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學《認識時鐘》課件
開展課程讓幼兒透過操作和遊戲,培養幼兒探究、合作的學習意識和能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提供到的大班數學《認識時鐘》課件範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閱讀參考學習!
活動目標
1、瞭解時鐘的結構及分針、時針的執行規律及它們之間的關係。學會看整點。
2、透過操作和遊戲,培養幼兒探究、合作的學習意識和能力。
3、培養幼兒珍惜時間、遵守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瞭解時鐘的結構及分針、時針的執行規律及它們之間的關係。學會看整點。
活動準備
1、實物時鐘1個。
2、每人一個自制小時鐘。
3、1-12的數字頭飾
活動過程
一、匯入課題,認識鐘錶:
1、幼兒聽音樂做拍手遊戲。
2、用猜謎語形式匯入活動,使幼兒瞭解鐘錶的名稱,引起幼兒活動興趣。謎面:“會說沒有嘴,會走沒有腿,它會告訴你:什麼時候起,什麼時候睡”(謎底:鐘錶)
3、簡單認識鐘面。
透過觀察活動認識時針、分針以及他們之間的不同,認識鐘面上12個數字以及數字的排列位置。提問:
(1)每隻鐘面上都有什麼?(出示1只鍾,幼兒找出鐘面上都有兩根針和1~12的數字)
(2)比比看,兩根針什麼地方不一樣?它們的名稱叫什麼?( 有兩根指標,黑色長針是分針、黑色短針是分針)。
(3)分針跑一圈,時針走幾個數字?指標是順時還逆時針運轉?(分針跑一圈,時針走一個數字,指標是順時針運轉)。
(4)鐘面上的數字排列位置是怎樣的?(認識典型的幾個數字位置12 3 6 9)
二、由時針、分針賽跑,引導幼兒感知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
教師:今天呀,時針和分針要進行依次跑步比賽,現在他們都在數字12的起跑線上了。請你們猜猜誰回贏?好,比賽就要開始了(教師操作鐘表)提問:⑴誰跑的快?(分針)議論:分針和時針跑的時候,他們之間有什麼秘密呢?教師反覆操作。總結:分鐘走一圈,時鐘走一格,這就是一小時。
三、 自主探究,學認整點。
依次出現表示1點、2點、3點的鐘面問:“這是幾點?為什麼?你是怎麼知道的?”別急,老師來告訴你。看鐘的'時候,先看時針,再看分針。引導幼兒透過觀察、推理找規律,知道表示整點時,分針指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點整。在認識1、2、3時後,又讓孩子們認識了8時、6時、7時、12時。小朋友們在認識中,都說的非常好,特別是在認識12時中,小朋友說出了兩根針是重疊在一起的都指著12的,所以就是12時。在認識這些時間後,我又讓孩子自己動手撥一撥這些時間,在動手撥時間中,進一步認識了時間。以遊戲方式引導幼兒操作練習,如;教師說出時間2:00,幼兒快速撥出時間:2:00。
四、全體練習。
出示自制小時鐘,讓幼兒自己撥出下列作息時間,並比一比誰撥得又對又快。
早上7:00起床 ;8:00去學校; 中午11:00吃飯; 2 晚上8:00睡覺。
五、.教師歸納:
鐘錶和手錶都是計時工具,它可以告訴人們,現在是什麼時間了,應該幹什麼事情了;它可以幫助人們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鐘錶是人類的好朋友。小朋友認識了鐘錶,可以按時起床,按時上幼兒園。老師可以根據鐘錶上的時間按時上課,按時做遊戲,按時讓小朋友吃午飯,鐘錶的用處可大啦。
六、表演遊戲:(結束)
方法:12名幼兒自由選擇1-12的數字頭飾,按順序拉手站成圓圈,表示一個大表盤,再請兩名幼兒分別扮演時針和分針,在圈內隨著音樂轉圈,音樂停止時,兩針要指向老師事先要求的時間,其他幼兒當裁判看看是否正確。遊戲反覆進行,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讓幼兒在遊戲中學習,能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以遊戲作引導,以掌握概念為目標,以幼兒操作為手段,讓幼兒從感知入手,使操作精,在動手和觀察過程中認識時鐘的結構,執行規律和整點,同時又滲透了時間觀念教育,將原本枯燥的教學活動變為趣味盎然的活動。幼兒在感性經驗的支撐下建立起鐘錶面的直觀模型,符合孩子的思維特點,提高了孩子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而以比賽的形式進行,又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競爭意識。同時更好地激發了幼兒學習看時鐘及關注時間的興趣。 美中不足的是有小部分幼兒在學習由時針、分針賽跑,引導幼兒感知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這個環節時剛開始時有點不理時針和分針的關係,還有的幼兒是理解之後卻不能用語言來表述。我相信下次再上這節課,我會更加註重一些小細節,讓整個課程活動更加活躍,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