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好文>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

  這幾天,我讀了一本書,這本書的書名叫:《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故事內容主要講了海倫·凱勒,也就是故事中的女主角,經歷一生以及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所做的一切事情。在海倫·凱勒小時候,一場殘酷的大病,無情地剝奪了她的光明和聲音。從此,海倫·凱勒的心裡一直都被“可惡”的黑暗籠罩著,在那時,海倫的脾氣很不好,常常發脾氣。一直到海倫·凱勒6歲9個月的時候,一個人走進了她的生活裡,這個人讓海倫·凱勒明白了什麼是愛。就是她——安妮·莎莉文。

  莎莉文老師就像是一把明亮的燈火,點亮了海倫·凱勒心中的那盞暗乎乎的燈,讓海浪·凱勒成功的從黑暗走出了光明。終於,海倫·凱勒在莎莉文老師的細心教導下,和父母的引導下,並且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順利地考上了著名大學——哈佛大學。雖然繁重的功課使她非常地吃力,但是在老師的幫助下以及她的努力下,海倫·凱勒最終還是以優異的大學成績畢業。還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和希臘五種文字。

  海倫·凱勒一直渴望得到她的三天光明。第一天,海倫·凱勒要看幫助她的莎莉文老師,和其他人還有她的同學和小夥伴們。第二天,海倫·凱勒先要看日出,接著她還要去參觀有名的藝術館。直到最後一天——第三天,海倫·凱勒還要再一次看那美麗無比的日出,而且,她還要和平常人一樣平平凡凡、快快樂樂的生活,就像一隻歡快的小鳥。

  我深深的被海倫·凱勒這種堅持、堅定和樂觀、積極的信念給感動了。海倫·凱勒之所以能創造出這一切一切奇蹟,全都是靠那一顆不屈不饒的心。她經歷了生活的坎坷,用愛擁抱全世界。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2

  最近,我讀了海倫·凱勒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令我深有感觸。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書的字裡行間,無不洋溢著海倫。凱勤對生活的熱愛,她用熱情的態度勸戒世人應珍惜眼前享有的一切。她祈望擁有三天的光明去感受這個世界,使她熟悉身邊的一切,海倫。凱勤想看到的事物實在是太多太多了,然而這卻只是一個很美很美的夢。

  “苦難對於天才是一塊墊腳石……”正是苦難鑄就了海倫。凱勤堅強的性格。她作為一個盲聾啞的殘疾人卻有著超過常人的健康心理。她用自己的所能感受到的,所能想象到的情景,表達自己對求知的渴望和對人類的真摯熱愛。她以自己的親身感受告誡他人,健康的心理是人類成功的最基本條件,有健康身體而沒有健康心理的人,是不可能成就一番事業的。具有健康心理的人,縱然是身體殘疾也不會抱怨命運的安排,不接受和渴求他人的憐憫,他們會憑著自我堅強的毅力到達理想的彼岸。

  有位哲學家曾經說過:“勇敢寓於靈魂之中,而不是一副強壯的軀體。”這正是對海倫的真實寫照。海倫憑著一顆堅強的心,最終在逆境中崛起,真是身殘志不殘。而我這個體格健全的中學生呢,有著良好的學習條件,卻缺乏堅韌不撥的毅力。因此,這篇文章給我最大的啟示是:

  一、盡力地完成每一件事。有位名人曾說過:“什麼是不容易?不容易是把每天應做的事每天都堅持做。什麼是不簡單?不簡單就是把每件事都做得最好。”

  二、要有樂觀向上的良好心態。海倫在巨大的打擊以及困難面前,不是怨天尤人,而是以樂觀向上的心態去面對,使自己得到信心。下面有一則故事,也說明了這點。兩個成績相當的秀才,赴京趕考,半夜趕路時,遇上喪隊,與棺材擦肩而過,前者十分擔心,覺得這不是一個好兆頭。而後者想:棺材棺材,有官又有財。於是後者考中了狀元。而前者卻榜上無名,這個故事更可以說明樂觀向上的良好心態,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有這一本好書做我的良師益友,相信我以後的日子會過得更加豐富多彩。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3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一本很好的書,這本書的作者就是聾、啞、瞎俱全的美國著名作家海倫·凱勒,就讓我來跟你講一講關於海倫·凱勒的故事吧!

  海倫·凱勒在出生的時候,原本是一個健全、活潑的孩子,但是在他兩歲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病讓他失去了光明,失去了聽力,失去了說話的能力,但是,他的爸爸和媽媽並沒有因此而放棄他,即使海倫·凱勒的家裡非常有錢,但是他的爸爸媽媽仍然對他非常好,還給她請來了最好、最負責任、最有耐心的老師莎莉文老師,他是海倫·凱勒的家庭女教師,他經常帶海倫·凱勒去旅遊,然後把她自己想說話的寫在海倫·凱勒的手上,讓海倫·凱勒理解,漸漸地,莎莉文老師就慢慢的教海倫·凱勒說話,而海倫·凱勒非常聰明,一學就會,很快,海倫凱勒就上了初中,在初中的時期,他一直非常的想上哈弗大學,所以,每次老師上課的時候,他都認真理解著莎莉文老師在他手上寫的英文,海倫·凱勒非常刻苦,非常用心,到了考試的那一天,他用盲人打字機,迅速的做完了試卷,最終考上了名揚天下的哈弗大學。

  在大學的生活中,海倫·凱勒非常的忙碌,因為他是盲人,而其他同學都是健全人,再加上學校沒有特別給他配備盲人教材,但是,海倫·凱勒仍然順利地從哈弗大學畢業。

  透過這本書,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善用你的眼睛吧,就想明天你將失去光明一樣,珍惜眼睛所看到的一切。同理,也請珍視其它器官,用心去聆聽美妙的音樂、鳥鳴蟲吟,就像明天你將失去聽力一樣;仔細觸控每一樣東西,就像明天即將失去雙手一樣;嗅聞所有鮮花、青草的味道,就像明天你將失去嗅覺一樣。充分利用你的每一種器官,敞開你的心扉,去接納世界、探索世界吧!當你以美的眼光去看待周圍的一切時,這個世界也以美來回報你。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4

  讀過《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的朋友一定會被作者海倫·凱勒的堅強、奮鬥、樂觀和勇氣深深感動。如果你還不瞭解作者海倫,那麼就讓我來向你作關於這本書和作者介紹吧!

  海倫·凱勒原來是位健康活潑的小女孩,她在19個月大時,因一場急病導致失明、失聰和失語。從那時起,小小的海倫·凱勒變得暴躁、任性和孤獨。直到七歲,她在充滿愛心與耐心、曾經接近失明、當時只有20歲的莎莉文老師煞費苦心的引導和教育下,走出了黑暗與孤寂,感受到了語言的神秘,領悟出了知識的神奇。從此,海倫·凱勒的求知慾望如飢似渴,憑著自己驚人的毅力,在莎莉文老師的教育和幫助下,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哈佛大學的德克利夫學院四年的學習,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位獲得文學學士的盲聾人。

  如果能讓海倫·凱勒經歷所謂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她第一天白天將仔細端詳自己的莎莉文老師、親人、朋友,還有環視自己生活的環境,下午將到森林進行一次遠足,放鬆一下自己的眼睛,晚上,海倫·凱勒要用電燈並憑藉人為的光明延伸視力。第二天,海倫隨著黎明一同起來,她將到博物館對世界的歷史與未來、人類進步的奇觀作匆忙的一瞥;看看黎明時由黑夜變成白晝的動人奇蹟,那天晚上她要到劇院或電影院享受色彩、優美和動作的完美結合。最後一天她將瀏覽城市中令人敬畏的建築藝術;漫步在大街、公園,瞧瞧萬花筒般五光十色的景象……“我的眼睛不輕易放過一件小事,它爭取密切關注它所看的每一件事物。”“此後,我摸到每件物品,我的記憶都將鮮明地反應出那件物品是個什麼樣子。”

  這三天的光明對於海倫·凱勒真的是奢望。而我們已經擁有了三千多天的光明,讓我們反省一下,我們是否都充分利用這富有天賦的五官和四肢去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和生活的美好了嗎?“善用你的眼睛吧,猶如明天你將遭到失明的災難。”

  我希望:大家也能像海倫·凱勒一樣堅強、勇敢、友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會到生活有趣和奧秘!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5

  主人公海倫.凱勒是一個盲人,但是她沒有被身體的缺陷擊敗,她以超人的毅力,跟著安妮莎利及其他老師努力學習,克服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和老師們一步一步向前走,她硬是從一個一無所知的孩子,成長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海倫凱勒一生中只有19個月的光明與聲音,剩下的87年裡是沒有歡聲笑語和聲音的孤獨歲月,她雖然雙目失明,但她憑著自己頑強的意志力成為了婦孺皆知的女作家,不僅如此,她寫下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鼓勵著所有的殘疾人士。書裡的那一句句生動優美的句子將當代的景物,環境體現得淋漓盡致,令我實在驚歎不已!幾乎與正常人沒什麼區別,甚至更勝一籌!

  她還說:“忘我就是快樂。因而我要把別人眼睛所看見的光明當作我的太陽,別人耳朵聽見的音樂當作我的樂曲,別人嘴裡的微笑當作我的快樂。”她之所以能說出這一番話是因為:她擁有著一顆積極、樂觀、敢於創造奇蹟的心!這是我最應該學習的地方,保持開心積極的狀態,不要遇到一點小挫折就苦悶糾結,要往好的方面想。

  她在書裡寫到:假如能給我三天光明,第一天,我要看人,希望長久的看著自己的老師,然後再去看朋友、家人;第二天,我將懷著敬畏之心去看看我生活的地方,看看人類的進步;第三天,我將去看看這整座城市,看看過去,再看看現在。這也是海倫.凱勒有視覺的最後一天,也是全書的結尾。

  海倫凱勒經歷了這些痛苦,然而今天的我們又是多麼的幸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擁有健康的身體,要什麼有什麼……既然我們擁有美好的一切,那麼從現在開始,讓我們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好好學習,以優異的成績回報父女,回報祖國。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6

  暑假裡,老師推薦我們讀海倫·凱勒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h合上書,想想海倫·凱勒,一生只有十九個月的光明,剩下的就只是黑暗。可她還不是在莎莉文和其他老師、同學的幫助與關愛下,克服重重困難,一步一個腳印的慢慢走向成功:完成了哈佛大學的學業,獲得了學士學位;始終盡力與幫助殘疾人的公益事業,最終成為了一名傑出的慈善家……

  讀完後,我的心裡好像五味瓶打翻了一樣特別不是滋味,以前的自己因為一點兒小困難就喊痛喊累,那點困難與海倫·凱勒克服的困難相比,簡直是冰山一角。可那一次,我堅強了,沒有向困難低頭。

  那天,語、數老師佈置的作業特別多,再加上英語又快期末考了,作業多上加多。可碰巧這次的黑板報輪到我們小組做了,要做得好,做的精美需要花上很多的時間;但如果做的隨隨便便,做得應付,明天去學校肯定要遭同學嘲笑。“我是要做的好看還是為了省時間隨便應付應付呢?哎,該怎麼辦?”我長嘆一口氣,問自己。

  當深藍的天空已經逐漸變黑,繁星佈滿天際的時候,我才把作業做完。理智告訴我:真麼遲了,應該去睡覺了。不做小報頂多明天被老師罵一頓,明天中午補出來就好,身體搞好才是關鍵。可直覺卻讓我,今晚一定要做好小報,而且要做的精美,遲點睡也沒什麼!那時我想起了海倫·凱勒的遭遇,和鄧老師以前說過的一句話:“困難像彈簧,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這讓我更加堅定了我的直覺,今晚一定要把小報做出來!

  當我把小報做出來時,我的成就感比平時多出了好幾倍!看著用我精心製作的小報,我的嘴角露出了一抹淡淡的微笑。這抹微笑不只是因為,我把小報做的好看,更大的原因是這次我戰勝了困難,沒有向它低頭!

  困難就像彈簧,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我們要向海倫·凱勒學習,做個戰勝困難的強者,不向困難低頭!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7

  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後,我覺得海倫·亞當斯真是太可憐了,僅僅是因為一次發燒就使他變得又聾又啞、見不到光明。想表達的東西表達不出,想欣賞花的美麗可是不見光明,想聽音樂可是聽不到聲音。這是一件多麼痛苦的事啊!相比,我們是幸運的,我們應該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

  和海倫相比,我們無論是在生活方面,學習方面,還是在受教育方面都遠比她優越。

  在學習方面,我四歲就開始上幼兒園了,而海倫在六歲的時候貝爾博士才給她推薦了一位老師。就拿學英語來說吧,我們只要看一下,再讀幾遍、背幾遍就掌握了。而海倫看不見,讀不出,只能一遍一遍的摸凹凸的紙面,在腦中一遍又一遍的強行記憶。

  在生活方面,海倫困難重重。因為看不見、聽不到、說不出,讓他只能憑觸覺、嗅覺來做事。當她想摘一朵野薔薇時,她首先要聞出薔薇的香味,再順著花香依次的,慢慢的.摸才有可能摘到。而我只要看準了,走過去,就能輕而易舉摘下。她只能聞到花的香氣,不能欣賞花的美麗。

  在受教育方面,當我們做的不好時,只要老師提出後,我們就可以做的更好,而海倫只能憑感覺來感應老師的心情。身體上的缺陷並沒有擊垮海倫,透過不懈的努力她終於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哈佛大學拉德·克里夫女子學院。她一生完成了十四部著作,被美國《時代週刊》評選為美國十大英雄偶像。

  一個殘缺的人因為擁有頑強的意志而取得了如此輝煌的成就,作為一個健康的人,我們更應該有這種精神,應該能比她做的更出色。

  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呢?我以後一定要在各方面取得卓越的進步。這樣將來才能更好的回報社會,報效祖國!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8

  珍惜你的每一天,不要等到即將失去才懂得挽留……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講述了一個被上帝拋棄的女孩依靠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的故事。她自幼雙目失明、雙耳失聰,卻從沒有絕望,而是用著別人想不到的毅力學會了讀書和說話,並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哈佛大學。

  如果每個人在年輕的時候都有幾天失明、失聰的日子,也不失為一件幸事。“黑暗將使人更加珍惜光明,寂靜將使人更加喜愛聲音。”這是海倫。凱勒的心聲。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第一天,我會將我所有朋友、親人、寵物、傢什的面孔深深地銘刻在心中;我要去森林,感受大自然的而美麗,去看夕陽緩緩落下。對於周圍的環境,看得見的人總是習以為常,即使是那些壯麗的景色,也只能使他們多看幾眼。他們從來沒有認認真真地端詳過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和家庭。對於海倫來說,每一個萍水相逢的朋友,都是從手指尖觸控他們的臉頰,才能知道的。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第二天,我會去博物館,看看人類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路,看看歷代的興衰和滄桑鉅變;去看看那些古埃及眾神的雕像;去看看達。芬奇的油畫,去欣賞我最喜歡的莎士比亞的戲劇。我將透過藝術來探索人的靈魂,從帶有寧靜的宗教色彩的義大利早期藝術,一直到帶有狂熱的想象的現代派藝術,都在我的眼前展現開來。對於一個看得見的人來說,可以隨便看自己喜愛的任何一幕戲,在他們享受色彩、動作、視覺創造的奇蹟時,會不會心存感激呢?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最後一天,我將去迎接黎明的到來,我將從森林出發,走遍這座城市,去旅行。在最後的幾個小時,我將再次跑到劇院,仔細領略一下人類精神世界的傑作;我要站在最繁華的街角,看一看川流不息的人群和車流。當夜幕降臨,黑暗再次將海倫包圍,今後她每觸控到一件物品,記憶中都會浮現出它鮮活的景象。

  “把活著的每一天都看作是生命的最後一天。”這樣,你才會懂得珍惜。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9

  今天,我看完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很好看,主要講了在20世紀,一個生活在黑暗中卻又給人類帶來無限光明,一個度過了生命88個春秋,卻熬過了87年無光、無聲、無語的海倫·凱勒,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全世界。在海倫·凱勒年小的時候,在一個充滿知更鳥和百靈鳥的悅耳歌聲且繁花盛開的春天,一場忽如其來的高燒讓海倫失去了聽覺和視覺,從此,海倫再也看不到,聽不到了。

  一天,一位盲人家庭老師——沙莉文小組來到海倫身邊。一開始,她們無法溝通,直到海倫和老師一點一點認字母,一點一點拼單詞,沙莉文還讓海倫用手摸她的嘴形,看看沙莉文小說在說些什麼。正是沙莉文小組的細心呵護,讓海倫一點點長大,直到讓海倫畢業於哈佛大學德克利夫學院,並用生命的力量對比處處奔走。《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非常感人,海倫是一個又盲又聾又啞的人,全靠一顆不屈不撓的心創造奇蹟。海倫接受了生命的挑戰,用愛心去擁抱世界,以驚人的毅力面對困境,終於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面,最後又把慈愛的雙手伸向全世界。身殘志堅,我一定要向海倫學習。我要學習她那不屈不撓的精神!

  還記得作業前,語文老師是在週一就佈置了閱讀作業,一週內看完《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然後寫相關的讀後感。因為家裡收藏的是《海倫·凱勒自傳》,裡面的內容比學校的文字要厚得多,當然,內容也多了幾倍。為了爭取時間,我曾提議熙熙直接看第五章《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熙熙是一口回絕。熙熙說,書太好看了,他要從頭到尾看一遍。不記得熙熙費了多長時間,但週末,除了上課,熙熙是哪也沒去,老老實實地呆在家,將這一本三百多頁的書一口氣看完。精神可嘉哦。至於閱後感想,我不能說裡面的文字沒有滲有水分,讀後感吧,多少會引用一些書籍的內容,主要看你是否真的用心讀,是否真的做到用心思考。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0

  “海倫·凱勒和拿破崙是十九世紀兩個最傑出的人。拿破崙試圖用武力征服世界,他失敗了;海倫·凱勒用筆征服世界,她成功了。”這是馬克·吐溫說過的一句話,印在了這本書的尾頁來讚美,而這本書,則叫《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這,無疑是對勵志的昇華,以作者的一生明確的啟示了我們!作者海倫·凱勒是一位盲聾人,可是她創造了生命的奇蹟。她以自強不息的毅力在沙莉文老師的幫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多國語言,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大學教育的盲聾人。可想而知,她是多麼值得人敬佩、羨慕,她,又是多麼偉大!

  而一個殘疾人的一生,就如蒙著一層紗,隔著一片霧,要將它掀開並非一件易事,可海倫·凱勒做到了,她成功了!或許,你常會詫異的想,這太不可思議了!或許,你又會無所謂的談,我們不需要這樣去瘋狂。而真正懂的人是不會贊同的,因為這是無知的。沒有理想的人生,猶如無月的夜空,漆黑一片,陰森而又恐怖!而作者,原本就看不到這個多彩的世界,聽不到一切美妙的聲音,這絲毫不恐怖,完全無所謂,因為,有一盞明亮的燈,正在心中指引方向,穩穩地不會動搖……

  記得曾經學過《花之詠》這篇文章,花的自白指引我們,使我們懂得了什麼。而現在,海倫·凱勒的自述人生經歷更加激勵著我們!要知道,勝利本來不遠,而當你一步步向下滑的時候,距離就增加了!

  生命,一個看似簡單的詞,可其中,又有多少“酸”、“甜”、“苦”、“辣”……

  我們身體健康,我們有優越的學習環境,我們的社會進步……那還等什麼呢?本書的作者很多方面比不上我們,而她卻可以那麼成功,那麼偉大!整天無所事事的人,該醒醒了。人活著,總該做點什麼,讓我們向海倫·凱勒學習,或許,我們也需要三天“光明”,到那個時候,我們就可以毫無遺憾地回頭看一看,到底踏過了多少泥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