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有餘數的除法的說課稿

有餘數的除法的說課稿

有餘數的除法的說課稿

  教材內容

  這是一節小學四年級的數學課。

  學生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除法的意義,但只限於商是整數而沒有餘數的情況,這節課針對有餘數的情況進行。在二、三年級時學生已經接觸過有餘數的除法。對有餘數的除法有感性的認識,還未達到理性認識。

  教學目標

  1.理解整除及有餘數除法的意義,掌握有餘數除法中各部分之間的關係。

  2.透過觀察、比較後,弄清整除的意義。

  3.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並從中體驗到探究的樂趣。

  4.能夠主動思考,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

  課前準備

  電腦課件。

  教學流程

  一、基本練習。

  (電腦顯示)52÷8= 24÷3= 25÷3= 8÷2=

  10÷4= 38÷2=

  1.集體訂正。

  2.師:請學生根據各題商的結果,將這些除法計算題進行分類,每類商有什麼特點?把你的想法和小組同學互相說一說,並在小組內選出一名記錄員,將研究的結果記錄下來。(四人小組代表發言。)

  學生回答後出現分類情況。

  (電腦顯示)商沒有餘數為24÷3=8,8÷2=4,38÷2=19;商有餘數為52÷8=6…4,25÷3=8…1,10÷4=2…2。

  二、談話匯入。

  在我們學過的整數除法中,商有兩種不同的結果,一種是沒有餘數的,一種是有餘數的。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再對它們進行深入的研究吧!

  三、新授。

  師:(電腦顯示)讓我們先來觀察這類除法算式。它們有什麼特點呢?請在小組內研究研究。(四人小組代表發言。)

  學生回答可能會出現以下兩種情況:

  生1:被除數、除數、商都是整數,而且商沒有餘數。

  生2:我們組不同意他們的看法,我們認為被除數、除數、商應是自然數。

  師:現在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意見,同學們同意哪一種呢?

  生1:我不同意第一種意見,因為整數包括自然數和零,而除數是一個非零的數,所以除數不能是整數。

  生2:我不同意第二種意見,因為如果被除數、除數、商都是自然數,那被除數和商就不能是零嗎?

  師:像這樣,一個整數除以另一個不是零的整數,商是整數而沒有餘數,我們就說第一個整數能被第二個整數整除。(板書)

  看書第78頁,齊讀“什麼叫整數”,並完成“做一做”(1)。

  師:“做一做”除法中的第一個數不能被第二個數整除的情況,它們有什麼特點?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學生回答。

  師:這就是“有餘數的除法”。(板書課題,電腦顯示有餘數除法的算式。)

  師:有餘數除法中餘數和除數有什麼關係?

  學生思考後回答。

  師:前面我們學過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係,你們記得嗎?有餘數除法各部分之間又有什麼關係呢?讓我們一起來觀察。(電腦顯示:48÷5=9…3)

  師:如果被除數不知道,該怎麼求呢?(電腦顯示:?)

  師:你們發現有餘數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係了嗎?

  學生回答後,板書有餘數除法的關係式。

  師:這個關係式有什麼用呢,

  (學生回答後可能出現兩種情況:(1)驗算有餘數除法是否做對了?(2)求未知數x。)

  師:現在我們就運用它們之間的關係,來完成第78頁的“做一做”(2)。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我們學到了什麼?

  (學生回答後出現以下幾點:(1)什麼叫整數?(2)什麼叫有餘數的'除法?(3)有餘數除法的關係式。(4)如何利用關係式進行驗算?)

  師總結:對,將你們所說的結合在一起,就是我們今天所學的內容。

  五、鞏固練習。

  1.填空。

  (電腦顯示)

  (1)一個整數除以另一個不為零的整數,商是整數而沒有餘數,我們就說(   )能被(   )整除。

  (2)因為28÷4=7,我們就說28能被(   )整除。

  (3)在有餘數除法中被除數=(   )。

  (4)(   )÷3=8…2。

  2.完成“練習十六”中的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3.判斷。

  (電腦顯示)

  (1)有餘數的除法裡,商都比除數小。(   )

  (2)19除以4,商是4,餘數是3。(   )

  (3)8能被32整除。(   )

  (4)24只能被6整除。(   )

  (5)128能被128整除。(   )

  師:你們回答得都很好。(電腦出現迴響掌聲)

  4.完成“練習十六”中的第2題。

  如果學生考慮得不全面,教師進行引導。

  5.完成“練習十六”中的第4題。

  針對已知被除數、商和餘數,求除數的題,可先讓四人小組研究,再進行全班交流。

  六、佈置課外作業。

  “練習十六”第3題、第5題。

  評析

  這是非實驗年級教師嘗試用新課程理念教老教材的一節課。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節課在學生已有的認識基礎上,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確定了以小組合作為主的學習方式。如,在找第一類除法題的特點時,透過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索、交流的意識和能力,達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這不僅活躍了學生的思維,而且使學生能夠從那些與自己不同的觀點和方法中得到啟發,對問題的理解也會更豐富、更全面,讓學生學得輕鬆活潑、積極主動,成為學習的主體。而教師教得輕鬆自如,適時點撥,比較好地起到了一個引導者、促進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