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有關中秋的散文欣賞

中秋的散文欣賞

有關中秋的散文欣賞

  對大數人來說,實現理想與期盼總是佈滿荊棘與障礙,可是,不是有人登月成功了麼,遠方也總有抵達的那一天吧!下面給大家分享有關中秋的散文,歡迎閱讀!

  【月是故鄉明】 季羨林

  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花有鳥,每逢望夜,一輪當空,月光閃耀於碧波之上,上下空,一碧數頃,而且荷香遠溢,宿鳥幽鳴,真不能不說是賞月勝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不管是誰來到這裡,難道還能不顧而樂之嗎?

  【西山的月】 沈從文

  在青玉色的中天裡,那些閃閃爍爍的星群,有你的眼睛存在:因你的眼睛也正是這樣閃爍不定,且不要風吹。

  在山谷中的溪澗裡,那些清瑩透明的出山泉,也有你的眼睛存在:你眼睛我記著比這水還清瑩透明,流動不止。

  【中秋的月亮】 周作人

  普通稱月曰月亮婆婆,中秋供素月餅水果及老南瓜,又涼水一晚,婦孺拜畢,以指蘸水塗目,祝曰眼目清涼。相信月中有娑婆樹,中秋夜有一枝落下人間,此亦似即所謂月華,但不幸如落在人身上,必成奇疾,或頭大如鬥,必須斷開,乃能取出寶物也。

  【印度洋的秋思】 徐志摩

  北天雲幕豁處,一顆鮮翠的明星,喜孜孜地先來問探訊息,像新嫁媳的侍婢,也穿扮得遍體光豔。但新娘依然姍姍未出。

  北國的槐樹,也是一種能使人聯想起秋來的點綴。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種落蕊,早晨起來,會鋪得滿地。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覺出一點點極細微極柔軟的觸覺。掃街的在樹影下一陣掃後,灰土上留下來的一條條掃帚的絲紋,看起來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閒,潛意識下並且還覺得有點二落寞,古人所說的梧桐一葉而天下知秋的遙想,大約也就在這些深沉的地方。

  【故都的秋】 郁達夫

  北國的槐樹,也是一種能使人聯想起l秋來的點綴。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種落蕊,早晨起來,會鋪得滿地。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覺出一點點極細微極柔軟的觸覺。掃街的'在樹影下一陣掃後,灰土上留下來的一條條掃帚的絲紋,看起來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閒,潛意識下並且還覺得有點二落寞,古人所說的梧桐一葉而天下知秋的遙想,大約也就在這些深沉的地方。

  【月到天心】 林清玄

  長大以後才知道,真正的事實是,每一個心中有一片月,它獨一無二、光明湛然,當月亮照耀我們時,它反映著月光,感覺天上的月亮也是心中的月。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心裡都有月亮埋葬,只是自己不知道罷了。只有極少數的人,在最黑暗時刻,仍然放散月的光明,那是知覺到自己就是月亮的人。

  【那一輪月】 席慕容

  月光在那樣晴朗的天空上如水銀般直瀉下來,把我整個人都浸在月光裡,覺得心也變得透明起來了。青春真如醇酒,似乎都在那夜被我一飲而盡,薰染而又芬芳。

  【對月】 賈平凹

  人再小,要長老;人老了,卻有和小孩一般的特性。老和少是圓的接筍。冬過去了是春,春種秋收後又是冬。老虎可以吃雞,雞可以吃蟲,蟲可以蝕扛子,扛子又可以打老虎。就是這麼不斷的否定之否定,週而復始,一次不盡然一次,一次又一次地歸復著一個新的圓。

  【月,闕也】 張曉風

  天地是有缺陷的,但缺陷造成了褶皺,褶皺造成了奇峰幽谷之美。月亮是不能長圓的,人生不如意事十八九,當我們心平氣和地承認一切缺陷的時候,我們忽然發覺沒有什麼是不可以接受的。

  【秋天的況味】 林語堂

  大概我所愛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時暄氣初消,月正圓,蟹正肥,桂花皎潔,也未陷入凜然蕭瑟氣態,這是最值得賞樂的,那時的溫和,如我煙上的紅灰,只是一股燻熟的溫香罷了。或如文人已排脫下筆驚人的格調,而漸趨純屬練達,宏毅堅實,其文讀來有深長意味。這就是莊子所謂‘正得秋而萬寶成’結實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