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唐太宗與貞觀之治說課稿

唐太宗與貞觀之治說課稿

唐太宗與貞觀之治說課稿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唐太宗與貞觀之治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主要介紹我國封建社會的黃金時代——唐朝,它對中國歷史的發展有巨大的影響。透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可以借鑑唐太宗的治國措施。同時,幫助學生掌握客觀、全面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科舉制度的發展演變,貞觀之治的主要內容。

  2、過程與方法透過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貞觀之治形成的原因,培養學生終和,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講授唐太宗和“貞觀之治”,聯絡隋朝的歷史,說明傑出人物對歷史的發展所起到的推動作用;唐太宗的節用戒奢,知人善任、虛心納諫即使在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鑑作用。

  二、學情分析:

  初一學生形象思維能力比較突出,對新事物的興趣相對比較濃厚。但是,他們理解抽象問題的能力還比較弱,特別是辯證思維能力基本上還未形成。因此,教師在教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給學生提供形象生動的.教學素材,分析問題也應該做好具體事例的鋪墊,否則,學生將難以理解。

  三、說教法學法

  1、說教法:主要採用講授法,同時也結合比較法、啟發式等。

  2、說學法:閱讀法、課堂討論、歸納分析。

  3、分析學生:由於初一學生的歷史知識水平有限,不能準確的分析歷史事件和客觀的評價歷史人物,容易扭曲歷史的真實性。因此,必須同時結合知識要點加以分析,幫助學生對歷史有正確的認識。

  四、說教學步驟

  (一)匯入新課

  簡述隋亡的原因,由開國皇帝李淵引入唐朝的歷史內容。

  (二)講授過程

  A部分:唐太宗李世民

  1、利用多媒體影片播放先向學生介紹李世民即位前的事蹟,幫助學生對李世民的生平有更多的瞭解,同時也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

  2、檢查預習任務即(唐太宗統治時期的社會景象)學生對貞觀政績進行表述交流,教師播放影片。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貞觀之治”為中國歷史上不可多見的強盛時期。並引導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貞觀之治的主要內容。由問題唐太宗憑藉什麼使唐朝進入如此繁盛的時期進入課本第二個內容的學習。

  B部分:唐太宗奠定“貞觀之治”的政策措施

  1學生閱讀教材,先獨自思考,後分組討論。由全班進行交流,教師加以引導,最後得出結論即節用戒奢,招賢用能,虛心納諫三方面。

  2教師釋疑,對於此三個問題的講解方法基本一致,都是由唐太宗的話引入,然後提問,學生閱讀相關文字,思考並作以回答

  3、我就詳細說一下招賢用能,先以唐太宗說過的一句話“為政之要,惟在得人”引入。然後設定問題:你知道唐太宗在位時期任用哪些有才能的人?讓學生憑藉課外得到的有關知識(例如電視劇《隋唐英雄傳》),舉出唐太宗重用的人才,如魏徵、房玄齡,秦瓊等。然後結合小字部分,讓學生閱讀討論,引導學生認識到唐太宗的知人善任。為了培養和選拔更多的人才,唐太宗沿用了隋朝的哪種選官制度?是第二個問題,學生閱讀文字,思考分析概括,相關的科舉制度的概念,演變,作用這些知識都得到解決。

  C部分:總結評價

  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訓,調整了統治政策。他節用戒奢,招賢用能,虛心納諫的政治措施是導致貞觀之治出現的重用因素,當然,也包括他在經濟,民族,對外政策的一系列舉措。

  D課堂練習,圍繞學習重點設定,分選擇,簡答兩種。

  五、說教學效果

  透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了解唐太宗的治國思想及主要政績,領會“貞觀之治”出現的原因。同時,也正確評價唐太宗,提高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板書設計:

  節用戒奢

  唐太宗招賢用能貞觀之治

  與貞觀

  之治虛心納諫

  課堂練習;略

  教學自我反思:

  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以內容豐富的多媒體課件作為輔助,透過播放影片和展示圖片,為學生的課堂學習創設了生動、直觀的歷史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夠採用問題教學法、討論法、等形式的教學方式來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但由於剛剛接手歷史,對於教材還有把握不準的地方,難免出現一些錯誤,望各位同事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