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朗誦稿> 【實用】詩朗誦作文彙編6篇

詩朗誦作文

【實用】詩朗誦作文彙編6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詩朗誦作文6篇,歡迎大家分享。

詩朗誦作文 篇1

  十月底一個週末的下午,胡老師在班上說:“同學們,為了提高大家的語言表達能力,增強自信,我想在咱們班舉辦一場‘金波’詩歌朗誦會。請大家根據自己的情況,選一首金波的兒童詩,參加朗誦,這樣可以展示個人的特長,願意參加的都可以報名。”

  同學們都紛紛選擇自己喜歡的詩,我選的詩歌名字叫《為三月譜曲》。老師根據大家的選擇,把整個詩朗誦分為兩個篇章:第一篇章是自然篇,主要是金波描寫大自然美麗景色的詩歌;第二篇章是情感篇,主要是金波描寫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的詩歌。朗誦會還選出了四位主持人:有我、宋玉坤、杜晨帆、郭毅程。對我們四個主持人的安排是:我和宋玉坤主持自然篇,杜晨帆和郭毅程主持情感篇,最後我們四個一起結束尾聲。

  這個週四的下午到文化宮進行彩排,走進二樓的演播廳,我的心情興奮不已,但又緊張只怕忘詞,心裡一直打著鼓,可是上臺以後就漸漸平靜下來了,大聲又流利的背誦下來。有些同學上臺以後控制不住緊張,忘詞、吐字不清,老師一一指了出來,讓大家都根據自己的不足,有針對性的進行改正。

  星期五就要演出了,中午,媽媽給我買了一套漂亮的演出服和一雙閃亮亮的粉靴子,我非常喜歡。晚上七點三十分,我準時到了演播廳,坐在我的位子上,激動地看著舞臺,臺上的背景是“多彩的花季——音詩朗誦會”,想象著節目開始的情景。這時,只見胡老師穿著一套粉色的服裝,慢慢地走上舞臺,她大聲地宣佈:“同學們,‘金波’詩歌朗誦會現在開始,有請主持人上場!”臺下響起了熱烈地掌聲。我和宋玉坤從舞臺的兩邊走向中央,大聲地、有感情的把主持詞朗誦了出來。接著,同學們一個一個的走上舞臺,手持話筒,大聲地朗誦著自己喜歡的詩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朱慧雅朗誦的《狗尾草》,顯得那麼的活潑、可愛;蔣沛冉的葫蘆絲演奏《月光下的鳳尾竹》委婉、動聽;宋玉坤朗誦的《我們愛祖國》真誠、宏偉。顯示了同學們的多才多藝。最後是全班四十幾個人齊誦的《春的訊息》和《雨中的樹林》聲音洪亮,朗誦整齊,把整個晚會推向了高潮。

  這次的活動,讓大家欣賞到了許多優美的詩句,透過同學們聲情並茂的朗誦,使我們領略到了詩歌的魅力,大家展示了才藝,增強了自信,也更加喜愛學習和閱讀優美的詩歌和散文了。這次活動,將在我們每一個同學的心裡留下深深地烙印。

詩朗誦作文 篇2

  今天下午,第一節課下時,周老師帶我們三(2)班去希望劇場參加“春天的頌歌”朗誦比賽。因為好幾天以前,我們就背上了,同學們都非常有信心,希望能得到好的成績。

  到了那裡,我們首先聽王老師講話,然後看其他班級精彩的表演,我想:他們朗誦的這樣好,我們一定要超過他們。輪到我們表演了,排著整齊的隊伍,來到舞臺上,低頭一看,臺下面的同學很多,黑乎乎,看不清楚他們的臉。這樣一來,我反而有點緊張,所以趕緊閉上眼睛,然後做了一個深呼吸,放鬆自己的心情,等音樂響起來之後,再把眼睛睜開,認真地投入到朗誦中。但是,有些同學在臺上有點緊張,表現得不夠好,盛禹還搶了一句詞,我們的心裡就更緊張了。接下來表演時,朗誦的順序又亂了,最後只得到了90分,弄得我們每個人的心情都不愉快。

  透過這次朗誦比賽,我懂得了一個道理:集體比賽只顧一個人表演是不行的,肯定得不到好成績,同學們要相互團結、密切配合,才能發揮水平,取得好的成績。

詩朗誦作文 篇3

  今天,語文老師和往常一樣走進教室,嚴肅地說:“注意了同學們,詩歌朗誦比賽馬上要開始了!現在按我的要求讀兩句話,再讓我選拔出優秀的詩歌隊人員。”

  “啊!”教室裡出現了一條長長的“啊”聲。(包括品學兼優的學生在內)接著就是朗朗書聲。

  輪到我這一組了。我緊張得汗都流了出來。我讀完了,竟然有人說我讀得好!我的死對頭“小兔”(我同桌張逸的綽號)向我瞄了一眼。

  現在怎麼辦?被選上的要背長長的詩句,還要在學校和家裡每天練習三十分鐘,我有些矛盾。哈……後來我還是被選上了。

  中午,我來到音樂教室裡排練。看樣子一切都非常地順利,可老師一點都不滿意,一直盯著男生那邊,終於她的“火焰山”爆發了,說:“鄭溫棋,你給我站出來,你可以把機會讓給其他同學了。”他灰溜溜地走了。我也嚇得不輕,更認真排練了。

  緊張的日子終於來了,比賽突然提早了。我們最後練習完成後,開始化妝。我們帶著妝回去時,遇見的同學紛紛大叫:“鬼呀!逃命呀!”這讓我害怕死了,要是評委看見我們這樣會不會暈了過去?

  比賽時,我真不想聽到三(1)班這個名字。可還是輪到我們了,我滿懷信心地上臺……終於我們比賽結束了,想不到我們班獲獎了。

  我最後知道我們獲得了三等獎,好棒的三(1)班。

詩朗誦作文 篇4

  上個星期五,老師說要舉辦一次詩歌朗誦會,大家聽了,都十分的激動,立刻都在做準備。老師還說:“朗誦詩歌的時候不能看著書來,要自己背出來才行。”我想:得了吧,我得一個進步獎都算不錯的了。於是我就隨便地準備了一下。

  到了下午,大家都興奮地走進了教室,我也不例外。可剛剛一開始,我的心就一片翻江倒海了。

  首先是樑棟上臺朗誦,他朗誦的詩歌是《蜂》。只見他滿面笑容地走上了講臺,一看他就知道他早已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只見他一邊朗誦著詩歌,一邊用手做動作,弄地我們哈哈大笑。

  當到陳相文的時候,陳相文走上了講臺,可他出師不利,還沒開始背就忘記了臺詞。然後又像被別人 點了“笑穴”一樣,笑地合不攏嘴。害的我們也跟著笑了起來。好不容易止住了笑,可背到了一半又忘記了,再次笑了起來。最後不知道笑了多少次才背完了。

  最好笑的朗誦當然要數陳舒楊的朗誦。他一邊朗誦,一邊做出各種各樣誇張的動作我們看了後笑的前俯後仰。

  當輪到我的時候,我故作鎮定,其實心裡緊張的要命。如果背不好,那該多丟臉呀。

  我開始朗誦的時候發現自己朗誦得比平時的流利,也比平時的有感情。當我朗誦完了的時候,下面響起了一陣掌聲。

  當開始投票的時候,我出了一身冷汗,因為我在全班中也是一個不太起眼的人,恐怕連進步獎都怕拿不到。可是全部都在我的預料之外,我竟然奇蹟般的獲得了一等獎。我高興地一蹦三尺高。

  再這一次詩歌朗誦會中,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只要你努力,一切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詩朗誦作文 篇5

  盼啊盼,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到了那天——我們學校的古詩朗誦會。

  一大早,我們就在校服裡穿好了家委會為我們精心準備的演出服裝,想在演出時讓大家眼前一亮。終於廣播裡通知大家到體育館集合,我們的好戲就要上演了。節目開始了,每個班級的表演都非常精彩,讓我們更迫不及待地想要到舞臺上把我們的《少年中國說》表演給大家看。

  輪到我們班級了,大家按照排練時的計劃來到舞臺上擺好了各自的動作,當一切準備就緒,音樂響起來了。楊子悅和孫知為在舞臺中間為大家領誦,當讀到“少年智則國智”時,我們大家全體站立了起來,那高亢洪亮的`朗讀聲振奮了全場的觀眾,而我們精神飽滿整齊劃一的動作更是贏得了大家熱烈的掌聲。

  朗誦會結束了,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體育館。雖然朗誦會結束了,但我的腦海裡還不停地閃現出朗誦會時的我們那精神飽滿的畫面,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我要將這種飽滿的精神狀態繼續延續下去,努力學習,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更好地演繹《少年中國說》。

詩朗誦作文 篇6

  早晨,我穿著乾淨的服裝,唱著嘹亮的歌聲大步來到學校。因為今天五年級要詩文朗誦比賽。看,五年級教師裡有練習動作的身影;操場上,一排排長長的黃色椅子彎曲起來就像一條條金黃色的龍迂迴綿延,但它是一班班黃色的列車(班級)。

  我快速來的教室,許多桌子搬到了教室等一頭空出了一大片地方。已經來了一大部分人。看,東北角那兒有幾個八卦,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開心地聊著與比賽有關的話題;看,空地上有幾個同學正在練習動作,還有幾個同學正在檢查服裝。我也低頭望望自己的白鞋襪子紅領巾,我昂首挺胸地走來走去。不一會兒,空地上站滿了同學們,老師讓我們再次排練準備入場了。

  我們坐在椅子上既興奮,又激動,緊張不已。看陳慧玲為了緩解心情像小鳥一樣嘰嘰喳喳的叫著,又像日本鬼子嘰裡呱啦的大叫。

  入場不久後,老師叫我們候場。觀眾席聲音很大,我們卻很安靜。開始上場,我的心快跳出來了,同學們也跟我一樣。我的額頭直冒汗,手也發汗了。我們站在臺上可以看到全場。人可真多呀!有的穿著校服,有的穿著演出服……我看到了有人在竊竊私語,有人注視著我們——噢!全場至少有幾百雙眼睛注視著我們。我用餘光瞄了一下評委老師,有的面帶微笑的望著我們,有的則用銳利的目光掃視著我們。

  我們開始朗誦,起初還不怎麼生動,後來在領頌和音樂的帶動下,我們找到了感覺。但免不了差錯,有時我忘記了表情,有時我左邊的同學忘記了動作,當她想去伸展時,同學們已經縮回來了,幸好評委老師沒有發現這一點小瑕疵,我們都為她捏了把汗。隨著音樂,詩詞的變化,我們越讀越給勁,越讀越帶勁,越讀越投入……觀眾們聽得如醉如痴,有的搖頭晃腦,有的情不自禁地跟著朗誦起來。音樂停了,但我還是沉浸在境界裡久久迴盪。但聽領誦最終說蘇軾逝於常州,我不由自主替他悲哀。蘇軾一生歷經苦楚,飽經滄桑,創詞無數就這樣死了,豈不是照應了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青丹照汗青”真實寫照嗎?最後所有的努力換來的回報——掌聲。

  後來又有許多班上場。某班朗誦的《桃誦》讓人浮想聯翩,《梅蘭竹菊》,讓人潛入情景……個個有聲有色,特點鮮明。

  比賽結束後,我們不僅贏得了掌聲,還贏得了一等獎、零食。同學們個個相互擁抱,熱烈慶祝,有的暗暗自喜,有的欣喜若狂,有的喜出望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