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熱門】小學語文說課稿範文彙編八篇

小學語文說課稿

【熱門】小學語文說課稿範文彙編八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語文說課稿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難忘的一課》是九年義務教育五年制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講的是抗日戰爭勝利以後,作者在臺灣的一所鄉村小學裡,見到一位教師認真教孩子們學習祖國文字的動人情景,以及在禮堂裡參觀中國曆代偉人像的深切感受,表達了臺灣人民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和強烈的民族精神。

  這篇課文處在第七單元中。單元訓練重點是“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學習本組課文,要在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的基礎上了解並學習作者是怎樣在敘述內容的過程中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的,進一步提高理解和表達能力。因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臺灣人民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2.學習作者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事進行具體敘述,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的寫作方法。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用“真摯”、“意外”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後兩句話。

  課文中反覆出現“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貫穿全文,每一次出現都伴隨著一段故事情節,都表達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它既是串聯內容的主線,又是表達情感的主線。所以,我把理解“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和體會作者是怎樣表達這種思想感情的作為本課教學的重點,又根據學生的年段特點和大綱的要求,把“學習作者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事進行具體敘述,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的寫作方法”作為教學的難點。

  二、說教法

 本文主線清晰,敘事生動,感情充沛,很適合感情朗讀。因此,教學中我緊緊抓住“學習祖國文字”、“參觀禮堂”這兩個場面和“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條主線,以讀為主,運用“教——扶——放”的方法,透過“朗讀——理解——朗讀”這種教學手段教學本課。

  三、說學法

  因為教是為學服務的,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引導學生運用“朗讀——理解——朗讀”的方法來讀懂課文,體會作者所表達的真情實感,並從中領悟到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

  四、說教學程式

  我認為,鑽研教材,研究教法與學法是搞好教學的前提和基礎,而合理安排教學程式卻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一環。為了使學生學有所獲,我計劃三個課時授完本課,並設計了下面七個教學環節:

  (一)簡介背景,揭題入手。

  課文記敘的事情發生在臺灣“光復”初期,因為學生對這段歷史背景是陌生的,課文裡雖然提到一些,但很有限。為了幫助學生學好本文,體會作者表達的真情實感,所以,我就以介紹背景入手,把學生引入情境。

  一上課,我先板書課題,然後這樣引題簡介:今天,我們學習《難忘的一課》,講的是發生在臺灣的事。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1894年發生了一場中日戰爭,即“甲午戰爭”。這是由日本侵略朝鮮並向中國海陸軍挑釁引起的。由於清朝無能,中國方面遭到失敗。1895年,簽訂了不平等的《馬關條約》,臺灣被割讓給了日本,被日本整整統治了五十年!在受日本帝國主義統治時期,臺灣人民連自己祖國的文字都不準學,不準畫中國偉人像等,他們企圖讓中國人民忘掉自己的祖國,妄圖使中國永遠受日本的統治!中國人民蒙受著種種巨大的恥辱,過的是奴隸般的生活!直到1945年抗日爭勝利後臺灣才歸還中國。這篇課文就是在抗日戰爭勝利,臺灣歸還祖國後寫的。作者是田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這一程式旨在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我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自學字詞,然後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讓學生知道:課文主要寫了抗日戰爭勝利以後,作者在臺灣一所鄉村小學裡,見到一位教師在教孩子們學習祖國文字的動人情景,以及在禮堂裡參觀中國曆代偉人像的深切感受。(三)再讀課文,理清層次。

  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讓學生默讀課文,思考:課文著重描寫了哪兩個主要場面?可分幾段?只要引導學生找出“學習祖國文字”和“參觀禮堂”這兩個場面,文章的層次自然就清楚了,這時我就讓學生分段並說說備段大意。接著,我讓學生找出文中反覆出現的“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這既是串聯內容的主線,又是作者表達情感的主線。因此,我緊緊抓住這條主線,設計了這樣的問題:每次出現這句話,作者是怎樣具體敘述的?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這樣匯入第四個教學步驟。

  (四)抓重點詞句,以讀促解。

  1.講讀課文第3—6節。我先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劃出作者具體敘述“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第一次出現的有關語句,然後仔細體會這些語句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受。這裡,我主要抓住“一筆一畫地寫”、“一遍一遍地讀”、“老師和孩子們都顯得那麼嚴肅認真,而又那麼富有感情”等語句讓學生透過反覆朗讀來體會臺灣人民學習祖國文字的認真態度和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懂得這裡作者是抓住他在臺灣小學裡所看到的師生認真學習祖國文字這一感受最深的事來敘述,表達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對於難理解的重點句如“好像每個字,每個音,都發自他們火熱的真摯的心。”我則利用幻燈出示,抓住關鍵詞語“真摯”的理解,讓學生邊品詞品句,邊朗讀,在反覆朗讀中加深理解,再把理解後的意思和體會到的感情透過朗讀表達出來,使學生在朗讀中受到愛國主義情感的陶冶與感染。並要求學生會運用“真摯”這個詞。

  至此,學生已理解了這部分內容,體會到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我就及時地進行小結,使學生初步掌握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我是這樣說的:“這部分,作者抓住了他在臺灣鄉村小學裡所看到的師生認真學習祖國文字這一使他感受最深的事進行具體敘述,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我們學習這部分時,運用了“朗讀——理解——朗讀”的方法。

  接著,我用同樣的方法指導學生學習課文7—12節。

  2.導讀理解課文7—12節。

  首先,老師範讀、學生分組接讀課文後,思考:①“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第二次是怎樣出現的?②師生們看到作者和他們一起學習,有什麼反應?然後,組織學生討論最能反映中心的一個問題:“作者是個陌生人,突然走進教室和孩子們一起學習,他們卻不感到‘意外’,這是為什麼?”讓學生各抒己見,能體會到這是共同的愛國之心,愛國的思想感情,使他們彼此親近,把他們融合在一起。最後,我再讓學生按作者和臺灣師生當時教學的情景那樣大聲地、整齊地朗讀“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把體會到的感情表達出來,還要求學生注意第二次出現這句話與第一次出現時的讀法有何不同,使作者、編者、教者、讀者之心聚在一起,並引起共鳴。

  3.自讀理解課文第13—16節。

  因為教是為學服務的,教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不教。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自能讀書”的能力。所以,教學第13—16節時,我要求學生運用上面學到的方法,帶著我設計的幾個思考題自讀理解課文:

  ①“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第三次是怎樣出現的?

  ②看到中國偉人像,作者為什麼眼睛溼潤了?

  ③比較下面兩個句子,看哪一句寫得好?為什麼?

  沒有別的話比這句最簡單的話更足以表達我這時的全部感情。

  還有什麼別的話比這句最簡單的話更足以表達我這時的全部感情呢?

  然後,我逐題檢查學生的自學情況(一個學生說不準或不全面,我再讓其他同學起來糾正或補充),教師只是適時點拔。我估計學生回答第二個問題會感到比較困難,學生能夠說出:因為作者很激動或感動而流淚,但為什麼激動的理由不充足。於是我便引導學生讀臺灣教師所說的那段話,再啟發:為什麼原來畫的是日本的偉人?現在“光復”了,臺灣人民可以幹什麼了呢?學生就能領會到:現在“光復”了,終於能畫上我們中國自己的偉人,這是多麼不容易啊!所以,作者激動得眼睛溼潤了。這既是發揚教學民主,又努力面對不同層次的每個學生,紮紮實實落實素質教育的內容。

  為了讓學生對中國偉人有更深的瞭解,激發民族自豪感,我還出示了幾個中國偉人像,指名學生向大家作介紹。(當然,課前得先佈置學生看看有關的課外書。)

  (五)鼓勵學生質疑問難。

  質疑問難是培養學生明辨是非和解惑的好方法,我在教學中安排這項內容,意在培養學生克服“從眾心理”,養成問一問“為什麼”的好習慣。

  (六)總結課文。

  (七)課堂練習。

  讀寫結合,寓寫作指導於閱讀教學中,是行之有效的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成功經驗。因此,結合教材,我設計瞭如下兩個練習:

  1.填空:本文作者抓住了生活中____的事進行具體敘述,表達了人物的____。

  2.讀了這篇課文,你想到了什麼?用一二百字寫下來。

  要求學生學習本課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寫自己的感受,是本課教學的難點。我估計學生會感到無從下手,或感到範圍太大,不好寫。因此,我給他們設計了幾點提示,讓學生選擇感受最深的事寫下來:1臺灣人民有誠摯的愛國熱情;2臺灣被日本統治時期,學校裡畫的都是日本偉人,不準中國孩子瞭解中國歷史上的偉人;3“光復”後,臺灣人民認真地學習祖國文字。

  寫完後,全班進行交流,然後自己修改習作。培養學生自改能力是九年義務教育教材的一個特色。

  五、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應是文章結構的簡縮,既體現文章的重點內容,又反映文章的中心。使學生能夠利用板書,總結全文。我的板書是這樣設計的:

  難忘的一課

  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我的說課內容結束,謝謝大家。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一)教材簡析

  《歡慶》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首詩歌,本詩共兩句8行,寫的是給祖國媽媽過生日的情景。從田野到楓林,從藍天到大海,從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處都沉浸在歡樂之中。金黃的果實,火紅的楓葉,潔白的鴿子,陣陣的海濤,構成了多麼美麗、歡樂、祥和的圖畫!讀著讀著,我們似乎看見農民豐收的笑臉,看見天安門廣場上緩緩上升的國旗,似乎聽見中華兒女對和平的呼喚,聽見各民族兄弟姐妹祝福祖國的共同心聲。

  (二)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結合本單元訓練重點和新課標的要求,我認為這篇課文應該完成以下教學目標:1、認知目標:(1)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字(其中包括本課的5個生字);(2)熟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讀準每個字的讀音;(3)能夠背誦課文,感悟歡慶氣氛。

  2、能力目標。(1)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國慶”的重大意義;(2)展開想象,能為課文配上一幅插圖。

  3、情感目標。透過“讀”“悟”“畫”“說”等方式,對祖國母親產生深深的愛。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識字和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理解“國慶”的重大意義。

  難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讀出喜慶、歡樂的氣氛。

  二、說教法、學法

  這篇課文是一首描寫國慶節歡快喜慶場面的小詩,語言優美生動,感情真摯熱烈。但由於孩子們對“國慶”認識不多,對“國慶節”的重大意義不甚瞭解。因此,我在教學中,盡力做到依據教材,引導學生透過朗讀,感受國慶節的歡樂喜慶,做到“以讀代講”“以讀促悟”,教師對課文中的語句不做過多的、細枝末葉的講解和分析。同時,又不能僅僅拘泥於教材,我會跳出教材用教材,在學生對課文產生疑滯的時候,輔以相關資料(圖片、影片及學生為課文配的插圖等),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歡樂喜慶的國慶氣氛,使情感得到昇華。因此,我的教法主要是講解法、“以讀代講”法,資料輔助法,影片展示法等,相應地來說,學生的學法就是多讀、自悟、小組合作。

  三、說教具

  所需教具有生字卡 課件。我開啟遠教資源網下載了本課的課件,發現資源很有限,根據本課內容的需要添加了開國大典的資料,歡慶熱鬧場面的圖片,生字詞語,四幅歡慶圖等內容。

  四 說教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

  1、師:“我們每個人都有生日,我們的祖國也有生日,你們知道祖國媽媽的生日是哪一天嗎?是的,我們剛剛歡度完祖國媽媽的第五十五個生日,誰知道國慶節的來歷?”(來歷課件)[設計意圖:瞭解國慶節]

  2、師:“我們一起來見證這一莊嚴而又神聖的時刻吧。“(開國大典資料)[課件的播放加強了教學的直觀效果,便於學生進入課堂教學,為教學活動的展開創造契機。]

  3、師:“回憶這莊嚴的場面,真是令人激動,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寫歡慶國慶的小詩。(板書歡慶)請結合自己過節的感受說說什麼是歡慶?”[問題是啟發學生走向探索的引路人,敢於並善於提出問題是學生應該逐步養成的一個良好思維品質。由“歡慶”入手,抓住了課堂發展的一個重要線索。由此引發聯想、訓練學生的思維。](多媒體展示)是呀,國慶節那天,全國人民有的敲鑼打鼓,有的唱呀跳呀,在歡天喜地地慶祝國慶,這就叫做歡慶。

  4、我們來滿懷激情、大聲的齊讀課題:歡慶。 師:我們除了可以說歡慶國慶節還可以說歡慶什麼?[設計意圖:透過學生親身體會,理解課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生自由讀課文,找出文中生字,理清文中的行、句。[自讀能力的培養是低年級的一個重要任務,在自讀中引導學生鞏固、發現、掌握讀書學習的方法,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2、你喜歡哪行或哪句就把它讀出來。

  3、再讀,把生字的音讀準。

  4、遊戲鞏固:猜一猜。[設計意圖:字詞的教學是低年級的重點,教學中應該抓住學生的認知規較和年齡特徵進行設計,自讀尋找------嘗試認讀-----突出重點-------遊戲鞏固,這些環節體現了字詞教學的科學性和層次性,增強了教學活動的實效性。]

  5、檢查識字情況:去拼音讀。

  6、詞語接龍:慶、曲

  [設計意圖:由字到詞,利於鞏固]

  (三)細讀課文,朗讀感悟

  過渡:“祖國媽媽的生日快到了,祖國大地到處是一片歡樂、喜慶的景象。老師帶來了四幅歡慶圖”。(出在課中劃出與這四幅圖相對應的句子示課件) “請同桌合作,,挑選自己最喜歡的句子讀給同桌聽聽”。

  師:“你最喜歡哪幅圖?課文中哪句話寫了這幅圖的內容?請你讀一讀。”(結合學生回答,隨機出示下面句子)

  1、看圖學習學習前四行:A、理解什麼是“旗幟”?“歡樂的樂曲”指的是什麼?

  B、指導朗讀,只要眼中有物,心中有情就能讀得好。生多種形式讀。

  過渡:同學們,你覺得我們的國家美嗎?你為生長在這樣的國家感到自豪嗎?感到驕傲嗎?好,下面就請你們用驕傲、自豪的語氣把後面四行讀出來。

  [抓住“歡慶”這一特點,從讀中入手,引導學生多種形式讀中體會,增強對文章的理解,在此基礎上啟發學生背誦,促進語言積累。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體會擬人化的景物描寫,為孩子歡慶 祖國媽媽的生日做好情感準備。]

  2、品讀後四行:

  (1)、過渡:透過剛才的朗讀,我們體會到了:從田野到楓林,從藍天到大海,到處都沉浸在歡樂之中。那麼,我們中華兒女是怎麼歡度國慶的呢?

  (2)、讀自悟後四行

  請小朋友先自己讀讀後四行,再和同學說說自己讀懂了什麼?有什麼不懂?[透過討論挖掘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理解課文。]

  (3)、全班交流,朗讀感悟

  小朋友們讀得好認真,收穫一定不少吧,你讀懂了什麼?

  (4)生多種形式讀,要把驕傲自豪和對祖國媽媽的崇敬之情表達出來。

  3、品讀全詩。

  4 指導背誦

  (四)實踐活動

  1 說話:祖國媽媽的生日就要到了,你想對她說些什麼?[ 結合文章相關語句的理解,體會語言文字的美、訓練學生語言、促進語言能力發展。]

  2 同學們,為了檢查你們對祖國媽媽的愛有多深,老師想考考你們三道題,如果你都能回答出來,說明你真的很愛祖國媽媽。

  A、我國的首都在哪裡?

  B、我國的國歌是什麼名?把它唱出來。

  C、我國的國旗是什麼旗?把它畫出來。

  (五)總結

  學習《歡慶》這首小詩後,我們要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我們要好好學習,將來為祖國獻上自己的一份力量。回去把這首小詩讀給爸爸媽媽聽。

  四、說板書設計

  美麗的圖畫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板書簡單明瞭,幫助學生更好、更快地背誦出本文。因此,我是這樣設計的:

  9、歡慶

  ——祖國媽媽的生日

  田野 (圖) 獻上 果實

  楓林 (圖) 舉起 旗幟

  藍天 (圖) 飛著 鴿子

  大海 (圖) 奏起 樂曲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

  本單元以“朋友”為主題。編選的目的是希望學生從中體會到友情的美好與可貴,培養尊重朋友、愛朋友的美德。本文共有7個自然段,1———6自然段是青蛙和小魚的對話,而重點就在於此,著重體會青蛙小魚說話的神情和語氣,並知道小魚離不開水。青蛙能在水裡又能在岸上生活的習性。第7自然段點出了池塘邊的叫聲是青蛙在給小魚講故事。本文語言通俗易懂,內容富有情趣。青蛙和小魚的對話親切、樸實。尤其是很講究禮貌用語,這是值得小朋友們效仿的交友之道。而文章的最後一個自然段起到使小讀者浮想聯翩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根據《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結合本單元對話的特點以及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確立了以下三維目標:

  1、知識目標:指導學生如何抓重點詞讀好對話,並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力目標:透過理解想像“小魚還有什麼辦法可以看到岸上的事情?”和“青蛙給小魚講什麼故事”兩處發散學生思維和進行想象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3、情感、態度目標:透過學習課文培養學生禮貌熱情、樂於助人的美德。

  依據:學生已經具備分角色朗讀對話的能力,但帶有提示語的對話教材中還是第一次出現。因此把指導學生進行如何抓重點詞讀好對話,理解內容做為本課的知識目標。

  另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蒐集處理資訊、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本文兩處空白為培養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提供了空間。青蛙和小魚的對話,熱情禮貌,是學生獲得情感體驗人文素養的好教材。因此,確立一本課的三維目標。

  (三)重、難點:

  1、重點及依據:基於本班學生在朗讀課文時,對感情、語氣佔把握欠佳,以及學生已有的合作學習方法,把學習抓提示語引導學生讀好對話,理解重點詞“如何”做為本課的教學重點。

  2、難點及依據:學生已經掌握了讀、問、議、比的學習方法。帶提示語的對話初次出現,本著閱讀教學應該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為原則,把抓住提示語讀好對話的方法教給學生,理解人物的神情,確立為本課教學難點。

  二、教法設計

  為突破教學重點分散難點,我主要採用了情境教學法。以讀代講。尤其是低年級的課堂教學應在生動、活潑、有趣的教學活動中進行,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在教學中多處創設了情境,使學生主動參與,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始終在積極奮發的狀態中進行學習。

  另外,在學生已有的讀、問、議比的學習方法之上,以重點引導學生如何抓提示語中的重點詞讀好對話,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也是本課的教法之一。

  三、學法指導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學習的指導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本課透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透過讓學生讀一讀、問一問、議一議、比一比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在自由讀、練讀、指名讀、小組讀、評讀、分角色讀表演讀、賽讀等多種形式在讀中進行感悟,激發學生興趣,發展想像和創新能力。

  四、教學程式

  (一)情境匯入。

  本單元的主題是“朋友”,本課是第二課主體課文,為使達到單元知識整合的目的,站在一定的知識高度即:讓學生了解動物的生活習慣,懂得動物的叫聲就是動物的語言。設計了讓學生先模仿各種動物的叫聲,進行猜一猜的遊戲,然後透過動畫進行導課,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

  (二)整體感知。

  結合學生年齡以及認知特點,讓學生先讀讀第一課初讀課文後都知道些什麼?目的是讓學生對課文有初步的感知,培養提煉知識的能力。接下來再讀讀課文,提出問題,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同時將語言材料變成形象感知的事物,從而為合作學習,作好鋪墊。

  (三)細讀課文,理解感悟。

  1、學習三次對話。

  本課的重點部分是三次對話。在利用第一次對話進行方法指導的同時,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圍中學習。透過自由讀、小組分角色讀、評讀、比讀、表演讀等多種方式揣摸人物的心理、神態,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讀中培養語感。力求師生關係民主、平等,如形如影般的自然親和,體悟人性的光輝,彼此感受、溝通的快樂、感受心靈契合的愉悅。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口語表達能力、比賽競爭的意識。

  2、課中休息。

  在學生讀懂三次對話的基礎上,對小魚高興的心情有了很深的感受,巧妙地把文章的第6自然段與課中休息融為一體。藉助文章的自身特點捕捉契機,上魚利用找朋友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快樂的心情,使整個教學不脫離主體,使三維目標的情感目標推到了實處,使學生體驗到青蛙和小魚是朋友,而不是把朋友的關係強加於學生。藉此,巧妙地安排了發散思維的訓練。為學生營造一個想像的情境,讓學生幫小魚想想還有什麼辦法能看到岸上的事情?起來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使課中休息達到一舉兩得的作用。

  (3)拓展說話。

  在文章的最後一自然段的教學中,與課文前後照應的特點也就是青蛙答應給小魚講故事,看看他的實際行動吧;滲透青蛙對朋友說到做到的好品質,另外在課文結尾又抓住教材自身價值,引發學生學習青蛙“呱、呱”的叫聲,拓展說話。猜猜青蛙在給小魚講什麼故事?充分開掘學生的思維,大膽展示心靈自由,迸發熾熱的創新熱情。在充滿創造性的活動中,學生的語言能力得以提高,個性得到張揚,創新潛能得以發揮,不留痕跡地把人文教育寓語言訓練之中,使學生在情感態度上,又一次得到昇華。

  (四)分角色讀課文。

  成功是求知的有力支柱,自信是成功的動力,為此在學完課文後本課又安排了分角色讀一讀、演一演的實踐活動。目的是把學到的知識進行內化整合,進行再創新,使每個學生都力求在不同程度上獲得成功,享受成功的愉悅和快樂,樹立良好的信心。

  (五)總結延伸。

  在這一環節設計中,又跳出語文學科,站在一個高度進行設計,尊重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自主的空間中選擇為小魚畫畫、寫字、分角色讀課文、提問題、談收穫等。企圖在學生質疑的過程中,培養質疑探究的能力。同時開發課程資源,自編兒歌讓學生閱讀,目的在於把語文的課內閱讀延伸到課外閱讀,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4

  《小河與青草》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一冊的一篇深受兒童喜愛的寓言故事,講的是小河與青草的一段對話,從中可以感知自然界萬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時領悟到做人要謙虛謹慎,要多看到別人身上的長處。這篇課文融情於理,字裡行間洋溢著童真童趣。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朗讀能力的好教材,也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薰陶的好教材。

  我班學生對充滿情趣的課文比較喜歡閱讀,但對於小河與青草間相互依存的關係以及他們謙虛謹慎的處世態度學生在理解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得困難。

  基於以上認識,根據新課標教學要求,以及教材編寫意圖,結合學生思維情感、認知發展的需要和教學實際情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進行考慮,確定了以下知識、能力、情感目標。

  1.複習、鞏固漢語拼音,學會本課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10個只識不寫。理解本課新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透過觀察、練讀、討論、評價、欣賞、表演等方式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朗讀能力、想象能力和表演能力。

  3.透過朗讀感受,讓學生感知自然界萬物相互依存的道理,領悟到做人要謙虛謹慎,要多看到別人身上的長處。同時激發學生學好語文,用好語文的興趣。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對低年級學生的要求,其中1、2兩個目標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目標3是教學的難點。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旨在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的興趣,誘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投入課文所設定的情境中。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我打算兩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主要是指導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我將設計三個步驟層層推進:首先是創設情境,由圖片引出課題,讀好課題,然後引領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接著,結合初讀檢查,引導學生再讀課文,在這個過程中,我著重對“湛、茵、澄”進行正音,對於“是你把握緊緊抱住,要不我早就”句子,根據我以往的教學經驗,這是學生難讀的句子,我將引導學生讀正確。在初步讀正確、流利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選擇各自喜歡的內容,美讀課文,讓學生透過選擇性閱讀,再次加深對課文的瞭解,同時使學生的朗讀水平螺旋上升。最後,我將預留七、八分鐘的時間,指導學生學習“青草”,尤其是“青”的第五筆學生容易寫錯,因此我讓學生藉助筆順表,細緻地分析漢字的結構、筆畫、筆順,自能識字。再透過老師的範寫,學生的描仿,正確、規範地書寫,最後,讓學生當堂練字,教師巡視指導。

  下面,就第二課時著重談談我的教學設計。

  一、複習匯入,設疑激趣

  首先在匯入課文後,出示文字有關生字詞語,複習鞏固舊知。

  二、讀中感悟,悟中生情

  本文共有六個自然段,第一段語言簡練,交代了小河與青草的位置關係,相信學生在理解上不存在困難,但學生對“長滿”一詞可能會有疏忽,因此我設想讓學生朗讀後,抓住“滿”,用選擇圖片的形式,讓學生直觀感受“長滿了小草的小河邊”生機勃勃的景象,使學生進入了情境。

  課文的第二-五自然段主要透過小河與青草之間的誠摯對話,展現自然界相互依存的溫情,以及謙虛謹慎的美好品質,是教學重點也是學生理解的難點。為此我對教材進行了重組。

  首先,感受他們的外在美,這對孩子來說困難不大。我主要引導學生讀對話,然後讓小朋友讚一讚小河與青草。在學生充分朗讀後,對清澈的小河與碧綠的小草有了更直觀的印象,再透過抓關鍵詞,引導學生抓住“真清啊”“一眼能看到底”“碧綠碧綠的““真令人喜愛”讓學生透過想象、體會等形式,來感悟小河與青草的美,體悟語言的魅力。

  接著,感受他們的內在美,這對孩子們來說在理解上有一定難度。因此,我先引領學生讀對話,圍繞:“小河與青草為什麼要相互感謝?”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盡情地說。考慮到句子“是你把我緊緊抱住,要不,我早就乾枯了”是理解的難點,我設想抓住“緊緊抱住”,讓學生透過來演演小草,換位體驗的形式,讓學生把自己對文字獨特的理解和感受表達出來,從而真正體會到小草為小河作出的努力。讀完對話後,我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積累,進行說話訓練,完成兩個因為所以句式的填空,,至此小河與青草間相互依存的溫情以及謙虛感恩的態度展露無遺,此時再透過學生優美的朗讀把自己的體驗、感受,用自己的有聲言語盡情地表達出來,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三、自主識字,指導書寫

  引導學生透過自己的仔細觀察感受字的結構特點與書寫技巧,在書寫生字的同時領略漢字的獨特美感。

  板書設計。

  小河水真清啊給了充足的水分更歡

  與讚揚感謝讚揚感謝

  青草把泥土緊緊抱住碧綠碧綠更綠

  此板書形象地展現了小河與青草間相互依存,和諧共處的美好畫面,有利於難點的突破。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桃花心木》是我國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文章寫了一個種樹人讓“樹木自己學會在土地裡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說明了在艱苦環境中經受生活考驗,克服依賴性,對人的成長有重要的意義。這篇散文文質兼美、雋永耐讀。借種樹喻育人,道理深入淺出。使文章立意更深遠、表情達意更含蓄。文章還採用懸疑法,以作者眼中種樹人種種奇怪的行為為線索,層層設疑,引起讀者的好奇,引人入勝,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

  二、學情分析

  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學生在《白楊》、《落花生》等文章的學習中,曾經接觸過,並不陌生。但是作者在文中是怎樣借物喻人,又是如何把“樹”和“人”聯絡起來的,對於一個六年級的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只有把學生身邊的'事和課文的內容聯絡起來,才能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本篇課文,抓住“種樹——育樹——悟道”這一脈絡,讓學生感知事實、感悟道理、發表見解。

  三、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材特點、依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認知能力,按照新課程標準精神,我從三個維度設計學習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9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有關詞語。運用已有的讀書方法,理解課文內容。

  2、抓住重點句段,聯絡生活實際,體會種樹人的用心,領悟文章蘊含的道理。

  3、領悟“借物喻人”的表達手法,受到生活與成長的啟迪,豐富和提升精神世界。

  教學重點:領悟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抓住重點句段體會種樹人的用心。

  教學難點:種樹人的話和“我”從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

  四、教學過程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文課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基於以上的認識,本節課我主要採取的是“啟迪發現引導探究”的教學方法。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為了突出教材重點,克服學習難點,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我透過以下幾個環節推進教學過程。

  本課教學設計了以下五個環節:

  一、啟情匯入:

  1、開課伊始,我這樣匯入新課:同學們,猜猜老師手中拿的是什麼?(出示桃花心木種子模型)這個模樣怪怪的東西,是樹的種子。它長著一個長長的翅膀,每年的端午節前後,是最令人期待的了,種子會像竹蜻蜓一樣隨風飛舞、旋轉飄落,心也隨著輕盈起來。所以我們又把它叫做“會飛的種子”。同學們,知道它是什麼樹的種子嗎?隨學生的回答板書——桃花心木。

  2、交流資料

  透過課前預習,誰來說說對桃花心木的瞭解和認識?學生交流過程中,當說到桃花心木的樣子的時候教師隨即板畫。

  3、教師小結:是啊,這種樹的木材由於有著淡紅色桃花般的色澤,所以有了這個好聽的名字——桃花心木。讓我們齊讀課題。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源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促使學生主動學習,自主探究的關鍵。這樣的設計是從桃花心木奇特而有趣的種子入手,從一開始就把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然後透過簡筆畫,讓學生直觀感受桃花心木的高大美麗,既而對它的成長充滿好奇,層層深入,步步激趣,營造探究氛圍。

  二、整體感知:

  在這個環節中,首先指名接讀課文,瞭解學生課前預習情況,然後快速瀏覽課文思考這篇課文圍繞桃花心木寫了一件什麼事?隨後在交流文章主要內容的過程中,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

  三、重點認知:

  1、教師小結上一環節的教學,並引導學生深入學習課文第一部分內容。我是這樣設計的:這麼高大優美的桃花心木種樹人是怎麼培育出來的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1—11自然段,你從中有什麼發現?結合學生彙報的內容(教師板書:天數不定、水量不定、時間不定、苗數不定)

  之後我接著設疑:發現了種樹人這些奇怪的舉動,小作者產生了種種的疑問,那種樹人這樣澆水到底有沒有道理呢?繼續讀書,邊讀邊想邊畫,看看能不能自己找到答案?

  學生讀書後引導學生聯絡種樹人的話,從正面(這樣澆水有什麼好處?)從反面(如果不這樣澆水有什麼壞處?)以及課文最後兩個自然段,從事實(後來,種樹人不再來了,桃花心木苗長得怎麼樣呢?)來說,經過這樣的引導學生對種樹人的奇怪做法有了深入的瞭解體會了種樹人的用心。

  為了使學生更加深入的領悟了文章蘊含的道理,我設計了兩個內容:

  1、換位體驗,感悟種樹人的用心:

  假如你是那棵百年大樹,你想說寫什麼?(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談出自己的感受:對種樹人說……;對已枯萎的同伴說……;對一起成長的夥伴說……;對前來散步的人們說……)

  2、指導朗讀,感悟種樹人的用心。

  假如你們是那位種樹人,老師就是那位充滿疑惑的作者,你想怎麼對我說這一番道理呢?師生進入角色,教師引讀——————種樹人,面對你奇怪的行為我滿腹疑惑,你笑了,對我說:(指名讀)——————你又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另指一生讀)——————全班齊讀種樹人的話。

  “不確定”這個詞在文中具有提綱契領的作用,抓住這個詞語進行研讀,可以幫助學生很好地體會種樹人的用心和育人的道理。十四自然段的學習我是這樣設計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種樹尚且如此,何況是育人呢。(課件出示14自然段相關內容)

  “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在不確定中,深化了對環境的感受與情感的感知。就能學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成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

  學生讀後設疑:文中的“不確定”指的是什麼?我們的生活中會有哪些“不確定”?結合學生的回答教師小結:是啊,生活是變化無常的,苦難和不幸總會不期而遇,這就是我們生活的“不確定”。那麼在我們的生活中該怎樣面對生活中的不確定呢?

  (引導學生面對生活中的不確定就是做到獨立自主,克服依賴性,經受住磨難的考驗,學會生存和發展的本領。)

  四、反顧整體:

  教師引導學生看板書總結全文,這篇課文借種樹喻育人,先寫了種樹人澆水沒有規律我感到奇怪,接著自然引出種樹人的一番道理,使我從中悟到了育人之道,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

  (板書:借物喻人)

  五、拓展延伸:

  其實,《桃花心木》這篇文章所講的正是作家林清玄人生經歷的真實寫照,他在這種風風雨雨、坎坷磨難中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經驗和寫作素材,成了一名海內外的大作家。他的散文文筆流暢清新,在平易中有著感人的力量,老師給大家提供一部分他寫的書和相關網站,希望同學們課餘時間閱讀欣賞:

  課件出示:

  林清玄:《蓮花開落》、《冷月鍾笛》、《溫一壺月光下酒》、《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

  同學們,“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我們的一生總要經歷這樣或那樣的挫折與磨難。能獨立自主、經受住考驗,才能成為棟樑之材。老師送給大家一句話,課件出示“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希望我們都能夠做一個經受得起考驗、獨立自主、具有自我生存能力的人!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家》是一首優美的兒童詩,透過用學生的熟悉的事物作比,讓學生體會為什麼說“祖國就是我們的家”。這首兒童詩在本冊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透過本文的感情朗讀,落實《小語大綱》中提出的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任務。同時進行說話和表演訓練,進而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針對低年級段學生的年齡特徵,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2、複習鞏固漢語拼音,學會8個生字,"藍、祖"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認識一種筆畫。

  3、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懂得祖國哺育我們成長,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三、說教學重難點:

  課文的第五句“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就是我們的家。”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不容易理解。體會其中包含的意思是教學難點。為抓住教學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四、說教法學法

  教法:從本課兒童詩的特點考慮,從學生實際出發,教學時主要採用情境教學法。此外還有以讀代講法,讀中感悟法等。

  學法:教學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主動的學習過程,要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從過去的“講堂”變成學生的“學堂”,必須最佳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益,把課堂這一個廣闊的舞臺還給學生,提高學生素質,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原則,學生採用:看、聽、讀、演的方法學習。

  五、說教學過程

  (一)聯絡生活,激趣匯入

  上課開始,我先給學生播放歌曲《幸福的家》用歡樂的音樂渲染氣氛,激發學生的興趣。再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說說自己的家。接著,引出課題:.有一首很美的詩,題目就叫家(板書課題:家jiā)

  指名讀課題。

  並設疑:詩裡的家究竟是怎樣的。

  (二)看圖識字,整體感知

  (出示書上插圖)這裡的景色美嗎?你看到了什麼?再引導學生認識“白雲、種子”等由生字組成的新詞,並相機正音,接著透過提問“他們的家在哪裡?”引出課文內容,啟發學生互動交流,然後我結合學生回答,透過形象生動的語言引導學生走進文字。

  教師:藍藍的天空白雲飄,鳥兒在樹林裡歡快地歌唱,魚兒在小河裡自由地游來游去,種子在泥土裡慢慢地生根發芽,多麼優美的景色呀!書上是怎樣寫的呢?自己讀一讀課文。並出示自讀要求:自讀課文,把字音讀準,詩句讀連貫。讀完後老師加以檢查,指名讀。

  (三)巧設情境,突破難點

  1、第一句

  (1)白雲的家在哪兒?(出示白雲圖)練習

  說話:藍天是——的家。(出示白雲、小鳥、魚兒、種子圖)說說它們的家在哪兒?

  (2)把(四幅圖)它們送回家(貼圖),“送回家”時需說一句話:——是——的家。

  (3)自由朗讀,你最喜歡讀哪一行。

  ①想不想看看白雲的家?白雲的家怎麼樣?指導讀第一行:指名讀、範讀,學生閉上眼睛,彷彿看到了什麼?齊讀。練習用“藍天是——的家”說話。

  ②出示第二行:如果你是一隻小鳥,會在樹林裡幹什麼?你和小夥伴會說什麼?你的心情怎麼樣?開心的讀第二行。練習用“樹林是——的家”說話。

  ③出示第三行:(顯示動畫)魚兒在幹什麼?魚兒能離開水嗎?學著魚兒遊動,讀句子。練習用“小河是——的家”說話。

  ④出示第四行:(看圖)猜一猜種子在泥土裡會慢慢地怎麼樣?讓我們來做一粒種子,演一演你是怎樣慢慢長大的。是呀!種子從生根發芽到長葉開花都離不開泥土提供的營養,讀句子,練習用“泥土是——的家”說話。

  (4)課文的第五句“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就是我們的家。”是全文的重點句。由於低年級學生對祖國瞭解甚少,我預計理解本詩句的精確得當對學生來說是個難點。因此,我先調動學生大腦中與祖國相關的知識儲備,創設“我對祖國知多少”的情境,引導學生自由交流課前瞭解的知識。接著在音樂的渲染下,播放祖國山水風光的圖片:遼闊的原野,巍峨的高山,雄偉的天安門廣場和遍地的鮮花,讓學生來感受祖國的偉大和美麗的景象,進而感悟祖國就像一個美麗的大花園。激發學生體會在祖國的哺育健康學習、生活、成長的快樂,進而感悟“祖國就是小朋友幸福的家。”最後引導學生走入詩的意境。在音樂聲中感情朗讀,入情入境,與文字產生情感的共鳴。最後再出示句子“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就是我們的家。”指名讀,齊讀。

  (四)拓展延伸,遷移練習

  師:這首詩彷彿就是我們同學們心中流淌出來的歌,剛才我們瞭解到白雲、小鳥、魚兒、種子的家,那麼你們還知道什麼是誰的家呢?請四人小組討論討論。

  在整體感受文字的基礎上,請學生仿照課文,實現遷移,創設“學做小詩人”的實踐活動,把語文課的視野延伸到豐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中,不僅巧妙地進行語言訓練,更積澱對語言文字的感悟,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潛能,而且體現大語文觀教學。

  (五)識寫生字,探究入微

  重點教學生字白、雲。出示生字卡片:白、雲,指名讀準字音,組詞。然後讓學生自己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從旁點撥和指導,再讓孩子們做小老師說說如何寫好這兩個字。

  最後老師師範寫,學生描紅。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7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西師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第9課《讓貓頭鷹好好睡覺》。

  一、說教材

  《讓貓頭鷹好好睡覺》是本冊第二單元的第三篇課文,該單元是圍繞科技環保這一專題編寫的。本課則是一篇小朋友非常喜歡的童話故事,故事主要介紹了貓頭鷹的生活習性,告訴了小朋友貓頭鷹是捉田鼠的能手,是人類的朋友。根據新課程標準中第一學段目標要求,教學重點應落實到識字、寫字和讀。因此,透過本課的學習,要認識12個生字,學會8個生字,同時,透過讀,讓學生明白我們應該關心愛護小動物,懂得關心他人,相互理解的道理。

  二、說學情

  喜歡讀童話、聽故事是每一個孩子的特點。教材收編這篇課文正好滿足了這一年齡段孩子的願望,他們一定會非常感興趣地去閱讀並能從優美、有趣的文字中體會到關心他人、相互理解的道理。

  三、說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不同的語氣.

  3、瞭解貓頭鷹的生活習性,教育學生要學會關心他人,相互理解。

  教學重點:

  認識12個生字,會寫8個字。(新課標指出:低年級應以識字教學為重點,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興趣,並逐步培養閱讀能力。w

  教學難點:

  體會小黃鶯的心理變化,懂得要關心他人,相互理解的道理.

  四、說教法、學法

  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了三種教法:

  1.分角色朗讀法。新課標強調“讀”,因為只有讀,才能讓學生“有所感悟和思考”。文中對話多,語言也很有特色,因此我主要採用 “分角色朗讀”。做到“一法為主,多法並施.”

  2.多媒體輔助教學法。本課我設計了兩組課件,幫助孩子直觀瞭解貓頭鷹的生活習性,從而更好的理解文字。

  3.鼓勵欣賞法。老師的點評將鼓勵欣賞貫穿始終,從而滿足他們希望得到讚許,希望體會成功的心理特點,增強孩子學習的信心。

  同時,在教學中我主要滲透了兩種學法的指導:1、自主學習法。2、合作學習法。

  五、說教學程式

  (一)動畫激趣引課題

  第一組課件展示(森林裡,小黃鶯,山雀,小百靈---他們早就起床了,在林間歡快地飛舞,歌唱;只有貓頭鷹還在不遠處呼呼大睡----)

  老師設疑:貓頭鷹大白天還在睡覺,為什麼不叫醒他,反而讓他“好好睡”?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動畫”能很快抓住孩子的好奇心,使他們在心理上產生懸念,有強烈探知的慾望。

  (二)情感朗讀,趣味識字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圈出戴紅帽的生字多讀幾遍。( 讓學生圈出生字,自主探究,為後面識字教學奠定基礎。)

  2.做連字成詞的找朋友遊戲( 在遊戲中鞏固生字,激發興趣,鍛鍊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

  3.教師鼓勵試讀課文中的難句子。採用多種方式檢查自讀情況。

  4. 再讀課文:你喜歡這個童話故事嗎?把你喜歡的自然段多讀幾遍。 ( 讓學生再次走進文字,感受閱讀的樂趣。)

  (三)合作交流,精讀感悟

  整個這一環節我的設計主要圍繞“課文中的小動物你最喜歡誰?為什麼?”這一話題展開學習,讓學生自由地把讀後的看法和感情表達出來。先說給同桌聽,再告訴全班同學。( 我力求“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交流: 1.有的孩子說喜歡老黃鶯。

  抓重點詞語“急”“輕聲叫”體會老黃鶯關心他人的品質。板書:關心他人。

  2. 有的孩子說喜歡貓頭鷹.

  此時展示貓頭鷹夜殲田鼠的課件,(質疑):貓頭鷹為什麼白天睡覺?讓孩子邊讀邊勾畫相關的句子。學著勾畫圈點,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板書:保護莊稼 ) 同時用“保護”一詞練習說話,學以致用。然後組織學生討論:如果鳥兒們繼續唱歌會產生什麼後果? (力求培養孩子積極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意見,這是新課標低段口語交際的目標之一。)

  其中,重點指導這段話裡三個生字:“消,滅,班 ”。引導學生交流識字方法。感受字的形體美。

  3. 有的孩子說喜歡小黃鶯。

  教學時,抓住動物的動作、神態體會小黃鶯的性格特徵。( 板書:活潑,懂事 ) 這幾段以讀代講,先自由練讀,再加上動作,帶上表情在小組裡分角色讀,然後抽讀,評議。

  4.最後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小黃鶯心理變化的過程。

  這一環節,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四)拓展實踐,情感昇華

  我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拓展活動共設計了三種形式:

  1.小黃鶯以森林小記者的身份採訪貓頭鷹。

  2.像貓頭鷹這樣為人類作貢獻的小動物還有哪些?請舉例說說並寫下來。

  3.表演課本劇。

  以上活動涉及“說”,“寫”,“演”三方面,學生可根據自己喜好選擇,從旁觀者成為有情感的事中人,積極進行角色體驗,在實踐中得到語言的薰陶,情感的昇華。

  (五 )鞏固字詞,指導書寫

  師談話: 生字娃娃從課文裡跑出來集合了,你還認識他嗎?學生讀生字,口頭組詞語.然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字形,與同桌交流.最後描描寫寫課後的8個生字:學生先觀察描紅,然後我再範寫,重點指導“班”,“晨”兩個字。(強調寫字姿勢要正確,注意字的形體美,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六)說板書設計

  9.讓貓頭鷹好好睡覺

  老黃鶯(圖) 關心他人 !

  貓頭鷹(圖) 保護莊稼 !

  小黃鶯(圖) 活潑,懂事 !

  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課文精華的集中體現。我這樣分三行板書,形象、直觀、希望加強學生對文字的理解。

  總的來說,我希望40分鐘的課堂能成為影響孩子一生的課堂。以上是我的說課,不足之處還望各位評委和老師們批評指正。

  謝謝!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掌聲》出自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第25課,本單元共包含四篇文章,圍繞“美好品質”這一主題編排。《掌聲》以樸實無華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課文以英子的感情變化為主線貫穿全文,展現了兩次“掌聲”帶給英子的內心變化過程。表現了同學之間的關愛、鼓勵和尊重,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內涵。透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能體會到掌聲帶給別人的力量,激發學生養成在生活中樂於奉獻,關愛他人的優秀品質。

  二、說學情

  經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對閱讀有故事情節的課文有著極為濃厚的興趣。他們喜歡閱讀,樂於用朗讀表達心中的喜怒哀樂。透過平時的培養與訓練,大部分學生有一定的聽讀評價、朗讀評價、相互評價的能力;並能夠透過個性化的閱讀,理解語言,感悟其情,而且學生善於把文中的語言文字轉化成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我將本課的目標擬定為以下三個方面。

  知識與能力目標: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文中重點詞語的意思。

  過程與方法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懂得課文中兩次“掌聲”的含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領會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鼓勵,懂得主動關愛別人,奉獻愛心。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新課標的三維目標設計體系,並結合學生已有知識經驗、認知特點和規律,我將確立:教學重點:透過語言和動作的描寫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懂得課文中兩次“掌聲”的含義。

  五、說教學方法

  《新課標》要求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我為學生搭建交流互動的平臺,讓課堂成為學生展示自我的殿堂,使學生在激情、愉悅的氛圍中感受愛、懂得愛、奉獻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採用:啟發點撥法、多媒體演示法、創境想象法、評價激勵法等,激發學生興趣,啟迪學生心智,最佳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使課堂充滿活力。

  六、說教學過程

  接下來,我將向各位老師重點闡述我的教學過程,整個教學過程可分為以下幾個環節。

  環節一:匯入課題,激發興趣

  課上我將出示古文“愛”字的圖片,先指導學生觀察這個字由哪些圖形構成,進而引申字的含義:愛是用心疼惜呵護,並喃喃傾訴柔情。同時讓學生自由表達愛的表達形式,進而引出課題。

  新穎的“愛”字圖片,在一開始便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啟發了學生對愛的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環節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我會用多種形式,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基礎上逐項進行檢查。

  首先,以“找朋友”的遊戲檢查生字詞,重點強調多音字“落下殘疾”的“落”的讀音是(lào)以及另外兩個讀音是落(luò)葉、丟三落(là)四。並且運用口訣“一隻小黑狗,默默地蹲在家門口。”來指導學生有趣識記生字“默”。

  然後對生字的書寫進行強調,教師範寫後,學生進行練寫和反饋。

  接著,指導學生用補白的形式來概括文章主要內容:課文講了一個殘疾女孩英子,在同學們的鼓勵的掌聲下,變得自信起來的故事。

  此環節的設計運用多種有趣的方法識記生字新詞,有助於幫助學生掃清文字障礙,用填空補白的形式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支架式教學降低了三年級學生的學習難度,利於學生接受。

  環節三:精讀課文,體會重點。

  我將從以下兩個層次來展開。

  層次一:感受英子前後變化。

  課上我將設計問題:掌聲前後英子有什麼不同?讀1—4段,找一找相應的句子。學生充分品讀後彙報:

  內容一:“她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我會提問:想象一下當時同學們在幹什麼?預設學生彙報:課下同學們一起唱歌、跳舞、做遊戲、開心的玩耍等。然後對比英子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一角,來感受這時候的英子給我們留下的印象是那麼的自卑、憂鬱、孤獨、文靜等。接著指導學生透過朗讀來體會英子的憂鬱和孤獨,來走進英子的內心。當學生彙報到:

  內容二:“她和同學們一起遊戲說笑……還讓同學們教她跳舞。”

  這句話時,及時點撥學生:對比之前孤獨的英子,後來的她又給你留下什麼印象?學生讀後就能感受到現在的英子是自信、開朗、活潑的。接著指導學生把高興的情緒齊讀出來。

  層次二:感悟兩次掌聲含義。

  繼續以問促讀:英子為什麼會發生這麼大的變化呢?預設學生回答是因為掌聲這神奇的力量。順勢引出學生也去感受掌聲的力量。默讀2、3自然段,畫出感觸深的語句,談談感受。

  預設學生彙報:

  內容三:“英子猶豫了一會兒,慢吞吞地站了起來,眼圈紅紅的。”

  首先激發學生思考:“猶豫”中藏著什麼?透過前文的鋪墊,學生感受到英子非常膽怯,害怕上臺。教師設定情境:英子,輪到你講故事了,你為什麼猶豫呢?學生化身英子表達內心想法。預設英子的想內心世界:“如果我上臺講故事,同學們就看到了我殘疾的腿,他們一定會嘲笑我的”或者是“可是老師讓每個人都要講故事,我不能不上臺呀!”兩個截然不同的想法更能體會到,英子猶豫不決,躊躇不前,無奈的心態。接著指導學生朗讀這句話,讀出自己的感受。當學生彙報到:

  內容四:“教室裡驟然間響起了掌聲,那掌聲熱烈而長久。”

  在這裡繼續鍛鍊學生的想象力,並提問: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學,你想用掌聲告訴她什麼?學生設身處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來鼓勵英子:英子,別害怕!你能行,我們相信你!你真勇敢!我們不會嘲笑你等等。同時引導學生思考:第二次,同學們用掌聲又給英子送去了什麼呢?學生感悟所得送去了讚賞、佩服、鼓勵、誇獎、表揚等。接下來請學生把自己當成英子的同學,來讚美英子:“你的普通話說得真好!你的聲音真好聽。”

  此環節的設計從英子前後對比變化進行分析,從而引出“掌聲”,再進行分析掌聲給英子帶來的鼓勵。這樣的設計環環相扣,層層遞進,更利於三年級的學生由淺入深,漸進感悟文字的內涵。

  環節四:迴歸課文,昇華情感

  我將設計學生有感情朗讀英子的回信,進一步體會掌聲帶給英子的巨大力量和勇氣。

  環節五:積累拓展,遷移運用

  在師生共同總結課文內容的基礎上,佈置如下開放型作業:以第一人稱“我”,用自己的話,把課文2—4段的感人故事講給家人聽。

  七、說板書設計

  這是我的板書設計,力求生動簡潔,再現課文內容。

  結束語:以上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感謝各位評委老師的耐心傾聽。請問我可以擦黑板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