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精選八年級語文說課稿集錦5篇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精選八年級語文說課稿集錦5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八年級語文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1)內容分析:“屏”是指“屏風”,是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本文簡單介紹了“屏風”的功能與種類,但這不是本文的重點內容,本文介紹屏風的目的在於提出期望:今天我們應更好的使用屏風。

  (2)教材的處理:這篇課文特點鮮明,作為教學內容來看,不能把它當作說明文來處理,學習說明文的寫作方法,教學中應強調的是訓練學生的閱讀概括和蒐集篩選資訊的能力,體會小品文語言的優美,因此,在教材處理內容取捨方面,我兼顧了兩個方面:一是重點練習學生快速閱讀,抓住主要資訊,概括內容大意,提高學生蒐集篩選資訊的能力;二是適當複習介紹說明文的文體知識。不少學生可能沒有見到過屏風實物,教師應該提供一些圖片,學生有了直觀印象後,本文就比較容易理解了,可以讓學生自學課文,教師不必過多講解本課內容,要調動學生的想像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藝術審美能力等。

  二、【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掌握重點字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瞭解屏的相關知識;理解文中古詩句的含義;把握說明物件及特徵,進一步提高說明文的閱讀能力;

  過程和方法目標: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態度目標:以屏為媒介,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審美情趣,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裝點更加美好的生活。感受濃濃的詩意和韻味,進一步提高語言感悟力。

  【教學重點】

  1、體會文章詩情畫意的說明語言。

  2、透過本文的學習,使學生能對傳統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

  【教學難點】理解文中古詩句的含義

  三、【學情分析】在朗讀能力方面,學生方言較重;在課文的整體把握上,能力比較欠缺,缺乏比較系統的學習方法;在品味語言能力上,由於本課詩詞較多,難於理解。因此我在問題的設定和學法指導方面,儘量做到具體,注意梯度,易於操作。

  四、【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法:導讀法―――創設情景,指導、點撥。

  學法:自主學習和小組學習相結合,指導學生在小組學習中掌握方法,在自學中實踐提高。課時:一課時

  五、【教學用具】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佈置學生查詢有關屏的圖片,或屏的小藝術品。

  六、【教學過程】《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在語文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結合這是一篇自讀課文的特點,因此在這一環節要讓學生盡情發揮個人的感受,無論從語言風格還是所運用的修辭方法、語段講述的內容及描繪的意境均可,教師只要適時運用點撥引導法在精彩段落的寫作和朗讀方法上稍作指導,對於學生的發言言之有理就應給予表揚,對於不當之處適當給予點撥,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一)匯入新課,激發興趣。

  教師出示一面小屏風,由此匯入:

  1、同學們,這是一件什麼東西?(工藝品、屏風)誰能用幾句話說明一下。(這是一件貝雕的屏風工藝品。它有四扇組成,每扇長12CM,高31CM。屏風雕有“斷橋殘雪”、“花港觀魚”、“平湖秋月”、“三潭印月”等四處西湖勝景。)大家回憶一下在哪一篇學過的課文中提到“屏”?(《口技》:“口技人坐屏障中”“撤屏視之”)(由貝雕的屏風工藝品實物匯入,創設情景,揭示課題,激發興趣,讓學生身臨其境,獲得切實的感受。用幾句話說明,又檢查了學生對說明文寫作的掌握情況。透過此環節,引起學生與課文對話的慾望。透過這個問題的回答來複習舊知識,達到溫故知新的目的。)

  2、除老師拿的屏風外,你還見過什麼樣的屏風?學生自由談論,並繼續展示不同形狀的屏風(蒐集到的關於屏的圖片,並輔以簡單介紹),讓學生簡單評述。屏風,一個富有詩意的名詞,它有著神秘的作用,集實用與裝飾功能於一身。雖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多見,但它獨有的魅力仍能牽動我們的情思。今天,讓我們與陳從周先生一道說“屏”。

  3、作者簡介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正音釋義,積累詞語。遇到讀不準的字查字典,並註上音。(多媒體展示)(旨在掃清閱讀障礙,重在讓學生掌握識字的方法,達到漢字的辨形目的,培養學生養成查字典的習慣,)

  2、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把握文章大意,回答以下問題。自主回答:(多媒體展示)

  (1)用文中句子回答什麼是屏?調動自己的知識積累,給屏作一解釋。並說明其作用。

  (2)文中作者對屏的感情是怎樣的?請找出具體句子。(限3分鐘快速閱讀課文,根據思考題概括課文內容要點,透過訓練,理清課文思路,從整體上把握課文。這一環節實際也是訓練學生獲取關鍵資訊的能力以及篩選、歸納概括資訊的能力的一個過程。注重朗讀是本文的教學重點,反覆朗讀,在朗讀中注意變換方式。學生在朗讀中理解文章內容,明確作者的寫作思路。)

  (三)研讀課文,合作探究

  (1)作者介紹了關於“屏”的那些知識?學生閱讀完後,四人小組討論,合作討論明確:作者從下列三個方面介紹了屏的知識:屏風的作用屏風的分類((多媒體展示圖片)屏的設定,一言以蔽之,屏風的功用與設定全在一個“巧”(小組合作討論。引導學生髮散思維,並表述自己的方法。然後派代表表達本組的意見,讓學生學會合作學習。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者的作用,透過問題的提出,讓學生交流、合作,解決問題。

  合作學習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①合作學習要建立在學生真正自主學習的基礎上。②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合作技巧的指導。③合作的時間要有定量。④要建立激勵性評價機制。⑤彙報時的語言表述應為:“我們小組認為……”展示不同種類的屏的圖片,讓學生獲得直觀印象,加深對屏的瞭解。)

  (四)品味賞析拓展延伸

  過渡:屏風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不多見了,可是讀了文章,或許你也喜歡上屏風了,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詩,使說明語言生動有趣,學生配古箏樂曲朗讀課文。

  (1)請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說說為什麼喜歡?然後有感情地讀一讀,並用“我最喜歡—這個句子,因為它……”的句式回答問題。(《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所以在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就很有必要讓他們勾畫出自己感受最深、最喜歡或認為寫得很精彩的語句或段落,並談談讀後的感受。)(

  2)課文多處引用古詩詞,有什麼好處?(多媒體展示)(探究理解文中古詩詞的意思,感受濃濃的詩意。在品味語言的同時指導學生朗讀。)

  (五)總結積累,拓展延伸

  1、課堂小結:本文作者用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屏風的使用功能和裝飾功能,並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抒發了對屏風的熱愛之情。希望藉此喚起建築師和傢俱師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風所具有的文化內涵永遠散發著不朽的藝術魅力。我們也期待著,屏風在今天的裝飾藝術中重新大放異彩。

  2、拓展延伸

  (1)在古詩詞中,你還知道哪些詩句說到“屏”,你還找到了哪些圖畫描繪了“屏”,全班交流,請你引詩配畫作解說。(多媒體展示)(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這一環節旨在利用現代網路技術,讓學生克服以往以書本為中心進行學習的傾向,實現教材內外的溝通和課堂內外的交流。)(

  2)想像一下,屏風將來會有怎樣的用途?學生可以暢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該題具有一定的發散性,讓學生充分發揮想像,交流討論,輕鬆自然地培養了學生的人文素養,加厚了學生人文底蘊,加強了“情感、態度、價值觀”這個維度的目標要求。因時間的原因,本節課無法完成,可佈置學生課後探究。)

  (六)佈置作業必做:

  美讀課文三遍。把課堂上所說的“想像屏風的用途”整理好,寫在作業本上,

  選做:學著用上古詩詞佳句,要用得得體。(佈置此項作業,其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鞏固課堂教學內容,並將已經調動起來的生活體驗深化,透過寫短文,鍛鍊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作業佈置應分層次。)

  (七)板書設計

  說“屏”陳從周

  作用

  ↗巧↖

  分類→設定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同仁:大家好!我執教的是統編教材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的《大雁歸來》,這是一篇富有文學色彩的科學觀察筆記。下面我將從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四個方面對本課加以說明。

  一、說目標

  本課我確定的目標是:

  1、默讀課文,篩選主要資訊,概括課文對大雁做了哪些描寫,瞭解作者筆下大雁的個性特點。

  2、品讀課文,揣摩文中表達作者情感的句子,感受作品濃郁的抒情色彩。

  3、理解課文最後一段話的含義,感受作者的愛鳥情懷,激發學生珍愛野生動物的感情。

  確定以上目標基於三個方面的理解。1.基於對課標的要求,新課標明確指出:欣賞文學作品,應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閱讀說明文時要把握文章的基本觀點,篩選主要資訊,讀懂文章闡述的事理。2.基於對教材的分析,《大雁歸來》所在的單元都是闡釋事理的說明文,編排本單元的目的是體現求真、嚴謹的科學精神,透過大雁歸來,這些自然現象理解所蘊含的科學道理。3.基於對學情的理解,八年級學生已經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能夠透過默讀篩選資訊來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能夠透過品讀具體的句子來談自己的感受,能夠透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解決一些比較難的問題。這一學段在前面幾篇課文中學生掌握了學習說明的方法,這為本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基於以上三點,我確定了以上三個教學目標。

  二、說教法

  本著“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採用創設情境法、精心設計課堂匯入深入引導學生走進文字 。透過問題引導法讓學生與文字展開對話,繼而我採用點撥法,指導學生在閱讀中形成自己的閱讀體會,從而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

  三、說學法

  古人說過“授人以魚,只供一餐,授人以漁,可享一生” 。我設計讓學生採用默讀法來篩選主要資訊。用品讀法讓學生領悟作者的抒情筆法,從而突破本節課的重難點。

  四、說教學過程

  本課我準備用六個教學環節來落實,在教學過程中力求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原則,努力變教為導。

  第一環節激趣匯入。在這一環節中,讓學生談談自己喜歡的動物,喜歡的原因,以此引入大雁是老師喜歡的動物,從而引入課題。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透過平等的對話,建立與學生平等的學習關係,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第二環節:默讀課文,篩選主要資訊。默讀可以提高閱讀的速度,學生在默讀中,引導學生用以前學過的篩選資訊的方法,來把握文意。本單元的單元目標要求篩選主要資訊,此環節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篩選資訊的能力,讀懂文章闡述的事理,為後面的品讀環節奠定基礎。

  第三環節:品讀課文,感受濃郁的抒情色彩。透過前面的默讀 ,學生對課文的大意有所瞭解,本環節主要是讓學生透過對抒情句子的品讀,揣摩作者的情感,領悟濃郁的抒情色彩,從而感受作者對大雁的喜愛之情,以及對它們命運的關注,為學生學習本文的主旨奠定基礎。

  第四環節:合作探究,領悟主旨。學生齊讀課文最後一段,合作、探究課文最後一句話的含義和作用。新課標指出要為學生創設有利於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環境,本環節重在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透過對課文主旨的理解,讓學生認識到應該保護動物,愛護環境,從而達到培養學生正確積極健康的人生態度,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第五環節:課堂延伸:請你為保護動物擬一條宣傳標語。語文課程標準致力於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此環節透過寫宣傳標語,讓學生在寫的實踐中體會、把握運用語文的能力。透過學生展示寫的內容結束全課,以此讓學生樹立環保意識。

  第六環節:佈置課外作業 觀察你所喜愛的一種小動物,也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介紹一下它的習性,表達自己的感情。將語文學習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學生在透過觀察後,培養學生學習作者求真、嚴謹的科學精神,同時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說課完畢,請各位評委老師指導!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本文的教學目標

  1、識託名自傳的獨特寫法,感受其自然平淡而形象鮮明的寫法

  2、理解作者不慕榮利,安貧樂道的高潔志趣

  3、背誦全文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學習目標1,難點是學習目標2。

  我採用的教學手段有實物投影,錄音。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是這樣安排教學思路的,教法啟法誘導式,分層教學,學法為討論式,分層次三步讀書法。常言說得好,書讀百遍,其意自現,第一層次誦讀疏通文意,第二層次誦讀探究文理,第三層次,品味意境。在此過程中,我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透過學生的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和鑑賞水平。

  主要教學過程是這樣的:

  第一環節,才藝展示,簡介陶淵明背誦其詩《歸園田居》(目的,讓學生溫故而知新,從而匯入新課)匯入語我是這樣設計的,關於陶淵明我們並不陌生,今天,我們再學習一篇陶淵明的作品,《五柳先生傳》讓我們再次走近陶淵明,瞭解陶淵明,同時向學生介紹傳這種文體知識,明確本文是以史傳的形式寫得一篇自傳,從文章整體結構上看,分傳文,讚語兩部分,一五柳先生即作者陶淵明。使學生對本文結構有大致瞭解,

  第二環節,採用分層次三步讀書法,全面學習課文內容:

  1第一層次誦讀,疏通文意

  ①聽課文錄音,(全面感知課文內容)

  ②學生自讀課文,和(投影出示:要求語音正確,語句通順,不讀斷句,找疑難點)(意在讓學生初步領會文中詞語和句段含義)

  ③開展活動“請讓我來幫助你”,將文中不懂詞句找出來,向大家置疑問難,由學生互幫互助的形式來完成,困難較大的由老師指點。(在這裡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了學生積極動腦思考的能力和關心他人的優秀品質,併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才華的空間。

  第二層次誦讀,探究文理

  ①指名朗讀課文,(思考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向我們介紹五柳先生的呢,由學生邊讀邊彙報,即“名號的由來、性格、愛好、生活、志趣”,(板書)

  ②默讀課文,參照提示(思考:五柳先生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小組討論後彙報,,最後師生總結,(他是一個不慕榮利,安貧樂道的人)(完成板書)

  ③這是我們對五柳先生的評價,作者是如何評價他的呢,同學們齊讀課文讚語部分,(在這裡問題環環相扣,結合指名讀默讀,齊讀,加深學生對五柳先生的認識。)

  ④為了能讓學生更加深入的全面地瞭解五柳先生,我又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讚語部分的哪句話與前文的不慕榮利相照應,快速跳讀課文,找出來,找出後再次提問,本來在當時乃至當今社會追求慕華富貴者大有人在,而我們的五柳先生卻不慕即作者陶淵明,卻不慕不汲汲,你對此舉有何認識和看法,如果你是陶淵明你會怎麼做中,小組討論後彙報,得出兩種結論,一是他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汙,二是他消極避世,不能勇於面對現實,教師總結: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序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方式應得到積極的提倡。基於這一理念,我申報了溫州市名師課題《新課程下學生合作學習方式的研究》,並進行了積極的`實踐。這篇說課稿就是根據校極公開課改編而成的,從中可見本人踐行課題的歷程。

  【教材分析】

  1、單元教學目標:

  (1)單元內容:

  中國歷史悠久,文化豐富發達,中國的建築、園林、名勝古蹟獨具特色,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譽。八年級下第三單元反映的是建築園林、名勝古蹟。共安排了五篇課文,其題材豐富多樣,主題集中,《中國石拱橋》《蘇州園林》《故宮博物院》是比較規範的說明文,《橋之美》《說“屏”》則是帶有一定說明性的小品文。

  (2)單元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瞭解說明文的一般特點,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提高他們的閱讀現代文的能力和蒐集篩選資訊的能力;

  過程和方法目標:練習用較快速度默讀課文,抓住主要資訊,概括內容大意;在探究活動過程中獲得一些蒐集資料和研究問題的方法。

  情感態度目標: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學生熱愛和保護祖國文化的感情;

  2、《說“屏“》教材分析

  (1)內容分析:“屏”是指“屏風”,是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本文簡單介紹了“屏風”的功能與種類,但這不是本文的重點內容,本文介紹屏風的目的在於提出期望:今天我們應更好的使用屏風。

  (2)教材的處理:這篇課文特點鮮明,作為教學內容來看,不能把它當作說明文來處理,學習說明文的寫作方法,教學中應強調的是訓練學生的閱讀概括和蒐集篩選資訊的能力,體會小品文語言的優美,因此,在教材處理內容取捨方面,我兼顧了兩個方面:一是重點練習學生快速閱讀,抓住主要資訊,概括內容大意,提高學生蒐集篩選資訊的能力;二是適當複習介紹說明文的文體知識。不少學生可能沒有見到過屏風實物,教師應該提供一些圖片,學生有了直觀印象後,本文就比較容易理解了,可以讓學生自學課文,教師不必過多講解本課內容,要調動學生的想像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藝術審美能力等。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掌握重點字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瞭解屏的相關知識;理解文中古詩句的含義;把握說明物件及特徵,進一步提高說明文的閱讀能力;

  過程和方法目標: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態度目標:以屏為媒介,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審美情趣,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裝點更加美好的生活。感受濃濃的詩意和韻味,進一步提高語言感悟力。

  【教學重點】

  1體會文章詩情畫意的說明語言。

  2 透過本文的學習,使學生能對傳統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古詩句的含義

  【學情分析】

  在朗讀能力方面,學生方言較重;在課文的整體把握上,能力比較欠缺,缺乏比較系統的學習方法;在品味語言能力上,由於本課詩詞較多,難於理解。因此我在問題的設定和學法指導方面,儘量做到具體,注意梯度,易於操作。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法:導讀法―――創設情景,指導、點撥。

  學法:自主學習和小組學習相結合,指導學生在小組學習中掌握方法,在自學中實踐提高。

  課時: 一課時

  【教學用具】

  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佈置學生查詢有關屏的圖片,或屏的小藝術品。

  【教學過程】

  屏風,一個富有詩意的名詞,它有著神秘的作用,集實用與裝飾功能於一身。雖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多見,但它獨有的魅力仍能牽動我們的情思。今天,讓我們與陳從周先生一道說“屏”。

  由貝雕的屏風工藝品實物匯入,創設情景,揭示課題,激發興趣,讓學生身臨其境,獲得切實的感受。用幾句話說明,又檢查了學生對說明文寫作的掌握情況。透過此環節,引起學生與課文對話的慾望。

  限3分鐘快速閱讀課文,根據思考題概括課文內容要點,透過分段訓練,理清課文思路,從整體上把握課文。這一環節實際也是訓練學生獲取關鍵資訊的能力以及篩選、歸納概括資訊的能力的一個過程。注重朗讀是本文的教學重點,反覆朗讀,在朗讀中注意變換方式。學生在朗讀中理解文章內容,明確作者的寫作思路。

  (4)請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說說為什麼喜歡?然後有感情地讀一讀,並用“我最喜歡 這個句子,因為它 ”的句式回答問題。(多媒體展示)

  ①合作學習要建立在學生真正自主學習的基礎上 。②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合作技巧的指導。③合作的時間要有定量。④要建立激勵性評價機制。⑤彙報時的語言表述應為:“我們小組認為……”

  (4 )“…必置一屏,上面有書有畫,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藝術點綴,而且可以擋風。而空間上還是流通的,如今稱為‘流動空間’”。這一句中的“置”是佈置之意,是用心安放,若換上“放”字,則無此表達效果;“點綴”是加以襯托和裝飾,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準確地說明了屏風在居室中的作用。(學生還可以再舉出一些。)

  必做:美讀課文三遍。把課堂上所說的“想像屏風的用途”整理好,寫在作業本上,

  該題具有一定的發散性,讓學生充分發揮想像,交流討論,輕鬆自然地培養了學生的人文素養,加厚了學生人文底蘊,加強了“情感、態度、價值觀”這個維度的目標要求。因時間的原因,本節課無法完成,可佈置學生課後探究。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一、本節課教學的總體設想:

  1、本節課在單元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單元說明文以建築園林、名勝古蹟為主題。《故宮博物院》這篇文章是一篇比較典範的說明文,課文按照遊覽參觀路線,由南到北逐次並詳略得當的介紹了故宮的主要建築及其佈局和功用。學習這篇課文,既可以從中獲得對故宮的一般性瞭解,又可以增強我們對祖國的傳統建築藝術產生自豪感。文中使用的說明順序和文章的結構對我們學習、寫作說明文都具有指導性。所以這篇課文的學習掌握,對於學習本單元其它課文都具有重要的示範作用。

  2、教學目標及完成目標的策略

  本節課的知識目標一是瞭解祖國傳統的建築藝術,瞭解故宮博物院建築藝術的獨特風格和偉大成就,二是整體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能力目標一是學習按照空間順序說明覆雜事物的寫作思路,二是體會本文重點突出,有詳有略的說明事物的寫法,學以致用,初步學寫說明文;德育目標主要是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進一步發揚民族創造精神。為實現這些目標,我為學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有關故宮博物院的圖片,讓學生對故宮博物院先有一個直觀的印象,透過聽錄音,使這篇課文就像一部風光片一樣呈現在了學生面前,給學生以身臨其境的感覺。另外,我為學生準備了故宮博物院的平面圖,讓學生自己當導遊,向同學們介紹故宮博物院,學生在介紹的同時,自然而然就熟悉了本文的寫作思路,也學會了運用空間順序寫作說明文。學生在欣賞圖片的時候,對故宮博物院高超的建築藝術 不免讚不絕口,本文的德育目標的完成應該不是大問題。

  3、本節課應達到的教學質量

  學習完這篇課文,學生首先應該驚歎我們中華民族偉大的創造精神,更加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其次讓學生理解說明文中的空間順序,為學生寫作說明文打好基礎;第三是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

  二、教材分析

  1、重點、難點分析

  本文是一篇比較典範的事物說明文,說明物件是故宮博物院,對於這樣龐大、這樣特殊、這樣雄偉的建築群,除了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外,主要還應體會文章的寫作特色。所以本文確立的教學重點一是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探究作者的說明技巧,二是體會本文重點突出,詳略得當的寫作特色。教學重點是揣摩語言,理解太和殿裡作者描繪多姿多彩的龍的用意。

  2、教材的取捨

  故宮博物院是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的薈萃,它在我國封建社會中佔有重要的作用,它的建築佈局也體現了這一特色和功用。本文又是介紹它的一篇說明文,對於初二的學生來說,它的歷史地位已沒有必要詳細講解,至於它的建築風格我們又沒有專業的知識,所以在理清說明文的順序後,重點分析了文章的5到8段。因為作者在取捨時,也是抓住了太和殿的重要性,對它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和描寫。

  三、教法學法設計

  1、本節課所使用的主要教學方法

  討論法和點撥法相結合。教師設計相關問題指導學生閱讀,提醒學生注意方位詞的運用。在教師的點撥下,學生理清課文字的說明順序。圖示法。利用故宮博物院的平面圖配合相關景物圖象,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遊覽路線。延伸拓展法。標新立異,轉換立足點口頭介紹故宮,內化課文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滲透課題研究內容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繼續使用我校語文組推廣應用的三單元閱讀教學法。在認知閱讀階段,主要讓學生熟悉課文內容,完成本節課的德育目標;在理解閱讀階段,主要是理解課文的說明順序,理解本文有詳有略的寫作特色;拓展閱讀主要是訓練學生對空間順序這種說明方法的應用。

  3、學習方法的設計、學生技能的培養

  本節課主要運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自主學習主要讓學生熟悉課文內容,掌握文章按空間順序寫作的特點;合作學習主要是學生分組理解課文5——8段,體會課文重點突出,詳略得當的寫作特色;探究學習設計了說話訓練:按照空間順序介紹我們的學校,要求重點突出,總說分說結合。

  四、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的整和

  1、資訊科技與教學目標

  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對確立的學習目標可以有重點的進行展示,而且可以實現跳出課本教語文的目標。在本課的教學中,多媒體展示的內容,不但形式鮮活,而且利於完成教學目標。像製作的故宮博物院影片資料、我校的影片資料都為學生創造了學習的情景,帶領學生走進美的殿堂。學生在直觀感受中對問題的理解自然深入淺出。

  2、資訊科技在本節課中的作用及長短期意義

  資訊科技在本節課中主要是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的狀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在學生當導遊時,讓學生對照圖片說明,既便於理清學生的思路,創造身臨其境的感覺,又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

  五、教學特色

  1、本節課的主要特點

  本節課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向學生展示大量故宮博物院的圖片,引導學生走進美的殿堂,給學生以美的薰陶,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另外,在這堂課上,我特別注意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他們都能參與到課堂上。

  2、本節課新穎獨到之處

  因為本文是一片說明文,說明物件是故宮博物院,所以我讓學生自己當導遊,向其他同學介紹故宮博物院。這樣不僅讓學生對本文有了全面的瞭解,而且調動了學習積極性,訓練了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在拓展閱讀階段,設計了說話訓練——帶領他人參觀我們的學校。先向學生播放學校專題片,引導學生的思路,使學生對學校有更全面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