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初中教師教育教學論文

初中教師教育教學論文

初中教師教育教學論文

  在初中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那麼,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收集的初中教師教育教學論文,供大家閱讀參考。

  初中教師教育教學論文1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筆者認為,趣味教學的核心問題是:創造一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做中學,學中用,從而激發興趣,學得主動,提高效率。由於教師的素質不相同,教學物件不同,使用教材不同,因而進行趣味教學沒有也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可循。但趣味教學所探討的這些方面和所要追求的效果是相同的。本文願就此談點拙見,以期引起同仁的興趣,共同探討這個問題,來推動中學英語教學。

  一、和諧、融洽師生關係

  教和學是一對矛盾,作為矛盾雙方的代表教師和學生如何和諧融洽師生關係,對完成教學目的至關緊要。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告訴我們,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親師性”較強。如果他們對某個老師有好感,他們便對這位老師的課感興趣並分外重視,肯下大氣力,花大功夫學這門課,因而成績卓著。這種現象大概就是我們常說的 “愛屋及鳥”吧!反之,如果他們不喜歡某一位老師,由於逆反心理,他們也就不願學或不學這位老師的課。

  這種現象也是大家司空見慣的。所以,教師要深入學生,和學生打成一片,瞭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喜怒哀樂情緒的變化,時時處處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尊重學生,有的放矢地幫助學生。讓你在學生的眼中不僅是一位可敬的師長,更是他們可親可近的親密朋友。當然,這並非說他們的缺點不可批評,可以聽之任之。而是批評和表揚是出於同一個目的的愛護他們。因而批評的方式比批評本身更重要。要讓他們不傷自尊心,人格不受侮辱。從內心讓他們感到教師的批評是誠摯的愛,由衷的愛護和幫助。這樣,也只有這樣師生才能關係和諧,感 情融洽,興趣盎然地進行學習。

  二、創造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

  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總是教師“一言堂”,課堂上教師總是向學生灌輸,學生始終處於消極、被動的 學習地位,沒有什麼輕鬆、愉快而言,因而也就無興趣可談。即使那些認真學習的學生,也無非把自己當作知識的記憶器,為分數不得已而為之。但就多數而言,由於不感興趣也就逐漸放棄英語學習,從而導至“兩極分 化”,教學質量不佳。

  課堂環境如何,對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極大,教師的責任在於為學生創造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師要以滿腔的熱情,全心地投入課堂教學,儀表要灑脫,精神要保滿,表情要輕鬆愉快,目光要親切,態度要和藹,舉止要大方、文雅,言吐要簡潔,語言要純正、地道、流利,書法要規範、漂亮, 版面設計要合理醒目等。

  為了淡化傳統教學給人們的印象。要“寓教於樂”“動靜結合”“學用結合”“師生配合”。

  課前,可根據教學內容,由教師用學生聽懂和大致聽懂的英語講一個幽默笑話,一則諺語,或由學生進行課前三分鐘英語會話練習,自由演講,自由談,集體唱一首英語歌曲。從而活躍氣氛,激發學生興趣。完成教學前的預熱活動。

  三、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充滿情趣

  單一的教學方法是乏味的。既使是一個好的方法,經常用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保持學生的興趣,鞏固學生的興趣,教師要認真鑽研教材,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如初學、鞏固、和複習,就不能用一樣的方法,這就要求教師付出心血,不斷地探索,不斷地追求。在教學中,這應該是教師大有作為的地方。

  比如教字母,26個字母說起來很簡單,但真正教得快、教得準、教得好,讓學生學得有趣味,也並非每一位教師都能這樣做的。有人照本宣科,每次幾個字母,依次教完就過去了。可有人把字母做成卡片讓學生做字母排隊遊戲,分組進行字母排隊比賽,教唱字母歌。這樣做學生學得快而好,還鍛鍊學生的觀察能力,反應靈敏能力,集體觀念。兩種做法,兩種效果,前者索然無味,後者樂融融。開始教單詞,我們可充分利用直觀教具,比如教Foot ball,我們指著足球:“What‘s this?It’s a football.football、football再重複一下,足球的音形意深深印在學生腦子裡,以後看到足球就會脫口而出football,football,而不需要漢語翻譯作中介;教詞彙也在教思維。如果進行詞彙複習,我們可進行“Guess”比如複習bell,football,pen, book,car,jeep等名詞。我們便可把準備好的小實物、圖片、模型放在講臺上,先讓學生看一下,然後放到講臺下,密秘放地把一件比如book放在一個準備好的大袋子裡,然後拿出,用學生已學過的句型問:T:What‘s in my bag?學生猜後回答然後再換一件繼續進行。如此等等,既複習了單詞,也熟悉了句型,既練了聽,也練了說,而且學生不以學為苦,而是興趣濃厚地參於。

  教句子開始可進行聽力比賽,看誰最先說出所聽的句子,看誰讀得好。進而進行單片語句比賽等等,都可提高學生興趣,比老師一遍一遍地講,學生一遍一遍地讀,效果好得多。

  教課文,可根據不同體裁和內容在不同階段上,可採用模擬對話,扮演角色,講故事,述大意、改變人稱,變對話為敘述,變敘述為對話,即興口頭作文,看圖說話,組句成文等多種形式。這樣就會把死教材活用,學生學得興趣濃,用的機會多,效果必然好。

  四、課內外相結合

  英語教學應主要放在課內,向45分鐘要質量。但要學好英語光靠每週幾次英語課是不夠的。所以,我們還要大力開展課外教學活動。但這種話動,不應是課內教學的繼續,也不應是無組織的放任自流。教師應根據不同的班級,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不同愛好的同學,進行適當地組織。比如,有目地的培養骨幹,開展英語 遊戲、開演唱會、朗誦會,講演比賽,識詞默寫比賽,作文比賽,聽力比賽,等等,既可各班進行,也可同年級、全校進行。其目的是活躍學生課外生活,鞏固課內學的知識,創造英語的氣氛,培養學生學英語興趣,使課內外結合,相得益彰。

  初中教師教育教學論文2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這與其他課程相比,具有其不同於其他課程的特點,如資訊量大、知識更新快、實踐操作性強、理論與實踐聯絡密切等,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因為知識掌握的程度、教學方式方法和教學切入點的不同,往往會出現教學效果的差異和教學方法的不同。歸結起來可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說明。

  (一)傳統教學方式與學生現代思維之間的矛盾。隨著人民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越來越多的家庭都為自己的孩子配備了計算機,學生透過計算機網路技術,更早更快的得到最新的資訊。不得不承認,中學生普通對計算機課程有著濃厚的興趣,學習期望值也非常高。但迫於升學的壓力,緣於應試教育的根深蒂固,各類升學考試和重要考試對於計算機知識的涉及很少,甚至為零,致使一些學校在課程安排時,有意無意地把計算機課程的課時進行了壓縮,或者在重大考試的節點,甚至取消計算機課程這一所謂的副科;而部分教師在講授計算機課程時,也存在按傳統的教育教學方法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的情況,這一教學模式很難適應計算機資訊科技的教學內容,也很難吸引學生的興趣。即便一些學校有了多媒體教室,但是往往供小於求,甚至不能滿足學生正常的課堂教學的運用,更談不上學生對於計算機知識的個性化需求了。因此,傳統教學模式與當前學生的現代思維之間有著較難調和的矛盾,致使教師講解的內容如過眼煙雲,難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教師知識老化與課程內容更新之間的矛盾。計算機是一門快速發展的學科,其知識體系的變化是以秒為單位計算的,計算機知識的快速更新,對計算機課程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於種種原因,計算機教師的知識普遍跟不上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也跟不上課程內容快速更新的速度。相反,在當前開放式學習的環境和條件越來越成熟和齊備的現實情況下,學生的計算機知識及水平透過自學完全可以達到很更的程度,這一情況給教師的教學帶來很大的壓力。因此,計算機教師一定要不斷加強學習、及時更新知識,以適應知識快速更新的節奏。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從事計算機教學的教師大豆身兼數職,很難有足夠的時間去充實自己的計算機知識、提高自己的計算機水平,因此這一矛盾在將長期存在。

  二、解決問題的思路

  (一)少講多練。初中計算機課程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理論與實際聯絡教緊密的課程,教師在教學中應強調學生操作能力的培養。計算機理論知識比較抽象,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堅持理論聯絡實際,讓學生多進行實際操作,有時候理論知識講得越多,學生會越糊塗,講一節課不如操作幾分鐘。一堂課教師一般應只安排十多分鐘進行講解、示範,空出較多的時間讓學生上機進行實際練習,達到對所學內容得到鞏固和理解的目的。教師有時也可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書本上要求的講授內容作一些適當的'調整,儘可能以學生的真實情況作為開展教學的基礎。

  (二)分層教學。由於學生計算機基礎和理解能力的不同,學生個體之間對計算機知識的學習、掌握程度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家庭條件優越的學生,從小就有自己的電腦,在計算機課程開設之前,就已經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操作技巧,就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計算機知識和操作應用能力。但大多數學生,由於家庭條件的限制,甚至在上計算機課之前就沒接觸過電腦,或者即便有電腦也處於無人指導的狀態,僅僅對計算有一些零星的概念。對於這種情況,教師在教學中,要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針對不同的學生開展不同的教學內容,因材施教,分層教學,這樣,才能讓每個學生都有收穫。

  (三)創設情境。為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多種情境,在創設情境的時候,要始終從學生的角度考慮,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來設計要注意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切身體驗相結合,與學生的知識接受能力的相符合,充分考慮學生的現有文化知識、認知能力和興趣。

  (四)形象舉例。正如前文所述,計算機知識大為抽象知識,由於思維能力發展階段限制,初中學生對於抽象知識的理解能力有限,他們更容易接受直觀的內容。作為計算機教師,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當中,要儘可能多舉例項,用大量形象的、學生耳熟能詳的例子,將深奧的知識變得通俗易懂起來。

  初中教師教育教學論文3

  一計算機存在意義

  學生從小學進入到初中階段,學業開始加重,而自由活動的時間越來越少,面對繁重的學習,學生們很需要透過別樣的方式進行解壓,而計算機無疑就是最好的解壓助手之一。例如面對眾多的課業,學生可以透過計算機軟體進行作業的書寫,可以瞭解社會資訊和動態,以及更好地接觸社會。其中打字軟體的正確使用、網路的正確使用以及網路平臺的合理利用等,這對於學生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初中計算機課程存在的不足

  應試教育一直是中國傳統的教學方式,國家要求對學生進行減壓,提高課堂教學方式,把應試教育改變成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雖然近年來有所收穫,但是收穫還不是十分明顯,“填鴨式”教育依然存在。特別是大多數學校為了提高教質量,對於一些輔課不重視,如美術、音樂、計算機課等,能推掉就推掉,讓學生失去很多學習的樂趣,以及培養自主學習和提升閱歷的機會。許多學校對於計算機課的相關基礎設施建設不到位,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計算機裝置落後,硬體、軟體配套設施不夠,計算機數量少,質量差,相關軟體不足,學習時學生只能進行簡單的打字練習,或者只是純粹紙上談兵,這樣無法達到學習的效果。第二,相關的資訊課教材不健全,教材深淺不一,能傳授給學生的知識十分有限,學生在學校很難學習到符合年齡段的相關知識。第三,沒有專業的計算機教師,無法進行專業的教學。第四,網路資訊不到位,沒有建立健全網路學習的模式,以及學生使用計算機的心理需求沒有掌握清楚。第五,所學知識與社會完全脫節,沒有達到與時俱進的要求。第六,家長不重視計算機的教學,以及誤認為學生使用計算機會影響學習,而阻止學生使用計算機。計算機的發展已有很多年,計算機的普及越來越廣泛,計算機的使用率遠遠大過其他工具,計算機對於初中生而言,既是一門新課程,也是一門重要的課程,為此,學生進行計算機學習無可厚非,學校不僅要抓好重要學科的教學,更應該做到與時俱進,讓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全能型學生。

  三初中計算機課程的改革

  資訊時代,計算機成為普及率最高的使用工具,計算機的應用成為一種評判人才的標準,而初中學生學習計算機技術是為將來成為應用型人才夯實基礎。初中生所要面對的計算機知識是不一樣的,為此,為初中生所設定的教學內容應以應用型為主,教學方式也應該進行相應的改革。

  1、學校及教師應改變觀念

  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重視計算機教育的重要性,把計算機課程當成重要的課程進行科目建設。教師應以一個引導者、組織者的身份,既要掌握計算機課程的相關知識,又要了解傳授的方式,應以學生的主動性為主,讓學生儘可能地表現自己的能力,讓學生真正地進入到課堂之中,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再加以引導,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學到新知識,又可以增強自主學習能力。

  2、基礎設施應引起重視

  計算機教學,離不開計算機這樣的硬體設施,相應的計算機教室也是必不可少的,為此,學校應該配備相關的計算機教室以及計算機裝置。而教師的水平也應該全面提升,既要有專業性,又要有全面的教學方法。

  3、計算機課堂設計的新鮮性

  初中生對於死板的教學方式是十分排斥的,雖然計算機一直都是學生喜歡的生活工具,但對於枯燥的軟體學習,如打字、文件的處理等都是十分枯燥的,所以在這個時候,教師應該把課堂設計出別樣的新鮮性,如增加課堂動手能力的表演,並且展開討論或者相互競爭的學習。綜上所述,不難看出,初中計算機教學是十分重要的,既是很好地開發學生知識潛能的工具,又是讓學生成為應用型人才的基礎。但是目前我國對於初中生計算機課程教學中存在許多不足之處,需要國家、學校、教師、家長加以重視,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學校裡學到更多的計算機知識,以便為成為應用型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