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從專員到總監的心得

從專員到總監的心得

從專員到總監的心得

  初心是什麼?這是幾乎所有初入職場的朋友都會面臨的問題。而這些問題通常會在步入職場的1——3年之內最明顯。如果不及早解決這些問題,那麼,你就會荒廢這3年的時間,而對於一個職場新人來說,這3年至關重要,是鍛鍊能力、積累資本的黃金3年。一旦錯過,則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從頭再來,重新彌補。一旦超過3年,你將為每一次改變付出巨大的代價。

  為什麼要清楚自己的目標?因為,有了目標,才有行動的指南。知道自己想幹什麼,喜歡幹什麼,這才是你前進的最終動力。工作不開心、動力不足、盲目跳槽的最根本原因是職業目標不清晰。沒有目標,便沒有了追求,於是,所有的行動只是為了掙一口飯吃,許多人根本沒有考慮過自己的未來應該端什麼飯碗。

  或許你在30歲之前還有揮霍的資本,因為年輕做什麼都不怕。一旦過了30歲,你走的每一步都必須要慎之又慎,因為要結婚、要養活老婆孩子、要供房貸、要供養年邁的父母、孩子大了還要上學、父母年邁了需要照顧。所有的這些責任,都要你來承擔。如果沒有規劃,一旦出現問題,你只能自亂陣腳。

  這裡所說的能力,是指專業技能。步入職場你會發現,能力其實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重要。你會發現一個能力不太強的.人做了你的上司,只因為他在這個公司幹了10年——這說明“資歷”是你高升的本錢。有時候你會發現能力並不怎麼強,但是與老闆關係非常好的人通常能夠得到提拔——這說明“關係”也是本錢。

  對於有些朋友而言,可能會對這些“軟實力”不屑一顧。很多人會說,如果老闆喜歡愛拍馬屁的人,難道我就要委屈自己,學著去拍馬屁?很不幸,我會告訴你,答案是肯定的,你一定要學會拍馬屁,否則吃虧的是自己。但要宣告的是,我不是教你詐。

  外圓內方,用在人際交往上就是說要學會妥善處理各種關係。但不可因此而失去了內心的準則,否則就變質了。尤其在中國這種注重人情的,這種人際交往的能力一定要好好練練。

  資源從哪裡來。有的大學生經常會跟我說,我畢業之後一定要找到一份月工資多少多少的工作,爭取做到什麼什麼職位。這時候我總是會耐心聽完他們的“遠大藍圖”,然後問一句:“你透過什麼樣的資源達到你的目標?你的資本是什麼?”然後得到的就只是啞口無言。

  對於職場上的朋友而言,你“亮劍”的資本又在哪裡?你的業績提升了嗎?你的能力提升了嗎?你在一年內看過多少本對自己的職業有益的書籍?你參加過幾次培訓班來為自己充電?如果沒有,又憑什麼加工資?靠抱怨麼?

  這一觀點,對於初涉職場的同學來說更有意義。現在整個、媒體、專家等等各種單位都一直在鼓吹“先就業,再擇業”。這種論調不是今年就有,而是多好多年前就出現了,並且屢屢出現,不絕於耳。相信當年我們大學畢業時候,也會有很多人相信了這一點吧?管它呢,騎驢找馬,先找份工作掙錢填飽肚子再說。第一步錯了,以後就會經常犯錯。正所謂一步錯,步步錯。

  為什麼第一份工作這麼重要呢?

  具體是指,先聽進去的話或先獲得的印象往往在頭腦中佔有主導地位,以後再遇到不同的意見時,就不容易接受。

  對於求職的大學生來說,這一觀念同樣會影響你以後的發展。你的第一份工作會對你以後的工作產生影響,跳槽時,新僱主也會透過你的第一份工作經驗來判斷你是否能夠勝任這份工作。

  曾經有一個大學生,畢業之後想做策劃,就找了一家廣告公司。剛進公司時,因為文筆不錯,被安排到了文案的位子上。而與他同時進去的另外一個人,恰恰因為文筆不好而被安排到了策劃的位子上。後來她屢次想轉行做策劃,但都是因為前一份工作經驗的影響,而始終沒有得到轉行的機會。

  如果公司招聘的是有幾年工作經驗的老員工,一定要求是“相關經驗”,這一點至關重要。這樣的員工一般不需要培訓,直接上崗,會很快為公司帶來最大的效益。如果是工作幾年以後再打算轉行的應聘人員,一般不會受到重視,一是不會給公司直接帶來效益,二是培訓起來也比較困難,思維已經固化。與其這樣,倒不如招一名應屆生,白紙一張,可塑性強,發展起來潛力更大。

  所以,一旦有了工作經驗之後,再想轉行從頭再來,難度相當大。除非你認識公司的高層領導,可以得到一個機會,否則很難。

  步入職場的前三年,是一個人職業成長的最重要、最關鍵的時期。如果你這時候還把工作的重點放在騎驢找馬式的轉行上,則會浪費你最寶貴的青春,你的成長也因此比其他人慢一步,而很多晉升的機會將因此而失去。

  所以,對待第一份工作,一定要慎重。找工作就像結婚,情願不結,絕不能亂結。如果現在你剛剛步入職場還不到3年,勸你趁早做一個職業規劃,亡羊補牢,尤未為晚。一旦你結婚了買房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