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模板集錦九篇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模板集錦九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年級數學說課稿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1

  教學內容:

  一年級第一學期 P47頁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懂得可用11—20各數的組成,計算十和幾的加法

  2、智慧目標:(1)能口述十加幾的加法的思考過程

  (2)會計算十加幾的加法

  (3)培養學生正確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意目標: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在和諧、活躍的氣氛中學習

  教學重點:

  掌握“十加幾”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使學生領悟“十和幾”加法的思考方法

  教學關鍵:

  加強直觀、理解算理、培養遷移和創新能力

  教具準備:

  配套投影片、自制投影片、口算卡片、小棒、音樂磁帶

  教學模式:

  “參與——互動”教學模式

  教學過程:

  一、匯入階段(引發興趣,激發求知慾)

  [準備]

  1、師:小朋友,今天小白兔和我們一起學本領,咱們比一比,看誰本領學得好。(出示小兔子圖)

  策略說明:

  新課之前,得用一年級學生天真、求知慾強的好勝心理,讓小動物進課堂,即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使課堂教學進入“參與互動”狀態之中。

  2、口答卡片(指名口答)

  (1)1個十和3個一合成口

  3個一和一個十合成口

  (2)1個十和2個一合成口

  2個一和一個十合成口

  2個十是口

  [揭題]

  師:小朋友算得真棒,今天我們就用這些知識來學習新的本領。

  出示課題:

  策略說明:

  從20以內數的合成入手,並用卡片口答的方式,喚起學生主動學習的原理,作好知識鋪墊,為進入學習創設了有利的條件。

  點評: 為了減輕學生學習新授內容的負擔,老師安排了20以內數的組成。要求學生熟練口答。這樣做對提高學生的筆算能力、筆算速度起到重要作用。又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採用恰當的教學方法,讓小動物進課堂,引發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參與意識。使全班學生在開課後迅速地和小動物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

  二、探究階段(指導學法,內化知識)

  [探索]

  1、投影出示主題圖

  (1)觀察(師邊演示邊說:一隻大白兔從左往右推來10個白方塊

  一隻小白兔從右往左推來3個紅方塊

  並用教棒畫一個集合圍示意)

  (2)口述主題圖(要求用三句話)

  生:左邊有10個白方塊,右邊有3個紅方塊,一共有幾個方塊?

  (3)怎麼計算呢? 生答師板:10+3=13

  問:10加3等於13,你是怎麼想的?

  (1個十和3個一合起來是13,所以10加3等於13)

  (4)看了這幅圖,你還能列出一道加法嗎?

  (師再演示主題圖,先出示3塊,再出示10塊,並用教棒畫集合圈)

  生根據師的意思口述並列式:3+10=13

  師:3十10等於13,你又是怎麼想的?

  師:對呀!我們其實還是想:1個十和3個一合起來是13,所以3+10=13,當然也可以這樣想: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它們的和不變;

  策略說明:

  為了直觀、生動地掌握幾加十的計算方法,老師採用電化媒體:拉片式投影,“小兔子推方塊”變得立體形象,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主動參與學習中去。師生透過共同討論,互動進行知識遷移,獲得十加幾的計算方法。

  2、投影出示三角形圖

  師:請你看三角形圖,數一數,輕聲說三句話,並列出兩道加法算式。

  (同桌輕聲說悄悄話,然後請一組同學彙報)

  師根據生答板書:10+2=12

  2+10=12

  師指算式問:這兩道加法算式的答案都是12,你是怎麼想的?

  (生答,師小結)對呀,這兩道題我們都可以這樣想:

  1個十和2個一合起來是12。

  策略說明:

  再次利用三角形圖直觀演示,給每一位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機會,透過講講、練練、想想逐步得出十加幾的計算方法,促進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互動,即重視了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又訓練了學生的思維。

  [歸納]

  師:你們看,這幾道加法算式中有一個數是一樣的,是幾?

  (10)另一個數是幾?(指3、2)。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的新本領:十和幾的加法。

  我們在計算時可以這樣想:十加幾或幾加十就得到十幾。

  策略說明:

  透過多種形式,富有童趣的練習,並用師生對口令、說悄悄話等方式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始終處於興奮狀態,促進了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鞏固和運用,有利於形成技能。

  點評:

  教師能以學生實際出發,抓住重點,緊緊圍繞20以內數的合成,再借助於三角形圖直觀演示。做到創設情景,讓學生有話可說;因人而異,讓學生有信心地說;具體引導,讓學生知道該怎麼說,使學生學得靈活、學得紮實,師生共同參與教學活動。

  三、運用階段(加強練習,誘發參與)

  [鞏固]

  1、擺小棒,說算式

  師:請你跟我這樣擺。

  生:我就跟你這樣擺。

  師:左邊放10根小棒,右邊放5根小捧:一共有幾根小棒?

  生擺://////////

  生說:算式是10+5=15。

  (交換位置,方法同上)

  2、題組練習(投影)

  10+9=口 10+8=口 10+7=口

  9+10=口 8+10=口 7+10=口

  先同桌說悄悄話,再一組一組彙報

  3、口答卡片

  10+5=口 10+6=口 0+10=口 1+1=口

  4+10=口 1+10=口 10+10=口 10+1=口

  策略說明:

  透過各種形式、富有童趣的練習,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鞏固和運用,有利於形成技能。

  [深化]

  4、遊戲:美麗的大森林

  (1)投影出示情景圖(美麗的大森林)

  師:這是一片美麗的大森林,森林裡有四位很有智慧的樹爺爺(邊說邊出示四棵大樹)

  他們要考考小朋友本領學得怎麼樣?

  (2)宣佈比賽規則

  請你們每個組推薦5位小朋友作代表出來比賽,比一比,哪組做得又快又對。

  (3)聽音樂開始比賽。

  (4)師講評,優勝組成“☆”。

  10+1 7+10 8+10 5+10

  9+10 10+8 1+10 9+10

  10+5 3+10 10+3 10+0

  2+10 10+2 10+6 4+10

  6+10 0+10 10+4 10+7

  5、課堂總結

  (1)今天我們學了什麼新本領?(十加幾的加法)

  (2)在計算時,10加幾或幾加10是十幾。

  策略說明:

  在優美的音樂聲中,在美麗的大森林裡,即學到了本領,又陶冶了情操,這是老師精心設計的“點睛”之處。使全體學生群體互動、共同參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作性思維又一次得到了培養。

  點評:

  最後的作業設計新穎、難易適度、具有坡度、注意選擇。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習題,能讓學生在優美的音樂聲中,在美麗的大森林裡,即學到了本領,又陶冶了情操,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作性思維又一次得到了培養。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2

  一、用常識經驗來學習數學知識。

  一年級的孩子儘管剛開始學數學,但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積累了一定的數學活動經驗,從學生已經知道的出發,就是要善於把學生在生活中積累的常識性知識或經驗轉化成一種可操作、討論、思考的學習材料。這樣一方面有利於對數學學習過程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使他們感到親切,思維很快被啟用,從而產生好學、樂學的動力。如,在[片段一]中,這些食品都是學生每天能吃到或看到的,,是學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這樣的題材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基礎之上,我們的數學必須基於學生的生活經驗,來自身邊的熟悉情景,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學也保證了學生對探究內容的理解深度,為進一步構建知識奠定了基礎。

  二、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問題

  向學生提供現實的、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數學學習內容。這是符合學生年齡持點和認識規律的,數學是比較抽象的學科,但數學又是十分現實的。抽象的內容需要以生動有趣的事例,展示所學的內容。如[片段二]讓同學們根據佳倩家中的餐廳的大小,為她籌措餐桌,椅的選購與配套方案。其間,涉及餐廳桌椅合理佈置,實用與美觀,敬老與來客諸因素、多角度、多方案,既有教學直覺估算的知識,更啟用學生道德、審美、統籌等的綜合經驗,給學生提供更大思維開放的空間和創造性進行問題解決的機會。學生圍繞著教師精心創設的情境展開討論,讓每個同學均以自己的方式投入;有人說、有人聽、有人反對、有人補充、有人質疑、有人解釋……此時教師也完全以一個合作者,引尋者和參與者的身份與學生平等交往,形成了一個寬鬆和諧的課堂氛圍。

  在這個活動中,由於學生沒有了解到佳倩家幾口人的資訊,少購了椅子,造成“有人站著吃飯”害得全班人鬨堂大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用生活問題來體驗數學價值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是指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應當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內容,什麼是有價值的數學?任何數學知識都有自身價值,但不同的數學對學生來說其價值不同。比如:[片段一]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已有所接觸,但一般都是無意的,透過學習“分類”以後,開啟了學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帶著問題自主的進行探究,幫助學生在頭腦中主動構建知識的模式及其思考方法,促使學生對新知識的認識逐步趨於完整,並在應用中初步體驗“分類”的應用價值。

  又如:[片段二]在學習“估算”之後,上了一堂數學活動課,設定了為一間餐廳配置了一套合適的餐桌的例項。讓學生理解如何配套較合理想及一些綜合的思維過程,由於題材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富有時代氣息,又富有挑戰性,課堂氣氛活躍,使學生體驗到數學就在身邊和學好數學的價值。

  教學的實驗證明,小學數學教學與生動豐富的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絡,有利於發掘數學自身的魅力,以引發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自由意識和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的思維感情,也便於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思索、理解和掌握。本文中的兩個題材,引發學生一次又一次的學習激情,學生在感受成功喜悅。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3

  5、4、3、2加幾是在9加幾和8、7、6加幾的基礎上設定的,經過前兩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基本上掌握了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都是與前兩節內容相關的小數加大數的式題,都可以用交換加數的位置來計算,要求學生用學過的知識來完成這些計算。學生在前面已經掌握了湊十法,本節課的重點不再是研究怎樣湊十,而是演算法的多樣化。

  因此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如下:

  1.使學生能夠熟練掌握5、4、3、2加幾的20以內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正確熟練地進行口算.

  2.培養學生利用9、8、7、6加幾的計算方法學習5、4、6、2加幾的遷移能力.

  3.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和認真負責的品質.

  教學重點:

  使學生熟練掌握5、4、3、2加幾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使學生悟出5、4、3、2加幾的最好的計算方法就是交換加數的位置,想大數加小數.

  在設計本課時,依照教材的編寫意圖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創設了生動有趣的情境,設計了形式多樣的練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同時注重合作交流,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我的整節課設計,要體現以下設計意圖:

  1.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以學生髮展為主,合作交流。

  有關20以內進位加法,學生已經學過9、8、7、6加幾,所以,整堂課我沒有像前面那樣教學怎樣去湊十,而是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主討論、交流。在出示5+7=後,讓學生先自己想一想,再同桌說一說。這樣,既創設了一個合作交流的氛圍,又充分考慮了學生的主體意識,讓每一個學生都在小組中發表自己的看法,互相交流、補充、完善,使每一個人都取長補短,同時也養成傾聽別人說話的好習慣。

  2.尊重學生個體差異,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

  在開放自主的環境裡,讓學生的思維開闊和活躍起來。在探究新知環節5+7=教學後,我進行了演算法統計和最佳化,明確:在計算時,只要計算準確,你喜歡用哪種方法計算就用哪種方法。在學習完例4後,我引導學生想:5加幾、4加幾、3加幾、2加幾的題還有哪些?並適時地給出兩個提示,這樣學生就能迅速、準確地想出來,比起老師直接給出20以內進位加法表記憶更深刻。

  3.尊重學生的思維多樣性,鼓勵演算法多樣化。

  小學生的思維是靈活多樣的。他們在課堂上時常會冒出許多智慧的火花,我們應給予保護,這對於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

  在出示5+7=後,學生想出很多種方法,我適時引導,鼓勵創新,提倡學生演算法多樣化。學生看到自己的方法得到老師的認可,學習的興趣變得更高,真正感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4

各位專家領導:

  早上好!

  今天我將為大家講的課題是《整理書包》,首先我對本節教材做一些分析 。

  一、教材結構與內容簡析

  本節內容是北師大版數學實驗教材第一冊的教學內容。這是新教材增加的一個新體系,這部分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絡緊密。它是本冊教材第四單元“分類”中第二部分的內容。這節課的教學是學生在學習了“整理房間”的基礎上學習的又一種分類活動。學生在透過“整理房間” 的活動後,已經感知和體驗了分類的含義及方法,學生能按指定的分類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並初步感受到分類在生活中的用途。這一內容的學習,是讓學生透過實際的分類活動,使學生體驗分類標準的多樣性,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有不同的分類。由於這部分教材與學生的實際學習和生活聯絡緊密,學生的學習興趣比較高。課本是以數學活動的形式呈現教材,體現數學學習是學生經歷數學活動過程的課程新理念。

  二、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在活動中,讓學生體會分類的思想方法,感受分類在生活中的用途,增加學習數學的興趣。

  2、在給事物分類的過程中,體驗活動的結果在同一標準下的一致性、不同標準的多樣性: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學生養成有條理地整理事物的習慣。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全體學生經歷分類的過程,學會按一定標準或自定標準進行分類。

  難點:使學生體驗分類標準的多樣性,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有不同的分類。

  關鍵:結合學生熟悉的事物,讓學生經歷分類的活動。

  下面,為了講清重點,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說教法、學法

  數學是一門培養人的思維,發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都處於一個引導者、組織者與合作者的位置,把學生當作是學習的主體,努力創設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自主、合作交流中經歷分類的活動,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與空間 進行學習,使學生在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中認識和體會到分類的必要性。在給定標準對事物進行分類活動中,體驗活動結果在同一標準下的一致性。讓學生自主選擇某種標準對事物進行比較、分類活動,體驗活動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

  最後我來具體談一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五、說教學過程

  1、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學習,拓寬教學的時空。

  (1)“分類”是一個學生實踐性的活動,因此在課前我讓學生透過實踐活動,親自去整理房間,體會分類的方法,感受分類在生活中的用處,學會做一些事情。

  (2)課後讓學生去觀察和尋找實際生活中運用到分類的一些現象,體會分類的必要性,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

  2、在課堂教學的設計當中努力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活動為主線、思維為核心”的原則,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利用比賽、猜想,分一分等多個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學生是學得輕鬆,學得愉快,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充分的表現,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 創設問題情境

  一開課我就讓學生進行了一個小比賽,請同學們按老師的要求拿出指定的物品就站起來,並讓每一位學生對結果進行猜想,為什麼有些同學拿得快。從而引入了這節課的內容。一下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進行思考與觀察,然後利用教材提供的內容,化靜為動,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 自主探究,構建模型

  1、動手實踐,分類整理書包

  首先教師請大家把書包裡所有的東西都放在桌面上,然後提問:透過上節課的學習知道在整理物品之前,最好先做什麼?(學生會回答:給物體分類)接著就請同學們先分類整理,然後同桌兩人相互說一說,你是怎樣整理的。(學生動手實踐操作,教師對與學生的整理過程可以給予過程性。)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5

  說教材:

  此教學內容節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中《找規律》的第一課時。“找規律”是新教材“數與代數”領域內容的一部分,傳統教材中沒有單獨編排數字和圖形的排列規律,有關探索規律的內容是新教材新增的內容,也是數學課程教材改革的一個新變化。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88——89頁,例1~例4,有一個基本的迴圈組,以它為基礎,重複出現。例1~例3,迴圈組中每種圖形只有一個,例4,迴圈組中有的圖形不止一個,為從數量角度尋找規律做了鋪墊。

  說教法:

  教材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了基本線索,是實現課程目標、實施教學的重要資源。於是在設計時我充分的尊重教材的編寫意圖,重視實現顯性知識與技能目標,經歷探索找規律的過程,同時挖掘隱性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實現三位一體的有效課堂教學。

  這部分內容的活動性和探究性比較強,於是我採取了“大班教學小班化”的教學形式,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組長負責,分工合作,交流展示。透過組織多種形式的數學活動,讓學生認識規律,培養學生觀察、猜測、推理的能力。

  說學法:根據教學內容的特殊性,我採取了獨立觀察和小組合作交流相結合的學習方式,透過猜一猜、找一找、塗一塗、擺一擺、演一演等數學活動使學生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規律,初步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從數學的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提高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說教學流程:

  本節課依據新的教學理念,把指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尋找規律作為這節課的主旋律,真正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解決問題的過程,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為了使學生真正的成為課堂學習的小主人,我實施了六步走教學法,

  一、觀察發現,引出規律

  “創設情境”是數學教學中常用的一種策略,有利於學生解決數學內容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學生思維的個體形象性之間的矛盾。上課開時,我為數學課堂蒙上一層神秘色彩,老師請來了極為神秘嘉賓和我們共同學習,你想認識他嗎?透過讓學生觀察喜洋洋和灰太狼的排列發現規律,接著老師表揚(XX你真棒XX你真棒)自然而然引出課題——找規律,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課堂的趣味性和知識性。

  二、創設情境、探索規律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在這一環節,我出示歡度“六一”的主題圖讓學生探索規律。讓學生獨立觀察這些彩旗、彩花、燈籠的排列有什麼規律?然後在小組內交流,最後選擇代表全班交流,教師課件演示。最後小結他們都是一組一組的重複出現的,為學生揭示了找規律的方法,也為後繼學習打下基礎。

  三、動手操作,體驗規律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

  第一步:塗一塗。塗聯歡會入場券。這種學習將枯燥的簡單機械的練習變得趣味化,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讓他們積極地投入到數學活動當中。

  第二步:做一做。

  第二步:擺一擺。

  小學生的有意注意時間較短,不適合長時間不間斷的進行數學學習,於是我設計了請你跟我做一做的環節,旨在透過接動作,擺學具讓學生進一步感知規律,在輕鬆有趣的活動中自己建構知識體系。

  四、小組合作,創造規律

  學生根據已有知識起點,透過小組合作的方式用自己喜歡的圖形創造規律,體現了“大班教學小班化”教學模式,透過小組合作,生生交流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規律的認識,感悟到規律是可以創造出來的,讓學生體驗到了創造的樂趣。

  五、轉換形式,表演規律

  根據規律演一演(用聲音或動作)。從學生的作品中選擇規律讓學生用聲音或動作演一演,並及時組織學生相互欣賞,評價。對學生的成績做出充分的肯定,使學生獲得成就感。

  六、深入生活,尋找規律

  讓學生欣賞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體驗到規律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感受規律美,然後讓學生找一找藏在身邊的'規律,將知識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實現了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的有機結合。

  亮點:

  1、體現數學—生活—數學的大課程觀。

  2、“做中學”自主建構知識體系。

  3、“大班教學小班化”教學模式。

  總之,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努力體現《標準》的新理念,以“大班教學小班化”模式逐步展開、層層深入,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建構過程,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個性化思維,實現數學與生活的緊密結合,使不同層面的學生都有所發展。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一)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材第36—37頁

  (二)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第三單元“加減法(一)第八課時,所呈現的內容是學生學習8和9的加減法後的一節練習課,本節課是利用“可愛的企鵝”這一學生熟悉的有趣情境,引導學生髮現、提出有關加減法的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並進一步鞏固8和9的加減法。由於圖中第一次呈現大括號的形式,所以教學中需要教師作適當地講解,對圖中每個符號的出現,都應讓他們清清楚楚,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題意。

  (三)教學目標

  1、讓學生認識、理解圖中的大括號、問號所表示的意義,進一步加深對加減法意義的理解。

  2、鞏固8和9的加減法,能夠正確迅速地計算;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引導學生感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在具體的情境和活動中體會加減法的含義,理解大括號、問號表示的意義。

  教學難點:看圖正確理解數量關係,準確熟練地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

  (五)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學具圖片、小棒等。

  二、說學生

  一年級的學生由於年齡小,剛入學不久,好動、好奇、好玩,大部分學生對猜謎語、幫助小動物解決問題有極大的興趣。經過兩個月的常規培養,學生的聽課習慣正在逐步的得到規範,有了初步的數感和問題意識,但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還很欠缺,還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加強訓練。

  三、說教法和學法

  1、情境教學法。

  生動、熟悉的生活情境可以使數學由抽象變具體,啟用學生的學習思維。因此,我們要積極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使學生從生活情境中去感受數學、理解數學和應用數學。由於本課第一次出現大括號和問號,學生理解其意義有一定困難,因此在本節課我充分利用學生喜愛的小動物企鵝在冰山上玩耍的情境,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一方面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體驗到用數學解決身邊實際問題的成功喜悅,找到了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另一方面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了學生的思維。

  2、發現學習法。

  《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不應僅侷限於解決數學問題,而應讓學生參與數學問題的提出過程,“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與代數問題的過程”,“經歷收集、處理資訊,進而提出問題的過程”。教師要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與機會從熟悉、喜愛的情境中發現並提出數學問題,拓展“再創造”的時空,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產生對數學問題進一步探究的願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進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觀察、交流等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學生以主人的身份參與了知識的發生、發展的全過程,是一個發現者。

  3、指導學生學會數學語言,培養學生表達數學語言的能力。

  語文課有文字語言和口頭表達的語言。數學同樣也有表達的語言。它包括對概念、定理等的文字敘述語言和符號表達語言、解題中的邏輯推理語言、幾何中的圖形表達或畫圖語言及列表敘述的語言。所以數學中的文字敘述、符號表達、圖表描述構成了豐富多彩的數學王國,及魅力無比的內在思維形式。所以要學好數學,顯然要學會這些語言的表達形式。不但要讀懂這些語言,而且還要會表達。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透過課件展示資訊,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圖中的數學資訊,提出數學問題。正確運用語言表達思想,可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瞭解,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有利於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

  4、充分發揮了多媒體的優勢。

  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其直觀、形象而又生動的特點。在本課教學中,由於學生第一次接觸到圖畫應用題,用語言表述已知條件和問題,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從直觀形象入手,動態展示知識的產生和形成過程,使教學難點迎刃而解,啟迪了學生的思維。

  四、說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想玩猜謎語的遊戲嗎? 師:“白襯衣,黑大褂,走起路來左右擺,冰天雪地也不怕。”猜猜是什麼動物?(企鵝)

  師:你們喜歡企鵝嗎? 師:知道企鵝生活在哪裡嗎?(南極)

  師:今天,可愛的企鵝來到了我們的身邊,想請小朋友們幫忙解決一些數學問題,你們願意幫助小企鵝嗎? (玩猜謎語的遊戲引入,一方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透過觀察圖片讓學生了解企鵝生活的環境,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二)合作探究,自主學習

  師:比一比,看誰今天上課最認真,幫小企鵝解決的問題最多。

  1、教學第一幅圖。

  出示第一幅圖。

  (課件出示冰山上原來有3只企鵝,又來了6只企鵝。) 師:你們看到了什麼? 生:我看到原來有3只企鵝,又來了6只企鵝。

  師:那麼誰能幫助小企鵝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呢? 生:冰山上一共有幾隻企鵝? 師:誰能當小老師,把剛才數學資訊和問題完整地說一遍。

  師:在圖上怎樣表示剛才提的問題呢?(出現大括號和問號。) 現在圖上多了什麼符號,知道它們叫什麼名字嗎? 教師邊指邊告訴學生:“大括號”,“問號”。

  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答出:“大括號”的樣子好像要把上面的這些企鵝怎麼樣?(生:合起來。) 師:“問號”的作用是什麼? 生:要求的問題。

  師:對,要求的問題是“冰山上一共有幾隻企鵝?”

  師:要想知道一共有幾隻企鵝,該怎樣計算?

  (把算式寫在作業本上,並彙報。) 師:哪個小朋來跟大家說說你的算式?

  生1:我的算式是6+3=9(只)

  生2:我的算式是3+6=9(只)

  師:同學們真能幹,你們能回答得更完整一些嗎?

  生:6+3=9(只),冰山上一共有9只企鵝。

  師:太棒了,就要像這樣說得完整、明白。

  師:那麼多同學都在幫企鵝解決問題,企鵝們可高興了。

  2、教學第二、三幅圖。

  (1)出示第二幅圖。

  師:請同學們仔細看圖,說一說,你從圖中得到了什麼資訊?(冰山上一共有9只企鵝)

  師:你是怎麼知道有9只企鵝的?

  生:我是數出來的。

  生:我看到大括號下面有“9只”。

  (2)出示第三幅圖。

  師:9只小企鵝在一起,真熱鬧呀!它們在商量著玩捉迷藏的遊戲。我們一起去看一看,仔細觀察,圖上有什麼變化?

  生:藏起來一些企鵝,還有三隻企鵝在外面。

  師:誰能把這兩幅圖的意思連起來完整地說一說?你想提個什麼問題來考考大家?

  生:冰山後面有幾隻企鵝?

  師:老師把你的問題在圖上表示出來。課件出示:“冰山後面有?只”這個“?只”是問哪裡的企鵝呀?

  生:問我們藏起來幾隻企鵝。

  師:要想知道冰山後面有幾隻企鵝,該怎樣計算呢?

  (抓住時機引導學生髮現:要求的是“冰山後面有幾隻企鵝?”這個問題,要用已經知道的數學資訊來列出算式解決問題。)

  生4:9—3=6(只),冰山後面有6只企鵝。

  (組織學生討論圖中所呈現的內容,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圖中的內容,找到已知條件和問題,嘗試解決問題,並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因為學生是第一次解決類似的額問題,所以對圖中每個符號的出現,都應讓他們清清楚楚。這個環節的教學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

  3、比一比,發現規律。

  師:生活中有些問題需要用加法解決,有些問題需要用減法解決。那麼什麼時候用加法,什麼時候用減法呢?請與同桌同學討論一下並彙報。(把兩部分合起來就用加法;從總數中取出一部分就用減法。)

  4、反饋練習練一練第3題。

  課件出示題目。

  師:請同學們看圖,說一說:你知道了什麼?

  生認真觀察後,說一說。

  師:誰知道這道題要求的問題是什麼? 生:房子裡有幾隻兔子?

  師:要知道“房子裡有幾隻兔子”該怎麼計算呢?

  (學生解答,教師板書:7—5=2(只),房子裡有2只兔子。) (這道題本來是練一練的第3題,我把它提前是為了及時地鞏固和反饋,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動手操作,鞏固練習

  1、試一試:課本第36頁的試一試。

  用學具圖片或小棒,兩人一組,一個人擺,另一個人根據擺的情況進行填數,再彙報,教師講評、展示。

  (讓學生準備8、9個圓紙片,自己先擺一擺,然後根據擺的情況進行填數,以降低學生練習的難度。)

  2、練一練。

  第1題:口算。學生獨立完成。

  (四)全課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兩個新朋友:“大括號”和“小問號”,以後做這類題時要認真看題,選擇合適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五)遊戲

  猜一猜。把準備好的圖片板(9個圓點)任意蓋住部分,先請同學們說算式,再逐步減少一個圓點,師生互動進行遊戲。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是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數學下冊第六單元“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中第一課時的內容,它是學習多位數加、減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礎。這部分內容學習的好壞,將對以後計算的正確和迅速程度產生直接影響。所以教材首先安排了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口算,它是進一步學習口算的基礎,是在1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的,只是計數單位不同,這裡以十為計數單位。例如20+10,計算時想2個十加1個十是3個十,就是30,這樣安排有助於學生加深對相同單位的數可以直接相加減的認識,為後面學習任意兩個數相加減打基礎,因此,根據教材的編排特點和學生的認知基礎訂為教學目標是:

  (二)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

  2、使學生經歷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的概括過程,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性。

  3、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在有意義的問題情景和數學活動中,鼓勵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

  難點:是探究、理解和掌握整十數加減的計算方法。

  二、說教法學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於是在教學中利用、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自己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然後探索出多種不同的演算法,整個教學過程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組織者。

  採用小組討論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放手讓學生獨立觀察發現動手操作,並動口表達,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體驗到自主學習的成功之感,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善於觀察、勤于思考的學習習慣,更重要的是達到了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目的。

  三、說教學流程

  教學本節課共安排了四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是創設情境,激情引趣。結合教材創設“公園花卉展”的真實情景,由此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與此同時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這樣既複習了原來所學的知識,又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了鋪墊,使他們一開始便以一種愉悅的情緒進入學習情境,為能主動探究新知打下基礎。

  第二個環節是合作學習、探究新知。新課程在《基本理念》中強調指出“有效地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學中給予學生大量的自主探索的機會,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主動參與知識的再創造過程,實現從不知到已知,從已知到新知的矛盾轉化。具體過程我是這樣安排的:第一步,提出問題。讓學生根據在情境圖中獲得的數學資訊,提出不同的數學問題。第二步是探討10+20的計算方法,在這一步中先讓學生根據問題列出算式,然後著重讓學生探討10+20的計算方法。這樣放手讓學生獨立列式,並探索計算方法,給學生創設了自主探索的空間,透過學生思考,各自都有發現,都有收穫,這樣使學生體驗到了自主學習的成功之感。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勤于思考的習慣,而後教師根據學生們的彙報板書:10+20=30。第三步是自選演算法,形成思路。在這裡教師讓學生合作,解決另外的加法問題,同時告訴他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演算法。這樣讓學生把剛才的演算法在大腦中形成思想,不但體現了演算法多樣化的理念,而且開拓了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第四步是演算法遷移,形成技能。這一步是讓學生解決整十數減整十數的問題,學生利用原有的知識經驗,很容易就掌握了整十數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

  第三個環節是實踐應用、鞏固新知。因為小學生的學習大多以無意識和形象思維為主,他們好奇好勝,注意

  四、說板書設計

  本節課的板書比較精簡,在探究體驗這一環節中根據學生的回答寫出加、減法算式,這就是本節課的重點內容。

  總之,本節課在設計上力求體現自主化、活動化、生活化、情感化的新課程理念,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8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6和7的組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新課程《數學》一年級上冊中的"6和7的分與合"。下面我從教材分析、教學和學法分析、教學程式、評價分析四個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一、 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小學一年級上冊第32-33頁

  (二)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本節課內容教學前,學生已能理解10以內數的具體含義,掌握0-10各數的讀寫法。透過學習2-5的組成,對分與合有初步的認識,這些都為這節課內容的學習作了思想上和方法上的鋪墊遷移。本課的教學,透過讓學生觀察、動口、動腦,進一步體會分與合的思想,學會由一種方法得出兩種說法,為後面學習8、9、10的組成奠定了基礎。經過這樣的學習,初步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觀察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及有條理的思維能力,又培養了學生合作創新的能力,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

  (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會分與合的思想,熟練地掌握6、7的組成,進一步加深對6、7的認識。

  2、透過動手操作、觀察、思考、語言表達,探索簡單的規律,初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索、有序思維及創新意識。

  3、培養學生間互相交流、合作學習的意識,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

  (四)教學內容的編排特點:

  本節課的教材編與"2-5"的組成相似,新內容以具體實物分成兩部分為支撐點,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邊分邊想,從而學會6的分與合。這樣初步滲透有序地分的思想,以一種分法得出兩種說法,認識6的組成。"試一試"創設小兔和小朋友做遊戲的情境,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學生經過動手分一分、數一數、想一想、說一說、寫一寫自主合作交流,歸納出7的各種組成。想想做做採用多層練習的遊戲形式對6、7的組成進行鞏固深化。

  (五)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體會分與合的思想,自己探索並掌握6、7的組成。

  教學難點:是引導學生有序地分一分、有條理地說一說。

  二、教學和學法分析

  (一)注重直觀演示、操作,探索簡單的規律,發掘學生的潛能。

  低年級學生的認知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直接經驗是思維表象形成的基礎,學生學習所需要的直接經驗主要來源於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和生活或學習用品的演示、觀察、動手操作等教學實踐。因此,教學中我藉助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藉助實物:小棒、小球、彩旗、卡片等教具,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讓學生在眼看、手動、腦想、口說中溝通多種感官的資訊,在合作探索中抽象知識,體會分與合的思想。

  (二)重視新舊銜接,鋪墊遷移,啟發探新

  學生不是一張白紙,即使是一年級的學生,也有一定的數學活動經驗和知識的積累。因此本節課,我利用知識的遷移規律,以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為基礎,設計富有兒童情境的情境,引導學生把"2-5"的組成中學到的本領運用到"6-7"的組成中去,實現了溫故引路,啟發探新的效果。也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而且為分散本節課的難點作了鋪路搭橋的作用。"7"的組成,我放手讓學生自己完成,進一步調動了他們主動探索的慾望,也使他們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掌握知識,完成學習任務。

  (三)精心創設情境、遊戲,激發興趣

  希臘普羅塔爾說:"頭腦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點燃的火把。"這說明,只有興趣,才能把火把點燃;只有興趣,才是開發智力、挖掘潛能的內驅力,也才是參與學習的動力。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愛活動,學習興趣是支援、推動他們投入學習的巨大內動力。因此,我努力創設多種情境,鼓勵學生手、口、腦並用,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去解決問題,又透過不同形式的遊戲活動,藉助多媒體課件,強烈刺激學生的感官,學生保持熱情、高漲的情緒,從而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變"苦學"為"樂學"。

  (四)營造融洽和諧環境,激發創造潛能

  營造融洽、和諧的教學氛圍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這節課裡,我重視尊重每一個孩子的心理感受,肯定他們的一切努力,讚揚他們思考的一切結論,保護和激勵他們所有創造慾望。給學生參與學習的時間,給學生思考問題、發表言論的時間,讓全體學生的創造性潛能得到潛意識的發展。

  三、教學程式。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數學卡片、磁性黑板、小棒、小球、彩旗等。

  (一)創設情境,複習鋪墊

  1、談話:小朋友們,老師和你們已經做了"2-5"的分與合的遊戲,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位朋友。

  課件演示:

  唐老鴨博士自我介紹:我是唐老鴨博士,你們看,這裡是數學王國,你們想不想跟我一起去數學王國呢?但是要開啟這扇門,需要一把金鑰匙,只要你們能闖過三關,就能得到這把金鑰匙。

  學生每答對一題,老師就送一個五星

  新課的開始,設計了一個闖過三關,才能進入數學王國的課件,它形象生動的演示,充分刺激了學生的各種感官。又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運用多媒體將舊知生動再現,每答對一題就送出一面彩旗,有效的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有利於後面的教學。

  (二)探究新知(▲進入第二關)

  1、學習6的分與合(揭示課題)

  (1)師生合作操作

  師:看!五顏六色的彩旗,誰來數一數一共有幾面?(6面),6面彩旗分在兩隻手裡,可以怎麼分?

  讓一名學生上臺演示,分一分,其他用6根棒小棒代替彩旗也分一分,數一數。

  接著就讓學生說說這樣就表示6可以分成幾和幾?幾和幾合成6?

  (多媒體同步演示6的分法的圖片與分合式。)

  這一環節,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思維活動的空間,讓他們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邊分邊想,在玩中學、學中玩,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會6的分與合,起到了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作用。

  (2)唐老鴨博士是讓小動物按這樣的順序分的,請小朋友從左往右觀察,看這樣分好嗎?為什麼?

  (3)填寫課本第32頁相應的部分

  學生交流後訂正填寫,師板書

  這一設計,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簡單有條理有序的思考,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2、學習7的分與合

  (1)小組合作探究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小兔也想和大家一起來做分與合的遊戲,並且帶來了許多智慧星,看誰表現好,想獎勵你們。

  請每兩個小朋友分為一組,拿出準備好的7個小球,分一分,想一想,7可以分成幾和幾?

  學生操作後小組討論

  彙報,讓兩名學生上臺彙報分的情況,其他學生評判,並口述7的分合式。

  (2)填寫課本第32頁相應的內容

  根據低年級學生好動、好勝等心理特點,我創設小兔和小朋友一起分與合的遊戲情境,並獎勵他們智慧星,充分調動了全體學生主動探索的慾望,又透過用小球分一分,數一數,繼而說一說、寫一寫,這樣又培養了學生操作、觀察、表達等能力,還提高了學生間交流、合作學習的意識。

  (三)多層練習,鞏固深化(▲進入第三關)

  1、想想做做第1、2題

  讓學生把合起來是6的兩張卡片用線連一連,再把上面的數合起來是7的紅花連起來。

  2、拍手遊戲

  創設小鳥銜來一個數的情境,指導學生玩拍手遊戲。(師生間拍手,學生間拍手)

  師:×× 生1:×××

  如:6 7

  生:×××× 生2:××××

  3、出示一個個可愛的小動物,讓學生弄清題意,試著完成,再用數字卡片集體訂立。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從不同的角度,採用不同的形式對6-7的組成進行鞏固、深化。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積極參與學習活動,輕鬆愉快地掌握了新學知識。藉助多媒體又營造出活躍、融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練中有樂,樂而見效。

  4、綜合練習

  安排唐老鴨博士和小朋友做"貼數遊戲"。學生準備好數字卡片,老師進行電腦操作(顯示唐老鴨博士出數)學生上臺貼數,最後,唐老鴨博士說話了;小朋友們,直棒看來你們都闖過了三關。歡迎你們進入數學王國。

  這個遊戲綜合4、5、6、7的組合,配以動聽的音樂,使小學生在寬鬆,活躍的氣氛中錘鍊思維,既複習舊知識,又為後繼學習作了鋪墊。最後安排唐老鴨博士的話,對學生產生激勵的作用,同時我又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這樣促使學生思想得到了昇華。體現寓出思想教育於數學中。

  四、評價分析

  在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中,我緊緊抓住知識的系統結構,透過逐個突破、及教學媒體的運用,有效地解決了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完成了教學任務,但因本人水平,在說課和備課的過程中,肯定存在許多不足,這有待我以後繼續努力,不斷探索。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本課教學是在學生掌握100以內數數及數的組成的基礎了進行的,讀數和寫數是綜合應用本單元所學概念的過程。每讀、寫一個數,都要應用數的組成、數位意義來進行,是以後學習數的大小比較、100以內數的計算的重要基礎,教材的教學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二、說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物,、讓學生感受100以內數的意義,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會進行簡單的估計與交流。

  2、能正確地讀、寫出100以內的各數是本課的重點。

  3、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教法和學法

  透過直觀和操作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藉助教具、實物等的演示和學生親自動手操作,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增強感性認識。、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和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學會觀察、記憶、思維、想像、操作等的學習方法,統一教與學的過程,使每位學生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四、教具準備:計數器等。

  五、說教學程式

  (一)、複習

  十個一是()。

  二十三里面有()個十和()個一。

  50裡有()個十,一百里有()個十。

  (二)、新授

  1、教學例4、

  出示例4。

  (1)這裡共有幾枝鉛筆?它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你能在計數器上把它表示出來嗎?

  (2)請學生在計數器上撥珠表示24,邊撥邊說。

  (3)請學生在計數器的相應的位置上寫出24,問:為什仏這麼寫?教師說明:寫數時,要先寫十位,再寫個位,十位上是幾,就寫幾,個位是幾,就寫幾,讀數時,先讀十位數,再讀個位數,十位是幾,就讀幾十,個位上是幾,就讀幾。

  (設計意圖:由用鉛筆表示數到用計數器上的珠子表示數,使學生初步理解數位的意義,會利用計數器正確讀數、寫數。)

  (4)、請學生在計數器上撥出42,同時寫出讀出42,問:42與24中的“2”、“4”的意義是否相同。

  (設計意圖:透過42與24的對比,加深對不同數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的理解。)

  2、教學例5、

  出示例5。

  (1)學生獨立寫數,相互讀一讀,聽一聽。

  (2)引導學生觀察,個位上一個也沒有,該怎麼寫呢?學生回答後強調:個位上一個也沒有,就寫“0”。

  (設計意圖:使學生明白,當個位上一個也沒有時,應用“0”佔位。)

  3、教學例6、

  出示例6。

  (1)讓學生利用計數器進行滿十進一撥珠練習。

  (2)問:一共有幾捆小棒?幾個十?10個十是多少?請學生用計數器上的珠子表示一百。

  (設計意圖:使學生進一步理解10個一是一十,10個十是一百的十進位制計數法的基本原理。)

  問:100怎麼寫??引導學生說。

  (3)觀察數位表,說一說從有邊起第一、二、三位各是什麼數位?然後在書上填空。

  (4)讓學生回頭看例5、例6中自己寫的數,讀一讀,想一想:寫數和讀數是從哪邊開始的?引導學生概括出:讀數和寫數都應從高位起。

  (6)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什麼內容?(板書課題)

  (三)、鞏固練習、

  1、第35頁“做一做”。

  2、練習七4、8題。

  (四)、板書設計

  讀數寫數

  例4、

  例5、

  例6、

  讀數和寫數都從高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