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口算除法說課稿怎麼寫

口算除法說課稿怎麼寫

口算除法說課稿怎麼寫

  一、教學理念

  1、注意突出數學和現實生活的聯絡。

  在學習例題之前我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絡。

  2、加強新舊知識的聯絡,突出數學知識的遷移。

  在引導學生探索的過程中,透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學會整十、整百、整千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透過觀察、比較、類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指導學生抓住新舊知識的聯絡,強調把幾十、幾百、幾千看作幾個十、幾個百、幾個千來想,突出本課的新知識與已有知識儲備的聯絡,促進學生知識的遷移。

  二、說教材

  1、教材簡析:《口算除法》即課本第13至15頁例1。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表內乘除法和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的口算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進一步學習除法的估算和筆算的基礎。

  2、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使學生理解並掌握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數除以一位數的算理,並能正確熟練地口算。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以及遷移類推的數學解決方法。

  (3)、情感目標:讓學生透過參與學習活動,提高學習的趣味性和探究性,同時培養學生認真觀察,正確計算的習慣和積極思考的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使學生熟練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並能正確口算。

  教學難點:如何使每位學生經歷口算算理的探究過程。

  三、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引出新知 。

  學生提出三個問題:

  (1、 3次就能運完60箱,趙伯伯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平均分——用除法——60÷3=20

  (2、 600箱,這麼多我也只運3次,王叔叔平均每次運多少箱?我們知道60÷3=20;那麼600÷3=200

  (3、 120箱,我也只運3次,李阿姨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有的'同學想:6個十÷3=2個十=20 20×3=60 那麼60÷3=20(這是用比較簡單的方法想稍微複雜的方法)有的同學想:20x3=60;那麼60÷3=20(這是用乘法來想除法的結果,嗯這個方法不錯)有的同學想:用木棒來分,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20。

  3、大膽嘗試,運用新知 。想:24個十÷3=8個十=80;80x3=240;那麼240÷3=80

  4、拓展訓練,鞏固新知 。

  1、口算:

  90÷3=30 80÷2=40 15÷5=3 270÷9=30

  900÷3=300 800÷2=400 150÷5=30 2700÷9=300

  在這裡我試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除號是怎麼來的嗎? 除號“÷”是三百多年前一個瑞士人首先使用的,用一條橫線把兩個圓點分開,恰好表示了平均分的意思。你看這個符號多有意思啊!

  2、課本第15頁“做一做”第1題

  一排有10只蜂蜜,有這樣的4排,就是40只,但只有2間房,平均每間房子住多少隻蜂蜜?

  40÷2=20(只)