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說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好。我將說課的內容為人教版新課程標準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五單位第一小節課程內容,我將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分為3個課時,現在講的是第一個課時的內容。
教材分析:
這節課的主要內容是: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透過四年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大量的整數運算知識和小數加減法的意義及其計算法則,分數的加法和減法是數學運算的重要基礎知識之一,熟練掌握本節分數的加法和減法對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是一個提高,更擁有良好的數感。這時在之前學過的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為之後學習的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和分數加減法混合運算打下基礎。
根據新課程標準“課改應體現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應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索和發現,有利於進行創造性的教學”的要求和編寫教材的意圖,結合學生認識規律和素質教育的要求,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如下:
A:教學目標:
1、透過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並且引發思考,讓理解分數加減法的算理,掌握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並能夠計算出結果。
1。激發學生交流的意識,培養學生勇於探索的精神。
B: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分數加減法的算理和演算法
C:教學難點:透過學習整數的知識來類推分數的知識,學會從解題過程中總結具有規律性的法則。
二、學情分析:
五年級這一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思維活躍,對身邊的數學感興趣,極富有探索精神,因此教學中應採取多變的教學方法和豐富的教學內容,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法:
1說教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根據新課標的指導思想,鑑於本節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心理特徵,我確定了以啟發自主探究的自主交流的為主的教學方法,本著思路讓學生想,疑難讓學生應,錯誤讓學生析,規律讓學生找,結論讓學生得,小結讓學生講的原則,努力培養學生觀察思考交流合作的學習品質,類比、歸納、概括等的思維習慣。
2說學法: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本節課我從學生已經有的生活體驗出發,引導學生透過觀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及交流,反思等學習方法,靈活的掌握本節知識點,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真正實現由“學會”到“會學”的質的飛躍。
四、教學過程:
為了體現新課標的理念,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落實本課的教學目標,本節課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一)複習遷移,匯入課題:
1。我們在之前就已經學習了同分母分數的簡單加減法,並會做一些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運算,今天進一步學習分數的知識。
2。舉幾個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法計算的填空題,不提供答案,讓學生自主思考,透過交流合作得出答案。
(二)小組合作、探索新知:
1。激趣匯入——出示書本上104頁的情境圖:圖中兩碟餅都被平均的切分了,右邊是完整的,左邊是吃過之後的。根據新課標的要求,讓學生
自主發現並從中探索數學問題,並分析一張餅被平均分成8份,把一張餅看成單位1,並由此提出問題,爸爸和媽媽吃的各佔。
設計意圖:透過情景創設,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
(二)小組合作、探索新知:
1.提出問題:爸爸吃了3塊是一張的多少,媽媽吃了一塊是一張的多少?又該如何表示出來?爸爸和媽媽一共吃了多少呢?用算式表達出
2。探究:帶著問題依據課本在小組內討論交流。(得出爸爸吃的表示式是八分之三,媽媽吃的表示式是八分之一,他們總共吃的是1/8+3/8。)
3。試一試:一共吃了多少塊讓學生回答?又提問一共吃了多少張餅?(運用分數的加法)
4。小組合作交流:回答出上述問題,理解整數加法的含義和分數的加法的含義。
6引導學生明白:分數相加,分數的單位是統一的,即分母不變,只是分子間的加法的計算。
7。根據圖示和教材104頁中的直觀圖得出的4/8其實就是1/2,再透過學習約分部分知識,4/8不是最簡分數,運用約分知識,我們得知1/2是4/8的最簡分數。
(三)師生互動,運用新知:
1。透過學生對上述知識的初步瞭解,讓學生自主嘗試探究並舉例說明:4/7+5/7=9/7然後化成帶分數。
2。透過學習以上知識,讓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完成教材105的例題2部分的填空並分析分數減法的含義。
3。交流並梳理:分數加減法的含義。
(四)練習設計,內化新知:
透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本節課學習的內容,為了進一步鞏固所學內容,展示自我體驗成功,於是我設計了以下練習:
1.基礎練習和鞏固練習:教材105的做一做
2。思維練習:教材108頁的練習二十一的第1。2。3。4題。設計意圖:練習設計由淺到深,由易到難,各有側重,體現新課標提出的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發展教學理念。
(五)暢所欲言,梳理新知:
為了使學生建構本節課的知識體系,培養學生的交流能力,讓他們在小組內議一議,交流刑法和收穫。師生歸納:同分母分數相加減,分母不變,只需要把分子相加減。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養成了學習—總結—再學習的良好習慣,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六)佈置作業,鞏固新知:
為了鞏固本節課的新知,我多作業做了分層要求,正正體現人人有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有不同的發展。
教學效果
在本節課我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最大限度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獲取新知,體驗成功的樂趣,達到了我預期設定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