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數學教案> 【實用】小學數學教案(通用10篇)

小學數學教案

【實用】小學數學教案(通用10篇)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透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程序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一、教材依據

  本節課內容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九頁《派車》。這一課的內容屬於新課標小學數學“數與代數”領域的解決問題,主要內容是有餘數除法的應用。本課是該單元的最後一課,在前幾節課的學習中,學生掌握了有餘數除法的計算。 透過《租船》一課的學習,對本節課的組織教學做了有效的鋪墊。學好有餘數除法的應用對後續將要學習的相關除法應用的內容都將發揮很大的正遷移作用。解決問題對學生來說還面臨較大的困難,這一課的教學重在指導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教材中安排的“說一說”和“試一試”兩個活動。“說一說”旨在讓學生在思考設計方案的基礎上大量進行交流,表達自己的思維,在交流的過程中發展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試一試”是學生在探索交流讀懂表格的基礎上,練習用抽象的表格來呈現自己的多種設計方案,學習的是一種數學的思維方法。

  二、設計思路

  本節課以《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為指導,透過對於派車問題的探討,旨在培養學生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並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在探討派車的過程中學會與人合作,並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二年級的學生生活經驗很少,語言表達能力不強,特別是用語言表達自己的一些數學思維過程對他們來說並不簡單。在“怎樣派車比較合理”這個內容上,需要學生綜合分析問題,難度較大。 教學時,教師應首先幫助學生理解圖意及要解決的問題,然後讓學生在小組內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學生可能會用前面學到的有餘數除法解決這個問題,也就是教材中出現的前兩種方法,這時教師要給予肯定,然後繼續引導學生討論還可以怎樣派車。最後透過練習,探討解決類似問題的一般方法。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靈活運用有餘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2、過程與方法:透過小組合作、自主探索發展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合作交流中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透過合理解決實際問題,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運用有餘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理解有餘數除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難點:

  透過填寫表格,找到合理的派車方案。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課件,實物投影儀(展臺),印製表格。

  四、教學過程

  (一)環節一:情境匯入,獲取資訊。

  1.創設情境:今年,西安成為了全世界矚目的焦點,你知道為什麼嗎?做為西安人,你有什麼感受啊?一個旅行團要去參觀世界園藝博覽會,遇到了一點問題,你能用數學知識幫幫他們嗎?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懷。

  2.獲取資訊:(出示主題圖)觀察這幅圖,你發現了哪些數學資訊?

  學生觀察主題圖,彙報發現的資訊:一共有25人,麵包車限乘客8人,小轎車限乘客3人。

  “限乘”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嗎?人多了擠著坐行嗎?

  【設計意圖】:情境圖中資訊較多,引導學生理解圖意是解決問題的基礎。此環節旨在培養和提高二年級學生獲取資訊的能力。

  (二)環節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1.提出問題:旅行團遇到了什麼問題?

  引導學生提出:可以怎樣派車?(板書課題:派車)如果讓你來選擇的話,你打算怎樣幫他們派車呢?

  2.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第一次小組合作:結合提出的數學問題,明確小組學習任務,要求學生獨立思考,在小組內交流派車的方案,派哪種車,派幾輛。小組長負責整理出不同的方案。

  投影展示小組派車方案,全班交流。鼓勵學生有不同的派車方案。

  (1)全派麵包車:

  25÷8=3(輛)……1(人)

  答:派3輛麵包車不夠要派4輛。

  (2)全派小轎車:

  25÷3=8(輛)……1(人)

  答:派8輛車不夠,要派9輛車。

  方案不錯!大家都考慮到了乘客不能超載。想一想,這樣派車,最後一輛車上各坐了幾個人?這樣的派車方案你覺得怎樣?(有些浪費)

  有更合理的方案嗎?

  【設計意圖】:透過第一次小組合作學習,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藉助已有經驗———有餘數除法的應用,提出初步的解決問題的策略。

  3.聯絡實際,最佳化策略。

  你認為怎樣的方案最合理?(沒有空座位或者空的座位最少,麵包車和小轎車可以搭配起來派車)

  第二次小組合作:怎樣才能沒有空座位或者空座位最少呢?在小組內探索合理的派車方案。投影展示小組討論的結果。

  派2輛麵包車:2×8=16(人)

  派3輛小轎車:3×3=9(人) 16+9=25(人)

  答:派2輛麵包車和3輛小轎車正好坐滿,沒有空座位。

  教師追問:你們小組真了不起!是怎樣找到這樣一個好方案的?

  學生彙報,教師補充,引導學生髮現:可以依次增加麵包車的輛數,從而確定剩下的乘客需要派小轎車的輛數。

  【設計意圖】:透過第二次的小組合作學習,逐步最佳化解決問題的策略。引導學生髮現什麼樣的策略才是合理的策略,同時對學生滲透有序思考的數學思想。

  (三)環節三:強化練習,掌握方法。

  1.課件延續情境:旅行團臨時又有4個人加入,你會怎樣派車呢?什麼樣的方案最合理?計算後把你的方案填寫在表格裡。

  麵包車/輛

  小轎車/輛

  餘下的座位數/個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設計意圖】:透過情境的延續,鞏固所學的知識,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介紹“表格”這種高度抽象概括方法的同時,滲透數學簡潔之美,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2.總結方法:第三次小組合作:討論解決這類問題一般方法是什麼?

  在小組內交流遇到派車問題時思考的順序是什麼?然後在全班彙報交流。

  (1)先考慮只派一種車,大車或者小車。

  (2)如果有空座位,在考慮將大車和小車搭配起來。

  (3)空座位越少方案越合理。

  【設計意圖】:透過第三次小組合作學習,概括解決派車問題的一般方法,學習合理的思維探究模式。在經歷從一般到抽象的螺旋式上升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反思和評價的意識。

  (四)環節四:暢談收穫,小結全課。

  快樂總是短暫的。這節課快要結束了,能談談你有什麼收穫嗎?和大家分享一下。

  孩子們!你們真了不起!用自己的數學智慧幫助旅行團解決了一個大問題。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數學問題等待著你去發現和解決,老師再次期待你的精彩表現!

  【設計意圖】:體現義務教育數學新課標中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從而激勵學生從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逐步提高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板書設計

  派車

  (1)全派麵包車:25÷8=3(輛)……1(人)

  答:派3輛麵包車不夠要派4輛。

  (2)全派小轎車:25÷3=8(輛)……1(人)

  答:派8輛車不夠,要派9輛車。

  (3)派2輛麵包車 :2×8=16(人)

  派3輛小轎車 :3×3=9(人) 16+9=25(人)

  答:派2輛麵包車和3輛小轎車正好坐滿,沒有空座位。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一冊第54~55頁。

  教材簡析

  "10的認識"是小學生認數的一個重點內容。這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0~9的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的編排與前面類似。教學內容包括數數量是10的物體,10的讀、寫,10以內數的`順序、大小比較,10的組成等知識。由於日常通用的計數法是十進位制計數法,滿十就要進1,所以10的組成特別重要,它是10以內進位加法的基礎。本節課透過讓學生數、擺、寫、比、分等實際操作認識10。培養學生的有序思維,逆向思維,同時,配合課本主題圖,有機滲透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

  教學目的

  l.能數出數量是10的物體的個數,知道1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以內數的大小。

  2.會讀、寫10,掌握10的組成。

  3.學習按照一定順序和從不同方向想問題的方法。結合主題圖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10認識。

  教學難點:10的組成。

  教具準備:電腦課件、主題圖、1~10的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課題

  1.電腦顯示數字娃娃圖,講數字娃娃比大小的故事引出數字10。

  2.透過質疑方式提出學習目標。

  二、進行新課

  1.認識10。

  (1)出示主題圖,指導學生看圖數一數,抽象出數字10。圖上有幾個小朋友?有幾個汽球?可以用幾來表示?

  (2)動手操作:從學具盒中數出數量是10的任意一種學具。

  (3)想一想,我們身體哪一部分的個數可以用10來表示?

  (4)電腦螢幕上出示10根小棒,直觀展示數字10包含的意義。

  2.書寫10。

  (1)老師示範在田字格內寫10。

  (2)學生在田字格里寫10。

  3.10以內數的順序。

  (1)電腦顯示撥珠過程:先撥了9顆,又添上1顆。

  問:現在是幾顆珠?

  9添上幾是10?

  10去掉1就是幾?

  那麼,10應該排在誰的後面?

  (2)按數的順序,讓學生把直尺上的數字填完整,然後,螢幕上的直尺圖抽象成數軸圖,再把數軸上的空白位置填上數。

  4.比較10以內數的大小。

  (1)比較10和9的大小。

  (2)觀察直線上的數說一說,除了9小於10,還有哪些數小於10?比10小的數都排在10的哪邊?排在10的右邊還有很多數,它們比10怎麼樣?誰能說出一兩個?

  5.區別10個和第10個。

  10可以表示10個物體的個數,還可以表示排列順序中的第10,誰能說從左往右數,閃藍光的珠子排第幾?(電腦螢幕上第10顆珠子閃藍光。)

  學生聽口令,伸手指,親自體會"10個"和"第10個"的區別。課間休息(活動一分時間)。

  6.10的組成和分解。

  (1)分小棒。

  用學習9的組成的方法來分小棒,學習10的組成,同桌合作,一個分,另一個記錄。問學生:可以分幾種?你是怎樣分的?根據學生回答電腦顯示:

  10 10 10 10 10

  /\ /\ /\ /\ /\

  9 1 8 2 7 3 6 4 5 5

  10 10 10 10

  /\ /\ /\ /\

  1 9 2 8 3 7 4 6

  (2)歸納記憶10的組成的方法。

  10的組成一共有幾種?你用什麼方法能很快地記住它呢?(引導學生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

  (3)強化記憶10的組成。

  請幾個學生每人說一個10的組成,其他學生馬上說出想到的另一個組成。

  三、鞏固練習

  1.完成課本練習:把第55頁組成填上,完成"做一做"的第2題。

  2.記組成。

  (1)擊掌組成10:老師先拍,學生後拍,所拍次數要組成10。

  (2)說陣列成10:老師說的數與學生說的陣列成10。

  3.10的組成和分解的運用。

  小動物舉行投圈比賽,每個小動物投10個圈,根據投中的圈數讓學生搶答說出有幾個沒投中?

  四、遊戲

  1.遊戲。

  2.讓學生。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

  五、聰明題練習

  今天,我們學習了10可以分成兩個數,10能不能分成三個數?四個數?試一試。

  [板書設計]

  教學設想

  "10的認識"是在學生認識了0~9各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小學生認數的一個重點內容,也是20以內進位加法的基礎。本節課知識點多、容量大,面對厭靜好動的低齡兒童,我力求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愉悅和諧的課堂氣氛中獲取新知。

  1.開講激趣,萌發學生求知慾望。

  以新穎的故事(數字娃娃比大小)創設情境、巧設疑問:10比9大嗎?從而激起學生求知慾望,把學生帶入積極思維的學習境地。

  2.重視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感官,獲取知識。

  本課教學設計遵循學生的認識規律,讓學生透過數、擺、寫、比、分等實際操作認識10,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教學中,首先透過觀察主題圖初步感知10,再透過動手擺數量是10的學具,進一步增加對10的感性認識,最後,在學生積累了豐富的感性認識後從中抽象出數10,培養學生從形象到抽象的思維能力。

  10的組成是本節課的重點,先讓學生同桌協作探求10的各種分法,充分發揮學生動手能力、合作,再讓學生觀察每種組成左邊和右邊的數,分別是按什麼順序排列的,教會學生有序記憶的方法,充分調動了學生獲取新知的主動性。

  3.透過多媒體計算機的演示,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突破教學的難點。

  區別"10個"與"第10個"是本課難點,我藉助多媒體螢幕演示:圈住的10顆珠與閃動的第10顆珠,使學生建立清晰表象,加以對比從中發現"10個"與"第10個"的不同點。另外,在本課的開始、學習10的含義,1o的書寫及重點處都分別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透過形象生動的畫面,多層次、多角度地刺激學生感官,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透過動手掂一掂、稱一稱的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到物體有輕有重,逐步加深對輕重的感受和理解.

  2.使學生體會到物體的輕重和物體的體積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絡.

  3.提高小組合作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

  透過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夠分辨什麼樣的物體輕,什麼樣的物體重.

  教學難點

  1.透過中介物體、等量代換比較物體的輕重.

  2.運用多種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

  教學用具

  彈簧秤、皮筋、簡易天平、水槽和托盤、藍、綠、黃、紅四種顏色的盒子各九個(綠的和藍的為空盒子,綠的比藍的輕,黃和紅盒子中裝東西,輕重相近,比白藍盒子都重,四個盒子中綠的最大,藍的最小,黃的和紅的大小中等且相近.)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掂球遊戲”感受輕重

  (一)遊戲

  教師介紹遊戲:遊戲叫“看誰扔的遠”.同學們每人拿一個球在同一條線後面往前扔,如果有兩個球讓你挑,為了扔的最遠,你會怎麼挑呢?

  (二)教師出示兩個大小一樣但輕重不同的球,讓一個學生到前面挑一挑.教師雙手端平並同時遞給學生並給予協助,讓其他學生看到掂的過程.

  (三)小結

  看來物體是有輕重的,有的比較輕,有的比較重,而且有時候,分辨他們的輕重,是很重要的.並且用我們的兩隻小手,就能感受到它們的輕重,你們想不想都來感受感受?

  二、活動二:掂自己身邊的物體,感受輕重

  (一)請你從你身邊選兩樣物品,用手仔細的掂一掂,感受一下誰輕誰重,並把你的感受告訴給你同組的同學聽,看誰選的物品和別人不一樣.

  (二)小組彙報

  教師:哪個組已經掂完了,願意把你的感受說給大家聽一聽嗎?

  三、活動三:掂不同的盒子,感受輕重

  教師:看來你們的感覺非常準.老師有幾樣物品,想借你們的小手感受一下,判斷一下他們的輕重,願意嗎?

  (一)實驗一

  教師:我看到想參加我們活動的同學,現在都已經坐好了,在等我把東西發給他.

  1.發藍盒子和綠盒子

  要求:絕對不許動,只能看,觀察觀察 ,猜一猜這兩個盒子哪個比較輕,哪個比較重,但你猜的一定要有道理,一會說給大家聽一聽.

  2.你覺得他們兩個比,誰輕誰重?為什麼?(大的重)

  3.到底誰輕誰重,趕快試一試!(學生動手掂.)

  4.說說你的感受?還想接著玩嗎?

  (二)實驗二

  教師:想玩的同學又已經做好準備了,眼睛都看著老師呢.

  1.老師這裡還有一個黃色的盒子,還是不能動手,你再猜猜看.這3個盒子中誰比誰重?誰比誰輕?可以四個人小聲的商量商量,一會把你猜的道理說給同學聽聽.

  2.教師請同學說自己的猜想.

  3.到底誰猜的對呀?你們是不是特別想知道.動手試試吧!

  4.教師提問:這個綠盒子怎麼一會兒輕,一會兒重?它到底是輕還是重?

  5.這次為什麼很多同學沒猜對呢?

  6.小結:看來,並不是物體越大就一定越重,越小的物體就一定輕.

  (三)實驗三

  教師:如果還想玩就請把綠、藍盒子輕輕放到位子裡,看哪個組的動作又快又輕!

  1.老師這兒還有一個盒子,還是不能動,你能判斷出他們誰輕誰重嗎?只憑觀察,你們能判斷嗎?

  2.怎麼這次有很多同學都不做判斷?怎麼不發表意見了,有什麼困難嗎?

  3.同學們都認為,只憑觀察已經不能判斷它的輕重了,你們想怎麼辦?(動手掂一掂)

  4.說說你的感受,有不同的感受嗎?換手再掂一掂.

  教師提問

  (1)你們有同樣的感覺嗎?(學生出現分歧.)

  (2)咱們的意見不一樣了,這可怎麼辦呀?

  (3)看來,在有的時候用我們的一雙小手也不能準確的判斷出物體的輕重了,那麼有沒有辦法呢?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在學生學習瞭解答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應用題的基礎上,學習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的應用題,使學生初步掌握分析方法,能夠正確解答此類應用題。

  2.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比較、解答應用題的能力,培養認真審題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掌握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這類應用題的分析方法;能夠正確地進行列式。

  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準備

  1.解答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用什麼方法?(用除法)

  2.解答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應用題,關鍵是什麼?(找應用題中的標準量,也就是單位1,誰是標準量,誰就做除數。)

  3.口答,只列式不計算。(用投影出示)

  (1)5是4的百分之幾?4是5的百分之幾?

  (2)甲數是50,乙數是40,甲數比乙數多多少?甲數比乙數多的數是乙數的百分之幾?

  (3)甲數是48,乙數是64,甲數比乙數少多少?甲數比乙數少的數是甲數的百分之幾?

  4.板書應用題。

  一個鄉去年計劃造林12公頃,實際造林14公頃。實際造林是原計劃的百分之幾?

  分析:透過讀題,在這道題中,誰是標準量?

  你是從哪句話中找出來的?應怎樣列式呢?

  如果將這道題的問題變為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百分之幾?,應該怎樣分析解答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繼續研究的比較複雜的百分數應用題。

  板書課題:百分數應用題

  (二)學習新課

  1.出示例3。

  例3 一個鄉去年計劃造林12公頃,實際造林14公頃。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百分之幾?

  (1)學生默讀題。

  (2)例3與複習題4比較,有什麼異同?

  (兩道題條件相同,問題不同。)

  問題不同在哪兒?

  (複習題4求的是實際造林是計劃造林的百分之幾,例3是求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百分之幾。)

  教師在例3中用紅筆畫出多字。

  (3)在這道題中,誰是單位1?是從哪句話中找到的?

  教師用雙引號畫出單位1。

  (4)求實際造林比原計劃造林多百分之幾是什麼意思?學生分組討論。

  (意思是: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的公頃數是原計劃的百分之幾?)

  板書:多的公頃數是計劃的百分之幾?

  (5)根據多的公頃數是計劃的百分之幾這句話,怎樣列文字表達式?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第七單元 統計

  教學內容:

  教材108頁---111頁,例1及做一做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認識和學習折線統計圖進一步體會統計的意義及重要作用,體會教學來源於生活。

  2、使學生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透過看統計圖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使學生的統計知識得到提高。

  3、培養學生對現實生活的調查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整理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瞭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2、根據折線統計圖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情景匯入:

  觀察主題圖:同學們都參加過許多課外活動,今天教師帶你們去科學宮參觀科技展,去的同學很多,為了更清楚地瞭解參觀人數情況,我們根據收信到的人數製作一個統計圖。

  二、合作學習

  1、根據老師提供的資料,獨立完成參觀科技展人數的條形統計圖,

  2、根據這個(教材108頁圖)條形統計圖能發現哪些資訊?提出

  問題:①哪兩年參觀人數相同?(答:xx年相同)

  ②哪一年參觀人數最多?(答:xx年)③哪一年參觀人數最少?(答:1998年)

  3、引導學生說出完成統計圖注意事項,老師再補充:

  ① 必須有標題名稱,名稱中要簡要明瞭地說出內容和地點,標題下要註明統計內容的時間。

  ② 橫軸、縱軸表示什麼要標清楚。

  4、除了會完成條形統計圖,還有其它畫統計圖的方法。

  三、今天來學習一種新的統計圖---折線統計圖

  1、觀察109頁折線統計圖

  2、啟以引導:看看這幅統計圖與條形統計圖有什麼不同,同桌交流。學生說:折線統計圖有格子;有點,還有一段一段的線。

  3、邊講解折線統計圖畫法。

  ①讓學生明白折線統計圖是透過描點連線的方法畫

  ②相同點:都能看出資料多少

  不同點:表示資料方法不同,可以看到每一部分變

  化趨勢,能看到整體變化趨勢。

  ③透過學習知道:什麼是折線統計圖;折線統計圖特點;哪種統計圖更好。

  強調告訴學生:

  1、象今天這樣用曲折的線段表示數量增減變化的統計圖是折線統計圖。

  2、折線統計圖不僅能表示出數量,還能透過數量反映某一種事物變化的趨勢。

  3、兩種統計圖各有各的優點,生活中根據我們的需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

  鞏固練習:

  1、 完成110頁例2及做一做。

  2、 讓學生去調查家庭上半年用水情況並製作出統計圖。

  小結:

  在學習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學習了折線統計圖,學會折線統計圖畫法和特點,懂得它在生活中有很大作用。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一、旋轉與平移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透過操作、觀察、交流等活動,經歷認識旋轉、平移現象的過程。

  2、結合例項,初步感知旋轉、平移現象。在對物體旋轉、平移運動探索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3、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點:認識旋轉、平移現象。

  教學過程:

  一、認識旋轉現象。

  (一)做風車:

  1、指導學生動手用正方形彩紙做風車。

  2、讓學生將自己親手製作的風車玩一玩。觀察風車轉動的情形,說說風車轉動有什麼特點。學生在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使學生了解風車是繞一個點或一個軸轉動的,說明風車的轉動就是旋轉。

  (二)說一說:

  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可直接鼓勵學生聯絡生活實際,說出在生活中見過哪些旋轉現象。

  二、認識平移現象。

  (一)做一做:

  1、在教師的帶領下,師生共同操作。

  2、讓學生交流自己取書、推書的動作。

  3、討論:

  取書、推書的動作以及書的移動有什麼特點?

  使學生了解書是沿一個方向做平移運動。

  (二)說一說:

  1、先讓學生觀察教材中的事例,說出平移現象。

  2、引導學生聯絡生活實際,說一說在生活中還看到過哪些平移現象。

  三、練一練:

  第1題:鼓勵學生用多種方式做平移、旋轉動作。

  第2題:給學生充分的觀察、交流空間。

  第3題:先讓同桌討論,再全班交流。先讓學生指出事物的運動情況,再說出哪些是平移現象,哪些是旋轉現象。重點了解學生用不同的符號表示的情況。

  四、作業:課本第4頁的第4題。

  教學隨筆: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結合操作活動,經歷認識圖形平移和在方格紙上畫平移圖形的過程。

  2、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

  3、在探索簡單圖形平移的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

  教學過程:

  一、在方格紙上移動圖形(課本第5頁的做一做):

  1、指導學生邊操作、邊交流。

  先讓學生把紙片放在方格紙的中間位置,再把紙片向右平移5個方格,然後交流平移的過程、方法、結果。透過交流使學生了解把一個圖形平移幾個方格,只要看圖形一條邊平移的格數即可。

  2、將紙片從A處向下平移到C,方法同上。重點了解學生平移的方向和位置是否正確。

  3、想一想:把紙片從A處向左平移到D的位置,紙片平移了幾個方格?

  讓學生自己平移,再說一說平移的距離。

  二、試一試:

  做課本第5頁的試一試。

  1、出示問題,讓學生自己試著畫,再交流。

  2、鼓勵學生畫出其他平移後的圖形。

  三、練一練:

  課本第6頁的練一練。

  第1題:師生一起邊討論,邊填空。

  第2題:鼓勵學生探索、交流不同的平移路線。

  第3題:先共同判斷,再塗色。讓學生說一說另一個虛線圖是向右平移幾個方格後得到的。

  第4題:鼓勵學生自己確定平移的方向和距離,並分別畫出平移後的圖形。交流時,讓學生說出平移的方向和移動了幾個格。

  教學隨筆:

  二、除法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結合購書問題,經歷自主探索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兩位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的過程。

  2、能正確計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兩位數的除法,會進行驗算。

  3、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並願意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演算法。

  教學重、難點:正確計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兩位數的除法,並進行驗算。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二、新授:

  1、出示課本第8頁的題。

  (1)讓學生觀察情境圖,說說了解到了哪些資訊。

  (2)師提問:能買多少本《趣味數學》?

  (3)學生列出算式後嘗試解答。

  (4)交流學生的解決方法。重點使學生學習口算方法。如,把15個十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3個十,即150÷5=30;也可以這樣想,因為5×30=150,所以150÷5=30。

  (5)師提出:150元能買多少本《科普讀物》?

  (6)師生先討論:150÷6能直接用口訣計算嗎?然後共同完成豎式計算。重點幫助學生理解商“2”要寫在十位上的算理。

  三、議一議:怎樣檢驗算得對不對呢?

  啟發學生聯絡生活實際和學過的“單價×數量=總價”的數量關係式,想到檢驗的方法。讓學生了解用商乘除數的方法可以檢驗除法算得對不對。

  四、練一練:

  第1題:弄清題意後,讓學生計算。教師注意檢查學生豎式的書寫方法。

  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教師重點檢查學生豎式的書寫情況。交流時,讓學生說說自己驗算的情況。

  第3題:在進行練習的同時,對學生進行保護益鳥的教育。

  教學隨筆: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結合月餅裝盒問題,經歷自主探索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有餘數除法的計算方法的過程。

  2、正確計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有餘數的除法,會進行驗算。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運算的準確性和計算結果在生活中應用的現實性。

  教學重點:探索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有餘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正確計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有餘數的除法,會進行驗算。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能按照物體的規律進行推理,並能有規律的進行排序。

  2.能主動觀察,主動探索,感知規律美

  活動準備:

  1.情境匯入

  今天小貓過生日,邀請了小狗小兔和小猴來做客,它們各走一條路,請小朋友來看一看它們走了哪三條不同的路。

  活動過程:

  (1)觀察三條路的排列,讓幼兒感知物體排列的次序規律。學習按顏色.形狀.大小間隔排列的方法。

  (2)請幼兒觀察每個小動物食物的排列規律,請個別幼兒進行回答,橫線上應該填什麼特徵的食物。

  (3)教師示範,請幼兒認真觀察。

  (4)幼兒自己運用一定的規律串小魚

  (5)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的小魚是排列的。

  活動延伸:

  在區域投放不同特徵的珠子請幼兒有規律的進行串連並與幼兒分享。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學內容:

  練習二 Px。

  教學要求:

  鞏固6、7、8、9的加減法。

  教學準備:

  算式卡、小圓片。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口算

  學生獨立完成,請一學生到黑板上練習。

  二、畫一畫,填一填

  先讓學生畫一畫,再根據畫好的進行填空,注意畫圖要與填算式相對應。

  三、看圖做題

  1、第3題:生獨立看圖,完成題目,集體交流,答案不唯一。

  2、第4題:先指導看清圖意,體會大括號、問號的含義;再由生獨立完成題目。

  3、第4題的拓展訓練。如果船上的總數是人呢?

  如果捉迷藏的小朋友是4人呢

  四、連一連

  指導學生算出每個算式的得數,再把得數相同的用線連起來。指名兩名學生板演。

  五、小動物回家

  先在黑板上貼出6、7、8、9四座小房子的圖。再組織學生做貼卡片的遊戲,幫助它們找回自己的家。找對的同學給予適當的獎勵。

  六、數學遊戲

  先講評遊戲的玩法,再請學生同桌組成一個組玩一玩、填一填。

  小學數學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學習百分數的意義,明確了百分數和分數、小數的聯絡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於百分數的計算通常是化成分數、小數來進行,而求百分率,又要把計算的結果化成百分數,所以學好這部分內容就為後面學習百分數的計算和應用打下基礎。

  學情分析:

  由於百分數、小數、分數這三者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絡,所以學生對百分數與小數之間的互化不難掌握,學生可以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識思考怎樣互化,再歸納出互化的方法。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學會百分數與小數互化的方法;能正確地較熟練地進行百分數與小數的互化。

  過程與方法

  透過自學、討論與交流等學習活動,理解百分數與小數互化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積極參與百分數與小數互化的學習活動,體驗互化方法的多樣性,並獲得成功體驗。

  教學重點:

  理解百分數與小數互化方法。

  教學難點:

  在學生掌握百分數與小數基本轉化規律的基礎上,如何引導學生透過觀察分析、概括,掌握它們互化的簡便方法。

  教學方法:

  合作學習法。

  教學流程:

  一、複習引入

  1、師:上節課我們研究了分數的意義和寫法,你能說幾個百分數嗎?誰能聯絡生活實際說幾個百分數?

  2、把下面各數改寫成百分數。

  3、把下面的分數化成小數,小數化成分數。

  0.45=1.2=0.6=

  二、匯入新課

  根據分數與小數化成互化關係,請同學們猜測一下,百分數與小數也能互化嗎?是的,百分數與小數也能互化。在生產生活中,為了簡便,經常需要把小數或分數化成百分數,或者把百分數化成小數或分數。這節課我們就探究百分數和小數的互化方法,並能正確熟練的進行互化。(板書課題:百分數和小數的互化)探索新知。

  1、認真閱讀課本80。

  例1:小數化百分數認真看書觀察每一步轉化的過程,重點看1.4和0.123每一步的過程。然後學生交流改寫結果。注意讓學生說說方法,如:是怎樣把一位小數1.4改寫成百分數的?1.4是一位小數,寫成分母是100的分數時,小數的位數不夠你是怎麼處理的?改寫的依據是什麼?

  2、總結方法。

  師:除了把小數轉化為分數再轉化為百分數的方法外,你還有更快捷的方法嗎?學生組內交流,明確結論:把小數改寫成百分數,只要把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同時在後面添上百分號。小數點向右移2位,添上%(同時板書:小數百分數)

  3、填空:小數化百分數,先把小數轉化成()數,再把分數轉化成分。

  4、把小數化成百分數、0.45=0.60.125=2.5=指名學生板演,並說說化的方法。重點弄清每一步為什麼要這樣做。讓學生進一步觀察算式看從小數到百分數的轉化小數點是如何變化的?為什麼?練習:書上第80

  5、認真看課本80頁自學。

  例2:百分數化為小數。

  6、如果反過來把百分數直接改寫成小數,又是怎樣的呢?你還能說說嗎?小組合作交流得出:把百分數改寫成小數,只要去掉百分號,同時把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

  7、出示例2:把27%、135%化成小數。

  師:請學生從右往左觀察例1中三個例子,想一想把百分數化成小數應該怎樣做?請同學們試一試。(學生板演)讓學生用一般的方法轉化後彙報。

  師:觀察百分數數和化成的小數,想一想怎樣能很快地把百分數化成小數?並讓學生說說怎樣移動小數點?教師進行評價,引導驗證規律。去掉%,小數點向左移2(同時板書百分數小數)

  8、把百分數化成小數12%180%=指名學生板演,並說說化的方法。重點弄清每一步為什麼要這樣做。讓學生進一步觀察算式看從百分數到小數的轉化小數點是如何變化的?為什麼?練習:書上80

  三、課時小結

  向大家介紹一下今天你掌握了什麼新知識?學得輕鬆嗎?是用什麼方法學的?

  四、作業

  完成相應的練習冊。

  小學數學教案 篇10

  一、教學目標:

  1、透過學習,使學生掌握四則運算和含有小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順序,並學會正確計算。

  2、透過學習,養成認真審題,規範書寫,仔細計算的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掌握含括號的四則運算。

  三、教學裝置:

  幻燈片、小黑板。

  四、教學過程:

  複習準備

  星期天,爸爸媽媽帶著玲玲去“冰雪天地”遊玩,購買一張成人票需要24元,兒童票半價。購買門票需要花多少錢?學生在練習本上解答此問題。同桌兩人說說自己是怎樣解答的。

  彙報:教師根據學生的彙報進行板書。

  (1)24÷2是一張兒童票的價錢,是半價,所以用24÷2,前兩個24是爸爸和媽媽的兩張成人票的總價。兩張成人票加上一張兒童票就是他們購買門票需要多少錢。

  (2)24×224÷2481260(元)24×2是爸爸和媽媽兩張成人票的總價,玲玲的兒童票用24÷2,再把三張門票的價錢加在一起就是總門票的價錢。我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了同一個問題,這兩個綜合算式有什麼共同特點?這兩個綜合算式都是沒有括號的,而且算式中有加減法也有乘除法。這樣的綜合算式的運算順序是什麼?學生總結運算順序。

  新課教學

  1、(小黑板出示)先讀出下面各題的運算順序,再算出來。120—144÷18+35(58+37)÷(64—45)

  (1)學生口述運算順序,教師用框線圖表示順序。

  (2)集體校對,說明注意點。

  2、教學例1。

  (1)把準備題

  ①中的144改寫成36×4的形式,引出例1,120—36×4÷18+35

  (2)問這道題中應先算什麼?再算什麼?乘除法在一起,你認為應當怎樣計算?

  (3)全班同學統練,一生板演,集體校對,講評。

  3、教學例2。

  (1)把準備題②中的45改寫成9×5的形式,引出例2,(58+37)÷(64一9×5)

  (2)比較例2與準備題的異同,確定運算順序。

  (3)獨立完成並自我評價,指名讓一名學生向全班作彙報。

  4、練習“試一試”。

  (1)板書:1515—15×(94+54÷9)

  (2)同桌同學互相交流,並獨立進行計算。

  (3)用投影校對典型錯例,歸納並作出鼓勵性評價。

  5、師生共同歸納小結。

  鞏固練習

  1、投影出示,讓全體學生做填空題。

  (1)280—43×6+540÷36可以同時計算的是x和x。

  (2)120+(28×5—120)÷10第一步應該算x。

  (3)100—(80+480÷24)×8第二步應該算x。

  (4)317+104÷13×52一270最後一步應該算x。

  2、課本“練習”第1題,先說出下面各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

  (1)請每位學生首先認真對4個小題進行審題。

  (2)學生獨立完成各題。

  (3)全班集體校對,指出錯誤原因並訂正。總結透過本節課的學習,特別是再看例1、例2使我們明白,在四則混合運算中,我們應先看清楚,再想明白,然後做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