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一年級數學認識鐘錶說課稿

一年級數學認識鐘錶說課稿

一年級數學認識鐘錶說課稿

  作為一名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年級數學認識鐘錶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說教材:

  《認識鐘錶》是一年級上冊第十一單元的內容。`本節課要求學生對整時的認識,是學生建立時間概念的初次嘗試,也為以後“時、分”的教學奠定了基礎。教材在編寫上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生動具體的學習數學。按照“鐘錶上的整時和大約幾時——時間觀念建立”的順序編寫。

  大部分孩子在學前教育或家庭教育中多多少少都接受過一些關於時間的知識,他們每天起床、吃飯、上課、下課都要按照一定的時間來進行,這樣在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就感知到了時間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而且每個家庭都有掛鐘或手錶,鐘面、表面對於他們來說也並不陌生。但時間比較抽象,因此教學時要把時間的認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絡起來,並結合大量的操作活動,才讓學生容易掌握。因此,我把本節課的目標定為:

  1、認知目標:

  透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認識鐘面的外部構成鐘錶上的整時;結合生活經驗總結出認識整時的方法。

  2、情感目標:

  透過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合作學習意識。

  3、思維拓展目標:

  (1)使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自覺養成遵守和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2)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重點:充分認識鐘面的外部構成,掌握認識整時的方法。

  難點:正確說出鐘面上所指的整時和大約幾時。

  二、說教法學法:

  這一節課的教學物件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在四十分鐘的教學中容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採用了愉快式教學方法為主,創設情境,設計了色彩鮮豔的課件,讓學生在課件所創設的情境中學習。同時我還採用了動像發現教學法,讓孩子們透過合作交流發現鐘面的結構,這樣既活躍了學生的思想,激發了認知興趣,而且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為了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透過讓學生想一想、數一數、說一說、比一比、寫一寫、撥一撥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引導學生透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

  三、總體設計:

  本節課我安排了四個教學環節:

  (1)猜謎語,引入課題。

  (2)仔細觀察,認識結構。

  (3)創設情景,學習整時。

  (4)練習鞏固。

  (5)引導學生總結全課

  第一環節:猜謎語,引入課題。

  在這個環節中,我首先用課件出示鬧鐘聲讓大家猜謎,當同學們猜出鬧鐘,再說說它的作用。這樣引出課題。目的在於引發學生強烈的興奮感和親切感,營造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為學習新知創設良好的情景。

  第二環節:仔細觀察,認識結構

  在這一部分內容裡,我注重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引導學生觀察課件上的鐘面看發現了什麼?充分的讓學生說一說,數一數,主動探索性觀察解決問題,把自己發現的與同桌小朋友交流,合作學習,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是凌亂的不是在序的,不容易將知識轉為內化,如:有的學生髮現有長針也有短針等,在教學設計中我充分地考慮到這一點,採用了電腦輔助教學,讓時針和分針作自我介紹,用充滿童真的語言來吸引孩子。接著再跟著電腦數,得出鐘面的基本結構,也強調了時針走的慢,分針走的快的特點,這樣的組織讓學生的思維有序了,同時以培養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這比教師直接給予答案,更能使學生記憶深刻,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

  第三環節:創設情景,學習整時

  學生在生活中雖然有的能認識整時,但概念是模糊的,為了更好的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我出示小明一天的生活安排,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觀察得出小明早上起床刷牙的時間是7:00,學生透過觀察對比、討論交流,引導總結出當分針指12時,時針指幾就是幾時。在小明一天的時間安排裡去鞏固時間的認讀。最後讓學生動手操作,撥一撥,在這裡教師作示範按順時針撥動鐘面,再讓全班同學參照老師的方法,一人說時刻,一人撥鐘面。這為今後的教學作鋪墊。

  第四環節:練習鞏固

  在這一環節中寓教於樂,溶練習於遊戲中,讓學生玩樂中鞏固知識,在這裡我主要設計了三大板塊:

  1、寫一寫電子鐘的時間表示方式。

  2、連一連。

  3、感知時間概念。

  1、我用課件出示剛才看過的時間,讓學生寫一寫電子鐘形式的時間表示方式,以落實課堂所學的知識點,為後面的作業打下鋪墊。

  2、在連一連中,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時間的兩種表示方式,把他們相互對應起來。

  3、課件出示三個鐘面,先讓學生說說現在的鐘面上分別是幾時,然後由老師為每個鐘面都敘述一個小小故事,引導學生到情景裡去,體會一小時的概念,然後再說一說剛才看過的鐘表再過一小時是幾時。

  第五環節:引導學生總結全課

  我先讓學生說說在這35分鐘裡學會了什麼?你是透過什麼方法知道的?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鞏固。並佈置作業擴充套件訓練,回家在爸爸媽媽幫助下為自己設計一份作息時間表。

  以上是我對“認識鐘錶”這部分內容的分析和教學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