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課件> 試談初中英語PPt課件製作和使用

試談初中英語PPt課件製作和使用

試談初中英語PPt課件製作和使用

  PowerPoint是目前最常用的演示設計工具,由於它多媒體的功能強大而又簡單易學,所以很多教師都以PowerPoint為工具製作課件。PowerPoint內建豐富的動畫、過渡效果和多種聲音效果,並有強大的超級連結功能,可以直接呼叫外部眾多檔案,能夠滿足一般教學要求。

  但是也有很多教師製作PPT課件時存在一些誤區,例如簡報的內容結構層次不清晰、幻燈片中加入很多與課程內容無關的圖片和動畫、選用了不恰當的模板和色彩搭配等等,以致很多學生起初覺得多媒體授課很花哨,但不久後就失去了興趣,開始懷念以前的“黑板”。筆者結合PPT課件自身的特點和已有的製作經驗,總結了有關課件製作的幾點心得體會。

  一、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製作課件的能力。

  研究表明,學生在一節課的有意注意時間是有限的,善於運用無意注意規律以及充分利用兩種注意的轉換規律,則能使學生在課堂上比較輕鬆的掌握所學知識,而聲音、影片、flash動畫等形式的變換和合理使用都可以極大的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並提高學習效率。

  PPt本身的功能很強大,大多數老師也只是使用了其中一小部分,例如圖片的插入和文字框的動畫進出效果,但如果教師能夠去掌握並熟練運用PPt其他新鮮的功能(如控制元件功能),或者學會使用諸如Photoshop、超級解霸、Flash等圖象、聲音和動畫軟體,則能幫助我們不斷的改善和最佳化課件。

  二、認真鑽研教材,作好製作前的充分準備。

  課件製作的前期準備工作通常情況下是實際製作所花時間的幾倍。因為前期工作包括了教學設計、編寫指令碼和素材的蒐集。教學設計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課件的成功與否。編寫指令碼則主要是將教學設計編寫成思路清晰、流程精煉的“劇本”。而這兩者也是真正意義上上課教師的智慧體現。課件中所使用的素材質量也非常重要,它可以極大的影響學生對新知的認識從而影響到教學效果。

  在製作前期的準備過程中,應注意如下問題:

  (1)教學設計應遵循心理學、教育學規律,使課件按照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循序漸進的教學規律實現。例如《新目標Go for it》七年級上冊,,課文中的Do you like oranges? They like salad. She doesn't like bananas.句型有單複數句型。學生是才接觸到的一般現在時和第一次接觸到名詞的單複數,難免需要時間來理解,在一課時中須同時呈現兩組句型,並迅速將其對比,同時應該在變式充分的前提下進而學習複數的句式。如果直接呈現複數句式,學生難於理解,學習現在時,又要關注單複數的變化,學習的效率就會大打折扣。

  (2)最佳化課件結構,力求課件的內容準確、豐富、圖文並茂。一節45分鐘的新授課,幻燈片大約要用到15—30張,PPT使課堂的資訊量大大豐富了。但隨之而來的一個問題是,如果沒有清晰的層次結構,巨大的資訊量會讓學生暈頭轉向。要做到結構清晰,首先要選取本課時中的重點內容和必需要用多媒體展示的.部分放入其中,非重點和不必要的動畫只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而降低課堂教學效率。而且課件中的文字要精練,教材上的大段文字闡述不必在課件中重複出現,即使要出現,也儘量濃縮,以淺顯、精練的文字歸納出要點。例如,七上Unit4 Where’s my backpack?中新授句型時,在相關幻燈片中反覆出現 Where is the baseball?Where's my computer

  game?Where are his books? They're on the sofa.It's in the backpack.The watch is under the bed.?.即可,其他相關拓展用語只需口頭上表達。如果要將類似句型進行比較也只需要列出一張幻燈片,將其中有代表性的一句進行比較即可,不必要每個句型都進行變化比較。

  其次,在課件中可多次重複語法點句型,每講完一個環節,都可重複圍繞訓練語法點句型,使走神的學生也能追上課程的思路和本節的重點。

  (3)系統應為開放式結構,按照教學過程的客觀規律,由於授課者和授課物件不同,教學內容的安排上應有所差異,開放式系統應能滿足各個層次的需要。對於每個製作課件的個體教師而言,更多的是需要在備課時,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現有水平和可能達到的水平,即“最近發展區”。倘若所教班級水平上存在差異,那麼在新授單詞句型的

  呈現上和consolidation的方式選擇上有應當有所區別。

  (4) 注重平時積累素材

  短時間內要想找齊所有高質量的素材是不可能的,應該在平時就注意積累有用的聲音、圖片和動畫檔案,或者將比較好的相關網站放入收藏夾中,比如flash8,極品桌面等。當然素材蒐集也可以是自己對檔案的再加工,比如:聲音的錄製、影象的處理以及動畫的製作合成等。由於相容性的問題,素材儲存的檔案格式一定要是常用的。例如,聲音的儲存格式應以.wav為主,影象的儲存格式應以.bmp或.jpg為主,動畫的儲存格式應以.avi為主。

  三、突出教學重難點,有效呈現教學內容

  在具體到製作每一張幻燈片時,我們更加要考慮到適用、適量和適當原則。當然充分利用先進的軟硬體技術,利用聲、光、動畫等聽覺和視覺效果設計多媒體課件,會使之更加生動。可是很多老師製作課件的時候,喜歡把手頭蒐集的圖片、動畫、聲音等,不管與課程內容有沒有關係,是不是有助於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統統堆砌在課件之中,甚至一些“獲獎”的課件也是如此。課件畢竟是為教學服務的,過多、過於花哨的多媒體素材反而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筆者在講解七上《Do you have a soccer?》有關E-mail使用時,曾專門做過對比測試,兩個水平差不多的班級,A班課件中這部分內容使用的是一幅樸實無華的簡單的圖片示例,B班使用的是一個“精彩”的flash動畫。上課結束後的隨堂測驗表明,A班學生對這部分的知識的掌握好於B班。對學生的訪談也表明,B班的很多學生只記得那個flash中的卡通人物和視覺效果,而真正重要的知識卻沒有留意太多。在攝影作品中,構圖的基本原則是“減法”,即儘量把主題無關的元素從畫面中減去。課件的製作可以借鑑這個原則,先用“加法”把平時蒐集的,跟教學內容有相關的素材放到PPT中,然後再做“減法”把重複和相關性不大的素材摒除。

  而在每張幻燈片中的每個知識點的呈現也應該是有序列的,而不是整體出現的。比如下圖:還是以七上《Do you have a soccer?》為例,這是的一張PartE幻燈。

  首先,一張幻燈中所有的內容都應當是高度相關的,這裡的內容是以動詞have和祈

  使句和描述性形容詞教學為主題,和教科幾乎完全一致,只是我設計了一組畫面。筆者設計的呈現順序是:1.出現圖片,讓學生討論由圖片聯想到的單詞。2.逐個出現圖片上方單詞,讓學生單詞片語。3.學生根據其中兩到四個單詞連詞成句後(不限定句式),呈現句型。4.依次出現兩條紅線,在學生猜測意思後分別講解。

  5.請學生根據圖片和片語再自編句型和對話。這樣的呈現不僅避免了泛泛其談也使學生學有所得。而倘若所有的文字框都是同時間呈現的話,直接看到結果的學生恐怕也就喪失了學習的興趣。

  在製作過程中,模板與色彩搭配也是要考究的。和網頁的設計一樣,PPT也忌諱“五顏六色”,過多的顏色會顯得雜亂,並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一般來講,除了黑色和白色外,最多搭配3種顏色。建議每個課件準備兩種色彩搭配以適應不同的環境光線。第一種藍底白宇,適合在環境光線比較強的情況下使用,這種色彩搭配既能讓學生看清文字,又不易產生視覺疲勞。第二種白底黑字,適合在較暗的環境下使用,因為白色的底版讓學生可以可以看清教師的“身體語言”。

  四、還需注意的幾點

  1. 課件製作完成一定要做整體的檢查和修改。這個主要是為了避免科學錯誤和理順教學思路,為之後順利的課堂教學展開做好準備。

  2. 課堂上應仔細觀察學生的反映,並就情況可對課件做適當的調整。

  3. 不能因課件而放棄板書的使用,因為課件中沒有哪張幻燈片是可以從頭至尾一直呈現在學生面前的,教師需要將課堂的教學重點保留在黑板上。常見的錯誤是,很多英語課堂上,甚至連單元的標題在黑板上也沒有呈現。一堂完整的英語課,板書上應有完整的標題,新授單詞和主要句型。

  【結語】 教學是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一個過程,任何型別的多媒體課件在這個過程中都只是一個輔助手段。PPT使教師能夠把一堂課的重點突出、難點分散,把難以用語言描述的原理和過程用多媒體素材形象、直觀地演示出來。但課件不是一節課的全部,整個課程仍要以教師為主導,所以,我們不必把課件做得面面俱到,更不能把應該由學生思考的問題那麼輕易地展示出來,我們所要做的事情是透過課件的展示來激發學生積極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的主動探究與思考,促進學生創造性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