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太陽》說課稿範文

《太陽》說課稿

《太陽》說課稿範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太陽》說課稿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太陽》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太陽》是一篇常識性課文。主要介紹了太陽的有關知識,說明太陽與人類的關係。課文共有8個自然段,可以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在介紹太陽的特點時,運用了數字、假設、比較、比喻等方法,把太陽遠、大、熱三個方面的知識說得很具體、通俗,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第二部分講太陽和人類的關係,從太陽和動植物的生存,地球上氣候的變化及太陽光可防治疾病等方面表現出太陽與人類關係的密切。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結合本組課文的訓練意圖以及學生的實際,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瞭解太陽的三個特點,知道太陽與人類的關係十分密切。

  2、體會關聯詞的作用。能夠正確填寫關聯詞。

  3、瞭解列舉數字的作用。

  根據教學目標和教材的內容、特點,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為了解太陽的三個特點,知道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係。

  教學重難點的確立,我的教學思路也就清晰了,教法和學法的選擇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說教法和學法

  1、選擇教法,形成思路

  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和人文素養,以及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精神,創新精神,是新課標的重要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達成三維目標,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富有活動的語文課堂。在教學中,我採用自主合作法和點撥法。

  2、學法指導,形成能力

  自讀自悟,讀悟結合,以讀促悟,以悟生情。抓重點詞句,品讀賞析,豐富和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3、理念指導,精心設計

  抓住語文字色,體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發展語言,是閱讀教學責無旁貸的任務。本課內容淺顯,但資料較多,意義深遠。在教學中,我力求透過重點詞句的賞析讓學生感悟到太陽的特點以及太陽和人類的密切關係,在感悟到太陽和人類密切關係中讓學生習得語言,提高人文素養。

  遵循閱讀教學規律,重視體驗和感悟。新課標明確提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能以老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思維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

  在以上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我力求透過教學環節的精心設計,達成三維目標。於是,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三、說教學過程

  一)導人

  1、猜謎語:有個老公公,天亮就上工。那天不上工,準是下雨或颳風。猜一物。板書:太陽。

  2、同學們,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從西邊落下,我們在太陽下生活、生長,那麼,你們對太陽有了哪些瞭解呢?

  3、同學們對太陽的瞭解還真不少,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太陽的課文,透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將會對太陽的特點以及與人類的關係有更多的瞭解。

  二)整體感知課文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誰想來說一說你讀懂了什麼?

  三)學習太陽的特點

  1、太陽公公聽說我們要了解它,很高興,特意寫了一封信。(請一學生讀信)同學們,我離你們很遠、很遠,趕不上不上來聽你們的課。我很大、很大,我的溫度很高、很高。現在,你們對我瞭解清楚了嗎?

  2、現在請同學們自由讀l—3自然段,看看課文是怎樣把太陽的三個特點寫清楚的,選一個你最喜歡的特點進行閱讀。

  3、分組交流。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一個喜歡的特點進行重點學習,並分為學習小組進行交流學習結果,想學習“遠”的分為一組,想學習“大”的分為一組,想學習“熱”的分為一組。

  4、彙報。

  學習“遠”的學生彙報:太陽離我們有一億五千萬公里遠,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飛機也要坐二十幾年。

  口頭練習:太陽離我們有(一億五千萬公里)遠,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飛機也要坐(二十幾年)。

  引導學生髮現括號裡面填的是數字,透過數字具體說明,我們對太陽的“遠”就瞭解了。所以我們知道了:在說明某一事物的時候,列出一些具體的數字,可讓我們更好地來理解,但數字必須是精確的,有科學依據的。這就是列數字的方法。

  師板書:列數字

  老師今年35歲了,我想坐飛機到太陽看一看,你們算一算,我回來大約有多少歲了。真可謂: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沒改頭髮白,你們看見不認識,笑問老人哪裡來?太陽離地球真是太遠太遠了。

  寫太陽“遠”這個特點還用了其他什麼方法,找找著。(打比方;講故事)

  5、學習“大”的學生彙報:課文也運用了列數字的方法來說明太陽的“大”,一百三十萬個地球等於1個太陽。(對學生能說出列數字的方法進行鼓勵。)

  教師板畫演示,然後填寫數字。進而進行引導:左邊是地球的動畫,右邊是太陽的動畫,中間由等號連線引出:你體會到了什麼?(作比較)師板書:作比較

  小結: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對我們而言,地球非常大,我們不可能走遍地球的每個角落,然而,拿地球和太陽一比,更突出了太陽的大。這就是作比較的方法。

  引導學生髮現一二自然段的關係:先說遠,再說大,進一步說明太陽“遠”的特點。

  6、學習“熱”的學生彙報:

  過渡:老師小時候在書上看到宇航員乘宇宙飛船登上月球,這時,我想,要是有一天我能登上太陽看一看改多爽啊!你們說說,老師的願望能實現嗎?

  那中心溫度是多少呢?請同學們動手算一算。

  教師再進一步引導:真有一千八百萬度嗎?

  同學們注意了“估計”,特別好。說明你們讀書很細心,那看一看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作比較)

  7、教師讓學生一起讀一讀描寫太陽大、熱特點的段落,感受一下這樣寫的好處。

  四)練筆

  1、月亮距地球有三十八萬四千四百公里,到月亮上去步行要800天,騎腳踏車要400天,坐飛機要200天,49個月亮等於1個地球。

  先讓學生說出資料上月亮有幾個特點(遠、小)。

  (師出示的資料為程度差一點的學生保底。)

  讓學生自由說出課前查閱的有關月亮的資料。(學生用課外知識再次進行交流。)

  2、生進行練筆。

  要求:選取月亮的兩三個特點寫一寫,運用列數字、作比較等方法,爭取把月亮的兩個特點說清楚。

  四、說板書設計

  太陽

  遠大熱

  本課的板書,簡單明瞭,既概括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又輔助了教學,達成了三維目標。

  總之,這節課我以疑為線索,以思維為核心,以拓寬創新精神為本,以培養學生目的為能力,把時間留給學生,培養學生獨自鑽研,自主合作的精神,使學生由樂學到學會,最終達到會學會用。

  《太陽》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太陽》一課是全日制聾校實驗教材語文第十六冊中的一篇科普說明文。文章採用了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舉例子等說明方法,介紹了和太陽相關的一些知識:太陽離地球有多遠,它有多大,溫度有多高;說明太陽與人類有著密切的關係。全文分為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介紹太陽的特點;

  第二部分說明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係。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

  一是學習說明文的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能力;

  二是更多地瞭解太陽的特點,培養熱愛自然科學的情趣。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太陽的三大特點,知道太陽與我們人類有哪些密切的關係。

  2、能力目標:初步學習閱讀說明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等說明事物的方法。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對自然科學知識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慾,並在學習過程中領悟學習方法,建立學習自信。

  三、說重點、難點

  運用多種說明方法來說明事物是本文寫法上的重要特點,因此,我把本課時的教學重點、難點定為:理解課文主要內容,理清課文的脈絡,瞭解太陽的特點,初步體會課文怎樣運用列數字和舉例子等方法來說明太陽的特點的。

  四、說教學方法

  這是一篇說明文,它不是藉助藝術形象傳授知識的,而是在觀察某些事物的基礎上,用準確、通俗的語言來說明事物和傳授知識的。所以我是這樣來教的:

  1、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學生先自讀課文數遍,在草稿紙上概括出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再引導學生按照分門別類的方法把全文分為兩大部分,概括出每部分的主要內容。這樣,學生就會從整體上知道這篇課文講的是什麼內容。

  2、加強朗讀,在閱讀中理解課文是怎樣講述太陽的特點的。引導學生抓住每個自然段的中心句子瞭解主要意思,再進行歸納合並,總結每一段的寫作方法,使學生明白說明事物可運用列舉數字、做比較、打比方、比喻等多種方法,配合適當的講解,讓學生體會到運用這些方法說明事物會更準確、簡練、明晰、具體,從而掌握寫類似說明文的寫作方法。

  3、藉助多媒體課件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太陽離我們遠、大、溫度高的特點時透過播放課件,學生一看就明白了太陽離地球到底有多遠、有多大和溫度有多高,變抽象為具體,使學生學得輕鬆愉快,留下的印象深刻。

  五、說教學流程

  本節課,我是採用以下的步驟進行教學法的:激趣匯入——自讀自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讀、講結合,初步體會課文的寫作方法

  (一)聯絡當天天氣情況匯入

  天氣晴朗的早晨,我們會看到天邊升起的紅太陽。太陽一出來,我們心情格外舒暢,太陽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它和我們到底有什麼關係?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太陽》這篇課文。

  (二)朗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藉助課件出示問題:課文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是什麼?讓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自悟課文內容,概括課文每個自然段的主要意思。這一環節,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培養學生在快速閱讀中捕捉資訊的能力,把學習權利交給學生,為深入理解課文打下基礎。

  然後再問:根據各自然段的內容,應該怎樣給課文分段?這一環節主要訓練學生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歸納合並,劃分課文結構,進而弄清兩個大段之間內容上的聯絡。

  (三)感悟語言,體會課文的寫作方法

  1、創設疑問,自然過渡,激發興趣

  “從同學們的回答中,我們知道了太陽離我們很遠,很大,溫度很高,太陽到底離我有多遠呢?

  這個疑問的創設,除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外,還能讓學生初步體會到要向別人介紹一樣事物,必須要具體說明,才能讓別人了該事物,從而領會到各種說明方法的重要性。

  2、精講第一自然段,學習列數字,作類比的說明方法。

  這一部分的教學,教會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授之以漁,為下面兩個自然段的小組合作學習打好基礎。

  3、指導朗讀:透過朗讀深入感受太陽“遠”的特點。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情感的體驗和積累,而朗讀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情趣,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因此恰當地、充分地運用朗讀手段,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發展思維和陶冶情感。

  4、學法遷移,小組合作探究。

  這一環節,讓學生以“漁”去捕“魚”,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舞臺,開闊了學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中對文章的說明方法有一定的認識,培養學生的合作性自學能力。

  (四)鞏固練習

  這一環節,我設計了讓學生選擇說明方法完成填空的方法,讓學生鞏固對幾種說明方法的理解與運用。《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要引領學生充分接觸語言,體悟語言,進而運用語言。

  六、說板書設計

  根據教學需要,隨機抓住學生彙報過程中出現的“閃光點”進行板書,板書簡潔明瞭,使整節課亂中有序,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重點。

  遠大熱

  太陽

  關係密切

  《太陽》說課稿 篇3

  一、 說教材

  《太陽》一課是九年義務教育五年制小學語文第九冊中的課文。這是一篇說明文,主要介紹太陽的常識:離地球有多遠,它有多大,多熱。說明太陽與人類有著密切的關係。全文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紹太陽與地球的距離,太陽的大小,太陽的熱度;第二部分說明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係。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學習說明文的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能力;二是更多地瞭解太陽的特點,培養熱愛科學的情趣。

  本課教學重點是瞭解太陽的特點,教學難點是怎樣運用舉例和數字來說明太陽的特點的。

  二、 說教法

  這是一篇說明文,它不是藉助藝術形象傳授知識的,而是在觀察某些事物的基礎上,用準確、通俗的語言來說明事物和傳授知識的。所以我是側重一下幾方面教的:

  1、 抓住說明文的構段特點進行教學。教師精講第一段,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找出說明文在結構上注重一段一意,段首概括的規律,幫助學生理清的結構層次,自學相似段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 抓住課文中語言,瞭解說明事物的方法。課文第一段為了講清楚太陽的三大特點,運用了大量的數字來說明,給學生的'感覺是一目瞭然。但是為什麼要引用傳說,就是為了增加的生動性,這樣教學既使學生了解了學法,又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再比如說,太陽很大,會發光,會發熱。為什麼又提到了地球和鋼鐵呢?這就運用了比較的說明方法,使抽象的數字具體化、形象化。這樣做的目的是,既教了課文,又學會了作者的寫作方法。

  3、 利用電教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說明文同記敘文相比,語言比較枯燥,形象性不強。在教學過程中,我製作了,變抽象為具體,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去接受知識,從而增強學習效果,是一舉多得的方法。

  三、 說學法

  這篇課文沒有過多的難以理解的詞語和句子,大多數學生都能讀懂,因此我設計讓學生這樣去學習:

  1、 整體感知,初步瞭解課文的大概內容。學生先自讀課文幾遍,有個別學生可先背誦課文。自學完以後,能概括出每個自然段的內容,並加註在書上。按照分門別類的方法把全文分為兩大部分,概括出每部分的這樣內容。這樣,學生就會從整體上知道這篇課文講的是什麼內容。

  2、 加強朗讀,在閱讀中理解課文是怎樣講述太陽的特點和我們的關係的。學生抓住每個自然段的中心句子瞭解這樣意思,再進行歸納合並,總結每一段的寫作方法,掌握說明事物怎樣運用列舉數字、做比較、打比方、比喻等多種方法。運用這種方法,給人的感覺是準確、簡練、明晰、具體,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3、 利用電化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太陽與雨、雪、風形成過程的關係時,製作了。利用幻燈放影像。學生一看就明白了風、雨、雪形成的過程。知道太陽和氣候的關係確實很密切,同時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變抽象為具體,使學生學得輕鬆愉快,留下的印象深刻。

  四、說教學程式

  在備課時,我認真鑽研教材,尋找了有關經驗,進行了一番思考分析之後,制定本節課的知識目標:一是瞭解太陽的三大特點,二是使學生知道太陽與我們人類有哪些密切的關係。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教給學生寫作方法,即能力目標。這樣,教學目標明確了,上課時,就能有的放矢,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一堂課的好壞,一個主要方面就是教師在課堂45分鐘內給學生傳授知識的能力怎樣,學生能不能按時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所以,我在教學過程設計上,儘量使課堂每一分鐘都能合理運用,該講的就講,不該講的少講,甚至不講。在自己預先想好的導學提問的指導下,啟發讓學生思維,用板書直觀地再現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始終讓學生手腦並用,達到啟發思維的目的。

  最後的達標測試題,既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本節課的難點。目的是檢查學生對本節課內容理解得怎麼樣,也就是教學目標達到了沒有。透過讓學生做這些題目,可以驗證出教學效果是良好的。

  五、說板書設計

  隨機抓住學生彙報過程中出現的“閃光點”進行板書,使整節課亂中有序,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的重點。

  《太陽》說課稿 篇4

  一、 說教材

  《太陽》是一篇說明文,全文分為兩大部分,採用了列數字、打比方等說明方法介紹了太陽的特點以及太陽與人類有著密切的關係。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學習說明文的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能力,二是更多地瞭解太陽的特點,培養熱愛科學的情趣。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14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太陽的特點及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係。

  2、能力目標:透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對自然科學知識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慾,並在學習過程中領悟學習方法,建立學習自信 。

  教學重難點:

  本課教學重點是瞭解太陽的特點,難點是怎樣運用舉例和數字來說明太陽的特點的。

  二、 說教法

  這是一篇說明文,它不是藉助藝術形象傳授知識的,而是用準確、通俗的語言來說明事物和傳授知識的。所以我是側重以下幾方面教的:

  1、 抓住說明文的構段特點進行教學。教師精講第一段,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注重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自學相似段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 抓住課文中重點詞句展開教學,品悟理解內容。

  3、 利用電教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說明文同記敘文相比,語言比較枯燥,形象性不強。 我藉助課件,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去接受知識,從而增強學習效果 。

  三、 說學法

  這篇課文沒有過多的難以理解的詞語和句子,大多數學生都能讀懂,因此我設計讓學生這樣去學習:

  1、 學生讀文後整體感知課文的大概內容。

  2、 加強朗讀,在閱讀中理解課文是怎樣講述太陽的特點和我們的關係的。學生抓住每個自然段的重點詞句 , 體會說明事物怎樣運用列數字、做比較、打比方、比喻等多種方法。運用這種方法,給人的感覺是準確、簡煉、明晰,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3、 教師指導與學生自學相結合,使學生充分展示自我。

  四、說教學過程

  (一)故事匯入 ,激發興趣

  我國教育家程頤提出:教育未見其趣,必不樂學。這就是說濃厚的興趣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啟迪其智力潛能,並使之處於最活躍的狀態。因此,我採用學生感興趣的神話故事匯入新課:

  1、同學們,有這麼一個傳說,天上有十個太陽,曬得地面寸草不生,人們熱得受不了,就找一個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個,只留下一個,地面上才不那麼熱了,這就是后羿射日的故事。其實,這只是古代勞動人民想象出來的一個有關太陽的神話。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越來越多地探索到了宇宙的奧秘。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17課,去探索太陽的奧秘。

  2、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二)初讀課文,認讀字詞

  1、首先,我給學生提出讀書要求:請同學們認真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想:課文講了太陽的哪些特點?本課課文思路清晰,這樣設計目的是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整體的感知。

  2、學生自由讀書後檢查生字詞認讀情況。字詞教學仍是三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要注重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 因此,我利用課件出示本課生詞,學生自己讀,指名讀,老師相機指正多角度評價鼓勵學生, 最後齊讀,加深記憶。

  3、指名學生交流課文講了太陽的哪幾個特點。教師相機板書:遠 大 熱

  (三)再讀課文,加深感悟

  瞭解太陽的特點是本文的重點,我採用教師引導與學生自學的方式進行教學。先請學生默讀有關段落,體會一下文章是透過哪些詞句寫出太陽的遠、大、熱的呢?並畫出有關詞句,使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四)集體交流 深入品讀

  引導學習太陽的遠:我們來看看課文是怎樣寫太陽離我們很遠這一特點的?

  指一名學生讀。

  課件出示課文內容其實,箭哪能射得到呢?

  2、師強調:對,這幾句話向我們介紹了太陽離我們很遠,讓我們都來讀一讀,看看哪些詞句突出了太陽離我們遠。

  學生自由讀後指名談談自己的體會

  學生透過讀書很容易能感受到太陽離我們很遠,這裡充分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 陶行知說:創造力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數人的創造力,並且使最大多數人之創造力發揮到最高峰。

  (1)學生談到數字,教師相機總結: 大家看,文章列舉了幾個具體的數字就把太陽離我們很遠這一特點形象地表現出來,再鼓勵學生談對步行和坐飛機兩個例子的體會。體會課文怎樣運用舉例子和列數字等說明方法說明太陽的特點是本課的難點這樣引導學生接觸說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學習閱讀說明文 ,突破難點。

  (2)學生談完後教師小結:對,這麼遠,箭哪能射得到呢? 相機出示課件。提問:這句話什麼意思?追問:為什麼用反問句呢?(反問句更能突出太陽離我們遠。)

  3、指導朗讀

  自由讀,指名讀。教師及時的點評,或者學生之間的互評,都是以鼓勵、欣賞為主,主要是激勵學生充分地展示才能,增強自信,體驗成功 ,激起學生學習的慾望。

  4、教師小結學習方法:同學們,剛才我們透過抓重點詞句體會朗讀的方法,學習了太陽的遠,下面請同學們用這種方法自學太陽的大和熱。

  (二)學生自學太陽的大和熱。 這一環節,我意在指導學生怎樣學習,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型教學模式 。給學生自主的權利,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才會得到充分的發揮。在學生自學的過程中,教師指導學困生進行學習,以防他們無所適從。逐步培養學困生的能力 。

  2、集體交流。

  先請一個同學來讀讀描寫太陽大的段落。(課件出示,指名學生讀)

  3、讓學生談體會,學生談到130萬個地球和一個太陽時,師相機提問:這樣比較有什麼好處?

  眾所周之,合理的語言文字練習設計和課文思想內容的理解是相統一的,我在學生理解課文中有機地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在比較的過程中進一步促進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4、按照先展示讀然後談體會再有感情朗讀的方法學習太陽的熱。

  5、教師小結過渡到課文的第二大部分太陽和人 類的關係,根據學生回答板書:關係密切

  (三)半扶半放學習太陽與我們的關係密切

  教師引導:透過課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太陽與我們人類關係非常密切?因為課文較長,這一問題具有輻射作用,它可以使學生觸類旁通,更深刻理解教材內容,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效果。

  1.學生讀完相關部分後全班交流,師相機評價。很自然的過渡到課文的最後一段:是呀,地球上的光明和溫暖,都是太陽送來的(出示課件)

  指一兩名學生談對最後一句話的理解。

  2.學生帶著體會有感情朗讀這一段,指名配樂讀,齊讀。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進一步加深,感情得到昇華。《語文課程標準》中關於閱讀的標準是: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理解,應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感悟、體驗,有所領悟和思考。我在這環節中就遵循了這一原則。

  3.指導背誦本段。

  (五)總結提升,佈置作業

  1、同學們,透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不僅認識了太陽的特點,並且還體會到它和我們的關係非常密切,面對著每天早晨升起、傍晚落下的太陽,你想說點什麼?

  2、同學們說得太好了。其實,太陽的奧秘還遠不止這些,宇宙的奧秘還有很多很多,等待我們不斷探索,希望大家課下進一步去收集有關資料,相信大家的收穫會更大!

  五、說板書設計:

  遠 大 熱

  太陽

  關係密切

  這樣板書的作用是幫助學生理清全文脈絡,便於提綱挈領。 突出教學重點,深化課文內容

  總之,在本節課的設計中,我始終以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為宗旨,引導學生主動地去思考,積極地去探究,注意發掘文字固有的教育因素,培養學生的情感。將課內學習與課外延伸相結合,課堂成了學生展示生命活力與靈活性的廣闊天地,充分發揮文字啟迪人,教育人的功效,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