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博士生學位論文開題報告要求

博士生學位論文開題報告要求

博士生學位論文開題報告要求

  (一)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的目的

  學位論文開題報告是博士生學位論文工作的重要環節,是為闡述、稽核、確定博士生學位論文選題及內容而舉行的報告會,旨在監督和保證博士生學位論文質量。

  (二)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的內容

  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的內容包括稽核和確定博士生的學位論文選題依據和研究方案。選題依據包括:選題的理論意義及實踐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的分析。研究方案包括:研究內容、研究目標、研究中所要突破的難題、擬採取的研究方法、有何特色與創新之處以及已積累的.與選題有關的參考檔案等內容。具體內容可參考附件:《學位論文開題報告及其相關問題的說明》。

  (三)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的時間

  博士生學科綜合考試合格後可進入學位論文開題報告階段。為保證學位論文寫作及答辯質量,進行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的學期與進入學位論文答辯的學期之間應至少間隔一個完整的學期。學位論文開題報告一般在本年級第四學期進行,第六學期進行學位論文答辯。不能按期履行開題報告的博士生,其開題報告和學位論文答辯的時間按上述間隔要求順延。

  (四)專家委員會的組成

  學位論文開題報告專家委員會的組成由本學科和相關學科的三至五名教授、副教授(或相當職稱的專家)組成。專家委員會主席由教授或相當職稱的專家擔任。導師可以參加專家委員會,但不能擔任專家委員會的主席。

  (五)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的方式和成績評定

  開題報告專家委員會的成員首先考察博士生與論文選題有關的近期研究成果,對選題依據和研究方案以及國內外研究現狀進行審查和提出修改的補充意見。博士研究生根據專家委員會小組的評議意見,在對選題方案進行修正、按規定程式審批備案和存檔,並正式進入論文寫作階段。

  學位論文開題報告論證結果按考評成績,分為透過、修改後透過和不透過三檔。開題報告“透過者(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可進入學位論文研究寫作階段;開題報告“修改後透過者”,須根據專家委員會的修改意見進行修改補充,一個月後送交開題報告專家委員會確定的專家審定,通過後,可進入學位論文研究寫作階段;開題報告“不透過者”,須在半年以內重新準備開題報告,半年後由院系所為其重新組織學位論文開題報告會。學位論文開題報告後,因特殊情況需變動論文題目和基本內容時,需本人書面說明、導師批准後重新組織學位論文開題報告並填寫《中國人民大學攻讀博士學位論文開題報告》。

  (六)開題報告書材料的備案和管理

  學位論文開題報告進行後,經開題報告論證專家委員會主席和專家委員會委員簽字,再由院、系、所領導提出審查意見後簽名,由院、系、所教務秘書暫存,畢業時,一份報研究生院存學校,一份存博士生個人檔案。

  (七)學位論文開題報告及其相關問題的說明(參考使用)

  有鑑於論文開題報告對於論文寫作工作的重要意義,特對開題報告的寫作規範及相關要求做出如下說明:

  1、論文題目所涉及的研究物件及其界定

  2、論文題目選擇的依據和理由:

  科學性說明/創新性說明/批判性說明

  個人性目的/實踐性目的/理論性目的

  3、論文擬涉及的範圍及其討論的問題

  研究性質界定:經驗研究(定性研究/定量研究=描述/相關度與個案研究/比較研究)與規範規定

  物件特徵界定:真實性/意義性;一般性/特殊性;變數/過程;描述/詮釋;比較/因果;學科和學科領域界定;

  時間空間說明:

  4、作者已經獲得的文獻資料以及對這些文獻資料的佔有和整理情況,已獲得的文獻作者已具備的知識基礎從已獲得文獻中提煉的概念框架和研究背景:假說/假設與流派分歧。

  5、論文擬完成的知識增長工作及其方向:

  基本理論預設和主要理論工具

  描述性理論建構

  與既有理論的差異/針對既有理論的修正

  6、作者擬使用的研究方法及其所依據的理論說明:

  研究方法與研究路徑:學理性的依據

  研究技術與研究程式:學科的訓練背景

  研究工具與研究手段:基本條件的制約

  7、論文工作大綱。

  基本的章節目形式安排

  章節目安排中的邏輯結構或邏輯聯絡

  8、參考書目。

  中文與英文分類說明

  經典與非經典分類說明

  給出著者名、書名/文章名,出版地點/出版者/出版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