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關於小論文作文彙編6篇

小論文作文

關於小論文作文彙編6篇

  在學習、工作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論文吧,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寫起論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論文作文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論文作文 篇1

  一天清晨,小雨淋淋,一條小路上,幾乎爬滿了蚯蚓。我很好奇,為什麼蚯蚓會爬到地上來?他們是集體開會嗎?突然間我想到了一個問題:蚯蚓到底喜歡乾燥還是潮溼呢?

  我用盒子裝了幾條蚯蚓回去,蚯蚓到底喜歡乾燥還是潮溼,我要好好研究一下。我把蚯蚓放到了一個長方形的盒子裡,兩邊都放上泥土,一邊灑一些水在泥土上,模仿下雨時的泥土。一邊仍然是乾的泥土,盒子中間空一點空間出來,我的實驗是:蚯蚓到底喜歡乾燥還是潮溼。我把蚯蚓放在盒子中間的空地,蚯蚓的一邊是乾燥;的一邊是潮溼的。看他們爬向那一邊,就知道是喜歡乾燥或潮溼。

  第二天,我翻開兩邊的泥土,數了一下,看那邊得蚯蚓多。我一共捉回十條蚯蚓,在潮溼的泥土裡就有了九條蚯蚓,可我無論怎麼找,都找不到,最後一條蚯蚓,哦!原來它從盒子的縫隙中爬了出去。

  透過這個實驗,我知道了蚯蚓喜歡潮溼。下雨時,空氣中的溼度高,所以才蚯蚓爬出了地面。因為蚯蚓要保住自身的水分,所以地面乾燥時,他就不會出來了。

小論文作文 篇2

  愛因斯坦曾說過:科學研究能破除迷信,因為它鼓勵人們根據因果關係來思考和觀察事物。所以我趁著六一小長假去了廣西科技館去觀察探索科技的力量。

  一進大門我就看見一個高大威猛的變形金鋼——擎天柱,不過最讓我感興趣的是二樓,二樓有一個模擬齒輪的東西,工作人員把齒輪放在一個透明的箱子,我們拿著一個轉盤轉動齒輪。這樣我們就能看到齒輪是怎麼轉動的。突然我的腦海裡蹦出了許多問題:齒輪是誰發明的、他為什麼發明齒輪、齒輪是用來幹嘛的呢,帶著一連串的問題我就一回到家就馬上開啟電腦查詢齒輪的奧秘。終於我在電腦那裡找到了我想要的答案。原來希臘著名學者亞里土多德和阿基米德都研究過齒輪。公元前150年希臘有名的發明家古蒂西比奧斯在圓板工作臺邊緣上均勻地插上銷子,使它與銷輪齧合,他把這種機構應用到刻漏上。公元前100年,亞歷山人的發明家赫倫發明了里程計,在里程計中使用了齒輪,然後遠在2400多年前的東周時代,我國已經有了銅鑄的齒輪。山西侯馬東周晉國鑄銅遺址就曾經發現成套的齒輪陶範,有不同規格的4套,齒輪中間有孔,周圍8個齒,這是迄今所知最早的齒輪鑄件。後來在漢代時,我國已經有了比較先進的齒輪。多年來,在陝西、河南、河北、山西等省的許多地方都出土了漢代的齒輪,有銅鑄的,還有鐵質的,這時的齒輪有很多是作為傳動齒輪。西漢的銅齒輪,採用這種奇異的齒形,可以傳送巨大的力量,帶動複雜的機械裝置。高0。9釐米,外徑1。5釐米,陝西長安洪慶村出土。還有早在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6年東周時期,中國人就已發明了古代機器人呢!當今世間,只要談及機器人,言必歐美、東洋;然而可曾知道世界上最早製出古代機器人的,是我們中國人。我國製出的古代機器人不僅精巧,而且用途也很廣泛,有各式各樣的機器人。會跳舞的機器人、會唱歌吹笙的機器人、持賺錢的機器人和會捉魚的機器人,應有盡有。看到這裡我真為發明齒輪的科學家感嘆:那些科學家怎麼那麼厲害,看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也少不了科技的力量啊!

  這次透過電腦的幫助下我終於明白了:原來小小的齒輪歷史是那麼悠久,它的用處是那麼多,看來它可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零件。我好開心又學到了一個新知識,真是受益匪淺啊!

小論文作文 篇3

  我學習了《鐵罐和陶罐》這篇課文,知道了鐵罐放在泥土裡容易腐爛,我的腦袋裡冒出了一個小問號:“那麼鐵放在哪裡生鏽最快呢?為此,我反覆思考研究做了一個小實驗。首先準備三個小鐵片,然後一個放在冰箱裡;一個埋進泥土裡;最後一個放在鹽水中,看看哪一種會更快使鐵片生鏽。一天下來,我來到冰箱,小心翼翼地拿出鐵片,仔細觀察起來,可鐵片卻一點兒變化都沒有,我接著來到花盆前,挖出藏在土壤裡的鐵片,可結果仍是如此,最後我來到水杯前,拿出浸在鹽水裡的鐵片,可也是一點都沒變。這可讓我納了悶:“難道得時間長一點才能出效果?”我疑惑地走開了,幾天之後,我又來到那兒,驚奇地發現在泥土裡的鐵片有一點點生鏽,而在鹽水裡的鐵片早已鏽跡斑斑。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帶著這個疑問,我打開了電腦,原來是原電池反應,離子導電,因為兩種金屬通常是活動性不同的兩種,以鐵和銅為例,因為空氣中有水分,水中通常容有酸性氣體,如二氧化碳,鐵片遇到酸失去電子成為鐵離子,電子則透過金屬移動到銅,再還原成氫氣,形成一個原電子,這種反應成為析氫氣反應。鐵的這種腐蝕內稱為電化學腐蝕,電化學腐蝕比一般的氧氣還原性腐蝕速率更快,從實驗和資料中證明,鹽水會讓鐵片更快生鏽!

  想不到就一個問題,竟然要花那麼大的功夫去查詢資料,去思考其中問題,一個問題的答案或許就那麼幾個字,可是它其中包含的道理和知識是無法估量的,科學家付出的汗水也是無法想象預計的,那些科學家真的是為人類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大千世界無奇不有,猛然間我恨不得把所有的問題都思考出一個答案來解釋,也正是瞭解這些後,我對大自然的好奇心越來越強了。總之,受益匪淺。大自然一個永遠說不完的話題,永遠解釋不完的奧秘。

小論文作文 篇4

  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我們迎來了 科學課,老師講了一種叫蠶的動物,我由此對它感起了興趣 。

  我苦苦的哀求爸爸,讓他給我買蠶,他每次都說養這種東西是特別麻煩的,可是我不管,我還是硬要買。終於在我的強烈要求下,爸爸答應了,但前提條件是自己餵養,不讓大人幫忙。

  小蠶剛來的時候還是一顆顆如芝麻一般,但比芝麻稍大的人黑點兒,摸起來比較光滑,我在網上查閱蠶的習性後,聽說要在特別溫暖的氣候才能孵化出來,它的起源在四五千年前便有了,因為是夏天,所以沒兩天就孵化出來了,剛孵出來時還是一個小黑蟲,身上毛毛的,很可愛,但格外的小,所以一不留神就不知道去哪兒了,我一直細細的觀察,糟糕,光顧著看它,結果忘記採桑葉了,它可是要吃桑葉的呀,不吃就會被餓死,我們門前有一小株綠油油的桑葉樹,打到我腰間,我心想這些應該夠了吧!可是我卻未曾想過,我想了這麼這麼多蠶的後果......

  慢慢的在我的悉心照料下他們一個二個都身強體壯,反倒我卻被餓瘦了一大圈,為了它們的食物到處奔波,爸爸口頭上說不幫我,但每天早晨就算淋著大雨也會幫我去森林公園裡採桑葉,有幾次採了人家的種的還險些被發現。 稍大一點的幼蟲,也是可愛的,身體軟軟的,呈乳白色,他們吃東西時候的聲音就像一首清脆的小曲,絲絲絲———嘖嘖,真可愛!

  就這樣過著,也不知過了多久,其中一隻蠶開始吐絲了,可是我發現它吐絲卻異常困難,經過反覆嘗試多種方法,換過幾個盒子都還是不行,我就想,為什麼它吐絲會這麼困難呢?難道是因為我照顧得不好?赤,沒可能啊,當我翻閱大量的書籍,請教老師後,方才得知,原來他吐絲的時候需要一個支撐的物體,架起來,比如說筷子,竹籤之類的.。沒過多久,幾乎所有蠶都開始吐絲,如同有了一層美麗的面紗,幾天後它們吐絲完成時,我欣喜的等待著下一個階段。。。 在一個晚上,我把盒子端出來 ,放在桌子上,迎著月光,第二天我來看時,它們已經不見了,爸爸說他們是化成了飛蛾,我想象著,他們那一瞬間的蛻變,迎著月光是多麼美好啊!

  我現在想起了以前的時光,至少我努力過,雖有心酸與痛苦。我發現蠶的一生有四個階段,從卵到幼蟲到蛹,最後變為成蟲,走完自己的最後旅程。這次養蠶的經歷讓我受益匪淺。不僅發現了一個科學道理,自己還親身體驗了這麼多有趣的事情!

小論文作文 篇5

  今天是中秋節,我們一家人可高興了。爸爸媽媽說:“今天是個好日子,我們來玩一個抓紙的遊戲怎麼樣?”我點了點頭,爸爸拿了4個形狀相等,大小相同的紙,分別把2張紅紙和2張藍紙放進這個袋子裡說:“這個不是透明袋子,裡有2張紅和2張藍紙,如果你摸到2張都是紅紙或2張都是藍紙的話,我就給你5塊錢,否則你給我5塊錢,好不好?”我說:“那我可不幹。

  ”爸爸問:“這是為什麼呀?你不是也有機會掙錢嗎?”我有說:“雖然我也能掙錢,可是機會並沒有你多呀!你想,一共有4張紙,如果我第一張摸到的是紅色,袋子裡還剩下2張藍色紙和一張紅色紙,那麼再摸到紅色的機會只有1/3,而摸到藍色的機會卻是2/3;如果我第一張摸到的是藍色,那麼再摸到藍色的機會只有1/3,而摸到過紅色的機會卻是2/3,所以你當然比我更容易掙錢嘍。”爸爸說:“不錯嗎,小子,看你也挺聰明的嘛,這樣也迷不到你,好吧,看你今天表現得還不錯,獎勵你五塊錢吧!”我高興極了,今天真是個好日子。

小論文作文 篇6

  科學有一種奇特的魅力,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它無處不在,他常常存在與我們的生活中。

  一天,媽媽要用一個飲料瓶並讓我洗一洗,我用溫水把瓶子洗淨後把水倒掉了並且擰緊了蓋。過了一會兒我忽然發現瓶子竟然癟了!我十分驚奇,便去問媽媽這是為什麼?媽媽笑著對我“說你自己尋找答案吧”。於是我就去書中找、去上網查,終於我找到了答案。原來是熱水加熱了瓶子裡的空氣,空氣產生了膨脹又導致了瓶子產生了膨脹,而當瓶子裡的空氣在溫度下降以後又產生了收縮,這時候形成了瓶子裡面的氣壓比瓶子外的氣壓更低,所以瓶子外的氣壓把瓶子壓癟了。哈哈,我明白了,原來這就是空氣的熱脹冷縮的原理啊。

  生活中處處有科學,只要我們多多留意就會發現科學的足跡,讓科學為我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