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阿細跳月說課稿

阿細跳月說課稿

阿細跳月說課稿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阿細跳月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阿細跳月說課稿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音樂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民族的舞步》中的一節欣賞課《阿細跳月》。下面我從教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準備、教學過程幾方面分別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舞蹈藝術是兒童美育的手段之一,不僅可以培養孩子健美的體形和韻律感,還可以培養美的情操,同時給孩子的生活帶來很多樂趣。《民族的舞步》這一單元還為今後將要學習的《歡快的舞步》作了很好的鋪墊。

  民樂合奏《阿細跳月》是由我國著名民樂指揮家和作曲家彭修文先生根據彝族傳統的舞蹈《阿細跳月》的音樂創編的同名民樂合奏曲。樂曲吸取了傳統“跳月”的民族音調,描繪了月夜歡舞的熾熱場面。樂曲開頭是一個短小的引子,表現了月夜的特定景色,青年男女趕到廣場集會,緊接著樂曲不斷重複變化了固定主題,主題以新鮮而別緻地5/4節拍特點,運用移調、轉調等手法,顯示不斷變化的舞蹈場面。

  彭修文作品:《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月兒高》、《將軍令》、《流水操》、《步步高》、《彩雲追月》、《花好月圓》、《豐收鑼鼓》、《二泉映月》、《阿細跳月》、《瑤族舞曲》、《亂雲飛》,二胡協奏曲《不屈的蘇武》、交響詩《流水操》、《懷》、《秦兵馬俑幻想曲》

  二、教學目標:

  這是一節以欣賞課。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具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和理解能力,更具有一定的模仿能力和創作能力,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教材特點和欣賞課的要求,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透過欣賞民樂合奏《阿細跳月》,記憶樂曲的旋律主題。

  2、能力目標:感受樂曲歡快熱烈的情緒,學習彝族“跳月”的基本動作。

  3、情感目標:能夠喜歡我國西南地區彝族的歌舞,樂於主動了解彝族的民族風情,並以多種形式參與表現活動。

  三、重難點

  1、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本節課的重點應放在瞭解《阿細跳月》的風格特徵。

  2、難點是掌握“跳月”的基本節奏型和主題旋律,以及學生在學習“跳月”的基本動作時的協調能力。

  四、教法學法:

  為達成目標,根據欣賞課的特點,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採用律動法、賞析法、主題演唱法。如掌握“跳月”節奏型時採用律動法,讓學生利用肢體語言來感受;整體感知音樂時採用賞析法,提醒學生注意各種樂器音色的變化;記憶主題時採用主題演唱法,培養學生視唱曲譜的能力和記憶能力。

  學法指導要善於激發學生內心的主動參與,可設計學生感興趣的方法應用於課堂教學,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綜合實踐活動能力,如律動法、主題演唱法、模仿表現法、綜合表演法、自主活動法等。

  五、學前準備

  1、多媒體展示彝族民俗風情圖片:服飾、歌舞、火把節等。

  2、樂曲《阿細跳月》的錄音帶和舞蹈《阿細跳月》的片斷。

  3、課前學生查詢有關彝族的資料。

  六、教學過程

  有五大環節:節奏律動——創設情境——整體感知——綜合展示——點撥昇華。下面分別進行說明。

  (一)律動匯入,學習新知

  白板出示5/4節奏

  x x x x x︳

  強弱弱次強弱

  利用肢體語言律動,讓學生感受5/4拍的節拍與規律(拍一下手拍兩下腿,拍一下手拍一下腿,表示強、弱、弱、次強、弱)

  教師簡單講解。

  (二)初聽音樂,揭示課題

  1、介紹作曲家彭修文。

  2、讓學生回答出,樂曲的情緒,速度,力度,樂曲所表達的內容。

  3、對學生課前搜尋的資料﹙彝族的聚集地,支系,歌舞形式,傳統節日﹚教師歸納總結。播放幻燈片。

  (三)分段欣賞,聽辨結構

  1、播放幻燈講解。

  2、提問:為什麼樂曲有這麼多的變化?是你想到了什麼?﹙從不同的舞蹈場景,不同舞姿,不同年齡的人回答。﹚樂曲有什麼特別的變化?﹙從力度,速度,情緒回答。﹚

  《阿細跳月》樂曲結構

  引子---A﹙高音笛﹚----B﹙轉調﹑移調﹚----C﹙重複A﹚---尾聲

  (四)觀看影片,記憶主題

  1、播放舞蹈影片,感受樂曲風格特點5/4拍節奏,突出本課重點。教師歸納5/4拍是跳月這種舞蹈風格的獨特之所在,我們練習過的節奏型以固定低音的形式經常出現在伴奏聲部,旋律也是很有規律和特點的(出示旋律譜)

  2、出示白板中的樂曲主題。

  5 1 3 1 3 5 2 1 │ 5 3 3 1 3 5 2 1 │

  × × × ×

  5 1 6 1 3 5 2 1 │ 5 5 3 1 3 5 2 1 │

  × × × ×

  (主要以1、3、5三音組成;句末相同)接著師生用接龍的方式進一步練唱旋律,再用舞步來熟悉鞏固,在“××”處拍手、踢腿﹚。

  師生視唱旋律---分析旋律---學習跳月舞步---編排舞蹈,解決本課難點。

  (五)完整欣賞,舞動跳月

  師生共舞《阿細跳月》。

  (六)教師總結,點撥昇華

  播放幻燈

  1954年《阿細跳月》作為我國優秀民間舞蹈,到波蘭參加第三x屆世界青年聯歡節,引起強烈反響;上世紀80年代,《阿細跳月》被列為世界名曲之一;20xx年《阿細跳月》的旋律在音樂聖殿維也納金色大廳作為全世界迎新春音樂會的開篇再次轟然奏響。它再次證明: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七)結束

  隨《阿細跳月》音樂一起歌舞,在一片歡歌笑語中結束本節音樂課。

  以上是我對教學過程五環節的設計和說明。

  但教學是一門有缺憾的藝術,總會有不盡人意的地方。俗話說: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在教學過程中,我會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努力構建一個充滿智慧、充滿激情、充滿生命力的音樂課堂!

  非常感謝大家的合作。真心希望,在短暫的說課當中,我能把我們中華民族音樂的魅力傳遞給在座的每一位。不知道我今天的說課方式能否讓大家接受,希望大家多提寶貴意見。

  最後,隨彭家鵬先生的《阿細跳月》結束我今天的說課,謝謝!

阿細跳月說課稿2

  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人音版第三冊第八課《生活多快樂》。本課共四課時,我所說的是第二課時。

  一、本課的設計意圖

  我們從小到大都是生活在幸福的家庭裡,小學人音版第三冊第八課《生活多快樂》中四首音樂作品反映了中外民族民間音樂所描繪的各地方人們的幸福生活。其中《阿細跳月》就是反映我國少數民族彝族阿細人在月下跳舞的情景。我在設計本課時除了讓學生欣賞到《阿細跳月》的歌曲外,還讓學生學習一些“跳月”的音樂知識,初步瞭解我國少數民族彝族音樂的特點。透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能夠對我國少數民族的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參與性,體現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本課的設計理念

  1、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面對學生,“以學生的'發展為本”

  是教學思想和教學行為的出發點。

  2、教師不僅是學習活動積極的組織者,也是師生共同學習活動的平等參與者,還應該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因此,教師有效引導顯得更為重要。

  3、教學在學生自悟、自學、探究的基礎上提倡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因此,要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4、架設生活與教材聯絡橋樑,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注意培養學生對事物有正確的情感態度。

  5、讓學生在民主、平等、和諧、融洽的氛圍中學習。

  三、學生的起點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正處於小學階段的低年級,他們已經初步撐握了音樂的一些基礎知識,有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對新的知識也接觸的比較快,並能對所學充分發表自己的體會和感悟,能夠注意觀察生活中的種種現象,對人和事物有了自己的初步看法,正是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給予正確引導的關鍵時期。本課在設計時緊密結合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實際,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學生的主體性,參與性和愉悅性,透過欣賞、創編等音樂形式對學生進行綜合音樂藝術的啟迪。

  四、學習目標的定位

  教學目標:

  1、能夠喜歡我國西南地區彝族的歌舞,主動了解彝族的民俗風情,並以多種

  形式參與表現活動。

  2、能夠了解《阿細跳月》的風格特徵,會唱主題旋律。

  3、學習四五拍子,掌握“跳月”的基本節奏型,學習彝族舞蹈的簡單舞步。

  教學重點:

  學習四五拍子,掌握“跳月”的基本節奏型。

  教學難點:

  瞭解《阿細跳月》的風格特徵,會唱主題旋律。能夠在音樂中聽出主題旋律。

  教學的準備

  多媒體課件,有關彝族的民俗風情、舞蹈資料,圖片,VCD

  五、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是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為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我是這樣設計本課的。

  1、節奏引入,激發興趣

  本課以老師要帶同學們去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引起同學們的好奇心,把每一個學生都吸引到課堂上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節奏引入本課,解決重點。

  2、聽唱旋律,解決難點

  這是本課的教學難點,學生學習樂曲的主旋律,並能夠跟著旋律來做“跳月”的舞蹈動作。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走進《阿細跳月》,初步感受《阿細跳月》。

  3、聽賞樂曲,複習鞏固

  本環節的設計讓學生反覆的聽賞《阿細跳月》,從聽賞的過程中複習鞏固教學重點和難點。對《阿細跳月》的音樂特點加深印象。

  4、介紹樂曲,豐富知識

  學生對《阿細跳月》的瞭解非常的少,教師簡單的介紹一些有關《阿細跳月》的知識,再一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我國少數民族的音樂興趣更加的濃厚。教師與學生一同跳起歡快的舞蹈,把課堂推向高朝。

  5、 小結本課

  教師在《阿細跳月》樂曲的背景下總結本課,讓學生再次感受生活給人們帶來的音樂創作空間和我國少數民族音樂的博大精深。

  以上是我對《阿細跳月》的說課設計,為學生創設了愉快的學習氛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參與性,體現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六、課後反思

  透過這節《阿細跳月》的欣賞課教學,基本本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學生透過這節課的學習,瞭解了《阿細跳月》的風格特徵,會唱主題旋律,還學習了四五拍的節奏,掌握了“跳月”的基本節奏型,學習了彝族舞蹈的簡單舞步。

  第一環節:節奏引入,激發興趣

  在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兩條節奏,第一條節奏引出四五拍的節奏特點,第二條節奏練習阿細跳月的基本節奏型,兩條節奏都跟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加入有趣的詞來練習,讓學生在學習節奏這一枯燥的環節上不感到乏味,在這一環節上基本本達解決了教學重點。

  第二環節:聽唱旋律,解決重點

  這一環節中,學生初步感受樂曲的主題旋律,學習“跳月”的舞蹈動作,並能夠跟著琴來學唱《阿細跳月》的主題旋律。學生在這一環節中非常活躍,與教師的互動也很和諧。把課堂推上了一個小的高潮,不知不覺中解決教學難點。

  第三環節:聽賞樂曲,複習鞏固

  本環節設計三次讓學生完整的欣賞樂曲。第一次讓學生完整聽,感受樂曲旋律的歡快跳躍的感覺,第二次聽時讓學生思考問題去聽,第三次讓學生跟著樂曲作“跳月”的動作。三次整的欣賞學生對《阿細跳月》又有了新的瞭解。

  第四環節:介紹樂曲,豐富知識

  學生對《阿細跳月》的瞭解非常的少,教師簡單的介紹它的知識,再一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我國少數民族的音樂興趣更加的濃厚。教師與學生一同跳起歡快的舞蹈,把課堂再次推向高潮。教師在高潮中結束本課。

  在這堂課中,學生愉快的學習了知識,充分發揮了他們的主體性和參與性,體現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