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淺談大學生就業問題及對策論文

淺談大學生就業問題及對策論文

淺談大學生就業問題及對策論文

  就業,是指具有勞動能力的公民,依法從事某種有報酬或勞動收入的社會活動 。小編整理的大學生就業問題及對策論文,供參考!

  大學生就業困難對策研究

  摘要:當代大學生就業困難是無法迴避的一個社會問題,目前無法在短期內實現徹底解決,只能綜合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最大程度的緩解這一現象,並逐步尋找徹底解決問題的長效機制。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現狀分析;對策

  當代大學生就業問題日趨嚴峻,各高校在擴招的同時,不得不面臨增加和改善學生就業情形的考驗。大學生就業困難,並不單純是大學擴招等教育方面的問題,還涉及社會經濟、文化、政策等各領域的深層次原因,因而要解決這一難題,需要構建多角度、全方面的綜合協作機制。

  一、大學生就業困難原因分析

  1、就業市場機制不完善當前的大學生就業機制過於陳舊,還停留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以市場為主導的“自主擇業、雙向選擇”就業模式,已無法適應當前的情勢變化。尤其是近十幾年,我國市場經濟飛速發展,經濟結構與人才需求呈現多樣化和專業化走向,原有的就業模式單一、僵化,無法實現“公平、有序、擇優”的競爭機制,人才與市場之間無法良好對接。

  2、創業體制與機制不完備國家出臺了各種優惠政策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由於國家在資金貸款、稅費徵收、市場準入、社會服務等方面都為大學生自主創業提供便利與優惠,確實有很多大學生以創業的方式實現就業,效果良好。但是,實踐中由於國家還沒有在制度層面制定出統一的執行辦法,一些優惠政策缺乏實際操作性。這對於大學生就業來說具體幫助性不大,機制不夠完善,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和提升。

  3、教育結構與經濟結構失調大學擴招使得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進入到平民教育,在某些方面,大學生的教育水平不升反降,而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兩者之間出現了不對等的狀態。各大學的專業設定、課程設定等沒有隨著市場經濟的變化而轉變,導致培養出的人才型別單一,專業知識的細化程度不夠,學生的實踐能力較差,難以適應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和人才需求的變化。

  4、教育內容與教育方式脫離實際雖然我國大學的數量和大學生的招生人數都在不斷增長,但是教育內容與教育方式卻沒有實現最佳化發展。很多大學的專業設定與課程設定過於雷同與陳舊,不僅盲目趨同而且脫離實際需求,比如有些技術領域已被市場淘汰,而相關課程還在開設,這種教育結構就會導致培養出的人才不是真正的“人才”,當然會出現就業困難的問題。5、就業指導與就業現實脫節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發展緩慢,很多高校從事就業指導工作的老師由於沒有接受過專門的培訓,業務能力一般不高,就業指導課流於形式。有些高校是在大一入學之後開設就業指導課程,學生剛進入大學對自己的專業和就業問題都是懵懵懂懂的,無法很好理解與接受相關指導;有些高校又是在臨近畢業時才開課,畢業生找工作的高峰期已過,指導已失去意義。

  二、緩解大學生就業難題的對策

  可見,當前我國大學生就業困難,原因是複雜的,且涉及的領域也是多元的,在短期是無法徹底解決這一難題的。因而,目前我們僅能盡最大努力緩解這一現象,並綜合跟方面的力量和努力,尋求長期有效解決這一問題的機制。

  1、落實促進大學生就業創業政策應當說從中央到地方出臺的一系列促進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政策措施是及時的果斷的,很有針對性。但是,好的政策需要落到實處才能發揮出應有的效能,目前的關鍵就是把各項促進大學生就業和創業的政策真正落實下來,為大學生就業工作保駕護航。很多地方已把做好大學生就業工作作為衡量各級政府執政能力好壞的一個標準,發現問題時及時解決與追責,保障政策的有效貫徹執行。

  2、構建加強大學生就業的長效機制大學生就業情況的好壞是衡量教育水平的一個重要標準,也是影響高校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更是關係社會發展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數。所以說,教育是大事,就業更是大事,因而要構建一個長期有效的機制來保障大學生的就業。政府要透過經濟發展,最佳化產業結構,突出高新技術產業等手段加強吸納大學畢業生的能力。

  3、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就業觀

  1)正確就業定位。大學生求職擇業時必須有一個正確的自我認識與定位,尋找最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不要好高騖遠,過分追求高工資與大城市的就業機會,合理分析不同選擇之間的利弊,適合自己專業與發展前景的工作才是首要選擇,只有這樣才能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2)充分利用各種渠道,主動爭取就業機會。在這個數字化的資訊時代,找工作不再是被動的等待,大學生要學會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和途徑,尤其是網路來拓展自己的資訊來源,增加選擇的機會,做好充分準備,重視和抓住來之不易的就業機會。

  3)先就業後擇業。大學生求職擇業不能過分理想化,必須正確看待就業機會。可以先從一般的、基層的工作做起,在這個過程中充分鍛鍊、積累工作經驗,完善和提升我能力,為以後找到更理想的工作打好基礎。

  4、注重大學生品格教育

  1)努力提升綜合素質。國家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及人類的文明都與大學生的就業息息相關,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心。大學生要具備廣博的知識,擁有合理的知識結構及科學文化素養,具有創造力的思維方式。

  2)加強社會實踐。當前很多用人單位傾向於選擇有工作經驗的應聘者,應屆畢業生往往面臨各種阻礙,究其原因大學生的實踐能力與水平過低,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所以,在校大學生應當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積極參加實踐類課程,充分利用各種實習、實踐的機會,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提升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5、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從各國發展的經驗來看,勞動力需求的科學結構是第三產業吸納大量的勞動力的主體。因此,從解決各類人員就業再就業,到包括大學生就業的根本出路都在於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當前的國際金融形勢為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諸多挑戰,也為我國經濟結構轉型提供了良好機遇。因此,如何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如何推進經濟結構轉型,進而更好帶動包括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在內的全社會就業,是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關鍵所在。

  大學生就業難原因及對策分析

  摘要: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隨著高等教育的迅速發展,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現象也成為社會關注的重要話題。大學生就業難既有客觀原因,也有大學生自身的原因。從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原因出發,對改善就業難現象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及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難;原因;對策

  自1999年大學擴招以來,高等教育開始向大眾化教育形式轉變,高校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多,部分高校盲目擴招導致畢業生在就業時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和考驗。本文從社會及政府、高校教育體制、用人單位、學生自身素質等方面分析畢業生就業難現象產生的原因,並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及對策。

  一、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分析

  (一)社會及政府的影響

  首先,社會及政府在大學畢業生就業機制和就業政策的管理上仍然不夠完善。比如在人事制度、戶籍制度和社會保障機制方面還比較滯後,仍然存在著制約畢業生就業的政策性和體制性障礙,從而制約了人才資源的合理流動。在我國,高校就業工作由教育部門管理,戶口歸公安部門管理,人才市場歸人事及勞動部門管理。部門在溝通協調方面經常存在各種問題,同時由於地方保護主義的存在,畢業生在跨地區就業時經常會遇到各種條件限制,這些不利條件都會影響公正有序就業市場的'建立。其次,市場缺陷也是導致畢業生就業難的原因之一。市場規則不統一、秩序混亂導致用人單位和畢業生難以達成一致,既浪費成本又影響就業。

  (二)高校教育體制的影響

  當前,我國高校在教育體制上仍然沿襲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從而導致教育與市場需求相脫節,同時舊的教育觀念和教育體制也影響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第一,專業設定與市場需求脫節。一些高校在專業設定上存在盲目性和趨同性,專業設定與市場需求不夠緊密甚至產生脫節現象,對畢業生的就業造成一定困難。第二,管理體制不合理。我國的高校教育管理體制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與現代經濟發展需要的複合型、實用型的人才標準還存在一定差距。第三,就業指導服務體系滯後。一些高校忽視就業指導工作的重要性,在就業指導和服務中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導致畢業生在工作崗位上不能迅速適應角色的轉變,對大學生就業造成不利的影響。

  (三)用人單位的影響

  當前,用人單位在人才選擇和聘用上經常存在重學歷、重經驗和輕誠信等情況,導致大學生在就業選擇中存在一定的障礙,進而引發畢業生就業難。一是經驗障礙,很多用人單位為快速創造價值,拒絕錄用沒有實際工作經驗的應屆畢業生。二是人才高消費。一些用人單位在人才選擇上盲目追求高學歷,追求人才高消費,從而造成人才浪費,也給畢業生就業帶來一定的難度。三是用人單位在招聘過程中存在依託和暗箱操作等行為,影響就業競爭中的公平性和大學生的誠信度,這些不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就業形勢的嚴峻性。

  (四)大學生自身因素的影響

  大學生在就業觀念方面過於傳統、陳舊,存在就業觀念誤區。首先,學生的專業素質和綜合素質與用人單位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工作中經常存在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現象。其次,學生自身定位偏頗。有些大學生對自身能力沒有正確的評價,眼高手低,好高騖遠,導致在就業時經常出現“高不成,低不就”的狀態,這些情況會對大學生的擇業和就業心理產生一定影響。還有的大學生存在盲目攀比和觀望等待的態度,一味尋求好地方、大企業,最終錯過就業就會。再次,誠信問題是近年來影響大學生就業的一個重要因素。很多畢業生在求職時弄虛作假,一方面導致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不信任,另一方面也影響了大學畢業生的整體形象。

  二、應對大學生就業難的對策及建議

  (一)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完善就業政策

  政府要制定相應的制度完善就業市場機制,同時要深化人事、勞動、戶籍、檔案及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制定靈活的就業政策,促進畢業生合理流動。對未就業或失業的畢業生,政府應建立相應的高校畢業生失業保障機制和培訓機制,為大學生提供相應的救濟及服務。同時,高校要以市場為導向,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及調整專業結構,培養知識和能力全面發展的複合型人才,以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同時,為了增強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高校要高度重視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不斷提升就業指導與服務水平,將就業指導融入到大學生活的每個階段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與擇業觀,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二)推進素質教育,最佳化人才培養結構

  高校是為國家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基地,素質教育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增強社會競爭力。因此,大學生在具備紮實的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的基礎上,還要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以滿足激烈的市場競爭下高標準人才的要求。高校應在科學發展觀的基礎上,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根據社會發展方向和人才需求合理設定專業,最佳化人才培養結構,為社會培養符合現代化需求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從而有效地緩解就業壓力和消除結構性失業,這是解決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根本思路。

  (三)完善用人單位用人政策

  用人單位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觀,轉變傳統的經驗論、學歷論,消除就業歧視現象。用人單位應從企業實際情況和長遠效益出發,制定合理的選人用人標準,樹立長遠規劃,同時要在競爭中建立合理的人才儲備觀。這樣,企業在競爭中能夠合理選用不同層次的人才,杜絕學歷高消費的現象,同時也避免了人才流失和浪費。因此,科學合理的用人政策為企業和畢業生搭建了良好的溝通和合作平臺,既有利於促進企業的長遠發展,又促進了大學生的順利就業;既有利於用人單位選擇到理想的人才,又能夠幫助畢業生選擇理想的工作。因此,完善用人單位用人政策對完善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市場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四)樹立正確就業觀,強化綜合素質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畢業生要調整心態,努力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突破傳統就業觀念的束縛,樹立正確的擇業和就業觀。首先,高校素質教育要求學生要在知識、能力和人格方面得到全面發展,因此,大學生在校期間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以滿足應用型人才的需要。其次,大學生要積極調整心態,準確判斷就業形勢,對自身合理定位。大學生在擇業就業時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崗位,不要過分苛求地域及薪資待遇。同時,高校及政府要引導大學生樹立創業觀念,積極引導並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自主創業既解決了學生自身就業問題,也為緩解就業壓力提供了新的就業渠道。總之,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需要高校、社會、政府及大學生的共同關注與努力。只有這樣,高校才能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才能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複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