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課件> 藏在哪裡了課件資料

藏在哪裡了課件資料

藏在哪裡了課件資料

  藏在哪裡了這一節課的課件如何設計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的相關資訊,僅供大家閱讀參考!

  設計意圖:繪本《藏在哪裡了》很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因為玩是孩子們最喜歡的事情,而且捉迷藏是孩子們最熟悉和喜愛的遊戲之一。在這個繪本中,就是以“藏“這樣一個遊戲活動為線索,牢牢地吸引著孩子們的目光,緊扣著他們的心絃,因此,設計了此活動。在活動中,我引導幼兒透過語言表達所藏方位、感知動物明顯特徵,同時也讓孩子們親自體驗捉迷藏的遊戲,讓孩子們在動一動,靜一靜,玩一玩中,感受著遊戲的快樂。

  活動目標:

  1.觀察圖片,尋找動物,瞭解角色的顯著外形特徵。

  2.能大膽、清楚地講述動物朋友躲藏的位置。

  3.體驗參與捉迷藏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藏在哪裡了》PPT課件,獎勵用的棒棒糖每人一個。

  2.用於玩捉迷藏遊戲的道具:大樹、草叢、花叢等。

  活動過程:

  1.出示PPT圖片,引起幼兒的興趣。

  (1)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內容。

  師:“圖片上有誰?它們在幹什麼呢?”

  (2)引導幼兒說說捉迷藏遊戲的玩法。

  師:“你玩過捉迷藏的遊戲嗎?怎麼玩的?”

  (3)師小結:玩捉迷藏遊戲是幾個人藏起來讓另外一個人去找,這個遊戲真有趣。森林裡,動物朋友們在玩捉迷藏,我們跟他們一起玩吧!

  (評析:教師積極給幼兒創設說的環境,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片,大膽說出圖片上的內容和遊戲的玩法,讓幼兒想說、敢說、有話說。)

  2.觀察圖片,講述故事內容

  (1)出示內頁封面,觀察討論

  師:“有哪些動物朋友在捉迷藏?”(大象、小松鼠、小兔子、小鹿、小狐狸、小鴨子)

  師:“誰來躲,誰來找呢?它們想了個什麼辦法解決問題?”

  師:“誰輸了?你們是怎麼知道的呢?”

  教師小結:小動物們真聰明,它們用出石頭剪刀布的辦法來分工,小狐狸出了布,其他的小動物出了剪刀,所以小狐狸輸了,它對朋友們說:“你們都躲起來吧,我來找,一定能找到。”

  (2)出示下一張PPT:

  動物們要藏起來了,小狐狸做了什麼?

  師:“小狐狸轉過身體,閉上眼睛,說‘我來倒數5個數,數完我就開始找了。”師幼一起倒數:5、4、3、2、1

  (評析:在活動中,能有效整合教育資源。小班幼兒數數經驗有限,很容易混亂,教師明確指出了倒數讓孩子們有一個明確的起點,知道從哪裡開始數,不容易產生混亂狀態,讓他們遊戲化的`接觸了倒數,增添了樂趣。)

  (3)尋找動物朋友

  ●片段一:

  師:“小狐狸找到誰了?你怎麼知道是小兔?小兔躲在哪裡了?”

  教師驗證幼兒的答案,並播放勝利的音樂,引導幼兒完整講述:小兔子躲在石頭後面。

  ●片段二、三、四:

  師:“小狐狸還找到誰了?在哪裡找到的?”

  當幼兒說出答案後,教師用紅圈標註,並連結大圖進行驗證。

  引導幼兒完整講述:小松鼠躲在大樹後面;小鴨躲在花叢裡;小象躲在草叢裡。

  ●片段五:

  師:“小兔、小松鼠、小鴨、小象都被小狐狸找到了,還有誰沒有被小狐狸找到?

  師:“那小鹿躲到哪兒去了?我們一起幫小狐狸找一找。”

  師:“你發現小鹿躲在哪裡?為什麼小狐狸找不到小鹿呢?”

  師:“小鹿躲在哪兒?它的角露也出來了,為什麼大家沒有發現呢?小動物們把鹿角當成什麼了?)

  教師小結:小鹿真聰明,躲在樹林裡,大家把它的角當成樹枝,所以找不到它!

  (評析:在觀察圖片時為了打破一成不變的呈現、講述圖片的方式,在幼兒細緻講述片段一後,教師同時出示片段二、三、四的圖片,供幼兒自由講述,講述片段五前先讓幼兒回憶“還有誰沒被找到“,這對孩子的記憶力和閱讀能力提出了挑戰,也在形式上有所變化。另外,小班的孩子年齡過小分不清位置所在,老師首先幫助孩子一起講述躲藏的正確方位,讓孩子們對躲藏的幾個方位有一定的認識,然後多次重複幫助孩子鞏固、識別正確的位置。)

  3.完整欣賞故事,引導幼兒說出小動物躲藏的位置。

  師:“朋友們都被小狐狸找到了。你還記得它們都躲在哪裡嗎?我們一起來講一講故事吧。”

  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在講故事中,引導幼兒說出小動物躲藏的位置。

  4.做遊戲:捉迷藏。

  師:“下面我們也來玩捉迷藏的遊戲,你們來藏,我來找,好嗎?我倒數5個數,數完就開始找了,5、4、3、2、1”

  教師找幼兒,假裝找不著,說:“哎呀,我一個小朋友也沒找著,老師輸了,你們出來吧!”(讓孩子感受捉迷藏和勝利的快樂)

  師:“你們剛才躲在哪?”引導幼兒說出自己躲藏的方位,並獎勵棒棒糖。

  (評析:玩捉迷藏遊戲,教師假裝沒找著孩子,讓孩子充分體驗了捉迷藏成功的快樂,頒發獎品時,鼓勵孩子說出自己藏的方位,再次幫助孩子鞏固了方位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