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古塔上的鳥幼兒園大班語言說課稿

古塔上的鳥幼兒園大班語言說課稿

古塔上的鳥幼兒園大班語言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大班孩子屬於主要閱讀能力形成期,他們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這時候的幼兒尚未具備閱讀文字材料的條件,閱讀大多是透過鮮明有趣的圖畫故事進行的。這則《古塔上的鳥》就是一首充滿童趣的故事,它透過有順序的單頁多幅畫面講述了在一個沒有一棵樹的現代城市間一座冷清的古塔上來了兩隻小鳥定居了下來,從而引來了久未見鳥的人的圍觀,人們從小鳥銜種種植花草得到啟發,明白了城市綠化的重要性,也開始綠化自己美麗的家園。整個故事情節與情節之間存在著必然的邏輯關係,以便於幼兒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來閱讀故事,故事畫面簡單、形象生動而又重點突出,符合大班幼兒的圖畫故事閱讀特點,且小鳥的孤獨和最後兩個問句又很好的勾起了幼兒的好奇心,讓幼兒在解答問句的同時感受到故事的意義——原來人們明白了城市綠色美化的重要性。這也是這次活動的難點所在,為了讓幼兒能夠更深刻地理解,產生初步的環保意識,我採用了新舊城市的圖片對比法,因為幼兒期的閱讀材料主要是以形象、生動的畫面為主,直觀的畫面能引起幼兒的興趣及注意,容易感知閱讀的內容,幼兒透過色彩鮮明的圖片對比,可以形象地、自主地發現故事的意義。

  二、教學目標。

  根據大班幼兒早期閱讀的特點,以及大班幼兒在閱讀學習方面的實際情況,我從知識、情感、能力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有序觀察閱讀單頁多幅畫面,感知故事內容。

  (大班幼兒閱讀的內容,一般是以單頁多幅畫面出現的,具有按順序閱讀的要求。但是個別幼兒思維過程中常呈現一種無序狀態,思維具有跳躍性,因此,掌握閱讀技巧也是本次活動的重點。)

  2、積極參加討論活動,透過觀察新舊城市的變化,喜歡上綠色新城市,產生綠化城市的願望。(大班的孩子喜歡交流,他們的交流慾望較中班有了更大的提高,所以這個目標不僅滿足了大班孩子的這一慾望,而且在交流中昇華了他們的情感。)

  3、能與同伴合作用剪貼的方式建立新城市,增強合作剪貼能力。(這是本次活動的能力目標。)

  三、教學方法。

  根據綱要精神:要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援、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流的樂趣,所以我在本次活動中採用了討論交流法,討論能開拓幼兒的思維,是激發幼兒言語的重要方法,而交流是幼兒學習閱讀和檢驗閱讀能力的基本手段。我在幼兒熟悉故事情節的基礎上,讓他們討論交流,進一步感受故事的意義所在,不僅充分發揮了教育中的幼兒同伴資源,更讓幼兒體驗到了與他人交談、交流語言的樂趣。

  綱要指出:教育不是讓幼兒重複經驗,而是把幼兒的已有經驗重組和改建,所以教師要了解幼兒的現有經驗,然後幫助他們整理、遷移、提升經驗。在本次活動中,我就運用了經驗遷移法,在瞭解幼兒喜歡綠色以及知道綠色對人類的好處的基礎上我把這些已有經驗遷移到故事中,讓幼兒明白小鳥孤獨的原因,揭示為什麼最後人們會給自己的城市綠色美化的背後含義。

  四、教學過程。

  早期閱讀是一個獨具規律的語言教育,根據《綱要》提出的語言教育指導要點及大班幼兒年齡特點,本次閱讀活動設五個環節完成目標:

  第一環節是遊戲匯入,引出內容;

  第二環節是自主閱讀,瞭解內容;

  第三環節是有序閱讀,理解內容;

  第四環節是討論交流,感受意義;

  第五環節是延伸操作,樹立意識。

  下面我就具體來闡述一下這五個環節。

  第一環節:遊戲匯入,引出內容。

  遊戲是幼兒非常喜歡的活動形式,大班孩子也不例外,首先我為他們創造一個有趣而生動的森林場景,請幼兒變身為一隻只快樂的'小鳥在樹林裡玩躲貓貓的遊戲。

  我用充滿童趣的語言引導幼兒“小鳥們能躲在哪呢?”讓幼兒能完全利用身邊的小樹來玩遊戲,他們有的躲在樹幹後,有的躲在樹葉下,有的躲在花朵旁。

  這個遊戲簡單而有趣,最主要的是幼兒在遊戲中感受到了小鳥在森林中的快樂,也初步感受到了樹、花、草這些綠色植物為我們帶來的樂趣。同時這也為幼兒下面理解“鳥兒在古塔上感到孤獨”打下經驗基礎。

  遊戲過後,教師以提問:“森林裡的鳥兒真快樂啊!有兩隻鳥飛離了森林,來到了一座城市,那裡的城市是怎樣的?過渡到下一環節,注意這一過渡既引出了故事,同時也給下一環節幼兒的自主閱讀提出了要求,讓幼兒帶著問題去閱讀第一幅圖。

  第二環節:自主閱讀,瞭解內容。

  大班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發展迅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聽故事和閱讀圖書的經驗;且幼兒閱讀故事能力的個體差異性也越來越明顯,能力強的幼兒能根據老師的引導用簡單的語言有序地表述畫面內容,能力弱的幼兒閱讀則無序,針對這種差異性,我特別設計了幼兒自主閱讀。

  教師先提問“那裡的城市是怎樣的?”

  在幼兒充分敘述出一個沒有一棵樹的城市後,教師再繼續追問“小鳥給城市帶來了什麼?後來城市發生了什麼變化?”

  請幼兒自主閱讀②——⑧幅圖的內容。

  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不同發展情況,在巡迴指導時有意識地幫助閱讀能力弱的幼兒。同時在這一環節中,教師不僅要做一個支持者,也要參與進幼兒的閱讀中,去幫他們提出問題,引發他們去思考,為下一環節做好鋪墊。

  第三環節:有序閱讀,理解內容。

  這一環節是幫助幼兒梳理故事內容,我採用追問法,透過層層深入的提問,讓幼兒能更完整、生動地理解故事。

  我先請個別閱讀能力強的幼兒根據圖上的序號簡單完整地講述故事。

  接著丟擲第一個問題 “為什麼人們要來圍觀古塔上的鳥?”

  在幼兒的經驗中,人們會去圍觀兩隻鳥,無非是因為這兩隻鳥長得特別或很美麗,但在這裡人們圍觀的原因卻是因為“許多人都沒有看見過真的鳥。”教師要引導幼兒發現這一現象。並在此基礎上追問“為什麼那個城市原來沒有鳥呢?” 引導幼兒遷移經驗“鳥兒是生活在樹林中的,沒有樹林鳥兒生活就會覺得孤單了。而城市中沒有一棵樹,小鳥當然不願意來,所以人們就見不到鳥了。

  在解決這一問題後我丟擲第二個問題“為了讓自己不那麼孤單,小鳥們做了什麼?”這也是幼兒用書第六幅圖的內容,幼兒透過閱讀就能知道 “小鳥從很遠的森林銜種來種植”,這時教師繼續追問幼兒“當古塔旁長出那麼多美麗的花草時,發生了什麼事。”從第七幅圖可以明顯看出人們都來看這些花草,並喜歡上了這些花草。

  教師順著幼兒的思維問:當人們看到這些美麗的花草時心裡會怎麼想?他們會怎麼做呢?引導幼兒說出花的美、草的綠,環境的優美,同時這也回答了最後一幅圖的疑問“城市中的花草樹是誰種的呢?正是城市裡的人種的。大班的孩子會把自己扮演成故事中的角色,並充分的想象,他們感受著故事中角色的想法,同時這些想法也正是他們自己的想法。

  最後我根據幼兒的閱讀情況把故事完整地講述一遍,讓幼兒能完整、生動地感知故事內容。

  第四環節:討論交流,感受意義。

  在上一環節的基礎上,我出示新舊城市的對比圖,讓幼兒看一看、比一比,提出“這就是沒綠化和綠化後的城市圖,兩幅圖哪一幅美,美在哪?為什麼要綠化城市?”讓幼兒帶著問題分組交流討論,在討論交流後,每一組請一幼兒陳述觀點,教師根據幼兒陳述總結綠化給我們城市帶來的好處,強化幼兒愛綠、護綠的情感。最後我透過提問 “你覺得我們的城市綠化做得如何,我們應該怎樣做?”來昇華幼兒的經驗,啟發我們的幼兒從身邊做起,愛綠護綠,保護我們的環境。

  第五環節:延伸操作,樹立意識。

  任何的想象都要落實於實踐才是有效的,這一環節幼兒同樣以小組為單位,和同伴合作用剪紙、貼畫的方式製作綠色城市,建構孩子們心中的美麗城市。不但滿足了他們的情感需要,還鍛鍊了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同伴合作能力,雖然他們現在可能還不能真正設計一座綠色城市,但我想等他們長大後,他們一定希望自己的城市是一座美麗的現代綠色城市。

  這五個程式的安排,符合大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閱讀活動學習規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環環緊扣,最主要的是充分體現幼兒的主體地位,發揮了大班幼兒的合作效應,激發了幼兒的環保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