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科學教案> 科學的教案

科學的教案

科學的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的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學的教案1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植物的綠葉可以製造植物生長所需要的養料;植物的葉在莖上分佈有利於接受更多的陽光。

  過程與方法:根據觀察到的現象提出問題;透過查閱資料的方法收集資訊、尋找問題的答案。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到科學研究是艱辛的過程;激發學生像科學家那樣從事研究科學的願望。

  【教學重點】:

  組織學生交流種子發育成幼苗後植物的生長變化,觀察鳳仙花幼苗的特徵,研究植物葉的作用。

  【教學難點】:

  研究植物葉的作用。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剛出土的鳳仙花照片、植物葉水平分佈和垂直分佈的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圖(多媒體)、植物光合作用的相關資料。(學生準備)生長四周的鳳仙花、記錄單。

  【教學過程】:

  一、出土後幼苗的變化

  活動匯入:

  1、師:我們種植的鳳仙花已經變成了幼苗,現在我們以小組為單位,重點交流一下前一段時間鳳仙花幼苗生長變化情況。

  2、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

  活動指導:

  1、師:全面檢查學生的觀察記錄,及時進行反饋,引領學生在以後的時間裡堅持進行觀察。

  2、師:組織學生交流。(鼓勵學生說出新發現、新問題)

  3、師:指導學生觀察實物鳳仙花。

  4、師:指導學生測量鳳仙花植株的高度、葉的分佈情況。

  二、我們的思考

  1、師:提出問題:為什麼植物的葉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長?植物的葉子和幼小植物的莖為什麼大部分是綠色的?聽說綠葉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廠”,植物生長需要的食物是不是來自綠色的葉呢?植物的葉子還有什麼作用?

  2、生:根據自己所知道的知識回答老師的問題。

  三、葉為植物提供“食物”

  1、師:植物生長所需要的食物是從哪裡來的?

  2、生:討論後說出自己的想法。

  3、師:科學家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多數植物能自己製造“食物”——養料。

  4、師:(利用多媒體)指導學生學習科學書P11頁上內容。

  5、師:板書:

  陽光

  二氧化碳+水——→氧氣+養料

  6、師:(總結)植物的光合作用不僅為植物製造養料,還為我們人類和動物製造養料和氧氣。

  【作業佈置】:

  家庭作業:回家仔細地去觀察一棵植物,觀察植物的葉子分佈的情況,想想植物的光合作用。

  【板書設計】:

  4.種子變成了幼苗

  陽光

  二氧化碳+水——→氧氣+養料

科學的教案2

  活動目標:

  認識粗細,感知粗細的相對性。

  活動準備

  1、長度相同,直徑明顯不一樣的木棒3根,每根棒的兩端儘量一樣粗。

  2、黑板上高度相同,直徑明顯不一樣的圓柱體兩個。

  活動過程

  1、教師同時出示兩根木棒,把木棒兩端對齊拿手裡或立在講臺上,

  讓幼兒觀察木棒的相同與不一樣之處,引出粗細的概念。

  2、把3根木棒兩兩經較,用目測找出最粗和最細的木棒,

  異常強調中等粗的比最粗的細節,比最細粗些。從而使幼兒感知粗細的相對性。

  3、讓幼兒觀察黑板上的圖形。師生小結粗細的特徵,讓幼兒說出,粗些、細些、最粗、最細等詞。

  4、按由細到粗把3根要棒排序。

  5、指導幼兒做幼兒用書第8、9頁的練習: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目測比較物體或者物體某部分的粗細,

  分別把最粗,細些,最細的物體某部分的塗色

  6、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齊探討。

科學的教案3

  活動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感知、認識“上”和“下”的空間方位。

  2、學習運用方位詞較完整的描述樹葉的行蹤。

  活動重點:

  認識“上”和“下”的空間方位,並運用方位詞進行描述。

  活動難點:

  引導幼兒瞭解上和下是相對而言的,會根據具體事物發生改變。

  活動準備:

  1、《樹葉的旅行》ppt課件。

  2、幼兒在進活動室的路上與大樹打招呼。

  活動過程:

  一、認識樹葉。

  1、談話匯入,剛才我們在樹上找到了誰呀?

  2、ppt1,引出課題。

  出示樹葉,小朋友一起有禮貌地打招呼。

  秋天到了,樹葉寶寶被秋風一吹,呼――它離開樹媽媽去旅行啦。什麼是旅行?

  樹葉寶寶到哪裡去旅行了呢,我們來看看吧。

  二、樹葉去旅行。

  1、出示ppt2,感知、認識“上”、“下”方位。

  你看到了什麼?

  輔助提問:樹葉飄到了什麼地方?跟花朵在幹什麼?

  我們把樹葉飄到哪裡,在幹什麼,用一句完整的話說出來。

  2、出示ppt3,進一步認識“上”、“下”方位。

  樹葉又旅行到了哪裡?跟風車是怎麼玩的?

  請你象剛才一樣用一句話說清楚,先說樹葉飄到哪裡,再說跟風車怎麼玩。

  3、出示ppt4,鞏固對“上”、“下”方位的認識。

  樹葉還會飄到哪裡,幹什麼呢?請小朋友先看圖再和旁邊的小朋友先輕輕的說一說,然後告訴大家。

  幼兒討論後再學習運用句式完整講述,要求幼兒說清楚方位。

  4、出示ppt5,瞭解“上”和“下”是相對而言的。

  最後,樹葉飄到了哪裡?

  它在滑梯的什麼地方,在小草的什麼地方?

  咦!怎麼一會兒是上面,一會兒又變成下面了呢?

  師幼小結:樹葉和小草在一起,樹葉在上面,小草在下面;樹葉和滑梯在一起,樹葉在下面,滑梯在上面。

  5、出示ppt6,師幼共同小結前面四幅圖。

  我們一起把樹葉到哪裡去旅行了說一說,要說清楚樹葉在什麼東西的什麼地方,是怎麼玩的。

  6、出示ppt7,學習用方位詞“上”和“下”描述樹葉的行蹤。

  樹葉還到好多地方去旅行了,我們來看一看,等一下先和旁邊的小朋友一起說一說。

  師幼共同看ppt說說樹葉的旅行。

  三、遊戲:我和樹葉去旅行。

  如果你是小樹葉,你想飄到哪裡?去做什麼呢?

科學的教案4

  教學目標:

  1、能對自己提出的問題說出大致的探究思路。能在前兩課用多種方法觀察花的基礎上,進一步經歷按一定順序觀察,對雄蕊和雌蕊這樣更細小的物體進行專題觀察的過程。

  2、有探究花的奧秘的慾望。樂於嘗試著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善花的授粉條件。

  3、知道植物的花承擔著生產種子、繁殖生命的任務,能用自己擅長的方法表達雄蕊和雌蕊的特徵。能用圖片或其他形式表述植物的花——果實的成長過程。 教學重點:觀察花的雄蕊和雌蕊。 教學難點:瞭解花的果實和種子。

  教學準備:

  1、放大鏡、鑷子、白紙、油菜果實、油菜花和其他植物的花等供分組探究用(無油菜花的也可用白菜花、蘿蔔花等)。

  2、顯微鏡2臺。

  3、有關植物傳粉、受精的或掛圖。

  4、初春有條件的學校在校園裡種上幾株南瓜(或絲瓜等),讓科技小組或有興趣的同學做做人工授粉的對比實驗。

  教學過程:

  一、匯入

  我們已經觀察了油菜花,還認識了大自然各種各樣的花,知道許多植物會開花、結果。可是學校科技組的同學在南瓜棚裡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同樣是南瓜的雌花,有的結了瓜,有的卻結不成瓜。蘋果、桃子、玉米、油菜等植物也有開了花不結果或少結果的現象。這是怎麼回事呢?學生根據原有經驗提出自己的解釋。這許多解釋哪些是正確的呢?我們還是仔細地觀察一下油菜花的雄蕊和雌蕊吧!

  二、探究過程

  1、觀察花的雄蕊和雌蕊。

  (1)油菜花很小,雄蕊和雌蕊更難觀察,我們用什麼方法才能看清楚呢?用什麼方法才能透過觀察雄蕊和雌蕊作出正確的解釋呢?

  (2)學生分組討論並彙報,師生共同歸納研究方法。用放大鏡觀察雄蕊的各部分——花絲和花葯。把花葯上的花粉抖落在白紙上進行觀察。需要使用顯微鏡觀察的小組可以自行到講臺左側的實驗臺觀察。再用放大鏡觀察雌蕊的各部分——子房、花柱和柱頭。用手輕觸柱頭,觀察柱頭是否有粘性。再將白紙上的花粉抖落在柱頭上,看看柱頭是否很容易將花粉粘住。其他還有什麼要研究的嗎?思考:雄蕊和雌蕊的這些構造特點與它繁殖後代的功能有什麼聯絡?為什麼有的花會結果,有的花不會結果?

  (3)學生分組觀察、輕聲討論。

  (4)全班研討。

  (5)教師根據學生髮言,適時展示蜜蜂傳播花粉圖和花的受精示意圖或有關。

  (6)瀏覽課文:雄蕊產生的花粉傳播到雌蕊柱頭上,會使雌蕊子房裡的胚珠受精。胚珠受精以後,果實和種子開始成長,油菜的花朵開始凋謝。提問:你還看到過其他昆蟲傳播花粉的現象嗎?植物還依靠哪些力量傳播花粉?

  2、觀察油菜的果實和種子

  (1)觀察油菜的果實。做一個遊戲:分組按成長的順序把實物排列在紙上,並指出哪一部分是剛剛受精後的果實雛型。(2)小心剝開油菜的果實,觀察油菜種子是怎樣排列的?數數角果莢裡有多少粒種子,再數數一株油菜可能長多少個角果莢,算一算一株油菜的種子有多少?(3)說說為什麼豌豆莢裡有的豌豆很飽滿,有的卻只有很小的一粒?

  3、思考:

  (1)果農為了防止果樹不結果,往往採用什麼措施?為什麼?(2)科技組的同學課外要做一個南瓜雌花授粉和不授粉的對比實驗,怎樣才能成功?(選未開花的雌南瓜花兩朵,分別用紙袋包紮好,不給於授粉的機會。待花開時,給其中一朵進行人工授粉,另一朵不進行人工授粉,兩朵花繼續分別用紙袋包紮好,看哪一朵花能結果?)

  三、作業:

  我來做一朵“油菜花”,玩玩“蜜蜂授粉”的遊戲。

  板書設計:

  2.3花、果實和種子

  1、觀察花的雄蕊和雌蕊

  2、觀察油菜的果實和種子

科學的教案5

  過程與方法:

  ●透過查閱多種資訊源,瞭解經典進化論的基本觀點及其受到的挑戰。

  科學知識:

  ●知道達爾文經典進化論的基本觀點。

  ●能夠對生物的進化、適應和滅絕現象做出合理的解釋。

  ●知道自然淘汰、物競天擇的道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到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是十分奇妙的。

  ●意識到科學探索是永無止境的。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有關、資料。

  ●學生準備:課前查閱的相關資料。

  教學步驟:

  1、教師可在課前佈置一部分學生分課題查閱好有關資料,在課堂上,研究相同課題的幾個人組成專家組進行彙報交流,最後各“專家”回到本組,向本組的其他同學進行講解。有條件的`學校,也可組織學生當堂上網查閱資料並在網上交流。

  2、在討論達爾文經典進化論的基本觀點的同時,教師結合教材中“牧民人工選擇綿羊毛色”的例子和“狼在夜間捕捉白色綿羊”的例子,它建立在三個業已得到確認的觀察基礎上:

  (1)在每種機體內部的遺傳因素中,都存在某些變化;

  (2)某種遺傳因素使某些個體在生存和繁衍方面具有超過其他個體的優勢;

  (3)這些具有遺傳優勢的個體造就了更多的後代,這些後代的生存、繁衍能力也超過其他個體。

  結果,數代成功的繁殖以後,這種具有遺傳優勢特徵的個體數量逐漸增加。——這是達爾文進化論的精髓。

  3、教師要幫助學生認識到:澄江化石等考古新發現挑戰的是達爾文的“生物的進化是緩慢的、漸進的”這一觀點。達爾文的觀點受到挑戰,並不有損於他本人的偉大。——這只是又一次證明了科學探索是永無止境的。

科學的教案6

  活動意圖:

  恐龍對於孩子們永遠充滿好奇。他們喜歡看關於恐龍的書籍,聽關於恐龍的故事,玩關於恐龍的玩具,“恐龍”是種神秘奇特的動物,沒人見過真正的恐龍是什麼樣子,人們見到的恐龍圖案全是科學家通它的化石還原的形象。這給孩子們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孩子對恐龍世界探秘的渴望。

  活動目標:

  1.感知恐龍不同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

  2.瞭解恐龍及恐龍滅絕的原因。

  3.感受生命的寶貴,學會感恩。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內容:

  活動一:科學《探秘恐龍世界》

  ●分享、交流

  (1)介紹自己收集的恐龍圖片、資料,討論自己知道的恐龍。

  (2)請個別幼兒分享講述。

  ●欣賞、感受

  (1)觀看恐龍化石。

  (2)恐龍由哪幾部分組成?

  ●演示、討論

  (1)恐龍模擬影片,感受恐龍世界的壯觀和神秘。

  (2)利用課件和影片認識腔骨龍、異特龍、樑龍、甲龍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等。

  (3)小結

  肉食性恐龍牙齒鋒利,吃肉兇猛,兩腿行走。

  草食性恐龍吃青草、樹枝上的嫩葉等,草食性恐龍比較巨大,牙齒扁平。

  雜食性恐龍既吃肉也吃植物,還偷吃恐龍蛋。目前發現的恐龍中,草食性恐龍最多,雜食性恐龍最少。

  ●猜想、探究

  (1)現在還有恐龍嗎?它們都到哪去了?

  (2)科學家對於恐龍滅絕的各種猜測。(看影片)

  A、小行星撞地球假說

  B、火山爆發假說

  C、氣候變化假說

  D、海洋變遷假說

  小結:恐龍滅絕仍是一個沒有解開的謎。

  ●操作、遊戲

  分組活動:

  (1)白色恐龍石膏像塗色

  (2)恐龍化石挖掘考古

  (3)恐龍模型分類

  活動二:繪本《永遠永遠愛你》

  ●認識恐龍

  播放影片,認識霸王龍和慈母龍。

  慈母龍:最愛自己孩子,吃植物和野果等。

  霸王龍:兇猛的食肉恐龍。

  ●角色介紹

  認識繪本《永遠永遠愛你》

  ●閱讀繪本

  (1)解讀封面

  封面上有誰?故事名字是什麼?

  (2)故事中誰永遠永遠愛誰?

  (3)閱讀繪本,教師指導。

  ●理解繪本

  (1)利用電子白板展示,理解故事情節。

  觀察——猜圖——理解

  主要問題:

  1.慈母龍媽媽撿來的蛋是誰的蛋?

  2.蛋孵出霸王龍為什麼要把他送走?後來為什麼又留下?

  3.大的霸王龍是良太的什麼人?為什麼?

  4.果子山是誰送給慈母龍的?

  5.故事中誰永遠、永遠愛誰?你怎麼知道?

  ●欣賞故事

  教師講述故事,讓幼兒感受親情。

  ●情感體驗

  (1)影片:《父母的愛》,感受父母無私的愛。

  (2)幼兒動手操作,採用繪畫、貼上的方式製作感恩卡,送給媽媽。

  活動三:區域活動《恐龍的故事》

  圖書區:將收集的恐龍書籍、影片投放活動區。

  科學區:將沙盤投放在科學區,隱藏恐龍化石。

  建構區:收集恐龍圖片以及恐龍模型、廢舊牙膏盒、廢舊報紙、以及飲料品和易拉罐、積木,用於搭建和遊戲。

  美工區:恐龍圖片,讓幼兒自由繪畫,投放橡皮泥,動手捏恐龍。

  活動反思:

  為了讓幼兒瞭解更多有關恐龍的知識,我想如果教師只憑借一張嘴和幾張圖片進行教學,很難使幼兒充分感知了解,教學效果可能不盡人意。為此,課前我鼓勵幼兒回家和父母一同上網查詢恐龍的相關資料,尋找恐龍的模型玩具或圖書圖片等,然後帶到幼兒園一起交流觀看,為這次教學活動做好鋪墊和準備。

科學的教案7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植物莖在不同生長階段外部形態不同,不同時期的莖生長速度不同;植物的莖具有支撐植物及運輸水分和養料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運用統計圖表整理觀察記錄的結果;在教師指導下根據統計圖分析植物莖生長的規律;有依據地對植物莖的作用進行猜測;設計實驗,研究植物莖的作用;用適宜的方式描述實驗的結果。

  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研究植物的興趣。

  【教學重點】:

  鳳仙花植物莖的生長變化和植物莖的作用。

  【教學難點】:

  鳳仙花植物莖的生長變化和植物莖的作用。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生長四周的鳳仙花、植物光合作用的課件。(學生準備)三週前鳳仙花生長記錄單。

  【教學過程】:

  一、整理有關莖的觀察記錄

  1、師:(活動引入)我們已經知道:植物的根能從土壤裡吸收水分和礦物質,綠色植物的葉可以製造植物生長所需要的養料。那麼,植物的莖在植物的生長過程中有什麼作用呢?我們先來看一看,在鳳仙花植物生長的過程中,莖發生了哪些變化。

  2、師:(活動指導)①帶領學生整理幼芽出土以來,有關莖生長變化的觀察記錄。重點整理幼芽出土以後一週,鳳仙花莖的顏色、硬度和高度。②利用鳳仙花植株的高度變化的資料,畫出鳳仙花植株高度變化統計圖(學生在教P12頁上畫)。學生畫好後,教師講述柱狀統計圖。柱狀統計圖是科學研究中處理資料常用的方法。③指導學生分析柱狀統計圖,引領學生根據柱狀統計圖預測未來幾周的時間裡鳳仙花植株高度將如何變化?

  二、植物莖的作用

  1、師:(活動因入)植物的莖總是把根和葉連在一起,那麼,植物的莖在植物的生長過程中到底起什麼作用呢?莖內是什麼樣的,能承擔這樣一些功能呢?將你的想法記錄下來。

  2、師:(活動指導)①引導學生根據前面學習的根和葉的作用,思考莖的作用的問題。②引領學生想辦法驗證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③引領學生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提出問題(莖有什麼作用?);對問題的可能答案作出假設(運輸水分和養料);設計實驗(運輸水分的實驗);實驗驗證(透過實驗驗證收集資訊);

  得出結論(莖有運輸水分和養料的作用)。

  3、生:觀看植物光合作用的課件。

  4、師:教師總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三、提醒學生注意

  1、師:提醒學生繼續觀察鳳仙花的生長變化情況,做好觀察記錄。

  2、師:引導學生關注鳳仙花開花前的徵兆。

  【作業佈置】:

  家庭作業:繼續觀察鳳仙花的生長變化情況,做好觀察記錄。

  【板書設計】:

  5.莖越長越高

  科學探究: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實驗驗證、得出結論

科學的教案8

  活動目標:

  1.能透過探索發現紙張透過摺疊等方式可以站立和承重。

  2.能透過比較探索紙張的不同摺疊方式對其承重能力的影響。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

  1.幼兒玩過“站起來”的音樂遊戲。

  2.幼兒嘗試過藉助輔助材料讓物體站起來,如讓筆站起來等。

  3.幼兒參加過美工摺紙活動。

  物質準備:

  1、遊戲音樂、播放器。

  2.教師用的統計表。

  3.幼兒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四張紙、記錄表、積木若干、筆。

  活動過程:

  一、音樂遊戲匯入。

  1.引導語:來,讓我們跟著輕鬆的音樂玩“站起來”的遊戲吧,小朋友們要開動腦筋,讓自己站起來、站得穩,比比看誰的辦法多。

  2.隨著音樂每小段的自然休止,教師報出數字指令,幼兒做“站起來”的動作。例如,教師報“3”,則幼兒身體3個地方與地面接觸;教師報“5”,則幼兒身體5個地方與地面接觸。

  二、自由探索,讓紙張“站起來”。

  1.出示紙張匯入:看大家玩得這麼開心,紙張娃娃羨慕極了,它也想自己站起來,我們來幫他想想辦法吧。

  2.分給幼兒每人一張紙,引導幼兒自由探索讓紙張站起來的不同方法。

  3.幼兒探索,教師觀察指導,可給幼兒適當的提示,如可透過摺疊的方法讓紙張站起來。

  4.分享交流:你用了什麼辦法讓紙張站起來了呢?

  5.教師根據幼兒的示範在統計表中畫出相應的圖示。

  三、實驗比較,探索紙張的不同摺疊方式對其承重能力的影響。

  1.猜測並實驗:哪種紙張上放的積木最多?

  結合統計表提問:紙張娃娃站起來了,它們可神氣了,都說自己的力量大,你們猜猜這幾個紙張娃娃誰舉起的積木最多。

  2.鼓勵幼兒猜測並自由把積木放在站著的紙上。

  小結:同樣的紙張,折的方法不一樣,它能承受的重量也不一樣。

  四、設定挑戰,比較實驗並記錄。

  1.提問:紙怎麼摺疊,能使積木放得多又穩呢?

  2.出示記錄表,提出要求:每人一張記錄表,把摺紙的方法畫在第一行格子中,紙張實際能承受的積木數量記在第二行格子中。

  3.出示幼兒折的紙,分享交流:

  (1)你的紙張娃娃放了幾塊積木?你用了什麼摺疊方法?

  (2)你在擺放積木的過程中遇到了什麼困難?發現了什麼秘密?

  4.小結:摺紙的次數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要把紙對齊折;要先讓紙自己站穩,再小心輕放積木,不能碰桌子。

科學的教案9

  活動設計:

  這節課是由門口的一個菸頭引起的,由這個菸頭孩子們展開了關於吸菸的討論,有的孩子說“吸菸不好,吸菸有毒。”另一些孩子則有不同意見:“你說香菸有毒,我家裡也有人吸菸,他們也沒被毒死,活得還挺好呢!爸爸跑得像飛一樣快,沒有毛病。”都說香菸有毒,毒性有多大?對於孩子們這是一個質疑的問題,由這個問題使他們對“香菸真的有毒嗎”?產生了懷疑。是因為他們只是聽說並沒有切身的感受,因此我們想到能不能將實驗加入其中,透過實驗標本在實驗前後不同的變化,讓幼兒觸目驚心地感受到香菸的毒性。這種體驗會比單純的圖片、簡單的說教更容易讓幼兒瞭解香菸對個體以及他人的危害。活動名稱:吸菸的危害

  活動目標:

  1、從關愛親人出發瞭解禁菸的社會意義。

  2、自覺樹立維護健康、抵制香菸的環保意識。

  3、透過實驗,能體會吸菸對自己和他人健康的危害。

  活動準備:

  實驗準備(菜粉蝶、燒瓶、帶玻璃管的軟木塞、針筒、香菸)、佈置圖片欄(或者課件)

  活動過程:

  一、出示香菸,引發幼兒討論。

  “這是什麼?”“吸菸好不好?”

  小結:有些小朋友說吸菸有毒,有些小朋友說沒毒,有很多人吸菸也沒有死,那麼到底煙有沒有毒,煙的毒到底有多大呢?我們做個實驗來看一看。

  二、教師進行實驗,幼兒認知香菸的危害。

  1、透過實驗、圖片,感知吸菸對個體的毒害。

  (1) 教師實驗,請幼兒說說菜粉蝶怎麼了?為什麼會這樣?

  (2) 展示圖片,幼兒自由結伴觀看圖片,並討論。

  師:你發現吸菸後身體同健康的身體,有什麼不同?

  小結:剛才我們發現吸菸對人的牙齒、氣管、肺的影響最大,長時間的吸菸會引發口腔疾病、氣管炎、甚至肺癌,減少人的壽命,使人慢慢地走向死亡。

  2、出示禁菸標記,討論香菸對他人、及環境的危害。

  “這是什麼標記?”“你在那裡看過這個標記?”“為什麼這些地方不允許吸菸?”(幼兒討論)

  教師小結:吸菸對自己對別人、對環境都有很大危害,因此全世界的各個地方人們都開始禁止吸菸,有了無煙超市、無煙餐廳等。還規定每年的五月三十一日為禁菸日。

  三、討論並得出禁菸的好辦法。

  “儘管香菸的危害這麼大,可是還有很多人在吸菸,我們周圍就有許多人,你家裡有人吸菸嗎?”“他們是我們最愛的人,我們可以怎樣幫助他們呢?跟你的好朋友說說你的好辦法”。(幼兒討論) 活動延伸:製作禁菸標記、禁菸畫報;禁菸小衛士

  附:實驗方法:

  將菜粉蝶放入燒瓶中,把燃著的香菸固定在軟木塞上的玻璃管的一頭上,軟木塞塞住燒瓶、教師在玻璃管的另一頭用針筒往裡打氣,保證香菸燃燒的狀態。

科學的教案10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汙垢的危害及簡單的除垢知識。

  2.培養幼兒對小實驗的操作興趣,學習正確的操作方法。

  活動準備

  白醋、食用鹼,熱水。

  帶有茶垢的玻璃瓶。

  活動過程

  一、認識水垢

  1.幼兒觀察玻璃瓶內的茶垢,認識水垢 。

  2.有水垢的玻璃瓶和沒有水垢的玻璃瓶

  教師分別將兩個瓶內倒入白水,請幼兒觀察水的清晰度。

  3.說一說兩瓶的不同,知道水瓶內附著的物體就是水垢。

  二、瞭解水垢對人們的危害

  1.請幼兒想一想,還在哪裡、什麼容器裡見到過水垢?

  2.教師講解水垢的危害

  這些粘在水壺和水瓶裡的東西叫水垢,它是水中的雜質,

  在水中被加熱、燒開以後變成的。

  水壺、鍋爐燒水多了或者熱水瓶、飲水機用時間長了會結成一層水垢。

  水壺裡有了水垢,水就不容易燒開,浪費燃料,

  水垢的碎塊如果被我們喝進身體裡,會損害健康容易生病,

  工廠裡的大鍋爐如果不除水垢,還會有爆炸的危險。

  三、實驗:除垢

  1.認識食用鹼

  幼兒觀察,白色、粉狀的食用鹼。

  2.將食用鹼放入有茶垢的玻璃瓶,然後倒入開水,搖晃瓶子。

  請幼兒觀察瓶壁發生的變化。

  3.幼兒講述自己觀察到的情況。

  4.教師小結:鹼面和水垢放在一起,水垢會產生氣泡,漸漸變小,

  這種變化叫化學反應。

  5.知道除了用鹼面,還可以用白醋或專門的除垢劑來除垢,而且效果更好。

  四,活動延伸

  請幼兒說說,還知道哪種除水垢的方法,哪一種最省力最好用。

科學的教案11

  第一課 我看到了什麼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樹是活植物,生長在一定環境裡,是有生命物體。

  過程與方法:

  初步認識真正觀察應該是有目,制訂觀察方法和步驟有利於觀察進行。

  用各種感官觀察大樹。

  藉助放大鏡、皮尺等簡單工具對大樹進行觀察和測量。

  用簡單詞語記錄觀察結果。

  情感、態度、價值觀:

  懂得從圖片上獲得資訊是有限,親自觀察事物會對事物有更多認識。

  發展觀察大樹興趣,體會到生命體給我們帶來生機勃勃感受。

  在觀察過程中,培養與他人合作習慣。

  教學重點

  瞭解觀察目標和方法,認識到觀察重要性。

  教學難點

  對大樹觀察要指向生命體這個核心概念。

  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一些觀察用測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鏡等),觀察記錄紙。

  教學過程

  一、引言

  1.校園裡、大路旁、山坡上……到處我們都能看到植物,同學們對校園裡植物最熟悉是哪些呢?

  2.就讓我們從身邊熟悉植物——大樹開始觀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大樹

  1.教師講解:這是一幅梧桐樹照片,請大家仔細地看圖,你能發現有關這株梧桐樹哪些特點?(你能發現幾點?)

  2.學生彙報:從圖上看大樹,我看到了什麼?(要求仔細傾聽,並大膽說出新發現,同時區分哪些是真正從照片上獲得資訊。)

  三、回憶中大樹

  1.教師引導: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們從照片上發現東西並不多,那麼生活中你曾經看到過大樹與這照片上有什麼不一樣嗎?

  2.學生彙報:回憶我大樹,我曾經看到過什麼?

  3.教師激趣:同學們彙報內容真豐富,有內容大家都看見過,有內容有人還從來沒看見過,而有人可能從來都沒真正看過一棵大樹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細細地看一棵真正大樹嗎?

  4.學生交流:為什麼想看真正大樹?(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內容!會不會也有樹瘤?是不是也有小動物?是不是還有其它東西?)

  5.教師總結:這樣帶著目去仔仔細細看大樹時候,我們觀察活動就開始了。

  6.學生小組交流並彙報:如果現在來到一棵大樹下,我想觀察什麼?我們怎樣才能觀察到更多內容?

  四、觀察真正大樹

  1.交流:教師引導孩子們交流在頭腦中制訂好觀察大樹個人計劃。(觀察內容、觀察方法、需要藉助工具等)

  2.活動:現在讓我們一起去觀察一棵真正大樹,我們肯定有更多發現。同時把觀察到資訊,用簡短詞語記錄下來。(在保證安全情況下老師帶學生按計劃開展真正實地觀察活動。)

  3.評價:回教室後每小組互相欣賞各自觀察內容,說說從不同記載中如何體會到觀察大樹是一個生命體。同時推選一位同學記錄單張貼於科學活動專欄內供大家欣賞,其它同學記錄單上交給老師閱讀欣賞。(張貼記錄單要有典型特色。)

  4.總結:觀察一棵樹讓我們獲得了這麼多資訊,觀察一棵樹讓我們發現了一個生機勃勃生命世界,那麼,觀察更多樹呢?請在課外繼續觀察不同樹。

  第二課 校園樹木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樹整體形態一般由樹冠、樹幹、樹根組成,樹器官一般包括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個部分。

  樹生長在一定環境裡,有一定生存需要。

  過程與方法:

  用各種方法觀察一棵樹,描述一棵樹。

  用簡圖描述樹整體形狀。用拓印樹皮觀察樹幹。

  用實物來補充語言描述不足。

  情感、態度、價值觀:

  能客觀地記錄觀察到現象,能繼續關注樹木變化。

  教學重點

  能嘗試透過對樹有序觀察描述和比較後指向樹木作為生命體特徵。

  教學難點

  比較討論樹木相同之處。

  教學準備

  校園中選定一些大樹供各小組觀察所需,同時為各小組準備:一張觀察記錄紙,一支蠟筆,一把軟尺,一個放大鏡。

  教學過程

  一、觀察樹木方法

  1.總任務:分小組進行觀察,每個小組儘量觀察不同樹木;小組內要分工明確,每個人要有觀察任務;描述一棵樹,完成一篇觀察筆記。

  2.分任務:我們所要觀察樹長在校園哪個地方?我們怎麼按順序來觀察一棵樹?(由遠及近,由整體到區域性)

  3.交流:我們可以用哪些新觀察方法來觀察新內容?(畫簡圖、測量樹幹粗細、聞樹葉、看果實、拓印樹皮、撿拾標本、對比法……)

  4.比較:我們能比書上觀察記錄記得更好嗎?(先用簡單詞語記錄下來,回到教室後整理成觀察筆記。)

  二、觀察記錄一棵樹

  1.從遠處觀察整棵樹,我們怎樣記錄?(樹冠形狀、樹高度等)

  2.從近處有序觀察樹各個部分,我們會有哪些新發現?

  生:這棵樹真大!看看我撿到樹葉和果實。這是樹果實。這是我樹皮拓片。

  (拓印樹皮圖案方法:把白紙緊壓在樹幹上,先用手指在紙上反覆按壓,再平捏蠟筆在紙上塗擦,使凸起部分染上顏色。)

  3.讓我們一起來把觀察到內容記錄下來吧。要寫出觀察時間、地點、小組成員。要按觀察順序來記錄。最好能貼上收集到實物標本。

  三、整理我們觀察記錄

  1.整理:分小組根據觀察記錄整理成觀察筆記。

  2.描述:分小組描述一棵樹:這是我們組觀察記錄,能猜出是校園裡哪一棵樹嗎?

  3.比較我們觀察記錄,思考、交流:

  我們觀察了哪些樹?這些樹生長需要什麼樣條件?

  不同樹有什麼相同和不同?

  4.總結:透過深入討論,我們發現了這麼多大樹之間相同點和不同點,請選定一棵你喜歡大樹,在課外繼續觀察它,它會怎樣變化?把你意外發現都記錄下來,同時把精彩發現張貼於科學學習欄目內。(對總結內容須得從學生實際觀察基礎上進行,學生能發展到什麼程度就總結到什麼程度,書上總結內容僅作樣本供參考。)

  樹不同之處: 樹冠有大小 樹幹有粗細有樹皮光滑,有粗糙 結果實不一樣 葉片不一樣 ……

  板書設計: 樹相同之處:

  它們都長在泥土裡

  都需要陽光、水

  都有樹幹、樹皮

  都有樹葉、果實

  第三課 大樹和小草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小草和大樹一樣,具有生命體共同特徵。

  大樹和小草主要不同之處在於植株高矮、莖粗細和質地。

  大樹和小草都有生長在土壤中,都有綠色葉,都會開花結果,都需要水分、陽光和空氣。

  過程與方法:

  用簡圖畫出小草主要形態特徵,能看懂維恩圖表達方式。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到小草和大樹一樣,是一個個活生生生命體,具有愛護小草,不踐踏不草意識。

  教學重點

  找大樹和小草相同點,體會陸生植物生命體特徵。

  教學難點

  看懂維恩圖表達方式。

  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幾種常見小草,最好有三葉草(黃花酢漿草)和狗尾草;一條樟樹枝和它果實、葉片。

  教學過程

  一、認識常見小草

  1.師生交流:在校園裡不僅有高大樹木,還有低矮小草。我們認識這些小草嗎?這些小草長在校園哪些地方?

  2.教師指導:對不知名小草怎麼認識?提供認識方法及資料。

  二、觀察記錄狗尾草

  1.教師引導:在校園、田野、路旁、果園中都能找到狗尾草,為什麼叫狗尾草?是呀,它果實串毛茸茸,很像狗尾巴。它是一年生雜草,各地都有分佈。

  2.觀察記錄要求:運用前面學過觀察順序、觀察方法、記錄方法來觀察記錄一株狗尾草。

  3.小組學生活動:觀察狗尾草,我們用簡圖把它樣子畫下來。上臺描述互相補充:這是我們觀察狗尾草。(能把狗尾草主要特徵根莖葉果實大致畫下來即可。)

  4.組間活動:比較不同草,找出它們相同和不同。(啟發引導:從植物器官及生存環境、生長年限、生長變化規律等方面比較)不同小草千姿百態,各有差異,但是它們之間存在著很多共同特徵,說說你對小草想法,是呀,小草雖小,但也十分可愛,我們應當呵護它們。

  三、比較樟樹和狗尾草

  1.引導討論:可以從哪些方面比較樟樹和狗尾草相同和不同之處?

  2.比較完成對比表格:

  3.交流彙報:樟樹和狗尾草相同和不同。引導學生了解:像樟樹莖一樣莖叫木質莖,像狗尾草一樣莖叫草質莖。(讓學生在彙報中能使用這些詞語即可,不要求對概念進行背誦,以下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例同。)

  四、整理相同和不同

  1.比較彙報內容:總結大樹和小草不同之處,記錄在下面圈圖非交*位置中。

  2.全班討論:大樹和小草有哪些相同之處,記錄在下面框內。(這是教學重點)

  3.總結:從以上唯恩圖表達內容中我知道了樹和草共同點有根莖葉,有會開花、結果、有種子(基本形態結構相同);都長在土壤中,需要陽光、水分等(基本生活環境和生活需要相同),我還知道了樹和草壽命不同,樹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他們具體結構特徵也各有不同。(唯恩圖作用是梳理學生觀察比較結果,形成比較明確概念,並顯示這些概念之間關係。比較相同點就是為了讓學生初步體會到植物生命體特徵,從而指向本單元核心概念。對概念內涵梳理還得從學生實際出發。)

  第四課 觀察水生植物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水葫蘆葉柄部位膨大海綿體充滿空氣是浮在水面上原因。

  水生植物都有根莖葉等器官,它們生長需要水分、陽光和空氣。

  過程與方法:

  用簡圖畫出水生植物主要形態特徵,能看懂維恩圖表達方式。

  在觀察中提出問題,探究水葫蘆浮在水面秘密。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研究水生植物興趣,體會到水生植物也是一個個活生生生命個體。

  教學重點

  利用維恩圖總結水生陸生植物作為生命體共同特徵。

  教學難點

  探究水生植物適應水生環境結構特點。

  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幾種常見水生植物,其中最好有水葫蘆和金魚藻,一個水槽,一張記錄紙。

  教學過程

  一、認識常見水生植物

  1.陸地上生長著許多植物水中也生長著許多植物。出示實物或圖片,這就是兩種常見水生植物水葫蘆和金魚藻。你課外調查到水生植物有哪些?你曾經看到過哪些水生植物?(補充認識水花生、浮萍、蓮、菱、菖蒲、茭白等。)

  二、觀察水葫蘆和金魚藻

  1.觀察記錄:塑膠袋中裝有水葫蘆和金魚藻,分發給各小組,要求放入水槽中(為了使金魚藻能沉在水底有利於觀察和簡圖記錄,可在其底部粘橡皮泥),觀察它們在水中樣子,並用簡圖把它們畫下來。

  2.思考:把橡皮泥去掉,比較觀察水葫蘆和金魚藻在水中有什麼共同之處?對,都能浮在水面上,會有什麼秘密呢?

  3.探究:嘗試剖開水葫蘆葉柄,我們會有什麼發現?這種海綿狀氣囊結構很輕,所以能浮在水面上(適應水生植物環境)。其它水生植物是不是也有相似結構?請課外繼續探究。

  三、比較水葫蘆和金魚藻

  水葫蘆和金魚藻有哪些相似之處?(除了形態結構特徵外,還可以稍作拓展,如它們都會繁殖後代,都會死亡等。)它們是水生植物,它們生長需要什麼條件?

  四、比較水葫蘆和狗尾草

  水葫蘆等水生植物與陸生植物狗尾草等又有什麼相同和不同之處?

  與前堂課學生總結陸生植物唯恩圖進行比較,再次填寫維恩圖,完成對植物生命體特徵梳理。(都有根莖葉、都會繁殖後代、壽命都短、都是草本植物,都需要陽光、水分和空氣等)

  第五課 植物葉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樹葉是多種多樣,同一種樹葉具有共同基本功特徵。

  植物葉一般由葉片和葉柄組成,葉片上有葉脈。

  葉也是有生命,葉從葉芽開始生長,到最後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過程與方法:

  統計撿到樹葉數量和樹葉種數;根據一定判斷依據,劃分出同一種樹葉和不同種樹葉。

  情感、態度、價值觀:

  發展研究樹葉興趣,培養愛護環境,與自然和諧相處態度和意識。

  教學重點

  開展觀察葉生命現象活動,建構起葉也是有生命科學概念。

  教學難點

  是否是同一種樹葉判斷。

  教學準備

  學生自備材料:

  撿一些落葉。

  分組材料:

  同一種植物新鮮葉和落葉。

  教師準備:

  一條有大小不同葉片生長樹枝。

  教學過程

  一、統計收集到樹葉

  課前大家分別從不同地方收集到了各種樹葉,說說你是怎麼收集樹葉。是呀,樹木是我們朋友,他們是有生命,所以我們不能隨意摘樹葉。現在把樹葉放在桌上,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統計:我撿了幾片落葉?這裡面有幾種樹葉?

  二、觀察比較樹葉

  1、質疑:我們小組共有幾種樹葉?這些葉子是同一種葉嗎?

  2、討論:觀察到了什麼,才說它們是同一種葉?觀察到了什麼,才說它們不是同一種葉?同一種葉主要特徵有哪些呢?

  3、比較:同時觀察所有完整葉,我們能發現不同種葉有什麼相同結構嗎?是呀,大部分葉具有葉柄、葉片結構,葉片上還有葉脈。

  三、觀察葉生命特徵

  1、觀察:比較新鮮葉與落葉,它們有什麼相同和不同?思考:長在樹上新鮮葉與落葉最大不同表現在哪裡?是呀,新鮮葉是活,而落葉是死。

  2、描述:觀察一種植物葉,我們能從中看出葉生長變化過程嗎?能找到這條樹枝上有幾種不同生長階段樹葉嗎?(如葉芽、小葉片、嫩葉、成熟葉、老葉、將枯葉等)能從幾張葉不同生長階段去推測一片葉生長過程嗎?

  3、總結:葉也是有生命,它從葉芽長成小小嫩葉,又慢慢地長大,變老。許多植物葉從春天長出來,到秋天枯黃死去,完成了葉一生。有些樹木雖然秋天不落葉,但它們葉同樣也有生長和衰老完整過程。

  第六課 植物發生了什麼變化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植物在不斷地發生變化,有些變化比較明顯,有些變化不太明顯。

  植物變化表現在各個方面,主要表現在發芽、生長、開花、結果等方面。

  植物變化是生命體特徵之一。

  過程與方法:

  能用測量方法比較葉大小,能用資料記錄植物變化。

  情感、態度、價值觀:

  能夠關注周圍植物變化,堅持記錄完成一棵植物變化記錄表。

  教學重點

  觀察記錄描述植物變化。

  教學難點

  堅持記錄完成一棵植物變化記錄表。

  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

  一把尺子,4張不同大小葉片,記錄表。

  教師準備:

  一些樹木四季變化圖片,帶花苞菊花,狗尾草。

  教學過程

  一、怎樣觀察植物變化

  我們知道,春暖花開季節,許多植物很快地進入生長期,發芽、長大、開花結果。秋天裡,從開學到現在,好幾個星期過去了,校園裡植物發生了什麼變化?(可結合第2課課外作業及學生精彩發現激發學生探究欲。)

  討論:我們可以觀察植物哪些變化?我們怎樣觀察?

  首先得測量樹幹是否變粗了,我們得在樹幹同一高度連續測量三次,取接近值(三年級孩子尚未接觸過平均值數學解法);過一個階段再同樣測量進行記錄。能不能看出樹幹變化呢?

  數數每天有多少落葉。菊花花苞長得怎麼樣了?

  狗尾草會枯死嗎?樟樹果實又是怎樣變化呢?

  二、觀察葉生長變化

  可以測量一條樹枝上最大葉子、最小葉子和中間大小葉子長度或寬度,並做好記錄,看一個階段後它們分別有什麼變化?還可以觀察樹葉其他變化。

  從一棵樹樹葉大小不同、軟硬不同中,我們知道了什麼?

  從一片樹葉顏色變化過程中,我們又知道了什麼?

  三、實地觀察記錄植物莖、葉

  1、活動:根據討論結果,我們分小組按計劃到校園內進行觀察,記錄下第一手資料。(活動時間約15分鐘)

  2、交流:彙報我們觀察資料,思考這些資料能說明什麼問題?

  落葉數量說明什麼問題?一條樹枝上有大小不同樹葉,說明什麼問題?如果以後測量得到資料變化很大,說明什麼?如果變化不大,又怎樣理解?

  四、記錄一種植物變化情況

  我們還可以同時觀察田野、路邊和家裡植物發生了什麼變化?

  就這樣一直觀察你所選擇那棵樹或草,觀察它們在秋冬季變化,一個月觀察一次,把觀察結果記錄在表中,你能做到嗎?

  第七課 植物共同特點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植物按生存環境不同,可以分為陸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植物生存需要水分、陽光、空氣和營養。

  植物一生是有生命週期,每種植物都有一定壽命。

  植物共同特徵是:生長在一定環境裡,都需要水分、陽光、空氣和營養,都會生長髮育,都會繁殖後代,都有從生到死生命過程。

  過程與方法:

  運用比較方法獲得有關共同特徵認識。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透過對植物壽命認識,懂得生命可貴,也體會生死自然規律。

  教學重點

  瞭解植物一些共同特點。

  教學難點

  透過閱讀資料來總結植物一些特徵。

  教學準備

  教師:水生植物和陸生植物圖片,植物一生圖片;

  學生:水生植物和陸生植物比較記錄紙。

  教學過程

  一、比較陸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回憶:我們周圍生長著許多植物,我們已經認識了大樹、狗尾草、水葫蘆和金魚藻。我們還知道哪些陸生植物和水生植物?記錄在下面記錄單裡。

  陸生植物 水生植物

  2、思考:植物需要什麼才能正常生長?請交流。請補充閱讀P21“植物需要陽光”。

  陸生植物生長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生植物生長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用唯恩圖記錄下它們生存需要共同點嗎?

  二、瞭解植物一生

  思考:植物一生經歷了哪些變化?

  請看圖:向日葵一生,我們能找出向日葵一生幾個典型生長階段嗎?

  種子、發芽、幼苗、開花、結果,這是向日葵一生典型生長階段。

  看圖:一棵大樹一生,你們能找出與向日葵一生相同和不同嗎?對了,主要不同是壽命長短不同。請看資料庫:“植物壽命有長有短”,你們有什麼體會?是呀,無論是百年老樹,還是一年草本植物,它們都會死亡,這是自然規律,也是生命特徵。

  交流:從這些植物一生中,我們明白了什麼?

  三、植物有哪些共同特點

  思考:在我們對植物進行了這些觀察和研究之後,我們能夠說出植物哪些共同特點?我們是怎麼知道?

  整理:翻看前幾課唯恩圖記錄,比較各共同點,然後整理記錄於紙上。

  交流:我們認為,植物都生長在一定環境中,都需要水分、陽光、空氣等;都會生長髮育、都會繁殖後代,都有從生到死生命過程;都有相同基本結構特徵:根莖葉花果實種子。

  總結:植物作為生命體有許多重要特徵,有共同生長需要量,有生長髮育、繁殖、衰老死亡等特徵,還有適應環境(水葫蘆)結構特徵等。

科學的教案12

  [活動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常見的昆蟲——螞蟻的外形特徵以及吃食情況等生活習性,為以後建立“昆蟲”概念打下基礎 。

  2、透過觀察螞蟻的合作活動,萌發幼兒團結互助的意識。

  3、瞭解螞蟻的外形特徵、生活習性。

  [活動準備]

  1.螞蟻教學掛圖(或自制幻燈片);

  2.螞蟻若干(把捉到的螞蟻放在瓶內待用);

  3.放大鏡;

  [活動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常見的昆蟲——螞蟻的外形特徵以及吃食情況等生活習性,為以後建立“昆蟲”概念打下基礎 。

  2、透過觀察螞蟻的合作活動,萌發幼兒團結互助的意識。

  3、瞭解螞蟻的外形特徵、生活習性。

  [活動準備]

  1.螞蟻教學掛圖(或自制幻燈片);

  2.螞蟻若干(把捉到的螞蟻放在瓶內待用);

  3.放大鏡;

  [活動過程]

  一、謎語匯入,引出課題,從而引發幼兒興趣

  遠看芝麻撒地,

  近看黑驢運米,

  不怕山高道路陡,

  只怕跌進熱鍋裡。

  教師引導幼兒猜出動物的名稱(螞蟻),從而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引出課題。

  二、出示幼兒觀察螞蟻的課件,引導幼兒說出自己觀察到的螞蟻的外形特徵和活動情況。

  教師提問:

  (1)你從哪兒找到了小螞蟻?

  (2)螞蟻長得什麼樣?

  (3)小螞蟻是自己單獨出來活動還是一起出來?為什麼?

  透過觀看課件,讓幼兒大膽發言,回憶觀察到的情況,教師及時進行鼓勵和指導。

  三學習新課

  1.指導幼兒觀察螞蟻身體外形的特徵。

  (1)講述:我們來觀察一下螞蟻的身體是什麼樣的。在觀察時,我們可以先從整體上觀察一下它的大小、顏色,然後看看螞蟻的身體可以分成幾部分,再從前往後按順序一部分一部分仔細觀察,螞蟻身體的各部分是什麼樣的,可以使用放大鏡。比一比,看哪個小組的同學觀察得最細緻,最準確。

  (2)幼兒分組觀察,教師巡視指導。

  (3)彙報討論觀察的結果:

  ①從整體上看,螞蟻的大小怎樣,都有什麼顏色?(有大有小,黑色的,褐色的)

  ②螞蟻身體可以分為幾個部分?(經過討論後引導學生把螞蟻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

  ③螞蟻的頭部是什麼樣的?頭部長有什麼?是什麼樣子?

  ④螞蟻的胸部是什麼樣的?胸部長有什麼?是什麼樣子?

  ⑤螞蟻的腹部是什麼樣的?

  四、出示課件,教師總結,讓幼兒鞏固認識螞蟻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

  五、欣賞並表演歌曲《螞蟻》。

  六、教師提問:我們應該像小螞蟻學習什麼?讓小朋友知道團結起來,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七、遊戲:“螞蟻搬豆”,鞏固認識。

  教師扮螞蟻媽媽,幼兒扮小螞蟻,四散地站在場地一端。

  遊戲開始,教師說:“孩子們,咱們快去搬豆準備過冬吧!”“小螞蟻”自由地(可不按順序)鑽過皮筋,爬過紙箱和墊子,跑到場地另一端,拾一顆小豆跑回家中,將小豆放進小籃。如此反覆進行,直到把豆全搬完。

科學的教案13

  設計意圖:

  “幫手”這一話題內涵廣泛,包羅永珍,孩子們畫畫用的筆,吃飯的筷子,上幼兒園坐的各種交通工具等等都是我們的好幫手,生活中吃、住、穿、行,樣樣離不開幫手。

  《綱要》中強調“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絡幼兒的實際生活,利用身邊的事物和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物件”。根據這一原則,我從孩子身邊最熟悉的活動入手,選取孩子們愛不釋手的螺絲玩具、每一天接觸到的圖書、多種繪畫用具等,巧妙組合設計生成本節活動。讓孩子們身邊常用的生活用品成為他們認識生活、動手操作、探索秘密的重要教育資源。

  活動目標:

  1.瞭解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日常用品,明白這些日常用品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

  2.透過發現、討論、驗證,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工具組:組裝玩具汽車,冒釘的小椅子,螺絲刀,錘子;

  修補組:破舊圖書,訂書器,剪刀,膠帶,固體膠;

  裝飾組:白裙,印章,彩紙,水彩筆,油畫棒;

  課件,與幼兒人數相等的火車車箱,螺絲,繩子,夾子等。

  活動過程:

  1.教師情境表演,引出工具

  (1)師扮演“小工人”出場,引起幼兒興趣

  師拎著工具箱邊走邊唱:我們苗苗愛心隊,最愛幫人忙,如果你呀有困難,我們來幫忙。(拿起一張椅子,師表演釘子軋了手,掏錘子,釘;拿出一個掉了螺絲的玩具,用工具擰緊。)

  (2)出示工具,幫忙幼兒認識

  師:哎,你們誰家有困難需要幫忙嗎(指箱)我那裡有許多寶貝,一準能幫上你的忙。你們想不想明白我箱子裡藏的是什麼寶貝(想)

  師:箱子上有鉛絲擰著打不開,怎樣辦能夠請什麼來幫忙(啟發幼兒說出請鉗子來幫忙,同時師操作鉗子擰開鉛絲,開啟箱子。)

  設計意圖:透過教師形象的情境表演,並透過與幼兒的互動,很自然地演示錘子、螺絲刀、鉑子這些幫手的作用,.讓幼兒產生躍躍欲試的情感態度。

  2.參觀“動物新村”,幼兒尋找、發現動物們遇到的困難

  (1)師生乘坐小火車邊唱邊去動物新村參觀

  師:聽說動物新村的一些動物遇到了困難,你們願不願意去幫忙它們好,坐上我們的小火車出發!

  設計意圖:本環節所帶給的小火車的車身是用一隻只紙盒透過螺絲連線而成的,車輪是用螺絲將陵棄光碟固定在紙盒下方,既暗喻工具的作用,又為接下來的活動埋下伏筆。

  (2)透過創設的場景,引導幼兒發現動物遇到的困難

  場景一:這是小狗的家,小狗遇到什麼困難(凳子冒出釘子,玩具上的螺絲掉了。)

  場景二:熊貓家裡圖書怎樣了(圖書破了。)

  場景三:小鴨碰到了什麼難題呢(小鴨的白裙子不漂亮。)

  設計意圖:將動物的家佈置成相關問題場景,讓幼兒自己去觀察並發現小動物遇到的困難,調動他們的動手操作熱情。

  3.引導幼兒討論幫忙動物所需的工具,並選取適宜的工具進行操作

  (1)利用課件,討論動物遇到的困難及幫忙所需的工具

  師:小狗家汽車壞了、凳子上的釘子冒出來了,我們怎樣幫忙它

  師:熊貓遇到什麼困難了怎樣幫忙它

  師:小鴨碰到什麼難題了用什麼來幫它

  設計意圖:將幫忙小狗、熊貓、小鴨所需的工具透過f|asn課件一一呈此刻螢幕下方,讓幼兒進行選取。幼兒在選取相應“幫手”的同時,自然而然地構成工具組、修補組、裝飾組,幫忙幼兒建立了分類概念。

  (2)幼兒分組,根據動物所遇困難選取相匹配的工具操作

  師:剛才大家說的這些工具都在這三隻盒子中呢,待會請大家用這些去幫幫小動物,你想幫忙誰就選誰的照片貼在身上,貼好之後,到這邊選上你認為適宜的工具去幫忙!

  設計意圖:由於中班幼兒的年齡原因,不會自由分組,採用選貼動物照片的形式能幫忙幼兒自由、快速地分組。

  4.藉助課件,幼兒交流、總結自己的好辦法

  師:請你們告訴大家,你們用了哪些工具幫忙小動物的

  藉助課件畫面配音小結:小朋友們,你們用錘子、螺絲刀、訂書機、彩筆、印章這些寶貝當幫手,幫我們修好了汽車、圖書,還讓白裙子變成了彩色的漂亮裙子。你們的這些好幫手真是太神奇了,謝謝你們!

  設計意圖:透過小明友的實際操作及講述,幫忙幼兒鞏固“幫手”與物品的匹配經驗。

  5.合作修理火車,拓展經驗,體驗成功快樂

  (1)檢修火車,引導幼兒討論修理的辦法

  師:我們苗苗愛心隊這天又幫忙了別人,真開心!(看錶)工作了一天,該下班了,苗苗愛心隊的隊員們,坐上我們的火車!

  師:哎呀,我們的火車怎樣了(好幾節車箱都掉了,還少了幾個輪子。)

  師:好險哪,怎樣辦用什麼來修呢(幼兒自由回答。)

  (2)教師帶給幼兒所需的“幫手”,鼓勵幼兒合作修理火車

  師:這邊有你們需要的夾子、螺絲、繩子、膠帶,我們大家一齊動手趕緊修好。

  火車修好後,師生坐上小火車回到。

  齊唱:我們苗苗愛心隊,最愛幫人忙,如果你呀有困難,我們來幫忙。

  設計意圖:中班幼兒需要不斷的情境刺激,孩子們在老師創設的特定的修理情境中完或了操作,看著自己修理好的長長的一列火車,孩子們歡呼雀躍,再次體驗勤了成功的快樂。

科學的教案14

  設計意圖

  《指南》指出:要用多種方法幫助幼兒建立空間思維能力,引導幼兒體驗圖形之間的轉換、填充、組合關係。本活動就是透過幼兒最喜歡的遊戲、生動的課件、動手操作等方式,在形象引導、細緻觀察、親自操作的過程中,提升幼兒對圖形的整體感知和空間的組合能力。

  活動目標

  1.透過觀察能夠選擇合適的圖形進行有機配對、填充、組合。

  2.能探索圖形組合的不同方法並做記錄。

  3.體會變化、操作的樂趣,獲得空間組合、觀察、想象能力的發展。

  活動準備

  1.教具:課件一組、履寫屏。

  2.學具:由5個不同圖形組合成的"智多星王國"的特殊鑰匙;由3個不同的小圖形組合成的一個正方形;幼兒人手一份操作記錄表(如圖1);活動場地周圍有一些供能力強的幼兒挑戰的學具(每份有4個不同的小圖形)。

  3.幼兒有履寫屏操作的經驗。

  活動過程

  1.遊戲匯入,初步瞭解圖形配對組合。

  (1)遊戲匯入,瞭解圖形配對、填充的方法。

  師:今天我帶來了兩個圖形朋友(圖2)6(遮罩功能,小圖形有兩種顏色)這兩個調皮的小圖形想坐車去智多星王國玩兒。智多星王國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好地方呢?(充滿智慧,愛動腦筋的聰明王國)(出示車,運用隱藏功能,車能開動併發出聲音,車上有四個座位,標有數字。圖3)車上的哪個座位最適合這兩個小圖形位呢?

  幼:紅色小圖形坐1號座位,黃色小圖形坐2號座位。(在幼兒說的同時,教師將座位與圖形進行聯線,幫助幼兒觀察。)

  由幼兒將兩個圖形分別送到相應的座位中去,如果幼兒做對了,課件會給予肯定(點課件音效:謝謝!真舒服!)如果幼兒有不同意見,教師要注意驗證並讓幼兒觀察比較:如果有空餘的地方會比較浪費,剛剛好是最合適的。同時還要引導幼兒觀察並運用旋轉法,直到合適為止。

  師小結:原來我們在配對圖形時,不僅要觀察圖形的外形,還要觀察圖形的方向,有時還要將圖形旋轉一下,這樣才能配對填充好。

  (2)運用遊戲,瞭解圖形翻轉、組合現象。

  師:聽!是誰在叫呢?(課件播放音效:我們也要去!我們也要去!)讓我們來找一找。(聚光燈尋找、發現三個小圖形,藍色1個,綠色2個。圖4)這3個小圖形都要上車,可是車上只有2個座位,怎麼坐呢?請仔細觀察!

  幼兒:藍色圖形坐3號座位。兩個綠色的小圖形可以合併起來,坐到4號座位上去。

  師:藍色圖形坐3號座位。誰來送?(翻轉)

  師:這兩個怎麼坐呢?(請幼兒組合好送回到座位上)送好後放課件音效:你們真會動腦筋!(笑臉)

  師小結:原來在幫圖形找座位時,除了翻轉圖形,我們還可以將圖形進行組合呢!現在小圖形們都坐上車了,它們非常高興,感謝小朋友們的熱情幫助!現在向智多星王國出發了!(車子伴隨著音樂前行。)

  2.拼拼玩玩,探索多種組合方式。

  (1)交代要求,激發興趣。

  師:智多星王國到了!(課件:出示圖形王國的大門。圖5)好漂亮!你們想進去嗎?可是傳說智多星王國的大門被一位魔法師施了魔法,想進智多星王國,必須解開這個魔法。你們有信心嗎?這是大門的機關(指空白處,能閃動),開啟機關的鑰匙在這兒(出示5個小圖形,圖6),圖形上的數字是什麼意思?(表示圖形的號碼)小朋友們看一看,哪兩個小圖形組合在一起,正好是機關的形狀?魔法師說,你們必須想出三種不同的組合方法才能破解魔法。小朋友的小筐裡有這5個小圖形,還有一張這樣的記錄表(出示記錄表),小朋友們可以拼一拼,看哪兩個圖形組合在一起正好是機關的形狀,然後將你的方法記錄在這張表上。

  (2)觀察記錄表,明確記錄法

  師:第一次你是用哪兩個圖形組合成的?就在第一排相應的數字上畫個圈;第二次你又用了哪兩個小圖形組合?記在第二排上;第三次就記在第三排。記住,每一次組合的方法要不一樣哦。開始破解魔法!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教師注意觀察幼兒的拼圖方法與其記錄是否一致,鼓勵幼兒想出多種方法完成任務;提醒完成任務的幼兒注意再次驗證和檢查,確保自己的方法正確,能破解魔法。

  (4)組織交流,驗證操作。

  ①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方法

  師:你們找到三種不同的方法了嗎?誰來介紹自己的方法?(幼兒說,師在課件上記錄方法)還有不同的方法嗎?(對於不正確的方法,師記錄以便驗證)

  ②進行集體驗證。

  師:我們的方法行不行呢?現在我們就來驗證一下。(其中有一種方法請幼兒驗證)在驗證時,教師要注意追問幼兒:放哪兒呢?為什麼?(還要故意試誤位置,引導幼兒在組合時要注意觀察機關的整體形狀和小圖形的形狀、位置。)每次驗證結束,請幼兒看一看:你有沒有發現這種方法?記錄表上有嗎?

  ③提煉操作方法:

  師:"剛才我發現有的小朋友做得又對又快,現在我要採訪他一下:'請問,你剛才用了什麼好方法?你是怎麼做的?'"(注意追問:你驗證了嗎?)

  幼兒交流方法後,師提升方法:你的方法很好,我們在組合時一定要注意觀察,反覆組合,還要把兩個圖形放入機關檢查驗證,然後把自己的方法一種一種記錄下來。看來,只要我們開動腦筋,就一定能戰勝困難。瞧!魔法破解了!(點選課件,大門開啟並有音響效果:歡迎你們來到智多星王國,此時王冠飛出來。)

  3.多種組合,探索整體圖形的組合方法。

  (1)播放課件,創設問題情境

  師播放課件:多漂亮的智多星王冠呀?你們想得到它嗎?請看!(點課件,王冠後面出現3個圖形)呀,誰能在規定的時間用這3個圖形組合成一個正方形,誰就獲得智多星之王冠一頂。有點難哦!你們有沒有信心挑戰?

  整體圖形如下: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師:請從椅子底下拿出圖形準備好,我點燃煙花計時器,你們就開始操作。如果你桌上的正方形拼好了,時間還沒有到,你就去挑戰智多星王國中更難的任務,在後面藍色的簍子裡--用4個圖形拼成一個正方形(給能力強的幼兒提供挑戰的空間)。準備開始!

  (3)幼兒交流,集體驗證。

  師:時間到,全部停下!你們完成了嗎?(師引領幼兒互動檢查)完成的幼兒上來領取王冠!沒有完成的孩子可以繼續。(最後師帶幼兒聽著音樂戴上王冠離開活動室。)

  活動反思

  本節活動透過生動形象的履寫屏互動、動手操作,使幼兒在快樂、輕鬆的氛圍中獲得對圖形的空間轉換、組合、配對能力。整個活動,以遊戲貫穿,情境融入,符合、滿足了幼兒學習的特點和需要,幼兒參與的興趣很高。

科學的教案15

  【活動目標】

  1、幼兒學會透過各種感官感知種子的外觀,激發種植的興趣。

  2、引導幼兒猜想種子的播種方法,並學會記錄。

  【活動準備】

  西瓜、西瓜籽、記錄表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匯入

  (1)小朋友看這是什麼?(西瓜)

  (2)它是從哪裡來的?(地裡長出來的)

  (3)是怎樣長出來的?(西瓜籽)

  (4)西瓜籽藏在西瓜的什麼地方呢?(西瓜肚子裡)

  (5)解剖西瓜讓幼兒觀察

  2、觀察

  將一粒西瓜籽放在投影上讓幼兒詳細觀察。

  師:你觀察到的西瓜籽是什麼樣的?幼兒描述

  過渡:剛才我們和西瓜籽是用眼睛做朋友的,你們還想和他怎樣交朋友?

  3、分組接觸西瓜籽,讓幼兒在看、摸、聞的過程中進一步的瞭解西瓜籽。

  (1)集中,讓幼兒說說你是怎樣和西瓜籽較朋友的?(看、摸、聞)

  (2)讓幼兒說說看、摸、聞到了什麼?

  小結並過渡:小朋友和西瓜籽交朋友時發現了這麼多的秘密,西瓜籽聞起來香香的,摸上去很光滑,西瓜籽還有許多的秘密,小朋友猜猜西瓜是怎樣往土裡種的。

  4、幼兒猜想種子的種植方法並記錄。

  結束:今天小朋友真棒發現西瓜這麼多的秘密,過幾天我們就要一起去種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