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精選小學語文說課稿範文合集七篇

小學語文說課稿

精選小學語文說課稿範文合集七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語文說課稿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裝滿昆蟲的衣袋》是蘇教版實驗教材第九冊第二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一單元圍繞“自然的奧秘”這一主題選編了4篇課文:《去開啟大自然綠色的課本》、《裝滿昆蟲的衣袋》、《變色龍》和《金蟬脫殼》。透過這個單元的教學,學生不僅能學到語文方面的知識,還能從不同的側面認識到觀察的重要,學習觀察的方法,豐富自然知識。根據本冊閱讀教學的重點,根據文章表達的順序給文章分段。本單元后三篇課文的教學要落實“讓學生能聯絡語言環境和生活實際,憑藉語言文字理解課文內容,想象課文所描繪的情境,知道課文大意,體會人物內心世界”這一目標。《裝滿昆蟲的衣袋》是敘事寫人的文章,主要敘述了昆蟲學家法布林小時候的兩件事。兒時的法布林對昆蟲充滿了好奇,在一天傍晚,他獨自尋找“紡織娘”,忘記了回家;八九歲時去放鴨子,他卻花了大量時間觀察昆蟲並把捉到的蟲子裝在了衣袋裡,父親的責罵也沒有改變他對昆蟲的迷戀。課文並沒有寫法布林是怎麼成為一名昆蟲學家的,而是記敘了他小時候對小蟲子非常著迷的兩件事。讀著《裝滿昆蟲的口袋》,一個迷戀昆蟲的孩子躍然紙上。所以,在教學中我首先要讓學生弄清楚文章究竟寫了法布林小時候對小蟲子著迷的哪幾件事,然後再從人物的動作、語言、內心來體會人物的精神。教學中我努力引導學生去閱讀、發現文章的美和營造氛圍,使學生和“我”一起感受到大自然的無窮魄力。

  《裝滿昆蟲的口袋》這篇課文需要兩個課時完成,今天我講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設想。根據上面的情況我制定了本課時的教學目標為:

  1、要讓學生從法布林的故事中受到啟示,從小養成善於觀察、善於發現的好習慣,培養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

  2、從課文的具體描寫中體會出法布林對昆蟲的著迷,從而走進人物的精神世界。

  3、學會蒐集資料,透過課外資料的補充,使學生的情感得到進一步延伸,使課文內容得到進一步拓展。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其中的第二目標也是我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二、說教學方法:

  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有限的生活積澱、自身的閱讀體驗,在本課教學中,我運用了情境教學法、變序教學法、激發閱讀興趣法。讓學生按照“找重點句個人體會——全班交流——感情朗讀(走進人物內心世界)”和“在文中認識人物——從課外知識中認識人物”兩個方法學習全文。讓學生自主感悟、自主想象,在愉快的氣氛下全面地認識法布林,從而培養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

  三、說教學過程:

  本課我採用了變序教學法。先讓學生學習與課文中心緊密聯絡的第2、3自然段,再學習第一自然段;接著學習第4至10自然段段;最後在交流資料後學習課文的最後一自然段。這樣採用變序設計,能立體解讀文字,它是以“突出重點,緊扣中心為,發展思維,培養能力”為目的的。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一)、提問導課,直奔主題:

  讓學生用一句話表達對小時候的法布林的瞭解。然後讓學生明確本課的學習任務:走進課文,近一步認識法布林。

  (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1、教學2、3自然段我主要採用了情境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的一般運用有形、有聲、有情的情境,吸引學生進入課文,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發展學生的聯想和想象,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並在語言訓練中培養能力,發展智力和情感。

  學習這兩句話:“一天傍晚,暮色籠罩了田野,爸爸媽媽忙完了農活,發現法布林不見了。不由得著急起來,在田野上高聲呼喊兒子。”和“三天前,法布林就告訴媽媽,花叢裡經常傳出一種動聽的聲音,不知是誰唱歌。現在,他終於找了這位‘歌唱家’。”時我讓學生想象為了找到這隻紡織娘,法布林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難?他是怎麼克服的?從此走進法布林的生活。並創設對話情境,入情入境地與學生對話,激發起學生對話的慾望與熱情,在對話中學生自然地走進文字,與法布林共同感受捉紡織娘的辛苦,捉住紡織娘的那份喜悅,所呈現的是師、生、文字之間平等對話的美麗場景。

  2、《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情感的體驗和積累,而朗讀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情趣,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因此,恰當地、充分地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可以融入文字進行感情朗讀,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發展思維,發展語言和陶冶情感。因此,課文第三大段我就從這一方面去努力。

  學習這句時(1)他把鴨子趕進池塘以後,就去水邊逮蝴蝶,捉甲蟲,或是蹲下來靜靜地觀察奇妙的水底世界:漂亮的螺殼、來回穿梭的游魚、五彩繽紛的蠕蟲……

  我讓學生想一想,法布林在岸上,還可能幹些什麼,觀察到些什麼有趣的自然現象?體會法布林生活的無憂無慮和抓緊時間觀察大自然。

  (2)他把這個小寶貝放進蝸牛殼裡,包上樹葉,裝進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後再好好欣賞。

  師出示課件比較句子:他把這隻甲蟲放進蝸牛殼裡……打算回家後再好好欣賞。

  (讓學生說說自己平時把什麼當寶貝,)

  (3)法布林難過極了,眼淚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願地把心愛的小寶貝放進了垃圾堆。

  指導讀爸爸、媽媽對法布林的訓斥,再聯絡自己生活實際體會法布的委屈。

  這一環節的設計,我主要是創設情境和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走進法布林的內心世界,體會他對昆蟲的痴迷。

  (三)交流資料,感情昇華:

  1、帶學生走進昆蟲世界,並讓學生看後談自己的感想。

  2、請學生交流預習時蒐集到法布林迷戀昆蟲的有關資料。

  3、出示《昆蟲記》的節選—捲心菜毛蟲

  4、在音樂聲中,教師用充滿詩意的小結、飽含深情的話語介紹法布林的一生,使學生沉浸在一種美好的情境中。

  這一環節的設計,把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對法布林這位偉大的昆蟲學家有多層面地瞭解,學習情感體驗得到自然延伸。

  這時,讓學生齊讀最後一段,情感得到近一步的昇華。

  (四)、拓展文字,追求超越:

  1、出示法布林的精心獨白讓學生齊讀。

  讓學生從書本中走出來,去生髮,去拓展,去創造,“跳出文字看世界”,使學生受到法布林細緻觀察、嚴謹治學的精神的薰陶和感染

  2、作業:讀法布林的《昆蟲記》,辦一個主題展

  這樣的課外作業多角度拓展了學生學習課文的渠道,讓學生學習語言的同時,運用語言,不斷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

  三、說板書設計:

  板書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在歷史教學中所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板書既能幫助教師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材中的難點,又能幫助學生掌握教學思路,提高邏輯思維能力,還能加強教學的直觀性,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的記憶力和理解力。

  “著迷”和“痴迷”兩個詞是本課中心的體現,“三天捉紡織娘”和“衣袋鼓鼓囊囊”是說明文章中心的具體事例。而成為著名的昆蟲學家是法布林的成就,他能激勵學生細緻觀察、嚴謹治學。可愛的甲蟲是為了增加板書的美觀,再說它也是課文中的“角色”呦!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準時的登陸表演》是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冀教版課標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的課文。這是一篇精讀課文。學習這課文的目的是體會仙企鵝準時登陸的奇觀和大自然的和諧與神奇,知道大自然的好多奧秘等著我們去探索,懂得尊重大自然。

  2.總體目標:

  (1)透過閱讀理解,建立起仙企鵝登陸的表象,並能用語言表達文章主要內容和仙企鵝準時登陸的奇觀。

  (2)切實體會到仙企鵝準時登陸的神奇,能從內心對這種登陸感到驚訝和讚歎。

  3.教學目標:

  A、知識目標:

  (1)正確認讀6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理解小巧玲瓏、不厭其煩、秩序井然、如醉如痴、讚歎不已一般詞語的意思,和準確無誤、奇蹟、奇觀、紳士、步履蹣跚這些詞語的內涵。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作者對仙企鵝的喜愛之情,對仙企鵝準時登陸的奇觀的由衷讚歎。

  (3)瞭解仙企鵝準時登陸的原因,初步瞭解生物鐘現象。

  B、能力目標:

  (1)能在老師引導下蒐集企鵝、生物鐘的資料。

  (2)會在學習中與他人交流閱讀感受。

  C、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2)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和諧,懂得尊重大自然、熱愛大自然。

  4.教學重點:感悟作者對仙企鵝的喜愛之情,對仙企鵝準時登陸奇觀的由衷讚歎。

  5.教學難點:把對仙企鵝準時登陸表演,感到的神奇、驚歎讀出來。

  6.課時安排:2課時。

  7.教學準備:CAI課件;安排學生課前蒐集有關企鵝、生物鐘的資料。

  二、說教法學法

  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人文素養和合作探究精神,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理念,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同時體現老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方法上我主要採用了引導法、點撥法,以課文題目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透過抓重點段落、詞句,組織並引導學生探究和體驗仙企鵝準時登陸表演的神奇和作者對仙企鵝的喜愛之情。

  在學法指導上,我主要採用了課前蒐集資料、質疑問難、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課前蒐集有關企鵝、生物鐘的資料。質疑問難:有對文章題目的質疑問難:誰做登陸表演?怎樣的登陸表演?真的那麼準時嗎?有隨文閱讀中的質疑問難:仙企鵝的絕技到底怎麼樣?它的登陸表演真的是準時無誤,一分不差嗎?為什麼仙企鵝會準時無誤的做登陸表演呢?

  學生在疑難問難後,在教師的引導下,閱讀課文,自主探究,解決疑問,深入領會課文內容,並在自主探究中合作交流閱讀獲取的知識和感受。

  三、說教學程式

  第一課時

  第一個步驟:提示課題,質疑問難,激起學生學習和探究的興趣。上課開始,我引導學生從題目入手質疑,提問: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誰登陸?怎樣登陸?)

  第二個步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並在隨文閱讀中解決生字的認讀和書寫,對一般性詞語的理解,包括4個小環節。

  (1)學生自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指名讀,正音,瞭解學生讀課文情況。

  (3)檢查生字,認讀、書寫和對一般性詞語的理解,培養並提高學生隨文認讀生字和理解詞語的能力。

  (4)在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用教師給出的提示性詞語即要求學生理解的那些詞語敘述課文的內容,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條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受,培養學生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3

  《陶罐和鐵罐》是人教版第五冊的的課文,故事講的是國王御廚裡的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裡許多年以後,陶罐出土成為文物,鐵罐卻化為泥土,不復存在。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於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為了充分體現出教學主體性,最佳化課堂結構,我設計並嘗試了以下教學目標:

  一、介紹說課的內容: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冀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下冊24課《陶罐和鐵罐》,是第五單元中的第四篇課文。

  二、教材解讀:

  文字解讀:《陶罐和鐵罐》講的是國王御廚裡的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而陶罐卻在鐵罐無禮的奚落和嘲諷中表現得尤為寬容與剋制。許多年以後,陶罐出土成為文物,鐵罐卻不復存在。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於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透過本篇課文的學習讓學生在學習上要懂得取長補短,互相學習,無論什麼時候部不能驕傲自大,必須謙虛謹慎,同時明白人各有所長,能正確對待別人的長處,和睦相處,共同為集體,為社會作出貢獻。文章特色:從課文的插圖、陶罐和鐵罐的對話中都能讓我們感受到鐵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謙虛。課文中新詞較多,如“奚落、懦弱、輕蔑、相提並論”等,教學時應注意讓學生在語境中理解,在理解中朗讀對話,感悟寓意。此外,對話部分應該是本篇課文的最明顯的特色也是教學的重點,特別是透過對鐵罐和陶罐神情和語言的描寫,把一個驕傲者和一個謙虛者的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是讓學生進行感情朗讀和表演的好材料。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一)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它們是:陶、謙、辯、惱、恥、逝、殿、掘、樸、素。會寫14個生字,它們是:陶、謙、虛、嘴、惱、怒、吵、感、荒、捧、樸、素、值、受。理解“奚落、謙虛、惱怒、懦弱、輕蔑、相提並論、爭辯、和睦相處、羞恥、流逝、樸素”等詞義。 2.抓住關鍵詞句,學習陶罐和鐵罐對話、神態的描寫,瞭解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而不軟弱,分角色朗讀課文。 3、瞭解寓意: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於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 1.會認10個生字,它們是:陶、謙、辯、惱、恥、逝、殿、掘、樸、素。會寫14個生字,它們是:陶、謙、虛、嘴、惱、怒、吵、感、荒、捧、樸、素、值、受。理解“奚落、謙虛、惱怒、懦弱、輕蔑、相提並論、爭辯、和睦相處、羞恥、樸素”等詞義。 2.抓住關鍵詞句,學習陶罐和鐵罐對話、神態的描寫,瞭解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而不軟弱,分角色朗讀課文。教學難點:瞭解寓意: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於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四、設計理念:

  1、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進行識字教學,在識字教學的過程中注重教給學生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 2、“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為此,要讓學生充分的讀書,在讀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薰陶和感染,獲得獨特體驗和思想啟迪;要給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機會,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語文實踐活動中,感悟語言、積思語言、運用語言,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3、注重語言的積累、運用,透過多種渠道,搭建語文實踐平臺,讓學生積累語言,豐富語言的庫存,讓學生在運用中發展語言。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4

各位老師:

  我說課的內容是《找駱駝 》它是義務教育六年制語文第五冊第4單元的一篇課內閱讀課文,,下面,我準備從教材、教法、學法、預設程式、和板書設計這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初步設想。 有關學情分析,將滲透到各個環節之中。

  一、說教材:

  (一)本文是這單元訓練提出的不懂的問題的第一篇課文,在本單元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為以後學生學會提出問題的能力起到鋪墊作用,這篇課文透過一個商人尋找駱駝的事,說明了遇到問題要多觀察,多分析思考,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本文的寓意耐人尋味,,引人深思,課文共11自然段,運用人物對話的形式,按“丟駱駝第一自然段——找駱駝2-10自然段——找到駱駝11自然段”的順序,步步深入,故事富有哲理,是對學生進行邏輯思維訓練,因果關係的句式訓練和朗讀訓練的好教材。

  2預設目標: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新課標》對第二學段學生的識字、閱讀、的要求。如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用普通話、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等。以及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班共學生46人,外地務工子女多,因此,一部分孩子基礎知識較差,雖然有些字會認但拼音卻掌握不好,因此,自學能力較差,而另一部分孩子思維活躍,領悟能力高,各方面都比較優秀。但為了顧及後進生的學習發展,實際教學中我比較注重基礎知識的落實,在此基礎上,培養他們的想象能力,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因此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主動學會本課中幾個生字,能區別多音字“哄”“嗎”的讀音,理解9個新詞的意思,能區別“走失和丟失,詳細和仔細”的不同意思,,能仿照例句,把不完整的因果句補充完整,3,初步學會預習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2)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語文能力體系中,讀佔鰲頭,已成為人們的共識,因此,本文重在引導學生多元感受文章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以讀促思,以讀代講。以讀引導想象。背誦老人說的一段話

  (3)情感態度目標” 瞭解老人是怎樣知道商人走失的那隻駱駝的情況,特別是遇到事情要仔細觀察,抓住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進行分析判斷,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三)教學重點、難點:透過以上分析,我確定本課的重點:1,多元感受文章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老人怎麼會做出正確判斷的,2,學會提出不懂的問題,根據新課標第二學段學生的閱讀要求,那麼學會提出不懂的問題也是難點。

  二說教法

  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而“發展”卻是一個動態的生成過程,這個過程中的因素和情景無法預見,也就產生出許多的生成性問題。必然要求教師要形成“彈性化”方案,要適當 “留白”。隨時調整,以滿足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發展的需要 。

  因此預設本課採用地教法如下:

  1以讀代講法:在語文能力體系中, “讀”佔鰲頭 已成為人們的共識,閱讀教學歷來是語文教學得重中之重。因為讀書是理解課文最好的方法。讓學生有層次的讀,盡情地讀,力求讀出對課文的獨特感悟。2、質疑問難法 陶行知先生說 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 可見讓學生學會提出問題十分重要。這也是本單元的訓練重點,2、情境教學法 我班孩子共有的特點就是有好奇強、愛探索、易感染,愛表演。容易被新鮮的事物和動態的東西所吸引,思維以直觀、形象為主,因此在本文教學中以圖文結合、多媒體教學、表演等方法來創設情境輔助教學。

  三 學法

  根據我班學生自學能力較差這個特點,在本文教學中我將努力引導學生學會自主思考,在讀讀 劃劃 議議 中整體觸控文字,養成自主探究 主動質疑的學習方式,學會傾聽,在共同交流中,披文、入情 入鏡 構建新知。

  四、說程式

  新課標提出了,教師要創造性的理解教材、處理教材,因此為了把目標落到實處,我預設安排3課時實施教學,下面我說一下每課時的教學目標:第1課時,指導預習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自學生字新詞,讀通全文,整體把握內容,第2課時,研讀全文,理解老人說的話,第3課時,朗讀、背誦課文,進行詞句訓練。

  下面我詳細介紹第二課時的教學預設,共分3個大板塊進行學習:第一大板塊:在問題情境中自主探究。第二大板塊:在多元朗讀中感知課文,第三板塊:在反覆練說中訓練思維

  第一大板塊:在問題情境中自主探究。

  首先和學生一起回顧上節課提出的問題,並出示問題:老人沒看見商人走失的那隻駱駝,為什麼對駱駝的情況知道得這麼詳細?這節課咱們就帶著這個問題去讀懂課文,讀好課文。這板塊的設計目的是回顧舊知識。為新課做好鋪墊,使教學前後銜接,同時讓他們帶著問題去讀課文,再同桌合作交流,預計學生會學的有目的,學的有興趣。

  第二大板塊:在多元朗讀中感知課文。

  新課標強調,在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的讀,讓學生在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訓練語感,在讀中提高語言的表達能力,在讀中受到感情的薰陶,從而實現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為了更好的解決本文的主要問題,我讓學生先學習2-9自然段,這幾段是商人與老人的對話,講述了老人所知道的情況,理解難度並不大,因此我重在引導學生去讀,多媒體出示句子 ,首先 讓學生自由練,然後指名讀,教師隨即問,你剛才是懷著一種怎樣的心情讀的?為什麼要這樣的,讓學生自己說出理由。並隨即理解 “忿忿”的意思 ,以及當時商人的想法,讓學生想象說話。如此步步引導 把朗讀與理解課文結合起來把 “讀”和“說”結合起來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朗讀能力,而且由點到面,加深對課文的整體把握,體會到文章的感情色彩。

  接著 透過分角色讀、、以及同桌表演讀 齊讀等多種形式的讀進一步 ,使學生在讀中體會商人的情感,從著急到高興再到萬分高興,最後轉喜為怒、忿忿的。並在讀中體會老人的冷靜沉著。然後在學生讀文的基礎上追問:從商人與老人的對話中你知道了什麼?回答並板書:左腳有點跛,左馱蜜右馱米,缺了一顆牙。這板塊的設計真正體現了以讀為本,以讀代講的教學原則。

  第三板塊

  為您提供優質資源!

  為您提供優質資源! :在反覆練說中訓練思維。

  第10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部分,預設透過,讀讀、劃劃、議議、畫畫等手段,使學生明白:遇到問題要多觀察,多分析思考,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預計教學思路如下:1、師過渡:老人知道了那麼多,他是怎麼知道的?剛才同學們透過自學有所瞭解了,現在請讀讀第10段,劃出那幾句是寫老人怎麼知道駱駝特點的。

  2、交流:並板書 看見…又看見…還看見

  3、進行因果句說話訓練, 出示:老人知道駱駝的左腳有點跛,那是因為---------。老人知道駱駝左邊馱著蜜,右邊馱著米,那是因為-----------。老人知道駱駝缺了一顆牙齒,那是因為-----------。讓學生先自由準備說,在指名說,師生對話,齊說。並換個句式用 因為…所以…來說。( 讀是內化吸收,說是外化表達,在學生充分讀的基礎上,讓學生把內化吸收了的課文語言,再重新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也是一種能力的`培養,並能夠在說的過程中逐步瞭解了老人的思維過程,也培養了自己的思維能力和思維方法。)

  4、質疑,討論:讓學生針對老人說的話提出心中的疑問,組織討論,幫助解決,學生可能會提出以下問題:a,為什麼看見腳印右邊深、左邊淺就知道駱駝的左腳有點跛。針對這個問題,可以讓學生上臺演示一下,跛腳人走路的姿勢,感受一下雙腳用力的不同,透過學生親身體驗,問題便會迎刃而解,2、b、學生可能還會問:駱駝啃過的樹葉上留下的牙齒印是怎樣的?教師藉助簡筆畫,讓學生選擇哪一張葉子是駱駝啃過的?並說明理由。然後指導朗讀老人的話,昇華情感。透過讀、說、議、以及辨認,使學生理解老人之所以能做出的準確判斷的依據,讓學生和老人一起經歷著思維的過程,進一步感受老人遇事冷靜,觀察仔細,認真思考的思維品質。

  5、第11自然段僅兩句話,告訴學生事情的結果,我預設先齊讀,再抓“果然”一詞,追問:從“果然” 一詞你讀懂了什麼?再次體會老人的思維品質,自然學生談談為什麼要順著腳印去找,說說理由,也訓練了學生的多種思維能力。

  四:在深讀課文後抒發感想。

  1、 讓學生結合板書,再說一說老人沒看見商人走失的駱駝,,為什麼對駱駝的情況知道的這麼詳細。自由說——指名說。對課文進行整體回顧。

  說說學了這篇課文,你又什麼感想?或收穫?並板書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得出結論

  2、 (,這節課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匯入新課,再由問題的解決結束這堂課,使整堂成為一個不可分割讀整體,同時讓學生來總結,抒發感想,說說收穫,由培養了學生的說話能力,並讓認真觀察、冷靜思考的處事理念深入學生心中。正如葉聖陶先生所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知;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五:說板書 本文板書力圖直觀形象的反映課堂教學的全過程,用簡潔的文字,勾勒老人思維活動的全過程,教育學生遇事要仔細觀察,認真思考。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農業的變化真大》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第五篇課文,本單元是以愛科學為專題編排的。本課用淺顯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寒冷的冬季,百花盛開,瓜果飄香;彩色的棉花,紡出五彩線,織出五彩帶,無土的水中,栽培出茁壯的植物;只佔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卻養活了佔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 先進的科學技術,給農業帶來如此巨大的變化,令人驚歎,這些先進的科學技術對學生一定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引導他們把課文讀好,使孩子們在瞭解科學技術的同時接受語言文字的訓練。

  根據新課程標準和本組課文訓練的主要意圖以及學生的實際,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農”“致” “勃” “技”等14個生字。

  (2)過程與方法目標: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瞭解本課科學知識。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藉助插圖瞭解一些農業知識,初步培養熱愛科學的情感

  三、說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透過圖文的緊密結合,充分利用圖畫指導學生識字、讀書,並滲透觀察、想象能力的培養。

  (2)教學難點:透過對科學技術的學習瞭解,感受農業技術的發達,增強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

  四、說教法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於此,我準備採用的教法是觀察法、談話法、討論法、情感朗讀理解法,直觀教學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形成學生質疑問難,自主合作學習的局面。

  五、說教學過程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們採用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激發他們的潛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力求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教學。

  (一)激趣匯入、揭示課題 激發學生的學習願望和參與動機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因此,新課的匯入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學生看到圖片時,會有一種新奇的感覺,隨之學習願望和參與動機便會自然產生。

  (二)層層遞進、引導識字讀文 藉助課文動畫讓學生直觀感受課文內容,初讀課文應根據低年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閱讀能力提出要求,不必要求過高,這樣便於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過渡語的設計,親切而又簡單,起到激發、鼓勵學生閱讀的慾望。透過讀文,藉助拼音讓學生獨立識字,靈活多樣的應用識字方法。

  (三)圖文結合,朗讀感悟 學生透過聽讀和自讀課文,不但在閱讀方面有了收穫,而且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定的瞭解在此基礎上再圖文結合感悟,會收到更好的效果。朗讀訓練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項語言基本訓練,它既是理解語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於增強語感,發展語感,學生學習書面語言,其主要途徑是範文語言的內化,教學時,教師應該讓學生體驗直髮達,增強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

  六、說板書設計

  為了使學生把握好文章的內涵,這節課的板書主要針對課文的線索設計,高度概括、簡單明瞭,使二年級的小學生易於接受。

  34 農業的變化真大

  雜交水稻

  溫室大棚

  先進的科學技術

  彩色棉花

  無土栽培

  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教學反思四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懇請各位老師給予指導。謝謝!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教法

  《微笑》是一首西班牙民歌,以詩歌體裁的形式講述了生活中最簡單的一個表情——微笑的價值之大,表達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人性的呼喚。備課時,從語文課程的四個基本理念出發,我在制定目標和確立教法學法包括設計教學環節時,考慮最多的是這樣幾個問題:怎樣把簡短的詩文教出內涵,不讓學生乏味?怎樣在40分鐘時間裡著眼於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怎樣構建開放有活力的課堂?怎樣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靜下心很久,還是決定抓住語文四功:聽、說、讀、寫。並確定了三大環節——自讀整體感受微笑、想象微笑畫面並體驗微笑價值、書寫微笑感悟激發微笑情感。在教法上,主要採用談話交流、閱讀指導、質疑探究、情境再現法、示範創作等方法,學法上注重教給學生批註學文法、多角度閱讀法、情感朗讀法、讀文聯想法、格言創作法、句式補充法等。這些方法也許並不是專業的語文教學法術語,但是我一直很喜歡用這些手段,就冠以這些名稱吧。

  二、說目標。

  我分別是從字詞、朗讀積累和德育三個角度來確立了本課知識、能力、情感三個方面教學的目標。重點是抓住核心句理解詩人為什麼把微笑比喻成最好的身份證。教學難點是能談自己經歷過的“微笑”,能結合自己的感受,模仿詩人來創作一小節詩或者自創讚美微笑的格言。

  三、說教學過程。

  圍繞著確立的三大目標和重難點,我把教學過程設計為三大環節。

  第一個環節是自讀整體感受。藉助課前的互動環節,幫助學生把這首外國詩歌和自己的生活與思考聯絡在一起,激發教師、學生與文字三者之間的交流,使課堂更具有實踐性和開放性。這個目標不容易實現:首先是聽,就要求學生學會聽並思考,發表看法;教師要快速整合學生的思維,把學生的感受和課文的表述、文章的內涵有機聯絡起來,形成一個有機的統一;其次看品,默讀、批註談感悟、感情朗讀等等的形式都必須為進一步理解微笑內涵這個目標服務,稍微把握不好就會兩極分化,要麼過於繁瑣,要麼就是研讀不透。為此,我準備了3個探究性話題,這6個問題各有側重,關於詞語對比的:“幾秒與終生”,關於比喻的妥帖與否的;怎樣理解“一個忘記微笑的人”。總之要根據學生課堂的反映信手拈來,也就是既要預案,更要把握機會臨場生成。最終達到促使全班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第二個環節是讀微笑作用的詩句體驗微笑的價值。基於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個理念,當學生在有所感悟的基礎上,我覺得應該珍視學生獨特的心理感受,發展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目的,激發學生談話的慾望,發展學生的語言,達到了語文工具性和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雙重功效。

  第三個環節編創微笑小詩格言激發微笑情感。當學生的知識和情感都積澱到一個高度,我設計了讓他們編創小詩或格言,讓學生跳出文字,結合生活感受和語言積累來提升情感,也可以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本人創作的同題小詩在這裡只是一個導向作用,既可以準備在學生冷堂時救急,也可以在學生充分表情達意後錦上添花,讓學生也有創作的慾望。

  四、說教學準備和教具。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7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總也倒不了的老屋》。

  對於教材的深入解讀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那麼,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要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一、說教材

  《總也倒不了的老屋》選自部編版3年級上冊第4單元第12課,本文是一篇童話故事,以生動有趣的筆觸敘述了一間老屋與一隻小貓、一隻老母雞和一隻小蜘蛛之間的故事。每當老屋準備倒下的時候,小貓、老母雞和小蜘蛛就依次出現,請求老屋不要倒下以幫助他們,老屋一一答應了他們的請求,一直沒有倒下。整個故事運用了大量的語言、動作描寫,塑造了一個慈祥的樂於助人的老屋形象。學習本文有利於培養學生樂於助人、關愛他人的品質。教師在教學本課時,可以採用齊讀、分角色朗讀或表演等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主旨,提高學生朗讀能力。此外,學生還可以根據課文內容發散思維,續寫故事,體驗閱讀樂趣。

  二、說學情

  合理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本次課所面對的學生是3年級的學生,他們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樂於表達、願意交流。他們的具象思維能力較為發達,想象力豐富,已經掌握了一些學習方法,但是還需要教師的進一步引導。教師要用文字為學生架起通向生活的橋樑,讓學生在學習中生活,在生活中學習。

  三、說教學目標

  因此,基於教材和學情,我從課程標準中“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出發,設計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會讀“湊”“喵”“孵”等生字詞,會寫“蜘蛛、暴曬、牆”等生字詞,能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2.透過分角色朗讀和小組討論的方法,藉助文中語言描寫的語句,分析老屋的形象。根據故事結尾發揮想象,進行猜想。

  3.學習老屋樂於助人的高尚品質,培養閱讀興趣,體會閱讀的樂趣。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立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1.會讀“湊”“喵”“孵”等生字詞,會寫“蜘蛛、暴曬、牆”等生字詞。

  2.透過分角色朗讀和小組討論的方法,藉助文中語言、動作描寫的語句,分析老屋的形象。根據故事結尾發揮想象,進行猜想。

  教學難點:學習老屋樂於助人的高尚品質,培養閱讀興趣,體會閱讀的樂趣。

  五、說教學方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中我採用朗讀法、小組討論法、問答法、多媒體教學法等方法。朗讀法,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對作者情感的體會。小組討論法,能鍛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多媒體教學法能夠結合學生學情,幫助學生直觀地進行課堂學習。

  下面我將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節。

  六、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在此環節,我會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老屋和小貓、老母雞、小蜘蛛的插圖,並提問:同學們在圖片上看到了什麼?這是一個怎樣的老屋?老屋和這些小動物之間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和學生進行短暫互動後,進入到課文《總也倒不了的老屋》的學習。

  (二)整體感知

  整體感知是賞析文章的前提,透過初讀,可以讓學生了解文章大意,對文章的情感基調有一個大概把握。

  首先,我會請學生齊讀全文,邊讀邊圈出不會讀或不會寫的字詞,可以小聲地進行同桌交流。在此過程中,我會下場巡視,看學生對哪些生字詞最不熟悉,並適當幫助他們學習。巡視結束後,我會根據學生的討論情況,結合課後生字詞,講解文中重點字詞。如湊、喵、孵、蜘蛛、暴曬、牆、餓、飽等字。講解的方式如下:我會在PPT上呈現生字詞,進行示範朗讀和示範書寫。接著,我會請學生齊讀、個讀重點字詞,檢查他們的聽課效果。

  接著,我會請學生默讀課文,再試著用自己的語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學生透過多次朗讀課文,對文章內容已經十分熟悉了,可以很輕鬆得出答案。每當老屋準備倒下的時候,小貓、老母雞和小蜘蛛就依次出現,請求老屋不要倒下以幫助他們,老屋一一答應了他們的請求,一直沒有倒下。

  這樣整體感知就為接下來的深入分析課文做好了鋪墊。

  (三)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是在課文整體內容把握的基礎上,深入地和文字對話、和作者對話。在此環節,我將設定層層遞進的問題,逐步地解決教學重點和難點。

  首先,我請學生思考並進行小組討論:老屋和小貓、老母雞、小蜘蛛之間都發生了有趣的故事,你最喜歡哪個?說說喜歡的理由。我會邊巡視邊傾聽學生的討論進度,討論時間到,我會請每個組派代表進行課堂分享。學生根據課文內容,能較輕鬆地回答出:課文主要是老屋幫助小貓躲雨、老屋幫助老母雞孵小雞、老屋幫助小蜘蛛找食物這三件事。

  老屋幫助小貓躲雨的故事,由文中“老屋低下頭,把老花的眼睛使勁往前湊:‘哦,是小貓啊!好吧,我就再站一個晚上。’”“老花的眼睛”“使勁往前湊”這些都可以看出老屋的年老,即使老屋年事已高,它仍然熱心地幫助了小貓,可以看出它的慈祥、樂於助人。

  老屋幫助老母雞孵小雞的故事。由文中“老屋低頭看看,牆壁吱吱呀呀地響:‘哦,是老母雞啊。好吧,我就再站二十一天。’”這句話中“低頭看看”“我就再站二十一天”都可以看出老屋的慈祥、耐心和樂於助人。

  老屋幫助小蜘蛛找食物的故事。由文中“一個小極了的聲音在它門前響起,不注意根本聽不到”,這句話可以看出小蜘蛛的渺小,而面對渺小的它,老屋卻沒有忽視它,而是“低頭看看,眼睛眯成一條縫:‘哦,是小蜘蛛啊。好吧,我就再站一會兒。’”,老屋答應了小蜘蛛的要求。可以看出老屋的慈祥、善良、樂於助人。

  接著,我會依據學生討論的成果進行提問:根據以上的討論,文中的老屋具有哪些可貴的精神?由於之前的分析很細緻了,所以學生也能夠說出,老屋是一個慈祥、善良、耐心、樂於助人的人。

  然後,我會以問題來請學生思考,如果分角色朗讀課文,那麼文中的老屋、小貓、小蜘蛛、老母雞,應如何讀出他們的特色呢?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學生進行短暫的同桌討論,在課堂上分享,接著我會總結:老屋是蒼老的、慈祥的,朗讀速度應該緩慢,語氣低沉。小貓、小蜘蛛是可愛的、調皮的,朗讀速度較急,聲音洪亮。老母雞是年老的、穩重的,朗讀速度適中。此外,小貓、小蜘蛛、老母雞都是請老屋幫忙,所以語氣要誠懇。在此基礎上,再請學生在班級裡進行分角色朗讀,這樣學生便能加深對課文的印象。

  到此,我的重點得以解決,難點得以突破。

  (四)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是對深入研讀環節的鞏固和昇華。我的拓展延伸設計為:

  請學生選擇其中的一項內容進行分享:第一,請發揮想象,假如小蜘蛛的故事講完了,又會發生什麼故事?老屋會倒下嗎?第二,你生活中有沒有像老屋這樣樂於助人的人?如果有,請分享他(她)樂於助人的事蹟。學生思考後進行班級分享。如此,活躍了課堂氛圍,讓學生髮散思維,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五)小結作業

  小結作業在教學過程中有不可低估的地位,此環節有利於教師檢測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儲存資訊。在此環節,我會請學生談談本堂課的收穫。接著,我會佈置這樣的作業:試著續寫故事,假如小蜘蛛的故事講完了,又會發生什麼故事?200字左右。

  七、說板書設計

  優秀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課文最精華的體現。我的板書簡潔明瞭,教學重難點突出,有利於學生接受新知和理解課文。以下是我的板書內容: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如有不當之處,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再次感謝各位評委老師。(鞠躬,擦黑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