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精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模板錦集8篇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精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模板錦集8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一年級數學說課稿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分與合》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內容。這部分內容主要練習8-10各數的分與合的過程。第2題用“猜”的形式鞏固對10的分與合的理解;第3題綜合了8-10各數分與合的內容,讓學生在遊戲中進一步熟悉8-10各數的分與合。第4題讓學生應用對8-10各數分與合的理解填空;第5題透過富有情趣的練習形式,啟發學生靈活應用數的分與合的知識合理作出選擇。第6題是透過填一填,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有條理思考的重要性。第7題是寫數練習。這一部分內容為以後學習10以內的加減法奠定了很重要的基礎,為學生了解數學的用處和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打下紮實的基礎。基於以上認識,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透過有趣的遊戲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鞏固運用學過的知識。

  2、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識。

  3、發展學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等能力。

  本節課的重點:在掌握10以內數的組成過程中,形成“分”與“合”的思想

  本節課的難點:形成“分”與“合”的思想,為以後的加與減的學習打基礎。

  二、說教法:1、情景教學法練習課是很枯燥的課型,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因此情景的創設要立足於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本課我設計了一個螞蟻旅行的故事貫穿整個練習,讓每一個練習都聯絡起來,這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不會讓學生感覺枯燥,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發現法:在分一分的時候,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發現出有次序有條理的分法,自己發現出分與合的聯絡。從而掌握一些自己整理知識的方法。

  三、說學法〈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觀察比較以及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實踐操作法、觀察比較法也是本節課中學習練習的主要方式,同時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

  1、觀察法:在出現實物或是畫面時讓學生用完整的語方表達出來是很好的學習方法。觀察目的確,比如怎麼樣才能又快又好的將各種可能的分法全部分到?先要觀察再思考,不僅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而且教給學生觀察的思維方法。

  2、實踐操作法:兒童思維的發展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他們需要透過種活動來學習知識,發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練習的時候,透過學生動手擺一擺。找一找,親身感知,鞏固數的分與合,從而小結出陣列成的規律與方法。培養學生透過動手操作獲得知識的能力。

  四、說教學程式:(一)情境引入:

  因為學生對分與合的知識已經接觸很多,所以先設計每個學生完成一個分與合的練習。這樣有競賽的情況下,抓住孩子愛玩的特點,積極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將分與合的題貼到黑板上,學生就利用這些教具進行有序的分解。再小組利用學具進行活動,完成課本第一題,組織交流,要求學生有條理地進行表達,並提醒學生從分與合這兩個角度分別說一說。

  (三)玩猜一猜的遊戲:師先示範,在紙上寫上10的分解,讓學生來猜;然後小組進行活動。先由一人在紙上寫好一種分法,再讓其他同學猜。這樣既可鞏固有關數的分與合知識,又可以增強學生的練習興趣。

  (四)第三題,我將它改成放風箏的遊戲。說說8-10各數的分與合。在教師示範後,放手讓學生自己來出題。

  (五)每個學生身上都有個號碼,第五題的時候,讓學生自己去找朋友。練習時,可以一座房,一座房地考慮。全體學生都動起來,讓學生有興趣去參與教師所設計的活動。

  (六)因為事先正好把學生分成四個小組,所以第6題讓每個組的學生都來種一棵小樹。提示學生有次序地填寫。從下往上,左邊的數由大到小,右邊的數由小到大。再讓學生按順序說說各數的不同分法,幫助學生熟練掌握。

  (七)寫字練習穿插在課堂中,讓學生在動中能靜一靜。

  (八)小結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2

  教材分析

  本課為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第4單元《有趣的圖形》中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正方體、長方體、圓柱、球等立體圖形之後進行教學的,為以後進一步學習更深層的幾何知識打下基礎。

  學生分析

  本課面對一年級的學生進行教學。一年級的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在一年級上學期,學生已經學習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初步認識了這些幾何圖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間觀念;同時,學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比較關注自己周圍的事物。在參與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後,掌握了一些基礎的學習技能:能夠根據老師的具體要求進行有目的嘗試,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組合作意識,有一定的觀察問題和發現問題的能力等。

  設計理念

  1.注重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創新意識。

  2.在實際情景中豐富學生對圖形的認識。

  3.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教師要隨時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給予適當的評價。在設計時,注重設計開放式的學習環節,給學生提供充分發揮想像的空間;注意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組織適當的小組合作學習,重視學生的語言交流;注意引導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進行思考,把操作與數學思考結合起來。

  教學目標

  1.透過觀察、操作與討論,感知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特徵。初步認識什麼樣的圖形是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能根據它們的特徵從具體的情境中辨別這四種圖形。

  2.透過摸、畫、找、說等活動,初步體會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樣性,並在小組活動中培養探索意識和協作精神。

  3.透過創設情境,在實際操作活動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激發學生積極探索新知和學好數學的慾望。

  教學流程

  課前交流:今天我們請來了三位老朋友和大家一起來上這節課,來看看它們是誰?(出示課件)它們想和大家比一比,看誰最愛動腦筋,最會聽別人發言?敢和它們比一比嗎?那讓我們一起開始這節課吧!

  一、創設情景,遊戲匯入。

  師:小朋友們喜歡搭積木嗎?現在想試試嗎?那我們就把自己帶來的盒子當成積木,合作搭一件作品。先在小組裡商量一下準備搭什麼,可能用到哪些形狀的盒子?(師可控制一下時間。)開始完成你們的作品吧!(小組合作。)

  生交流彙報:你們的作品是什麼?用到了哪些形狀的物體?

  找兩個小組介紹,引導學生髮言,你們商量了嗎?(生說,師將其用到的形狀貼在黑板上。)

  二、組織活動,進行教學。

  1.“畫”面。

  (1)吸引學生注意力。

  師:看看老師做了什麼?(師取盒子。)

  這是老師最喜歡的盒子,你也拿一個你喜歡的盒子給老師看看(師邊摸其中的一個面邊說),請你也摸摸你拿的物體的一個面,有什麼樣的感覺?

  師:那怎樣才能得到你剛才摸的那個面呢?你來想個好辦法。

  (學生回答:畫的方法,在沙灘上蓋的方法,印章的方法……如果學生只說出畫的方法,師可引導:想想看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師:小朋友們真愛動腦筋,想出了這麼多種方法,請你選一種合適的方法得到你剛才摸的那個面吧!

  生操作,師收集作品。

  (2)智力遊戲。

  師:老師邀請小朋友們一起來玩一個智力競猜的遊戲。

  認識圖形教師說課,標籤:一年級數學說課稿,小學數學說課稿,

  (師出示一張作品,問:猜猜看,這個圖形是從什麼形狀上畫下來的?你知道它是什麼圖形嗎?)

  (3)出示三稜柱。

  師簡介三稜柱,並按照剛才的方法從三稜柱上畫下一個圖形(在展示臺上畫)展示。提問:你知道這是什麼圖形嗎?

  (4)小結。

  師:這

  (師拿圖形,生說,師貼。)請你觀察一下,今天認識的圖形與以前認識的物體的形狀有什麼不同?

  今天我們學習的圖形都是平平的,只有一個面。我們把這樣的圖形叫做平面圖形,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這些圖形。(板書:認識圖形。)

  【此處教師充分利用學生的學具,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激發起學生探求新知的強烈慾望,激活了學生的思維,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創設出讓學生摸一摸、畫一畫、找一找的學習活動,注重讓學生以自己的內心的體驗來學習數學,意在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運用數學進行交流的意識,使學生初步感知這些實物的表面,獲得對平面圖形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初步認識由體出面。】

  2.“找”面。

  師:其實現在我們身邊就有這些圖形。不信,咱們找找看。從你的桌子上拿一個長方體,看看能不能從長方體上找到一個長方形。

  (指名演示,邊摸邊說從什麼形狀上找到的什麼圖形。)

  拓展:聰明的小朋友,看你還能不能從桌子上其他形狀的物體上找到其他圖形。

  【教師先引導學生從一個長方體上試找出不同的長方形,之後,又提出拓展性的問題,“那你們能不能從桌子上的其他形狀的物體上找到其他圖形?”意在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先扶後放,使學生從具體實物操作和形象發展到抽象地認識圖形,進一步體驗到“面”由“體”得,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3.總結。

  師:我們從長方體上找到了長方形(引導學生說),揭下長方體並同時板書長方形(邊說邊揭)……今天我們認識的圖形有……(生回答,師板書。)

  我說你想:試試你掌握的本領。老師說一個圖形的名字,請你閉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樣子,也可以試試邊想邊用手指畫一畫。(給學生留出想的時間。)

  三、練習。

  1.“說”面

  (1)師:讓我們一起到生活中去看一看,出示課件。

  問:你看到了什麼?老師把它們蒐集一下。你能從這些標誌中發現什麼數學問題?你知道這些標誌是什麼意思嗎?他們提醒我們要注意交通安全。

  (製成課件,在道路上滾動出標誌,引導學生髮現,教師進行蒐集,師在課前將標誌中的數學問題分別做成可閃動狀,當學生說到時,可方便大家辨認。)

  (2)討論、交流。

  你在生活中認真觀察,還在哪裡見過這樣的圖形?

  【此處設計了一個問題,即:“在生活中,你還在哪裡見過這些平面圖形?”創設出問題情境,讓學生把所學的新知運用到現實生活中,使學生覺得學習數學有用,數學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絡,增進了學生對數學的價值和作用的認識,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2.找名字(第36頁:連一連)。

  師:有幾個小朋友不小心把自己的名字弄丟了,請你用今天學習的本領幫忙找一找吧!

  獨立練習,同桌互查。

  3.猜謎語。

  師:我們今天請來的三個朋友看到了大家的本領這麼棒,終於忍不住要來考考我們了。他們出了幾道謎語,你有信心猜出來嗎?

  認識圖形教師說課,標籤:一年級數學說課稿,小學數學說課稿,

  (演示課件:出示三個朋友,可出聲,出示謎語,點選謎語會變大。淘氣:先看我的謎語。)

  指名扮演“淘氣”、“笑笑”、“機靈狗”,給大家讀謎語。

  指名說答案,老師畫連線。

  4.塗顏色。

  指導學生髮現圖形,並按要求塗色。

  四、全課總結。

  透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略)

  五、佈置作業。

  回家給爸爸、媽媽展示一下你的本領,找找看,你們家裡有哪些今天認識的圖形。

  課後反思

  1.這節課設計的“摸”面、“畫”面、“找”面和“說”面幾個環節,使學生在參與數學活動的同時,體會“面”由“體”得和“面”與“體”之間的聯絡與區別。學生學習興趣較為濃厚,同時在數學活動中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分析、比較、概括的能力。

  2.教師透過設計“在日常生活中,你還在哪兒見到過這些平面圖形”問題情境,讓學生把所學的新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使學生覺得學習數學有用,數學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絡,增進了學生對數學的價值和作用的認識,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3.本節課缺少讓學生表述的機會。如:讓學生從身邊的物體上試找今天認識的四個圖形,並且到講臺上展示摸給大家看,學生雖興趣很高,但反思後發現此處只注重了讓學生動手摸,如果能夠讓學生邊說從什麼形狀的物體上找到了什麼圖形,邊摸著展示給大家看,效果會好一些,孩子既有了表述的機會,同時也會對這些圖形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3

  學生在學習這部分知識之前學習了比較,並且已經接觸了減法,是總數減部分數等於另一部分,和這節課的減法意義有所不同,而且“誰比誰多幾,誰比誰少幾”這樣的數學語言學生敘述起來有一定的困難,所以這節課重點解決這個問題。

  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我是這樣設計的:首先根據情境讓學生從圖上發現資訊,再根據得到的資訊提出數學問題,師生共同解決問題。接著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自己提出問題並嘗試解決問題,不當之處老師做以引導。在鞏固練習的過程中我選擇了同桌合作的方式,循序漸進,從擺圖形到用語言敘述“誰比誰多幾,誰比誰少幾”,再到列算式解答,這是由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一個形成過程,這樣可以進一步理解減法的意義。由於一年級學生年齡小,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所以上課中間安排了“唱首歌輕鬆一下”的活動。為了鞏固新知識我安排了“考考你”,一是出示題目鞏固練習,二是拍手遊戲,使學生參與活動面更廣。最後把直觀的形象思維轉化為抽象思維,也是分層教學的一個體驗,由實物抽象為數字的比較,可以找學有餘力的學生進行一次比賽,檢驗他們的學習效果,並且使他們有一定的提高。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4

  教學目的:

  1、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地鐵中的數學問題。

  2、培養學生收集資訊、處理資訊和利用資訊的能力。

  3、讓學生在解決身邊具體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數學的價值,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課前準備:

  1、以小組為單位對南京地鐵作調查,收集有關資訊。

  2、學生準備計算器,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新課

  師:我們班大部分同學都坐過地鐵,乘坐地鐵你有什麼感受?

  生:舒適、快捷。

  生:爽!

  生:坐得時間短,還不過癮。

  師:課前同學們都分小組收集了南京地鐵的有關資訊,請每一小組的代表彙報一下你們小組收集的資訊。

  各小組代表彙報,並在實物投影儀上顯示。

  師:老師也收集了一些資訊,我們大家一起來看看。

  (多媒體課件演示一組圖片,圖片中附相關的文字資料)

  配音:南京地鐵1號線一期工程於20xx年9月1日正式開通,地 鐵全線是從邁皋橋站到奧體中心站,全長21.72千米,南北向穿越南京主城區。從邁皋橋站到奧體中心站,一共有16站, 15個區間。地鐵票價按照這樣的標準來定價:1—7個區間內票價2元;8—11個區間票價3元;12—15個區間票價4元。

  師:透過介紹,你又知道了哪些有關地鐵的數學資訊,在四人小組內交流一下。

  學生討論並交流。

  出示下表

  共設:16站臺(有15個區間)

  票價:1—7個區間內票價2元;

  8—11個區間票價3元;

  12—15個區間票價4元。

  師:其實只要我們留心觀察,在我們的身邊就有很多數學問題,南京地鐵中就蘊含著許多數學問題。(板書課題:地鐵中的數學問題)

  (出示南京地鐵1號線線路圖)

  師:圍繞乘坐地鐵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小組成員商量一下。

  生:從小行站上車到奧體中心站一共需要多少分鐘?

  生:用5元錢從小行站到紅山動物園站,一個來回夠不夠?

  生:地鐵從邁皋橋站行駛到奧體中心站,全程要多少分鐘?

  生:地鐵一天運營多少趟?總共能載客大約多少人?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把問題分類。

  師:我們一道來研究其中幾個數學問題,首先我們來看看購票問題,好嗎?

  [評析] 在數學學習中,提出數學問題有時比解決數學問題還重要。活動中教師放手讓學生提數學問題,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主動參與的意識,也有助於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獨立思考和創新精神。

  二、解決實際問題

  1、購票問題。

  師:如果我們乘地鐵從小行站出發,到新街口站需要買幾元的票?到紅山動物園呢?(2元,3元)

  師:除了用現金購票,我們還可以刷卡,這樣可以更便宜一些,這節課我們只研究用現金購票的問題。

  師:給你2元錢,乘地鐵從小行站出發,你可以坐到哪些站臺下車出站?

  (同桌先互相說說再彙報)

  師:同樣給你2元錢,乘地鐵從小行站出發,最遠能到哪一站下車出站?你是怎樣想的?

  生:往西走最遠可以到奧體中心站,往北走最遠可以到鼓樓站。

  (課件演示地鐵從小行站分別到奧體中心站和鼓樓站走過的路程)

  師:從小行站出發一共可以到達多少個不同的站臺下車出站?

  師:如果給你2元錢,你能從哪一站坐到哪一站下車出站?

  學生在小組內先說一說,再全班交流。

  2、乘車時間問題。

  (課件模擬演示地鐵執行情況)

  配音:每天早晨6:30分,分別從邁皋橋和奧體中心兩個底站同時相對發出第一班列車,以後每隔7分鐘再發一趟列車。地鐵對於時間的把握驚人的準確,每一站之間行駛2分30秒,每一站停靠30秒,邁皋橋站、南京站、鼓樓站、新街口站四個大站停靠45秒。晚上9:40分同時從兩個底站相對開出最後一班列車。每列車有6節車廂,平均每節車廂載客約200人。

  整理成表

  運營時間:早晨6:30分發出第一列車,晚上9:40分發出最後一列車。

  發車間隔:每7分鐘發出一列車。

  每個區間行駛時間:約是2分30秒。

  每個站臺停靠時間:每站停30秒。(邁皋橋、南京站,鼓樓,新街口等四個大站停45秒)

  每列車:有6節車廂,每節車廂一趟平均載客200人。

  師:如果這個週末爸爸媽媽有空,你最想讓爸爸媽媽帶你乘地鐵去哪兒?乘車途中需要多長時間?

  解決短距離和長距離各1個時間問題,讓學生拿出計算器來算列車行使時間。

  (結合學生的回答板演)

  從小行站出發 奧體中心站下車 從小行站出發 紅山動物園站下車

  算式:150×3 +30×2 150×11+30×10+15×3

  =450+60 =1650+300+45

  =510(秒) =1995(秒)

  510秒=8分30秒 1995秒=33分15秒

  3×3=9(分)

  9分-30秒=8分30秒

  師:如果這位同學乘坐的是早晨8點從小行站出發的地鐵列車,大約什麼時刻能到達紅山動物園站?(8點33分15秒)

  3、客流量問題。

  師:小組內商量並嘗試解決下面的問題----

  (1)從早晨6:30分發出第一列車到晚上9:40分發出最後一列車,地鐵公司一共發了多少列次車?(262列次)

  (2)地鐵列車一天能載客多少人次?

  學生小組合作完成後,小組代表板演。

  生1: 晚上9:40分是21:40分

  21時40分-6時30分=15時10分

  15時10分=910分

  910÷7=130(列次)

  130×2+2=262(列次)

  答:一共發了262列次車。

  生2: 200×6×262=314400(人次)

  答:地鐵列車一天能載客314400人次。

  [評析]讓學生經過討論與交流,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數學思考,從而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透過小組合作學習,豐富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體驗解決問題成功的喜悅。

  三、總結評價

  師:正因為地鐵執行的快捷、方便、載客量大,大大緩解了城市的交通壓力,我們南京已經開工建設了地鐵2號線。 ,將來還要建地鐵3號線、4號線……(課件出示2號線、3號線……規劃藍圖)

  師:透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或體會?

  學生回答略。

  師小結:這節課我們利用收集來的一些南京地鐵的數學資訊研究了有關購票、時間和客流量等方面的問題,課後同學們還可以再去研究自己感興趣的其它數學問題。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5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教材一年級下冊第71-72頁“摘蘋果”。

  教材分析:

  本節課主要是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這部分內容是在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法及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我透過設計恰當的問題,展現不同的方法,體現計算方法的多樣性的特點,讓學生在學習計算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數感,教學過程中我注重讓學生經歷探索運算方法的過程,體驗演算法的多樣性。本節課因為時間關係,我只提供了“摘蘋果”這一情境,同時在計算一共有多少蘋果的時候,沒有直接告訴學生應該怎樣算,方法是什麼,沒有用法則一類的東西去制約學生,做到了把課堂交給學生, 鼓勵學生自己探索計算的方法,並透過與他人合作交流,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這樣讓學生去自己探尋,體會演算法,透過自己的構建來學會計算,這樣安排,有利於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有效的提供學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理解並學會計算,獲得數學活動的經驗,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策略和方法。

  學情分析:

  在習慣和意識方面,學生經過一學期的訓練,已經具備了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這個班的孩子探究意識較強,對數學學習也充滿了濃厚的興趣;但學生認知能力差異也是畢較大,發展不均勻。在知識上,學生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已經掌握了100以內不進位加法,和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等計算方法,部分遷移能力強的學生很快就能掌握,感到比較容易;有少部分遷移能力較弱的學生,學習起來有些困難。由於學生所處的環境和生活方式的差異,所以不同層次的學生,思維方式就不可能相同,這對學生自身的學習具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演算法的多樣化,尊重他們的想法。

  教學目標:

  1. 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探索並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體會計算多樣化。

  2. 讓學生經理探索,經歷,體驗和感悟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掌握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

  3. 透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受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絡。

  重點難點:

  重點:探索並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難點:對多樣化計算方法進行最佳化,達到正確完成計算。

  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以笑笑和淘氣摘蘋果為情境引入,在引入新課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緊接著,在解決數學問題“笑笑和淘氣一共摘了多少個蘋果?”時,在列出算式38加17之後,沒有直接告訴學生應該怎麼算,而是獨立思考,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的不同的演算法,感受利用多種方式解決相同問題,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明白,一個問題可以透過多種渠道來解決,要根據自己的不同情況來思考,同時學生之間互相交流會使學生掌握多種辦法,對學生以後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在鼓勵演算法多樣化的同時,引導學生對不同演算法進行比較,評價,它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策略評價意識。

  在練習環節,我讓學生透過列豎式獨立完成一道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的題目,教師巡視,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及時指導,彙報時,請一位同學發言。第二題,我就地取材,以保潔阿姨兩週工作的時間為背景,讓孩子們算一算保潔阿姨兩週一共工作了多長時間,一方面讓孩子能利用新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獲得成就感,另一方面也讓孩子感受到數學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絡,同時也引導孩子,要做要做一個不亂丟垃圾,愛護校園的好孩子,這樣不僅保潔阿姨不是太辛苦,同時也可以使得校園更乾淨,美好!加強了思想教學!

  教學反思:

  回顧這節課, 我覺得自己做的比較好的地方是:在教學過程中善與鼓勵學生探索不同的計算方法,並給學生交流,展示的空間。同時在課堂中採用了一些激勵性的語言來激發學生學生的求知慾,鼓勵學生勇於標新立異,大膽創新。

  當然還有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可能由於時間的關係,在教學過程中比較趕,總擔心教學內容完成不了,所以對一些細節的處理上相對有點粗糙,探究的不到位,其次,就是在練習鞏固環節練習,拔高不夠!

  總之,這節課應該還有很多做的不夠好的地方,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6

  一、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體驗數學

  數學教學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使他們樂學、愛學。

  本課按運動會的開幕→比賽→發獎→回家四個環節,用主持人“機靈狗”串成活動情景,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引出“看開幕表演發現圖形”、“看比賽提問題和解決問題”、“比賽結束製作獎盃”、“運動員回家估算乘車問題”等四大環節,讓學生自始自終置身於運動會情境中,積極而又自然的參與每個環節的學習,真正的感受生活,體驗數學。

  二、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學會團隊合作與競爭

  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合作學習既能為學生提供參與交流的學習空間與平臺,又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與競爭意識。本課的教學,我安排了兩次合作學習,第一次是“生生互評”,讓學生在解決了運動場上的數學問題的基礎上合作交流,並互相評價;第二次是“利用圖形制作獎盃”,根據各種圖形,團隊先設計構思出獎盃,然後分工貼獎盃。在這些活動過程中,學生參與面大,考慮問題策略多樣化,合作學習促進了學生更加生動活潑的參與學習。

  三、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現生活“數學化”

  數學來源於現實,紮根於現實。本課教學的四個環節,每個環節都滲透著生活問題數學化。如運動會是學生親身經歷過的,用它來作為知識的切入點,學生就會感到數學知識就在他們身邊;如“乘車問題”,生活中經常遇到,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這一問題,他不僅會覺得有趣,而且會有成功感。這些都是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並嘗試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瞭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四、充分尊重學生,把學習的自主權交給學生。

  在引導學生觀看小動物的比賽時,透過情境的再次創設學生爭先恐後提出一系列的數學問題,解決問題時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讓學生自主選擇獨立解決,在彙報交流時採用師生共同參與的評價方式,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又充分挖掘了每個學生的潛能。

  本節課藉助了多媒體的聲、色、光、動畫等視聽媒體優勢創設富有吸引力的情境,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培養了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以及欣賞美的能力。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7

  教材分析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一年級上冊中實踐活動——“數學樂園”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的一種數學實踐活動情境,其內容都是一些具有現實性和趣味性的活動材料和“起立遊戲”、“送信遊戲”等。學生在活動中可以進一步經歷數學知識的應用過程,感受自己身邊的數學知識,體會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學生分析

  學生認識了0~10並掌握了10以內的加減法後,已具備瞭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但由於日常教學中,班上的人數較多,活動空間有限,組織起來也較困難。如何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以便全班同學都能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主動、有序、愉快地參與到各個活動中來,是本節課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

  設計理念

  未來的社會既需要學生具有獲取知識的能力,也需要學生具有應用知識的能力,而知識也只有在能夠應用時才具有生命力,才是活的知識。為此,我在現有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根據班上的實際情況,設計了幾個貼近學生生活的實踐活動。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10以內數的順序、組成及計算,區分它們的基數、序數含義。

  2.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培養有條理地進行思考的能力。

  3.經歷數學知識的應用過程,感受自己身邊的數學知識,體會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實踐活動課。

  1.課件展示——“數學樂園”全景圖。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做遊戲嗎?今天老師想和你們一塊兒去“數學樂園”做遊戲,你們想不想參加?

  2.師板書課題:數學樂園

  3.用獎“數字之星”的方法激勵學生多發言、多動腦。

  二、活動(一):走迷宮遊戲。

  1.複習對0~10各數的認識。

  (1)說數字:學生說出透過這段時間學習認識的數字0~10,教師貼出相應的數字卡片,每張卡片上有一個娃娃頭。

  (2)用數字:引導學生用黑板上的一個或幾個“數字娃娃”說一句話。

  (3)找數字:啟發學生找找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數字娃娃”,體會數字的重要性,並邀請“數字娃娃”一塊兒做遊戲。

  (4)排數字:啟發學生按一定的順序給“數字娃娃”排隊,點一個學生在黑板上排,其他學生分別在自己桌面上排數字卡片。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思考不同的擺法。

  2.故事引入“走迷宮”活動。

  (出示小黑板)教師以一個《小白兔迷路》的故事匯入:

  一天,小白兔出去玩,走著走著,突然迷路了,這怎麼辦呀?它給媽媽打電話:“媽媽,我迷路了,怎麼辦才好呀?”媽媽聽了點了點頭說:“孩子,你長大了,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去做,只要你按1、2、3、4……的順序走到9就一定能回家的。”於是聰明的小白兔按**的話去做,終於回家了。同學們,你們知道小白兔可能是怎樣走的嗎?

  3.學生獨立走迷宮——幫助小白兔找家。

  讓四個學生分別在四塊小黑板上用不同色的粉筆畫不同路線,其他學生在課本上畫出小白兔回家的路線。

  4.比比誰想得多,進行評價獎勵。

  5.找規律:教師引導學生找其中的規律,如,“從1走到2有幾種方法?”“從左邊的2走到3有幾種走法?”引導學生有條理地進行思考,並作為課後的作業,鼓勵學生合作完成。

  三、活動(二):對口令遊戲。

  1.(放快節奏鼓點音樂)師生對口令,如師說“我出3”,生答“我出5”,複習數的組成。

  2.同桌互對口令,複習數的組成。

  四、活動(三):送信遊戲。

  學生按四人小組的位置坐好,每人從抽屜裡拿出一個反面寫有一個數字的信封,然後請學生把桌面上的得數與信封上數字相同的算術卡片放進信封。

  請其中一組學生上臺演示完成,之後評價,找對的學生表揚自己。

  五、活動(四):起立遊戲。

  1.報數:請兩豎行學生從前往後,從後往前報數。

  2.數數排第幾:讓每位同學透過數數和思考,對自己在班上的位置都有一個正確的定位。

  3.起立拍手遊戲:教師點到從前(後)數第幾位學生,該豎行該生就起立拍一下手,之後讓學生練習從左數、從右數,使學生進一步感知前後左右等空間的方向,並注意讓學生區分幾個和第幾個這兩個易混的概念。

  六、活動(五):投擲遊戲。

  佈置好遊戲場地,教師點幾位學生按規則向簍裡投球,共10個球,看能投進幾個。同時請一位學生當評判員,用圓片貼在黑板上表示投進球的數量,之後請其他學生當“小記者”,報道幾位學生的投球成績並進行比較。其間還讓學生說說有幾個球沒投進,並說出自己的演算法。

  七、課堂小結。

  師:今天,我們一塊兒到“數學樂園”去逛了逛,你們開不開心?其實只要你們留心就會發現生活中有很多的數學知識,你們想不想學習更多的數學本領呢?老師相信,只要你們努力,就一定會成為生活中的“小小數學家”。

  課後總結

  新課程,新教材,構建的是一個開放、充滿生機的課堂體系,對此,在執教本課後,我有更深的體會。

  一、寓教於樂,玩中學,學中樂。

  “一、二、三……”教室裡傳來異口同聲的數數聲。只見一位學生站在講臺前正朝著離他有一段距離的小筐裡投球,講臺下面幾十雙眼睛都齊刷刷地望著他,眼神裡透著幾許焦急、幾許驚喜,大家都隨著投球學生的表現或喜或憂,有的恨不得親自上臺去一試身手。乍看去還真想不到這是數學課堂裡的一幕情景呢!

  遊戲是學生們喜聞樂見的形式。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遊戲當中,透過數一數投進了幾個球,比一比誰投進的球多、誰投進的球少,兩人相差多少,算算沒投進球的個數等環節,在彼此思維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中,很自然地複習鞏固了前面所學的知識。就這樣,學生在一種愉悅的課堂氛圍中不知不覺地汲取了數學養分,親身經歷了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再一次真切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激發他們學數學、用數學的興趣。

  二、小組合作學習,便於人人參與。

  在鞏固10以內加減法這一環節中,我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開展了一個“送信”遊戲。那麼多封“信”,要找到得數與自己信封上數字相同的“信”放進信封,就必須快速地算出每封“信”的得數,有趣的

  形式把學生們都吸引了過來,學生們比平時計算枯燥單調的口算題時的熱情高漲得多,尤其是幾個學生為了同一封“信”發生爭執時,個個都像“小老師”一樣運用所學的知識說服對方,整個課堂頓時“熱”了起來,真正達到了人人參與,個個樂於參與的目的。

  誰說數學課堂就該是“一人講全班聽”的嚴肅場景?如若將理性的數學知識融入到學生們易於接受、樂於接受的教學形式,又何愁學生不愛學、不動腦筋呢?讓我們“蹲”下來,寓教於樂,真正站在學生的角度為他們創設出種種輕鬆、快樂的學習情境,一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鐘錶的組成部分,知道時針、分針及鐘面的數字。

  2.使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學會看整時,並知道整時的兩種表示方法。

  3.使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從小養成珍惜時間和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4.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學會看整時

  教學難點:整時時針、分針所在的位置

  教學具準備:實物鍾、模型鍾,實物展示及相關多媒體課件,頭飾。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1.請同學們聽聽這是什麼聲音?(嘀嗒……)

  再聽聽這是什麼聲音?(鬧鐘聲……)

  2.生活中我們時時刻刻離不開鐘錶,鐘錶有著各種不同的形狀,(圓的、方的、扇形的……)鐘面上還有豐富的知識,你們想知道嗎?

  二、整合問題:

  1.說一說,關於鐘錶,你都知道哪些知識內容?

  2.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鐘錶。

  三、解決問題:

  1.自主學習,解決問題

  學生拿出學具鍾,說說在鐘面上你都看見了什麼?

  2.合作學習,解決問題

  同桌比一比,看鐘面上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指名彙報)

  3.教師點撥,解決問題

  (1)時針、分針、12個數(數一數)12個大格、一些小格(秒針)

  (2)師撥動按鈕,生說針是按怎樣的方向轉的?(順時針)

  四、總結歸納

  1.認識整時

  (1)師:聽鬧鐘又響了,文文還在睡懶覺呢。(出示情境圖)

  快告訴文文,現在是什麼時刻了,再睡下去,她會遲到的。

  (糾正7點說成7時)

  (2)師:再說說這些是什麼時刻?(出示圖片)8時、3時、6時

  生觀察這些鐘面上的針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

  生彙報: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

  (3)整時的常用方法8時、3時、6時(文字表示法)

  (4)整時的另一種表示法:8:00 3:00 6:00

  你見過這種時間嗎?在哪見過?(電子表示法)

  (5)怎樣用電子表示法記錄時間?(同桌互練)

  五、拓展應用

  1.找朋友(頭飾)時間相同的才是好朋友,刻別找錯呀。

  2.撥鐘錶說時間。(同桌互做)

  3.過一小時是幾時?(出示圖片)生思考動手操作

  六、升成創新

  出示缺少時針的鐘面,分針指向12.問:這是幾時,你想讓它是幾時,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