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書是心靈的一輪明月散文

書是心靈的一輪明月散文

書是心靈的一輪明月散文

  1

  讀書,能養心。

  現世的紅塵太重了,我們想要得到的東西太多了,因而很累,不是人累,是心累。每天起床,要上下奔走,要四處經營,要看上司的臉色,要和他人應酬,一顆心在名利的驛路上疲於奔命,無一刻安閒。這時,唯有書,也唯有書能讓疲累的心喘息一下。

  心,如果是驛馬;書,就是驛站。

  心,如果是漂泊的小舟;書,就是寧靜的港灣。

  有時,勞累之後,我無言回家,常常默默地坐在椅上,拿一本薄薄的書看上兩頁,讓心走出紅塵,走入那片心靈的花園,在文字的想象裡或倚仗著山,或登高觀日。一篇看罷,抬頭看天,天晴如水,雲白如紗。這時,一個人也輕靈靈的,如同一絲浮雲,不沾染一點灰塵,不沾染一點兒汙垢。

  古人言,“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閒”,是說淨了養心的好處的。可惜,現實生活裡,高僧難遇,古寺罕求,我們為什麼不尋求於書呢?一冊書,就是一位高古的僧人,就是一聲洗心的佛號,就是一聲清亮的晨鐘。

  有高僧宣偈語道:“身是菩提樹,心是明鏡臺。時時勤拂拭,不使惹塵埃。”在紅塵,我們的心就是一朵蓮花,世俗得失就是塵埃,就是灰土,不時地沾染著我們的心靈。要讓心空靈,讓心潔淨,最好的方法就是讀書:書中每一粒文字就是一顆露珠,能潤澤心靈那朵荷花;書中每句話都是一絲雨,能滌盪心靈的灰塵,讓它潔淨清白。

  讀書,讓人心淨,也讓人心靜。

  2

  至於讀書的環境,是大可不必苛求的`。這點,古人就有些本未倒置了:有人在書房裡擺上一個小几,几上放茗具,放玉器。甚至有的書生讀書,旁邊得有一女孩相伴,美其名曰“紅袖添香夜讀書”,這不是讀書,簡直是作秀。魯迅對這樣的人十分討厭,諷刺道:“他夢想的最高境界是在雪天,嘔上半口血,由丫鬟扶著,懶懶地到院子裡看梅花。”——這樣做,與前面的讀書人同出一轍。

  其實,書房應簡陋。

  我的書房四壁一白,旁立兩櫃,都是書籍,再有一案一椅,做讀書和寫作之用。與讀書無關的擺設多了,反而會分散注意力。

  書房長僅一丈餘,一面大窗正對著書案,有時寫累了,一抬頭,山青如眉,就在不遠處;樹密如睫毛,一層層穿插。林中有一亭,遠看如山的美人痣。下雨的時候,遠山山氣迷離,山色有無,水墨畫一般,很是飄渺。

  書案前的凳子,過去是木凳,後來換成皮椅。妻子說,時間長了,得坐舒服一點兒,不然身子吃不消的。

  有時寫累了,我會看看書。

  看書,不必確定非得看什麼,或者非得不看什麼。我看書,是隨意抽一本,隨意翻看,沒有任務,也沒有目的,純為養心所為。

  案子前放著一個小花盆,白瓷藍花的,很是古拙。盆內栽了一盆蘭草,放著幾塊鵝卵石,圓圓溜溜的,有些野趣。土是從郊外弄來的黑土,很肥。一盆蘭草,就成了書房一景,帶來一片蒼翠。

  一日,讀書之際,忽聽一聲蟋蟀鳴叫,清亮地迴盪在耳邊。一時心中產生錯覺,以為是書中所寫心中所想,否則,五樓之上何來蟋蟀聲?但是,隨即又是一聲,清亮悠揚,帶著鄉村田野之風,迴盪在房裡。接著又是一聲,竟然是從花盆中傳出的,原來是妻子剷土時一不注意捎回來的。

  這蟋蟀並非一直叫,而是叫叫停停,斷斷續續。以後讀書時,耳旁總少不了蟋蟀零落的叫聲,這時,一顆心彷彿回到了鄉村,走向夕陽下的四野,走向黃昏的田埂,眼前暮靄升起,牛羊回舍,自己竟然如歸園田居中的陶淵明一般。

  《詩經》中談到蟋蟀說,“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現在,蟋蟀竟然進入房內,我的書房成了一部小小的《詩經》了。

  3

  前面說了,我讀書是很隨意的,但仍有所好。在所有的書籍中,唐詩宋詞是我看得最多的。有人說,好書如美景,這話是不錯的。看唐詩宋詞,就如登山臨水,就如眺雲探日,給人心靈上無限的愉悅。

  唐詩,是文學中的一輪明月。每一次走入唐詩,人的心都一片清亮,好像不著一絲力氣,讀“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時,眼前,一群女孩,一群水靈靈的女孩在笑著,在互相潑著水。這時,自己也彷彿青衣布衫,走入了江南,走入青花瓷的世界,一顆心也潤澤起來,也多情起來。讀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時,自己就好像那位戍邊的將士,騎著馬,賓士在無邊的大漠上,賓士在大唐的烽煙裡。讀“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時,自己就成為一個旅人,打馬走在木板橋上,印下一個個蹄印。讀“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時,我彷彿覺得自己就成了那個風流倜儻的將軍,鏖戰在赤壁江上。

  唐詩,讓我的想象豐富;唐詩,也讓我的感情變得細膩。在這兒,我好像看到“人面桃花別樣紅”的女孩,含情脈脈,睇著心上人;看到“別夢依依到謝家”的書生在月夜長嘆,神傷不已。

  一顆心,與這些人為伍,何能不淨?

  宋詞與唐詩相較,多了一些柔韌,多了一些水意,多了一些女兒氣。讀這樣的句子,一顆堅硬的心自會柔軟起來,也多情起來,如芭蕉細雨,無風也瀟瀟,有雨亦瀟瀟。

  當我讀到宋詞中“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時,總是想,這是怎樣一個純淨的女孩啊,她回望的人,該是如何的儒雅如何地灑脫?當我讀到“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時,長亭外,古道邊,青年男女相別時悽悽慘慘的情景,又入目上心,令自己黯然落淚。

  有人說,雨後的春山,是淚洗過的良心,換言之,淚洗過的良心,如同春雨滋潤的春山一樣清明潔淨。讀書,讓我們的良心一次次被淚水滋潤,會日益豐盈。

  4

  只要願意讀書,時間總是有的。

  晴日的上午,我喜歡獨自在走廊上放一把竹椅,旁邊放上一杯茶,讓茶煙和書香相互羼雜,讀一會兒了,喝上一口茶。古人說,“書雅茶香,相得益彰”,這是肺腑之言,並非是自我顯擺。此時,一顆心清鮮鮮的,也輕閒閒的,不用急著去完成什麼任務,也不用操心酬酢,一頁頁慢慢看來,漫不經意的。一篇讀罷,午飯也熟,心地坦然,飯入口中,也是帶一片書香。

  雨天夜晚,下班回來,靠在床頭上看一篇文章,也是一種消除寒意和疲勞的方法。唐詩宋詞之外,現代書籍中,我最愛看周作人、沈從文和汪曾祺的文章。而雨夜裡,我以為最宜讀的是周作人的小品文。周作人的小品,有一種與故人對爐談心的平靜感,有一種不瘟不火的純淨氣。讀著讀著,一顆心也平靜下來,不起一絲波紋,不起一星浪花。看罷睡下,進入夢鄉,夢中也一片平靜。至於沈從文的小說,應在星期天的早晨閱讀。放假的早晨,一氣睡到九點多起來,吃罷母親做的飯,在老家後院放一張躺椅,躺下後隨便看著,這時,邊城一山一水,包括水邊白塔,還有撐船的女孩,都會一一出現在眼前。

  汪曾祺的美食小品也很好,不過,讀了之後,大吞口水,卻無物解饞。老爺子是美食家,以一支筆,把每一種小菜都寫的活色生香,讓人實在禁受不住。譬如他談醃莧菜,“莧菜長老了,主莖可粗如拇指,高三四尺,截成二寸許小段,入臭壇,臭熟後,外皮是硬的,裡面的芯成果凍狀。噙住一頭,一吸,芯肉即入口中。這是佐粥的無上妙品”。再如,“賣花生糖的。大粒去皮的花生仁,炒熟仍是雪白的,平攤在抹了油的白石板上,冰糖熬好,均勻地澆在花生米上,候冷,剷起。這種花生糖晶亮透明,不用刀切,大片,放在玻璃匣裡,要買,取出一片,現約,論價。冰糖極脆,花生很香”,這些文字簡直色香味形俱全。

  讀這些潔淨的文字,最好的地方,應當在雨夜的山村。

  我家在山裡,每到假期,我一定要回一趟老家,住上一陣子。晚上時,坐在窗前讀書,這時蟲聲嘰嘰,透過窗紗,帶著一片清亮。若是秋雨之夜,“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是再好不過的意境了。

  現在不是春秋,是冬季!很快又快回家了。

  到時,攏一盆火,拿一本書,泡一杯茶,看一會兒書,回頭望望門外一片寒意,到了傍晚,雪花紛紛揚揚地飛下來。此時,看天看地看小村,一片潔白,再回頭看看自己的心,也一片潔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