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日記> 清明節的日記300字左右(通用32篇)

清明節的日記300字左右

清明節的日記300字左右(通用32篇)

  一天即將過去了,你有什麼總結呢?想必是時候寫一篇日記了。那麼日記有什麼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清明節的日記300字左右,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清明節的日記300字左右 篇1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到了,天陰沉沉的,大風不停地刮,那天氣讓我們的心情更加沉重。我們一行人去給太太掃墓。

  大家來到山腳下,七手八腳地把要用的東西搬上了山。山很陡,一路上,耳邊不時傳來了小鳥演奏的哀曲,大家的心情更加沉重了,大家來到了太太的墳前,舅舅把墳上雜草除去了,然後打開了顏料盒。我、三舅媽等人,拿著毛筆,用心地描,把思念一筆一畫地描在字上。在我們描字的時候,小外婆拿著蠟燭,點呀點,怎麼都點不著,最後,小外公手遮著,才把蠟燭點著。然後,大舅媽把太太生前最愛吃的點心、水果,一一擺在桌子上。我們把字描完,在地上鋪上了墊子,就輪流跪拜了。我在太太的墳前,用思念與太太“交流”,心中喃喃自語“太太,今天我來看您了。請您保佑我們身體健康;保佑我的學習成績越來越好。”就在我們跪拜時,天空飄起了小雨,那小雨彷彿是雲姐姐悲傷的眼淚。大家心都酸酸的。

  下山了,我望著太太的墳,耳邊響起了一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節的日記300字左右 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是千古名句。可是千古名句也不定準確。這不,這一個清明節就沒下雨。

  早上我們去給外婆祭墳掃墓,下午到高樓東巖。天空飄著棉絮般的白雲,一滴雨也沒有,我們喜出望外。趁現在沒下雨我們一大群人去爺爺他的爸爸的墓地掃墓。

  我們帶了許多掃墓的工具:掃帚、鐮刀、紙金錢、紙銀錢、紙銅錢、紅紙和黃紙。首先,我們用掃帚和鐮刀把墳墓旁的落葉和雜草除盡,把蟲子趕走,保持墳墓的潔淨。然後,我們把蠟燭點上,並把紙錢燒掉。燒紙錢是有規定的,紙銅錢是給死去的親人用的,紙金銀錢是給土地公公用的,不能搞錯。接下來,我們把黃紙和紅紙壓在墳墓上,黃紙壓在右邊,紅紙壓在左邊。最後,只需放一串鞭炮,我們點上百子炮,聲音十分響亮。

  一切完畢,我們看著被打掃得乾乾淨淨的墳墓,開心地笑了。

  清明節的日記300字左右 篇3

  今天是清明節,我們一家人去掃墓。剛到山坡下的柏油路時,我看見馬路右邊擺滿了小車和摩托車,看來我們不算太早哦。

  我們一家人沿著一條窄窄的小山路向山坡上走去,山路左邊排滿了一座座墓地,右邊長滿了小草和稀稀鬆松的大樹,山上不時傳來陣陣爆竹的聲音。沒走多遠,就到了太奶的墓地。奶奶和媽媽用鐮刀割墓地邊上的野草。割完草,奶奶把帶來的魚、雞、米果等供品擺在墓地前,點燃香燭,爸爸把爆竹點燃,“啪啪啪”的聲音立刻在山腰上響起,濃濃的煙在墓地前冒起。放完爆竹之後,奶奶叫我在墓地前跪叩了三個頭。

  回家的路上,我問爸爸為什麼要來掃墓。爸爸說“因為今天是清明節,清明節中國的傳統節日,是活著的人懷念死去的人的節日”。

  清明節的日記300字左右 篇4

  今天是清明節,爸爸媽媽帶我去了烈士陵園玩。當我看到那些為祖國而犧牲的英雄們,我真想高喊:“同學們,難道我們不應該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嗎?”

  在那一張張烈士的臉上,流露出對我們這些祖國後代棟樑之材的期望。他們好像在說:“同學們,好好讀書吧,長大了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那一個個英雄們,也只不過都是20出頭,卻為了我們,獻出了他們那寶貴的生命。

  今天,有許多同學在家長的陪同下,來到了烈士陵園,我想:他們應該都和我一樣,對這些烈士表示深切的敬意!

  同學們,我們要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如果沒有那些烈士們與敵人頑強拼搏,也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以,我呼籲:同學們,現在要認認真真的學習,長大了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讓烈士們在九泉之下得以安息!

  清明節的日記300字左右 篇5

  又是一個清明,這是我們為母親祭拜的第六個淸明。站在母親的墳前,淚水不停地滑落一一心很痛。

  母親生前,每一到淸明,母親總是為去世的祖輩們忙乎著祭拜用品,先用簍筐裝好再用扁擔挑著去祭拜。兒時的我們總跟在母親的身後頑皮地嬉鬧著。那時的清明對於我們來說僅僅是緬懷先輩也是個能讓我們在田園裡開心玩耍的日子,而如今清明卻已成為了一種無法釋懷的痛。

  記得在讀師範的時候,教我們的文選老師給我們讀了一首余光中的《鄉愁》,那時的我因?為母親的健在,也就沒有深切的領會詩中那沉甸甸的“愁”。如今母親走了,余光中的那段詩句才感悟心中......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裡頭.....

  冰冷冷的石堆把我和母親相隔,再也找不回昔日的音容相貌。心很痛,只因為母親過早的離開了我們。今曰又已是淸明,唯有買些母親生前喜歡用的東西祭拜她——但願母親能收到我們為她準備的祭品也但願我那可親的母親在那邊過得好,過得無病無痛快樂無憂的日子......

  清明節的日記300字左右 篇6

  4月5日這一天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日子,這天是二十四節氣中很重要的節氣,他標誌著萬木凋零的冬天過去了,風和日麗的春天真正來到了。這時候因中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轉暖,萬物萌發,讓人覺得格外清新明潔,因此稱作“清明節”。每個人都會利用這一天到祖先的墳墓祭拜,以及將四周整理一番,表達對祖先的思念及感恩。

  一大早,我們全家在爺爺、奶奶的帶領下來到了祖先的墓園,大家除了攜帶整理墓地的用具之外,也準備了三柱清香由爺爺向祖先稟告,祈求祖先保佑我們身體健健康康、事事順利。

  祖先的墳墓位處“荒郊野外”以致雜草叢生,大家費了好大一番功夫才整理完畢,在祭拜完祖先之後,就要燒紙錢了,大家小心翼翼的,深怕引起火災因為這裡的道路都是“羊腸小徑”,萬一引起火災,消防車進出也不方便,那這樣一來就得不償失了。

  “清明節”這一天是我們緬懷祖先的重要日子,其最主要的意義是:抱持對祖先“慎終追遠”的精神有著“飲水思源”的概念。後代的子孫能有幸福的日子,都是祖先們辛苦耕耘而來的,我們要有感恩的心,珍惜的情,來感念祖先的恩澤。

  清明節的日記300字左右 篇7

  清明節到了,我們一家三口來到了祖墳前拜祭先人。爸爸拿出了一掛長長的鞭炮掛在樹上,剛要點燃,我一見撒腿就跑,生怕炸住我。你可能說,男子漢大丈夫,害怕放炮,膽小鬼!以前我也經常玩鞭炮,玩得那叫個瘋狂。有一次我從家裡拿出了好幾個大炮,拿著打火機點著,正得意地向小夥伴炫耀,一陣狂風颳來,火燒住了我的手,還沒來得及反應,緊接著一聲“驚天霹靂”,我可憐的小手呀,在這一瞬間被深深地傷害了,我疼得哭爹喊娘……爸爸媽媽聽見了,連忙將我送到醫院包紮傷口。一連好幾天,手都鑽心地疼,那滋味,現在想起來渾身就發抖。從那時起我吸取了教訓,再也不敢放炮了。

  令我膽戰心驚的炮聲剛落,我們就拿出了很多的“錢”,十億、一億、一千萬、一百萬……各種面額的“冥幣”都有,我們一一把它們燒在墳頭。爸爸又給我了幾根香說:“先向老祖宗磕頭,然後說出自己的希望……”我跪到墳前磕了三個頭,笑嘻嘻地對著墳墓說:“保佑我長得比誰都帥,花見花開!”

  爸爸拿出了幾個清明果放在墳前當祭品,把還一壺老酒倒在了墓碑上……

  上墳結束,爸爸把幾個清明果給了我,讓我口水直流三千尺。咬上一口,滿嘴清香,味道好極了!

  清明節的日記300字左右 篇8

  一年一度清明節到了,媽媽決定星期三放學後帶我回老家。等放學了我懷著激動和好奇的心情,隨媽媽踏上了回家的班車。

  轉眼兩小時過去,老家出現在眼前。明天就是清明節了,要去祭拜永遠“安睡”的親人老爺和老奶,馬上要見到親愛的爺爺、奶奶了。等車停下來,我急匆匆跳下來,飛跑到老家大門外,迫不及待地推開大門,一眼就看見白髮蒼蒼的爺爺,正起身迎接我,我激動地上前和爺爺來了個擁抱。

  爺爺說:“明天咱們去給老祖宗燒紙。”我滿口答應下來。

  清明這天,我們打著雨傘,帶上了紙、鞭炮等東西出發了。不一會就到了目的地,爺爺把“紙錢”拿出來燒。我們燒著紙,爺爺和我講老爺過去的的事蹟:老爺是位孝子,遠近聞名。還勤勞,上進,是值得尊敬的好老爺……講完了紙也燒好了,就把準備好的炮拿了出來,這是我的強項。我立馬上前拆開外包裝,把鞭炮往樹上一掛,就點燃了。我發現,鞭炮炸響時會發出五顏六色的光,真是繽紛多彩。等到爺爺給墳上增添了新土,我們就收拾回家。

  到家後,我暗自下決心,一定要好好學習,對得起祖宗傳接下來好傳統。一定要做個孝子,聽老人話,成為別人誇獎的優秀學生。

  清明節的日記300字左右 篇9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千古名詩,即使過了幾百年,但卻依然千古流傳,永傳於世。

  清明,作為中國特色的節日之一,所含的知識可是無窮無盡,比如說清明的由來,這個由來便選自一個故事。

  相傳在春秋末年,晉公子重耳和隨臣一起逃難,重耳走到半路,餓的連走路的力量都沒了。隨臣們也找不到一點吃的,正在大家心急如焚之際,隨臣介子推從自己身上割下了一塊肉,給重耳做了肉湯喝。重耳得知是介子推割肉做的肉湯時,感動的哭了,併發誓要在稱王后大大的獎賞介入推。

  之後,重耳成為了晉文公,給當年的隨臣們一一獎賞了,但卻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不計功利,和老母親一起隱居深山了。晉文公有天終於想起了介子推,親自去山上找他,但找一個人談何容易,便有隨臣建議,讓重耳放火燒三面山,留一條路下山。逼介子推下來。但等山燒完後,也不見介子推下來,晉文公一找才發現,原來介子推和老母親已經在樹下被燒死了,悲痛之餘,把這一天定為寒食節,即清明節。

  而清明節我們也應該去祭拜烈士和死去的家屬,就和當年晉文公那樣。

  清明節的日記300字左右 篇10

  清明節,是一個特別的節日。首先,其名就是極耐聽的,“清明”諧音“青明”,而這節日又恰好在春天,正是芳草青青之時,便是“青”了,而春季又多雨,濛濛細雨中籠罩在青色之上,更是“清明”。再說“明”字,“清”水洗滌之後,自然是心亮目明。

  這一日要去祭祖登山,山是青色的,見了親人的墳墓,便感覺他們在陰間也迎來了新的一季,我們活人的心更是明瞭起來。在這裡我先不說別人,就只談談我的太婆。她去年方逝,算起來墓還是新的。估計即使去掃了,也掃不出個有無來,今年家裡人又安排在福州祭掃,我也不得抽身回邵武老家,所以,只好用文字來悼念她老人家了。

  太婆去世的那一天,我總感覺是在做夢。我總以為夢醒了,太婆就又會起來吃早飯,然後生龍活虎地去大操場上散步了。但直至看到她蜷縮著躺在床上的身影,這夢才算是真醒了。而我又迷茫了,以後當我提起飯盒時,又要給誰去送飯呢?我只能不說話,看著以前給太婆送飯的牙罐,而它也靜默著,等待著永遠不會回來的主人……

  斯人已逝,但活人的記掛總是好的,這文字太婆在陰間看到了,她能高興,那便是最好的。若看不到也無妨,就當是她在人間的一個印記罷。

  萬里黃泉無旅店,三魂今夜落誰家?

  清明節的日記300字左右 篇11

  今天就是清明節,外面下了一天的雨。我看家裡大人在議論些什麼,我走到媽媽身邊,媽媽讓我去買一種黃色的紙,和一瓶白酒,我因為這樣,第一次拿一張紅色的一百元,我飛快地跑到商店買了這些媽媽讓買的東西。我拿著這些東西回到家,看到地磚上放著一大袋子金光閃閃的小元寶,好像一隻只金色的小船,便好奇地拿了一個放在水盆裡玩,媽媽看見教訓了走一頓,我不知道為什麼,想問媽媽可是又不敢只好憋在心裡。

  我站在窗戶邊看著外面的雨下得洋洋灑灑,我一下子想起老師幼兒讓我們回家背誦的《清明》詩:“清明節時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天晴了,媽媽帶著我,拿著兩個小杯子,還有剛烤好的一隻燒雞,還有讓我去買的黃紙和白酒,我們開著車來到很遠很遠的一個墓地,我看見媽媽擺上東西,紙和金元寶一起燒了我還看見媽媽哭了,我也不知道怎麼回事?我本來沒什麼感覺,可是看著媽媽哭就跟著一塊忍不住也落淚了,回到家問媽媽才知道,原來這是家人對逝去親人的思念。

  我想等自己長大以後,每到清明節,我都會陪著媽媽拿著菊花去祭奠離世的親人。

  清明節的日記300字左右 篇1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聽到這首詩,我就想起了這個掃墓的活動。

  這天早晨,陽光燦爛,我們一家去墓地掃墓。我們先上了車,一路上,看著窗外的田地裡到處生機勃勃,鳥兒在不停地歡唱,我覺得清明節似乎並不悲傷。

  快到墓地的時候,媽媽突然停下了車,我心想:“咦?媽媽怎麼停車了,難道她迷路了?”只見外公走下了車,過了一會兒,他買了毛筆和油漆回來。我感到很疑惑,但他們並沒有回答我。之後,我們便到達了墓地。

  我們來到太爺爺、太奶奶墓前,媽媽手捧鮮花,恭敬地放在墓前,又整齊地擺好祭品。祭品很多,有艾青團、有艾青餃、有糕點,還有好多水果……

  我的任務是描字。我終於知道剛才外公買的毛筆和油漆的用武之地。我小心翼翼地開啟油漆蓋子,一看墓碑上的字很大,就毫不吝嗇的把整個筆頭都沒進了油漆,剛提筆描呢,滴滴答答的漆就流下來了。我趕緊把筆再在瓶口舔了舔,再描上去就沒有漆流下來了。我不知道為什麼要描字,我想這就是她們的門牌吧……等一柱香燃盡,我也描好了,於是我們便收拾好回家了。

  原來,大人用這種方式來思念先人,這是我今天最大的收穫。

  清明節的日記300字左右 篇13

  公曆4月4日前後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清明節。每當這個時候人們就會祭尊祖先和革命先烈,還會手作包青團和沐春踏青等活動。今天就是清明節了。

  我很想跟媽媽學包青團,媽媽欣然答應。

  包青團,首先要採摘足夠多的艾葉,之後洗淨焯水,再準備好餡料,就可以開工了。媽媽先把糯米粉和麵粉揉成團,然後將艾葉和麵團混合起來,再開始包上餡料。我學著媽媽的樣子,把一塊麵團壓成圓形,接著挖一小塊餡料放入麵糰中,最後包裹成團,一個青團就大功告成了。

  放餡料時,我的手好像生病了似的一直不聽使喚。包豆沙餡的時候,手捏得太緊把青團都壓扁了,包芝麻白糖餡的時候,手捏得太鬆把芝麻都漏出來了。看,我包的青團怪模怪樣地躺在盤子裡,多像個小人悠閒地坐在床上呀!一鍋青團蒸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似如玉一樣的青團,大口大口吃了起來。青團又香又甜,像蜜汁一樣流入了我的身體裡。

  包青團,是一份愉悅的心情;吃青團,是一份古老的傳統文化。

  清明節的日記300字左右 篇14

  清明這一天,我跟爸爸、媽媽一起做青團。奶奶說:“每年清明節家家都要做青團來祭祀祖先,這已經成為一種習俗了。

  清明一大早,媽媽先去菜市場買了一些艾草回來,然後把艾草洗淨搗碎,再用艾草的汁水和糯米粉和麵,和好的面是青色的。青團的餡料也有很多種,比如豆沙、綠豆、芝麻、雪菜、筍尖等餡料。我們把揉好的面搓成細條,再把麵條切成一個個面劑子,把它捏成一個軟綿綿的網狀的小餅,然後再把一小勺紅豆沙放進去,把它用手輕輕包起來,再用手輕輕揉成一個光滑的小團,一個一個的小糰子就做好了。

  該蒸青團啦!媽媽往鍋裡倒了大半鍋水,再把青團一個一個擺放在蒸籠裡,蓋上鍋蓋,便開始煮青團了。大約蒸了二十來分鐘,廚房裡就瀰漫著蒸汽,好像在雲端裡一樣。媽媽,一掀開鍋蓋,那香香的味道就更濃了!把那一個個青團撿出來,放在有小花裝飾的盤子上,端到桌上,爸爸和我還有弟弟就開始品嚐了起來。

  我拿起青團咬了一口,哇,軟糯鮮甜的,真是太好吃了!我都沒想到我的手藝那麼好呢,我最喜歡做青團啦!

  清明節這天,我們邊吃著青團,別想著離我而去的親人。如果他們還在的話,就能和我們一起,吃上一口我親手做的青團,那該有多好啊!

  清明節的日記300字左右 篇15

  清明節到了,我和爸爸、媽媽還有姐姐一起去溫州動物園看動物。

  到了動物園門口,我歡快地跑了起來,一到裡面工作人員就給我們拿了地圖,照著地圖我飛快地往裡走跑,想早點看到動物們,因為我平時看到的只是圖畫上的動物。

  哇!我終於見到它們了,有體型高大的亞洲象、有伸著長脖子的`長頸鹿、可愛的火烈鳥、還有兇猛的非洲虎……

  最好玩的是海獅科普展示和鸚鵡科普展示很有意思。海獅會鼓掌,鸚鵡會吃瓜子,吃完後還會很快地吐掉瓜子殼。那動作可真是熟練呢!

  那裡的非洲獅,不像我想象的那麼兇猛,趴在那,我們看著它,它就用小眼睛盯著我們,還有的躺在石頭上曬太陽。它們可真是個懶獅子。哈哈~

  動物園很大,有些地方可以吃東西、上廁所、還能在休息時玩遊戲。有吹泡泡、捉迷藏、追人等遊戲,最有趣的是我們還可以親自喂袋鼠,可以和它近距離接觸。在下面的小河邊可以釣魚,但只能把釣到的魚帶走六條。

  今天真讓我驚喜,因為我沒見過的動物都在那裡,今天都見到了。悄悄告訴你們,在那裡的時候,我還用薯片餵了駱駝,你沒聽說過吧。

  今天真是既看了動物,又讓我開心的一天呀!

  清明節的日記300字左右 篇1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當清明來臨之際,人們的心情就像這句詩描繪的一樣,充滿了淒涼、憂傷,因為這一天我們對已逝親人的愛思太濃了。我家也不例外,我們正在思念著我的奶奶。

  清晨,我們一家披著朝露,帶上了豐厚的祭品來到奶奶的墓地。因為爸爸時不時會來看望奶奶,在奶奶墳前說說心裡話,打掃打掃奶奶最後的歸處,所以奶奶的墓地邊還算乾淨,不需要再特別清理了。

  按照習俗,爸爸開始擺祭品,他小心翼翼地將奶奶生前愛吃的糕點、水果、葷菜一一擺放在墓碑前,還獻上奶奶最愛的花。在蠟燭的嫋嫋青煙中,我們依次開始行禮,跪在碑前給奶奶磕頭,心裡默默祈禱奶奶在天堂要開心快樂,保佑我們全家健康。

  在不經意的一個回眸中,我隱隱約約看到爸爸的眼裡閃著淚花,這不是開心的淚,不是激動的淚,不是幸福的淚,而是思念奶奶傷心的淚。斯人已去,但家人的愛永遠不會離散。

  雖然清明是一期一會,但思念卻是“纏纏綿綿無絕期”。奶奶,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你的,明年清明,我們還會來看您的。

  清明節的日記300字左右 篇17

  我的家鄉有個風俗,不知從哪一代傳到今天,就是清明節興到祖輩的墳上掛親。

  掛親,就是把白皮紙,剪成一組一組的長條,掛在木棍上,插在墳上。

  以前我也不懂得掛親是什麼意思,這幾年大了,每到清明節,么公便站在他家的院壩邊喊。“孝子墳上飄白紙,遊子墳上草生青啦,走!掛親去嘍。”

  我們便拿著掛親紙,跟著么公這山跑那山,用柴刀把祖父,祖母,曾祖父、曾祖母墳上的草修乾淨,掛上親。一路上,么公要給我們講祖父叫什麼名字,曾祖父叫什麼名字,和他們在家族中那些感人的故事……叫我們要記住,不要失傳。有孝心的兒孫,祖輩的墳上就飄白紙,那是兒孫盡孝,不要小看那一張紙,鄉里鄉親的心裡有數,你懷念著老一輩,大家評價很高呢。如果兒孫遠走他方了,清明節趕不到,這幾天他們祖輩的墳上就還是青草。所以清明節掛親,有前十天和後十天,前十天是給在家的兒孫安排的,後十天就是為離家的遊子安排的,遠離家鄉的遊子一定要回來給祖輩掛親的。

  這幾年,交通方便了,離家的遊子,或乘車,或休假,多在清明節趕回來了。他們帶來五顏六色,婀娜多姿的掛親紙,古老的土家族山寨熱鬧極了,到處是濃濃的親情。家家戶戶都要去掛親,去感恩盡孝心。

  清明節的日記300字左右 篇18

  今日,是清明節,我獨自有人在家裡,爸爸媽媽她們都出去了,我開啟電視,看見電視正在播放革命烈士博物館。我看入迷了,看的十分清楚,我最先看見的是在門口的蔡永祥叔叔的雕像,看見他胸前抱著一根大木頭,一臉的堅毅。並看見旁邊的一張牌子!上頭寫了:蔡永祥叔叔是守衛大橋的戰士,有一天值勤時發現前方鐵軌上橫臥著一根大圓木,眼見著火車越來越近,蔡永祥叔叔奮不顧身地衝上前去,抱起大木頭往外衝,可是已經來不及了,一列火車呼嘯而來……蔡永祥叔叔就這樣犧牲了。我懷著難過的心境。為蔡永祥叔叔感到難過,雖然不是親眼看見。可是也很感人!

  可是,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方平弟弟:1988年6月7日午時,方平聽到救命聲,跑去一看是同班同學在深潭中,方平不顧一切下水救人,因年小體弱,不幸犧牲,年僅十一歲。為了救同班同學而犧牲自我,這樣的小孩子竟是如此的善良,真令人心痛啊!

  原先世界上還有如此多的人民為國家而犧牲,我真的是感到欣慰!如果我今日跟我媽媽她們出去玩的話我就無法明白這個世界上為人民服務的人!

  其實每一個人都做過好事!只是學雷鋒做好事不留名!

  清明節的日記300字左右 篇19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來了,十字路口出現了行人們開始為自我已逝去的親人燒紙錢。可是,我認為我們應當換一種方式去祭奠我們逝去的親人——用鮮花代替紙錢;用燒香代替炮竹。之所以我這麼說是因為燃燒東西時會產生二氧化碳,這在無形之中對環境又造成一次傷害。我家今年的祭祀活動就進行了一次“改革”。

  清早一齊床我們帶著媽媽準備的鮮花去祭奠我敬愛的爺爺。一路上,我看到許多像我爸爸一樣身處異鄉工作的叔叔、阿姨們,都會來祭奠自我的親人。經過一段時間的跋涉,我們最之後到了爺爺的墳前。看著爺爺的墳頭,我想起了與爺爺相處的一幅幅畫面,我的眼睛慢慢的溼潤了,眼淚在眼眶裡打轉,我強忍著不讓它流下來。我想爺爺也不期望我流眼淚吧,大家也不期望我掉眼淚吧。吃過午飯後,我們從老家往回走。一路上我看到許多行人都愁眉苦臉的,好像一個個被霜打了的茄子一樣,哀思綿綿。我想這就是唐代詩人杜牧那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所要表達的意思吧。

  在這個悲傷的節日裡,整個城市都顯示出一個悲傷的情形。

  清明節的日記300字左右 篇20

  今日是4月4日——清明節,我和婆婆,爺爺,二姑一齊去廣安上墳,這一天的天氣有點陰沉,像要下雨的樣貌,讓我想起了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句詩句。一路上,我看見許多人手持菊花、還有鞭炮、冥幣……一些燒給祖先的東西,而我則和爸爸一路找著祖祖的墳,那裡的墳可真多。

  到了祖祖的墳以後,我們先燒香,之後再把準備好的冥幣燒給祖祖,願祖祖在天國裡得到很多的錢,買東西給自我吃,買自我衣服穿,買小轎車開……等等一些要買的東西。每年上墳都是這些程式:一、燒香。二、燒冥幣和一些天國用的東西。三、叩頭。四、燒鞭。這也是對死去的親人一種紀念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句話,又浮此刻我的耳邊,每當想起這句詩句的時候,我都會想起那些離我們而去到天國的親人,總是不禁的想起他們,想起他們的對我們這些人的好,而這些人雖然離我們而去,但我們會每年4月4日去看他們,替他們掃墓,也算是一種寄託哀思吧!

  清明節的日記300字左右 篇21

  一年一度的春遊在我校開啟了!今年的春遊跟往常的春遊不一樣,今年的春遊多了一個專案——掃墓。

  早上,陽光明媚,春風迎面的吹來,通知我們春姑娘來了,她吹綠了柳樹;吹紅了小花;吹青了小草。

  我迫不及待地來到了學校,在老師的指揮下,我們陸續上了大巴車,前往浙江革命烈士紀念館。

  一路上我們邊說邊笑,不一會兒的功夫就到了目的地,下了車,我們走上山,一進門眼前出現了一幅幅美景,隨著到了英雄紀念碑前,這時,周圍的氣氛一下子嚴肅了。兩位四(3)的同學在我們前面朗讀介紹關於革命戰士的詩歌。講完後,我們又閉眼默哀三分鐘,這時我腦海裡彷彿看到當時艱苦的革命生活。然後,我們大聲朗讀到:“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朗讀完後,我們又輕輕地把自己做的小白花送到了革命烈士的墓碑旁,不一會兒,一個個“英雄”都被美麗的花朵包圍起來,我們恭恭敬敬地鞠一躬。我忽然想,我以後一定要好好學習,要好好珍惜烈士們用生命換來的和平生活。最後,我們就離開了陵園。

  離開陵園,我們又登上大巴車,朝柳浪聞鶯前進。

  清明節的日記300字左右 篇22

  清明節前後總是細雨濛濛、溼溼冷冷的天氣,正好印證"清明時節雨紛紛"這句話。

  清明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節氣,在春分後十五日約陽曆四月四日或四月五日。清明節最重要的活動就是"掃墓"。這天大家都會到祖先的墳墓去修整和祭拜,也趁這個機會和所有的家族親人聚在一起,表示慎終追遠不忘本。大家也趁掃墓的機會到山上踏青,看看山上初春嫩芽滿枝頭的景象,感受春天的氣息。

  雖然我從未和家人一起去掃墓,但每次清明節時媽媽總是會提及她小時侯掃墓的情景。媽媽總是述說著掃墓時全家族集合,大大小小、一、二十人浩浩蕩蕩,好像登山隊一般,大人帶隊,小孩跟著後面跑。掃墓時,大人負責除草,大小孩拔草,小小孩在一旁嬉戲。割完草整理乾淨後,隨即拿出準備好的豐盛祭品擺好,再上香祭拜祖先,表達對祖先懷念與敬意。祭拜完成後,每個人一邊吃著點心,一邊聊天,知道彼此的近況。

  清明節全民休假一天,讓大家方便祭拜祖先及掃墓。大家都應該在這天回家掃墓,盡到做子孫的孝心。也可以透過掃墓這活動,讓家族親人之間關係更密切,也讓後生晚輩們瞭解祖先的偉大及精神永存。

  清明節的日記300字左右 篇23

  今天一大早,我們一家人到烈士陵園掃墓、緬懷先烈。烈士陵園掩映在蒼翠的古木中,四周開滿了各式各樣的小花。我特別喜歡那熱烈的映山紅,那一抹抹紅就好似烈士的鮮血。

  前來掃墓的人可多啦:八十歲的老大爺,幾歲的小孩,還有很多叔叔阿姨。他們有的手持鮮花;有的抬著花籃;有的捧著水果……大家都有序地走到墓前,表情凝重地鞠躬、獻花,悼唁逝去的英靈。我和爸爸媽媽也來到墓前,獻上了事先準備好的鮮花,為逝去的英雄們深情鞠躬。整個過程和場面是那樣的安靜、莊重,但我能夠感受到大家深情與哀思。

  在回家的路上,爸爸繼續給我講了安息在地下的那些革命烈士的光榮事蹟。那些革命烈士,為了革命,不怕嚴刑拷打,不怕槍林彈雨,為了窮人的解放,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如果沒有他們的犧牲,怎麼會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呢?

  仔細想想,在現在這麼美好的生活中,我們卻不知道珍惜,還挑三揀四,牢騷滿腹。這是多麼不應該啊!

  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吧,努力學習,做一個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

  清明節的日記300字左右 篇24

  清明節快到了。今天,學校組織我們到橋南革命烈士紀念碑去掃墓。

  一大早,我們戴著紅領巾,排著隊伍,浩浩蕩蕩地出發了。一路上,我們穿過長長的嚴州大道,跨過雄偉的白沙大橋,走過陰涼的林蔭大道,終於來到了橋南南山腳下。南山上樹木叢生,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我們拾階而上,登上一個大平臺。平臺四周環繞著高大挺拔的松樹,平臺中央矗立著一塊莊嚴的革命烈士紀念碑,碑上赫然鑲著八個大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紀念活動開始了,同學們手拿小白花,排著整齊的隊伍,神情嚴肅地聆聽主持人的講話。從主持人的講話中,我們瞭解了革命先烈們為了保衛祖國,不惜和敵人作鬥爭,他們拋頭顱灑熱血,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幸福安定的生活……聽著聽著,那血雨腥風的畫面立刻在我腦海中浮現,激動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活動最後,我們唱起了少先隊隊歌,鏗鏘有力的歌聲在山間迴響,那歌聲,似乎在為先烈們的犧牲感到惋惜;似乎在表示著對敵人的憎恨;似乎在歌頌著先烈們那不怕死的精神!

  先烈們,你們用生命和鮮血換來了人民的解放,沒有你們,我們哪來的幸福、美好的生活?我們一定努力學習,報效祖國。

  清明節的日記300字左右 篇25

  拜祭先人是孝敬的一種表現,是一種尊敬先人和懷念先人,敬仰先人的一種最重要的一種禮節,這個時候是個傳統的忌日,紀念先人,是看望先人的一個最好的時間。

  清明節的時候,好多人都會來到先人的墓碑前,獻上花朵,獻上祭品,獻上一片孝心。我也不例外,我和叔叔,爸爸,還有我的小弟弟們來到那裡,紀念先人的離去,紀念先人的節日。清明時節雨紛紛,這些小雨把人的心境勾了出來,用一種懷念的心境來到了那裡。來到了這個讓人敬仰的先人的墓碑前,述說自我的心聲。看望先人其實是十分必要的,想想過去,想想以前,沒有先人們的培養,哪裡還會有我們的此刻的生活。沒有先人我們將不付存在。清明節這樣的一個日子能體現出的是一種拜祭的最適合日。清明節這個日子是給先人一個與我們互相溝通和互相探望的一個機會。清明節這個日子讓先人們安心,讓後人們進進自我的孝心,讓後人獻出一種敬仰和孝敬。這樣也是對自我的一種尊重,萬事孝為先,僅有把孝敬放在最前面,才能擁有更多的做人的標準,才能做一個正直的人,做一個孝敬的人。

  清明節拜祭的日子,是紀念先人的離別,是紀念先人們的一個節日。

  清明節的日記300字左右 篇26

  今日是清明節,讓我想起了這句古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引起了我內心的愁悵,我彷彿看到了這悽悽慘慘、令人斷腸的情景。清明這一天是一個讓人悲傷的日子,一個讓人思念的時刻。

  今年的清明節,我跟爸爸媽媽早早的就開車出發,在經過南山路的時候車就排起了長龍,交通也堵塞了,這樣停停開開,過了好久我們才到了中村的山角下。爺爺奶奶已經在等我們了。

  來到墳頭,只見周圍到處長滿雜草,爸爸和爺爺就一人拿一把鐮到,鏟去雜草。奶奶便拿出祭品,擺在墓前。我一看都是阿太最喜歡吃的菜,有紅燒帶魚,油悶蝦,豆腐乾,春筍,草莓還有酒。爺爺往杯子裡倒了滿滿的三杯酒說:“媽媽今日大家都在,高興你就多喝點,喝醉也沒關係!”我正看的入神媽媽將一束白菊塞到我手上,說這是送給阿太的,你去放好。讓阿太保佑你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可是我明白,靠祖先保佑是不可能的,要經過自我的努力才行。做完這些後,我們一行人就往回走,站在山上往下望,田裡的地裡泛著新綠,東一片麥田,西一片的油菜花,霎是好看。

  清明節掃墓祭祖,我學到了許多人情常識,並且還明白了祭祀是中華民族傳統禮儀之一。

  清明節的日記300字左右 篇27

  4月5日,天陰,微風兼有小雨 。一陣顛簸,又一陣跋涉,我們來到了祖先的墳前。山上的空氣依舊那麼新鮮,而這周圍的一切還是老樣兒:雜亂無章的小樹,以及遍地的雜草。此時溼潤的空氣,灰濛濛的天空,四處寂靜如畫。爸爸、媽媽、叔叔、嬸嬸他們有條不紊地忙著……

  這時,拔完草正準備點蠟燭的我們,發現蠟燭太輕,放在墓碑前臺上不穩定,很容易掉下來,於是我和爸爸一起絞盡腦汁地想辦法。時間一點一滴地過去了,最後還是爸爸先想出了辦法:他突然跑到前邊的一棵小樹旁,把樹枝砍下來,砍成一截一截大約10公分長,用刀把裡面的樹芯挖掉,正好把蠟燭插上。“哇!這簡直就是一對活脫脫的燭臺呀!”我驚奇地喊道。這回又給爸爸“贏”了一局,回去後一定要“扳”回來,我在心中暗暗地想。但我也知道這時不是逞“英雄”的時候,只有懷著對祖先的敬仰,這才是我們透過自己的努力向先祖獻上的一份敬意呀! 清明時節雨紛紛,敬祖之情油然生;待到煙霧繚繞時,山澗空留炮竹聲……

  清明節的日記300字左右 篇28

  我國有很多的傳統節日,其中讓我最喜歡的還是清明節。因為清明節時值萬物生長之季,這時我可以出去踏青、放風箏。更重要的是,我還可以幫奶奶做青團,品嚐到美味的青團。

  這天,我和奶奶到河邊採艾草。奶奶提醒我:“艾草要採頂上的那截,比較嫩!”我捏起一棵艾草,輕輕一折,艾草便到了袋子裡。採了一大袋艾草後,我拿來一個鐵盆子,把剛摘的艾草洗乾淨,然後我和奶奶一人拿著一根擀麵杖去捶艾草。“咚咚咚……”捶啊捶啊,艾草流出了綠綠的草汁。捶好之後我們把艾草渣扔了,草汁留著備用。

  開始和麵團了!我把黃油、牛奶、雞蛋和高筋麵粉倒在一個鐵碗裡拌勻,然後把準備好的艾草汁拌進和好的麵糰裡,用手一直揉啊按啊,直到這個麵糰看起來比較光滑為止。奶奶又把大面團揪成一個個小麵糰,搓成圓圓的。奶奶早就準備好了各種餡兒:豆沙、棗泥、鹹菜……我先把小麵糰捏成碗狀,然後放入自己喜歡的餡兒,再學著奶奶那樣將麵糰“碗”收口。哈哈,這樣青團就做好了。等到所有的青團都包好了,奶奶把做好的青團放在箬葉上,放到蒸籠裡蒸熟。等上二十來分鐘,香噴噴的青團就出鍋了。

  正是因為這美味的青團,我對清明節情有獨鍾。

  清明節的日記300字左右 篇29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墓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8天,是中國傳統的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節日之一,是祭日和掃墓的日子。清明節的習俗是非常豐富多彩的,我們漢族的習俗不僅有禁火、掃墓、踏青,還有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活動,因此,這個特殊節日中既有掃墓祭祖的悲痛,又有踏青郊遊的歡樂。

  今天上午,我們要去祭拜我親愛的爺爺,於是,我和爸爸、伯伯、奶奶他們帶上供品還有許多東西出發了,一路上,鄉村的風景十分秀麗,我們彷彿進入了一個巨大又美麗的花園,看到這麼美的景色,我的非常開心、高興,可是,我又想起我們是來祭拜我最親愛的爺爺時,心情不由得又悲痛了起來……

  下午,我和爸爸趁著天氣好,騎著單車去東山學校遊玩,一路上,我們歡聲笑語,不一會兒,就來到了東山學校。哇!來東山學校遊玩鍛鍊的人們真多呀!我和爸爸圍著大操場跑了幾圈,然後爬杆、盪鞦韆,運動得不亦樂乎,非常快樂。

  這個清明我既給了爺爺墳上掃了墓,獻了花,懂得了清明節的許多知識,又運動了,雖然心裡有點小悲傷,但還是過得很快樂!

  清明節的日記300字左右 篇30

  在我小的時候,節日對我來說就是放假的日子。但其中有個節日,大人們總要提到掃墓、上墳之類的話,讓我覺得怪怪的。後來,我學了杜牧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讓我隱隱約約的覺得清明節帶著莫名的悲傷。今年,老師給我們講了清明節的來歷和習俗,讓我真正的認識到了清明節的含義。

  今年的清明節特別的冷,下午還下起了雪,這讓我不禁想起了幾天前班級出的黑板報,主題是“緬懷革命先烈,做新時代好隊員”。“楊靖宇、劉胡蘭、黃繼光、董存瑞……”一連串先烈的名字在我頭腦中顯現,是他們用自己的生命給我們創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如今倡導文明祭掃,我積極響應大隊部的號召,透過“網路祭祀”的方式向英烈獻花寄語,寄託哀思。我想,今年我才真正過了一個有意義的清明節。

  我現在似乎理解了媽媽曾經給我讀過的一篇有關清明的文章,他說:“清明節不僅僅是一個節氣,一個節日,也是一個節點,用來標註逝去與過往,銘記與傳承”。是呀,這一天就是讓我們靜下心來,用我們的方式感懷前輩的恩德與風範。

  清明節的日記300字左右 篇3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是古人用來描寫清明節的詩。4月5日是清明節,人們都要上山掃墓祭拜祖先,這一悼念已逝親人的習俗流傳至今。

  今天,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這天沒有下雨,晴空萬里的好天氣。我們一家人擠得很早,目的是要上山掃墓,祭拜我的爺爺。

  一路上,春風拂面,空氣清新。我們驅車來到了山腳下,爸爸把它已經準備了好的祭拜用品拿了出來,還帶上了爸爸的“工兵鏟”和鋤頭,山路很難走。我和爸爸每人扛一樣工具,爸爸說我也是小男子漢了,也要學會嘗試各種適當的勞動。到了墳頭邊,爸爸把雜樹砍掉,而我用鋤頭把墳墓周圍的枯枝敗葉清乾淨,媽媽和姐姐撕開牆紙,掛好花。我們忙得一個比一個帶勁,不一會兒,就做完了。我們一家祈禱:保佑我們一家人身體健康,現在都是文明祭拜,所以我們不放煙花。

  猛然,我發現前面不遠處有一些映山紅,我叫住了媽媽,媽媽喜出望外。連忙月過去摘了一些回來,色彩鮮豔。把它插在了墳墓邊上的土裡讓爺爺欣賞它的美。

  清明節的日記300字左右 篇3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唐朝詩人杜牧寫的一首題為《清明》的絕句。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這天,人們要吃雞蛋、盪鞦韆、掃墓、踏青、還要插柳……

  在清明節,掃墓是必要的了。在這天,大家都會去一些革命烈士的墓前,深深哀悼,表達我們對烈士英雄們崇高的敬意和惋惜。除了給一些革命烈士們掃墓,在這天,大家還都要給自家去世的親人們上墳、燒紙、磕頭,以表示對故去親人的思念之情。

  清明節時,在中國還有一項必不可少的專案,那就是踏青。早晨,大家吃完飯,步行或騎著腳踏車去郊外,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沐浴著和煦的春風,剛剛從地下探出腦袋的小草向我們微笑,彷彿在歡迎我們的到來。如果你靠近小河,還可能會看見許多小鴨子在水裡互相嬉戲、打鬧。看著道路兩旁生機勃勃的花草樹木,不禁讓人心曠神怡,一派和諧的景象展現在人們面前。

  過清明節還不能忘了一件事,那就是盪鞦韆。在一個空曠的地方扎一個大秋千,一個或兩個人站或坐著盪鞦韆,既有趣又刺激。

  清明節的習俗還有很多,這些事情光靠說是不行的,要親身去感受,才能體會到其中的意義和快樂,才能真正的過一個有意義的清明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