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安全小黃帽說課稿

安全小黃帽說課稿

安全小黃帽說課稿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安全小黃帽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說課的題目是品德與生活二年級下冊第4課《安全小黃帽》。

  一、本課教學重點的定位

  (一)本課教學重點的定位:

  本課教學重點的定位是:“認識常見的安全和交通標誌,遵守交通安全,安全過馬路。”安全教育是兒童生活教育常規的、重要的、反覆性的主題,安全教育的一些內容在前面有關主題課文中進行了適當滲透,本課主旨在做系統的歸納後彙總,以形成學生較為全面的安全知識和意識,讓學生認識常見的安全和交通標誌,遵守交通安全,安全過馬路,對學生來說很有現實的意義,掌握了這些知識,可以高高興興出門去,平平安安回家來。

  (二)教學目標:

  1.認識常見的安全和交通標誌,提高學生注意交通安全的自覺性。

  2.透過遊戲,引導學生初步掌握各種安全常識。

  3.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初步養成遵守交通規則的好習慣,形成珍愛生命的情感與態度。

  (三)教學重、難點:

  認識一些常見的交通安全設施以及交通標誌,會遵守交通法規安全過馬路。

  二、教學重點的分析

  本課選認識常見的安全和交通標誌,遵守交通安全,安全過馬路作為教學重點,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本單元的主題是生活的起跑線,單元的教學目標其中有一點是掌握必要的生活勞動技能及安全常識。

  2.課程標準內容第8點是認識常見的安全和交通標誌,遵守交通安全,注意安全。

  3.二年級的小朋友年齡小,知識面窄,讓他們認識常見的安全和交通標誌,就能幫助他們安全出行。

  4.本課的課題是安全小黃帽,讓學生重點認識常見的安全和交通標誌,安全過馬路,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為,遵守紀律,形成珍愛生命的情感與態度。

  三、教學重點的解決方法與過程

  (一)突破、解決教學重點的方法是:

  透過讓學生在活動中動手擺一擺、貼一貼交通安全標誌,讓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掌握了知識,讓學生動腦又動手。透過讓學生角色扮演、收集資料、討論交流,從而深刻懂得了要安全過馬路。

  (二)突破、解決教學重點的過程是:

  透過認識交通標誌和安全過馬路這兩個活動突破、解決教學重點。

  活動一 認識交通標誌

  1.認識交通標誌:

  (1)認一認:出示十種常見的交通安全標誌,請學生說出標誌的名稱、你在哪裡見過這些標誌?它們有什麼作用?

  (2)擺一擺:請學生上講臺把交通安全標誌的卡片和表示它的含義的卡片擺在一起。(學生貼在黑板上)

  (3)貼一貼:出示一幅情景圖,讓學生在圖上把“注意兒童、注意訊號燈、注意十字路口、禁止行人通行”四個標誌貼在圖上。

  【這是在教學中所採用的帶有“玩”的色彩而又與學習內容配合的活動方式。遊戲是兒童有效的學習方式,對培養兒童的情感,讓兒童體驗集體生活的樂趣,理解規則、學習科學知識等是很有用的。】

  2.交通標誌大盤點

  (1)請學生把收集到的交通標誌在小組裡面展示一下。

  (2)請兩至三名學生上臺展示標誌並說出含義,有收集到的和自己畫的交通安全標誌的同學把標誌貼在“交通標誌大看臺”上。

  (3)讓學生觀察老師也收集的一些交通標誌,說說有沒有發現這些交通標誌有什麼不同的地方?(顏色、形狀、圖例)

  (4)學生交流後總結交通標誌的有關常識,包括禁止標誌、警告標誌、指路標誌等顏色的'區分

  活動二:安全過馬路

  1.過馬路時我們要注意什麼呢?小組裡面討論討論,然後彙報一下。【討論活動能使兒童有機會運用多種方法表達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鍛鍊表達能力。】

  (一)人行道

  (1)行人靠哪裡走才安全?

  (2)如果沒有人行道,車和人同走一條道,要注意什麼?

  (二)紅綠燈

  (1)根據紅綠燈我們怎樣過馬路?

  (2)人行橫道上的綠燈閃時,還能過馬路嗎?

  (3)如果沒有紅綠燈,行人怎麼過馬路?(學生表演)總結要做到:一站二看三透過。

  (4)除了這些,在我們過馬路時還要注意轉彎車子的方向燈。

  【這類活動是為了讓兒童獲得某些難以身臨其境去學習的體驗、經驗、知識等,而有目的地創設某種情景,令其經歷的模擬性演習活動。活動的關鍵是讓兒童獲得體驗,演技好壞並不重要。】

  2.判斷:我們知道了馬路上交通設施和交通標誌的作用以及正確過馬路的方法之後,老師請你們做啄木鳥醫生,去找找圖片中哪些行為是不可以的?應該怎樣做?小組合作學習,交流。【這裡讓學生養成探究的習慣,學習探究的方法,在老師的幫助下,總結、提升獲得的經驗和資訊】

  本課教學重點的設計體現了兒童與社會、兒童與自我的內在整合,體現了品德教育和生活教育有機融合;知識學習與社會參與、問題探究等彼此滲透、相互促進。本教學重點設計多處設計讓學生動手動腦的活動,因為低年級兒童動手能力的發展是其創造性發展的重要途徑;同時我國兒童在“動手”方面一直比較欠缺,增加“動手”要求也更有針對性。這樣既強調動腦也強調動手,有利於培養手腦並用的兒童,進一步突出本課程活動性、實踐性的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