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如何在中學體育與健康新課標形勢下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論文(通用8篇)

如何在中學體育與健康新課標形勢下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論文

如何在中學體育與健康新課標形勢下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論文(通用8篇)

  在學習和工作中,大家都嘗試過寫論文吧,透過論文寫作可以提高我們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論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如何在中學體育與健康新課標形勢下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論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如何在中學體育與健康新課標形勢下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論文 篇1

  《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標準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體育與健康課程,促進學生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的健康、和諧的發展,激發他們對體育的興趣,使他們形成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從而為終身體育和適應未來工作、學習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在一段時間裡,一些專家對終身體育鍛煉,做了許多重要的論述,我們國家有關部門也經常提倡和號召國民應進行終身體育鍛煉。所謂終身體育,就是指人在出生至死亡之間的有生之年,應不間斷地參加體育鍛煉以增強體質,提高適應內外環境的能力,促進身心健康。終身體育應貫穿人一生的主要內容,而中學體育健康新課標在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是奠定學生終身體育的基礎。學校體育工作必須樹立為學生終身體育打基礎和服務的思想。以下從三方面來論述如何在中學體育與健康新課標形勢下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

  一、透過課堂實踐,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

  過去體育教材以運動技術為核心,大部分學生很難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我實踐——主動練習,學校體育的根本任務是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無論是從培養人的目標出發還是從終身體育目標出發,學校體育的根本任務是符合要求的,青少年正處在身體生長髮育的關鍵時期,也正是心理快速發展的時期。我們應有效地、科學地對他們的生理和心理進行培育,新課程標準讓我們拓開思路,真正的讓學生達到自我實踐、主動積極的鍛鍊,這是培養學生終身體育至關重要的一個方面。透過課堂實踐提高他們的體質,使他們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同時藉助於體育運動本身對人的心理特有的影響,培養他們堅韌不跋的意志品質、良好的精神風貌,愉悅他們的身心,可以為其一生的舊看健康的生活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礎。體育與健康在終身體育中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一個身體和心理都健康的學生,在今後的體育活動中也會富有朝氣,能承受工作的壓力及學會有效的自我調節體育活動方式。

  二、在體育與健康教學中,向學生傳授終身享用體育的知識和參加活動的方法。

  體育與健康新課標已把培養學生的鍛鍊和健康意識以及提高學生的自我鍛鍊能力放在首位。因此,作為體育工作者還應向學生傳授終身都能享用的體育知識和方法。體育與健康教學的目標和內容必須與終身體育接軌,教學時要有意識地向學生灌輸終身體育的思想,培育他們主動地利用上課時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開展課餘鍛鍊並形成習慣。我們知道在日常的體育工作中,教師不可能每是每刻都能親臨現場指導學生的身體練習,也不可能在指導練習過程中都能始終面對每一學生,大部分身體練習還需要學生自己完成。這就需要學生自己能夠掌握身體練習的方法和系統的保健知識,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向學生傳授身體鍛鍊的方法和培養學生自己制定體育活動計劃。教學的最終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是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步提高學習能力,掌握終身鍛鍊的方法,授課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由“學會”向“會學”轉變。這不僅是在校期間的需要,也是畢業後自身的需要,還應是指導父母健身、養護和將來培養孩子的需要。為此,在教學中利用一定的時間,向學生傳授體育知識和方法,加強他們的自我鍛鍊能力是至關重要的。我們還應當將學校體育與健康教學與家庭娛樂休閒體育與群眾體育結合起來,體育課堂教學應能為課餘鍛鍊、家庭體育、社會體育打基礎。反過來又充分利用家庭與社會體育豐富的場地器材資源和生動活潑的活動形式促進學校體育工作的提高,這是未來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發展方向,也是學校體育生命力之所在,學生自然也學到了在各種環境中參加體育鍛煉的方法和各種體育鍛煉方式,從而為他們的終身體育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養學生的體育興趣與習慣,增強體育意識。

  體育與健康新課標力求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按學習領域組織學習內容,盡最大可能採用生動活潑的,能吸引學生的方式表現學習內容。在當今課改新形勢下,我們可以進一步拓展思路,發揮聰明才智,根據本地條件及氣候特徵選擇學生喜愛的運動,使他們表現,得到身體發展,並使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態度和作為表現相符合,提高自己科學健康的水平,豐富自己的課餘生活。經過專家們不斷調查和研究,有較高的體育意識和運動興趣、習慣,是一個人堅持身體鍛鍊的主要因素。學生首先有教高的體育意識,明確鍛鍊目的和要求,才能自覺地、合理地調整自己的運動行為,科學地評估自己的鍛鍊效果,才能把體育當作自己一生的需要。而學生在體育活動中不斷得到體現自己的運動才能,體驗到技能進步的快樂,獲得增強體質的效益,從而提高了運動的興趣和習慣。這是在長期參加身體鍛鍊活動中和愉快的運動情感體驗中逐步養成的。有了這些足量的心理準備,學生才能脫離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進行身體鍛鍊,在今後工作之餘主動地、愉快地進行體育活動。教師在新課標的大好形勢下,要善於發掘學生學習興趣所在,對於學生學習興趣較低的內容應予以取締,增加學生學習興趣的內容,這正是體育與健康新課標的優勢所在。我們可以增加一些學生感興趣的運動專案,如球類、健美操、武術以及各種技巧性、趣味性、競賽性強的專案。學生在參加這些體育專案練習過程中,不斷體驗到技能進步的快樂,獲得增強體質的效益,從而提高了對參加這些專案練習的興趣而形成了習慣,使這種體育鍛煉在今後的連續性得到了增大。透過不同的方式,如開展課外活動和社會體育相結合的功能,培養學生運動興趣和習慣,加強學生體育意識教育,達到學生自覺得參加體育鍛煉和養成習慣的目的來奠定學生的終身體育。

  中學體育與健康課程為了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已進行了重大的改革,它必須以健康為第一,以終身體育為指導思想,主重對學生的終身體育教育,加強學生獨立進行體育活動的能力,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使學生不僅在校期間能夠充分得到身體鍛鍊,也能把學校中養成的體育鍛煉習慣繼續到今後的工作生活中。總之,體育工作著應在體育與健康新課標的形勢下拓展思路,尋求有效的途徑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習慣,提高全民族的綜合素質。

  如何在中學體育與健康新課標形勢下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論文 篇2

  摘要:堅持樹立“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的指導思想,以提高學生身心素質為根本,重視培養學習方法,注意提高學生自主學練,使學生身心全面發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指導學生學習的主體,教師要積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便於挖掘和培養學生的體育潛能,提高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如何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是值得廣大體育教育工作者探討和深思的。

  關鍵詞:興趣;自我鍛鍊;終身體育意識

  人們常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的確,有了健康的身體,無病無痛,精神飽滿,人們才能更好地學習和生活。那麼學生在校期間除了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外,同時也要養成鍛鍊身體的好習慣,因為只有健壯的身體才能使學生精力充沛,更好地完成學業。教師在傳授運動技能的同時,如何幫助學生樹立終生體育鍛煉的思想呢?我從以下幾個觀點加以研究。

  一、教師的素質要求

  體育教師是體育教學的組織者和指導者,除了要具備紮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外,還要不斷學習提高教育教學業務水平,教師廣博的興趣和才能會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和困惑,得到學生的喜歡,從而提高學生的體育興趣。教師的興趣和愛好,同樣能使學生產生極大的吸引力,活躍運動氛圍,例如在教學中教師示範優美的投籃動作,會調動學生模仿的積極性,讓學生產生學習的慾望。在練習中,教師要及時瞭解學生的鍛鍊情況和掌握程度,端正學生鍛鍊的態度、對鍛鍊成績做出準確的評價,這樣有利於鍛鍊效果,易調動學生繼續鍛鍊的熱情,對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的養成將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二、培養運動興趣,養成鍛鍊習慣

  “激發學生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是教學的新理念。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在體育活動得到快樂,在運動中如何讓學生感受到更大的樂趣和滿足感,這需要體育教師精心設計好每一節課,多安排一些比賽活動,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挖掘潛力,活躍氛圍,充分展示學生運動天賦,這樣學生能夠親身感受到運動帶來的樂趣和滿足,以後更會積極快樂地融入到體育活動中去,從而將學生的運動興趣轉化為自主的鍛鍊習慣。只有對體育感興趣,學生才會學習體育和進行體育鍛煉。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善於發掘學生感興趣的專案。例如自由活動時間增設學生喜歡的乒乓球、羽毛球或籃球,在學生參加這些專案活動中,不斷體會到技能進步帶來的快樂,同時增強體質,從而提高參加體育運動的興趣而形成鍛鍊習慣,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三、培養學生自我鍛鍊能力

  自我鍛鍊能力是指學生在沒有教師指導的情況下自己獨立完成學習任務和進行身體鍛鍊的能力,是學校體育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在體育教學中主要是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能夠將所學的科學鍛鍊身體的方法運用到獨立鍛鍊身體的能力。例如,教師講解要領和示範動作後,要求學生獨立模仿動作,對於體質差或者不協調的學生給予幫助和保護,因此我們要提高學生自我鍛鍊的能力,指導和鼓勵學生養成良好的自我鍛鍊習慣。在教學中實施自主鍛鍊也可以提高自我鍛鍊能力,允許學生自己選擇感興趣的鍛鍊方法,教師給予技術指導,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己去活動,自己去鍛鍊,教會其如何更好地去活動,如何更好地去鍛鍊,加深其知識、技術的理解與感受。這樣更能培養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自我鍛鍊能力也是養成與掌握終身進行體育鍛煉身體的意識、習慣和能力,只有激發他們強烈的學習動機,樹立遠大的志向和抱負,才能有志氣,有恆心堅持自主鍛鍊,並養成良好的獨立自主的鍛鍊習慣。

  四、重視課外體育活動的開展

  課外體育活動是學生利用業餘時間參與體育鍛煉,愉悅身心的體育活動,是體育課內容的補充和延續,它與體育教學相輔相成。它有強烈的教育性、自願性和多樣性以及豐富多彩的趣味性。課外活動中,要求學生必須參加的內容有早操、課間操,有些內容由學生自己決定是否參加,比如課後的體育活動。在組織課外活動時,內容要開展得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組織要靈活,不拘一格,這樣比較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內容、形式,愉悅健身,從而學生既可以自願選擇,又可以在自己喜歡的環境中從事自己喜歡的體育活動,有利於排除思想雜念,愉悅身心,陶冶情操,充實課餘文化生活,使學生保持熱情樂觀、精力充沛,使學習和生活充滿生機。課外體育活動是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學校體育課程安排有限,所以只有安排豐富多彩的課外體育活動,才能使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享受運動帶來的快樂,從而使學生終身受益。因此,課外體育活動對培養學生終身體育興趣起到關鍵作用,體育活動是學生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人的健康狀況隨著年齡增長而變化著,體質有強有弱,只有養成經常體育鍛煉的習慣,才能擁有結實健康的體魄。體育屬於文化範疇,體育運動屬於高尚的文化活動之一,對體育有濃厚的興趣和愛好,不僅能豐富自己的業餘文化生活,而且對自己的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好處,這就需要我們提倡終身體育思想,養成經常體育鍛煉的習慣,達到鍛鍊身體,增進健康,滿足精神需求的目的。總之,培養和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和意識,可以讓學生認識體育鍛煉對身體健康的價值,生活當中不可缺少體育,體育讓學生身心愉悅,其樂無窮。所以,使學生養成終身體育的意識很重要。

  參考文獻:

  [1]梁道松.體育與健康[M].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7.

  [2]李建龍.如何激發學生上體育課的興趣[J].體育教學,2005(3).

  如何在中學體育與健康新課標形勢下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論文 篇3

  論文摘要:本文為此根據當前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認知的現狀和影響大學體育教學中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認知的原因,提出了提高大學體育教學中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認知的建議:大膽探索新的體育教學模式,加大體育師資培訓力度,更新體育負責層次的教學觀念和培養學生的主體體育意識。

  大學體育教學是大學整體教育體系中的重要一環,是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基礎。但是在當今知識經濟的新時代,大學生的素質和結構將發生重大的變化,更多要求的不是單純的體育鍛煉,而是需要體育終身意識的建立。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 體育教學 終身體育意識

  一、當前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認知的現狀

  認知是推動大學生獲得知識和從事某種活動的內在動力,人的認知是在學習和實踐活動中逐步發展起來的,是具有可塑性的。根據我們對某高等學校的調查情況看,學生對體育課是非常喜歡的,這說明他們有比較強的參與體育活動的內在性需要,這從內在激勵與外在激勵關係的理論以及弗洛姆的期望理論來說,教學效果不好,說明學生學習的外在激勵較弱。這與體育教師的教學態度、方法、手段等因素有關。如果體育教師的教學觀念落後,教學方法陳舊,活動內容又比較單一,這樣就會使得學生的認知、愛好不同程度地受到限制,從而影響教學效果。其他原因還有課程選擇情況、教學模式、學生個人情況等。

  二、影響大學體育教學中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認知的原因

  2.1體育教學模式相對滯後

  教育理念直接影響著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成效,雖然大多數高等學校在推進體育課程的發展中,各級部門對現代教育的改革有一定的瞭解,但在理性認識和實踐操作上差異是比較大的。目前在我國各高等院校現行的體育教學設計中體育理論課和體育實踐課是兩門分開上的、獨立的課程。說與寫被硬性的分離開,這似乎有悖於學習者的自然學習規律。

  2.2體育教師的綜合素質不高

  目前各高等院校的講授體育課程的師資隊伍主要是由體育專業出身的教師組成,他們經歷過專業化的體育學習和訓練,有著紮實的體育基本功。但是,相對於一些體育專業出身的教師來說,這些體育專業出身的教師對專業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對專業行業發展動態的靈敏度就顯得比較處於弱勢。比如在實踐體育終身意思教學中,當要求這些教師介紹某體育的歷史時或是體育的前沿知識時,他們就無法做到像實踐專業出身的教師那樣更深入更專業地為學生進行寫作講解。

  2.3體育教學評價觀念落後

  教學評價對大學生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它具有反饋、激勵、反思、導向和記錄的功能。由於我國傳統的基礎體育應試教育過分強化知識性考試,應試分數是許多學校教與學追求的目標和評價教學的唯一手段。同時對於現行教材中的實踐內容,學校仍缺乏一個客觀的評價標準,沒有充分調動師生開展體育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和創造。還有很多教師與學生認為評價考試就是考知識點、考解題能力,所以教師們也整天領著學生取得競技體育成績,忽視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這種評價主要以大學生的單純體力為評價內容,重視結果、忽視過程,導致學生綜合能力的下降。

  2.4體育教學重點難以突出

  體育目標是使學生掌握體育素養與鍛鍊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科學研究的體育原則和體育意識方法。因此,體育教學重點應該是意識理論和方法的用途、鍛鍊方法的正確運用及體育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等。而目前醫體育教學內容陳舊、手段滯後,教學方法單一,多侷限於單個體育專案方法的介紹和典型例項的驗證,主要教學內容突出體現在體育常規知識、體育技巧過程等內容的講解,對終審體育體系缺乏系統性的認識,使學生錯誤地認為體育學就是鍛鍊、就是訓練,忽略了體育意識核心內容。

  三、提高大學體育教學中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認知的建議

  3.1大膽探索新的體育教學模式

  教師應該重視和倡導學生在學習中的自主性、開放性和探索性,體現個性化、自主性的教學組織形式。高校體育專案的開發價值和開發優勢正好迎合了學校教育的即時需求,其文化特徵和健身價值滿足了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其投入少的特點滿足了學校教育低成本的需要。

  3.2加大體育師資培訓力度

  高等學校可以引進具有管理知識的體育人士或者是聘請長期從事體育比賽的運動員作為兼職教師。前者的體育至少水平不置可否,而且又經歷過系統的實踐知識的學習是體育教師的不二人選。至於選擇後者是因為體育終身意思課程的特點之一是理論性與實踐性都比較強,這就要求教授體育課程的教師對於自己所教的學科不僅要有很深的理論知識還要有較強的實踐技能。這些運動有著豐富、成熟的經驗,同時又對體育前沿的最新動態有一定的瞭解與把握,相信由他們擔任兼職教師來授課會充分調動起學生的求知積極性並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3.3更新體育負責層次的教學觀念

  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主管領導要充分認識到體育教學在實施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並付諸於行動。比如在教學中教師對大學生的猜想要注意引導思維的發散與聚合相結合。在意思培養教學中教師不僅要使大學生透過發散性思維提出多種觀點,同時還要透過各種形式讓他們學會透過聚合思維整理歸納和提升這些觀點,使之成為科學概念和規律。如在複習奧運會體育專案的類群時,須回顧、深化對各類體育專案的特徵認識,會涉及許多知識點,應以有開放性的綜合問題為引導,讓學生廣泛涉獵各類體育專案知識。

  3.4培養學生的主體體育意識

  主體體育意識是指促進學生的主體性參與,提高學習認知體育意識,是指大學生在參與體育活動過程中對體育及其重要性的認識、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思想觀念、心理活動的總和。為教學內容必須進行有效的改革,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應突出學生主體性的發展,體現以人的發展為中心,尊重學生的不同認知和愛好,尊重學生問個體差異性。要從根本上改變過去把體育課變成普通身體素質課的做法。在目標的統領下,著眼於終身體育意識的知識和技能。

  3.5創新評價內容與方式

  創新評價內容只指新評價體系應淡化其鑑別的功能,發揮其促進大學生髮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要把實踐活動的開設情況作為學期和學年考核的重要內容對教師教學業績與水平的評價,要充分肯定教師在開展體育實踐活動中所付出的勞動與取得的成績,並建立必要的獎懲制度。評價方式多樣化主要體現在評價主體、客體、形式的多元化。比如評價主體多元化是指對於大學生的評價,不僅僅是教育管理者和教師參與,大學生、家長以及與之有關的人員都可以參與評價。這樣的評價網路提供的是一種相對比較開放、民主公平的評價系統,從而為大學生的體育實踐能力的發展營造更加有利的環境。

  3.6積極關注課外體育知識

  在體育教學中,學生體育意識的綜合發展是從對實踐過程的體驗開始的。體育活動的體驗學習對個體體育實踐能力發展的重大價值無法估量。在體育活動中,個體體驗了體育活動的一般程式,積累了對客觀世界的瞭解和主客體問相互作用的豐富感受,領悟到體育活動的樂趣和價值,往往能夠形成親實踐的行為取向,建立良好的實踐人格,並拓展內隱知識的積累。有價值的實踐體驗使主客體之間達成了融通,這種融通將會在各方面深刻影響學生個體的現實和未來生活。但是當前多數學生在大部分時間裡都呆在了由封閉的房子裡,很少有接觸到各種體育活動的機會,這對學生的發展來說是極其不利的。其實可以讓學生多基礎自然,瞭解體育,創造各種條件,讓他們有機會在體育體驗中獲得體育能力。

  總之,要在大學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必須大膽探索新的體育教學模式,加大體育師資培訓力度,更新體育負責層次的教學觀念和培養學生的主體體育意識,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張元河,成功體育對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啟示[j]中國學校體育,2002:3

  [2]張學忠,體育教學論[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4

  [3]嚴先元,課程實施與教學改革[j]四川大學出版社,2003

  [4]曲宗湖,顧淵彥,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10

  [5]杜宇峰,體育教育是實現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1

  如何在中學體育與健康新課標形勢下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論文 篇4

  摘要:培養高中學生終身體育意識需要經歷一個艱辛漫長的過程,需要體育教師在教學時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時間,並在培養高中生體育意識的過程中,增強學生體質,因此體育教學是培養學生終生體育意識的一個重要環節。本文根據高中體育教學的現狀,對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提出策略建議。

  關鍵詞:高中體育;終身體育意識;策略

  提升改善高中學生身體素質,使高中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是高中學校設定體育課程的主要目的。體育教學是學生形成終身體育意識的基礎,同時對其起主導作用。由於高中課程緊張,使學生長期處在緊張的學習氛圍中,導致學生鍛鍊身體的時間少,身體素質較差,因此必須讓高中生深刻認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教師可以採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增強學生身體素質,提高高中體育教學質量。

  1.高中體育教學的現狀

  1.1忽視對學生終身意識的培養。在我國高中體育教學實踐中,學校忽視對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致使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弱,甚至出現不重視體育學科的情況。高中學校的體育教學對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習慣、運動興趣不重視,加之只重視學生身體和技能的傳統教育觀點。在大部分高中學校中,高中生普遍認識不到終身體育意識的重要性。

  1.2缺乏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高中生之所以不利用充足的時間進行體育鍛煉,甚至放棄體育學科,是因為他們面臨升學的壓力。因為高中生沒有體育鍛煉習慣,所以一部分高中生在體育課堂上,會表現出不耐煩的情緒。加之高中生對體育鍛煉缺乏主動性,沒有形成終身體育意識,缺乏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

  1.3體育學科教學內容落後。為了讓體育學科更好的適應新課改改革,體育學科需要在原有的教學內容基礎上增加網球、游泳等運動,為體育學科增添新時代氣息。高中體育學科教學內容的落後,是導致學生缺乏對體育學習積極性的主要原因。體育教師在授課時習慣固定的上課、準備、組織、下課的傳統教學方式。部分教師甚至在體育課堂中,讓學生自習,使學生對體育課失去興趣,成為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阻礙。

  1.4體育裝置不足。體育器材是體育教師授課時讓學生進行體育活動的基本設施,因此體育裝置在體育課堂中有重要作用。雖然我國大部分高中已經加大對體育器材的投入,但是由於場地不足的影響,體育教學質量仍然沒有顯著提高。因為受以上外界因素影響,最終不利於對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

  2.高中體育教學在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培養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2.1高中體育教學有助於奠定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基礎。體育活動的展開,既調節鍛鍊學生的身體機能,還促進學生的身體素質及綜合素質全面發展。高中階段是學生身體快速成長的時期,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有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

  2.2高中體育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形成終身體育意識和習慣。高中體育課程的開展既是傳授學生鍛鍊身體的方式,也是向學生傳遞終身體育意識和理念的過程,可以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達到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目的。如今我國高中體育教學已經開始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在學生的體育鍛煉習慣及興趣愛好的基礎上制定教學方案,提高學生對體育課程的興趣,為日後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工作做準備。

  2.3高中體育教學有助於培養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高中體育教學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的最終目的是透過體育活動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和身體素質的全面發展,增強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因此在體育教學實踐過程中,需要教師積極引導學生參加體育活動,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除此之外,為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需要教師在課堂中組織開展智力和體力相結合的體育活動,最終有效提高學生的終身體育能力。

  3.當今我國高中體育教學在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過程中存在的不足

  3.1高中學生的體育意志力普遍較弱。體育意志力是指學生主動參加體育鍛煉的意識和主動性,是在體育鍛煉中形成主動參與體育活動的主觀意識。當下我國高中生的體育意志力普遍較差,是因為高中時期學習壓力較大,嚴重縮短高中生體育鍛煉的時間,沒有體育鍛煉的習慣。長期缺乏體育鍛煉,導致高中生體育意志力異常薄弱,例如缺乏體育鍛煉的興趣,體育考試科目不達標,日常體育鍛煉時堅持時間短等,成為培養高中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難題。

  3.2高中時期學生處於生理發育的特殊時期,降低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高中階段是學生心理和身體發育的關鍵時期,身體發育的逐漸成熟強化男生和女生之間的差異,增多高中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思想顧忌,如:男女生一起參加體育鍛煉時,他們會極其擔心自己做體育鍛煉時的形態,擔心自己出醜;一部分女同學因為性特徵發育較明顯,導致參加體育鍛煉時較笨拙。由於以上原因,使學生對於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大打折扣,降低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3.3高中生缺乏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作指導。學生從小到大深受各種各樣的學習壓力,以及教師和家長對考試成績的重視,使學生從小養成重視文化課,忽視體育鍛煉的習慣,同時也忽視對自己的身體素質的關注。因此學生除去在體育課堂的鍛鍊時間以外,沒有其他鍛鍊時間,加之體育場地不足等因素制約,使學生難以堅持長期的體育鍛煉,無法形成終身體育意識。

  4.高中體育教學中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策略

  4.1高中體育教材需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一般高中體育教學由實踐課程和理論課程兩部分組成,由於理論課程的教學安排是以體育教材為指導,所以高中體育教師在選體育教材時應把學生的認知規律作為首要前提,以便向學生傳授加強體育鍛煉的方法、技能、注意事項,以及體育競賽的規則和處理運動員損傷的技巧。同時體育理論教材的選擇需要考慮到學生的年齡、性別及心理差異,需要特別女同學的心理特徵。根據體育活動的形體美、運動美和矯健美等特徵,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體育課堂中的主動性。在體育實踐課程中,可以根據性別年齡的不同特徵對男女生進行分班式教學,在女生班的體育實踐教學中可以多安排一些鍛鍊形體美的柔韌性體育鍛煉,而在男生班的體育教學中安排一些鍛鍊矯健美的體育運動,既激發男女同學對體育鍛煉的興趣,又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在學生參與體育課堂訓練中培養其終身體育意識。

  4.2改善教學方法。高中體育教學是一項以實現終身體育教學為目標,以教師和學生為教學主體,應用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的活動。現在的高中體育教學過程中,一部分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過於陳舊老套,與現代化教育的發展不相適應。因此若想提高體育教學的科技水平,體育教學方式方法需要根據教育的不斷髮展進行改革,需要做到推陳出新,與時俱進。例如,體育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向同學展示運動員規範的示範動作,針對部分理論課程進行講解,此類多樣性的體育教學方法是教師培養學生形成體育鍛煉習慣的有效途徑,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

  4.3透過體育競賽激發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依賴於高中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興趣是人們對某項事物表現出來的的喜好偏向,體育興趣則是指學生對體育鍛煉的喜好偏向。高中時期的學生不論是生理還是心理都日趨成熟,使其具備基本的體育能力,該階段學生的求勝心態和求知慾非常強烈。因此,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體育課程特點,將極富競爭性和趣味性的競賽融入到課堂中,例如乒乓球、武術、籃球、足球等體育競賽,激發學生對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在體育遊戲和比賽中培養學生體育參與意識,提高學生自身身體素質。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向學生傳遞的應該是體育活動的參與性高於比賽勝負,著力於加強學生對體育活動的參與意識和正確認識。

  4.4採用“開放式”教學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放鬆、活潑和開放性是體育課的課程特點,沒有具體的教學規矩對其進行規範化。因此體育課應該採用開放式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實現對學生進行終身體育意識的有效滲透。“開放式”教學以“教師對學生要做到思想上放心和實踐中放手”為原則,在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需要積極採集學生意見,深入瞭解學生的想法,對體育教學方案進行改進,使其成為滿足學生需要和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課程。“開放式”教學透過放心和放手,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或擅長的體育活動,在提高學生參與體育教學課程意願的同時,為學生營造一個輕鬆愉悅的上課環境,增強學生的體育意識。

  4.5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營造和諧的師生關係。高中體育教學是以促進高中生身體素質和綜合素質全面發展,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為教學目標的,因此若想學生認可終身體育意識,需要教師加強與學生之間溝通,結合學生的個性特徵、身體狀況及體育興趣等安排體育教學,提升學生對體育教學的認同感。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透過引入體育遊戲,拉近師生間距離,激起學生的上課熱情,在娛樂中使學生感受到體育鍛煉的多樣性,提升學生對終身體育意識的認可。在實際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在教女同學做形體訓練時,幾名男生也參加學習,此時女同學可能會笑話男生,在這種情況下,為體育教學順利開展,教師需要適當運用幽默的表達方式和鼓勵性的讚美化解男生的尷尬:“老師真沒想到你們幾位男生來做形體訓練,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相信在老師的訓練下,你們個個都是美男子,女生也要加油了,我們現在分為兩組進行比賽,看看哪組做的更好。”這樣既緩解男生的尷尬,又激勵學生學習,還融洽師生間的關係,使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工作順利進行。

  5.結束語

  總之,高中的體育教學對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有重要影響,但由於我國高中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高中體育教師必須改變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吸引學生對體育教學的注意力,提升課堂效率,強化學生身體素質。體育教師透過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可以提高體育教學質量,進而培養學生體育意識。

  參考文獻:

  [1]張傳麗.高中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策略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3,3(36):58-59.

  [2]趙偉.淺析高中體育教學中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策略[J].當代體育科技,2014,4(7):55-56.

  [3]劉崢.對於高中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策略初探[J].體育時空,2016,(16):75-75.

  [4]環建平.淺談高中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策略[J].當代體育科技,2013,3(32):98-99.

  [5]王茂軍.探討如何在高中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J].亞太教育,2015,(27):53.

  [6]宋雷.淺談高中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策略[J].新課程中旬,2015,(10):201-201.

  如何在中學體育與健康新課標形勢下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論文 篇5

  【摘 要】體育舞蹈是一項集體育與舞蹈為一體的運動專案,透過對體育舞蹈的運動特點的分析,將體育舞蹈與體育教學相結合,可激發大學生從事體育運動的興趣,可培養大學生完善的人格,同時還可以培養大學生終身從事體育運動的習慣和意識。

  【關鍵詞】體育舞蹈 終身體育 意識 培養

  當前我國全民健身計劃已全面實施,而高校體育作為學校教育和體育事業的重要環節,向我們提出瞭如何透過體育教學與全民健身計劃迅速接軌的問題。全民健身計劃實施的重要條件是樹立終身體育的思想。選擇學生喜愛的專案進行教學,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和形成終身體育的運動習慣,有利於學生全面的發展和個性的顯現,有利於全民體育人口素質的提高。而體育舞蹈作為體育與音樂、藝術的結合專案必然比其他單調的健身運動更具成為終身體育的可行性。

  體育舞蹈是一種國際流行的融體育、藝術於一身的運動。它能起到培養、提高大學生藝術修養、運動水平以及進入社會後在複雜條件下能獨立自主鍛鍊身體的終身受益作用。根據體育舞蹈的分類和特點,在高等院校中有計劃、有目的地從事這項運動的體育教學,特別是在沒有條件開設音樂課的學校,藉助體育課堂上的體育舞蹈能起到文體活動並舉的效果。

  體育舞蹈泛指用來健身、健美的舞蹈,也可專指國際標準交誼舞。近年來在我國社會上廣泛流傳的健身舞、健身操、中老年迪斯科等就是將舞蹈同體育相結合用來健身、健美,促進人體身心全面發展的體育舞蹈。現今社會,在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物質日益豐富的情況下,多數人的眼光已專向對自身的完善,對美的追求。而體育舞蹈正可以滿足人們的雙項需求——健身、健美。因此,體育舞蹈必然成為全民終身體育專案之一。

  大學生是社會中最積極最活躍的分子,是全民健身運動的主力軍,我們的學習和成長,認識和行動,習慣和意識都影響著對終身體育思想的理解和投入。體育舞蹈的教育過程是培養人的運動習慣,促進人的終身體育思想的形成過程,它不僅能全面的鍛鍊身體,更能培養自覺運動的能力和習慣,增強大學生的體育觀念,對人體的健康發展有著及其重要的推動作用。

  一、增強體質,促進身心健康

  舞蹈在健身強體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早在古代我國就將舞蹈作為健身強體的手段。比如陰康年代創造的消腫舞。隨著時代的發展,舞蹈從內容到形式不斷髮展變化,舞蹈對防病治病,健身強體的作用也越發明顯。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健康意識不斷加強,舞蹈在健身強體方面的功效越來越顯著。每天的清晨和傍晚在城市的公園、廣場都有很多人聚集在一起跳迪斯科、交誼舞、健身操,興致勃勃地投入到健身潮流之中。

  舞蹈在健身強體方面的作用具體表現為:透過舞蹈練習可以促進機體的生長髮育,提高運動系統的技能水平。在舞蹈活動中由於肌肉活動的加強,使血液供應增加,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的吸收和儲存能力也隨之增強。舞蹈對骨骼的牽拉作用也使骨質變得更加堅硬。此外,由於舞蹈練習具有一定的運動量,因而體內的能量消耗增加,此時人體在神經系統的支配下,心肌興奮性提高,透過心臟收縮力加強,使血液迴圈加快,血液輸出量增加,從而滿足舞蹈對能量的需要。長期進行舞蹈練習可以提高內臟器官的機能水平,並可以改善和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活動能力。

  二、塑造形體,培養氣質

  健美的體型,優雅的姿態是每個人所向往、所追求的。體育舞蹈無疑是塑造形體,培養氣質的最佳的練習方式。舞蹈動作是變化的,有節奏的,有規律的人體動作。這些動作比如頭部的低抬、轉繞,手臂的屈伸、揮振,身體的扭擺、團展,足部的移動、騰躍等充分活動了全身的各個部位。同時,對舞蹈節奏的把握,對音樂的感悟會使人在精神上得以藝術美的享受。舞蹈使人類感情集中表現的形式之一。詩人聞一多說:“舞是生命最直接、最尖銳、最單純而又最充足的表現。”舞蹈在表現人的情感方面所具有的真切、純樸、激動、豐富、深厚等往往是其他藝術所不及的。一個氣質高雅的人往往是舉手投足都充滿著藝術魅力的人。體育舞蹈以其獨特的運動形式把健美的姿態與高雅氣質相互融合,更加符合現代人對健康、對美的追求。

  三、交際、娛樂作用

  舞蹈是為了表現人類的情感而被創造出來的。所以說舞蹈是一種透過人體動作來表現情感的藝術。特別是舞蹈是非語言文字的人體動態文化,它可以逾越語言、文字的障礙,超越國家、地區、種族的限制,成為全人類交流情感的手段。作為娛樂活動,人們在身心投入的時候,能得到一種情感被激發和情感得到宣洩的美感,一種在創造美、展現美的同時體會美和享受美的滿足。

  體育舞蹈作為一種集強身、健體、娛樂等為一體的運動必然越來越多地受到人們的喜愛。且這項運動簡單易學,老少皆宜,不受年齡、體質、場地、器材的影響,可根據運動的物件,因人、因時、因地制宜的進行活動。因此,體育舞蹈應是終身體育運動的選擇之一。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學生對某一運動的心理需要,決定了他對這一運動的投入程度。終身體育思想的形成,依賴人對運動的興趣,良好的興趣就有良好的學習動機。而學生對某一運動的需要,有人曾作過這樣的劃分:表演型、創作型、社會型、情感型。體育舞蹈運動的特點決定了它能滿足這四種不同的需要。這四種不同的心理需要的滿足,決定了體育舞蹈有其強大的生命力,在運動中能潛移默化地培養人的運動習慣和體育意識,促進終身體育思想的形成。

  健康是一切自由中首屈一指的自由。而終身體育運動就是為了抵禦健康危機。人們為了健康,為了長壽就要從事終身體育運動。把體育舞蹈作為終身體育運動專案,能讓人有一個健美的身材,健康的體魄,不俗的氣質,能讓人懂得自我鍛鍊,自我監督和評價鍛鍊效果的方法,從而使鍛鍊更具科學性和長期性。

  生命在於運動,體育的發展是社會發展的產物。當今社會的飛躍發展,迫切需要大學生有一個強健的體魄來適應高頻率、快節奏的學習和工作。學校體育能最快的反映出社會效益,學校體育是實施終身體育教育的基本環節,終身體育又直接控制著每個人的終身命運。因此,就要求學校體育教育尤其是高校體育要把教育的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上,而集長期性、娛樂性、社會性於一體的體育舞蹈無疑是最具推廣價值的運動專案。

  參考文獻:

  [1]張清澎.體育舞蹈.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7,05.

  [2]金福春.體育與健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08.

  [3]體育舞蹈 舞蹈 藝術體操.普通高校體育專業教材.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07.

  如何在中學體育與健康新課標形勢下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論文 篇6

  1.終身體育的內涵

  終身體育是指在人的一生中都要進行身體鍛鍊和接受體育教育與指導。終身體育是依據人體發展變化的規律,身體鍛鍊的作用,以及現代社會的發展,不斷對人提出的要求。人體活動規律要求身體鍛鍊必須持之以恆才能產生良好的鍛鍊效果。終身體育的含義應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指人從生命開始至結束,一生中學習和參加身體鍛鍊活動有明確的目的性,使體育真正成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二是在終身體育思想指導下,以體育的系統化、整體化為目標,為人們在不同時期,不同生活領域中提供參考體育活動的實踐過程。[1]

  2.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作用

  2.1發展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人的大腦與肌肉的資訊是雙向傳導的,神經興奮可以從大腦傳到肌肉,也可以從肌肉傳到大腦,肌肉活動積極,從肌肉向大腦傳遞的衝動就多,大腦的興奮水平就高,情緒就會高漲。反之,肌肉愈放鬆,從肌肉向大腦傳遞的衝動就少,大腦的興奮性就降低,情緒就不會高漲,所以採用合適的體育教學方法能有效地調節學生的情緒,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2.2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

  健康是體育的目標,體育是促進健康的最佳途徑,人體的健康狀況和工作效率取決於身體各器官、系統的功能及相互協調,人體對自然和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以及運動對身體健康所起的重要作用。現代科學證明,長期堅持體育鍛煉可以增強人體的這種適應能力。終身體育對健康的促進作用具體表現在強身、健心、益智、逸情與延年益壽。國民的健康是民族素質最基本、最具體的表現。終身健康是人類追求的目標。在生命的每一段旅程中,我們每一個人對健康都應該予以高度的重視。[2]

  2.3促進體育教學改革

  體育教學的目的是要增強學生體質,而每週有限的體育課不能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只有透過持之以恆的體育鍛煉,以及合理的飲食和生活方式,日積月累,才能夠促進人體的生長髮育,完善人體的形態結構,達到強身鍵體的目的。在高校教學中只有培養好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才能達到體育教學最終的目的。因此,高校體育教學應以終身體育思想為指導思想。培養目標不僅僅是學生在學校階段進行鍛鍊,而且是步入社會後,在任何時間、任何環境下都能自覺獨立地進行身體鍛鍊和接受體育教育。[3]

  3.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途徑

  3.2培養學生的自我體育意識

  學校體育教學要使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注意培養學生的自我體育意識,這是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一項重要內容。自我體育意識,就是從自身需要出發,按照自己的興趣和愛好,自覺地進行體育鍛煉,認識自己的生理狀態、心理特徵、運動技術和與他人的聯絡。總之,自我體育意識就是對於自己身心狀態的認識。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的學習,就是一種有明確目的,存在種種困難和障礙,需要意志參與的行動,因此教師應提高學生的認識,以指導其意識活動。培養學生的意志,支援他們的積極認識,這樣可使意識對學生都產生積極的影響。意識培養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是學生要自覺地去克服困難。意識培養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強烈的自我命令、自我動員的過程。所以,意志品質的培養是培養自我能力的前提。

  3.2轉變學生對體育的態度

  所謂轉變學生態度,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透過各種有效的途徑和方法,轉變學生對體育(身體鍛鍊)的各種不正確的態度,使體育成為學生自覺的行動和未來生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現在大學生普遍認為大學體育課程與專業課無關,所以不重視體育,忽略了體育的重要性,缺乏正確的思想認識,甚至出現厭學思想。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用各種有效途徑和方法改變學生對體育的錯誤認識,轉變學生的思想,提高學生對體育的認識,培養和激發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積極性,使體育成為學生自覺行動和未來生活的一項重要內容,透過體育確立科學的學習目標和良好的學習動機,端正學習態度,從而樹立終身體育意識。

  3.3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

  “體”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學校的德、智、體及愛國主義教育等幾個方面全面發展的重要工作環節。[6]要使其得到充分的發展,必須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內容多樣化的體育運動,豐富學生的體育文化知識,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其養成終身參加體育鍛煉習慣。

  營造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體育教學環境,突破傳統思維創造新教學環境。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只有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內在動機,才會使學生產生探究的慾望,使學生學會發現式的試探法,使學生透過自己的觀察、實驗和思考,認識問題情境或事物之間的各種關係,找到問題的答案。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從不同的角度對同一內容進行考慮,從而產生不同的方法,利用方法的多樣性,更好地去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好奇心。

  4.結論

  隨著終身體育思想的普及,人們越來越重視對學校體育長遠效益的追求。也就是說不僅要把握學生在校期間的有利時機,鍛鍊學生的身體,更應充分利用在校的寶貴時間培養學生終身從事體育活動的能力。學生畢業就業後,離開了教師,能否繼續經常進行有益的體育活動,雖然受到許多客觀條件的影響,但其中自身進行體育活動的能力與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5.建議

  體育課堂教學應以不斷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教會學生科學鍛鍊的方法為主;課外體育活動應以學生的身體鍛鍊為主。兩者既有側重,又有機結合。在終身體育及學校體育改革與發展過程中,必須重視體育教師在終身體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體育教師應成為終身體育思想的傳播者和實踐者,成為學生終身體育的教育者和指導者,要努力做到與學生的良性互動和順暢溝通,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終身體育的積極性,不斷激發學生的熱情,保證終身體育在學校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吳兆祥.現代學校體育科學[M].安徽大學出版社,1998:56-60.

  [2]成明祥.保健體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44-46.

  [3]劉採豫,劉光榮.關於適應素質教育的體育教學模式的探討[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7,22,(2):16-18.

  如何在中學體育與健康新課標形勢下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論文 篇7

  一、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影響著體育教學發展

  1.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強調四步曲

  學生真正的練習從開始到準備、從整隊到編隊、從講解到示範、從學習到複習,整個過程束縛了體育教師的思維方式,使教師本身陷入規定的教學模式之中。課上的幾個部分限制過死,從形式和內容上過分突出了基本部分的作用,而忽視了其它部分的教育和培養作用。學生也無法提起興趣來,造成學生現在出現喜愛體育而不喜歡體育課的局面。

  2.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和方法比較陳舊落後

  在學科中心論的影響下,體育課必然以教師為中心,把學生置於“被管理、被訓練”的被動地位。考慮傳統教法多,考慮學生主體活動中的方法少,強調程式化、成人化、專業化、訓練化教學模式,造成了學生對體育課厭學情緒,使學生興趣、愛好、特長、個性的發展都受到限制。

  3.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常採用“填鴨式”

  教師講解、示範成為體育教學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方法。教師講解與示範反反覆覆,學生機械地按教師的要求練習,學生智力得不到開發,思維受到限制,心理受到壓抑,創造力更是喪失殆盡。

  4.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片面強調了身體鍛鍊

  傳統體育教學忽視了對學生的全面培養和教育,不能以大多數學生為主要教學目標,這與當今時代的飛速發展,提高全面素質是相悖的。

  二、現代體育教學要引進激勵機制

  體育教學模式即:“體現一定體育教學思想,並具有相對穩定結構和功能的體育教學的活動策略或簡化的操作模型。”

  1.改革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

  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已經逐步被髮展學生自主能力和樂趣為主的新方法所代替。要徹底改變學生喜歡體育而不喜歡體育課的不良局面,使教師有更多的主動權去選擇教材教法。近年來“音樂舞蹈進課堂”、“快樂式教學”、“能動式教學”、“成功式教學”、“發現式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為我們體育教育開拓了新的天地。隨著新思想的不斷湧現,傳統的教學模式也將隨著時代發展被新教學方式所代替。

  2.體育教學要把快樂還給學生

  學生在體育課中的活動氣氛熱烈、興趣濃厚、自主性較強,教學要充分體現體育課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練習方法為主線的教學模式。

  3.體育課教學要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

  體育教學就應從培養學生的興趣著手,有了興趣才能使學生愛好體育,有了愛好就能培養學生運動的特長,有了愛好與特長就能使學生養成自覺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才能真正使學校體育起到“終身體育”的作用。即:學校體育教學、興趣、愛好、特長、(愛好+特長)、習慣、終身體育。

  4.體育教師“有為才有位”

  不吸引學生難以有作為,培養學生體育興趣、愛好,全面增強學生體質,要加強學生終身進行身體鍛鍊和接受體育指導及教育。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是我們體育教學過程最終所追求的。

  三、體育教學模式的改進與創新勢在必行

  1.學校體育必須強調育人育體

  學校體育必須以人為本、強調的是人,即:以健康為核心;使全體學生得到發展;強調透過學生自己身體練習來完成;教學過程力求建立民主、合作的師生關係。

  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以情換情,以情育情,形成一個良好的情感環境,就能使每節體育課都成為育體、育心、育人的過程。

  2.建立新型體育教學模式

  發展以發展學生的創造力為核心的多種教學模式,。其方式很多,無論是“動作教育”模式、還是“快樂體育”模式、“體適能”教學模式,都非常重視體育教學中的認知學習,並根據體育學習的學習動機、思維和人際交往的特點設計、實施教學過程,使體育學習的認知規律、技能形成規律和情感體驗、人際交往特點有機結合來最佳化教學過程。

  同時,根據實際教學條件,合理借鑑國內外體育教學模式,結合自身教學特點,將會對我們改造和完善我國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產生積極的影響。

  3.將無趣的運動專案變為有趣的體育活動

  中長跑是學生最不喜歡的體育專案,可調查表明在體育的延伸中參加長跑練習為主要手段的是多數,只要採用適應學生生理、心理特點的豐富多彩教學模式,增加學生學習的樂趣,懂得學習鍛鍊的目的、掌握動作的基本方法,使枯燥無味的運動變為有趣活動,這樣學生都會樂意參加練習。

  4.最佳化體育大單元教學設計

  在教學方法模式的選擇中,強調注意學生的情感需求。以學生樂學、自覺、主動為前提,讓學生在寬鬆、愉快的環境中去實現各項的學習目標。

  體育教學目標可設為:總目標:以“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為核心,進行全面鍛鍊,培養“終身體育”意識;大目標:全面鍛鍊身體,學習和掌握“三基”,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中目標:完成各年級體育教學要求;小目標:完成各年級各類教材要求;具體目標:逐步掌握各年級教學各項技術要領和一定的技能;加強健康衛生知識學習。

  體育教學方法(方式、途徑、手段)結構是否合理,關係到能否實現各項教學目標的完成,因此,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一定要考慮多種因素,以期取得最好的效果。

  四、體育教學模式將朝著多樣化的方向發展

  建立體育教學模式是體育教學的需要,從發展的角度看,突破課堂教學模式,也是教學的需要。

  我國現有體育教學模式雖然有“發現式教學”、“快樂式教學”、“小集團式教學”、“成功式教學”等模式,發展的趨勢由單一性教學模式向多樣化教學模式、由“教”為主體向以“學”為主體教學模式、由向著演繹法與歸納法並舉的方向教學模式、由向著更加註重概括性和可行性的方向教學模式、由短期行為向終身體育能力的追求方向發展教學模式等,但是我們建立的模式不是體育教學改革的“終極”模式,它還會並且應該隨著我們對素質教育改革理解的深入,不斷髮展。

  因此,從發展的角度看,突破教學模式,也是教學和研究的需要。“建模”是為了“無模”就是這個道理。

  “建模”表示一種成熟和穩定,“無模”是一種突破和發展。但是大部分體育教學課仍然以教師的權威性傳授和發展身體方面的鍛鍊結合模式為主,這很不利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著名華人物理學家、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朱棣文教授認為,創造是科學最重要的本質,創新意識和創造精神要從小培養和塑造。

  隨著體育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展,我們應善於總結原有模式的教學經驗,勇於創新體育教學模式,建立適合素質教育體系的教學樣式。使我們體育教學的發展能夠更加完善。

  參考文獻:

  [1]董曉春,王有慶,閻厚文.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構建教學新模式[J].瀋陽體育學院學報,2000(2).

  [2]曲宗湖,楊文軒.學校體育教學探索[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3]墨鴻科,劉秀峰.個性化培養與終身體育[M].北京體育大學學報,1998(3).

  如何在中學體育與健康新課標形勢下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論文 篇8

  論文摘要:如何培養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是高校在體育教育改革時必須重視及思考的問題。本文針對高校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義,提出培養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途徑與方法,以激發和培養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和愛好,讓學生逐漸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和習慣。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培養

  隨著全民健身計劃的深入實施,體育健身的理念已悄然形成。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更使體育的概念深入人心。如今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生命在於運動,體育不只是侷限在個人發展的某個階段的活動,而應是貫穿於人的一生的生活內容,是終身的需要。

  高校體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將為培養優秀、合格人才提供體制的保證。大學生即將步入社會,如何在體育教育的最後一站中,科學、合理、有效地對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終身體育能力進行培養,是全體高校體育教育工作者必須認真研究的課題。

  大學階段是學生掌握和形成體育知識和技術的最好時期,因此,要著重培養學生終生體育意識,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體育運動的功能和作用,培養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能力和興趣,讓學生養成經常參與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為學生終身體育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終身體育意識培養的重要性

  終身體育是指一個人終身進行體育鍛煉和接受體育指導及教育。終身體育觀主張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和科學、系統、完整地將體育教育貫穿於人生全過程。提倡每個人都要自覺地、積極地、堅持不懈地進行體育鍛煉,促進身心全面發展和健康長壽。然而近年來國家對大學生的體質測試的統計資料表明,當前大學生的身體素質狀況不容樂觀,大學生的身體素質與高中畢業年齡級相比,除個別專案成績稍有提高外,其它指標幾乎處於同一水平線上。能否進行終身體育,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高校體育,因此一定要抓好高校體育教育。

  高校體育是終身體育的關鍵,是連線家庭體育和社會體育的中間環節,是影響大學生形成終身體育意識和掌握運動技能的“末班車”。在高校體育教學中,重視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是實現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和價值的有效保證,是大學體育教育的重要任務。因此,只有讓學生真正認清了終身體育的重要性,才能夠產生學習體育知識技能的動力。

  二、高校體育教學的現狀

  1.教學內容安排不合理

  高校體育課過分強調以傳授運動技術為中心的教學,技術技能的教授過多地從考試、考查的角度考慮,偏重運動的外在表現形式。大多數技術技能的教授,缺乏使學生終身受益的感受,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考過之後,技術技能也就隨之消失。缺乏對學生運動興趣、愛好的培養,使得不少學生畢業後,體育生活也走向終結。

  2.教學方法陳舊,教學形式單調

  當其它課程開始使用多媒體教學等先進教學手段時,體育課的理論課課程教學仍停留在一塊黑板、一張嘴和一支粉筆上,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高校體育的發展。實踐課教學往往滿足於講解和示範法、完整和分解法、重複練習與比賽法等傳統教學法,而一些新的教學方法,如發散教學法、程式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等似乎還未被眾多教師所接受。體育課程設定內容重複過多,普修時間過短,很多學生兩年學習下來只掌握了初級技能,對專項技術仍停留在模糊狀態,滿足不了學生對豐富體育文化的追求,不利於學生意志品質的塑造和終身體育意識的建立,激發不了學生積極參與健身活動的熱情。

  3.對病殘學生無暇顧及

  《體育法》規定“學校應該創造條件為病殘學生組織適合其特點的體育活動”。但調查發現,只有少數學校對病殘學生的體育課作了較為固定的安排,而絕大多數學校幾乎無暇或無意顧及他們的身體鍛鍊。這樣不僅對病殘學生系統接受體育教育的公平權構成侵害,受教育權利不平等,體育保健課也形同虛設。

  4.大學生自身的原因

  大學生沒有從根本上認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這是最根本的原因。在中學階段,透過體育課、課間操、課外活動和各種業餘活動,能使學生達到體育鍛煉目的。由於中學生學業繁重,體育運動竟成了“奢侈”品。而上了大學後,情況則相反,大學生課餘時間多了,注意力轉移到個人興趣上去了,再加上年輕體壯,如果學生不是把體育鍛煉當作個人興趣,就很少會產生體育鍛煉意識。而由於學校、社會的壓力,大學生不僅要完成理論課學習,還要參加實踐教學學習,學習任務繁重,不得不增加去自習室、圖書館、實驗室、語言室等的次數。學習時間延長,每天睡眠時間嚴重不足。還有一部分學生沉迷於網咖,以至於生物鐘顛倒,嚴重影響了其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三、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方法

  1.培養學生的體育參與意識

  “參與比獲勝更重要”是奧林匹克的精神之一。據統計,不少學生參與體育的積極性並不高,這種積極性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總體呈遞減的趨勢。如何使學生變“要我參加”為“我要參加”,是我們教師在體育教育中亟待解決的課題。首先要著力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學生意識到參加體育鍛煉既能增強自身體質,提高人的生命和生活質量,又能促進整個社會發展和進步。其次要激發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要把激發與培養上體育課和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興趣作為體育教學的重要環節,在強調提高學生興趣的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把以學生為主體的體育教學思想落到實處。體育教學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生理和社會環境等特點,確定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並以各種方式調動、鼓勵、保護、培養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使學生在體育教學和體育鍛煉中得到充分的情感體驗,體會到體育活動的無窮樂趣,從而逐步養成自覺鍛鍊的習慣。多年來,體育教學具體表現為:其一,教學內容強調各專項動作技術的傳授和運動能力的提高,使其對學生身體發展的促進作用被分解和隔離在各自相對獨立的專項運動中,難以達到使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效果,妨礙了高校體育目的的實現。其二,教學過程追求動作技術的準確和完美,使運動技術的學習掌握成為教學的目的,這不但使學生活動積極性受到壓抑,而且造成了教學時間的浪費,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其三,學生在這種技術教學中掌握的僅僅是某種運動專長和技能,雖然短期內體質有所增強,但對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卻是無能為力。其四,體育課選修的運動專案,由於器材和場地的限制,在實際生活中不易開展,客觀上造成體育能力與學校教學計劃的脫節。因此,體育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是建立合理的、服務於終身的教學體系。

  3.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與條件

  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是體育教學的前提,是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的首要條件。在高等學校體育教學改革中,教材內容的多樣化,教學手段的現代化,以及豐富多彩的課外體育活動、體育競賽,體現了寓教於樂的教學思想。學生在校期間,可自由選擇不同的學習專案上課,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與此同時,我們在體育教學中注重啟發式教學,不斷髮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自我鍛鍊能力。高校主管部門要儘可能地為學生提供活動場所,多開闢場地,不斷增添體育器材,從而建立起良好的體育教學環境與條件,為深化體育改革提供物質基礎。

  4.抓學校社團建設,創造校園良好體育環境

  大學生體育社團的建立是培養學生體育意識,為學生營造體育氛圍的有效手段。實踐證明,大學生體育社團在高校體育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推動下,迅速得到了大學生的認可,參與學生人數越來越多,對提高學生身體健康水平、大學生日後適應社會發展、實現高校體育教學的目的與任務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體育社團會把有共同愛好的人群組織在一起開展活動,學生加入這個群體是按照自己的特長及愛好而參與的,給學生提供展示追求自己所喜愛運動專案的平臺,從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以積極熱情和強烈的動力去參與。所以,高校應充分重視體育社團的建立,並給予他們積極的支援,透過社團培養學生體育運動的興趣和愛好,培養大學生終身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

  5.教師素質的自我提高

  教師較高的體育素質有利於學生體育意識的培養,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關係到學生體育學習興趣。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精練的語言講解、準確優美的示範動作、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和高度的熱情等,不僅會使體育教師在學生中形成一個富有感染力的形象,而且具體生動地看到了體育教育的功能,從而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作為體育教師必須具有較全面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不斷提高自我知識面,在體育教學中能夠解決學生不同方面的疑難問題,能把最新的體育資訊傳授給學生,使學生感受到體育的氛圍,產生更大的樂趣。這樣,對學生的體育意識的養成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6.開展體育健身知識講座和健康諮詢

  在業餘時間聘請體育方面的專家定期進行體育健康知識的講座、答疑,進行健康諮詢,使學生增加體育鍛煉的科學知識,瞭解體育、認識體育、熱愛體育,養成終身體育的意識和習慣。

  四、結束語

  我們要把握學校體育教育的最後階段,在傳授運動技術技能的同時讓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思想。利用大學生的身心優勢,培養其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和愛好。在教學形式方面,有意識地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鍛鍊專案和方法,啟發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自覺鍛鍊身體的意識,使終身體育鍛煉真正成為學生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使學生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