗,在實驗過程中我全面的瞭解和熟悉了會計核算的基本程式和基本方法,培養了我對企業資訊化的認識,提高了我的動手實踐能力和企業實戰本領。

  會計實驗報告 篇3

  一、實驗內容:

  1.設定啟用日期,錄入賬套資訊,設定分類編碼,建立賬套,按實驗要求增加三名操作員並設定許可權,賬套資料的引入和輸出。設定基礎檔案,設定結算方式,並在老師的教導下學習了增加修改會計科目,設定專案大類,並錄入期初餘額進行試算平衡。設定憑證類別,進行資料備份。

  2.總賬系統的主要業務操作和流程:首先了解公司的性質及主要業務。其次根據經濟業務填制憑證、掌握出納簽字、主管稽核,修改憑證、憑證作廢、紅字沖銷、刪除、記賬等業務處理。應用總賬系統對憑證進行記賬、查詢各科目的總賬、明細賬、餘額表等。在期末業務中,學會自定義結轉的方法、期間損益的結轉、定義生成轉賬分錄等對機制憑證進行稽核、記賬,最後對賬、結賬。

  3.進入UFO報表,對錶行高、列寬、表格線等進行設定,利用套用格式自動生成模板,並結合新會計準則對模板中的舊會計科目進行修改,掌握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關鍵字的設定、錄入、消除,填寫公式及瞭解報表下的格式視窗和資料視窗的區別,並透過設定公式進行計算。

  二、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及解決方法:

  1.應注意:

  (1)賬套設立由admin在系統管理下進行,賬套引數可由賬套的賬套主管在系統管理下進行修改;

  (2)錄入個人檔案時一定先輸入部門檔案;

  (3)先設定科目再設定憑證類別。

  2.涉及到庫存現金和銀行存款賬戶時要經出納人員簽字,才能確保工作的責任制。可以指定科目,將現金總賬科目中的待選科目中的現金轉到已選科目中,再將銀行總賬科目中的銀行存款選到已選科目中。同時也可以解決剛填制的憑證,到了賬套主管稽核那裡就會出現“沒有符合的憑證”,不能記賬的憑證問題。

  3.憑證類別設定。利用收付轉憑證在填制憑證中會出現“不符合憑證”等現象,處理此現象的方法在於憑證類別的選定。

  4.在設賬套時,設好會計科目的明細賬是很重要的,設好了到期末時可以透過自定義結轉進行工資、福利費、工會經會等應付職工薪酬的計提以及其他科目的自定義結轉,便可簡便會計工作人員的工作量。

  5.在電算化會計實驗中,採用一次加權平均計算單價的實際成本法時,平時材料的發出是不做賬,也不記錄發出的數量,只能等到期末算出單價才能一次性做賬;而手工做賬時可以記錄發出的數量。

  6.往來科目設定明細賬時,可以利用手工直接錄入或利用輔助核算(客戶往來或供應商往來),但不能同時設定,否則平時做賬時系統會預設其中一項導致期未計壞賬時系統出現錯誤資料。

  三、透過此次實習,不僅培養了我的實際動手能力,增加了實際的操作經驗,縮短了抽象的課本知識與實際工作的距離,對實際的財務工作的有了一個新的開始;同時也讓我認識到了傳統手工會計和會計電算化的有共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共同點為:

  (1)無論是傳統手工會計和電算化會計其最終目標仍是為了加強經營管理,提供會計資訊,參與經濟決策,提高經濟效益。

  (2)傳統手工會計和電算化會計都是遵守會計法規,會計法規是會計工作的重要依據。

  (3)傳統手工會計和電算化會計都遵循基本的會計理論與會計方法及會計準則。

  (4)傳統手工會計和電算化會計基本功能相同,基本功能為:資訊的採集與記錄、資訊的儲存、資訊的加工處理、資訊的傳輸、資訊的輸出。

  (5)儲存會計檔案。

  (6)編制會計報表。

  2、不同點為:

  (1)運算工具不同。傳統手工會計運算工具是算盤或電子計算器等,計算過程每運算一次要重複一次,由於不能儲存運算結果,人要邊算邊記錄,工作量大,速度慢。電算化會計的運算工具是電子計算機,資料處理由計算機完成,能自動及時的儲存運算結果,人只要輸入原始資料便能得到所希望的資訊。

  (2)資訊載體不同。傳統手工會計所有資訊都以紙張為載體,佔用空間大,不易保管,查詢困難。電算化會計除了必要的會計憑證之外,均可用磁碟、磁帶做資訊載體,它佔用空間。

  (3)賬薄規則不同。傳統手工會計規定日記帳、總帳要用訂本式賬冊,明細賬要用活頁式賬冊;賬薄記錄的錯誤要用劃線法和紅字法更正法;賬頁中的空行、空頁要用紅線劃消。電算化會計不採用傳統手工會計中的一套改錯方案,凡是登記過帳的資料,不得更改(當然還是要輔以技術控制),即使有錯,只能採用輸入“更改憑證”加以改正,以留下改動痕跡。對需要列印的賬頁的空行、空頁可以用手工處理。

  (4)賬務的處理程式(會計核算形式)不同。傳統手工會計處理賬務的程式都避免不了重複轉抄與計算的根本弱點,伴之而來的'是人員與環節的增多和差錯的增多。成熟的電算化會計的賬務處理程式用同一模式來處理不同企業的會計業務,從會計憑證到會計報表的過程都由計算機處理完成後,而任何要求的輸出都能得到滿足。

  (5)人員結果不同。傳統手工會計中的人員均是會計專業人員,其中的權威應是會計師;電算化會計中的人員由會計專業人員、電子計算機軟體、硬體及操作人員組成,其中權威應為掌握電算化會計中級的會計師。

  (6)內部控制不同。傳統手工會計對會計憑證的正確性,一般從摘要內容、數量、單價、金額、會計科目等專案來稽核;對賬戶的正確性一般從三套賬的相互核對來驗證;還透過賬證相符、賬賬相符、賬實相符等內部控制方式來保證資料的正確,堵塞漏洞。電算化會計由於賬務處理程式和會計工作組體制的變化,除原始資料的收集、稽核、編碼由原會計人員進行外,其餘的處理都由計算機部門負責。內部控制方式部分被計算機技術替代,由手工控制轉為人機控制。

  以上種種區別,集於一點,就是由於電算化會計 資料處理方式的改變,引起了傳統手工會計各個方面的變化,這一變化將使得系統功能更為加強,系統結構更為合理,系統管理更為完善。 四、實習心得: 做實驗是為了讓我們對平時學習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在理論和實驗教學基礎上進一步鞏固已學基本理論及應用知識並加以綜合提高,學會將知識應用於實際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堅信“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下,我認為只有把從書本上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於實際的會計實務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這門知識。

  半年的電算化實驗是在我們充實、奮鬥的過程中完成的,記得實驗開始時是那樣的茫然、忙碌和疲憊,甚至是不知所措,因為我們的自學能力和結合能力沒有很快的結合與適應,只能依靠老師的引導和幫助,現在的我們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基本會計人員了。學校實驗的目的就是要加強我們能力培養和職業道德意識的提高,實驗就是我們適應社會工作的墊腳石!

  在實驗的過程中,我深深感覺到自身所學知識的有限。有些題目書本上沒有提及,所以我就沒有去研究過,做的時候突然間覺得自己真的有點無知,雖所現在去看依然可以解決問題,但還是浪費了許多時間,這一點是我必須在以後的學習中加以改進的地方,同時也要督促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的完善自我。

  同時,在實驗過程中,和同學一起解決出現的問題,這也構成每次實驗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透過相互之間提出的問題,使我們可以學到更多的知識。譬如:有些東西感覺自己做的是時候明明沒什麼錯誤,偏偏對賬的時候就是有錯誤,讓其同學幫忙看了一下,發現其實是個很小的錯誤。所以說,相互幫助是很重要的一點。這在以後的工作或生活中也很關鍵的。俗話說:“要想為事業多添一把火,自己就得多添一捆材”。此次實驗,我深深體會到了積累知識的重要性。在這當中我們遇到了不少難題,但是經過我們大家的討論和老師細心的一一指導,問題得到了解決。一年的實驗結束了,收穫頗豐,同時也更深刻的認識到要做一個合格的會計工作者並非我以前想的那麼容易,最重要的還是細緻嚴謹。社會是不要一個一無是處的人,所以我們要更多更快從一個學生向工作者轉變,總的來說我對這次實習還是比較滿意的,它使我學到了很多東西,為我以後的學習做了引導,點明瞭方向,我相信在不遠的未來定會有屬於我們自己的一片美好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