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好文> 會計理論判斷的界定與方法

會計理論判斷的界定與方法

會計理論判斷的界定與方法

  1 會計理論判斷的界定

  1.1.判斷的概念

  亞里士多德曾經這樣定義判斷:“真假的問題依事物的物件的是否聯合或分離而定,若物件相合者認為相合,相離者認為相離就得其真實;反之,以相離者為合,以相合者為離,那就弄錯了。”傳統邏輯學對判斷下了定義:“判斷是對思維物件有所斷定的思維形式。”任何思維物件都具有一定的性質,並與其他事物物件具有某種關係。思維物件的性質與關係即為屬性。所謂斷定,就是指明物件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種屬性。

  1.2 會計理論判斷的概念

  透過對判斷的清楚認識,再結合會計理論的認識,筆者認為會計理論判斷是指對會計理論的性質以及兩個或者更多的會計理論概念或者其他概念之間的關係有所斷定的思維形式。

  1.3會計理論判斷的特徵

  1.3.1有所斷定。無論會計理論判斷多麼複雜或者多麼簡單,它總是要肯定會計理論物件具有某種屬性,或者否定會計理論物件具有某種屬性。如果無所斷定,既不肯定也不否定會計理論物件具有某種屬性,那就不是會計理論判斷。

  1.3.2真假之別。每一個會計理論判斷本身都存在著是否與事實相符合的問題。符合實際情況的會計理論判斷為真,反之,則為假。

  1.3.3恰當性。會計理論判斷的恰當性是指對會計理論既符合實際又恰如其分的斷定。對會計理論的斷定是否符合實際,這不僅是會計理論判斷的真實性問題,同時又是會計理論判斷的準確性的問題。所以判斷恰當必須以判斷真實為基礎,準確地反映會計理論的實際情況。要對會計理論做出恰當判斷,要求研究者一定要有關於會計理論的豐富的實踐知識,要有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作指導。

  1.3.4發展性。隨著人們對會計理論的認識的發展,會計理論判斷也在發展著,從一個會計理論判斷過渡到另一個會計理論判斷。會計理論判斷具有這樣的特徵,這也是需要我們不斷深入認識事物,從而提高會計理論判斷水平,認識事物的本質及其規律,從而認識事物的屬性。

  1.3.5辨證性。會計理論判斷的辨證性是指在會計理論領域中,會計理論判斷所包括的內容具有對立與統一的辨證關係。會計理論判斷是由主詞、賓詞和系詞三部分組成。主詞和賓詞之間的關係是既包含同一又包含差別的辨證關係。賓詞是主詞的一般性,主詞是賓詞的特殊性。肯定判斷的目的就是要確定主詞就是賓詞。

  2 會計理論判斷的方法

  2.1邏輯法。

  邏輯法就是指利用邏輯學關於概念的內涵與外延知識,對會計理論做出判斷的方法。概念的內涵是反映在概念中的物件的本質屬性,又稱概念的含義。內涵是概念的質的規定性。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質屬性的全部物件,又稱概念的物件範圍。外延是概念的量的規定性。

  2.2 比較法。

  比較法就是指透過對兩個或者更多的會計理論概念進行比較、辨別從而做出的方法。例如,在判斷會計目標和會計任務是否一致的問題上,首先應該對二者的概念進行比較,會計目標時“會計的目的或宗旨”,會計任務是“期望會計所達到的目的和要求”。顯然,二者是一致的;其次對會計目標和會計任務的性質進行比較,二者是相同的,都具有理論性、規範性和實踐性。

  2.3 理論法。

  運用基本理論判斷是指運用馬克思哲學認識論作為判斷指南,來指導人們對會計理論進行判斷。例如,人們對會計本質存在著不同的認識,第二種觀點認為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進行連續、系統、全面的`記錄和計算的記賬、算賬和報賬的方法。第三種觀點認為“會計的本質是一種管理活動,它以商品價值運動為管理物件,以貨幣計量為主要形式,以核算、監督為基本職能,透過蒐集、處理和利用經濟資訊講求經濟效益的一種管理活動。”第四種觀點認為“會計是以提供財務資訊為主的資訊系統。”第五種觀點會計是為提高經濟效益,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採用現代化的專門方法,對擴大再生產過程中的資金運動進行核算和管理的系統。

  2.4事實法。事實法是指根據實際情況對會計理論所做出判斷的方法。例如,在判斷會計理論是科學還是藝術這一命題的時候,可以利用事實法對其做出判斷。會計學有獨立的研究物件,會計學有一套科學的研究方法體系,會計學具有內容充實、體系完整的學科體系,經濟的發展要求會計是一門科學。這些事實都說明了會計是一門科學。

  2.5 分類法。

  分類法是指對分層次結構的會計理論有所判斷的方法。會計理論劃分層次,基本原則就是每個類別所包含的內容不能有交叉。例如,有人對會計行為規範體系分為如下四個層次:會計前提規範、會計法律規範、會計技術規範、會計職業道德規範。會計前提規範包括會計假定、會計目標,會計技術規範包括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利用分類判斷法知道,作為同一個層次內容,其內容不應該有交叉,然而會計假定是會計準則的一部分內容,這就出現了交叉內容,所以筆者認為把會計行為規範體系這樣分層次不是很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