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人生哲理> 經典人生哲理故事通用15篇

經典人生哲理故事

經典人生哲理故事通用15篇

經典人生哲理故事1

  一對年輕的夫婦對面搬來一戶新鄰居。第二天早上,當他們吃早飯的時候,年輕的妻子看到了新搬來的鄰居正在外面洗衣服。

  妻子對丈夫說道:“那些衣服洗得不乾淨,也許那個鄰居不知道如何清洗。也許她需要好一點的洗衣粉。”

  丈夫看了看了妻子,沉默不語。

  就這樣每次鄰居洗衣服,妻子都會這樣評論對方一番。

  大概一個月後,年輕的妻子驚奇地發現,鄰居的晾衣繩上居然懸掛著一件乾淨的衣服,她大叫著對丈夫說:“快看!她學會洗衣服了。我想知道是誰教會她這個的呢?”

  她的丈夫卻回答到:“我今天早上一大早起來,然後我把玻璃擦乾淨了。”

  【啟示】:在我們作出判斷之前,首先要看一下你的“窗戶”是否乾淨。我們所看到的東西取決於眼前窗戶的純淨度。

  在我們作出任何評判之前,我們應該檢查自己是否客觀,是否能看到對方好的一面,而不僅僅是找出問題審判對方。所以請務必擦淨你的“窗戶”。

  2、不要和老鼠比賽

經典人生哲理故事2

  讀了多年的書,說了無數的話,常常為語言感到無奈:但也有例外的時候。

  在參加工作的第一個單位,有個同事成了朋友。同事當過兵,在內蒙古草原深處。部隊為改善生活養了羊,當兵的輪流去放羊。早上,用解放大卡把羊和“羊倌”送到幾百裡外的牧場;傍晚,再用車把他們接回來。同事淡淡地說了一句話:

  “天太大,不敢去望。”

  但我一下子全懂了。天似穹廬,人是地平線上渺小、微不足道的一個黑點。天與地在草原上釋放自己,不給人立足之地。獨自承受天、地的夾擊,需要真正的勇氣。

  後來我調走了,與那個單位同事漸遠。但我想,我是無法抹掉想像中的那片草原了。

  還有一次,家裡來了個遠方侄女。坐汽車來,坐火車回去。上了火車,她興奮得滿臉紅暈,左顧右盼。她說了一句話:

  “這火車真有意思———人對著人坐!”

  片刻沉默後爆出一片鬨笑。我一邊笑一邊感嘆:恐怕最優秀的作家也想像不出這樣生動的細節、這樣準確的語言,來證明鄉下的孩子從沒有坐過火車。

  這句話似乎還證明:城裡孩子的幸福感不一定多於鄉下的孩子。

  今年春節是去海南過的。一家人在機場候機時,我習慣性地提醒妻子去買保險,妻子不假思索,說了一句話:

  “買什麼保險!我們三個在一起就不要買保險。”

  我裝著繼續看書,不想讓她發現我的心中激起了狂瀾。是呀,一家人在一起,萬一……也就了無牽掛了,與這個世界無關了。買保險幹什麼呢?

  那一刻,我感覺我與妻、兒的生命成了一個整體,就像叢林中依偎纏繞的三棵樹,一棵樹上的三根枝,一根枝上的三片葉。

  結婚十幾年,按部就班,日子平淡而匆忙。我以為我對妻子的瞭解、對家庭的理解已夠透徹了。沒想到,我錯了。

  是向來不擅言辭的妻子提醒的。

  她也只用了一句話。

經典人生哲理故事3

  美國哈佛大學曾做過一個非常有名的實驗。有一年他們對即將從哈佛大學畢業的一群學生進行了一次關於人生目標的調查,這群學生的智力、學歷、環境條件都相差無幾。調查結果是這樣的:3%的人,有清晰而長遠的目標;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60%的人,目標模糊;27%的人,沒有目標。

  25年後,合佛對這群學生進行了跟蹤調查。結果是這樣的:3%的人,25年間他們朝著一個方向不懈努力,幾乎都成為社會各界的成功之士,其中不乏行業領袖、社會精英;10%的人,他們的短期目標不斷實現,成為了各個領域中的專業人士,大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60%的人,他們安逸地生活與工作,但都沒有特別的成績,恢復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剩下的27%的人,他們的生活沒有目標,過得很不如意,並且常常在埋怨他人、抱怨社會、抱怨這個不給他們機會的世界。

  【啟示】:理想是指路明星,沒有理想就沒有前進的方向;沒有堅定的方向,就沒有生活。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經典人生哲理故事4

  不能說的慈悲

  阿拉伯有位甲生意人,他有一匹非常健壯的馬,一天可以跑上千裡,是最好的交通工具,因此主人非常愛護它。另外還有一位乙生意人,他每天趕著一群駱駝到處載運貨物,他看到甲騎著馬,一天之內就可來回運送貨物,心裡非常羨慕。

  一天,乙對甲說:“我想用這群駱駝來跟你換這匹馬。”

  甲回答說:“對不起,我不換。”

  乙說:“只要你給我這匹馬,要什麼我都可以給你。”

  甲說:“不管你怎麼說,只要我還有這條命在,絕對不願舍掉這匹馬,因為它是我生活中最好的伴侶,所以不能跟你換。”

  但是,乙實在很喜歡這匹馬,他知道甲很有愛心,有一天,他故意穿得破破爛爛,裝病倒在甲要經過的路旁。甲看到有人倒在路邊,趕緊下馬一看,原來是乙,看他好像得了重病的樣子,甲費了很大的力氣,把乙扶上馬背,要送他去看醫生。

  乙見計謀已得逞,立刻恢復原貌說:“平常我想盡辦法要跟你換馬,你都不肯割愛,現在我已騎在馬上,這匹馬就是我的,所以我要騎走了。”

  甲平靜地說:“既然你已騎在馬上,馬就算是你的,不過請你聽我幾句話。”

  乙說:“只要馬是我的,聽再多的話我都願意。”

  甲說:“請謹記在心,以後如果有人問你用什麼方法得到這匹馬,你一定不能說。”

  乙問:“為什麼?”

  甲說:“你如果說了,以後若有人病倒在路邊,就沒人敢搭救了。”

  乙聽了,頓時感到很慚愧,他趕緊下了馬,說:“我一念之差,扭曲了人性之善,我把馬還給你,請你原諒。”

經典人生哲理故事5

  在古希臘,處死囚徒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砍頭,一種是用繩絞死。

  一次,好惡作劇的國王派劊子手向囚徒們宣佈:“國王陛下有令——讓你們任意挑選一種死法。你們可以任意說一句話——如果說的是真話,就絞死;如果說的是假話,就殺頭。”

  這樣的法令真是太奇怪了。但囚徒們的命運操縱在國王的手裡,反正都是一死,也就顧不得多想,就很隨意地說一句話。結果,囚徒們不是因為說了真話而被絞死,就是因為說了假話而被砍頭。

  國王看到殺囚徒像玩遊戲一樣有趣,覺得十分開心。

  在囚徒中,有一個非常聰明的人,當輪到他來選擇處死方法時,他巧妙地對國王說:“你們要砍我的頭!”

  國王一聽,頓時感到好為難。如果真的砍他的頭,那麼他說的就是真話,而說真話是要被絞死的;但如果要絞死他,那他說的“要砍我的頭”便成了假話,而假話又是應該被砍頭的,但他說的又不是假話。他的話既不是真話,又不是假話,也就既不能絞死,又不能砍頭。

  國王無奈,只好揮揮手說:“放這個聰明人一條生路吧!”

  於是,國王那條奇怪的法令,只好馬上宣告廢除。

經典人生哲理故事6

  田力合為男,女子合為好。男人--難人也;女人--亦好人!七畫是"男",三畫是"女","七"加"三"才是十全十美。於是,男人拿走七分權利,女人只有三分的反抗!

  體力上男人是七,女人是三。但耐力上女人是七,男人是三。所

  以面對情敵,男人們通常都是短兵相接,武力解決;女人則更喜歡明徵暗鬥的拉鋸戰!

  男人們聊天,七分談理想,三分談女人;女人們則七分談男人,三分談理想。於是,男人征服世界贏得女人;女人征服男人贏得世界。

  男人的誓言,七分是假,三分是真。於是,男人不壞,女人不愛;女人的外貌,三分靠長相,七分靠打扮,於是,男人膽大去經商,女人膽大不化妝。

  女人都有七分的自信,三分的不確定,所以女人總是問男人"我穿這件衣服好看嗎?"男人則是七分的不耐煩加三分的敷衍,看都不看就道:真好看!女人把自己的七分給了家,剩下三分給父母;男人的七分給事業,妻子,兒女,父母,情人分剩下的三分??於是,離婚時女人能得到七分的財產,而男人卻得到十分的自由。在五彩繽紛的外部世界,女人佔去七分色彩,只留下三分給男人,於是有"花姑娘";在同樣絢爛的內心世界,男人花七分去欣賞別的女人,只留給愛人三分的忠誠。於是有"花花公子"。

  男人希望女人三分嫵媚,七分苗條;女人則希望男人三頂烏紗,七根金條。於是,男人常讚歎:"她真美!"女人常感慨:"他可真有錢!"男人對感情三分情愛七分性愛,而女人則相反!所以,男人三分是人,七分是畜牲!

  男人可以七分是男人,三分是女人;女人則不能七分是女人,三分是男人。

  男人不喜歡七分精明的女人,就像女人不喜歡七分老實的男人!男人一生,七分的時間用來思考,三分的時間去表達,女人則相反!所以,有些話男人想想就不說了,女人不想就說!

  女人的肌膚七分是天生,三分靠保養。所以男人怕女人曬黑常讓她們躲在自己的身後!

  男人七分愛數學,三分愛文學。於是,男人就用三分的浪漫征服女人,又用七分的理智掌握。

  其實最甜美的愛情是三分得到,七分想要;而最穩固的婚姻是七分得到,三分想要。所以,婚姻不甜蜜是因為女人讓男人得到的太多了!

  我說的這些七分是真理,三分是兒戲!

經典人生哲理故事7

  某登山俱樂部組織了一次攀登珠穆朗瑪峰的活動,許多登山愛好者紛紛報名參加。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他們開始了這趟極富險趣的挑戰。

  在最初的1000米,大家皆興致勃勃,誰都不甘落後。

  第二個1000米,一小部分人開始氣喘吁吁,體力明顯不支。

  到了第三個1000米,已經有好幾個人自動放棄了挑戰。

  堅持到第六個1000米時,原來四五十人的大隊伍只剩下不到10個人了。看樣子,這幾個人都是決心堅持到最後了。但是在到達6400米的高度時,一個人突然停了下來,他指著自己的心臟對其他人說:“我不行了,你們上去吧。”說完,他便找了個比較安全的山洞鑽了進去。後來,所有爬到山頂的人均對這個人表示遺憾:就差那麼一點點了,何不咬咬牙登上去呢?老了回憶起來,也算是完成了珠穆朗瑪之旅了。“不,”他微笑著搖搖頭,表情很自然,“我原來是個登山運動員,我曉得我自己的極限,5400米是我生命的最高峰,所以我並沒有什麼遺憾。如果再往上登的話,除非我不要命。”這句話頓時讓所有人對他肅然起敬,為了他對挑戰極限的明智理解,更為了他對生命的愛惜和尊重。

  大道理:任何事情都存在突破口,但並非任何人都能跨越它,抵達更高的層次。量力而行,恰到好處,才是令人歎服的明智之舉與最高境界。

經典人生哲理故事8

  在青春的路口,曾有那麼一條小路若隱若現,召喚著我。

  母親擋住我:“那條路走不得。”

  我不信。

  “我就是從那條路走過來的,你還有什麼不信?”

  “既然你能從那條路走過來,我為什麼不能?”

  “我不想讓你走彎路。”

  “但是我喜歡,而且我不怕。”

  母親心疼地看我好久,然後嘆口氣:“好吧,你這個倔強的孩子,那條路很難走,一路小心!”

  上路後,我發現母親沒有騙我,那的確是條彎路,我碰壁,有時碰得頭破血流,但我不停地走,終於走過來了。

  坐下來喘息的時候,我看見一個朋友,很年輕,正站在我當年的路口,我忍不住喊:“那條路走不得。”她不信。

  “我母親就是從那條路上走過來的,我也是。”

  “既然你們都可以從那條路上走過來,我為什麼不能?”

  “我不想讓你走和我同樣的彎路。”

  “但是我喜歡。”

  我看了看她,看了看自己,然後笑了:“一路小心。”

  我很感激她,她讓我發現自己不再年輕,已經開始扮演過來人的角色,同時也患有過來人同樣的“攔路癖”。

  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條路每個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輕時候的彎路。不摔跟頭,不碰壁,不碰個頭破血流,怎能練出鋼筋鐵骨,怎能長大?

  人生課:“陽光總在風雨後,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在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老師、或者其他長輩總是提醒我們:那條路行不通,要走這邊。但“初生牛犢不怕虎”,我們總相信前路有更多的驚喜等待著我們,所以,青春的腳步不因阻礙而停止。也許這路上沒有鮮花與掌聲,但我們仍願執著前行。

經典人生哲理故事9

  可怕的虛假安全

  二戰結束後,英國皇家空軍統計了在戰爭中失事的戰鬥機和犧牲的飛行員以及飛機失事的原因和地點。其結果令人震驚——奪走生命最多的不是敵人猛烈的炮火,也不是大自然的急風暴雨,而是飛行員的操作失誤。更令人費解的是,事故發生最頻繁的時段,不是在激烈的交火中,也不是在緊急撤退時,而是在完成任務歸來著陸前的幾分鐘。

  心理學家對這個結果絲毫不驚訝,他們說這是典型的心理現象。在高度緊張過後,一旦外界刺激消失,人類心理會產生“幾乎不可抑制的放鬆傾向”。飛行員在敵人的槍林彈雨裡精神高度集中,雖然外界環境惡劣,但由於大腦正處於極度興奮中,反而不容易出紕漏。

  在返航途中,飛行員精神越來越放鬆,當他終於看到熟悉的基地,自己的飛機離跑道越來越近時,他頓時有了安全感。然而,恰恰是這一瞬間的放鬆,釀成大禍。因此人們管這種狀態叫“虛假安全”。

  在人生的路上,也有很多“虛假安全”。當你透過重重困難,成功近在咫尺的時候,千萬別因放鬆警惕而放慢你的步伐。

  【啟示】:可怕的“虛假安全”事實告訴我們,人們的失敗往往不是在最困難的時候,而是在人們精神最放鬆的時候。本來勝券在握,但精神鬆懈了,問題就接踵而至,甚至會導致徹底的失敗。

經典人生哲理故事10

  有一次,一隻鼬鼠向獅子挑戰,要同獅子決一雌雄。獅子果斷地拒絕了。“怎麼”,鼬鼠說,“你害怕嗎?”“非常害怕”,獅子說,“如果答應你,你就可以得到曾與獅子比武的殊榮,而我呢?以後所有動物都會恥笑我竟然和鼬鼠打架。”

  美國有一位年輕作家,早年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銷量不錯,得到了不少讀者的好評。有一天,作家和當地一位市儈因生活瑣事發生了矛盾,兩人誰也不讓誰——較上勁了。朋友勸作家不要和市儈理論,因為作家的時間寶貴,勸他把更多的時間用在寫作上。但是作家卻是難以釋懷,他認為那位市儈破壞了他的聲譽,汙辱了他的人格,他要戰勝他,要讓他心悅誠服。從此,作家與這位“敵人”針鋒相對,兩人之間不斷髮生衝突和摩擦。作家從此再沒心思去創作,也沒有寫出令人滿意的作品。多年之後,許多人已記不得曾經有這樣一位作家了。

  【啟示】: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力就發展的越快,對社會就越有益,這是一個真理。

  有哲理的經典勵志故事:媽媽的讚歎

經典人生哲理故事11

  1、打破關住自己的門

  一個木匠做得一手好門。他給自己家做了一扇門,他認為這門用料實在,做工精良,一定會經久耐用。

  過了一段時間,門的釘子鏽了,掉下一塊板,木匠找出一顆釘子補上,門又完好如初。不久又掉了一顆釘子,木匠就換上一顆釘子。後來,又有一塊板壞了,木匠就又找出一塊板換上。再後來,門閂壞了,木匠又換了一個門閂……

  若干年後,這扇門雖經無數次破損,但經過木匠的精心修理,仍堅固耐用。木匠對此甚是自豪:多虧有了這門手藝,不然門壞了還不知如何是好。

  忽然有一天,鄰居對他說:“你是木匠,你看看你家這門!”木匠仔細一看,才發覺鄰居家的門一扇扇樣式新穎、質地優良,而自己家的門又老又破,滿是補丁。木匠明白了,是自己的這種門手藝阻礙了自家“門”的發展。

  【啟示】:學一門手藝很重要,但換一種思維更重要。行業上的造詣是一筆財富,但也是一扇門,會關住自己。面對全新變化全新的世界,要有勇氣、有決心打破關住自己的這扇“無形門”,及時反思和提升自己的“手藝”,這樣才能更多看到外面美麗的風景。

  2、性格與命運

  從前有三兄弟想知道自己的命運,於是他們便去找智者,智者聽了他們的來意後說:“在遙遠的天竺大國寺裡,有一顆價值連城的夜明珠,如果叫你們去取,你們會怎麼做呢?”大哥首先說:“我生性淡泊,夜明珠在我眼裡只不過是一顆普通的珠子,所以我不會前往。”二弟挺著胸脯說:“不管有多大的艱難險阻,我一定把夜明珠取回來。”三弟則愁眉苦臉地說:“去天蘭國路途遙遠,諸多風險,恐怕還沒取到夜明珠,人就沒命了。”聽完他們的回答,智者微笑著說:“你們的命運很明曉了。大哥生性淡泊,不求名利,將來自難以榮華富貴。但也正由於自己的淡泊,他會在無形中得到許多人的幫助和照顧。二弟性格堅定果斷,意志剛強,不懼困難,預卜你的命運前途無量,也許會成大器。三弟性格懦弱膽怯,遇事猶豫不決,恐怕你命中註定難成大事。”

  【啟示】:的確,人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人成長。印度古諺雲:“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我國古人也曾說過:“積行成習,積習成性,積性成命。”這些都說明了性格的重要。不同的性格決定了不同的命運。

  因此,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要注重培養自己性格中的特質。特別是中學生,正處在性格的形成期,就要從小處著手、從行為著手,養成積極向上的行為習慣,形成積極樂觀的行為特質。無論我們屬於何種性格型別,只要我們具有積極樂觀的性格特質,就能夠創造屬於我們自己的成功的七彩人生。

  3、媽媽的讚歎

  一個全家企盼已久的孩子終於誕生了,但是孩子出生後大家都呆住了。“快!把他送進保溫箱。”醫生怕產婦受不了打擊,匆匆忙忙地剪斷臍帶,包起來交給護士。之後的一個月,每天把嬰兒抱給產婦餵奶時,每個“新媽媽”的懷裡都有一個娃娃,只有“那個娃娃”的媽媽見不到她的孩子。“黃疸重症,現在不能看!”大家總是這樣騙她,並私下商量,什麼時候帶她去看那個畸形的兒子。一個月過去了,不能再瞞了,醫生、護士和家人都做了最壞的打算,想她會尖叫著暈倒,想她會轉身離開,想她會痛哭失聲,甚至為她準備了一張空著的病床。

  她終於見到那個沒有雙臂,也沒有雙腿的孩子。“好可愛!”她居然笑著說。那天生重症殘障的孩子,就是現在日本著名的作家,《五體不滿足》的作者乙武洋匡。知道他是如何形容他的媽媽說他“好可愛”的那一刻嗎?乙武洋匡說:“出生一個月,我終於誕生了。”

  乙武洋匡,由於自傳《五體不滿足》而廣為人知。他也生於日本東京,在家人與老師的幫助下(特別是母親),克服了許多行動上的不便,一路完成學業教育,並讀到早稻田大學經濟學系。1997年出版的自傳,敘述了他如何在電動輪椅上求學,和童年所接受的許多手術等等。他的事蹟激勵了許多日本民眾,自傳的`銷量達到380萬本。之後又陸續出版了一此書籍,並接受日本電視臺TBS的工作,負責“新聞的森林”節目的企劃和播出。

  【啟示】:母愛給乙武洋匡和正常人一樣的生活環境,更重要的是培養了乙武洋匡一顆平和的心、堅忍不拔的意志。乙武洋匡取得成功,成為著名作家。他的生命反射給我們:正面、積極、樂觀的思考態度是多麼重要啊!

  4、想像的力量

  拳王阿里在一場爭奪重量級冠軍的決賽中,前12個回合一直被對手壓制,被打得很慘,他的眼角裂了,鼻孔流出了鮮血,觀眾都認為阿里輸定了。他的教練在休息時問他:“要不要放棄比賽?”阿里說:“這樣的問題你應該在拳賽結束後再問我。”

  在短暫的休息中,他反覆想像著自己打倒對手時候的情景,想像千萬人為自己歡呼的情景,口中唸唸有詞,不斷告訴自己:“我最強。”

  奇蹟在第13個回合發生了,阿里又恢復了拳王的氣勢,把對手打得落花流水,最後,他一記重勾拳擊倒了對手而獲勝。

  【啟示】:想像有強大的力量,許多成大事的人都首先從自己描繪具體行動形象開始,然後為實現願望竭盡全力去工作。他們都是平凡的人,但是他們能煥發出自己的潛能,所以成就了偉業。不斷想像自己成功的場景,想像得越具體越好。成就偉大人生的最重要的法則是:人生將依照你自己的想像、所描繪的樣子而實現。

  5、別忘了謝謝

  一位外國總統問一位活了104歲的老奶奶長壽的秘決時,老奶奶回答說,一是要幽默,二是學會感謝。從25歲結婚起,每天說得最多的兩個字就是“謝謝”。她感謝丈夫、感謝父母、感謝兒女、感謝鄰居、感謝大自然給予她的種種關懷和體貼,感謝每一個祥和、溫暖、快樂的日子。別人每對她說一句親切的話語,每為她做一件平凡的小事,每送她一張問候的笑臉,她都忘不了說聲“謝謝”。八十年過去了,是“謝謝”二字使老奶奶快樂長大,使老奶奶幸福長久,使老奶奶生命長久。

  一位教師患癌症死了。他在臨死之前留給人世間的最後一句話“謝謝”:謝謝日夜照顧他的親人,謝謝盡心為他治療的大夫、護士,謝謝前來看望他的學生。

  一位山區農民為了感謝收留他走失的孩子並將其送上回家汽車的好心人,竟在一座小縣城裡挨家挨戶尋找了幾千家,只是為了當面向那位好心人說一聲“謝謝”。

  一個盲女在媽媽的生日時送給他一份禮物,那是一點一點扎在生日賀卡上的盲文。媽媽看不懂,請別人給解釋,沒想到那段盲文竟讓她淚流滿面,並視為她一生中收到的是為珍貴的禮物。那段盲文是:“媽媽,謝謝您把我養大!雖然您沒給我眼睛,但謝謝您給了我生命;雖然我看不見您,但我永遠愛您,謝謝您。”

  【啟示】:有人總結出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十八個字,即:謝謝,您好,對不起,麻煩您,再見,我錯了,請,我們。其中居首位的就是“謝謝”二字,英文中也有一個詞使用率最高,人們幾乎每天詞不離口,那就是“THANKYOU”。有時,一千句、一萬句的感謝之情,都凝聚在“謝謝”這兩個字上了,常懷一顆感恩的心,也許是文明禮貌的基本要求,是我們應該做到的。

  6、擦淨你的“窗戶”

  一對年輕的夫婦對面搬來一戶新鄰居。第二天早上,當他們吃早飯的時候,年輕的妻子看到了新搬來的鄰居正在外面洗衣服。

  妻子對丈夫說道:“那些衣服洗得不乾淨,也許那個鄰居不知道如何清洗。也許她需要好一點的洗衣粉。”

  丈夫看了看了妻子,沉默不語。

  就這樣每次鄰居洗衣服,妻子都會這樣評論對方一番。

  大概一個月後,年輕的妻子驚奇地發現,鄰居的晾衣繩上居然懸掛著一件乾淨的衣服,她大叫著對丈夫說:“快看!她學會洗衣服了。我想知道是誰教會她這個的呢?”

  她的丈夫卻回答到:“我今天早上一大早起來,然後我把玻璃擦乾淨了。”

  【啟示】:在我們作出判斷之前,首先要看一下你的“窗戶”是否乾淨。我們所看到的東西取決於眼前窗戶的純淨度。

  在我們作出任何評判之前,我們應該檢查自己是否客觀,是否能看到對方好的一面,而不僅僅是找出問題審判對方。所以請務必擦淨你的“窗戶”。

  7、“官財”的故事

  有兩個秀才一起去趕考,路上他們遇到了一支出殯的隊伍。看到那個黑乎乎的棺材,一個秀才心裡立刻“咯噔”一下,涼了半截,心想完了,活見鬼,趕考卡子碰到這個倒黴的棺材。於是心情一落千丈,走進考場,那個“黑乎乎的棺材”一直揮之不去,考試時文思枯竭,最後果然名落孫山。

  另一個秀才也同時看到了那個黑乎乎的棺材,一開始心裡也“咯噔”一下,但轉念一想:棺材,棺材,那不是既有“官”也有“財”嗎?好兆頭,看來今天我要紅運當頭了,一定會高中。於是心裡十分興奮,情緒十分高漲,走進考場,文思如泉湧,果然一舉高中。

  回到家裡,兩個人都對家裡人說:“棺材”真得好靈。

  【啟示】: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因為一次挫折而一蹶不振,有的人因為一次成功而成就一番事業;有的人因為對手的強大而心生畏懼,有的人因為挑戰巨人而使自己成為巨人。對事物的看法沒有絕對的對錯之分,但有積極和消極之分,而且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看法而承擔最後的結果。消極思維者,對事物永遠都會找到消極的解釋,並總能為自己找到消極的藉口,最終得到消極的結果。而積極思維者,從事物存在中總能找到其存在的積極意義,做出積極的反映,指導其做人、做事,從而成就其人生的巔峰。

  8、迷失自我的蝦

  蝦見到螃蟹身上有時呈現出好看的紅色,很是羨慕,螃蟹告訴蝦,它常常跑到陸地上曬太陽,當強烈的陽光照耀它時,身上便呈現出好看的紅色。蝦聽後興奮不已,一躍跳到了岸上,也學著曬起了太陽,結果卻被太陽曬死了。

  【啟示】:蝦沒有充分認識到自身活動的規律和生活習性,盲目跳到岸上去曬太陽,可見,迷失自我的過程,也就是釀造悲劇的過程。存在之道其實很簡單,只要不模仿別人就行了,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9、對聯人生

  宋朝的蘇東坡,年輕時就已是常識淵博,人見人誇的青年才俊。日子一久,不免自滿起來。一天蘇東坡在書房門上貼了一幅對聯:

  識遍天下字

  讀盡人間書

  蘇東坡的父親蘇洵看了,擔心兒子自大,不知求進,又怕撕下對聯傷了兒子的自尊心,於是提筆在對聯上各加了兩個字:

  發憤識遍天下字

  立志讀盡人間書

  蘇東坡回來,看見父親的字,心中十分慚愧,從此虛心學習,有了非凡的成就。

  吾生有涯,而知無涯。

  9個小故事,與大家共勉,我們大家一起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經典人生哲理故事12

  《昆蟲記》的誕生

  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林自幼愛好自然,經常觀察昆蟲和貝類的生活情況。他觀察研究的熱情,簡直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為了瞭解昆蟲的生活,他有時在野外紋絲不動地伏在地上,從太陽昇起一直觀察到太陽下山。他為了捕捉一隻昆蟲,常常跟著昆蟲跳來跳去。他觀察雄槲蠶蛾“求婚”的過程,花了整整三年的時間。當快要取得成果的時候,槲蠶蛾“新娘”卻不巧被一隻螳螂吞食。法布林毫不氣餒,從頭再來又整整觀察了三年,才得到結果。

  法布林對觀察是這樣的熱情,這樣有耐心,正因為如此,他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寫的《昆蟲記》共十卷,這部鉅著在生物學界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啟示】: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認為,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出真知。透過實踐,獲得大量的感性材料,是實現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前提。正是由於法布林多年耐心細緻地觀察,才有了《昆蟲記》這部鉅著的誕生。人們要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有所建樹,就必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只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夠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人生道路的上不可能一帆風順,成功的結果固然讓我羨慕,讚歎,但面對成功路上的坎坷與磨難更需要我們百倍的信心和堅韌去面對。

經典人生哲理故事13

  從前有位地主巡視穀倉時,不慎將一隻名錶遺失,因遍尋不獲,便定下賞金,要農場上的小孩幫忙尋找,誰能找到手錶,獎金500美元。眾小孩在重賞之下,無不賣力搜尋,奈何穀倉內到處都是成堆的穀粒和稻草,大家忙到太陽下山仍無所獲,結果一個接著一個都放棄了。

  只有一個貧窮小孩,為了那筆鉅額獎金,仍不死心地尋找。當天色漸黑,眾人離去,雜沓人聲靜下來之後,他突然聽到一個奇怪的聲音。那聲音"滴答、滴答"不停響著,小孩立刻停下所有的動作,穀倉內更安靜了,滴答聲也響得更為清晰。小孩循著聲音,終於在諾大漆黑的穀倉中找到了那隻名貴手錶。

  "靜坐無所為,春來草自青。"

  惟有讓流水平靜下來,太陽和月亮才能在它的表面上顯現倒影。

  當人沉靜下來,才能看出所有干擾清晰思考,矇蔽真實感情,影響智慧判斷,以及阻礙自己找到答案的問題所在。

  只要在自己的內心保留一處夢想可以停駐的寧靜地方,就一定能夠到達成功的彼岸。

  經典人生哲理勵志故事:富翁的遺囑

經典人生哲理故事14

  一個年輕人揹著個大包裹千里迢迢來找無際大師。他說:大師,我是那樣的孤獨、痛苦和寂寞,長途跋涉使我疲憊至極,嚐盡了人間的心酸與苦辣,為什麼還不能找到心中的陽光。

  大師問:你的包裹裡裝的是什麼?年輕人說:它對我可重要了,裡面裝的是我每次跌倒時的痛苦,每一次受傷後的哭泣,每一次孤寂時的煩惱……靠了它,我才能走您這兒的。於是,無際大師帶年輕人來到了河邊,坐船過了河。上岸後,大師說:你扛著船趕路吧。年輕人很驚訝:它那麼沉,我扛得動嗎?是的,孩子,你扛不動它。過河時船是有用的,但過了河我們要放下船趕路,否則它會變成我們的包袱。痛苦、孤獨、寂寞、災難、眼淚,這些對人生都是有用的,它能使生命得到昇華,但須臾不忘,就成了人生的包袱。放下它吧!孩子,生命不能太負重。年輕人放下包袱,繼續趕路,他發現自己的步輕鬆而愉快,比以前快得多了。原來,生命是不必如此沉重的。

  【啟示】:痛苦、孤獨、寂寞、災難、眼淚,這些東西都是人生寶貴的財富,它能使人清醒、成熟、長見識、出智慧,所謂吃一塹長一智是也。但是我們如果把當成一個沉重的包袱背在肩上,那就會使我們無法負重前行。最後,在重壓之下跨掉、趴下。

經典人生哲理故事15

  ▲ 相信自己是一隻雄鷹

  一個人在高山之巔的鷹巢裡,抓到了一隻幼鷹,他把幼鷹帶回家,養在雞籠裡。這隻幼鷹和雞一起啄食、嬉鬧和休息。它以為自己是一隻雞。

  這隻鷹漸漸長大,羽翼豐滿了,主人想把它訓練成獵鷹,可是由於終日和雞混在一起,它已經變得和雞完全一樣,根本沒有飛的願望了。

  主人試了各種辦法,都毫無效果,最後把它帶到山頂上,一把將它扔了出去。這隻鷹像塊石頭似的,直掉下去,慌亂之中它拼命地撲打翅膀,就這樣,它終於飛了起來!

  秘訣1:磨練召喚成功的力量。

  ▲ 五枚金幣

  有個叫阿巴格的人生活在內蒙古草原上。有一次,年少的阿巴格和他爸爸在草原上迷了路,阿巴格又累又怕,到最後快走不動了。爸爸就從兜裡掏出5枚硬幣,把一枚硬幣埋在草地裡,把其餘4枚放在阿巴格的手上,說:“人生有5枚金幣,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各有一枚,你現在才用了一枚,就是埋在草地裡的那一枚,你不能把5枚都扔在草原裡,你要一點點地用,每一次都用出不同來,這樣才不枉人生一世。今天我們一定要走出草原,你將來也一定要走出草原。世界很大,人活著,就要多走些地方,多看看,不要讓你的金幣沒有用就扔掉。”在父親的鼓勵下,那天阿巴格走出了草原。長大後,阿巴格離開了家鄉,成了一名優秀的船長。

  秘訣2:珍惜生命,就能走出挫折的沼澤地。

  ▲ 掃陽光

  有兄弟二人,年齡不過四、五歲,由於臥室的窗戶整天都是密閉著,他們認為屋內太陰暗,看見外面燦爛的陽光,覺得十分羨慕。兄弟倆就商量說:“我們可以一起把外面的陽光掃一點進來。”於是,兄弟兩人拿著掃帚和畚箕,到陽臺上去掃陽光。

  等到他們把畚箕搬到房間裡的時候,裡面的陽光就沒有了。這樣一而再再而三地掃了許多次,屋內還是一點陽光都沒有。正在廚房忙碌的媽媽看見他們奇怪的舉動,問道:“你們在做什麼?”他們回答說:“房間太暗了,我們要掃點陽光進來。”媽媽笑道:“只要把窗戶開啟,陽光自然會進來,何必去掃呢?”

  秘訣3:把封閉的心門敞開,成功的陽光就能驅散失敗的陰暗。

  ▲ 一隻蜘蛛和三個人

  雨後,一隻蜘蛛艱難地向牆上已經支離破碎的網爬去,由於牆壁潮溼,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會掉下來,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下來……

  第一個人看到了,他嘆了一口氣,自言自語:“我的一生不正如這隻蜘蛛嗎?忙忙碌碌而無所得。”於是,他日漸消沉。

  第二個人看到了,他說:這隻蜘蛛真愚蠢,為什麼不從旁邊乾燥的地方繞一下爬上去?我以後可不能像它那樣愚蠢。於是,他變得聰明起來。

  第三個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屢敗屢戰的精神感動了。於是,他變得堅強起來。

  秘訣4:有成功心態者處處都能發覺成功的力量。

  ▲ 自己救自己

  某人在屋簷下躲雨,看見觀音正撐傘走過。這人說:“觀音菩薩,普度一下眾生吧,帶我一段如何?”

  觀音說:“我在雨裡,你在簷下,而簷下無雨,你不需要我度。”這人立刻跳出簷下,站在雨中:“現在我也在雨中了,該度我了吧?”觀音說:“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為有傘;你被雨淋,因為無傘。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傘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請自找傘去!”說完便走了。

  第二天,這人遇到了難事,便去寺廟裡求觀音。走進廟裡,才發現觀音的像前也有一個人在拜,那個人長得和觀音一模一樣,絲毫不差。

  這人問:“你是觀音嗎?”

  那人答道:“我正是觀音。”

  這人又問:“那你為何還拜自己?”

  觀音笑道:“我也遇到了難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秘訣5:成功者自救。

  ▲ 讓失去變得可愛

  一個老人在高速行駛的火車上,不小心把剛買的新鞋從視窗掉了一隻,周圍的人倍感惋惜,不料老人立即把第二隻鞋也從視窗扔了下去。這舉動更讓人大吃一驚。老人解釋說:“這一隻鞋無論多麼昂貴,對我而言已經沒有用了,如果有誰能撿到一雙鞋子,說不定他還能穿呢!”

  秘訣6:成功者善於放棄,善於從損失中看到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