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老舍> 老舍我的母親說課稿

老舍我的母親說課稿

老舍我的母親說課稿

  一、說教學理念:

  我將以“致力於全面提高職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宗旨,遵循“注重基礎、強化能力、突出重點、學以致用”的原則,充分發揮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優勢,來體現我們的時代精神和現代生活氣息。在教學中,我將貫徹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訓練為主線的教育教學理念。

  二、說教材:

  《我的母親》是中等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語文(基礎模組)上冊第一單元精讀篇目。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是記敘文的語言。老舍是著名的語言大師,《我的母親》是其語言運用方面的典範。教學本文為學生學習記敘文的語言提供一個範例。該篇文章語言樸素,情感濃烈,向我們呈現了一位普通勞動婦女勤勞困苦的一生,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深深感激和懷念之情。因此,本文不僅是學生繼續瞭解敘事性散文的重要載體,而且是對處於生理、心理不穩定的職高學生的情感的洗禮。

  作者老舍稱母親給自己的是“生命的教育”,因此教學中我們須透過感受母親勤勞、奮鬥、奉獻的一生體味我對母親的敬仰,摯愛與懷念。領悟母親平凡中的不平凡,以及我念母之情蘊含的淡泊名利,求真求純,博愛達觀,堅韌奮鬥,默默耕耘的人生志趣。同時品味平實的語言娓娓道來所達到的真切感人,感召心靈的藝術境界,從而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人生修養。

  三、說學情:

  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關心和愛護是最真摯最無私的,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永遠也訴說不完的。而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許多孩子尤其是現在的獨生子女往往對父母的關心愛護習以為常,把父母對自己的付出看作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本文內容淺顯易懂,學生在文章的淺層理解上應無大礙。但由於學生人生閱歷的不同,加之學生進入青春期的生理、心理變化,他們對母愛的詮釋也就因人而異,教師應該藉助此文,建立和加強學生的感恩意識。讓學生從作者對母親的回憶和懷念中,激發自我反省的意識,聯絡自身實際,進一步感悟、體驗親情的無私與偉大;學會從熟悉的生活中發現真善美,學會在瑣屑的平凡中體會父母的艱辛,感受那時時刻刻都緊緊地包圍著我們的濃濃親情,進而懂得如何去尊敬父母,回報父母,孝敬父母。

  四、說教學目標:

  教育是生命參與的事業。“與每一位孩子共同成長”應是每一位教師的座右銘,讓每一位學生都平等地參與到學習之中,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靈光與活力,應成為我們共同追求的目標。 因此,鼓勵學生參與課堂,說出自己的閱讀體驗,品味作品樸素自然的語言應是本文教學的重點,而調動學生情感,創設優良的教學環境,加深對母愛的理解則是本文教學的難點所在。在師生共同參與、討論的基礎上,確定如下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

  1.教授整體感知的閱讀方法。引導學生對文章或語段的主要內容和基本情感有一個總體把握。

  2.引導學生體會文中描述母親做人做事的文字,梳理作者即事抒情的語句。

  能力目標

  訓練學生運用平實樸質的語言表達豐富的思想內涵和真情實感的語言書面寫作和口頭表達的能力。

  情感目標

  體會來自平凡世界的人際溫暖,學會感恩。

  五、說教學重點:

  由於作者生活的時代與學生生活的現在相隔較遠,學生個人的閱歷的不同,他們對母親的詮釋也就因人而異,鼓勵學生參與課堂,說出自己的閱讀體驗,品味作品樸素自然的語言應為教學的重點。

  六、說教學難點:

  職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薄弱,為師生課堂的交流和溝通帶來了難度。調動學生的情感,能夠運用恰當的語言,去領略那血濃於水的親情則是本課教學難點。

  七、說教法學法: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好語文的關鍵”,在教學中要特別注意,這首先要求教師把握學情,不僅僅要“知己知彼”,更需要“眼中與心中要裝著學生的需要”,這樣才能做到“百戰不殆”。老舍《我的母親》這篇文章確實寫得很感人,突出表現了母親勤勞刻苦、善良寬容、樂於助人、意志堅強等性格與偉大無私的母愛,以及母親的人格力量對作者思想性格形成的深刻影響。母愛是學生熟悉而又陌生的話題,說它熟悉是因為每位學生都正在享受著無私的母愛,說它陌生是因為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身為獨生子女的特有的家庭地位,使很多學生很少對母愛進行認真的咀嚼與反思。為此,我將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談體驗,讓學生在故事中走近文字,理解文字,親近文字。與這種學法相適應的是,教師需具備鮮明的教學觀:中職語文教學首要之務是學生的道德與理想的教育。採用鮮活的故事,在學生心裡播下希望的種子,激發他們的夢想追求,提供行之有效的語文學習途徑——這不僅限於語文學科的學習,更重要的是鍛造了學生的品德意志。

  在教學方法上,我主要採用導讀啟示——賞析探究——評價歸納——訓練遷移四步立體的教學方法,透過重點賞析、朗讀品味、寫作體驗等感受母子親情。課前做好充分的教學準備:上課前,準備好兩首歌曲,一是閻維文的《母親》,二是毛阿敏的《燭光裡的媽媽》,一首鋼琴曲《給母親的信》。一首詩孟郊的《遊子吟》。透過多媒體,創設優良的教學環境,催生學生情感,縮短師生、生生距離,為平等對話創造條件。透過比較閱讀,昇華文章主題。

  課件由導讀啟示——賞析探究——評價歸納——訓練遷移四個環節,按照走近母親——認識母親——昇華母親——歌頌母親——體恤母親五個步驟層層展開。

  在學習方法上,針對本課特點與學生實際情況,七八個同學一組,每組選出一位小先生,負責本組活動。透過閱讀、質疑、合作討論等方式,提高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合作能力。

  1、以理解母親的形象為切入點

  塑造母親形象是本文的寫作目的,因此教學中以理解母親的思想境界,品質情操,個性特徵為突破口。在學生心目中首先樹立豐滿的人物形象,由此帶動其它教學重點,難點,學習目標的完成。

  2、品味平實的語言在塑造人物形象中作用。感知“我”的真情。

  塑造人物形象的語言可以絢爛,可以平淡,然而赤子喪母念母思母之情卻只能化為平實的'語言。唯平談方可寄幽思,唯平淡方可訴衷腸,正可謂平平淡淡才是真。 因此在學生理會了母親的凡中不凡,再反思品味這樣的語言便會深味“我”的靈魂心曲。 “我”的人生理念,“我”的人生志趣,從而達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八、說教學過程:

  本課教學擬用兩課時,教學過程由課前的傾聽母親和課堂上的走近母親——認識母親——昇華母親——歌頌母親——體恤母親五個步驟構成。本文在學生了解作者、把握文章寫作線索、整體感知形象的基礎上進行的重點閱讀及語言品味。

  (一)音樂欣賞:傾聽母親

  充分利用課前三分鐘,欣賞震撼心靈的音樂閻維文的《母親》,激發學生對課文的閱讀興趣,潛移默化地昇華母親形象。

  (二)導讀啟示:走近母親

  帶著課前欣賞音樂的那份感動,教師順勢激情匯入:母親!一個飽含多少深情的稱謂;母愛,一種世界上最偉大的情感。它如陽光普照般溫暖;如春風化雨般細密,如海納百川般博大,如蠟炬成灰般無私。我們曾經瞭解過朱德的母親,那是一位勤勞善良且富有遠見的女性,今天我們學習的老舍的母親也是這樣的一位女性。讓我們一起走近老舍的母親。由此展示教學目標。使學生一目瞭然本文的重難點,引導學生讀書,關鍵在於發現和提出問題,尤其是要發現和提出那些有思考價值的探究性的問題。變被動學習為主動研討。

  (三)賞析探究:認識母親

  本步驟要針對某一問題,激發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讓每一位學生都暢所欲言,充分發表自己的真知灼見,促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散。我設計瞭如下環節。

  1、整體感知

  從整體入手,先讀後說;感知母親的勤儉樸實,堅韌執著,寬容大度,博愛熱情,樂觀勇敢,勇於奉獻的感人形象。

  讓學生找出表現母親性格特徵的語段或語句。讓學生反覆朗讀,朗讀中加以指導,讀出語句恰當的停頓,語速和感情,在朗讀中讓學生想象母親的形象,體會感悟母親的軟而硬的性格。教師適時引導啟發。為重點閱讀、語言賞析打下基礎。

  2、重點閱讀

  母親是偉大的,她的偉大體現在文章字裡行間,尤其是課文的第13段,是最令人感動的,也是最精彩的。教師引導學生賞析13段,並提出以下問題供學生思考:

  文章寫了哪些事?你認為哪件事最感人?為什麼?

  課堂是學生的課堂,我採取分組討論,小組選代表回答的方法,在學生闡述理由的過程中,我可用師生對話的方法,聯絡生活實際啟發學生品味所展示的感人細節。

  3、重點體會母親給我的“生命的教育”

  a) 引導學生理解“生命的教育”的豐富的內涵(結尾一段“生命是母親給我的。我之能長大成人,是母親的血汗灌養的,我之能成為一個不十分壞的人,是母親感化的。我的性格、習慣,是母親傳給的。”)

  b) 讓學生找出表現母親給我影響的語段或語句

  c) 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歸納總結母親教我學會了哪些有用的東西(板書:母親品行:堅忍、善良、寬容、勤儉、好客)

  d) 結合作品本身體會作者其人,體悟母親給作者帶來的人生觀的影響。老舍其人:對普通人熱心關注,對平凡人真誠讚賞,始終追求靈魂的至真至純,追求人性的至善至美。追求淡泊名利,寧靜致遠的人生境界。

  4、品味語言

  在引導學生重點閱讀的過程中,因勢利匯出本文語言的第一大特色:善於透過人物的語言和行動,表現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講完此問,我再配樂鋼琴《給母親的信》朗讀此段,帶學生再來品味簡樸的語言下蘊含的偉大母愛。朗讀完畢,我由第13段的語言特色拓展開來,再次激疑追問:本文語言在其它方面還有哪些特色!

  “白描”對學生來說是陌生的,我在引導學生品味這一語言特色時,可先出示孟郊的《遊子吟》,讓學生把詩的前四句與第13段的感人細節比較,引出白描,後指出:作者善於運用白描的手法刻畫人物形象。什麼是白描?我主要聯絡美術中的白描畫法,讓學生理解文章中的“白描”手法,並以孟郊的《遊子吟》的前四句講析,後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文中運用白描的語句,教師引導學生辨識糾正,並重點賞析以下語句對錶現人物的作用。

  ①、在我的記憶中,她的手終年是鮮紅微腫的。

  ②、她做事永遠絲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戶們送來的黑如鐵的布襪,她也給洗得雪白。

  ③、桌椅都是舊的,櫃門的銅活久已殘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沒有塵土,殘破的銅活發著光。

  以上語言品味是站在作者對母親描寫的角度上來分析人物形象的,對第三點語言特色:以樸實無華的語言表達濃厚的感情,我變換角度。站在作者的角度上,這樣設疑:母愛是偉大的,作者的語言卻是質樸無華的,作者對母親的那種感激、懷念之情是靠哪些語言得以表現的?學生透過閱讀大多都會將目光集中在這樣的句子上。

  ①、每逢接到家信,我總不敢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訊息。

  ②、街上是那麼熱鬧,我卻什麼也沒看見,淚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淚又遮迷了我的眼,又想起當日孤獨的過那悽慘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會再候盼著我了,她已入了土!

  這些語言看似大白話,但蘊含著濃烈的感情,讀來很容易讓人產生共鳴,因此在品味的基礎上誦讀這些語言,有助於學生體驗作者對母親所飽含的濃濃深情。(板書:語言風格)

  (四)評價歸納:昇華母親

  本步驟要讓學生比較評價,歸納概括出規律性的知識,促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收斂,學生便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思維過程。在此由老師簡單概述本節課講述的內容,並由學生從寫作方法和表達主題兩方面自由發言,談本文的學習收穫。老師適當評價。

  (五)訓練遷移:歌頌母親

  本步驟要設計能夠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能力的思維訓練題,使學生的“思考”遷移成為一種“創新能力”。

  緊承上一環節的評價,教師有感情闡述:是啊,母愛猶如一縷陽光,使我們的心靈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溫暖如春;母愛,猶如一泓清泉,讓我們的心靈即使蒙上歲月的風塵,也依然純潔明淨。同學們,儘管跨出一步便是天涯,但作為遊子的你,永遠走不出母愛的風箏線,因為線的那頭永遠握在母親的手中,老舍的母親讓我們熱淚盈眶,我們的母親呢?請讓毛阿敏《燭光裡的媽媽》伴著你,以母親或母愛為話題運用樸實無華的語言,說一段讚美母親的話。

  學生考慮五分鐘,小組選代表口頭作文,並採取自評和他評的方式。我們知道,單調的文字閱讀,容易使學生覺得枯燥乏味,因此設計這一環節,既有利於瞭解學生情感體驗的變化,又有利於捕捉課堂的著力點和生長點,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情可發,使師生對母親的情感在交流中自然昇華。

  (六)師生寄語:體恤母親

  學生自由發言,對母親說一句話。

  寄語:同學們,孝敬我們的母親吧,不僅僅是今天。正如歌中唱到:不管你走多遠,不論你在幹啥,不管你功勞多高,不論你成就多大,到什麼時候也不能忘咱的媽。以此為契機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讓他們學會感恩。

  (七)訓練延伸: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分層次教學,由學生選做相關題目。

  A:根據文章的寫作方法,請以“母親”或“母愛”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必做)

  B:比較閱讀老舍與胡適《我的母親》在主題、寫作思路、寫作特點方面的異同(選做)

  (八)板書設計

  板書力求做到清潔、清楚、明瞭

  我的母親

  母親品性 語言風格

  結束語:

  同學們,心動不如行動。善待我們的母親吧,不僅僅是今天。當我們的母親變得老態龍鍾的時候,當母親滿嘴嘮叨甚至臥床不起的時候,朋友,都請你倍加善待自己的母親,因為,無論世事如何改變,她永遠是屬於你的唯一的――母 親!

  九、教學預想效果:

  備課時,我深刻領會新課改精神,力爭以最佳效果向眾評委及聽課老師彙報。從實施情況來看,基本達到了預期效果。

  首先,我貫徹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課改精神。課前預習,讓學生自己動手解決生字詞、文學常識。這些小任務促使學生主動認真地自學課文。學生在完成這些任務時,必然要相互合作,共同探究。在上課過程中,我引導學生自己從課文中尋找答案,我只作點撥和歸納。在拓展延伸階段,我讓學生相互講發生在自己與媽媽之間的生活細節。這既讓學生之間相互啟發,加深瞭解,又鍛鍊了他們的表達能力。從實際情況來看,效果是良好的。

  其次,我落實了“四基”。我沒有放棄字詞、文學常識這些基本知識,而是把它們放到了課前預習裡面。這樣做既促進了學生自學,又使課堂內容更集中緊湊。在上課過程中,我始終抓住“培養學生運用細節描寫表現人物情感及形象”這一教學目標展開。不論是開始的匯入,還是後面的母親性格分析,兒子對母親的愛,都讓學生找到相關的細節,並加以誦讀品味,進一步感受細節的表達效果。可以說基本技能的訓練,落到了實處。學生的能力,得到切實的培養和提高。

  最後,我實現了新課改提出的三維目標。知識技能目標、情感目標、德育目標都得到較好的落實。學生透過這一堂課,切切實實懂得了運用細節描寫的重要性,並在課堂上得到鍛鍊。在情感方面,我透過讓學生聽歌曲《燭光裡的媽媽》、閻維文《母親》尋找母親的感人細節、誦讀表現母子情深及失母之痛的段落、欣賞感人故事等手段,不斷調動、積累學生的情感。後來,在訓練延伸階段,學生講述與母親的故事時,很多同學在下面抹眼淚,老師也眼圈紅紅的。學生講自己與媽媽之間的生活細節時,也聲音哽咽。我在點評時,也深受感動,幾乎說不出話。可以說,這一節課讓師生都受得一次情感的洗禮。經過這一次情感的洗禮,大家更加熱愛父母,熱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