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關於《狐狸和烏鴉》說課稿

《狐狸和烏鴉》說課稿

關於《狐狸和烏鴉》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狐狸和烏鴉》是一篇傳統的寓言故事,編者把它保留下來是有一定道理的。它講了狐狸故意奉承烏鴉,從烏鴉嘴裡騙取了肉。告訴人們要正確認識自己,不要聽了別人的奉承就得意忘形,使讀者知道愛聽好話容易上當的道理。全文共有五小節,第三小結重點寫了狐狸騙烏鴉的經過。內容包括狐狸三次奉承烏鴉,開始是親熱的大招呼,然後問候它的孩子,最後誇獎烏鴉的羽毛漂亮、嗓音動聽;還包括烏鴉聽了狐狸的話後的反應,開始是“不作聲”,接著“還是不作聲”但到最後忍不住“得意極了”張嘴想唱歌,結果上了狐狸的當。全文以狐狸的三次話為學生朗讀和理解的重點和關鍵。

  二、學情簡介

  學生在經過第二學期將近半學期的學習,已基本適應了新的學習難度和要求,也掌握了一些識字、記字的方法,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合一合,對形聲、會意等不同構字的方法有了一定的瞭解,詞語積累有些成效,詞彙量比較豐富,記憶生字、詞所花的時間相比較上學期有明顯的縮短。朗讀方面能在預習時讀通課文,課堂上對分角色,評價讀、比賽讀等多種朗讀形式有濃厚的興趣,特別對寫小動物的故事十分喜歡。基本能讀懂課文的內容,但在較深含義(如本課的寓意)可能在表達方面難以準確表述。

  三、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本階段的教學目標,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目標一:能借助拼音讀準生字字音, 認識漢字10個,正確描摹、書寫4個生字。

  10個生字的學習要求是不一樣的,老師要有所側重地進行教學。如:狐狸兩字,讓學生鞏固“反犬旁”的應用,洞、碌、嗓、溜等字引導學生用形聲字的特點來識記,指導學生按正確的筆順寫好“骨”字。

  目標二:能正確朗讀課文,懂得愛聽奉承話,容易上當的道理。知道要正確認識自己。

  狐狸三次說的話,是理解的關鍵,但深入的理解是建立在正確的、準確的朗讀基礎上的。指導學生讀好這三次話,先要讀準音,讀通句子,明白說了寫什麼,研究為什麼這麼說,再結合狐狸說話時的表情,體會它的心理,從而正確理解故事的寓意。

  目標三:能展開想象,續編《狐狸和烏鴉》的故事。。

  續編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文字開發和挖掘的一個方法,它的順利進行決定於學生對課文學習的程度。要做好續編,先要保證課文字身學習的效果。

  四、教法

  1、分散識字,突出難、重點。

  本課是屬於第二單元中(讀課文識字),透過一篇寓言故事來鋪路,讓學生進行識字和了解故事的道理。因此識字教學依然是課堂教學的重頭戲,但必須以培養學生識字的能力為本。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幫助學生理解、感悟語言。故如何預習和自主學習,都是幫助學生識記部分生字的方法。其餘字音、字形較特殊的生字,教師有意識地分層次滲透在課堂教學中,有的突出的是讀音,有的突出字形,有的.重點訓練查字典。如檢查字音反饋時,抓住“骨、差、嗓”的讀音;在認識“狐狸”這詞時,讓學生簡單地說一說反犬旁的字。從而激發起他們自主識字和探究的能力。

  2、朗讀為本,注重實效性。

  教師在朗讀的設計上,要以讀為本,體現其實效性。讀要有目的,要有層次,要有收穫。每一次的朗讀都應循序漸進,螺旋似的上升。

  如在朗讀狐狸的三次奉承話時,教師利用媒體進行醒目顯示:先由學生自讀,讀通句子,掃清閱讀的障礙;再讓學生知道狐狸是先裝成很有禮貌的樣子,向烏鴉問候,“眼珠骨碌一轉”,“笑著說”;繼而親熱的問候它的孩子,最後吹捧它的羽毛漂亮、嗓子動聽;並竭力慫恿它“唱幾句”。找到相關的句子讀一讀 。最後讓學生感悟狐狸的狡猾和烏鴉的弱點。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自由讀、指名讀、小組比賽讀、全班齊讀)去感悟文中的含義所在。再讓學生跟著媒體畫面試著複述課文,最後進行演一演。透過朗讀、想象、體會、感悟,讓學生自然而然的體會到寓意。

  五、學法

  讀中悟情,讀中明理。

  課文的內容並不複雜,學生是可以讀通的,但要讀好並不容易,而讀好狐狸的三次話更是關鍵。學生讀懂內容,感悟內容,明白道理,都需要讀好三次話作為前提。因而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要多安排各種形式的讀,透過朗讀、比較、體會,讓學生積累語言文字,感悟文字情感。

  六、實施

  根據單元目標,,在教學設計時,重點關注這幾個方面:根據單元目標,,在教學設計時,重點關注這幾個方面:

  有效進行生字教學

  分層進行朗讀訓練

  合理開發文字內涵

  自然激發學生情感

  本課教學共分以下幾個版塊,具體實施如下:

  1、初讀課文,相機識字 。

  識字作為教學的重點,我們始終要把放在第一的位置。但隨著識字時間的增長,學多了各種形式的識字方法如:集中識字,分散識字 各種遊戲鞏固等。在本課的識字教學過程安排上,我們首先讓生字隨著對課文內容的初步瞭解而出現,主要是在學生初讀課文,在用一些問題樹立課文大致內容的過程中出現。如設計問題:狐狸在哪裡,出來看到什麼,怎麼做,怎麼說,騙走了肉後怎麼樣。在學生回答這寫問題的過程中隨即出示生字:洞,骨碌,溜、煙,然後在聯絡朗讀說的話時學習:差、嗓、享,因為有語言環境做依託,學生會感覺學習生字比較有趣、生動。

  2、讀中理解,讀後表達。

  讀書是師生,尤其是學生走進文字,理解文字的有效過程。本課寓言的含義,如果沒有很好的讀為基礎,容易引起學生理解上的偏差。因而在設計本課教學環節時讓“讀”統領全文。透過各種形式的讀,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在讀好課文的基礎上能對文字含義有適當的感悟,並能夠比較正確地、生動地表達出來。

  3、拓展延伸,想象續編。

  課文要求能續編課文,這是一個很好的能體現學生學習、理解程度的方式,更是一個很好的培養學生興趣、發展和豐富學生語言的好機會。但要注意引導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而不是完全脫離文字的、漫無邊際、甚至是違背課文價值觀的瞎想。有效的方法是給頂學生一個較小的範圍,如:第二天,烏鴉又找到一片肉,這時狐狸又來了-------,學生說話就不會毫無方向,能有效幫助學生思考、組織和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