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勤於動手班會課件
小學生勤於動手班會課件
教育目標:
1、透過這次勤於動腦課,向學生講清楚勤於動腦的意義,提高學生勤於動腦的意識,還要教給學生開動腦筋的方法。
2、認識勤於動腦的意義,形成勤於動腦的習慣,並學會怎樣開發自己的大腦。
一、匯入
教師:古代有一個叫文彥博的小子,他最愛踢球。有一天,他和幾個小朋友興高采烈地踢皮球,忽然,球飛進一棵大樹的洞裡。一個小朋友伸手去掏洞裡的球,但夠不著;又用棍子捅,球掉得更深了。正當大家不知怎麼辦才好時,只見小彥博端著一盆水回來了,他把水倒進樹洞裡,其他小朋友也都回家端水,不一會兒,皮球就浮出灌滿水的樹洞。文彥博拴起皮球,小朋友們都開心地笑了,他們又有皮球玩了。
教師:文彥博動腦筋想出灌水取球的辦法,他真聰明。同學們,你們也想有個聰明的大腦嗎?今天,我們講勤於動腦,使人聰明的道理。
二、講授新課
1、教師講解課文,並領著學生齊讀課文。
2、請一位同學複述一遍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
3、教師講農夫扛毛竹進城的故事。
4、教師小結。
教師:我們從以上兩個故事中,看到了勤於動腦和不愛動腦的人做事效果大不一樣。在危急關頭,司馬光肯於動腦,想出救人的`辦法;農無不肯動腦,思想呆板,結果將一根成材毛竹毀壞了。 我們每個同學都要向司馬光學習,在學習和處事時,要勤勤懇懇於動腦。
三、課堂活動
1、想想議議。教師:請同學們分組討論以下三個問題:
A、司馬光為什麼那麼聰明?B、農夫為什麼沒把整根毛竹扛進城?C、你想出讓整根毛竹進城的辦法了嗎?教師採用對比方法,讓學生認識肯於動腦才能辦成大事,不愛動腦的人將一事無成,教師提出的第三個問題是鼓勵學生動腦思考。教師:我們請每組選派代表發言。
2、想想說說
教師:我在黑板上掛出四個問題,大家看過後想一分鐘,然後自由發言。這四個問題是:A、一口氣你能說出多少種樹的名稱:B、看到紅色後,你會想到什麼?C、你能說出古種含有三角形的物品嗎?D、全班男生排成一排,從右邊數剛剛是第十名,從左邊數他也是第十名,那麼全班男生共有多少名?讓學生在本項活動中,體驗因動腦取得成功的喜悅心情,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3、想想做做
教師:我在黑板上掛出四張問題牌,請同學們默讀、思考兩分鐘。然後 請同學上講臺來切蘋果和做填數字遊戲,其他同學在桌上擺黃豆。透過想想做做活動,讓學生動腦又動手思考問題,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心靈手巧”的含義。
4、想想畫畫
師:(讓學生把書翻到指定頁)請大家在空白處畫一張彩色蘋果樹的畫。學生在構思蘋果樹的構成時,不僅知道蘋果好吃,還要了解蘋果樹的枝、葉、樹幹、開花和結果,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同時還訓練學生的繪畫能力及對色彩的真實搭配能力。
5、給畫加標題
教師:書上有幅畫,請同學們仔細看一分鐘,然後分別給畫加上標題。此項活動訓練 學生的觀察、思考和概括能力。
四、實踐指導
1、教給學生開動腦筋的辦法。教師將三段話投影到教室前螢幕上,請一位同學念一遍,然後全班同學齊讀一遍,最後通牒教師講一遍。教師:勤於動腦,才能使我們變得越來越聰明,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我們應這樣開發自己的大腦:A、學好各門功課,掌握課本上的知識,這是開發我們大腦的基礎。B、多動腦筋,勤于思考,遇到難題,要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學會用多種方法去解決問題。C、動腦又動手,因為勞動可以開發大腦的智慧,在勞動中,我們要觀察、思考和動手,從中獲取知識、擴大眼界,人也變得越來越聰明瞭。
2、勞動場
教師:(讓學生把書翻到指定頁)請同學們讀一讀表格中的勞動內容,並將你做過的在空格中打對,沒做過的打錯,要如實填寫,填好後按評比條件給自己評個等級,然後與同桌交換意見。
五、教師總結
透過本課學習,讓學生了解大腦的功能,讓他們知道不愛動腦筋,大腦也會生鏽的。要使自己聰明,就要開發大腦,一要學好各門基礎知識;二要學會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三要勤動手,懂得勞動使人更聰明的道理。
六、課外活動
今天放學回家,幫助媽媽做一件家務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