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課後說課稿課件

課後說課稿課件

課後說課稿課件

  下面就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課後說課稿課件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夥伴哦!

  篇一:《硫酸》說課稿(課後)

  一、 說教材

  1、教材的內容地位及其作用

  《硫酸》來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學室編著的全日制普通高階中學教科書《化學》第一冊第六章第三節的內容。本節內容主要劃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濃硫酸的性質,涉及到濃硫酸的吸水性、脫水性、氧化性;第二部分為硫酸根離子的檢驗,涉及到碳酸鋇和硫酸鋇的區別。硫酸作為三大強酸之一,是高中化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每年會考、高考的重要考點。硫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是極其廣泛的,學習好該節課是十分有必要的。教材的編排注重了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絡,本節是在學習和了解有關硫酸的基本性質和氧化還原概念、物質的結構、元素週期律等基礎上編排的。因此透過本節的學習可以加深和鞏固這些知識,銅和濃硫酸反應產生的二氧化硫汙染物為下一節的環境保護作出了鋪墊。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了解和掌握濃硫酸的性質和怎樣檢驗硫酸根離子。

  (2)能力目標:透過實驗培養學生觀察探究能力,透過本節的學習讓學生設計幾種辨別濃硫酸與稀硫酸的方法。

  (3)情感目標:透過一些具體事例,讓學生學有所用,更加的熱愛科學從而更加認真的學習科學。

  3、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關鍵

  (1) 教學重點:濃硫酸的反應和根據實驗分析濃硫酸的氧化性和硫酸根離子的檢驗

  (2) 教學難點:用氧化還原的概念解釋濃硫酸的氧化性,由宏觀現象轉入微觀分析

  (3)教學關鍵:濃硫酸的吸水性與脫水性的區別、濃硫酸具有強氧化性的本質。

  二、學生現狀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物件是高一的學生,他們具備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探究意識,他們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將會帶著問題去上課。在初中時他們已經學了硫酸的基本性質,對濃硫酸的特性和稀硫酸的性質有了一定的瞭解。在高中他們學了氧化還原反應、物質結構、

  元素週期律。為此這節課是對以往知識的鞏固應用和進一步的闡述和完善。

  三、說教法

  教學的方法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採取的手段,它要求符合學科特點符合教材的內容和目的。

  本節課堅持體現“以學生為主”和“教與學的統一”的原則。結合課本採用實驗演示和課件展示的方法。體現以下特點:

  1、 採用多媒體獨特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思維情景。利用多媒體教學使得教學容量更大,速度更快而且效果更好。

  2、 透過演示實驗的教學方法,並且利用實物投影,將實驗加以放大,使得實驗更加清晰地展現給每個學生。透過實驗探究濃硫酸的的特性引出該節的重點和難點,因此作好實驗演示是十分重要的,要儘可能地使實驗直觀清晰,利於學生觀察,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

  3、 結合本節內容,採用探索分析討論的教學法。透過給學生提出問題,共同討論,解決問題,層層推進,使學生沿著由易到難,由表及裡的認識規律來思考,推理判斷和概括總結的程式進行學習。

  四、說學法

  1、觀察法:本節課採取一則實際材料匯入,由學生找出其中的關鍵字並說明體現了硫酸

  的哪些性質。

  2、小組學習法:對實驗的現象進行討論,分析概括總結,難點得以突破。

  3、思考猜測法:如濃硫酸和銅反應的實驗時,學生觀察到反應後試管的溶液顯藍色,品

  紅溶液褪色等現象。可由學生大膽猜測藍色的溶液是什麼呢 ?為什麼品紅會褪色呢?然後透過分析可知藍色溶液是硫酸銅,使品紅溶液褪色的是因為生成了二氧化硫氣體。然後可由學生自己寫出化學方程式。這樣學生的心裡就會產生一種成功的喜悅,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又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五、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將運用現代化的教學媒體、實驗、課本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教學過程如下:

  1、 硫酸的物理性質的學習

  3、 透過PPT演示實驗,觀察分析實驗現象,歸納總結濃硫酸的性質:脫水性、吸水性、強氧化性。回憶並利用氧化還原的概念進行解釋突破難點。指導學生舉一反三,寫出碳和濃 硫酸的反應方程式。

  4、 演示實驗,觀察實驗現象,掌握硫酸根離子的檢驗。 5、 教師進行小結

  六、說板書

  七、 說小結

  根據板書內容,帶領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習的內容進行回顧,強調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及必須掌握的知識。

  八、教學設計思路

  由回顧已學過的硫酸的性質引出新課題,在教學設計中,我充分考慮到了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從硫酸的組成微粒開始,到硫酸的物理性質,酸的通性,濃硫酸的特性和強氧化性,最後是學習硫酸根離子的檢驗。知識的遞進層次更能使學生容易接受和吸收。透過設疑、PPT演示、探究解疑,循序漸進,讓學生達到一定的知識和能力目標;

  九、課後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巧妙的設疑後播放PPT,給學生們提供了思考的空間。演示實驗的播放速度適中,能夠讓學生清析地看到實驗現象。運用PPT簡報授課既能讓學生觀看到正確無誤的實驗過程及實驗現象也節約了時間,留給學生更多的思考的時間。整節課也充分體現了“教師主導、學生主體”教學原則。師生相互交流,互相溝通,合作學習,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發散學生思維,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不足之處,學生得認真觀看實驗的每一個步驟和現象,沒有更多的時間做筆記。課後不能很好的掌握和區分教學重點和難點。

  篇二:《新年好》課後說課稿

  各位領導、老師們,大家好!今天,我給大家帶來的是小學音樂第一冊第八單元《新年好》第二課時,我根據新課標的理念,精心設計了本課的教案與大家共同探討。我是按下面七個方面進行的.:

  說教材,說目標,說重、難點,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說課後反思。

  一、說教材

  《新年好》 是一節以唱歌為主的音樂綜合課,這首歌是一首流行全世界、家喻戶曉、深受歡迎的英國兒童歌曲。3/4拍、F大調,曲調優美、流暢,歌詞質樸親切,能將人們帶入互相祝賀新年的歡樂情景中,進而表現人們載歌載舞互相祝賀、輕鬆而愉快的心情。

  二、說目標

  1、認知目標:運用親切、甜美而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新年好》,感受中外小朋友過新年的不同音樂情趣。

  2、技能目標:透過遊戲,培養學生感受、聽辨已經學過的打擊樂器的音色與節奏的能力,並能用動作感受三拍子的強弱規律。

  3、情感目標:在活動過程中體驗過新年、合作學習的愉快。學會熱愛今天的幸福生活,熱愛世界的音樂文化。豐富學生情感體驗,陶冶學生高尚的情操。

  三、說重、難點

  重點是:能以體驗的方法、自主探究的方式,學唱歌曲《 新年好》,能主動參與小組創編活動,大膽地進行即興歌表演。創造性地表現歌曲。 難點是:聽辨節奏,用各種方式為三拍子的歌曲伴奏。

  四、說教法

  我在本課中的教學方法是結合新課標的基本理念,遵循以審美教育為核心,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在教學中,主要運用了創設情境法、聽唱法、討論法、學科綜合法、拓展延伸等教學方法。根據低年級的音樂教學特點注重興趣的激發,透過“演一演、猜一猜”的遊戲、運用多種手段去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愉悅的心情,積極主動參與開放、互動而有活力的課堂教學。

  五、說學法

  學生的學習方法是 :透過整體感知、討論、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創造、模仿等方式。引導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讓學生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感知音樂、表現音樂、創編音樂、享受音樂的樂趣,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六、說過程

  本課的教學過程我把它分為六部分,分別是:

  課前準備、 激趣匯入 揭示課題、視聽結合 整體感知 、合作學習 體驗創新、 拓展延伸 資源共享、課堂小節 律動出室。

  (一)課前準備

  1、製作多媒體課件。

  2、準備電子琴一臺和打擊樂器一批。

  (二)激趣匯入 揭示課題

  讓學生聽歌曲《過新年》在教室律動。

  這時老師提問:有一個節日,全家人聚在一起,貼春聯、放鞭炮、吃團圓飯、走親戚,你們知道是什麼節日嗎?

  生:過新年。

  教師再以情景匯入,用多媒體引入課題,播放《新年好》課件。

  本環節的設計意圖:

  1、實施寓教於樂的教學方法。

  2、使教學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加強音樂課與社會生活的聯絡。

  3、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創設情景氛圍,視聽結合,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引起共鳴。

  (三)視聽結合 整體感知

  1、首先欣賞課件中的《新年好》,在聆聽音樂時要求學生即興的做律動,讓學生整體感受歌曲的情緒。

  2、節奏練習。

  3/4 ×× × × ×× × × ×× × × ×× × —‖ (念)新年 好 呀 新年 好 呀 祝賀 大 家 新年 好!

  引導學生採用第一拍拍手,第二拍和第三拍雙手交*拍肩膀的方法,讓學生用肢體動作表現出來,突破難點後,再按節奏朗讀歌詞。

  3、哼唱旋律。

  用“唻”音模唱歌曲的旋律。

  4、學生輕聲隨琴唱歌詞。

  5、全體師生邊唱邊用3/4拍肢體動作伴奏演唱全歌。

  6、歌曲接龍游戲。 開始是教師唱前半句,學生接後半句,然後是學生之間互動。

  7、歌曲處理:引導學生運用親切甜美的聲音演唱並且自編動作表演歌曲。 本環節的設計意圖:

  1、“唱節奏”和“拍節奏”,能把枯燥的節奏練習變得“有聲有色”。

  2、歌曲接龍游戲 使師生、學生之間互動,降低教學難度,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

  (四)合作學習 體驗創新

  1、猜謎語:

  (1)一對小酒杯,好象小姐妹,一碰就唱歌,“叮咚”聲音脆。 (碰鐘)

  (2)是魚不下水,總是張著嘴,要它嘣蹦響, 敲頭不敲尾。 (木魚)

  2、合作創編:

  以自由組合的形式將學生分成三個組。一組討論創編一首新歌詞,用原曲新詞演唱。如:“兒童節好 呀”。二組討論打擊樂器用什麼節奏型為歌曲伴奏。三組討論自編動作進行伴舞。然後分小組表演並進行自評和互評。最後是師生集體表演,從而掀起本課的高潮。

  本環節的設計意圖:

  1、透過小組合作討論、創編歌詞和節奏型、表演展示等形式,既能面向全體學生,又能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展現他們的個性和創造才能,還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2、把評價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積極引導學生開展互評、自評,能促進學生正視自己、尊重他人,提高了學生的鑑別、分析和表達能力。

  3、這樣的教學,能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充分體現師生之間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

  (五)拓展延伸 資源共享

  1、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世界各地過年的風俗習慣的圖片。

  2、欣賞與新年相關的音樂。

  3、互相說新年祝福的話語。

  接著,輕聲播放樂曲《新年好》,在音樂的氣氛下,師生、生生之間互相說新年祝福語。

  本環節的設計意圖:

  1、通過了解各民族過新年的風俗,使學生了解和熱愛各民族的音樂文化,增強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操。

  2、欣賞與新年相關的音樂,是對新課的教學內容的延伸、補充,能開闊學生的視野。

  3、互相說新年祝福語,體現了音樂與文學之間的學科綜合,能拓展音樂的視野,促進學生在各門藝術之間相互聯絡遷移,提高綜合藝術審美能力。

  (六)課堂小結 律動出室

  讓學生自由地說一說本節課學會了什麼。最後做遊戲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離開音樂課堂。

  本環節的設計意圖:

  1、回顧了本節課的知識點。

  2、做遊戲離開音樂課堂使一堂課的教學能首尾呼應。

  七、說課後反思

  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我力求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思想,著眼於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從目標的提出,到過程的安排,學習方法的確定,乃至學習成果的呈現,都讓學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實踐性、更濃的創造性,同時受到了美的薰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