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學習校本課程後的幾點認識的教育論文

學習校本課程後的幾點認識的教育論文

學習校本課程後的幾點認識的教育論文

  在社會的各個領域,大家都寫過論文吧,透過論文寫作可以提高我們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論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學習校本課程後的幾點認識的教育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施校本課程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興趣和需要,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校本課程的開發還可以有效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和課程開發水平。隨著課程權力的再分配和學校自主權的加強,校本課程開發研究將是今後我國課程革新的焦點。為落實素質教育精神,順應課程教材改革的發展趨勢,根據江西省課程改革精神,我校提出了對校本課程開發計劃。

  一、開發背景

  我校創建於1956年,迄今已半個世紀,50多年的風雨洗禮,鑄就了湘東中學優質教學、全面發展的品牌和敢為人先、改革創新的精神。學校現為“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江西中小學德育工作先進集體”、“江西省重點中學”、獲得省市級以上多個榮譽,學校現有學生5000多人,教職工372人,其中特級教師2人,中學高階教師接近100人。

  湘東區內有豐富的歷史資源、人文資源、生態資源。如:煤炭,鋼鐵,還有安源工人起義的遺址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有規模大、商品權、設施裝置好的大型商場、這些基地為校本課程的開發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和教育資源。另外,轄區居民文化層次高,關心和重視教育,學生家長對校本課程的開發有濃厚的興趣並提出了許多很好的建議和意見。

  二、指導思想

  1.確立一箇中心:人文素養的培養

  透過對校本課程的需要評估,我們決定以體現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適應社會進步、科學技術發展要求為前提,將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定為我校校本課程開發的基本方向。

  2.建立一個基礎:生活

  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從生活出發,引導學生理解生活的意義,生活的方式,擴充套件學生生活經驗,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使學生從思想到行動,都能貼近生活,適應生活。從而解決學生生活中的問題,並創造生活,享受生活。

  3.明確一個原則:開放(包括內容和形式上的開放)

  開放可以使教師更好的把握教改的實質,可以促進內容更趨科學、完整。

  三、校本課程開發的目標

  1.總目標

  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為核心內容,以學生髮展為本,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指導學生,促使每一個學生生動活潑的發展,教師、學生共同成長。

  2.具體目標

  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是我校校本課程的目標,針對學生實際,我們把它分為:尊重他人、認識自我、勤於反思、善於合作。從我校辦學特色和育人目標出發,本著有效利用現有教育資源,依靠本校教師、學生共同開發、實施的原則,實施校本課程教學。

  四、校本課程開發的意義

  我校校本課程的開發是根據學校地處農村,自然資源、人文資源、社會事業、經濟發展等方面的'優勢,結合我校的傳統和特點,以及學生的興趣和需要,自主開發的適合我校的課程。學校課程的開發要提高課程的適應性和實效性,適應學生髮展的興趣和需要,適應學校、社會發展的需要。

  校本課程的開發,為教師提供了專業發展的機會和條件,也為學校培植辦學特色創造條件。

  五、提高認識,領導重視,全員參與

  校本課程是相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而言的一種課程,是指以學校為基地,在理解國家課程設定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特點和資源,組織並開發實施的課程。學校開辦講座,組織教師學習有關校本課程的理論,使教師領會校本課程實施的要領,掌握校本教材編寫的基本原則。校本課程的實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必須使所有的教師都參與到課程實施中來。因此全校教師都要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六、校本課程教學的基本原則

  學校課程是由在國家課程計劃框架內,學校自行決定、自主開發的課程,開發主體是學校教師。因此,我校校本課程教學堅持遵循以下原則:

  1.合作性: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校長、其他同事、學生、家長、社會人員等通力合作,發揮群體智慧。

  2.民主性:學生需要學什麼,喜歡學什麼,“共同體”裡教師、家長最清楚。在教學過程中,廣泛聽取他們的意見,形成一個民主氛圍。

  3.選擇性:教學時儘量為學生提供多樣化、可供選擇的內容,適應學生的需要、興趣和經驗。

  4.開放性:校本課程教學時,在資源方面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包括學校、家庭、社會等多方面的資源共同進行課程建設。

  5.靈活性:校本課程教學時,立足本校實際,量力而行,逐步完善。

  七、校本課程實施要有計劃

  1.校本課程的實施方法。校本課程的實施透過兩個角度來進行:

  分層:依據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分層次教學。

  分組:研究性課程以實驗班進行為主,班內分組進行。

  2.校本課程教學常規管理:

  對學生上課的管理,由班主任負責,由教學處負責檢查學生的上課情況。要求教學處的常規管理方法講究科學,工作要細緻入微,確保校本課的正常運作。校本課程在講授的內容上執行校本教材,在講授方法上不同於國家課程,要注重學法指導,強調學生思維的開啟,強調知識的拓寬,課堂氣氛要輕鬆愉快,教學方法要不拘一格。

  八、總結

  我校實施校本課程多年來已經是培養了很多種人才、滿足了社會對人才的多樣化需求的重要措施。社會的需求是多樣化的,人才的培養模式也就不能千篇一律。

  教師應改變過去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實行引導式教育,採用探究式、基於問題式等先進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要轉變學習角色,樹立以我為主的學習方法,獨立思考,學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校本課程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的雙重積極性。

  最後要有協調一致的行動。所謂的協調,有校內教學管理部門的協調,有學生和教師之間教與學的協調,有學校和校外社群、社會的協調,因為校本課程的實施經常要使用地方教育資源,所以要與地方協調。只有各方面的協調一致,才能保證校本課程的順利實施。否則,如有某一方面(比如家長)持反對意見,也將造成實施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