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數學教案> 【推薦】小學數學教案(通用16篇)

小學數學教案

【推薦】小學數學教案(通用16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推薦】小學數學教案(通用1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經歷探索兩位數減兩位數的口算方法的過程,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進一步發展解決問題的策略。

  3、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體驗,進一步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讓學生經歷探索兩位數減兩位數的口算方法的過程、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正確的口算需要退位的兩位數減兩位數。

  教學流程

  第一段:

  流程1:基本練習

  課件出示下面一組題。

  師:請看螢幕,請大家看算式,直接寫出得數。(暫停)

  課件出示得數。

  師:你都算對了嗎?最後一組算式,你是怎樣算的?

  第二段:

  流程2:教學不退位減法的口算和退位減法的口算

  1、不退位減法口算

  課件出示例題場景圖

  師:從圖中你瞭解了哪些資訊?(暫停)

  師:根據要求的問題,怎樣列式?

  板書:38—25=44—25=

  師:這兩道算式都是兩位數減兩位數,筆算兩位數減兩位數我們已經學過了,今天我們用口算的方法算得數。

  板書課題:兩位數減兩位數的口算

  師:我們先來看38—25,你能口算出得數嗎?在小組裡說說你是怎樣算的?為了讓同學聽得明白,說的時候可以按照“我先算什麼,再算什麼,最後算什麼”的思路去說。(暫停)

  師:同學們在口算時可能想到了下面幾種方法,我們一起來看看:

  PPT課件呈現:

  演算法1:個位上8—5=3,十位上3—2=1,合起來是13;

  演算法2:先算30-20=10,再算8-5=3,10+3=13;

  演算法3:先算38-20=18,再算18-5=13;

  演算法4:先算38-5=33,再算33-20=13

  師:這些方法都有一個相同的特點,就是“拆數”。前兩種演算法是把被減數和減數拆成四部分,個位上的數減個位上的數,十位上的數減十位上的數,再把兩次結果合起來;後面兩種演算法是把減數拆成20和5,從38裡面分兩次減。你是用哪一種方法口算的?

  2、教學退位減法的口算

  師:44—25該怎樣口算呢?想一想,把你的演算法跟同學交流一下。(暫停)

  PPT課件呈現:

  演算法1:先算14-5=9,再算30-20=10,10+9=19;

  演算法2:先算44-5=39,再算39-20=19;

  演算法3:先算44-20=24,再算24-5=19。

  師:這裡收集了一些同學的演算法,這些演算法和剛才的演算法類似,也是用拆數的方法算的,你們看懂了嗎?(暫停)

  第三段:

  流程3:比較退位減法和不退位減法的口算

  PPT課件呈現:

  (兩道例題的完整板書)

  師:這兩道題在口算時有什麼相同,又有什麼不同?(暫停)

  小結:一道題是不退位減,一道題是退位減,在口算時都有不同的方法,都可以用被減數先減減數十位上的數,再減個位上的數;或者可以先減減數個位上的數,再減十位上的數;還可以用被減數和減數十位上的數和個位上的

  數分別相減,再把結果相加。注意在遇到退位減時,運用第三種方法計算要把被減數拆成幾十和十幾,與減數十位、個位上的數想減。

  第四段:

  流程4:完成想想做做/1、5

  1、完成想想做做/1

  師:現在我們來完成“想想做做1”,請同學們在課本上寫得數,並選擇其中一組算式說說是怎樣算的。(暫停)

  課件出示得數。

  師:你們都算對了嗎?請看第一組算式,為什麼都是57減三十幾,有的是二十幾,有的是十幾?(暫停)

  師:都是57減三十幾,一個是退位的,一個是不退位的。在口算兩位數減兩位數的時候,要比較被減數的個位數字與減數的個位數字,看是否需要退位。

  2、課件出示想想做做/5

  師:我們來看想想做做第5題,先估計一下每道題得數大約是幾十多,再口算,驗證自己估計得對不對。

  課件出示題目答案進行核對。

  第五段:

  流程5:完成想想做做/2、4、7

  1、完成想想做做/2

  課件出示題目

  師:請同學們在書上填寫答案。(暫停)

  課件出示題目答案進行核對。

  師:你們都算對了嗎?看每一組題目中的三道題,有什麼相同點?在口算時有什麼聯絡?(暫停)

  師:每一組的三道題,被減數是相同的。根據第1題可以想後兩題的得數。

  2、完成想想做做/4

  課件出示題目

  14—6=…

  140—60=…

  1400—600=…

  師:請同學們觀察每一組算式的特點,你能很快寫出得數嗎?在小組裡交流你是怎樣算的?(暫停)

  課件出示題目答案進行核對。

  師:每組題的第一行都是十幾減幾,第二行都是一百幾十減幾十,第三行都是一千幾百減幾百,算一百幾十減幾十、一千幾百減幾百都可以先想十幾減幾,然後在末尾添一個0或兩個0。

  3、完成想想做做/7(課件出示)

  課件出示題目

  師:從圖上你能瞭解到哪些資訊?要求的問題是什麼?你能完整地說一說嗎?(暫停)

  師:在作業本上列式計算。(暫停)

  課件出示題目答案進行核對。

  師:你是這樣算的嗎?你能說說每步是算什麼嗎?為什麼先算還剩多少個?

  第六段:

  流程6:課堂總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兩位數減兩位數的口算,你有哪些收穫?口算時要注意些什麼?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知道儲蓄的專用名稱:本金、利率、利息。

  2、會計算利息和稅後利息。

  3、學會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怎樣求利息和稅後利息。

  教學難點:

  怎樣求稅後利息。

  教學過程:

  老師:現在已經是12月下旬了,一轉眼,我們馬上就要過年了,過年高興不高興?幹嘛高興?

  學生自由說。

  老師:有壓歲錢的同學舉手?大家都是怎麼處理的?

  學生:存入銀行。

  老師:幹嘛存進銀行?

  學生自由討論。

  1、存入銀行安全。

  2、合理支配財產。

  3、支援國家建設。

  4、增加一些收入。

  老師:大家對存款知道得還真不少!你還知道什麼?

  學生自由說。

  取款時銀行多付的錢叫利息。

  在儲蓄時,存入銀行的錢叫本金。

  利息與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時間(1-20%)(板書)

  老師:利息與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用數量關係式表示?

  學生:利息/本金=利率

  老師:利息等於什麼呢?

  學生:利息=本金利率。

  老師:書上是這樣說得嗎?

  學生:利息=本金利率時間(1-20%)

  老師:為什麼乘以時間?為什麼乘以(1-20%)?

  小偉在20xx年12月15日存入銀行100元 ,今年12月15日他拿到了 101.58元

  本金、利息分別是什麼?

  本金是100元,利息是101.58元還是1.58元?到底是多少元?為什麼?1.58元,太少了吧?怎麼不多一些呢?

  利息由利率和本金決定。(利率是由銀行統一規定可以按年計算,也可以按月計算)

  年利率表

  金融機構存款利率表

  20xx年2月21日起執行

  專案

  存期

  年利率%

  整存整取

  一年

  1.98%

  二年

  2.25%

  三年

  2.52%

  五年

  2.79%

  看得懂嗎?

  三年期年利率2.52%,三年中每年的利率是2.52%,算算看?

  中國農業銀行儲蓄利息清單(客戶留存)

  20xx 年 3 月 12 日 單位:(元)

  戶 名

  王小強

  帳號

  09-5216897

  存款日期

  20xx/3/12

  取款日期

  20xx/3/12

  本金

  400.00元

  年利率

  利息

  實付本息合計

  出現存款一年的年利率為1.98%,

  學生:利息為400 1.98%=7.92元

  本息合計為407.92元。

  師:出示正確答案實付本息合計406.34元。

  學生交流後回答:還要計算稅後利息。400+7.92(1-20%)=400+6.336元406.34元

  取款日期為20xx/3/12呢?

  出示:

  中國農業銀行儲蓄利息清單(客戶留存)

  20xx 年 3 月 12 日 單位:(元)

  戶 名

  王小強

  帳號

  09-5216897

  存款日期

  20xx/3/12

  取款日期

  20xx/3/12

  本金

  400.00元

  年利率

  稅後利息

  實付本息合計

  老師:400 1.98%2,是嗎?

  學生:兩年的年利率是2.25%,利息就是400 2.25%2。

  老師:為什麼乘以2?

  學生:400 2.25%求的是兩年中一年可以得到的利息。

  唐老師20xx年9月1日把20xx元錢存入銀行,存定期五年,年利率是2.79%,到期後唐老師能得到利息多少元?

  20002.79%5=279元

  279(1-20%)=223.2元

  利息=本金利率時間(1-20%)

  小結: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利息應用題(板書)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幫助班主任趙老師解決實際問

  練習:李老師有500元錢,打算存入銀行二年,可以有兩種儲蓄方法,一種是存二年期的,年利率是2.43%;另一種先存一年,年利率是2.25%,第一年到期後再把本金和稅後利息取出來合在一起,再存入銀行一年,選擇哪一種方法得到的利息多一些?

  透過今天的學習,你還有什麼問題不能解決嗎?

  1、為什麼要乘以算好利息後乘以(1-20%),不直接將利率下降?

  2、為什麼沒有存定期四年的年利率?

  3、我們國家的利率為什麼要下調?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教材第122、123頁的內容及第124、125頁練習二十四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眾數的含義,學會求一組資料的眾數,理解眾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2、能根據資料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資料的不同特徵。

  3、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從而明確學習目的,培養學習的興趣。

  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眾數的含義,會求一組資料的眾數。

  2、弄清平均數、中位數與眾數的區別,能根據統計量進行簡單的預測或作出決策。

  教具準備:

  投影。

  教學過程:

  一、匯入

  提問:在統計中,我們已學習過哪些統計量?(學生回憶)指出:前面,我們已經對平均數、中位數等一些統計量有了一定的認識。今天,我們繼續研究統計的有關知識。

  二、教學實施

  1、出示教材第122頁的例1。

  提問:你認為參賽隊員身高是多少比較合適?

  學生分組進行討論,然後派代表發言,進行彙報。

  學生會出現以下幾種結論:

  (1)算出平均數是1.475,認為身高接近1.475m的比較合適。

  (2)算出這組資料的中位數是1.485,身高接近1.485m比較合適。

  (3)身高是1.52m的人最多,所以身高是1.52m左右比較合適。

  2、老師指出:上面這組資料中,1.52出現的次數最多,是這組數的眾數。眾數能夠反映一組資料的集中情況。

  3、提問: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有什麼聯絡與區別?

  學生比較,並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概括,交流。

  老師總結並指出:描述一組資料的集中趨勢,可以用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它們描述的角度和範圍有所不同,在具體問題中,究竟採用哪種統計量來描述一組資料的集中趨勢,要根據資料的特點及我們所關心的問題來確定。

  4、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123頁的“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並結合生活經驗談一談自己的建議。

  5、完成教材第124頁練習二十四的第1、2、3題。

  學生獨立計算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集體交流。

  三、思維訓練

  小軍對居民樓中8戶居民在一個星期內使用塑膠袋的數量進行了抽樣調查,情況如下表。

  (1)計算出8戶居民在一個星期內使用塑膠袋數量的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可以使用計算器)

  (2)根據他們使用塑膠袋數量的情況,對樓中居民(共72戶)一個月內使用塑膠袋的數量作出預測。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P9-P10;練習一5、6、7、8

  教學目標:

  1、透過學生觀察,初步感知物體有長短。

  2、透過學生操作學會比較物體長短的一般方法。

  3、培養學生操作、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教具、學具準備:

  毛線11組,紙條11組;長度不同的鉛筆2支;長度不同的尺子2把,學生文具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1、匯入:

  請同學們把準備好的鉛筆和尺子擺在桌面上,同桌兩個一起看一看這些物體,你發現了什麼?(引導學生說出:物體有長、有短)(板書:長短)

  2、比較長短:

  (1)你是怎麼知道這些物體有長有短的?你透過什麼方法?4人小組討論。(指

  名發言)

  (2)總結方法:一般要把比的幾個物體的一端對齊。

  (3)誰能用剛才說的方法來比較這兩張紙條的長短?(貼在黑板上,板書:長、短)

  (4)誰能比較兩條毛線的長短?(指名學生上臺演示)

  (5)自由練習:現在,我們來做個比較長短的活動,同桌2個人,想比什麼就比什麼,可以比比你們的學具、胳膊、手等等。

  (6)抽樣演示

  (7)練習5、6

  3、比較高矮:

  (1)我們比較鉛筆的長度,可以說這支鉛筆長些、那隻鉛筆短些;如果我們比較兩名同學的身高,應該怎麼說?(引導學生說出“高矮”)(板書:高矮)

  (2)(請兩位身高相差較大的同學站起來)誰比較高?誰比較矮?

  (3)(請兩位身高相差不大的同學站起來)能不能一眼看出來,誰比較高,誰比較矮?你有什麼方法可以比較出他們兩個誰比較高?(小組討論)

  (4)小組彙報

  (5)現在我們來玩一個排隊的遊戲,四人小組按照從高到矮的順序排隊。

  (6)練習一7、8、

  4、小結:

  今天我們學了比較長短、比較高矮的方法。其實除了我們今天所說的方法之外,還有很多種方法,我希望同學們多動動腦筋,想出更多更好的方法。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義,掌握比的讀寫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稱,會求比值。

  2.使學生經歷探索比與除法、分數關係的過程,初步理解比與分數、除法的關係,明白比的後項不能為0的道理,會把比改寫成分數的形式。

  3.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能力,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絡,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理解比的意義,比與分數、除法的關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比。

  1.圖片激趣,引發討論,設定懸念。

  2.電腦呈現例l主題圖。

  提問:2杯果汁和3杯牛奶這兩個數量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你會用哪些方法表示它們的關係?

  3.揭題:比較兩個數量之間的關係還可以用一種新的方法比。

  二、自主探索,認識比。

  (一)初步理解比

  1.啟發談話:用比怎樣表示2杯果汁和3杯牛奶這兩個數量之間的關係呢?剛才有同學會說,誰來試著說一說。

  果汁的杯數相當於牛奶的2/3,我們還可以說成果汁與牛奶杯數的比是2比3

  牛奶的杯數相當於果汁的3/2還可以怎樣說成牛奶與果汁杯數的比是3比2

  2.看書自學, 彙報交流:

  (1)寫法

  (2)各部分名稱

  (3)比是有序的。

  3.完成p68試一試

  (二)深入認識比

  1.認識不同量之間的比。

  (1)生讀例2,師:讀了這條資訊,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請學生分別算出它們的速度,填入表格。)

  (2)指出:像路程和時間這兩個有著相除關係的量,我們也可以用比來表示。

  交流得出:小軍走的路程與時間的比是900:15、小偉走的路程與時間的比是900:20。

  (3)追問:900:15表示什麼?900:20呢?(速度)

  2.豐富對不同類量的兩個數量比的認識。

  張祥買3本筆記本用了10.5元。

  提問:這句話中告訴了我們哪兩個量?它們之間有著怎樣的關係呢?會用比來表示嗎?

  3.總結概括比的意義。

  (1)觀察一下這幾組式子,總結相同的特點。

  (2)提問:你認為兩個數的比表示的是兩個數量之間怎樣的一種關係?

  (3)小結:兩個數的'比歸根結底表示的都是兩個數相除。

  三、自學課本,內化比。

  1.自學課本p69

  2.反饋:透過看書,你還知道了什麼?

  求比值。

  分數形式的比。

  理解比、除法、分數之間的關係

  利用表格整理知識

  名稱

  相互聯絡

  區別

  比

  前項

  :(比號)

  後項

  比值

  倍數關係

  除法

  被除數

  (除號)

  除數

  商

  運算

  分數

  分子

  (分數線)

  分母

  分數值

  數

  比的後項可以是0嗎?你是怎樣想的。

  你還有沒有什麼疑問?

  四、多樣練習,應用比。

  說一說(基本練習)

  辯一辯(判斷對錯)

  五、回顧梳理,總結比。

  今天我們共同學習了什麼?對於比,你有什麼樣的認識和收穫?還有什麼問題嗎?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教材92~93頁。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學會利用乘法口訣,解決實際問題。

  2、指導學生仔細看圖,培養認真觀察的習慣。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匯入新課。

  一個陽光明媚的假日裡,老師帶領同學們到郊外去春遊,他們玩得可開心了,開展了許許多多的活動,看到了許多美麗的景色!同學們你們想不想去看看。好!就讓我們一起步入快樂的隊日活動吧!

  (板書課題:快樂的假日活動)

  二、新授。

  1、觀察:

  (1)出示“快樂的隊日活動”圖,觀察圖中畫了哪些活動?

  (搭帳篷、燒烤食物、釣魚、洗菜。)

  除了這些活動外,圖中還畫了什麼?

  (背景的樹上還有許多鳥窩,每個帳篷外還擺了毛巾架。)

  (2)仔細觀測各中活動,搭了幾個帳篷,每個帳篷有幾個在搭?

  燒烤的有幾組,每組幾人?

  洗菜的同學分成幾組,每組幾人?每組有幾隻籃子?

  明明釣了幾條魚?小華釣的是他的幾倍?

  附近有幾棵樹,每棵樹上有幾個鳥窩?

  有幾個毛巾架,每個架子上掛了幾條毛巾?

  2、提問題:

  (1)根據剛才我們觀察的情況,想想,如果每人用一條毛巾,你知道每個帳篷裡住多少人嗎?為什麼?

  (2)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分小組活動、討論。

  (3)各小組彙報討論結果。

  (搭了3個帳篷,每個帳篷有3個人搭,一共有多少人搭帳篷?

  燒烤的有4組,每組4人,燒烤的一共有多少人?

  洗菜的同學分成3組,每組2人,每組有4只籃子,洗菜的多少人?一共有多少籃子?

  附近有2棵樹,每棵樹上有2個鳥窩,一共有多少個鳥窩?

  有6個毛巾架,每個架上掛了5條毛巾,一共有多少條毛巾?

  明明釣了4條魚,小華釣的是他的2倍,小華釣了幾條魚?)

  (4)獨自解答螦提的問題,彙報解答結果。

  3、想一想在我們班的隊日活動中,開展過哪些活動,你能提出什麼樣的問題?(集體交流)

  三、小結。

  “快樂的隊日活動”就要結束了,同學們不僅玩得愉快,而且還學到了不少數學知識,真有趣!希望下次我們班裡也能開展一個比他們更有趣的度日活動,到時候我們還要比一比誰解決的數學問題多,好嗎?

  四、教學後記

  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得好。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帶分數連加、連減(p.119,《作業本》p.71[6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帶分數連加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帶分數連加式題。

  2、理解帶分數連減,當被減數的分數部分小於減數的分數部分的算理,掌握計算方法,並能正確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複習

  兩個帶分數的加減法。

  讓學生計算帶分數加減法的時候該注意什麼?

  二、揭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

  帶分數的連加、連減。

  讓學生預習例5例6說說帶分數的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

  1、先通分

  2、整數部分連加、連減

  3、分數部分連加、連減

  4、注意當份數部分連加得到假分數的時候應化成帶分數。然後把兩個整數部分相加。

  5、當分數部分不夠減的時候要向整數部分退1還是2,要看具體的題目而定。

  三、學生獨立完成。

  練一練第1-3題。]

  四、並佈置作業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P64-65頁

  教學目標:

  1、使同學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幾分之一表示;能計算簡單的分母在10以內的同分母分數加法。

  2、使同學能運用生活經驗和分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使同學體會分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初步瞭解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積極參與具體的數學活動,獲得與他人一起探索解決問題的經歷,發生對數學的親切感。

  教學準備:

  例圖、學具

  教學過程:

  一、複習

  把一張長方形紙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 ),3份是它的( )

  二、教學例題

  1、(出示題圖)引導同學看圖。

  提問:把一盤桃平均分給4只小猴,每隻小猴分得這盤桃的幾分之幾?

  你是怎麼想的呢?

  討論:這盤桃該怎麼分?每隻小猴分得這樣的幾份?是這盤桃的幾分之幾?

  2、上個學期我們認識的分數都是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是這個物體的幾分之一。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和以前學的有什麼不一樣呢?(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成幾份)

  小結: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成幾份,這樣的一份也可以用幾分之一來表示。

  3、想一想

  假如把這盤桃平均分給2只小猴,每隻小猴分得這盤桃的幾分之幾?

  把你的想法告訴大家。

  提問:把這盤桃平均分成幾份?每隻小猴分得其中的幾份?是這盤桃的幾分之幾?2個桃是4個桃的幾分之幾?

  三、想想做做(64-65頁)

  1 、你能填一填,說一說嗎?

  (上面一排題目都是平均分後每份是1個的情況,第二排都是平均分後每份是幾個的情況。)

  進一步讓同學體會到:只要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把它平均分成幾份,這樣的一份就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一。

  2、先填寫,然後交流。

  把12個小方塊平均分成了幾份,塗色的有這樣的幾份,就是佔這12個小方塊的幾分之幾。

  3、先分一分,說說每份是幾個,再塗一塗。

  4、集體拿一拿這堆小棒的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

  自由拿這堆小棒的幾分之幾,交流。

  5、計算,說說你是怎麼想的。

  四、本課小結。

  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成幾份,這樣的一份也可以用幾分之一來表示。

  五、作業

  板書

  認識幾分之一

  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成幾份,這樣的一份也可以用幾分之一來表示。

  小學數學教案 篇9

  教學理念:

  讓學生在廣泛的探究時空中,在明主平等、輕鬆愉悅的氛圍裡,應用已有知識經驗,透過自主預習、質疑問難、釋疑解惑、合作交流,理解並掌握方程的意義,知道等式和方程、方程的解與解方程之間的關係,並能進行辨析,學會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等量關係,提高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初步建立分類的思想,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絡。

  教學目標:

  1、 藉助天平明白等式的含義,並在分類的基礎上充分感受、認識什麼是方程。

  2、 會用方程表示數量關係。

  3、 培養學生觀察、描述、分類、抽象、概括、應用等能力。

  4、 感受方程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體驗數學活動的探索性。

  重點:理解方程是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難點:方程的意義抽象的過程。

  課前談話:滲透平衡和等量(談體驗)

  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

  出示天平,(見過天平嗎?在那裡見過?有什麼作用啊?)根據天平的狀態列出不同的式子,(不平衡讓學生想辦法得出讓天平兩邊平衡)。

  二、探究新知:

  1.對不同的式子進行分類(不要有任何要求)

  讓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後小組合作交流自己的想法。

  2.小組彙報分類的想法。小組之間在傾聽的過程中逐漸完善自己本組的想法。

  讓小組的代表說說自己組是怎樣分類的?為什麼這樣分類?

  3.教師根據各小組的分類進行小結:像這樣的用等號連線左右兩邊的叫做等式。像這樣的這一類叫方程。板書課題。(在學生分類的基礎上)

  4.小組探究“什麼是方程?”(先觀察式子,獨立思考,後小組交流)

  5.小組彙報各組的想法。在各組傾聽的基礎上逐漸完善自己的想法。

  6.教師在學生小組彙報的基礎上進行小結:像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

  7.生舉例。

  8、師舉例,讓學生說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並說明理由。

  9、透過剛才的幾道算式,讓學生說說對方程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10、判斷兩句話: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都是方程。

  11、畫圖表示方程與等式之間的關係。

  三.應用練習

  1.判斷下列式子是不是方程。

  2.看圖列方程。

  3.根據題意列方程。

  四.拓展延伸

  1、談談自己在知識和情感上的收穫。

  2、送給同學們一個方程:天才+x=成功。

  小學數學教案 篇10

  一、教學目標:

  1、透過學習,使學生掌握四則運算和含有小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順序,並學會正確計算。

  2、透過學習,養成認真審題,規範書寫,仔細計算的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掌握含括號的四則運算。

  三、教學裝置:

  幻燈片、小黑板。

  四、教學過程:

  複習準備

  星期天,爸爸媽媽帶著玲玲去“冰雪天地”遊玩,購買一張成人票需要24元,兒童票半價。購買門票需要花多少錢?學生在練習本上解答此問題。同桌兩人說說自己是怎樣解答的。

  彙報:教師根據學生的彙報進行板書。

  (1)242424÷2242412481260(元)24÷2是一張兒童票的價錢,是半價,所以用24÷2,前兩個24是爸爸和媽媽的兩張成人票的總價。兩張成人票加上一張兒童票就是他們購買門票需要多少錢。

  (2)24×224÷2481260(元)24×2是爸爸和媽媽兩張成人票的總價,玲玲的兒童票用24÷2,再把三張門票的價錢加在一起就是總門票的價錢。我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了同一個問題,這兩個綜合算式有什麼共同特點?這兩個綜合算式都是沒有括號的,而且算式中有加減法也有乘除法。這樣的綜合算式的運算順序是什麼?學生總結運算順序。

  新課教學

  1、(小黑板出示)先讀出下面各題的運算順序,再算出來。120—144÷18+35(58+37)÷(64—45)

  (1)學生口述運算順序,教師用框線圖表示順序。

  (2)集體校對,說明注意點。

  2、教學例1。

  (1)把準備題

  ①中的144改寫成36×4的形式,引出例1,120—36×4÷18+35

  (2)問這道題中應先算什麼?再算什麼?乘除法在一起,你認為應當怎樣計算?

  (3)全班同學統練,一生板演,集體校對,講評。

  3、教學例2。

  (1)把準備題②中的45改寫成9×5的形式,引出例2,(58+37)÷(64一9×5)

  (2)比較例2與準備題的異同,確定運算順序。

  (3)獨立完成並自我評價,指名讓一名學生向全班作彙報。

  4、練習“試一試”。

  (1)板書:1515—15×(94+54÷9)

  (2)同桌同學互相交流,並獨立進行計算。

  (3)用投影校對典型錯例,歸納並作出鼓勵性評價。

  5、師生共同歸納小結。

  鞏固練習

  1、投影出示,讓全體學生做填空題。

  (1)280—43×6+540÷36可以同時計算的是x和x。

  (2)120+(28×5—120)÷10第一步應該算x。

  (3)100—(80+480÷24)×8第二步應該算x。

  (4)317+104÷13×52一270最後一步應該算x。

  2、課本“練習”第1題,先說出下面各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

  (1)請每位學生首先認真對4個小題進行審題。

  (2)學生獨立完成各題。

  (3)全班集體校對,指出錯誤原因並訂正。總結透過本節課的學習,特別是再看例1、例2使我們明白,在四則混合運算中,我們應先看清楚,再想明白,然後做正確。

  小學數學教案 篇1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p4~P5例5~例6、P5“試一試”、“練一練”P6~P7練習一第6~8題

  教學目標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並掌握等式的性質,即在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不等於0的數,結果仍然是等式。

  2.使學生掌握利用相應的性質解一步計算的方程。

  教學重點: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並掌握等式的性質,即在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不等於0的數,結果仍然是等式。

  教學難點:

  使學生掌握利用相應的性質解一步計算的方程。

  教學過程:

  一、複習等式的性質

  1.前一節課我們學習了等式的性質,誰還記得?

  2.在一個等式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那同學們猜想一下,如果在一個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數(除以一個數時0除外),所得結果還會是等式嗎?

  3.生自由猜想,指名說說自己的理由。

  4.那麼,下面我們就透過學習來驗證一下我們的猜想。

  二、教學例

  1.引導學生仔細觀察P4例5圖,並看圖填空。

  2.集體核對

  3.透過這些圖和算式,你有什麼發現?

  x=202x=20×2

  3x3x÷3=60÷3

  4.接下來,請大家在練習本上任意寫一個等式。請你將這個等式兩邊同時乘同一個數,計算並觀察一下,還是等式嗎?再將這個等式兩邊同時除以同一個數,還是等式嗎?能同時除以0嗎?

  5.透過剛才的活動,你又有什麼發現?

  6.引導學生初步總結等式的性質(關於乘除的)乘或除以0行嗎?

  7.等式性質二:

  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不等於0的數,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

  8.P5“試一試”

  ⑴指名讀題

  ⑵你是根據什麼來填寫的?

  三、教學例

  1.出示P5例6教學掛圖。

  指名讀題,同時要求學生仔細觀察例6圖

  2.長方形的面積怎樣計算?

  3.根據題意怎樣列出方程?你是怎麼想的?板書:40x=960

  4.在計算時,方程兩邊都要除以幾?為什麼?

  5.計算出x=24後,我們怎樣才能確定這個數是否正確?請大家口算檢驗一下。最後將例6填寫完整。

  6.小結:在剛才計算例6的過程中,我們將方程的兩邊都同時除以40,這是為什麼?為什麼將等式兩邊都同時除以40,等式仍成立?

  7.P5練一練

  解方程:x÷0.2=0.8

  師巡視並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練習後指名讓學生說一說:你是怎樣解方程的?為什麼可以這樣做?

  四、鞏固練習

  1.要使下面每個方程的左邊只剩下x,方程兩邊應同時乘或除以幾?

  0.6x=7.2方程兩邊應同時

  x÷1.5=0.6方程兩邊應同時

  2.化簡下列各式

  8x÷850+x-40

  x÷9×9x-1.4+1

  3.P6第7題

  教師引導學生列方程

  4.p7第8題解方程帶“★”寫出檢驗過程

  x+0.7=14★0.9x=2.45★76+x=91

  x÷9=90★x-54=18★2.1x=0.84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學到哪些知識?在解方程時,關鍵是什麼?要注意什麼?

  六、作業

  完成補充習題。

  板書設計:

  等式的性質和解方程

  x=202x=20×240x=960

  3x3x÷3=60÷3解:40x÷40=960÷40

  x=24

  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不等於0的數,檢驗:把x=40代入原方程,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左邊=40×24=960,右邊=960

  x=40是原方程的解。

  小學數學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除數是兩位數、商是三位數的筆算除法的計算方法;會用乘法驗算除法;能正確地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

  2.訓練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不用計算能準確地判斷出每道題的商是幾位數。

  3.使學生養成自覺驗算的良好習慣。

  教具準備

  教師準備口算卡片若干張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教師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學生說得數。

  240÷40360÷90280÷90

  400÷80200÷50540÷60

  2.教師出示下面的兩道除法題,指名兩學生到前面板演,其他學生在練習本上計算.做完後集體訂正。

  3.指名學生參照上面做的兩道題,說一說上一節課總結的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法則。

  二、新課

  (一)教學例11.

  1.出示例11:“計算9730÷78,並用乘法驗算。”

  教師:“上一節課我們學習的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中,計算的數都比較小.如果計算的數大了,同學們還會不會算?”

  (1)教師:“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寫出這道除法的豎式,先想一想這道題應該怎樣算,要用除數先試除被除數的前幾位?第一次除得的商要寫在哪裡?”(請一名學生到前面寫出豎式,先說一說從哪裡算起,再和大家一起計算。)

  (2)教師引導學生看題,問:“這道除法題的商是幾位數,為什麼?”(因為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時,要用除數先試除被除數的前兩位.這道題被除數的前兩位是97,比除數78大,可以商1。所以第一次除得的商要寫在百位上,這樣最後得到的商就是三位數了。)

  (3)教師:“這道除法最後除盡了嗎?”(沒有,餘58。)“那麼我們算得對不對呢?這道題計算的數比較大,要知道自己算得對不對,可以怎麼辦?”(驗算。)“好!現在大家就一起來用乘法驗算。”(指名一學生口述驗算過程,教師板書,並說明有餘數的除法在驗算時與沒有餘數的除法的驗算有什麼不同。)

  2.鞏固練習

  讓學生開啟課本第61頁,做例11下面“做一做”。教師巡視,個別輔導,著重檢查學生寫商的位置對不對。最後集體訂正,如果有共同的錯誤,要一起說一說。

  (二)教學例12

  1.讓學生看課本第59頁例12。指名學生讀題,教師把例12中的三道除法題寫在黑板上。

  2.教師:“誰能不經過計算就說出它們的商各是幾位數?”(指名學生回答.)“你是怎樣想的?怎樣判斷最快?”

  學生的回答可能有多種.教師繼續引導:“如果讓我們計算,當算到哪一步時,你就可以知道商是幾位數了?”(只要用除數去試除被除數的前兩位或前三位,看第一次得到的商應寫在哪一位上,就知道商有幾位數了。)

  3.教師小結。我們只要把除數與被除數的前兩位比一比就可以知道商是幾位數了。如果除數比被除數的前兩位數小(指著例12的第1題說),商的位數就比被除數少一位;如果除數比被除數的前兩位數大(指著例12的第2題說),說明在被除數的前兩位上得不到商,商的位數就比被除數少兩位.我們看對不對?用這種方法判斷一下例12的第3題,商是幾位數。

  4.鞏固練習

  讓學生看例12下面的“做一做”.先指名學生說出每道題的商是幾位數,並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判斷的,再讓學生在練習本上算出來。

  (三)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的仍然是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只是被除數稍大一些,有的商三位數(板書課題)。除的時候,要按照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法則去計算,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寫商,特別要注意商的位置不要寫錯.我們還學會了不用計算就很快地判斷出商是幾位數,這也可以幫助我們檢查計算的有沒有錯。

  小學數學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引導學生從生活經驗中感受到交集的含義,能借助直觀圖,體驗利用維恩圖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能力目標:透過小組合作設計集合圖的活動,啟發學生對交集部分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創新能力、評價說理能力。

  情感目標:透過生活情景的課堂再現,讓學生在探究、應用知識中體驗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初步學會利用交集的含義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用圖示的方式感受到交集部分所表示的意義。

  教法

  本節課劉老師主要採用遊戲法、直觀演示法、講解法、師生合作探究法,以學生為主體,老師引導學生一步步的深入探究,進而將問題解決,達到教學目標。

  學法

  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透過遊戲、自主探究、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動手操作等方法來理解集合各部分表示的意義,根據集合圖直觀形象的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1、劉老師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的積極性,為學生營造了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利用猜拳和搶凳子的遊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對集合圖的理解。

  2、在遊戲中引起矛盾衝突,提出問題,使學生的思維世界中出現碰撞,便產生了求知的火花,從而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領悟問題存在的根源——重複。

  3、藉助呼啦圈套小朋友的方法,演示出集合圈的知識,能夠幫助學生形象直觀地理解集合圖各部分所表示的意義。

  4、藉助學生比較感興趣的的語數競賽活動的情況,讓學生充分探究集合的知識及解決問題的計算方法。

  5、小組合作,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來設計集合圖,進一步加深對集合知識的理解和認識。

  6、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注重學生思維的拓展,讓學生考慮到集合與集合之間關係的多樣性使所學知識得到了延伸。

  總之,數學課不僅是讓學生學數學,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欣賞數學、體驗數學的價值,從欣賞和體驗中去感悟數學道理、培養數學素養。本節課學生在學習活動的參與中,真正的做到了自主探索、不斷創新,體驗到了數學學習的快樂與成功。

  小學數學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在初步掌握用四捨五入法進行試商的基礎上,進一步掌握一些靈活試商的方法,對除數是14,15,16,24,25,26的除法題,能較快地求出一位商

  (二)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學重點

  除數是14,15,16,24,25,26的除法題的靈活試商方法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知識,能較快地求出一位商、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1、口算、(口算卡片)

  15×4 16×5 16×6 4×25

  60÷4 80÷16 96÷16 100÷25

  60÷15 80÷5 96÷6 100÷4

  14×8 24×7 26×5 24×5

  2、先說出思維過程,再說結果、

  15×6+15 25×8—25 24×5+24

  14×7—14 26×4+26 16×8—16

  3、下面括號裡最大能填幾、

  15×( )<76 16×( )<120

  25×( )<204 24×( )<124

  26×( )<158 14×( )<121

  二、學習新課

  (一)啟發談話:我們已經掌握了用四捨五入法把除數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數的試商方法、請你根據自己掌握的知識,獨立完成下面例題,並透過思考還可以採用什麼不同的方法試商、

  (二)教學例1

  1、出示例1:70÷14=

  (1)學生獨立解題、老師巡視、個別指導,有目的地瞭解各層次學生的不同思路,做到心中有數、

  (2)學生討論、與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老師深入各個小組,掌握學生實際情況、

  2、師生共同小結

  (1)當學生充分討論後,老師組織學生集中,先請一名用一般的試商方法的同學講述試商過程、(把除數14看成10試商)(老師板書)

  同學回答後,老師可以請同學評議一下,同學們可以說出,用這樣的試商方法,需要調商好幾次,比較麻煩,影響計算速度、

  (2)老師請用不同方法試商的同學說一說自己的解法、

  生:把14看作10來試商,商7後和14相乘,積是98,98比70多28,28是2個14,所以改商5、

  老師可以出示投影片,(與這個同學講的思路一樣)老師給予鼓勵,並補充說:很好,調商一次、

  生:我是用口算,14和5相乘,積是70,所以我直接商5、

  老師出示投影片,(與這個同學講的思路一樣)給予肯定,非常好,一次確定商、

  生:把14看成10來試商,商7一定大,先試商6, 6和14相乘,積是84,還大,改商5、

  老師出示投影片,(與這個同學講的思路一樣)老師表揚:也很好,肯動腦筋,調商一次、

  生:14接近15,我把14看成15,5個15就是75,所以商5、

  老師肯定這個學生,平時注意口算練習,這樣,試商的速度能提高、

  (學生回答不同的解法,不一定按老師準備好的順序,教師要有應變能力)

  在老師的引導下,從中選擇出適合自己的最佳試商方法、今後自己在做題時可以靈活選用、

  3、做一做:

  訂正時,請說明自己試商的過程、

  (三)教學例2

  1、出示例2: 240÷26=

  看題後,思考片刻,理順思路

  2、小組討論、說出自己的試商方法、透過啟發,比較後,你認為哪種方法好,自己嘗試一下,寫在自己的作業本上、

  3、集體彙報、按照例1的做法,學生回答哪種試商方法,老師出示哪種事先準備好的投影片、

  生:把26看作30來試商,商8,8和26相乘,積是208,240減208,餘數是32,比除數大,說明商小了,改商9、

  師:看哪些同學的思路與這種方法相同、(老師要重視這種反饋資訊)

  生:我是這樣想的,因為10個26是260,比被除數240多20,所以商9合適、

  師:給予肯定,看看哪些小組有這種思路是誰說出的,應該表揚、

  生:把26看作25來試商,4個25是100,8個25是200,餘下的40裡面還有1個25,所以可以商9、

  師:真不錯,肯動腦筋、再瞭解一下,哪些小組討論到這種方法,是哪個同學提出的、啟發是否還有其它的不同想法,充分給時間讓學生髮表、

  4、做一做:

  獨立完成後,同桌同學可以交換一下,自己用什麼試商方法、

  (四)小結

  今天我們講的例題和“做一做”的題目,除數有什麼特點?(除數的個位數是4,5,6)透過學習和練習題,你能說一說,這樣的題目怎樣試商簡便嗎?(同桌位同學可以互相說一說)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歸納:

  當除數是14,15,16,24,25,26時,可以用靈活的試商方法,採用口算直接乘的方法,還可以選擇其它能減少調商次數的方法、

  三、鞏固反饋

  1、說出下面各題各應商幾?(逐題出示)

  2、判斷,下面各題的商是否準確,不準確的調整過來、

  3、說出下面各題應該商幾、(逐題出示,誰先看出來立即搶答)

  4、計算下面各題、(一、三、五組做上面4道題,二、四、六組做下面4道題、做完本組題,可做另一組題)

  88÷16 128÷14 165÷24 128÷16

  91÷15 150÷25 113÷15 194÷26

  四、作業

  小學數學教案 篇15

  教學目標:

  1、透過觀察和操作等活動,感受並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能判斷一個圖形或物體的某一個面是不是長方形或正方形。

  2、透過觀察、測量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掌握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特徵。

  難點:正方形和長方形特徵的歸納總結。

  教學準備:

  長方形紙片,正方形紙片,直尺1把,三角尺1塊,釘子板,橡皮筋。

  教學流程

  流程一、聯絡生活,引入課題:

  1、師(課件出示:教室圖):同學們,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各種各樣的物體,這些物體的表面都有各自的形狀。大家看螢幕,這是一間教室,你能找一找教室裡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哪些物體的面是正方形的?

  2、(課件逐個點選這些物體的面)師小結:教室裡視力表、國旗、黑板的面、粉筆盒的側面、講臺的側面、課桌面、電燈開關的'面都是長方形的。廣播喇叭的面是正方形的。其實,何止是教室裡有長方形和正方形,生活中長方形和正方形無處不在。那麼它們都有些什麼特點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進一步來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PPT板書課題))研究它們的特徵。

  (PPT出示課題: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

  第二段:在遊戲中初步感知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

  流程二、在遊戲中初步感知長方形、正方形特徵。

  1、師:(由現場老師準備一個不透明紙盒,裡面裝有一些硬紙板做的長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平面圖形)老師為每一組同學都準備了一個紙盒子,裡面放有一些長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平面圖形。你不用眼睛看,能從中摸出一個長方形嗎?每小組的同學輪流試一試。(暫停)

  2、師(出示一個三角形):你們為什麼不摸出這個圖形?(暫停)

  3、師(出示一個平行四邊形):你們為什麼不摸出這個圖形?(暫停)

  4、師(出示一個梯形):你們為什麼不摸出這個圖形?(暫停)

  5、師(出示一個正方形):這個圖形有四條邊,四個叫都是直角,你們為什麼不摸出呢?(暫停)

  6、師:(出示一個長方形)那你們摸出的一定是這個圖形了,對嗎?

  6、師:透過剛才的遊戲活動,你們覺得長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徵呢?全班交流交流吧。(暫停)

  第三段:在操作中建構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

  流程三、在操作中建構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

  1.師佈置操作要求:同學們已經初步發現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徵,但這些只能算作初步猜想,還需進一步驗證。請同學們拿幾張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紙,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看看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邊和角有什麼特點。(PPT出示:下圖)

  2、師提問:現在我們來交流一下,你發現長方形的邊有什麼特點?你是透過怎樣的操作發現的?(暫停)

  3、師歸納長方形邊的特徵:(課件演示:長方形對摺)我們可以將長方形對摺,使它的兩組對邊分別重合,透過比較,發現長方形兩組對邊分別相等;也可以用量一量的方法,也能發現長方形兩組對邊的長短是相等的,但是相鄰的兩條邊長度不相等。

  4、師提問:再來看看長方形的4個角?這幾個角都是什麼樣的角呢?(暫停)

  5、師歸納長方形角的特點:透過同學們的觀察,我們發現長方形有四個角,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分別去比一比,發現這四個角都是直角。(PPT圖片演示)

  6、師提問:誰能像剛才一樣,分別從邊的特點和角的特點兩個方面來說一說你從操作中發現了正方形的哪些特徵?

  7、師歸納正方形的特徵:正方形也有四條邊,每條邊都相等;也有四個角,都是直角。

  第四段: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聯絡

  流程四、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聯絡

  1、透過學習,我們發現了長方體、正方體邊的特徵和角的特徵,你們能再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這些特徵嗎?與你的同桌相互交流交流。(暫停)

  2、師歸納:我們一起來看課件的演示:

  3、你們說的和螢幕上顯示的一樣嗎?想一想,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4、師小結: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條邊和四個角,每個角都是直角,而且對邊都相等。長方形具有的特徵,正方形也都具備,所以,我們說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

  5、師:為了今後進一步研究長方形和正方形,我們通常把………

  第五段:教學想想做做1、2、3、5、6

  流程五、教學“想想做做”1

  (注:釘子板改為點子圖,由現場老師上課之前給每位同學準備好)

  師:你會在點子圖上畫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嗎?(暫停)

  2、師:你畫的圖形有什麼特點?能向大家介紹一下嗎?(暫停)

  流程六:教學“想想做做”2

  1、師:大家剛才已經能利用點子圖來畫長方形和正方形了,下面我們再來進行一個有趣的活動。請你和你的同桌合作,一起用兩幅同樣的三角板分別拼一個正方形和長方形。在拼之前,請同學們先想想長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麼特徵,然後再拼。(暫停)

  2、師:同學們已經拼出來的吧,老師也來拼一次,看看和你們拼的是不是一樣。(互動工具軟體演示拼的過程)(右上圖)

  3、師提問:在拼的過程中,你們有沒有發現我們都是把三角尺中的哪一條邊拼在了中間?為什麼?自己靜靜地想一想。(暫停)

  流程七:教學“想想做做”3:

  1、師:接下來我們做一個摺紙活動。你會把手中的長方形紙變成正方形嗎?(暫停)

  (課件出示:想想做做3)你是不是也和老師一樣折的?

  2、想一想,為什麼我們這樣子折了以後得到的就肯定是正方形了呢?(暫停)

  3、師小結:將長方形的寬邊與長邊重合,剪去長比寬多出的長度,那麼長邊就和寬邊一樣長了,這就變成了一個正方形。

  流程八、教學想想做做5:

  1、師:剛才我們折出的是怎樣的長方形和正方形?你怎樣向別人介紹這個長方形或正方形的大小呢?(暫停)對了,只要告訴別人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別人就明白了。現在我們一起動手來量一量。做書上想想做做5.(課件出示)(暫停)

  2、看看你填的結果是否正確,和電腦老師對一對。(暫停)

  流程九:教學“想想做做”6:

  師:我們的數學書是什麼形狀?(暫停)你知道它的長和寬是多少?我們先來估計一下大約是多少,再來量一量,看看你估計得準不準。(暫停)

  第六段:全課總結及拓展

  流程十、課堂總結。

  1、師:今天這節課我們進一步認識、研究了長方形和正方形,長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徵?你們是用什麼方法發現這些特徵的?(暫停)同學們,只要你樂於探索,還可以發現長方形和正方形裡面更多的奧秘。瞧,老師這裡就有許多長方形和正方形拼成的圖案,非常的有趣。(PPT展示:)

  2、如果你們有興趣,回家自己也可以用長方形和正方形創作更有趣的圖畫。

  流程十一、拓展延伸:想想做做4(選做)

  1、師:我們來討論想想做做第4題,你們先自己獨立解決,然後大家來交流。

  2、師:(結合PPT演示)6個一樣的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你想到幾種拼法?是這樣的兩種嗎?一種是將這6個小正方形排成一行,拼成一個長方形,它的長和寬分別是6釐米和1釐米;另一種是將6個小正方形分兩行拼,拼成的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是3釐米和2釐米。你們拼對了嗎?

  3、師:將16個一樣的小正方形能拼成一個大正方形,邊長是4釐米,如果將這些小正方形拼成長方形,也有下面的兩種拼法。一種是將這16個小正方形排成一行,拼成一個長方形,它的長和寬分別是16釐米和1釐米;另一種是將16個小正方形分兩行拼,拼成的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是8釐米和2釐米。你們拼對了嗎?(暫停)二次備課

  小學數學教案 篇1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讓學生在模擬旅遊情境中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系列“春遊中的數學”問題。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需要用數學。體驗數學來源於生活,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2、過程與方法目標引導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解決問題的方案,初步培養學生的最佳化意識。使學生體會解決問題的策略,並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豐富自己的經驗,提高自己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活動中感悟數學的價值,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透過學生的獨立、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勇於探究的精神和合作交流的意識。培養學生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體會“尊老愛幼,關愛他人”的美德。

  教學重點:

  學會解決旅遊中的一些數學問題。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在解決問題時,學生能選擇較合理的策略。感悟最佳化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媒體:

  多媒體課件、活動表格。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引出春遊的課題

  1、詩歌欣賞:《春天來了》,這是一首學生在語文考試中自己創作的詩。這麼優美的詩,讓我們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在這美好的春天裡,同學們最想做的是什麼?到大自然中去找春天。引出“春遊”的課題。 2、你喜歡旅遊嗎?在旅遊中要注意什麼?今天,老師就帶同學們一起去感受旅遊的快樂,但在旅行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一些問題,要同學們一起解決。讓我們出發吧!

  二、合作探究春遊中的數學問題

  1、選擇合適的租車方案

  (1)出示租車資訊:一共有40人參加春遊活動,有兩種型號的車可供選擇,大車租金每輛160元,限坐乘客18人,小車租金每輛120元,限坐乘客12人。請你算算怎樣租車最省錢?

  (2)先讓學生估估、猜猜。與小組同學討論後把租車方案填在課本上。

  (3)租車方案怎樣租車最省錢?

  (4)彙報結果後總結方法:最省錢的策略是,車的座位如果不能坐滿,空位必須儘可能少一些。因此,租1輛大車和2輛小車的方案最合適。

  2、快餐店用餐

  師:到達目的地,同學們玩得真開心,轉眼到了吃中飯的時間了。導遊把大家帶到一家快餐店用餐,這裡的食品真豐富,有冷盤、熱菜、主食、飲料等。同學們可以自由選擇你最喜歡的食品。

  (1)與小組同學交流自己的觀點,再把自己的選擇填在課本的表格裡,算出你的午餐一共花了多少錢?(提醒學生別浪費。) (2)彙報結果,看看大家都選了哪些營養又美味的食品。

  3、買紀念品回家

  師:在快樂的遊玩中時間過得真快,到了該返回的時間了。導遊把大家帶到一家紀念品商店,讓同學們買些紀念品帶回家。

  (1)與小組同學討論,表達自己的觀點:淘氣遇到的問題怎麼解決?為什麼先給爺爺買柺杖?

  (2)根據圖中的資訊回答問題。並提兩個不同的數學問題,再解答出來。

  (3)如果你有20元錢,你準備帶什麼紀念品回家?說說理由。

  三、課堂小結

  1、透過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2、課後延伸:清明節到了,如果學校要帶六年級的同學們去茅家嶺烈士陵園掃墓,你能不能設計一個旅遊計劃?(填在課本第38頁),下節課在班上和同學們一起討論。請你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