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哲學的基本問題說課稿

哲學的基本問題說課稿

哲學的基本問題說課稿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哲學的基本問題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說教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4第一單元第二課的第一框,深刻理解哲學的基本問題是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礎,是本單元的重點內容,也是學好以後內容的關鍵,因此,在教材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時,本框內容位於教材之始,內容比較抽象,對於學生講也是難點所在。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透過教學,學生能夠識記哲學的基本問題及其兩方面的內容,解釋為什麼說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明確哲學基本問題第一方面的內容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懂得哲學基本問題與生活息息相關,學會自覺運用哲學基本問題的理論認識、分析社會生活現象。

  (2)能力目標

  應著重培養學生辨證思維的能力,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比較、分析的能力,抽象思維的能力,培養學生初步識別不同哲學派別本質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在教學活動中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透過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克服正在形成或已經形成的錯誤觀念,明確哲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實際工作、生活、學習中自覺堅持唯物主義,反對唯心主義。

  3、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哲學的基本問題

  (2)教學難點:思維與存在何為世界本原問題

  二、說教法

  基於"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我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小組合作探究法:設定問題情境,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2、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透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在參與中發現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在教師的指導下得出結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自主探究法:老師設定問題,學生思考、回答。設定不同難度的問題,使每位學生都有說話的機會,培養其自信心,激發其學習熱情。有效的開發各層次學生的潛在智慧,力求使學生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

  三、說學法

  1、 學情分析

  (1)知識起點:在第一課中,學生學習了哲學的起源、功能,世界觀和方法論,哲學思維的特點等內容,這些都為本課教學的開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2)學生身心特點:經過一年來政治課本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具備了一定的理解與分析能力,但對於較為抽象的哲學問題的學習還會存在一定困難。因此注意需要從現象入手,從生活中逐步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全面分析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2、學法指導

  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學習哲學知識,自行歸納出哲學觀點,透過小組合作探究,利用團隊合作和多種資訊資源整合解決問題。同時,要結合所學知識,將課本與案例相整合,舉一反三,學以致用。

  四、說教學過程:

  1、 【新課匯入】

  【導言】

  透過前面學習,我們對哲學有了一定的初步瞭解,瞭解到哲學產生於人類的實踐活動,源於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可見,哲學與生活密不可分。有人說,生活處處皆哲學。吃是哲學、穿是哲學、用是哲學、思也是哲學,那麼下面就讓我們在生活中慢慢的來探究一下哲學思想。

  2、【新課學習】

  【 學生活動一】

  說一說: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會遇到哪些問題呢?------------學生自由發言(邊發言,教師邊板書)

  網線斷了 怎麼辦

  展板 設計

  打雷 嚇一跳

  學習不好 考不上學怎麼辦

  ------------

  【小組合作探究一】:我們遇到的問題有什麼共同點嗎?(1分鐘)

  --------------學生髮言

  教師引導學生看板書

  【自主探究】:黑板左面和右面有什麼不同嗎?

  --------------學生髮言

  在學生髮言基礎上教師進行總結。並透過例項進一步闡述存在(物質)與思維(意識)的`概念。使學生加深理解。

  教師詢問學生理解的程度,學生可提出自己的疑問。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出:我們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可以歸結為“思維(意識)與存在(物質)的關係”問題。 ------------思維和存在的問題,是人們在生活和實踐活動中首先遇到和無法迴避的基本問題。

  【設定情境】:

  材料一:一天,貝克萊和友人約翰生博士散步,討論“存在就是被感知”的問題,不小心碰上了一塊石頭。約翰生博士便問道:“在碰到這塊石頭、產生痛覺以前,它是否存在?

  材料二:形神之辯

  南北朝時期,齊朝宰相肖子良的府內,名流雲集,高僧滿座。他們迷信佛教,大談因果報應,宣揚人死後精神不亡。範縝挺身而出,指出:“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他把肖子良等一幫王公名流駁得啞口無言。

  【自主探究】:哲學家們又在探討著什麼問題?

  ---------學生髮言

  學生總結------思維和存在的問題,是一切哲學都不能迴避、必須回答的問題。

  思維和存在的問題,貫徹哲學發展的始終。

  基於上述結論,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出:

  哲學的基本問題就是“思維(意識)與存在(物質)的關係”。

  【自主探究】:什麼叫基本問題?

  辨一辨:有些哲學是可以不回答思維與存在的關係問題的。

  ----------學生爭辯

  教師簡單總結。

  【 學生活動二】

  【 設定情境】

  在很久很久以前,兩大哲學家,一起在沙灘上散步,這個時候,一陣海風吹過,一塊大石頭從沙子中凸現出來,他們幾乎同時看見了。

  一位哲學家說:“啊!多麼美妙的石頭啊!它一直在這裡!我們今天才發現它!”

  另一位哲學家說:“不!我們無數次走過這片沙灘,就在“這裡”也沒有看見它,它以前從來就不存在!今天發現了它,從此它存在了!”

  從此,兩人開始了1000年的爭論!

  【小組合作探究二】:你認同哪一個人的觀點,分析兩位哲學家的觀點有什麼不同?

  ------------------- 學生髮言----------總結:何者先存在,誰決定誰。

  教師總結: 哲學基本問題的兩方面內容的第一個方面:並明確--------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是哲學的兩個基本派別,思維和存在何者為本原的問題是劃分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

  【自主探究】下面觀點認為思維與存在是什麼關係?分別屬於唯物主義、唯心主義哪個派別?

  材料一:存在就是被感知

  材料二:心外無物

  材料三:《聖經》上說:上帝耶和華是世界的造物主。耶和華度過了不知多少個春秋以後,感到孤獨寞,於是心血來潮,開始創造世界。

  材料四: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材料五: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範縝

  材料六: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的頭腦並被人的頭腦改造過的東西而已。------馬克思

  材料七:水是萬物之原,萬物生於水、又復歸於水。

  ----------------學生髮言,學以致用。

  【學以致用】

  下列說法中體現物質決定意識的是( )

  A.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B.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C.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D.存在即被感知

  辨一辨:1、判定哲學基本派別的依據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2、哲學的基本問題的第一個方面是思維與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

  【學生活動三】

  【設定情境】 怪洞之謎

  一位牧羊人發現了一個奇怪的山洞,當他帶著一條獵狗走進去的時候,走不多遠,狗就癱瘓在地,四肢抽搐,掙扎了幾下就死掉了,而他自己卻安然無恙。訊息傳出後,人們蜂擁而至,經過多次試驗,也發生了同樣的情況:貓、狗、老鼠等小動物帶進洞都會死亡,而牛、馬等大動物以及人進去卻安然無恙。人們說,這個山洞一定有“鬼”,這隻鬼專吃小動物—“鬼洞”越傳越懸……。

  地質學家對山洞進行了考察,發現了鬼怪山洞之謎:山洞的地下冒出許多二氧化碳氣體,由於其比空氣比重大,洞內又不進風,故而都沉積在地面附近,因此,靠近地面較近的小動物吸不到氧就死亡,而人或大動物由於頭部較高可以吸到氧氣,因而無恙。

  【小組合作探究三】:

  透過這個故事想一想人類可以正確地解釋自然現象嗎?可以成功的探索宇宙奧秘嗎?這又說明思維與存在怎樣的關係呢?

  -------------學生總結:人能夠正確認識外在世界,思維能夠正確反映存在。

  【設定情境】:

  “世界上存在的只是心理的知覺和感覺,感知以外的任何東西,無論是物質的實體還是精神的實體,究竟是否存在,我們是無法解答的。他把世界的一切都歸結為主觀現象或經驗。”----------休謨

  意識到事物本身與人所看到的事物是不同的,人永遠無法確知事物的真正面貌。”--------康德

  【自主探究】:康德和休謨認為思維與存在是什麼關係呢?

  -----------學生總結:人類不能認識外在事物,思維不能正確反映存在。

  【設定問題】:透過上述分析,思維與存在的第二方面關係是什麼呢?

  -------------學生總結:思維能不能正確反映存在

  教師引導:

  總結出哲學基本問題的第二方面內容

  【學以致用】

  “世界上沒有不可認識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認識的事物。”這種觀點屬於( )

  A.懷疑論 B.可知論 C.不可知論 D.唯心主義

  辨一辨:

  1、可知論與不可知論的劃分依據是對哲學基本問題的不同回答。

  2、否認思維與存在的同一性必然會導致不可知論。

  【最後,教師簡單總結本課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