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在校大學生健康管理模式分析論文(通用5篇)

在校大學生健康管理模式分析論文

在校大學生健康管理模式分析論文(通用5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論文吧,透過論文寫作可以培養我們獨立思考和創新的能力。為了讓您在寫論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在校大學生健康管理模式分析論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校大學生健康管理模式分析論文 篇1

  摘要:大學生健康管理指大學生健康保健運用健康管理的概念方法管理學生的健康,其目的是為了達到大學生健康的有效管理。在我國,建立在校大學生健康管理模式需要建立完善的健康檔案、評估健康需求、實施健康干預措施、評價及反饋干預效果、以及設定健康管理組織機構、進行制度保障與政策監督。因此,進一步提高學生健康水準而積極地推行健康管理模式是從我國國情和社會發展需要出發的。然而有關健康管理的國外優秀經驗借鑑以及符合我國國情的健康管理模式的探討這方面的研究較少,因此發展這方面的理論成為當務之急。

  關鍵詞:大學生;健康管理;模式;構想

  健康管理,即根據健康需求出發進一步對健康資源進行計劃、組織、指揮、協調以及控制的過程。健康管理主要有提高健康生活質量及延長健康壽命、消除健康差距兩個目標,涵蓋28個重點領域和467項健康指標。467項健康指標中有10項包括肥胖、運動、精神健康、菸草使用和醫療保健覆蓋率等重點的健康指標。早在面臨無法遏制其增長的醫療健康費用及生產力發展產生的壓力的雙重挑戰下,美國出現了現代健康管理理念與實踐。起初保險行業廣泛應用健康管理,並發現用了減少20%的醫療支出可以治療那些可以預防的疾病,意味著直接醫療費用的大量節約以改善一部分健康狀況。據相關研究表明,1元錢的健康管理投入可持續回報3~6元的醫療費用,並且為工人和學生提升工作學習效率等方面的回報不斷產生更大的實際效益。美國政府十分關注學校學生的健康管理模式,發展出了體育衛生、健康教育以及健康促進3個階段模式。學生的健康狀況受到體育衛生和健康教育的極大影響,健康教育是學生的健康受到各種綜合因素制約並在缺乏全方位動態管理下難以取得應有效果的一種校內教學活動。健康促進模式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黨和政府在新中國成立以後就十分關注青少年的健康問題,健康管理在中國出現的實踐應用先於理論研究。在許多次重要的會議中都強調健康對於增強人民體質、保證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所起到的重大的作用。黨和國家也對青少年的健康管理做出了定義,認為“健康體魄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有力體現。”因此,在此描繪出我國在校大學生健康管理模式的構想藍圖。

  1對學生的有效健康資訊進行收集並由此建立健康檔案

  這些健康資訊檔案包括:

  (1)一般性的體檢資料檔案:包括生長髮育的相關指標、一般醫學指標檢查資料檔案;

  (2)診斷性檢查與特殊疾病篩選檔案:包括肺結核、HBV感染情況以及心理疾病的診斷;亞健康狀態的篩選與診斷:從不同研究者的報道出發,可歸納為慢性的疲勞綜合徵症狀。可以使用標準診斷法、心理功能衰退指數健康評估法、亞健康診斷儀、問卷評定量表調查法以及傳統中醫診斷。

  (3)運動能力測試與評價:有力量、耐力、柔韌性、靈敏以及協調能力等一般身體素質測試。還有以心肺運動試驗為主的,綜合反映心功能和心肺功能肌肉細胞攝氧能力的各項指標。另外還包括絕對和相對的運動禁忌提示。

  (4)生活方式的相關調研:包括採用問卷調查的生活方式和體力活動的資訊收集方式。

  2建立一套對於健康需求的有效評估體系

  健康需求評估即是根據社會環境、生理心理以及個人生活行為等前瞻性的綜合因素並結合個體化定性與定量對健康狀況進行分析的一套評估體系。求詢者透過對自身的瞭解評估獲得相關的健康方面的資訊。對於整理後的評估結果可以作為以後健康管理的參考檔案。其應該包括生理健康的評估、心理健康評估、家庭評估以及社會適應能力評估。

  3採取一系列有效的健康管理干預的措施

  具體包括以下措施:

  (1)對於健康教育的干預:關於健康教育活動的有計劃、有組織、系統化的評價促使人們自覺地採納對健康有益的一些行為方式。包括運動、養生以及心理學等學科教育。

  (2)關於運動的相關干預:從自身的身體情況出發選擇低強度的有氧耐力性運動,對於改善及提高心血管機能具有重大意義。另外,確定運動強度、運動時間、運動時間帶、運動時間頻度也是其中的重要環節。

  (3)生活方式干預:對於大學生來說,建立健康科學的生活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4)心理干預: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是和健康的身體狀況相輔相成的。

  (5)社會干預:讓學生提前融入到社會生活中,幫他們建立有效的健康理念和健康藍圖。

  (6)藥物干預:遵從醫生的囑咐針對必要的疾病堅持必要的合理用藥並幫助控制疾病蔓延。

  4對干預效果及時進行評價和反饋

  在干預措施實施一段時間後可進行醫學、身體機能指標對比的相關測試。並根據其結果結合健康需求,定性定量評分干預效果。根據評價的結果與干預的細節過程結合進一步分析影響干預效果的主要因素後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反饋意見,從而反覆修訂干預措施以保證措施及方案所具有的科學性。

  5設定一個對健康進行有效管理的組織機構

  (1)有主管對工作做出相關領導:一般是由院長進行擔任並分管學生工作,其應瞭解和熟悉大學生健康管理工作以及擁有為學生健康管理工作進行有效決策的能力。

  (2)建立執行的機構:執行機構,即負責操作及計劃的大學生健康管理中心。其職責是進行健康管理計劃的每項工作。

  (3)建立部門的合作關係:大學生健康管理工作需要多個部門進行積極合作。

  6對相應的政策制度提供保證並監督政策實施

  相關的政策支援著所有健康管理工作的開展及規劃。大學生的健康管理政策的內容主要包括管理型的醫療保障制度的建立,學生健康管理費用的相關制度建設,對於運動處方的開發實施和所需儀器場地的資源政策評估,都需要建立在對大學生健身活動效果進行開展與評價的基礎之上。學校監督並獎勵相關機制建設併合理使用學生的醫療保險以及企業贊助費。從而為拓展學校健康教育的渠道開展不斷加強專業醫師的培訓,從而進一步形成完善的健康篩選以及特殊群體的健康跟蹤工作,還有對於急救以及急染病還有偶發事件的管理,都需要相關的制度及政策保證。健康管理是對健康危險因素進行全面分析、監測、評估干預的全過程並對其提供個人或群體健康諮詢,使之達到調動個體和群體乃至全社會的積極性,並在有效地利用有限資源的條件下達成最大的健康效果。相關的具體做法是提供具有針對性的科學健康資訊以及積極行動,從而努力改善健康條件。促進健康管理活動不單要依靠個人力量,還需要群體提供一個鼓勵實施健康行為的環境,並不斷促進個體提高處理個人健康問題的能力。我國高校應營造健康向上的校園健康的管理氛圍,去創造一個促進大學生體質健康管理的支援環境以吸引大學生不斷參與提升健康水平的各種活動。同時學校在做好宣傳教育工作、提高學生們認知以及理解體質健康管理上,也應該付出一定的努力。高校學生開展的健康管理活動,是一項需要齊抓共管各個部門的系統工程。因此,大學生的健康管理工作應該與學校的相關管理工作有機聯絡,並在學校領導動用一切資源積極調動下,提高所有師生以及健康教育中心等組織的參與積極性,以投入到體質健康服務中,從而形成全員參與健康管理的有效局面。對於體質相對較弱的大學生,其重點的全程體質健康管理是提升大學生群體的總體健康管理水平的關鍵所在。全程體質健康管理必須將焦點置於健康水平較差的大學生的體育需求,學校應該認真識別、調查並加強溝通健康水平差的大學生群體的需求,以進行密切跟蹤並掌握大學生的體質狀況,並滿足他們的需求,結合學校體育工作的目標後採取相應措施持續改進工作以提高學生的滿意度。不斷依據現實中大學生的健康水平調整大學體育課程服務方向並設定體育教學的目標,建立切合實際的關於體育教學專案和內容的健康課程體系,促使學生更愉快地接受體育學習以加深對所學專案的理解。老師也需要轉變思想,跟上課程改革的步伐並有效地處理好健康與技能目標的關係。充分引導教師從本校、本班學生的健康實際情況出發,提出適時調整好公共體育教學方法,重點採取有針對性的指導和訓練解決學生普遍存在的健康問題,不斷鼓勵健康中心研究如何促進學生健康,並不斷努力提高針對在校大學生的健康服務水平。

  參考文獻

  [1]陳君石,黃建始.健康管理師[M].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7.

  [2]黃建始.什麼是健康管理[J].中國健康教育,2007(4):298-300.

  [3]石樣.關於建立大學生管理醫療保險制度的思考[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1(1):20-22.

  在校大學生健康管理模式分析論文 篇2

  論文關鍵詞:體質健康 健康管理 大學生

  論文摘要:透過文獻資料法和實地調查法等方法,對我國普通高校大學生體質健康管理現狀進行研究,以“健康管理”和“健康促進”為理論基礎,借鑑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的部分原則,嘗試構建普通高校大學生體質健康管理模式,並探討該模式的執行策略。

  0引言

  目前我國普通高校均按照“中發[2007]號”和“教體藝[2007]8號”檔案精神全面實施了《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積極開展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工作,但許多高校在實施過程中,注重對學生進行體質健康測試和測試資料的上報,而忽視體質健康測試後續服務;過多的重視測試的證明功能,只是給出各項體質評價分數,很少給予恰當的反饋資訊和必要的健身指導意見。高校大學生體質健康管理工作停留在應付和機械執行的階段,因此,很有必要加強對體質健康管理相關問題的研究。研究高校大學生體質健康管理的模式及其執行策略,可以為高校更好地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徑。

  1構建普通高校大學生體質健康管理模式的理論基礎

  1.1健康管理與健康促進理論健康管理是對個體或群體的健康進行全面監測、分析、評估,提供健康諮詢和指導以及對健康危險因素進行干預的全過程。其宗旨是調動個體和群體及整個社會的積極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資源來達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健康管理的具體做法是為個體和群體提供有針對性的科學健康資訊並創造條件採取行動來改善健康[1]。

  健康促進是指個人和家庭、社群以及國家一起採取措施,鼓勵健康的行為,改善促進人們實施健康行為的環境,增強人們改善和處理自身健康問題的能力。健康促進是健康管理的重要手段,其內涵包括健康教育及其他能夠促進行為和環境向有益於健康方向改變的一切支援系統。健康促進的基本策略是制定健康公共政策、創造支援性環境、強化社群行動、發展個人技能、調整衛生服務方向等五個方面[2]。

  1.2借鑑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

  1.2.1ISO9000標準簡介ISO9000標準是國際標準化組織制定的關於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體系方面的標準,該標準體系最初應用於製造業,後逐漸延伸到服務業。ISO9000族標準實質是一種先進的管理思想、模式、方法的體現,它可以幫助組織實施並有效執行質量管理體系,是質量管理體系通用的要求和指南。它不受具體的行業和經濟部門限制,可廣泛適用於各種型別和規模的組織。目前,ISO9000系列標準已逐漸滲入到中國的教育領域並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並且ISO9000:2000質量管理體系《學校國際通用管理標準》的問世,為學校管理的國際化提供了必要的指南。從上可以看出ISO9000標準同樣適用於大學生體質健康管理。IS09000標準8項基本原則為:以顧客為中心原則,領導作用原則,全員參與原則,過程方法原則,管理的系統方法原則,持續改進原則,基於事實的決策方法原則,互利的供方關係原則[3],它們體現了質量管理的最基本思想,也是組織的領導者有效地實施質量管理工作必須遵循的原則。

  1.2.2借鑑ISO9000標準的必要性目前,大多數高校大學生體質健康管理比較鬆散,管理者的隨意性比較大,管理效率不高。測試資料缺乏真實性,測試後資料的整理缺乏科學性。測試後資料的反饋不及時,對體質較弱學生缺乏相應的干預等等,造成這些現狀的原因主要是我國高校大學生體質健康管理以經驗管理為主,在管理和質量評價方面沒有建立起相應的體系、標準和要求,管理意識缺乏系統觀念、管理過程薄弱、工作介面缺少明確規定、控制機制薄弱等。而ISO9000系列標準要求建立正規的檔案化的質量體系,強調過程管理及過程控制,增加管理的透明度,保障管理的計劃性、落實性和有效性,並形成持續改進的良性迴圈機制。因此,大學生體質健康管理中借鑑ISO9000標準的原則和理念,可以切實提高其服務管理水平,有利於保證《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貫徹執行,有利於促進學生體質增強,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2普通高校大學生體質健康管理模式的構建

  大學生體質健康管理是指高校對大學生進行體質健康測試,分析測試結果,評估體質健康狀況,提供體質健康諮詢,指導體育鍛煉以及對體質較弱學生進行重點干預的全過程。高校學生體質健康管理是龐大的系統工程,應搭建一個在主管校長的領導下,由體育部門、健康管理中心、校醫務部門、學生工作部門、以及家庭和社會共同組成的管理平臺,建立集體質健康教育、體育鍛煉、體質健康服務、陽光體育活動、心理健康服務和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等於一體的管理體系[4]。

  2.1規範體質測試中心測試工作,科學管理測試資料由於體質測試成績與獎學金評定和畢業證書掛鉤,學生為了獲取體質測試高分,在測試的過程中弄虛作假較多,測試時各種作弊手段層出不窮,測試資料的真實性得不到保證。同時,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的及格率和優秀率與高校體育工作的各項評比掛鉤,導致了部分高校上報的學生體質健康測試資料存在作假現象。測試資料的失真使我們不能夠正確瞭解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從而不能及時、正確的採取措施干預學生的體質健康。因此,應嚴格按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的操作方法進行測試,保證測試資料的準確性,嚴格監督測試的全過程,杜絕學生作弊現象。同時,對測試資料進行科學管理,執行嚴格的資料管理程式,杜絕學校虛假資料的形成。

  2.2以體質測試中心為依託建設大學生體質健康服務檯根據ISO9000標準的理念,產品或服務的質量,應當滿足顧客當前的和潛在的需求。高校大學生體質健康服務的物件是學生,如果想提高服務質量,必須以“學生”為關注焦點,主動為學生服務。目前服務學生體質健康比較直接的辦法是以體質測試中心為依託建設大學生體質健康服務檯,該服務檯可以直接地、專業地提供各種體質健康諮詢服務。

  2.3構建大學生體質健康管理網路服務平臺目前高校在校學生人數眾多,而大學生體質健康管理人員嚴重不足。建立大學生體質健康管理網路服務平臺,可以較為便利的滿足眾多學生的健康服務需求,提高體質健康管理的工作效率。體質健康管理網路服務平臺可以實現學生體質健康測試資訊釋出與預約管理、學生體質健康成績查詢、體質健康教育等功能。這些功能可以將大學生體質健康管理中的體質健康測試、體質健康評估、諮詢與指導、健康干預四個環節有機的統一起來。學校與管理部門的網路軟體系統,應當能夠互連共享,這樣無論是在宏觀上還是在微觀上才能夠對學生體質健康進行有效地監控。

  3大學生體質健康管理模式的執行策略

  3.1引入ISO9000:2000標準的部分原則運用到體質健康管理中高校引入“以顧客為中心原則”,使廣大教職員工在大學生體質健康管理中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服務觀和體質健康服務觀,強化責任意識和服務質量意識。高校可根據“過程方法原則”,明確每位教職工在體質健康管理中的任務、崗位職責和工作程式,把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落實到為學生提供體質健康服務上來。高校引入“全員參與原則”強調全員參與體質健康管理,強化團結協作的意識。高校可根據“持續改進原則”和“過程控制”的要求,把學生體育行為的控制和體質健康的提高作為重要的質量要素來抓,持續改進體質健康管理質量。

  3.2創造大學生體質健康促進的支援環境大學生對體質健康的認識以及個體的體育行為存在較大差異,高校應營造一個健康、積極向上的,能吸引大家全員參與體育鍛煉的體育人文環境;做好宣傳教育工作,讓學生們認識、理解增強體質健康的先進理念和科學方法,讓學生參加體育鍛煉成為自覺的行動。高校應營造一個學校師生員工易於和樂於參與體育鍛煉的組織文化環境,學校可以制定《大學生體質健康促進條例》等相關政策和措施,推動學校在公共體育課教學、體育賽事舉辦、陽光體育活動組織、體育場館運營和體育社團組建等方面充分發揮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的作用。

  3.3全員參與管理大學生體質健康ISO9000標準中的質量管理活動都要求全員參與,各級人員都是組織之本,只有他們充分參與才能為組織帶來收益。高校開展學生體質健康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個部門的齊抓共管,因此,大學生體質健康管理應與學校體育工作成為一個有機整體,學校領導應動用一切資源,調動每個大學生、廣大教師(尤其體育教師)、體質測試管理者、輔導員、班主任、醫務工作者、管理者以及學生社團、校團委、學生會、校醫務所、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組織的積極性,促使他們積極投入到體質健康服務中來,形成全員參與管理的局面。

  3.4全程管理大學生體質健康在進行學生體質健康管理的過程中要轉變“重測試、評價,輕針對性的指導、干預”的做法,讓每個學生透過健康管理的“測試——評價——指導——接受干預——再測試——再評價——再指導——再接受干預……”的迴圈往復的全過程,有效地提高體質健康水平。體質較弱的大學生重點進行全程體質健康管理是提升大學生群體體質健康水平的關鍵。全程管理必須以體質較弱大學生的體育需求為關注焦點,學校應調查、識別和理解體質較弱大學生群體的需求,加強和他們的溝通,密切跟蹤學生體質健康狀況,把他們的需求與學校體育工作目標相結合,採取措施,改進工作,提高學生的滿意度。

  3.5調整大學體育課程服務方向依據大學生現實的體質健康水平,明確體育教學目標,設定體育教學專案和內容,建立切合實際的體育與健康課程體系,建立增強體質健康的教學體系,選擇能夠使學生均能愉快地接受體育學習,加深對所學專案的理解,體驗運動專案的樂趣,教師需轉變思想,處理好健康目標與技能目標的關係,跟上課程改革的步伐。充分引導教師關注本校、本班學生體質健康的實際情況,適時調整公共體育教學的手段和方法,並重點對學生普遍存在的體質健康問題採取有針對性的指導和訓練;鼓勵體育教師進行學生體質健康促進方面的研究,努力提高體質健康服務水平。

  參考文獻:

  [1]陳君石,黃建始.健康管理師[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7.

  [2]杜小安,朱斌.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後續服務管理模式與運用[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0(8)91-94.

  [3]陳劍鋒,陳明.運用ISO9000標準質量管理原則構建普通高校體育教學質量管理體系的探討[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0,26(8):87-89.

  [4]吳宗喜,蔡曉波.高校開展學生體質健康管理的調查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8,22(1):102-106.

  在校大學生健康管理模式分析論文 篇3

  摘要:現階段,因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或情緒失控而引發的慘案頻繁出現,令人在扼腕嘆息的同時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怎樣才能弄清情緒和心理健康之間的關係,從而幫助學生有效的解決問題呢?基於此種現象,筆者將在下文中結合具體的問卷調查,對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關係進行探討,並提出一些相關的建議,希望避免相似的'悲劇再次上演,為這些祖國花朵的健康成長貢獻一份力量。

  關鍵詞:情緒管理;心理健康;存在關係

  大學時期是青年成長的高峰期和變革期,在大學生人格的形成的過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這一時期學生的情緒也最為敏感多變,一旦負面情緒積累在心中又得不到合理的疏導,久而久之就會爆發出來,甚至釀成悲劇,所以說必要的自我情緒管理能力對於心理健康來說十分重要。

  一、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與心理健康的關係的問卷調查

  1.問卷調查物件:筆者在某市隨機抽取了1000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其中包括理科生、文科生;大一至大四的學生;農村和城市的學生;重點大學和普通院校的學生;不同消費水平和性別的學生等,總而言之,就是要確保所選取的樣品具有充分的隨機性,只有這樣,得到的結果才能客觀的反映事實。

  2.問卷調查的問題設定:其一,筆者主要設定了一些與具體的生活情境相關的問題,如“當發現好友可能欺騙你時,你會非常生氣,並且不注意場合的大聲質問他。A.非常符合B.比較符合C.有時符合D.不太符合E.基本不符合”以此來測試被調查者相關的情緒管理能力,如控制消極發洩能力、理智調控情緒能力、尋求外界支援能力、控制消極暗示能力和積極補救能力等。其二,筆者還設計了一份心理狀況的調查表,以此來調查受測者的心理健康情況,從而研究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與其心理健康水平之間是否存在著必然的聯絡。

  3.問卷調查的資料處理:首先筆者將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問卷的總分及各因子與心理症狀問卷各因子進行了綜合的分析,然後再應用數學工具,透過建模、取平均數、求極值、方差等方式進行資料處理,從而研究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關係,最後則透過表格和迴歸方程的影象對結果進行處理,使其清晰而又一目瞭然。

  4.問卷調查的結論及相關分析:研究發現,具有軀體化、強迫、人際關係、抑鬱、焦慮、敵對、恐怖、偏執與精神病性等心理特徵的受測者的情緒管理能力普遍較為低下。迴歸影象也顯示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與心理健康水平存在著明顯的正相關關係,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越強,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 情緒管理能力越低, 心理健康水平就越弱。

  大學生若是不能理智的控制和疏導不良的消極情緒,任由其發展與其肆意發洩,就會導致自己的人際關係緊張,社會評價降低,從而進一步受到消極情緒的暗示,形成一個惡性迴圈,甚至就困在這個怪圈中掙扎不出,與此同時,各類軀體化、焦慮、人際關係敏感、抑鬱、偏執等各種心理症狀也就會逐漸顯露加深。

  二、強化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促進其心理健康的建議

  1.合理宣洩自己的消極情緒:在現實生活中,由於學業、戀愛、經濟和交往等各種方面的影響,消極情緒的產生是十分自然的事情,這並不可怕。但是許多大學生都做不到合理地宣洩自己的不良情緒,結果不是鬱積在心中,越想越傷心難過;就是不顧場合和他人感受的肆意宣洩,在不經意中傷害他人。這兩種不科學的處理方法又會引起新的不良結果,進一步引發我們的消極情緒。所以,大學生在產生消極情緒時,一定要冷靜,不能被消極情緒所左右。可以採用主動迴避和剋制的個體衝突情緒的“情緒轉移法”進行處理,一方面盡力做到不去回想和接受消極情緒,另一方面則要積極投入到豐富的文體活動或是工作中,做能讓自己開心的事情,從而使自己的心情保持愉快。總而言之,作為一個成人,大學生不僅要學會照顧自己的情緒,更要兼顧他人,切記將他人當出氣筒,即使是戀人也最好不要,要做到“喜怒哀樂,不忘關心他人”。

  2.加強大學生對心理健康知識的滲透與情緒認知能力:這一點是針對心理老師和大學生雙方而言的,因為只有在充分了解大學生的情緒特點和常見的負面情緒對其產生的影響的前提下,心理老師才能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開展工作,如對於自我情緒控制差的同學,則加強對其的關注,並且採取相應的途徑對其進行心理健康知識的滲透工作;而對於某些有心理障礙的同學則要進行相關的輔導或是心理干預治療,從而幫助其解決自身的生活、學習以及人際關係所產生的問題,提高其情緒認知能力,培養其健康的心理品質。而學生也只有在其前提下,才能瞭解自己情緒的特點,從而不會感到困惑和迷茫,進而加強自己對於情緒的管理能力,處理好學習生活中的人際交往等各方面的問題,擁抱享受美好的大學生活。

  3.加強大學生的自我調控能力:不管是心理輔導還是治療,最終的目的還是助人自助,若是自己都放棄自己,那麼再好的治療方法都不會有什麼效果的,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從源頭上解決這個問題,即增強大學生的自我調控能力。要做到這點,大學生首先要對自己有一個客觀的評價,全面地瞭解自己,正視自己,既不狂妄也不妄自菲薄,這也是自我調控的前提。其次,則是要利用情緒情感的積極方面,克服其消極方面,並努力豐富、培養健康向上的情緒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不斷的收到正反饋,從而使自己充滿了正能量。最後,在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情緒衝突和危機時,要本著對自己負責的原則積極地求助於外界幫助,如尋求社會支援系統得以宣洩或求助專業諮詢機構等。只有這樣,大學生才能增強自己處理情緒問題的能力,從而逐漸走向人格上的成熟。

  三、結語

  綜上所述,大學生的情緒管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的心理健康水平,所以,大學生要了解自身的情緒特點,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對消極情緒進行疏導,必要時求助外界的幫助,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完善自己的人格,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參考文獻:

  [1]張秀榮.論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的培養[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01):67-68.

  [2]許若蘭.論大學生情緒管理和情緒教育[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03,(04):119-121.

  在校大學生健康管理模式分析論文 篇4

  關注心理健康,構建和諧校園的幾點措施 :

  1.全員參預,構建學生心理成長的社會支援系統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健康乃至生命,特別是心理危機,作為成長中的大學生,他們對心理問題往往缺乏自我意識,自覺、自悟、自調、自控能力欠缺,因而,需要營造心理關注氛圍。在高校所有教職員工(包括宿管人員)都負有關心、教育、引導大學生健康成長的責任。

  每一個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都離不開來自學校、社會、家庭和學生群體的關注、支援和幫助。實踐表明,透過提供社會支援,能有效降低個體身心症狀的嚴重程度。大學生的社會支援主要來自於學校教師、學生群體和家庭等方面的支撐。因此,應透過構建學校、系、班級、宿舍四級心理防治系統;開設心理健康教育選修課、加強學科滲透、“兩課教學”;班主任工作、機關係部的管理服務;大學生社團、校園文化生活、各種體育活動等途徑整合資源,形成合力。最佳化校園心理環境,強化育人意識,真正把“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管理育人”工作落到實處,形成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的工作態勢,使學生在處處、時時、事事中不斷得到心理上的支援和關懷,才能有效預防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發生。

  2.構建我校大學生心理問題高危人群的預警機制

  要認真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摸排工作,積極做好心理問題高危人群的預防和干預工作,要特別注意防止因嚴重心理障礙引發自殺或傷害他人事件發生,做到心理問題及早發現、及時預防、有效干預。

  (1)建立學生心理健康彙報制度。要按照每個自然班設立一個心理觀察員,院系設立心理健康輔導員,並按心理觀察員、心理輔導員、學校心理諮詢老師組成的層層報告制度,發現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及時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機構報告。

  (2)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普查和排查制度。繼續做好學校每年對新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測工作,根據測評結果篩選出心理危機高危個體,與院系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員一起對這些學生做好危機預防與轉化工作。院系每年組織對大四不能畢業學生、對大一第一次不及格學生、對大二、大三多門不及格學生、經濟特別困難學生、失戀學生、違紀處分學生進行排查,有針對性地做好工作。

  (3)建立學生心理危機評估制度。學校成立心理危機鑑定與干預評估小組,對院系、校醫院、心理諮詢老師等報告上來的存在心理危機的學生進行及時的心理危機風險評估。

  (4)建立重點學生心理檔案,將全校有心理危機傾向及需要進行危機干預的學生的資訊收入資料庫,實行動態管理。

  (5)建立學生心理健康資訊反饋制度。學校及時將全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學生心理危機預警物件名稱、學生心理健康測評和調查結果、學院上報的有心理危機傾向的學生的心理評估結果和透過其他途徑獲取的有心理危機傾向的學生及心理評估結果等相關資訊反饋給學院。

  3.專兼結合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幹隊伍

  全體專兼職學生政工幹部、輔導員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體隊伍,心理健康教育專兼職教師、思想政治教育教師是骨幹力量。透過專、兼、聘等多種形式建立起一支以專業教師為骨幹,專兼結合、專業互補、相對穩定、素質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透過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在整個思想教育和學生管理過程中,注重心理疏導、心理關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抗挫折的能力。院系黨政領導、教師要主動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密切關注學生異常心理、行為;學生專兼職政工幹部、輔導員要深入學生,有針對性的與學生談話,幫助其解決心理困惑和實際問題;對有較重心理問題的學生,及時報告系書記和學工處、心理諮詢中心的專職教師,並積極配合講究技巧做好周圍學生工作,為其緩解心理症狀創造良好的心理關懷、心理支援環境,這樣通力合作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實處。

  4.師生合力提高心理關懷、心理支援的覆蓋面和輻射力

  我院現有在校生達五千多人,僅靠心理諮詢中心老師、輔導員的工作是很難把心理關懷落到實處的。目前很多輔導員要面對幾百名學生,我們要把工作做深做細就要發揮學生組織、班幹部的作用,讓他們成為我們的助手、耳目。事實上,學生心理問題和心理危機,輔導員和學生往往是第一發現者,因此,要透過組織、指導大學生心理協會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宣傳心理健康知識,發揮學生自我教育的潛力。與此同時,在班級中設立心理委員,由心理委員聯絡宿舍長,透過心理諮詢中心的指導和培訓來加強班級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營造互助友愛的人文關懷氛圍,降低學生的孤獨感,增強歸宿感,為學生構建心理溝通、心理支援和資訊傳遞系統,提高心理關懷,心理支援的覆蓋面和輻射力。

  從某種角度講,和諧大學的建設歸根結底在於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而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又在一定程度上依賴心理上的和諧,所以心理和諧是構建和諧大學的基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滲透在學校管理、教學、校園文化等各個方面,在今後和諧校園建設的過程中,應在學校活動的各個環節充分重視這項工作,形成全員動員、全員參與的良好氛圍,相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將對推進和諧校園建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校大學生健康管理模式分析論文 篇5

  1定期開展心理健康專題講座

  大力的開展有利於學生心理健康的專題講座,邀請知名的專家學者對學生關心的熱點問題進行重點講解,可以使學生了解到心理學界中更多的方法和最新的訊息,提高學生自我調適、自我保護、自我教育的意識。心理健康專題講座應該利用其靈活性、啟發性和趣味性的特點來引起學生的關注,尤其要注意的是在學生大學階段的不同時期,設定不同專題和內容的專題講座,如在學生剛入學的階段,應該組織關於適應性和人際交往方向的講座;在學生即將畢業的時候,開展有關擇業方面的專題講座;或者是對學校中的男、女生分別進行關於性的心理教育等。透過專題心理講座、心理沙龍和專題心理報告等方式,使學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與心理健康自我調適的方法,增強學生自我心理調適和適應社會的能力,最終達到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目的。

  2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理工院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單純的依靠課堂教育是不夠的,還要根據實際情況的需要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針對性強的課餘文化活動。理工院校的人文素質教育和其他類別的學校相比,人文素質教育相對較為匱乏,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人文知識的培訓,完善知識結構,領悟人文思想,豐富人文知識,提高學生的思維視野和思想境界。透過各種型別的素質教育培訓活動,提高學生的自信心、自律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不斷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

  3利用校園傳播媒體,營造良好心理健康教育氛圍

  理工院校應該充分地利用廣播、院(校)刊、校園網路和櫥窗等各種傳播途徑,宣傳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理論、方法、技巧、常識和相關的案例及案例的處理詳細過程等,營造理工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和諧氛圍。

  4利用網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理工院校可以充分利用現代網路的優勢開展校園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利用論壇、部落格、微信等集中學生進行相關討論,當然,心理健康的相關教育者應該以匿名者的方式參與某一話題的討論,並且在討論過程中以健康向上的心態,較為清晰的輿論觀點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合理的思考方式;也可以尋找、設定精神領袖,即在網上信任度較高、有一定號召力的同學,設定主題進行討論,幫助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另外,學生輔導員可以加入學校論壇、班級QQ群、微信群,與學生進行資訊交流、情感溝通和心理諮詢等,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還要給學生推薦一些健康向上、意義積極的心理健康服務網站,使學生可以獲得更多的心理學的知識和資訊。

  5建立心理諮詢機構

  理工院校務必要重視這項工作,聘請那些經過專業集中訓練的心理諮詢人員、團隊組成一個心理諮詢的服務中心。這個服務中心要以監管、調控和維護全校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為目標,以為全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服務為宗旨,要透過各種各樣的方式、手段、途徑向全校的老師、學生宣傳心理健康的相關知識,在每一學年或者定期的對新生和老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活動,並且建立心理健康的檔案,同時要定期的對全校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狀況的檢測,定期的將全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的資訊反饋給學校,及時地提出完善、改進理工院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合理性建議和意見;與此同時,心理健康服務中心也要為那些適應性不良的學生個人或者團體提供良好的心理諮詢,幫助他們解決心理問題,走出心理困境。

  6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理工院校的校園文化是教育教學活動的實踐,在理工院校的教育中具有自己獨特的地位和使命。社會進步需要文化,企業發展需要文化,作為為國家培養高技能、高素質人才的理工院校更要顯示出一種先進的、與眾不同的校園文化。特色鮮明的理工院校必須要為國家培養出優秀的學生,特色鮮明的理工院校必須要創造優秀的校園文化。理工院校的校園文化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有著積極地意義。加強理工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現個人風採、滿足自我精神、釋放內心激情、張揚自我個性的機會,可以緩解理工院校學生的心理緊張和心理壓力,為他們營造一個活躍、積極的校園文化氛圍。與此同時,理工院校應該為學生提供對社會有幫助、能夠提高學生人格修養和心理素質的社會實踐的機會。社會實踐是學生初步接觸社會、正確認識社會、瞭解社會和鍛鍊自己、完善自己、磨練自己,良好認清個人與社會關係,提高學生適應社會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學生透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接受鍛鍊,可以磨練自己的意志,提高自己的堅強毅力、頑強意志、互助精神、競爭意識;能夠培養理工院校學生關注國家未來發展、為社會做貢獻、為人民服務精神的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

  7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

  心理治療、心理諮詢、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專業性、職業性較強的工作。一方面,理工院校要透過聘請專業的心理醫生和心理專家來不斷地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團隊,另一方面,要對學校現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團隊、師資隊伍進行選拔、培訓和進修來不斷地完善、提高其業務水平。

  8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目前,理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順利實施進行的首要任務是在於借鑑、學習西方發達國家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礎之上,依據我國的當前具體國情和理工院校學生髮展的特點,創建出一個實踐操作性強、具有廣泛推廣價值的理工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一是加強理工院校之間的資訊交流,積極展開學術探討和經驗交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準。二是重視中國的民族傳統文化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影響,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國本土的研究,構建出符合我國實際國情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三是進行理工院校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和理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現狀的研究、調查,以便於提高理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有效性、實用性和針對性。四是引入教育學、管理學、社會學和社會工作等相關學科內容的基礎理論知識,以此來豐富、探索理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基礎理論。

  9創新工作方法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理工院校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全面的、系統的工作,涉及範圍比較廣,要求也很高。如果要創新工作方法,就必須要大力建設三個系統,即:學生自助系統、專家指導系統、課程教育系統,這三個系統的結合組成了理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三維模型。

  (1)學生自助系統

  學生自助系統是指以學生為主體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統。理工院校學生在課程教育系統的基礎之上,透過大學生心理社團組織進行各種各樣的心理健康教育相關活動,如自助心理諮詢,心理沙龍等,也可以進行大學生社會實踐、科研等個性化教育活動,還可以舉辦櫥窗、報紙、廣播等由學生自己進行組稿、編寫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透過組織各式各樣的活動,學生可以把在心理課程教育系統上學習到的訓練和教育知識轉化為各種實踐能力,提高心理素質。

  (2)專家指導系統

  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系統是指心理專家占主導地位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包括學術研究、團體諮詢、個人諮詢、報告、講座心理素質教育指導和信函諮詢等。在專家指導系統中,專家是主體,在理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中,專家指導系統是核心部分,負責對學生自助系統和課程教育系統進行指導和監控。

  (3)課程教育系統

  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設立要依據理工院校學生的特徵,與理工科教育的模式相結合,這樣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勇於探索,且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該分別開展有規定達標成績的,以普及化教育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課、選修課和活動化課程,增強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提高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以上幾個方面是理科院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與途徑,也是有效的方法與途徑。理工院校應該積極地探索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徑,最佳化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這是理工院校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