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聽魚說話》說課稿

《聽魚說話》說課稿

《聽魚說話》說課稿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聽魚說話》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聽魚說話》。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活動目標、活動重、難點,教法、學法,活動過程、板書設計及教學設計等幾個環節來進行我的說課。

  首先教材分析

  本次說課的課題是二十一世紀出版社要對大班語言活動教材中的文學活動《聽魚說話》,《語言》是幼兒最重要的課程之一,幼兒大班語言教育總目標要求:幼兒做到喜歡聽故事,願意朗誦簡短的文學作品,能體驗好欣賞文學作品的優美,有良好傾聽習慣,能理解主要內容與意義,會使用日常用語。所以我設計《聽魚說話》這節活動課,就運用了故事當中典型的人物形象以及生動、豐富的語言吸引孩子,使他們受到感染和教育。

  其次來說說學情分析

  大班幼兒語言表達已有一定的基礎,為了進一步提高他們的談話水平,使他們能流暢的圍繞主題有重點的在集體面前自然大方的進行講述。我這個活動設計都要使幼兒在主動觀察思考中學習理解《聽魚說話》故事,活動中不能停留在學說故事的層面上,而是透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幫助幼兒更深入地體驗故事的內涵。活動中要以幼兒原有的知識經驗為依託,引導幼兒主動學習,思考,幼兒的語言能力、傾聽能力、社會情感等各方面都會得到發展。

  再來說說活動目標

  幼兒園新《綱要》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透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和體驗。”由此我制定以下幾個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透過活動,感受故事帶給幼兒的清新、優雅、風趣的語言。

  2、情感目標:幫助幼兒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激發幼兒關愛動物,同情弱小生命的情感。

  依據幼兒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我確定本次活動重點是理解故事內容,激發幼兒關愛動物,同情弱小生命的情感。難點是:感受故事帶給幼兒的清新、優雅、風趣的語言。

  再依據以上活動目標我確定如下的教法和學法

  提問法:使用提問法是因為提問能引導幼兒有目的、仔細地觀察,啟發幼兒積極思維。

  直觀法:讓孩子直接觀察事物,形象鮮明突出,容易吸引幼兒的興趣。

  遊戲法:透過孩子角色扮演,更能直接體驗故事的情境。

  學法有:感官參與法、表演體驗法、討論法

  根據農村幼兒教育的`條件,在活動前我還做了如下活動準備:

  1、《聽魚說話》故事掛圖4張

  2、魚缸裡的魚,魚和蚯蚓的頭飾各一

  現在我將重點來介紹下本次活動的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我設計為以下五個環節:

  興趣匯入—交流討論—情境體驗—總結分享—活動延伸

  “興趣是幼兒最好的老師”,要想抓住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對整節活動課產生濃厚的興趣,開頭時必須設計生動的言語,從而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我在第一興趣匯入環節設計了兩個活動,活動一:我會一條出示謎語:沒胳膊沒腿,從來不離水,走路不用教,搖頭又擺尾。(魚)讓孩子先猜猜那是什麼?並且給他們動作提示,引導他們回答正確,並對回答出來的孩子給予小紅花獎勵。我這樣設計孩子立馬就會對魚就有了關注。並很順利就進入了我的活動二:我又出示魚缸裡的魚,讓孩子進一步的觀察小魚。在孩子觀察的同時我適時的提出問題:“小朋友們,魚會說話嗎?”

  “不會,不會,我沒聽到。”

  “會,我聽到它吐泡泡了。”

  孩子七嘴八舌的回答我。

  我提出第二個問題“有一個叫瓊兒的孩子,她能和魚兒說話哦。她和魚兒說什麼了呢?你們想不想知道呀?”

  “想”孩子異口同聲的告訴我。

  “那好,我們就來聽聽故事《聽雨說話》,大家就知道了”並相繼出示故事掛圖,幫助學生進入故事情境。

  我們都知道幼兒的認知是從互動交流中獲取的。因此再聽完故事之後,我帶領孩子進入第二個交流討論環節,讓孩子們在主動參與思考回答問題的過程當中形成認知。我設計了幾個問題讓孩子去思考發言並全班交流。

  1、畫中的孩子叫什麼名字?

  2、她在做什麼呢?

  3、他們是怎樣釣魚的呢?

  4、魚兒說了些什麼?

  這就是前面所提到的教法提問法的落實點。在整個的討論交流過程當中,我還會對敢於發言和回答正確的孩子給予表揚、鼓勵。這樣的活動設計是為了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建構主義理論強調真實情境的創設和模擬,並把情境創設看做幼兒掌握知識、形成能力的重要平臺。因此幼兒的語言教學就是要設定情境,所以我第三環節設計成情境體驗。讓孩子角色扮演外公、瓊兒、魚、蚯蚓。這是我出示魚和蚯蚓的頭飾。讓自願扮演魚和蚯蚓的孩子帶上頭飾。根據我的講述,孩子扮演的角色出來做出相應的動作,可以加入他們自己的語言和動作。在外公釣魚的過程中我適時的加入自編的兒歌:

  外公和瓊兒,一起來釣魚。外公釣大魚,瓊兒釣小魚。

  在這一環節中前面所提到的教法遊戲法得到展現。也能讓孩子從遊戲中感受到本次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幼兒園新《綱要》中指出:“要讓孩子喜歡與人交談,有良好的語言交往習慣。學會分享。”

  教師總結會讓孩子能再一次的回憶出今天所學的內容,所以這一環節是總結交流。我提出問題,讓孩子發言:

  1、這節課你們知道了什麼?

  2、學會了什麼?

  這樣的設計既鞏固了新知,有起到了相互補充、促進的作用。

  活動延伸是每節課必備的環節,因為課堂的學習不能本知課本的知識,要透過活動延伸進行鞏固認知。所以此環節我設計兩個活動.

  活動一:下課後我帶領孩子將魚缸裡的魚放入河水。期間有些孩子會捨不得,這時我會告訴孩子魚也是一條生命,我們要珍惜、關愛它。

  活動二:回家的時候把故事說給父母聽,這個設計是為了增強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親子關係。

  以上是本次活動所有的教學過程,接下來要說說我的板書設計

  一個好的板書設計就相當於一個微型教案,因此我的板書設計是故事掛圖的貼上而成。

  最後再來說說我的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我設計了謎語、兒歌、圖片展示、遊戲教學等,把原本枯燥乏味的課題變的生動有趣。但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育技巧並不在於能預見到課堂的所有細節,而在於根據當時的情況巧妙在學生不知不覺中作出相應的變動。”以上說課內容均是我的教學預設,在教學實際過程中我會根據孩子不同的表現特點進行調整,做到因材施教。以上是我全部的說課內容,有不當之處還請評委批評指正,謝謝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